1、续表 序号章专题 易错类型 练习链接 28 易错类型1.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时存在偏差 ' 29 易错类型2.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时存在 偏差 I 30 易错类型3.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时存在偏差 2019 全国卷 II10-13题 I 31 文言文阅读易错类型4. 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时存在偏差 I 32 易错类型5.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时存在偏差 I 33 易错类型6.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时存在偏差 , 34易错类型7.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时存在偏差 , 35易错类型8.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时存在偏差 36 易错类型
2、1.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时存在偏差 , 37 古代诗歌阅读易错类型2.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时存在 偏差 38 名篇名句默写易错类型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时存在偏差 39 易错类型1. 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时存在偏差 40 易错类型2. 辨析并修改病句时存在偏差 41 易错类型3. 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时存在偏差 42 语言文字运用 易错类型4. 使用标点符号时存在偏差 易错类型5.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时存 43 在偏差 I 44 易错类型6.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扩展语句,压缩语段时存在 偏差 写作易错类型表达应用时存在偏差45 易错点卷(B
3、),1013题 2019 全国卷II 14,15题易 错点卷(B),14 ,15题 2019 全国卷II16题易错 点卷(B),16题 2019 全国卷 II17-19题 易错点卷(B),17-19题 2019 全国卷n. 20题 易错点卷(B),20题 2019 全国卷II 21题易错 点卷(B),21题 2019 全国卷II 22题易错 点卷CB),22题 二、考前易错点及练习 (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的易错考点 易错类型1-6论述类文本阅读方法指津 近年,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是以客观题的形式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看似简单一只要定位选项在原文中对 应的区域,然后进行比对。但是,在实际考查中,
4、考生在论述类文本阅读这一板块的得分情况并不好。其实,在平时的 教学中,论述类文本阅读也一直令师生感到头疼。究其原因 ,笔者认为,主要是学生只会盲目地刷题,而不去思考、分 析高考试题是如何命制的等相关内容。 尽管论述类文本阅读选材较为广泛,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都在其考查范围内,但是,高考命题是有规律 可循的,而且具有稳定性。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分析高考真题,把握高考命题特点,从而提高自己解题的精准度。 1. 了解命题特点 论述类文本阅读主要考查考生 ”理解”和“分析综合“两方面的能力。但从近几年高考真题来看,论述类文本阅读 的题型均采用客观题的形式,设题角度渐次侧重于”分析综合“能力层级
5、中的“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论点、论 据和论证方法”以及“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这 三个方面。以 2018年高考为例, 2018年论述类文本阅读的 三道题侧重点各不相同,第1题侧重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第2题侧重考查对文本论证方面的把握,第3题则侧重 考查对文本观点的概括与推断。这三道题可以简称为内容理解题、论证分析题和观点推断题。 Cl)内容理解题 此题主要是考查考生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题干通常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选项多是对 文本的内容进行”筛选”“整合“,主要采取或删减、或添加、或改动、或遗漏、或拼凑信息的方式来迷惑考生。例如 2018年全国卷旧第1
6、题C项 “城市的意义对不同的人群来说是不一样的,城市体需要一种抽象的意义共同性”,就是将 原文中的”具体的意义共同性”改为 “抽象的意义共同性”;又如 A项“ 当前城市空间弹性核心的问题是缺乏有机统一, 这使得城市发展丧失了基础”则综合运用了删减和添加信息的方式,删除了“如何实现空间的公共性与私人性的“,添 加了 “缺乏”,选项信息与原文内容也就大相径庭了 。一般来说,内容理解题的各选项大多只涉及文本的局部,极少有 涉及整个文本的,而且选项的顺序与各选项所对应的区域在文本中的顺序也是基本一致的,例如2018年全国卷I第 1题的 四个选项依次与原文的第 一段 、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相对应。 (
7、2)论证分析题 此题着重考查考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题干通常为 “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勹其实就是考查考 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选项的设题方向大致有立论前提、论证角度、论证思路、论证方法、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五个方 面。要想准确地解答 此题,考生先要厘清上述术语的内涵。其中, ”论点”就是作者在文本中所持的观点和看法。“论 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主要包括作为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的事实材料、科学数据、名人名言、公理、定律等。 “论 证方法”则是指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例如 一理科.2页 2018年全国卷I第2题A项“文章采用
8、了对比的论证手法,以突出 新子学 针对客观事物或问题,直接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理由,表明态度。 与历史上诸子之学的差异”。“立论”就是 其后有关论点的相关论证都不能成立,且没有意义。例如2018 “立论前提”就是说如果没有某一内容,那么 年全国卷1第2题C项“文章以中西思想交融互动为 前提,论证 新子学,接着讲的必要和可能”。“论证角度”主要是指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论证的 卷1第2题A项“文章从两个维度审视气候正义 。例如2017年全国 ,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后一维度的两个方面”。 论证的先后顺序。例如2017年全国卷顶丘题D项”对于气候正义 “论证思路”是指文章 ,文章先交代背景,接着逐层分
9、析,最后梳理出了它 的内涵 ”。至于考查论点与论据的关系是指先提出论据,后提出论点。例如2018 化记忆带来的威胁为立论的事实基础,论证了人被数据控制的危险”。 年全国卷II第2题A项“文章以数字 (3)观点推断题 这一题主要考查考生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和”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选项多采用复句、预测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题干通常为 结论等形式来表述推断内容。复句的常见类型 有表假设的“如 果就“,表条件的“只要就”“只有 . 才 ”“无论都“以及表目的的”为了”“以便”“为的 是 ”等。例如2018年全国卷II第3题A项”大数据时代的个人留在网上的信息太多
10、 私 ”。预测的常用标志词有“ 将”“会”“ 应该”等。例如2018年全国卷III第3题A项“当 ,如果没有主动权,就难以保护隐 制度弹性时,其意义弹性也会相应变好” 一个城市体有更好的空间弹性和 。结论形式则多用标志词”说明”“可见”“因此”等 3题D项 “能对乡村记忆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说明乡村记忆的内涵并非一成不变的”。 。例如2017年全国卷III第 考题中较为典型 的特征,未必能说明所有,例如 当然,这些只是近几年高 价值在总体上的和谐没有直接关系”就直接进行 2018年全国卷IlI第3题D项“城市盛衰自有其规律,与不同的意义和 了推断。 此外,有些选项用以表推断的形式特点也可能
11、不大明显、较 为含蓄,例如2018年全国卷III第3题C项“要让一 系“,其中的“要就 个城市体具有综合吸纳能力和发展潜力,就应平衡各种主义的关 “, 其实就是一种假设推断,这就需要考生细加琢磨。 2. 熟悉设题陷阱 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客观题的选项设置不是盲目的,而是有一定规律的。根据历年客观题错误项出现的特点,笔者 总结出其陷阱主要有曲解文意、无中生有、因果混乱、张冠李戴、偷换概念、混淆状态、范围不清和说法绝对等。如果考 生能够熟练掌握这些概念,并能结合选项分析其设误点的话,就可以做出正确的选择。 ( 1)曲解文意 就是指选项对原文词句的理解与原文意思不相同或不尽相同,曲解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
12、。例如2018年全国卷 1第1题D项“不同于以往诸子之学,新子学 受西方思想影响,脱离了既有思想演进的过程勹原文是“任何新思想的 形成,都不能从 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 精神,是突破以往思想或推进以往思想, 接着讲 的基本 而新的思想系统的形成,则是其逻辑结 果”,是讲“基于 程”,但可以“突破”或“推进”“以往思想” ”“既有的思想演进过 ,而选项却理解成“脱离”“既有思想勹犯了曲解文意的错误。 (2)因果混乱 就是故意弄错因果关系,要么强加因果,把并 “因”说成“ 果勹或是把“果”说成“因 ” 不相干的两件事强说成有因果关系;要么
13、因果颠倒,故意把原文中的 。例如2018年全国卷II第1题B项“人的主体身份之所以被数据化,是因 为个人 信息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太高”,原文是“数字化记忆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最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 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大数据技术加速了 简单拼接,属于强加因果。 人的主体身份的 被数据化”勹选项将原文两处内容 (3)张冠李戴 就是将甲的观点、发明、发现、特点、某种属性等说成乙的,混淆对象。例如2018 过分析数字化记忆可能带来的问题,对我们的认同问题做出了全新论证” 年全国卷II第2题D项“文章通 的定义、重要意义以及”被数据化”的不利影响三 ,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
14、,原文是从 ”被遗忘权” 利影响的一种表现,“全新论证”也就无从说起。 I方面论证了 ”被遗忘权”,而“我们的认同问题”只是”被数据化”的不 (4)偷换概念 就是在解释概念或转述文意时,故意弄错对象,暗中将两个概念的属性、 2015年全国卷I第1题A项”宋代的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借贷 作用、发展趋势等进行调换或改变。例如 融的一个新特点”就将“信用形式”偷换成“宋代金融”。 质、押典、除买除卖等信用形式的产生是宋代金 (5)无中生有 就是选项中的内容在原文中并未涉及,也不能通过原文推断出来。例如2018年全国卷卧第3题A项“当一个城 市体有更好的空间弹性和制度弹性时,其意义弹性也会相应变好勹
15、原文是将“空间弹性”“制度弹性”意义弹性”三者 并列,阐述三者对城市社会的作用,并未谈及三者之间的关系,该选项属于无中生有。 上述内容为常见的设题陷阱,还有一些陷阱如 “混淆状态、范围不清、说法绝对”也较为常见,笔者于 此仅简述。 “混淆状态 “范围不清” ”指混淆是非和混淆时态,前者主要是将肯定和否定颠倒,后者则是将已然变为未然或将未然变为 指扩大范围或缩小范围,前者又称以偏概全,多是以部分代替整体,以特殊代替普遍,或是相反。 已然等。 对”就是夸大其词,把相对的情况说成绝对的情况。 ”说法绝 3. 巧比对,慎选择 ( 1)比对词句 由前文所言的内容理解试题的命题特点可知,在解答该题时,很有
16、必要将选项中的词句与原文词句进行比对。比 对词语,主要是比对句子中的附加成分。例如 ,比对表示范围或程度的词语,主要看选项是否扩大或缩小了范围;比对 时间词,防止选项张冠李戴或混淆时态;比对是非词,防止选项混淆是非或无中生有。 此外,还可以比对指代词,防止 选项偷换概念;还可以比对谓语动词。例如2018年全国卷 I 第1题D项直接将原文中的“基于“改为“脱离” 文意。至于比对句子,就是将选项与原文的相关句子进行比对。例如2018年全国卷 II 第3题B项 ”遗忘是个人 ,显然曲解 和社会的 一种修复和更新机制,是我们面对现实和想象未来的基础“, 原文是 “不论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在某种
17、程度 上都是一种个人及社会修复和更新的机制”,选项直接删除了修饰语”在某种程度上“,导致选项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2)比对关系 选项一般多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组成,而这些句子之间往往存在着某种关系,例如 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 因此,就有必要比对分句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系。首先要明确分句 依据以及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之间的关系;其次比对分句的意义在原文中是否有 例如 ,比对因果关系时,应特别注意选项是否强加因果;比对条 件关系时,应防止选项说法过于绝对;比对假设关系、递进关系、并列关系、转折关系、目的关系等时,要防止选项无中 生有或不合逻辑。例如2018年全国卷II第
18、1题B项就是将原文两处内容简单拼接,犯了强加因果的错误。 理科.3页 (3)比对依据与结论 比对依据与结论也就是看选项内容与原文是否相符、推断是否成立。观点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方式主要有两种:一 是以判断句形式出现的直接推断;二是原因与结果或条件与结论同时出现的完整推断。对千前者,在解题时,一看原 文是否存在相同或近似的结论,二看是否符合客观事实和逻辑事理。对于后者,首先看所述原因或条件在原文中是否 有依据,其次看所述结果或结论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最后分析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存在合理的逻辑关 系。例如2018年全国卷ill第3题B项 “城市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时会有不同危机,制度的主要功能
19、也会因此不同“, 原文是 “对一个正在兴起的城市而言,其主要任务是聚集更多的发展资源、激活发展活力。而对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 城市而言,人们会更为注重城市制度的稳定功能“,说的是不同时期城市制度的功能是不同的,而选项中的 “不同的发 展阶段 ”与原文中的“正在兴起的”已经发展起来的”相对应,因此选项中的条件与结论正确。 (4)比对论证特点 由前文所言的论证分析题的命题特点可知,在解答此题时,考生需要对原文进行分析,分析其论证角度、论证思路 以及所运用的论证方法,然后将其与选项进行比对,分析正误。例如2018年全国卷I第2题A项 “文章采用了对比的 论证方法,以突出 新子学与历史上诸子之学的差异“
20、,选项考查论证方法和论证内容,比对原文,不难发现原文主要 论证 “新子学“应具有的品格,文章虽提及历史上的诸子之学,但目的不在于与“新子学”进行对比,而是交代二者之间 的内在联系,而且也只是点到即止,因此,论证方法上不存在对比论证,论证内容也不是 “突出”二者之间的“差异”。 总之,对于论述类文本阅读,如果考生能够了解高考命题特点,掌握必要的解题技法,那么定能轻松而又准确地选 出正确的选项。 (练习】 例1: (2019 全国卷n .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因为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容量,最重要的因素,乃 在于他生而禀有
21、一种极为难得的健全才性一一那就是他的博大、均衡与正常。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 人,他一方面具有极大极强的感性,可以深入他所接触到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欲攫取的事物之精华;另 一方面又有 着极清明周至的理性,足以脱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与局限,做到博观兼采而无所偏失。 这种优越的禀赋表现于他的诗中,第 一点最可注意的成就,便是其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 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撕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祜会运用,开创变化,于汇万状而无所不工。 我们看他戏为六绝句之论诗,以及与当时诸大诗人,如李白、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等,酬赠怀念的诗篇中的论诗的 话,都可
22、看到杜甫采择与欣赏的方面之广;而自其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 用变化之神奇工妙;又如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宇北征及 “三吏”“三别”等五古之作中,可看到杜甫自汉魏五言古 诗变化而出的一种新面貌。就诗歌内容方面而言,杜甫更是无论妍娃巨细,悲欢忧喜,宇宙的一切人情物态,都能随物赋 形,淋漓尽致地收罗笔下而无所不包。如写青莲居士之“飘然思不群”,写空谷佳人之“日暮倚修竹 ”;写丑拙则”袖露两 肘”,写工丽则“:A子风斜”;写玉华宫之荒寂,予人以一片沉悲哀响;写洗兵马之欢忭,写出一片欣奋祝愿之情。其涵蕴之 博与变化之多,都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证明。 其次值得
23、注意的,则是杜甫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我以为每一位诗人对于其所面临的悲哀与艰苦,都各 有其不同的反应态度,如渊明之任化,太白之腾越,摩诘之禅解,子厚之抑敛,东坡之旷观,六一之遣玩,都各因其才气 性情而有所不同,然大别之,不过为对悲苦之消融与逃避。其不然者,则如灵均之怀沙自沉,乃完全为悲苦所击败而毁 命丧生。然而杜甫却独能以其健全的才性,表现为面对悲苦的正视与担荷。所以天宝的乱离,在当时诗人中,唯杜甫 反映者为独多,这正因杜甫独具一份担荷的力量,所以才能使大时代的血泪,都成为了他天才培育的浇灌,而使其有如 此强大的担荷之力量的,则端赖他所有的一份幽默与欣赏的余裕。他一方面有极主观的深入的感
24、情,一方面又有极客 观的从容的观赏,如著名的北征诗,于饱写沿途之人烟萧瑟、所遇被伤、呻吟流血之余,却忽然笔锋一转,竟而写起青 云之高兴,幽事之可悦,山果之红如丹砂,黑如点漆,而于归家后,又复于饥寒凛洌之中,大写其幼女晓妆之一片娇痴之 态。此外,杜甫虽终生过着艰苦的生活,而其诗题中却往往有 “戏为”“戏赠”“戏作”等字样。凡此种种,都说明杜甫才 性之健全,所以才能有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相反而相成的两方面的表现。这种复杂的综合,足以为其禀赋 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又一证明。 (摘编自叶嘉莹论杜甫七律之演进及其承先启后之成就) (1) 下列关千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25、 杜甫有一种难得的健全才性,能兼容感性与理性,对事物进行综合全面的把握。 B. 从杜甫论诗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对古今长短各种诗歌的体式风格都有正面评价。 C. 杜甫的诗歌涵括范围非常广泛,善千以变化的笔触,表现社会生活和人情物态。 D. 对千天宝年间的乱离,杜甫在诗中既有主观感情的投入,又有客观视角的观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用先总论后分论的结构,论证健全才性是杜甫取得集大成成就的重要因素。 B. 文章从体式风格和内容两方面,来论证杜甫诗歌创作的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 C. 文章在论证诗人对待悲苦的态度时,将杜甫和陶渊明、屈原等诗人做了对比。 D.
26、文章论证了杜甫所以对时代苦难有担荷力量,是因为他广泛汲取了前人传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杜甫之前的诗人,或者以感性见长,或者以理性见长,至杜甫方能二者兼备。 B. 杜甫勇于尝试各种诗体,在七言律诗上谨守传统,在五言古诗上则作出革新。 C. 对逃避、被击败与正面担荷这三种回应危机方式,作者在情感态度上一视同仁。 D.杜甫诗歌簇撼人心的力蜇,部分来自严肃与幽默之间、担荷与欣赏之间的平衡。 (答案】(l)B(2)D (3)D 例2易错点卷(B),13题。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易错考点 易错类型1-11实用类文本阅读备考策略 “非连续性文本 ”指的是若千段内容互
27、不相连,包括文字、清单、图表等多种形式的文本,是“以间断性的内容信息符号(数 据表格、图表和曲线图、图解文字、凭证单、使用说明书、广告、地图、清单、时刻表、目录、索引等)所组成的一种综合性阅读文 本 ”。2017 年和2018年高考全国卷都以非连续性文本作为实用类文本阅读材料,主要由新闻、报告、图表等构成。 非连续性文本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薄弱点,许多老师面对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不知如何带 领学生复习,往往陷入各种模拟试题的 “迷阵”中,就题讲题,但复习效果并不理想。笔者认为教师应分析总结非连续 性文本阅读的命题特点,并结合语文新课标的要求对高考命题趋势进行展望,从而提高备考
28、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理科. 4页 l.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命题特点 (1)命题导向体现语文阅读的应用性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围绕中心话题迅速检索提取关键信息,能比较不同文本内容的异同,能分析和概括 信息,从而形成自己的判断和理解。这种阅读是出于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需要而进行的,具有鲜明的应用性。普通高中语文 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为课程标准)在 “学业质撒水平”中提出“能比较、概括多个文本的信息,发现其内容、观点 、 情感、材料组织与使用等方面的异同,尝试提出需要深入探究的问题 ”的要求,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 侧重考查学生对信息的检索和提取、分析和概括
29、、比较和评价等阅读能力,综合考查学生的语言与思维素养。 从考题的情境看,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试题的创设基千现实生活的问题情境,考查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例如2018年全国卷11和全国卷III的第7题都考查学生对图表的理解分析,试题选项主要考查转述是否 准确、推断是否合理,要求考生能根据图表的数据变化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这既是对考生信息理解能力的考查,也是 对考生逻辑思维的考查。 (2)阅读材料体现时代性、典型性和多样性 2017年和2018年全国卷的非连续性文本都围绕紧扣时代脉搏的热点话题,题材多样,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反映经 济、科技或文化等某方面的新现象、新成果或新业态。例如
30、2017年三套全国卷中的 “国家纪录片频道运营与发展”“垃 圾分类处理 ”“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2018 年三套全国卷中的 “昼子通信”“科技成果转化与知识产权保护”“ 互联 网 时代的图书零售”等,这些材料紧扣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性。 从文本体裁看,有新闻、报告、评论等;从文本形式看,有文字、图表等;各段材料的内容围绕一个共同话题,各有侧 重,观点不一。这体现了文本类型多样的特点。 (3)考查内容体现能力要求的综合性 从近两年全国卷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试题来看,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材料一般有三到四段互相独立的文本,总字数约 1 200字。2018年的题型改为两道单选题,各3分,一
31、道简答题6分,共 12 分。 从试题的设置上看,第7题(选择题)侧重考查考生对重要概念、句子含意的理解及对图表数据的分析和理解能 力。例如2018年全国卷I第7题A项,考查考生对 “僵子通信”的理解,其他三项考查考生对重要句子含意的理解;全 国卷l1和全国卷III的第7题,都是考查考生对图表的分析理解能力。 第8题(选择题)侧重考查考生分析概括文中的观点态度,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能根据文本信息进行 合理推断的能力。例如2018年全国卷1第8题,其中A 、D两个选项是分析概括文中的观点态度,B,C两个选项是根 据文本信息进行合理推断。 第9题(简答题)侧重考查学生筛选和整合信息的能力,
32、比较不同文本的异同。 例如2018年全国卷I要求比较三 则材料的侧重点,并分析原因。 通过以上试题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在考查能力要求上体现了综合性,包含理解、分析、阐释、概 括等语言能力和演绎、归纳、联想、比较、质疑、探究等思维能力。 2.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命题趋向 (1)选材:反映我国社会的发展变化 课程标准在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中提出,”选用的语言材料要具有时代性、典型性和多样性,贴近学生 生活,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特点,避免出现偏题、怪题 ”“考试材料的选择与组合要角度多样,视野开阔,为学生的思考与 拓展留有足够的机会和空间 ”。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选材将依据课程标准,
33、从高考 “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的立场出发,继续围绕“创 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五大发展理念,选取反映我国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典型材料,使选材具有时代性和典型性,并 且贴近学生生活。因此,新闻、报告等更具真实性的材料将成为命题的主要材料。 这些来自现实生活的真实性材料也对语文教学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即语文教学要加强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引导 学生关注现实、关注社会,积极开展多样化的语文实践,通过亲历性、体验性的实践来发展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因此, 教师在平时教学和高考复习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关注近年来我国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新现象、新成果和新业态方 面的信息。例如,经济方面的智慧制造与
34、绿色经济,科技方面的人工智能与自主创新,文化方面的传统文化的传承与 创新、文化事业的发展,等等。 (2)指向:注重关键能力的综合考查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将继续侧重语文关键能力的综合考查,包括信息检索、分析阐释、转述概括的语言运用能力和 比较鉴别、合理推断、评价探究等思维能力。 以2017年和2018年全国卷I为例,试题不仅形式上稳中有变,而且考查的能力要求上有所提高,更趋向千综合 考查。2017年全国卷1第7题,考查内容的梳理,主要考查考生对信息的筛选能力;2018年全国卷I第7题,考查对 重要概念 “扯子通信”含义的理解、对文中信息的整合、根据文中信息进行合理推断。2017 年全国卷I第8题,
35、试题采 用的是五选二形式,分值为5分,其中A项是对句子含意的理解,B 、C 、D三项是对图表信息的理解和分析,E项是根据 文中信息进行合理推断;2018年全国卷I第8题改为单选题,分值减少到3分,其中A项是分析概括文中的观点态 度,B项是根据文中信息进行合理推断,C项是综合三则材料中的信息进行合理推断,D项是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三的信 息,概括主要观点。2017年全国卷1第9题,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开播初期与美国国家地理 频道在制播运营模式方面的不同 “,考查考生对不同材料的比较及分析概括能力;2018 年全国卷1第9题, “以上三则 材料中,人民日报自然读卖新闻报道的侧重点
36、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不仅考查考生比较 异同基础上的分析概括能力,而且考查了考生的评价能力。 从以上的试题对比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选择题还是简答题,考查的指向从2017年侧重考查理解、分析概 括、合理推断等能力,到2018年包含了理解、分析概括、合理推断及比较评价等更多能力,而且题于涉及的范围由侧重 一段材料中局部信息的筛选整合,到综合几段材料中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对考生的语文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 3.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备考策略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因其文本形式多样、难以把握、综合性强、能力要求高,而成为语文高考复习教学的难点。因此,我们 既要分析近两年的高考试题,总结
37、命题的特点,又要跳出试题的 “迷阵”,从高考命题改革的趋势中去探索备考的策略。 (1)抓话题,析角度,建构整体联系 非连续性文本虽然各段材料内容上互不相连,形式上各不相同,但是它们都有一个中心话题,只不过角度不同、侧 重点不同。因此,阅读这类文本,首先要指导学生围绕中心话题,分析各段文本的主要内容,辨析文本的立场、角度和 主要观点。 其次,通过各段文本的具体分析,以中心话题为纽带,将互不相连的文本建构起一个整体。 例如2018年全国卷I的中心话题是 “我国拉子通信科学实验材料一是人民日报的新闻报道。根据新闻的 理科. 5页 微信bbd8828 公众号 :三角猫电子科技全网首发题卷 微信bbd8828 公众号 :三角猫电子科技全网首发题卷 微信bbd8828 公众号 :三角猫电子科技全网首发题卷 微信bbd8828 公众号 :三角猫电子科技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