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知识点复习提纲精编版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 核心观点必背1.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2.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做法)3.我们要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或:我们要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做法)4.网络丰富日常生活,推动社会进步。(积极作用)5.我们要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提高媒介素养,学会“信息节食”,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做法)6.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易错点7.我们要在网上传播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同培育积
2、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高扬主旋律。(做法)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第一框我与社会1、(1)我们了解社会的方式有哪些?(P3运用你的经验)阅读图书报纸、收看电视广播、上网查询、上课;(到社区)进行社会调查;参观博物馆、观光旅游、观看升旗仪式;(到农村、社区、工厂)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等等(2)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感受?(P3运用你的经验)国家变得富强,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生活绚丽多彩。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社会。2、参与社会生活有哪些意义?(P4)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投身于社会的过程,也是我们走向成熟的过程。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我
3、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3、个人与社会的关系?(P4-P5)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4、主要的社会关系有哪几种?(P5相关链接)血缘关系(如家庭、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等)地缘关系(如同乡、邻居等)业缘关系(如同学、同事等)第二框在社会中成长1、什么是社会化?(P7相关链接)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2、如何理解“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4、P7)通过父母的抚育、同伴的帮助、老师的教诲和社会的关爱等,我们的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念日渐养成,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3、为什么说个人成长离不开社会?(P7)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4、亲社会行为的含义和表现?(P8)含义: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那些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行为。表现: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宣传环保知识,参与文明社区建设;对遭遇挫折和不幸的人能够给予同情和关心;对处于困
5、境和危难的人能够伸出援手;积极参加义务植树活动等。5、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P8)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参与社会的过程,既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6、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P8探究与分享)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
6、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学会谦让,分享乐于助人,无私奉献,倾力奉献社会,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第一框网络改变世界1、网络有哪些积极影响?(P10、P12标题)(1)网络丰富日常生活。(2)网络推动社会进步。注意:这只是总的概括,大多数时候积极影响还是用下面两个问题的答案。2、网络对我们日常生活有哪些积极影响?(P10-P12)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3、网络对社会进步有哪些积极影响?(P12-P13)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
7、活力。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知识点拨】“促进民主政治”这一点会经常结合网上向政府提意见建议等材料进行考查。关于网络对经济和文化的具体作用,如果考到了可以看书上的正文。4、网络问政的意义?(P13)互联网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宽了民主渠道,使人们更加便利、有序地参与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对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发挥着重要作用。5.【P13深究与分享】(1)政府开通诸如“我向总理说句话”这样的网络渠道有什么作用?有利于政府更深入地了解社情民意,履行法定职责,更好地服务人民。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宽了民主渠道,使人们更加便利、有序地参与社会和政治生活。
8、对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利于提高政府的决策能力,使政府决策更加民主、科学、公正、透明等。(2)各政府门户网站都会有类似联系我们”“网上投诉”“市长信箱”等链接。请你了解使用方法,并就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尝试向有关部门反映。以“市长信箱”为例:登录当地(市)政府的门户网站。点开媒体公开的“市长信箱”。点击“给我写信”或我要写信”等。如实反映问题、困难,或对当地经济、环保、城市管理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信件落款采用实名制,填写真实姓名、联系方式邮寄地址,便于得到回复。6、网络有哪些消极影响?(P15-P16)在网络时代,人人能够参与信息发布,信息变得丰富的同时,出现
9、了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7、沉迷网络的危害?(P15)大量冗余信息干扰人们的选择,耗费人们的时间;碎片化信息影响人们思考的深度;一些人因沉迷于网络、虚拟交往而疏离了现实的人际关系。8、网络中存在哪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有何危害?(P15)有的人有意无意地歪曲事实,误导大众;有的人随意宣泄情绪,谩骂、中伤他人,侵犯他人人格尊严;有的人实施网络诈骗,侵害他人利益;有的人恶意发布暴力、色情和危害社会稳定的信息,造成恶劣影响。【易错点】我们要拒绝(远离)网络。()9、(1)网络谣言的危害?(P14探究与分享)对他人:扰乱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侵犯他人
10、的合法权益,影响他人正常生活。对网络:破坏互联网的形象和公信力,影响互联网的健康发展;污染网络环境,扰乱网络秩序。对社会:加剧社会恐慌,损害公共利益,危害公共安全,引发社会信用危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2)怎样防范网络谣言?国家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对网络谣言的性质、责任认定、损害赔偿以及管理的主体、程序、监督等都需要给予明确的界定;加强网络监管。执法部门强化执法力度,依法管理。网络平台加强自律,严把关口,强化信息发布管理。广大网民守法自律,文明上网,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3)如何辨别网络谣言?(P18方法与技能)注意信息出处。关注官方信息。对信息进行多方验证。辨识信息内容。向他人求助。1
11、0、在网络生活中,我们应如何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P16探究与分享)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不轻易泄露个人信息,不随意答应网友的要求。不断提高辨别、觉察信息的能力,慎重对待个人信息,不轻易将私人信息存入网络。不轻易使用安全性不高的公共网络。当个人信息遭遇泄露时,应及时报警,依法维权。树立隐私意识,要保护和尊重他人隐私,不随意传播他人隐私;当自己隐私遭到侵犯时,积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11、【P16拓展空间】分小组讨论:新媒体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利与弊。(1)利:人际交流互动方便快捷。拓展了获取信息的渠道,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生活。对个人的经济生活和消费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加速了我国民主化进
12、程和社会问题的解决。(2)弊:有的人有意无意地歪曲事实,误导大众。有的人随意宣泄情绪,谩骂、中伤他人,侵犯他人人格尊严。有的人实施网络诈骗,侵害他人利益。有的人恶意发布暴力、色情和危害社会稳定的信息,造成恶劣影响等。第二框合理利用网络1、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P17-P19)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我们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和工作有关的信息,不可沉溺于网络,要学会“信息节食”。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网络无限,自由有界。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只有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才能做一名负责的网
13、络参与者。【注意】“网络有界,自由无限”()2.如何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 P19 理由:网络无限,自由有界。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 要求: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网络言论负责,不制造和传播谣言,不泄露他人隐私,不恶意攻击他人,不宣泄负面情绪等。3、如何传播网络正能量?(P19-P20)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我们可以向有关部门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表达我们的诉求,为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要在网上传播正能量。我们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网络媒介素养,共同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4、如何合理利用网络?(1) 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14、参考第1题(2) 传播网络正能量。+参考第3题5、P20探究与分享】你知道哪些网络公益行动?谈谈你的感受。(1)水滴筹、“支付宝蚂蚁森林”环保行动、腾讯99公益日等。(2)网络公益行动的蓬勃兴起,有利于传承扶危济困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网络公益行动的蓬勃兴起说明我国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我们生活的社会应该是一个互帮互助的社会,更应该是一个人人相互关爱的社会。依托互联网平台,可以让公益行动变得简单便捷,可以让公益组织执行流程更加公开透明,可以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服务。6、P20拓展空间】就网龄、使用网络的目的和内容、每周使用网络时长等内容,设计一份调查问卷,开展调查,了解班级同学使用网络的情况,并就存
15、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1)存在的问题:互联网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构成潜在威胁;部分青少年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荒废学业。(2)改进建议:国家要建立健全互联网有关法律法规;建立一批能够吸引青少年的网站和网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加强互联网对青少年影响的研究工作,正确制定应对措施;大力培养适应网络时代要求的青少年教育工作者;等等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 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核心观点必背1.道德和法律是调节人们行为的两种主要社会规则。社会规则有道德、纪律、法律。2.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重要性)3.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16、(关系)4.社会规则与自由不可分。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关系)5.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权利。(做法)6.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做法)7.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易错点)第一框维护秩序1、社会秩序的含义和种类有哪些?(P23)含义: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种类: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公共场所秩序2、社会秩序的重要性?(P23)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遵守社会秩序才能避免混乱、减少障碍、化解矛盾,从而提高社会运行效率,降低社会
17、管理成本。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社会秩序营造有序、整洁、安全的良好社会环境,使我们享有人身自由和财产安全,享有公平的发展机遇,感受生活的美好,激发对生活的热情。3.【P23探究与分享】(1)校门口的这种混乱状况会造成哪些影响?影响学生出行,造成交通堵塞,扰乱社会秩序。可能会对学生的人身安全造成伤害,甚至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2)你认为应该如何改变这种混乱的状况?建立相应的秩序,如接送孩子的车辆必须停靠在指定地点、值班老师和学校保安维持校门口秩序、划出家长等待区域、鼓励师生步行等;制定相关的规则,并对来接孩子的家长进行宣传教育,要求家长自觉遵守规则,自觉维护学校的秩序;学校可采取分年级错
18、时放学,组织学生有序排队出校门;交警维持学校门口附近道路的交通秩序;等等。4、【P24探究与分享】列举社会生活中有哪些规则?在生活中起什么作用?撤离规则:重大灾难时,按照“妇弱优先,壮者靠后”的规则撤离。作用:保障有序撤离,避免人员伤亡。排队规则:排队时保持“一米线”距离。作用:遵循“一米线”规则,人们心里会有安全感,既是尊重他人隐私的要求,也是自身文明素养的体现。5、社会规则的形成和种类有哪些?(P25)形成: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种类:道德、纪律、法律等补充:法律与道德的区别: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对全体社
19、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道德是在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自然而然形成的,依靠社会舆论、信念、习俗、教育等力量保证实施。道德具有普遍适用性,约束范围比法律更加广泛。6、社会规则的作用?(社会规则与社会秩序的关系)(P25)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规则使大家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各尽其责,各得其所。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社会规则明确了当有人破坏秩序时该如何处罚,从而保障社会的良性运行。【易错陷阱】“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不能写成“社会秩序明确社会规则的内容”。【选择题常考】违反规则的行为都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违反社会规则都要追究刑事责任。()注意:对违反社会规则行为的处罚,既有法律、纪
20、律等规定的强制性措施,也有道德、风俗等包含的非强制性手段。第二框遵守规则1、【P26页运用你的经验】谈一谈,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规则?社会规则不会自动起作用,而需要人们自觉遵守。如果社会成员能了解规则、遵守规则,以遵守规则为荣,规则的作用就能得到充分发挥。如果人们不遵守规则,不以违反规则为耻,规则就会成为一纸空文,形同虚设。如果我们违反规则,就会受到舆论的谴责,甚至受到相关部门的处罚。2、自由与规则的关系是怎样的?(P27-P28)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
21、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限制自由,而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运行;违反规则、扰乱秩序的行为应当受到相应的处罚。(建立规则的重要性。)【注意】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限制自由。3、【P29探究与分享】甲:闯红灯不对,但大家都在闯,我也就跟着走。乙:只要没有人看到,没有人管,就可以闯红灯。丙:我觉得车辆多的时候不能闯红灯,车辆少或者没有车的时候可以闯红灯。你怎么看待以上观点?行人闯红灯是个人素质低下的表现,是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容易引发交通事故,破坏正常的交通秩序,威胁自身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应受到道德谴责和法律制裁。遵守社会
22、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既需要监督、提醒、奖惩等外在约束,即他律,又需要自我约束,即自律。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的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所以甲、乙、丙的说法都是错误的。和谐有序的交通,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有关部门要严格治理交通不文明行为,加强社会宣传教育,推进文明社会建设;公民要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公共秩序,培养公共精神,做文明交通的践行者。4、我们应该如何自觉遵守规则?(P28-P29)遵守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他律即监督、提醒、奖惩等外在约束;自律即自我约束,就是严于律己,不断自我反省,克服已经发现的不良行为,做到自觉遵守规
23、则。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5、我们应该如何维护规则?(P30)一方面要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规则;另一方面要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6、劝导他人遵守规则的技巧。(P30)有“礼”。劝导他人时最好先称呼对方,语言文明,态度和善。有“理”。劝导时要晓之以理。有“节”。劝导时要注意适可而止。7、【P31探究与分享】你还知道哪些被改进的规则,说说为什么有这些变化?小升初民办学校考试、面谈招生改为电脑摇号派位。规则源于生活,用于生活,随着时间的推移,规则不断更新和修正,规则的废立与沿革折射着生活的变化。所
24、以,规则也是需要与时俱进的。8、为什么要积极改进规则?(P31)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一些原来没有的规则,需要制定;一些原有的规则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需要废除;一些原有的规则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生活的变化,需要加以调整和完善。9、我们应该如何改进规则?(P31)我们要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寻求共识,积极为新规则的形成建言献策,使之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要求。10、如何对待规则?(P28-P31)自觉遵守规则。坚定维护规则。积极改进规则。11、【P31拓展空间】(1)明确网购“后悔权”有什么积极意义?有利于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有利于规范市
25、场秩序,提高消费者的信心。有利于避免消费者因冲动购物造成的浪费。有利于约束商家诚信经营。促使经营者与消费者实现双赢,促使消费环境健康有序发展。(2)“七日无理由退货”这一规定从无到有,再到不断完善,给你怎样的启发?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一些原来没有的规则需要制定;一些原有的规则,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生活的变化,需要加以调整和完善;这启示我们要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与完善,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寻求共识,积极为新规则的形成建言献策,使之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要求。(3)针对网店店主所说的现象,你认为应该如何进一步完善规则?对于消费者做出的明显损害经营者利益的行为,法律
26、要做出明确的规定,指出哪些现象是不允许的,或者是不予退货的;让经营者和消费者都有遵循的规则,这样既可以维护经营者的利益,也能让消费者遵守规则。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核心观点必背1.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2.尊重他人需要积极关注、重视他人,平等对待他人,学会换位思考,学会欣赏他人。(做法)3.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促进社会和谐,体现国家形象。(重要性)4. 文明礼貌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维系社会正常生活的一种道德行为规范,是沟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桥梁。5.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一个价值准则,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项
27、民法原则。(地位)6.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是我们融入社会的“通行证”;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重要性)7.践行诚信需要我们树立诚信意识,运用诚信智慧,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做法)。第一框尊重他人1、为什么要尊重他人?(P32-P34)(1)对个人:尊重是交往的起点,尊重他人是一 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受到他人尊重能够增强自尊、自信,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2)对社会: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尊重是相互的,能够减少摩擦,消除隔阂,增进信任,形成互敬互爱的融洽关
28、系,从而促进社会进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2、怎样尊重他人?(P35-P36)(1)积极关注、重视他人。考虑他人的感受,认真对待他人,给予他人应有的、适当的关注,应该重视他人,对他人的疑惑给予细致耐心的解答,对他人的请求给予热情的帮助。(2)平等对待他人。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要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人人格,对所有的人一视同仁,不能以家境 、身体等方面的原因而轻视歧视他人。(平等待人的要求)(3)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要将心比心,体会他人的感受,理解他人的难处,包容他人,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他人。(换位思考的要求)(4)学会欣赏他人。要善于发现他的潜质
29、和特长,真诚地欣赏和赞美他人的优点和闪光点,给予他人积极的评价。(欣赏他人的要求)3、为什么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P33)受到他人尊重能够增强自尊、自信,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如满足感、成就感等。如果得不到他人的尊重与认可,往往会产生自卑感、挫败感等。4、【P33探究与分享】有人说:“尊重比帮助更重要。”你认同这个观点吗?请说说你的理由。(1)“尊重比帮助更重要。”这个观点是正确的。(2)理由: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郁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每个人也都有得到尊重的需要,这些需要得到满足,人会觉样自己有价值,有能力,有用处。受到他人尊重能够增强自尊、自信,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如满
30、足感、成就感等。相反,如果得不到他人的尊重与认可,往往会产生自卑感、挫败感等。帮助或许可以解决物质方面的问题,但良好的心理体验更重要,因此,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人格、权利,做到换位思考,做到平等待人,做到欣赏他人。5、【P34探究与分享】某市图书馆规定,衣冠不整者不得进馆书。对此,人们有不同的看法。读者甲:图书馆是社会公共资源,每个人都可以进馆阅读。读者乙:图书馆是文明学习的场所,衣冠不整是对其他读者的不尊重。读者丙:穿着是个人的自由,图书馆不应该规定读者的着装。你如何看待以上观点?图书馆是社会公共资源,每个人都有权利进馆阅读,但是衣冠不整本身就是不文明的表现,进馆读书会影响其他人
31、的阅读体验,也有损图书馆的形象。穿戴整齐是对他人基本的尊重,也是文明的体现,尤其是图书馆这样的公共场所,衣冠不整是对其他读者的不尊重。如何穿着是个人的自由,但是在图书馆这样的公共场所,穿着不当不仅影响自己的形象,还容易引起其他读者的反感,不利于社会和谐。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他人看想,考虑和体会他人的感受,做一个文明的读者。6、【P36拓展空间】八年级(1)班的几位同学就尊重的话题进行交流,大家各抒已见。甲:爱护动物也是尊重生命的表现乙:我们应该尊重大自然。丙:我们应该尊重民族的历史与文化。请你参与他们的讨论,并表达自己的观点。(1)我们应该尊重其他生命。因为生命是地球上最珍
32、贵的财富,世界因生命的存在而变得生动和精彩。每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在地球的生物链中,各种生命共生共存、息息相关。我们要尊重生命、关爱生命。(2)我们应该尊重大自然。因为人类来自自然,人类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的恩赐,人类有责任和义务尊重无私奉献的大自然。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保护地球、尊重自然是我们的神圣职责。我们应当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为建设美丽中国尽己所能。(3)我们应该尊重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因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世界各种古老文化中,只有中国文化不曾中断而一直延续至今,形成一个自我更新、不断发展而又兼容并蓄的开放体系。中华文化对促进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
33、巨大贡献。继承、弘扬中华文化是青少年责无旁贷的历史重任。第二框以礼待人1、礼的含义和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P37)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社会生活中,礼主要表现在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等方面。2、为什么要文明有礼?(P37-P39)(1)对个人: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文明有礼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使人变得优雅可亲,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2)对社会:促进社会和谐。文明礼貌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维系社会正常生活的一种道德行为规范,是沟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桥梁。诚恳、谦逊、平等、友善、倾听的态度,能够给对方亲切感、受尊重感;有助于
34、人们友好交往,增进人们的团结友爱;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3)对国家:体现国家形象。在与外国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中国形象。我们举行的各种仪式,体现了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形象。3、怎样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P39-P40)(1)态度谦和、用语文明。以礼相待,要态度谦恭,说话和气,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谈吐文雅,不说粗话脏话;与人交谈时,尊重对方,多用商量的口吻说话,不自以为是,不盛气凌人。(2)仪表整洁、举止端庄。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做到着装得体、举止稳重、彬彬有礼、落落大方。(3)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要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努力做一个学礼、明礼
35、、守礼的人。(4)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共同创建文明有礼的社会风尚。第三框诚实守信1、诚信的地位?(P41)(1)从道德角度看: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一个价值准则,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2)从法律角度看:诚信是一项民法原则。民法意义上的诚信原则,强调人们在社会活动中讲信用、守诺言、诚实不欺。2、为什么要讲诚信?(P42-P43)1)对个人: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是我们融入社会的“通行证”。一个人真诚老实、笃守诺言,无论走到哪里都能赢得信任。相反,如果弄虚作假、口是心非,就会处处碰壁,甚至无法立身处世。(2)对企业: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一个企业只有坚
36、持诚信经营诚信办事,才能塑造良好的形象和信誉,赢得客户;才能带来持久的效益,长盛不衰。(P42企业诚信经营的意义。)(3)对社会、国家: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国无信则衰,社会成员之间以诚相待以信为本,能够增进社会互信,减少社会矛盾,净化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和谐;能够降低社会交往和市场交易成本,积累社会资本;能够提高国家的形象和声誉,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3、如何践行诚信?(P43-P45)(1)树立诚信意识。要真诚待人,信守承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不轻易许诺,许诺的事就要做到,做不到要说明理由;做错事时,勇于承认过错,主动承担责任,争取他人的谅解。(2)运用诚信智慧。当尊重他人
37、隐私与对人诚实发生冲突时,我们应遵循伦理原则和法律要求,权衡利弊,做到既恪守诚实的要求,又尊重他人隐私。( 如何正确处理诚实和保护隐私的关系?)(3)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我们要大力弘扬诚信文化,共同营造“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良好社会风尚,提高全社会信用水平,营造社会诚信环境,努力促进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4、P44探究与分享】甲: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要绝对尊重他人的隐私。乙:诚实与隐私不能共存,讲诚实就没有隐私,保护隐私就做不到诚实。丙:为了表明自己的善意,有时难免说些“善意的谎言”你是否赞同上述同学的观点?说说你的理由。(1) 不赞同。(2)“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要绝对尊重他人的
38、隐私”的观点是片面的。尊重他人隐私固然有必要,但是也要维护公共利益,遵守法律要求。“诚实与隐私不能共存,讲诚信就没有隐私,保护隐私就做不到诚实”的观点把对人诚实与尊重他人隐私对立起来,是错误的,因为对人诚实与尊重他人隐私的目的是一致的。社会生活是复杂的,我们有时会面临两难的选择。当尊重他人隐私与对人诚实发生冲突时,我们应遵循伦理原则和法律要求,权衡利弊,做到既恪守诚实的要求,又尊重他人隐私。5、【P44探究与分享】搜集有关诚信的故事,并与同学分享。曾子杀猪教子、商鞅立木为信、季布一诺千金。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 核心观点必背1.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2.无论是一般违法还是
39、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任。3.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若不及时改正,任其发展下去,就可能导致犯罪。(联系)4. 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5. 刑罚的分类: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6.犯罪必然是违法行为,但违法行为不一定就是犯罪。7.犯罪的三个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最本质特征)、刑事违法性(法律标志)、应受刑罚处罚性(必然法律后果)。8.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做法)9.在遇到
40、法律问题或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10. 我们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在受到非法侵害时,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11.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12.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13.与违法行为作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做到见义智为。【易错点】14. 我们要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努力成为一名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做法】第一框法不可违1.法律的作用(七下P9294)法律规
41、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法律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法律让我们懂得在社会生活中可以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法律也为我们评判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在生活中,我们既受到法律的约束,又受到法律的保护。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2、如何理解“法不可违”?(法不可违的原因。)(P46)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都要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指引作用)法律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评价
42、作用)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无论是一般违法还是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任。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障。【关联考点】法律的特征和作用(七下P8994)3、为什么要尊法守法?(1)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都要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2)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时代,尊法守法是我们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3)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4、违法行为含义、个人原因和分类?(P48)含义: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个人原因:缺乏规则意识,法律观念不强等。分类:(1)按违反的法律分: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2)按危害程度分:一般违
43、法行为、犯罪注意:一般违法行为包括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是严重违法行为,也叫犯罪。5、拓展:青少年容易违法犯罪的原因有哪些?个人方面:道德水平低,法治观念淡薄,不能自觉抵制不良诱惑,不能明辨是非、交友不慎等。家庭方面:家庭的缺失,父母的溺爱,父母疏于管教等。学校方面:学校管理不到位,对学生关爱不够等。社会方面:社会保护缺失,普法力度不够,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因素依然存在等。6.如何区分违法行为的种类,看处罚最好判断。参考P48相关链接和P54相关链接比较一般违法行为犯罪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区别危害程度情节轻微,社会危害性相对较小情节严重,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违
44、反法律民事法律规范(如民法典、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行政法律规范(如治安管理处罚法、道路安全管理条例等)刑事法律规范(如刑法、刑事诉讼法等)处罚方法民事处罚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行政制裁)刑事处罚停止侵害,消除危险,返还财产,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行政处分: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行政处罚: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行政拘留等。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举例欠钱不还、侵犯肖像权、著作权、违反合同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P50)闯红灯、
45、违法治安管理、扰乱公共秩序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P49)故意杀人、抢劫、放火、绑架、贩毒、泄露国家秘密、贪污受贿等【易错提示】拘留、行政拘留是行政违法行为,刑事拘留是刑事违法行为。行政拘留、罚款适用于行政违法行为,拘役、罚金适用于刑事违法行为(犯罪)。【拓展】7、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的区别和联系?(1)区别: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触犯的法律不同,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2)联系:无论是一般违法还是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任。(都是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要承担法律责任。二者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如不及时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走向犯罪。
46、)8、如何防范一般违法行为,做到遵章守法?(P51)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针对行政违法行为)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侵权行为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针对民事违法行为)第二框预防犯罪1、刑法的作用和内容?(P52)(1)作用: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2)内容: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2、犯罪的含义?(P53)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3、犯罪的基本特征?(P53)严重社会危害性(最本质特征)、刑事违法性(法律标志)、应受刑罚处罚性(必然法律后果)【注意】括号里的在相关链接里有,选择题经常考,而且经常混淆搭配,比如把犯罪的最本质特征说成是刑事违法性。另外,犯罪的最本质特征是严重社会危害性,“严重”二字也不可少。4、刑罚的含义?(P54)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