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心理学生活中的教育心理英语单词的记忆策略:对比、联想等学生的动机激发问题:学习为了什么?归纳式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1+2+3+4+5+6(16)*62211+2+3+4+5+6+7+8+9(1+9)*92451+2+3+N?讲解式教学:师生互动、运用例子、呈现背景知识。教学媒体的使用。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例如,例如,差生为什么不学习?优等生为什么也会不愿格外努力?随着年级的增高学生学习动机为什么降低?学业自我妨碍:学业自我妨碍:自我价值感是个人追求成功的内在动力。为了不承认自己能力低下,以维持自我价值感,只有不努力、不发奋,甚至为自己学习设阻。卡芬顿(M.V.Covinton)一个纳粹集中营
2、的幸存者写给一位中学校长的信一个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写给一位中学校长的信亲爱的老师:我是纳粹集中营的一个幸存者。我亲眼看到过别人没有看到过的事实:高级工程师建造了毒气站;医术高超的医生毒死了孩于,受过严格教育和培训的护士残害了婴儿;高中和大学的毕业生们用抢打死或活埋了妇女和儿童。因此,我对教育产生了怀疑。我请求:帮助你的学生成人吧!再也不要培养出学问渊博的魔鬼、技术高超的精神变态者以及受过高等教育的刽子手。读、写、算只有帮助孩子成为一个更完善的人的时候才是重要的。促进学生整体发展促进学生整体发展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貌教育心理学的界说、对象和任务教育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问题什么是教
3、育心理学国外心理学家的界定:研究教育过程的行为的科学。研究教与学的心理学问题的科学研究教学和教育的心理学规律的科学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是应用学科和知识的体系,而不是具有独特内容的学科什么是教育心理学?国内学者的界说:研究教育过程中心理现象和变化规律的科学研究(学校情境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研究(学校情境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规律的科的科学学研究教育过程中各种心理活动,把心理科学知识应用于教育领域的心理学分支。采用其他心理学门类的理论方法,在教育情境中以教师和学生互动行为为研究对象,解决教学实际问题,建立系统的教学理论。怎样理解教育心理学需要理解教育、心理以及两者的结合什么是教育?心理学研究
4、的对象与包含的内容教育与心理如何结合?教育广义的教育是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改变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的活动,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形式。狭义的教育一般是指学校教育,根据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及年龄特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培养人才的过程。学校教育系统的结构互动的两大主体:教育者(教)与受教育者(学)互动的对象与媒介:对象是经验,媒介是教材、设备等教(教育者)教材(经验)学(接受者)三大要素的关系(1)学需要接受教的指导,教受学的制约;(2)学受教材的限制,教材要依据于学;(3)教受教材的制约,教材依靠于教。教材编排一方面要注意学科的体系以及
5、知识的科学性,另一方面也要依据学生的学习活动规律以及教师的实际情况(知识水平与实际条件等)心理的内容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个性心理个体心理与行为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教育与心理学的结合可能性?教育过程中包含许多与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有关的心理现象。可以运用心理学原理(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个性心理等)解决教育实际中存在的有关问题。教育可以促进心理发展,心理理论和发展规律是教育的基础因此,有必要对教育过程中的心理因素及变化规律有所认识,使教学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含义教育存在广义和狭义之分,但在学科研究中更多的指称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因此,在本门课程的学习中,采
6、用如下定义: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与学情境中人的各是研究学校教与学情境中人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交互作用的运行机制和基本种心理活动及其交互作用的运行机制和基本规律并将之应用于教育中的科学。规律并将之应用于教育中的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对象关于教育心理学对象的争论(1)心理教育观点: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知识应用于教育中,没独立性和特殊性;对象是模糊的。教育心理学是普通心理学的附属学科。(2)以儿童发展研究为中心的观点:儿童身心发展研究是教育心理学的中心内容。莫依曼“实验教育学”运动倡导,前苏联教育心理学界很盛行(列维托夫等)。教育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混合。(3)以学习为中心的观点:桑代克是发起者,
7、认为人性的变化以学习为手段和途径,开始有了独立的对象。奥苏伯尔。但对某些问题缺乏深入探讨。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教育心理学对象的确定(1)确定依据:体现学科的特殊性、明确与邻近学科区分(母系学科、同级其他学科)、体现本学科的发展水平(2)教育心理学对象:教育系统中心理现象与规律及其应用。主要研究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及其应用。第一,研究学生学习的性质、特点及类型。第二,揭示学生学习的规律。第三,研究学习规律在教与学中的应用教育心理学的任务教育心理学的产生是心理科学和教育科学发展的需要,因此它的任务就是为了促进两者的发展对于心理科学:研究、揭示教育系统中学生学习的性质、特点和类型以及各种学习的过程和条件,
8、促使心理科学在教育领域中发展,如:概念的学习、程序知识的表征、学习迁移机制等。对于教育科学:研究如何应用学习及其规律设计教育、变革教育、提高教育效果。如:教材的设计原则?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概论学习理论(联结派、认知派、人本派、建构派等)学习心理(性质、特点、类型、机制等)知识学习(知识掌握的实质、类型、过程、条件等)技能学习(技能掌握的实质、类型、过程、条件等)规范学习(行为规范的实质类型过程条件等)教学心理、教学设计、绩效考核与评估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提高教育心理学理论水平了解学习、教学活动中心理现象的基本规律,帮助自己学习,帮助从事提高教育效果。认识学生学习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教育心理
9、学的起源(一)产生的时代背景政治与经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和民族运动蓬勃发展,资本主义快速发展,对文化教育教育提出要求。(教育发展教育心理化)19世纪心理科学发展:心理实验与心理测量冯特的心理实验研究、高尔顿的个别差异研究、艾宾浩斯的记忆研究教育心理学的起源(二)教育心理学产生及成果心理学知识与教育问题简单结合的尝试德国心理学家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1806,用心理学观点来阐述教育的问题,五段教学法(准备、提示、联想、系统、方法)、教育学讲授纲要(1835)在教育工作中系统尝试应用心理学知识乌申斯基(1867)人是教育的对象,指出生理学、心理学、逻辑学是教育的“三个主要基础”,而心理学“当然站在
10、一切科学的首位”;卡普捷列夫(1877)教育心理学最早以教育心理学命名推动各国类似著作出现。早期著作及特点:教育心理学的起源(三)实验教育学运动心理学家冯特的学生、德国教育理论家莫依曼所倡导“实验教育学”。把教育学分为研究教育目的的普通教育学和研究儿童身心发展与教育方法的实验教育学。提出借助生理学、实验心理学等的研究成果与方法对儿童生活和学习活动进行实验。德国教育家拉伊实验教育学(1903年)。对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测验与实验的应用、儿童身心发展有很大推动教育心理学的诞生1903年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论著,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独立。后来经过10年的进一步研究于19131914年扩展为三卷本的教育心理
11、学,包括人的本性、学习心理和个别差异及其起因对教育心理学的贡献(1)开创了动物学习试验于教育测验,为教育心理学的发生、发展奠定基石;(2)创建了教育心理学的完整体系,奠定基本内容,开始独立(3)联结主义理论引发系列教育心理学问题研究和理论提出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一)美国教育心理学发展(二)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发展(三)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美国教育心理学思想的发展联结派联结派代表人物:华生、格思里、赫尔、斯金纳等哲学基础:经验主义(经验主义(经验,特别是感性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来源。,包括:感觉主义:(知识分外部经验即感觉、内部经验即反省,在个体发展中,先有感觉,然后才有反省);还原论(化约论,Reduc
12、tionism):联想主义(人的知识是通过联想,将零碎的观念汇集成系统的知识);机械主义。主要观点:1.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S-R联结(形成反应、习惯);2.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关系是直接的,不存在观念、意识的中介;3.重视对学习的外部条件与过程的研究,忽视内部过程与条件。认知派哲学基础:哲学基础:理性主义理性是知识的最初来源,感觉提供的原始资料只有按照心某种先天的组织和结构进行解释,才有意义。基本主张基本主张:1.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建立一定的认知地图(心理完形、认知结构、编码体系);2.刺激与反应的联系是间接的,以观念、意识为中介;3.重视对学习的内部过程与条件的研究,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学习
13、的认知理论的常用概念有:学习意向、内部动机、认知结构、信息加工。1.早期认知派德国格式塔学派,考夫卡、魏特海墨、苛勒等(1)行为以意识为中介,受意识的支配。(2)学习是顿悟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习者主动的形成“完形”。2.联结认知派托尔曼与加涅(1)S-O-R(2)学习是主体通过对情境的领悟或认知形成认知结构而实现的。(3)学习问题的研究既要注意外部反应与外在条件,同时注意内部过程与内在条件。人本主义学派哲学基础:现象论哲学基础:现象论采取现象学的观点,研究人对环境事物的主观经验。它重视当事人的主观经验,而不重视别人对由观察研究所得的外显行为结果的解释。根据现象学的观点,人的行为是由他对外部世界
14、的知觉决定的。人们生活在自己知觉的主观世界之中。这种主观世界(现象世界,现象场)是一种现象的实在,而不是物质的实在。要点是:我们个人是按照我们观察自己和周围世界的方式去行动的代表人物:代表人物:杜威、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与马斯洛主要主张:主要主张:1.强调人是学习活动主体,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要、价值观;2.人类有一种学习和发展自己潜能的天然倾向,要相信学习者能自己教育自己、发展自我潜能;3.强调意义学习,当学习材料对于一个人具有个人意义、能被他理解,符合其目的时,学习效果最好;4.学习者认真参与学习过程,可以促进学习;学习者整个身心投入的自发学习,学习效果最好;5.最有用的学习是对学
15、习的学习;6.强调对完整的人的教育,而不是发展人的某一侧面。苏联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十月革命前:1868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人是教育的对象,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其他人也做了贡献,但没有独立的对象,用心理学基本原理解释学校教学。十月革命后:20世纪30年代理论发展,维果茨基、布隆斯基;4050年代结合教学与教育实践来综合研究,忽视理论、否定西方;60年代与实践结合,批判与吸收西方的思想与成果。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规律(1)从S-R范式转向认知范式(2)从被动学习观转向主动学习观(3)从学习问题研究转向教学问题研究(4)从实验室纯理论研究转向教育情境中的实际应用研究(5)从理论的狭隘、零散转向
16、理论的完善与整合从S-R范式到认知范式斯坎杜拉(1981):教育心理学经历了所谓的“S-R范式向信息加工的转化”。维斯塔(1989)也认为教育心理学新近的研究领域已从行为主义转向认知心理学。桑代克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形成,联结三大规律(效果率、准备率和练习率)。随后行为主义者都是该范式。S-R范式向认知范式的转变开始于托尔曼从被动学习观到主动学习观联结主义、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反应的获得,学习者是被动的接受者而认知派把学习看作知识的建构过程。因此学习者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把学习者看作信息的主动加工者,把教学视为帮助学生成为有效的信息加工者,在加涅、布鲁纳和奥苏伯尔的思想中有明确体现。从
17、学习问题研究到教学问题研究学习理论的研究只属于教育心理学的基础部分,而教育心理学还应关心如何使人们更有效的掌握知识技能。因此就要包括教学心理学部分,制定教育目标、设置课程、采用教学方法。从实验室纯理论到教育情境中实际应用行为主义的研究再实验室的严格控制下对动物进行学习研究,它们都是基础性的纯理论研究。虽然具有科学的验证性,但不能解释复杂的人类学习20世纪60到70年代课程改革运动开始通过课堂教学真实情境来揭示学习规律。如布鲁纳将课程改革方案进行研究教育心理学的整合趋势加涅、布鲁纳和奥苏伯尔他们的观点互相渗透,象奥苏伯尔提倡接受学习,但不反对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法。班杜拉的学习理论中包含丰富的认知观。参考书籍张爱卿,现代教育心理学,安徽人民出版社莫雷,教育心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张大均,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邵瑞珍,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Sternberg&Williams著,张厚璨译,教育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