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颈椎病手法治疗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颈椎病的手法治疗-3康复运动医学教研室 陈惠德 一、颈椎病手法治疗的特点:(一)强调整体疗法 1、强调综合治疗 2、注重整体治疗(“治病必求于本”)3、强调手法流程的完整性(二)强调基础手法 按法、推法(一指禅)、滚法、揉法、拿法、捏法(三)强调辩证施治 在一般手法/基本手法的基础上,不同类型颈椎病采用不同手法-特殊手法。(四)注重解剖生理、病理生理和经络原理(五)强调推拿与医疗练功相结合 被动手法与主动运动相结合 二、颈椎病按摩手法(一)点按百会(起式)百会穴(手
2、足三阳、督脉经交汇之穴):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是督脉经穴位,别名“三阳五会”、“天满”。【清叶茶山著清叶茶山著采艾编采艾编云:云:“三阳五会,五之三阳五会,五之为言百也为言百也”,意为百脉于此交会(百脉之会,贯,意为百脉于此交会(百脉之会,贯达全身)达全身)】头为诸阳之会,百脉之宗,而百会穴则为各经脉气会聚之处,穴性属阳,又于阳中寓阴,故能通达阴阳脉络,连贯周身经穴,对于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起者重要的作用。百会穴位居颠顶,联系脑部,是调节大脑功能的要穴。作用:1、醒脑开窍:晕厥、眩晕、血管性头痛、高血压/低血压等。2、安神定志:镇静安神;心悸、失眠、健忘 3、升阳举陷:脱肛、泄泻
3、、遗尿 4、通督定痫、熄风定惊:癫狂、痫症 相关研究:略 针刺百会、曲鬓、前神聪、悬厘等穴,能够使患针刺百会、曲鬓、前神聪、悬厘等穴,能够使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各项指标得到改善,使脑组织细者血液流变学的各项指标得到改善,使脑组织细胞有一定恢复。胞有一定恢复。刺激百会、前顶、四神聪等穴,对中风偏瘫患者刺激百会、前顶、四神聪等穴,对中风偏瘫患者的大脑皮层中枢生物电活动有良好的调节作用的大脑皮层中枢生物电活动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头痛患者脑组织含氧及血流量明显降低,针刺后头痛患者脑组织含氧及血流量明显降低,针刺后改善了脑组织氧合血红蛋白饱和度及血流量,从改善了脑组织氧合血红蛋白饱和度及血流量,从而起到通络止
4、痛的效果。而起到通络止痛的效果。操作:1.用中指尖/指腹点按5-10秒 2.用手掌/鱼际按摩头顶中央的百会穴,每次按顺时针方向和/或逆时针方向各按摩36圈 3.TDP/多源 4.配合凝神法起到镇静安神的作用 自我按摩:男左女右双手重叠,劳宫对向百会顺时针方向和/或逆时针方向各按摩36圈 中指点按(二)开天门(推八卦)传统推拿手法,属开法范畴。广泛应用于小儿和成人头面部疾患的治疗,亦作为各种推拿起式手法之一。含有天人相应、开经通络之意。天门,原为星宿名,其穴在天庭下、两眉间(印堂)至前发际之间的直线区域。【古人亦指古人亦指攒竹穴攒竹穴,开天门又名推攒竹。,开天门又名推攒竹。】开天门/推攒竹:首见
5、于熊应雄著小儿推拿广意(1676年):“开天门其法为从眉心向上推至额上前发际(天庭)24次。”幼科铁镜:“推法,开天门24下。”;保赤推拿法:“先从眉心向额上推二十四数,谓之开天门。”厘正按摩要术:“推攒竹廿四次。”开天门操作:“开天门”其法为从眉心向上推至额上前发际(天庭),古人均强调推24次 成人可推至240次(3-5分钟)【术者两拇指交替自下向上推术者两拇指交替自下向上推2424次次/3/35 5分钟,称分钟,称“推攒竹推攒竹”或称或称“开天门开天门”】自眉心推至天庭开天门 自眉心推至囟门大开天门 推廿四次?略 天人相应说廿四次与天之廿四节气相应“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顺天则生“
6、开天门”作用 开经络、活气血、调阴阳。祛风解表、开窍醒脑、镇静安神、明目等作用。附:开地门:神阙(先天之道,全身经络汇集的枢纽之一)、肓俞(小肠)、气海、天枢(大肠)开肺门(开胸顺气):气通穴(正中一二肋骨间)天突掌按膻中穴(三分鈡)(三)分阴阳 左太阳,右太阴 医者双手拇指/大鱼际于前额正中分别向左右往返分推(从印堂-太阳,循督脉逐渐上移分推至神庭-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小儿推拿:推坎宫(分推眉弓)坎宫位于自眉头起沿眉向眉梢成一直线 手法:用两拇指桡侧自眉心向眉梢做分推,称推坎宫或分推坎宫(医者用两拇指,春夏蘸葱姜和麻油,由小医者用两拇指,春夏蘸葱姜和麻油,由小儿眉心上,分推两旁)儿眉心
7、上,分推两旁)推三把(建立在分阳阳基础之上)第一把:分印堂沿眉弓推到丝竹空耳门沿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乳突沿颈项两侧夹肌第36胸椎棘突 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 天髎(手少阳阳维之会)手少阳三焦经穴,位于肩井穴与曲垣穴的中间,当肩胛骨内上角处,有第1胸神经后支外侧皮支、锁骨上神经和肩胛上神经分布。肩井 足少阳胆经穴,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有斜方肌、肩胛提肌;浅层布有锁骨上神经,深层有肩胛背神经的分支。推一把1、2、3式手少阳三焦经 经穴分布:无名指外侧,手背,上肢外侧面中间,肩部,颈部,耳翼 后缘,眉毛外端。起于关冲,止于 丝竹空,左右各 23穴。手少阳三焦经 手少三焦所从经 二十三穴
8、起关冲 液门中渚阳外沟 会宗三阳四渎天 清冷消泺臑会肩 天髎天牗经翳风 瘈脉颅息角耳门 和髎上行丝竹空足少阳胆经 经穴分布:目外眦,颞部,耳后,肩部,胁肋,下肢 外侧,膝外侧,外踝的前下方,足第四趾端等部位。起于瞳子髎,止于足窍阴,左右各44穴。足少阳胆经歌诀瞳子听关颔颅悬鬓谷冲浮头窍阴骨神阳白头临泣窗营灵空风池肩腋筋日月京门带五维居环风中阳阳陵交外光明辅悬丘临地侠窍阴 脊柱区(vertebral region)肌肉 包括脊柱及其周围的软组织,自上而下可分为项部、背部、腰部和骶尾部。项部上方以上项线与颅顶分界,两侧以斜方肌前缘与颈部分界。前线部和腰部以腋后线及其向下的延长线与身体腹面的胸部、腹
9、部分界,腰部的上界为第12肋,下界为髂嵴。骶尾部以髂后上棘 与尾骨尖的连线与臀部分界。尾骨下端为脊柱区的终末部。脊柱区的肌肉由浅入深可分为四层:第一层为斜方肌和背阔肌;第二层在项部有夹肌和肩胛提肌,在背部有菱形肌和上、下后锯肌;第三层为竖脊肌和横突棘肌;第四层包括项部的椎枕肌群和腰背部深层的一些小肌。肌肉肌腱:斜方肌 头夹肌、颈夹肌、肩胛提肌、胸锁乳突肌 枕下肌群 前、中、后斜角肌 头长肌、颈长肌 颈项部肌肉 1.浅层:(1)斜方肌:上斜方肌 起点:上项线、项韧带和颈1到颈5的棘突 止点:锁骨的外1/3。中斜方肌 起点:第3颈椎到第3胸椎的棘突和韧带。止点:肩胛骨肩峰和肩胛冈的上部。下斜方肌
10、起点:第4到第12胸椎的棘突和韧带。止点:肩胛冈中部结节。作用: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上部肌束可上提肩胛骨。下部肌束使肩胛骨下降。(2)胸锁乳突肌(Sternocleidomastoid)斜列于颈部两侧,起自胸骨柄的前面和锁骨的内侧端(内1/3),肌束斜向后上,止于乳突【起点:乳突的外侧面和枕骨上项线外侧起点:乳突的外侧面和枕骨上项线外侧1/21/2 功能:一侧收缩-使头颈向同侧屈,并转向对侧;两侧收缩-肌肉合力作用线在寰枕关节额状轴的后面使头伸,肌肉合力作用线在寰枕关节额状轴的前面使头屈。上固定时,上提胸廓,助吸气。胸锁乳突肌是引起各种头痛的许多激发点的常见部位。所有主诉头痛的病人都应该仔细检
11、查胸锁乳突肌。颈脊神经前支 颈丛 由第1-4颈神经的前支组成,位于胸锁乳突肌的深面,发出深支和浅支,浅支是以感觉为主的四支皮神经(皮支)深支为肌支,分部于颈部深层肌肉,其最重要的一支是膈神经(1)皮支 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穿出,其分支分布至颈前、肩部、胸上部以及头的后侧部皮肤(1)枕小神经(颈2-颈3)纯感觉 于胸锁乳突肌后缘上行达枕部皮肤与上方的枕大神经和下方的耳大神经相交连 其主干分布乳突区和枕外侧区的皮肤(2)耳大神经(颈2-颈3)由胸锁乳突肌外方向前上方行至耳下,分布于耳垂及耳后隆突部皮肤(3)颈横神经(颈皮神经)由胸锁乳突肌后缘向前分成数支达颈部皮肤(4)锁骨上神经 沿臂丛向后下方行
12、走,止于胸部和肩部皮肤浅皮支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 1.1.枕小神经枕小神经 (C2)(C2)2.2.耳大神经耳大神经 (C2(C2C3)C3)3.3.颈横神经颈横神经 (C2(C2C3)C3)(颈皮神经)(颈皮神经)4.4.锁骨上神经锁骨上神经 (C3(C3C4)C4)耳大神经耳大神经枕小神经枕小神经颈横神经颈横神经锁骨上神经锁骨上神经颈丛皮支:枕小神经耳大神经颈横神经锁骨上神经手法关键点/颈部 麻醉点(3)肩胛提肌:起于上4个颈椎横突后结节,止于肩胛骨内角和脊柱缘的上部。(4)头夹肌、颈夹肌 头夹肌:起于第36胸椎棘突及第7颈椎的棘突及项韧带,止于乳突和枕骨上项线,第13颈椎横突后结节。颈夹肌
13、:起于第36胸椎棘突,止于第13颈椎横突后结节。功能:单侧收缩,使头转向同侧,两侧收缩,使头后仰(颈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夹肌劳损 是引起颈项部疼痛、偏头痛的常见原因。夹肌劳损 有急性损伤或慢性累积性劳伤史。有急性损伤或慢性累积性劳伤史。头颈僵硬、疼痛、沉重感,有时可牵及眼眶痛,头颈僵硬、疼痛、沉重感,有时可牵及眼眶痛,第七颈椎棘突及两侧疼痛明显,或枕骨上项线单第七颈椎棘突及两侧疼痛明显,或枕骨上项线单侧或双侧有压痛。侧或双侧有压痛。第七颈椎隆突第七颈椎隆突/T3-6/T3-6棘突和枕骨上项线棘突和枕骨上项线/1/13 3颈椎颈椎横突后结节单侧、双侧,触诊时有明显压通点横突后结节单侧、双侧,触诊
14、时有明显压通点 令患者低头,用手掌压住颈后部,将颈部下压使令患者低头,用手掌压住颈后部,将颈部下压使其低头,再令患者努力抬头伸颈,引起疼痛加剧其低头,再令患者努力抬头伸颈,引起疼痛加剧 头向两侧旋转引起夹肌起止点疼痛。头向两侧旋转引起夹肌起止点疼痛。2.深层:(1)前斜角肌:起于第36颈椎横突前结节,止于第1肋骨内侧缘和斜角肌结节 (2)中斜角肌:起于第26颈椎横突后结节,止于第2肋骨上面.(3)后斜角肌:起于第56颈椎横突后结节,止于第2肋骨的外侧面。(4)头长肌:系颈深肌内侧群的一块肌肉。头长肌覆盖颈长肌的上部,在颈长肌的上方,起自第36颈椎横突的前结节,止于枕骨底部下面。两侧同时收缩,使
15、头前屈,单侧收缩时,使头向同侧屈。受颈神经前支(C1C6)的分支支配。5)颈长肌 Longus colli muscle 位于脊柱前面,位于脊柱前面,C1至至T3椎体之间。其中间宽,两椎体之间。其中间宽,两头窄,由三部分组成:上头窄,由三部分组成:上斜部、下斜部、中间直部斜部、下斜部、中间直部分。上斜部起自第分。上斜部起自第3、第、第4、第、第5颈椎横突,斜向内颈椎横突,斜向内上,以肌腱形式止于上,以肌腱形式止于C1的前弓。的前弓。下斜部,是三下斜部,是三部分中最小的部分,起自部分中最小的部分,起自T1、T2、T3椎体前面,椎体前面,止于第止于第5、第、第6颈椎横突。颈椎横突。垂直部分,起自上
16、垂直部分,起自上3个胸个胸椎和下椎和下3个颈椎,止于第个颈椎,止于第2、第、第3、第、第4颈椎椎体。颈椎椎体。颈长肌:被咽和食管所遮盖,双侧收缩时,使颈前屈;单侧收缩时使颈侧屈。受颈神经(第38)前支支配。(6)枕下肌群:头后大直肌:第头后大直肌:第2 2颈椎棘突颈椎棘突枕骨下项线。枕骨下项线。头后小直肌:寰椎后结节头后小直肌:寰椎后结节枕骨下项线。枕骨下项线。头上斜肌:头上斜肌:寰椎横突寰椎横突枕骨下项线。枕骨下项线。头下斜肌:头下斜肌:第第2 2颈椎棘突颈椎棘突寰椎横突。寰椎横突。功能:使头部回旋和后仰,神经支配:枕下神经后支。功能:使头部回旋和后仰,神经支配:枕下神经后支。第二把:开天门
17、(运八卦)沿前额中部分推至太阳、太阴瞳子髎 沿足少阳胆经路径风池肩井(及天髎)【风池: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风池: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耳垂相平,耳垂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阳白头临泣目窗正营承灵脑空风池肩井(及天髎)推二把 第三把 分印堂沿前额发际项两侧分腿至颞侧向下绕过太阳、太阴改掌向中央至足太阳膀胱经和督脉推至项部天柱、哑门至大椎、大杼、风门、肺俞 足太阳膀胱经 本经经穴分布在 眼眶,头,项,背腰部的脊柱两 侧,下肢后外侧 及小趾末端。起 于睛明,止于至 阴,左右各67穴(如图)。足太阳膀胱经歌诀 睛竹眉曲五光天 络枕天大风肺
18、厥 心督膈肝胆脾胃 三焦肾气大关肠 膀胱中膂白环髎 会阳承扶殷郄阳 委中附分魄膏肓 神堂譩譆关魂阳意舍仓门志室肓秩边阳筋承山阳附阳昆仑仆参脉金门京束谷至阴足太阳膀胱经穴 天柱(在项部大筋(斜方肌)外缘之后发际凹陷中,约当后发际正中旁开.寸)灵枢厥病:“厥头痛,项先痛,腰脊为应,先取天柱,后取足太阳。”厥者逆也,手足因气血不相接,逆而冷也。因气虚血虚者多。有阳厥,有阴厥。阳衰于下则寒,阴衰于下则热。阴厥者,身凉不渴,脉迟细而微,手冷过肘。阳厥者,烦渴谵妄身热而脉数,手足虽冷不过肘也。(手足麻木。麻是气虚,木是胃中有湿痰死血)大杼(在背部,当第胸椎棘突下,旁开.寸;配肩中俞、肩外俞治肩背痛;八会穴
19、之一,骨会大杼,手足太阳经交会穴)督脉 本经经穴 分布在尾骶、腰背、颈项、头面、鼻口 部的正中线 上。起于长强,止于龈交,共28穴。督脉后方正中行 二十八穴始长强 腰俞阳关入命门 悬枢脊中中枢长 筋缩至阳归灵台 神道身柱陶道开 大椎哑门连风府 脑户强间后顶排 百会前顶通囟会 上星神庭素髎对 水沟兑端在唇上 龈交上齿缝之内督脉经穴歌诀督脉经穴 风府(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寸,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处)哑门(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寸,第颈椎下)大椎(在后正中线上,第颈椎棘突下凹陷中)推三把(四)轻擦眼皮 由睛明轻擦至丝竹空(五)点按承泣(六)轻擦鼻翼(手阳明大肠经)(七)推桥弓 翳
20、风(耳垂后下缘的凹陷)至缺盆(锁骨上窝中央)的连线。(八)拿五经 督脉经 足太阳膀胱经 足少阳胆经 附:推九宫:方法略 点推/按揉九宫(头部的九个穴位洛书上称为九宫):风府、百会、神庭三个单穴 风池、承灵、头维、三个双穴 共九个穴位 头维穴(足阳明胃经):鬓发前缘(额角发际)直上入发际0.5寸(拇指的半横指)或五指并拢为梅花指、拇指放在太阳穴上、中指所指处稍上一点即是,左右两穴 承灵穴(足少阳胆经):承灵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当前发际上4寸,头正中线旁开2.25寸 在头顶的侧部,神庭与头维连线的中点开始往头后量约3寸处(四个手指),或耳尖直上四指再往前约一指处。左右两穴(九)点推/按揉风府、哑门(
21、十)拿风池/点按风池 拿风池方法 施术者四指并拢,拇指张开,相对而呈握钳状,分别点在颅底两侧的风池穴上,点按此处时会有酸麻胀的感觉向后头部放散。施术者拿住两侧风池后,拇、食指侧面向上(颅底方向)用力推按一分钟,可增强对穴位的刺激 拿风池后,拿天柱,可顺势向下提捏颈项至大椎穴止,然后重复操作约10次。(十一)点推/按揉枕骨上项线、下项线及乳突 椎枕区(颅底枕骨上下项线之间)浅层:由内向外分别有由内向外分别有 项韧带、斜方肌、项韧带、斜方肌、头半棘肌、头夹肌、头半棘肌、头夹肌、胸锁乳突肌附着胸锁乳突肌附着 深层(下项线):枕下肌群止点,头后大直肌、头上斜肌、枕下肌群止点,头后大直肌、头上斜肌、头下
22、斜肌三肌围成枕下三角头下斜肌三肌围成枕下三角 【椎动脉在此过椎动脉在此过C1C1后弓椎动脉沟进入枕骨大后弓椎动脉沟进入枕骨大孔,椎枕肌的损伤,寰枕、寰枢关节的错孔,椎枕肌的损伤,寰枕、寰枢关节的错位,容易卡压、刺激椎动脉致椎动脉供血位,容易卡压、刺激椎动脉致椎动脉供血不足而引发眩晕。不足而引发眩晕。】深筋膜:深筋膜:有数条往上的皮神经穿行而过,由内往有数条往上的皮神经穿行而过,由内往外分别是:外分别是:枕下神经枕下神经(C1(C1后支后支)枕大神经枕大神经(C2C2后支的内侧支后支的内侧支-皮支,较粗大,枕大皮支,较粗大,枕大神经在神经在C2C2棘突上方约棘突上方约2.2cm2.2cm,后正中
23、线旁开约,后正中线旁开约2.0cm2.0cm处穿出肌肉,在上项线距枕外隆突约处穿出肌肉,在上项线距枕外隆突约3.5cm3.5cm处,穿斜方肌及深筋膜浅出皮下,与枕动脉伴行,处,穿斜方肌及深筋膜浅出皮下,与枕动脉伴行,分成分成2 25 5支,支配枕部皮肤,皮支最远可解剖到支,支配枕部皮肤,皮支最远可解剖到冠状缝冠状缝)第三枕神经第三枕神经(C3C3后支的皮支,分布于项部和枕外后支的皮支,分布于项部和枕外隆凸附近的皮肤隆凸附近的皮肤)枕小神经(枕小神经(C2)C2)和耳大神经和耳大神经(C2(C2、3)3)这些神经在穿行(出)椎枕部时容易受到来自椎这些神经在穿行(出)椎枕部时容易受到来自椎枕部紧张
24、挛缩的肌腱、筋膜的卡压、刺激。枕部紧张挛缩的肌腱、筋膜的卡压、刺激。浅皮支浅皮支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 1.1.枕小神经枕小神经 (C2)(C2)2.2.耳大神经耳大神经 (C2(C2C3)C3)3.3.颈横神经颈横神经 (C2(C2C3)C3)(颈皮神经)(颈皮神经)4.4.锁骨上神经锁骨上神经 (C3(C3C4)C4)【手法关键点手法关键点/颈部麻醉点颈部麻醉点】耳大神经耳大神经枕小神经枕小神经颈横神经颈横神经锁骨上神经锁骨上神经 枕小神经:来自第2,3颈神经,勾绕副神经,沿胸锁乳突肌后缘上行,分部于枕部皮肤。耳大神经:来自第2,3颈神经,为颈丛最大的皮神经,沿胸锁乳突肌表面
25、向后上方行走,分布于耳廓及周围的皮肤。颈1横突综合症 枕神经痛 枕下痛 上颈段综合症(十二)点推/按揉颈椎棘突棘间(十三)点推/按揉大椎、大杼 骨会大杼:大杼穴在背部,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局部解剖:有肋间动、静脉后支的内侧支。分布着第一、二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为外侧支。主治:头痛,项背痛,肩胛痛,咳嗽,发热,颈项强直。现多用于颈椎病等。八会穴 是指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等精气所会聚的腧穴。八会穴首载于难经?四十五难:“腑会太仓(中脘),脏会季胁(章门),筋会阳陵泉,髓会绝骨,血会鬲俞,骨会大杼,脉会太渊,气会三焦外一筋直两乳内(膻中)也”。大杼穴与骨的关系,首先体现在所
26、处的部位上。因脊椎骨两侧有横突隆出,形似织杼,故名大杼 大杼穴因其近于椎骨(柱骨之根)故也;其次,大杼穴为多条经脉相会处,而这些经脉均与肾有特殊关系,在祖国医学认为“肾主骨”,大杼主治肩胛骨痛、颈项强痛不可俯仰 八会穴与其所属的八种脏器组织的生理功能有着密八会穴与其所属的八种脏器组织的生理功能有着密切关系切关系 如章门为脏之会穴,因五脏皆禀于脾,为脾之募穴如章门为脏之会穴,因五脏皆禀于脾,为脾之募穴也也 中脘为腑之会穴,因六腑皆禀于胃,为胃之募穴也中脘为腑之会穴,因六腑皆禀于胃,为胃之募穴也 膻中为气之会穴,因其为宗气之所聚,为心包之募膻中为气之会穴,因其为宗气之所聚,为心包之募穴也;穴也;膈
27、俞为血之会穴,因其位于心肝俞穴之间,心主血,膈俞为血之会穴,因其位于心肝俞穴之间,心主血,肝藏血故也;肝藏血故也;大杼为骨之会穴,因其近于椎骨(柱骨之根)故也大杼为骨之会穴,因其近于椎骨(柱骨之根)故也 阳陵泉为筋之会穴,因其位于膝下,膝为筋之府也;阳陵泉为筋之会穴,因其位于膝下,膝为筋之府也;太渊为脉之会穴,因其为手太阴经之原,居于寸口太渊为脉之会穴,因其为手太阴经之原,居于寸口为脉之大会也为脉之大会也 绝骨为髓之会穴,因其属于胆经,胆主骨所生病,绝骨为髓之会穴,因其属于胆经,胆主骨所生病,骨生髓故也骨生髓故也 在治疗方面,凡与此八者有关的病证均可在治疗方面,凡与此八者有关的病证均可选用相关
28、的八会穴来治疗选用相关的八会穴来治疗 另外,另外,难经难经?四十五难四十五难又说:又说:“热热病在内者,取其会之气穴也病在内者,取其会之气穴也”,八会穴还,八会穴还能治某些热病。能治某些热病。八会穴表 八 会 穴 名 经 属 脏会 章门(脾经募穴)腑会 中脘(胃经募穴)气会 膻中(心包经募穴)血会 膈俞(膀胱经穴)筋会 阳陵泉(胆经合穴)脉会 太渊(肺经输穴)骨会 大杼(膀胱经穴)髓会 绝骨(胆经穴)(十四)点推/按揉邵氏点(脊神经后支主干的体表投影点)(十五)点推/按揉横突点、横突尖部及横突间 C1-4横突:肩胛提肌起点穴(另可点推肩胛提肌肌腹点和肩胛提肌止点)C3-6横突:夹肌、长肌、斜角
29、肌起点穴 C1横突:头下斜肌止点 T1横突尖部(十六)颈项部分筋(弹拨)和理筋手法(十七)拿肩井(十八)拿肩胛冈部:采用前面所述的拿肩井的手法,将拇指与四余对应用力,自颈至肩、由内而外做提捏动作,动作宜轻柔缓和,切忌用暴力,反复操作十次即可通畅局部气血,缓解肩背部的肌肉痉挛。附:开锁法 八把锁(八大把)青龙锁(手三阳经关键点):位于颈根部颈背交接处,左右各一把。开锁方法:患者体位:卧卧/坐(术者马步桩式坐(术者马步桩式/站立)站立)手法:采用蝴蝶手法,即四指并拢微屈,与大拇指相对,采用蝴蝶手法,即四指并拢微屈,与大拇指相对,用食指第用食指第1 1、2 2指节桡侧缘,同大拇指尺侧缘相对指节桡侧缘
30、,同大拇指尺侧缘相对用力提拿住颈根部的肌肉,用力须由轻到重,得用力提拿住颈根部的肌肉,用力须由轻到重,得气为度。气为度。返魂锁(手三阴经关键点):位于腋窝处,左右各一把位于腋窝处,左右各一把 每把又有前、中、后三关(大定每把又有前、中、后三关(大定-返魂返魂-后亭后亭/总总筋筋-痹筋痹筋-背筋)背筋)即腋前壁(胸大肌)、即腋前壁(胸大肌)、肱二头肌上段肱二头肌上段、腋后壁、腋后壁(背阔肌和肩袖肌)(背阔肌和肩袖肌)开锁方法:术者马步桩式/丁字步,一手握患者前臂部,使患者手臂外展,另一手在患者腋前、腋后、腋中分别用蝴蝶手法开锁(即先拿总筋,再拿背筋,最后拿痹筋)。其中中锁一定要开准。紫金锁-左右
31、各一把 位于脐下商部腹直肌下段,相当于足阳明胃经之外陵与大巨穴之间 民间称为吊筋的便是此锁 开紫金锁须由旁人扶起患者,使腹部肌肉松弛,术者面向患者,站马步桩,一手扶住患者腰背部,另一手四指拼拢微屈,用食指指侧顺势向上兜起。拇食两指(大拇指罗纹面与食指指侧)同时拿住吊筋,门力拧动,顺气而开 白虎锁-左右各一把 位于大腿根部,腹股沟内侧端直下三寸大筋处,分前、中、后三关,大筋为中锁,中锁前方一寸处 为前锁,后方一寸处为后锁 有的民间医生 把白虎锁前中后三关称为前沟、中沟、后沟 也有称上马、大筋、下马的。按解剖位置分,白虎镇前中后三关分别指大腿前部肌 肉群的缝匠肌(中段),内部肌肉群(内收肌与股薄肌
32、),后部肌肉群(半腱肌和半膜肌)开白虎锁时患者坐或卧皆可。术者面向 患者,站了字桩或马步桩,一手握住患者小 腿部或胭窝处,使患者大腿成外展姿势,另一手在患者大腿根部用蝴蝶手法依次捏住大筋、上马、下马所属的肌肉组织,分别施用手法。白虎锁与返魂锁一样,锁中有锁,也有前中后三关,必须先开三关中的中锁(即大筋),依次再开前锁与后锁。总锁位于会阴穴处,民间医生称之为“半把锁”。开总锁采用食指指法:患者仰卧,术者站在患者右侧,左手掌放在患者下腹部关元穴处并向下按压,与此同时,用右手食指指肚于会阴穴处向内顶掐,缓慢作为到一定程度时维持一、二分钟即可。(十九)点按缺盆穴 缺盆 在锁骨上窝中央,距前正中线4寸。
33、在锁骨上窝之中点,有颈阔肌,肩胛舌骨肌;上方有颈横动脉;布有锁骨上神经中支,深层正当肩丛的锁骨上部(二十)推肩胛骨岗上缘(滚法)秉风(手太阳小肠经)在肩胛部,岗上窝中央,天宗直上,举臂有凹陷处 在肩胛岗上缘中央,表层为斜方肌,再下为岗上肌;有肩胛动、静脉;布有锁骨上神经和副神经,深层为肩胛上神经 曲垣(手太阳小肠经)在肩胛岗上缘,斜方肌和岗上肌中,岗上窝内侧端,当臑俞与第胸椎棘突连线的中点处;布有第二胸神经后支外侧皮支、副神经,深层为肩胛上神经肌支。(二十一)推肩胛骨脊柱缘 肩中俞(手太阳小肠经)在背部,当第颈椎棘突下,旁开寸 在第一胸椎横突端,在肩胛骨内侧角边缘,表层为斜方肌,深层为肩胛提肌
34、和菱形肌;有颈横动、静脉;布有第一胸神经后支内侧皮支,肩胛神经和副神经 肩外俞(手太阳小肠经)在背部,当第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在肩胛骨内侧角边缘,表层为斜方肌,深层为肩胛提肌和菱形肌;有颈横动、静脉,布有第一神经后支内侧皮支,肩胛背神经和副神经。附分(足太阳膀胱经)第胸椎棘突下,旁开寸。在肩胛岗内端边缘,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层为髂肋肌;有颈横动脉降支,当第二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第二胸神经后支。魄户(足太阳膀胱经)第胸椎棘突下,旁开寸 在肩胛骨脊柱缘,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层为髂肋肌;有第三肋间动、静脉背侧支 颈横动脉降支;布有第二、三胸神经后支。膏肓(足太阳膀胱经)第胸椎棘突下,旁开寸。在肩
35、胛骨脊柱缘,有斜方肌、菱形肌,深 层为髂肋肌;有第四肋间动、静脉背侧支 及颈横动脉降支;布有第三、四胸神经后 支。神堂(足太阳膀胱经)第胸椎棘突下,旁开寸 在肩胛骨脊柱缘,有斜方肌,菱形肌,深 层为髂肋肌;有第五肋间动静脉背侧支及 颈横动脉降支;布有第四、五胸神经后支。(二十二)点按天宗(手太阳小肠经)(二十三)推肩胛骨外侧缘 臑俞(手太阳小肠经)在肩部,当腋后纹头直上,肩胛冈下缘凹陷中 在肩胛骨关节窝后方三角肌中,深层为岗下肌;有旋肱后动、静脉;布有腋神经,深层为肩胛上神经 肩贞(手太阳小肠经)在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时,腋后纹头上l寸 在肩关节后下方,肩胛骨外侧缘,三角肌后缘,下层是大圆肌;
36、有旋肩胛动、静脉;布有腋神经分支,最深部上方为桡神经 内上方为小圆肌(二十四)拇指长推背部足太阳膀胱经 (高血压)(二十五)肩背部推拿(擦法)先沿棘突两侧由上而下直擦至骶骨止,再沿肩胛骨内侧缘由上而下直擦至骶部,用分经法在棘突两侧由上而下向外推开,然后推拿肩背部(分经法、擦法、提拿法交替进行),重复34 次 如果以下肢症状为主者应多擦或推腰骶部和肌张力较高的一侧 (二十六)颈部运动关节手法 寰枢椎的齿突与枕骨大孔前缘及两侧枕骨髁下内侧面之间以齿端韧带(Apical Ligament)和翼状韧带(Alar Ligament)相连接 头部前后倾和左右旋转时,带动枢椎作协同动作,成为头与颈之间的牵制
37、性韧带。(Check-ligament)(见图2、3)(1)单人颈椎旋转复位法(棘突右偏)医生右手拇指桡侧置于患椎棘突右侧,左手托夹下颌骨;患者颈前屈右侧偏斜;医者左手向上用力使患者头颈在矢状轴上向上旋转45度,当旋转力达患椎时,右手向左推动棘突(可听到/感觉到复位声或移动感)棘突右偏棘突右偏 棘突左偏棘突左偏(2)双人颈椎旋转复位法 例如:患椎棘突左偏 医生左手拇指桡侧置于患椎棘突左侧,右手托夹下颌骨;助手双手扶持患者头部,上方之手向下压;这时医者右手向上用力使患者头颈在矢状轴上向上旋转45度,当旋转力达患椎时,左手向左推动棘突(可听到/感觉到复位声或移动感)(3)摇颈法 医者站在病人身后。
38、右手托下颌,左手按头顶部,两手向相反方向小幅度摇动,待颈部放松后,使颈部向右摇至最大幅度,维持片刻,稍回松,即两手相反方向轻巧拨动颈部(可闻咔哒声)(4)扳颈法 医者站患者健侧后方,患者头部向健侧旋转15-30度。医者一手大拇指置于病变颈椎节段的健侧,另一手置于患侧头顶、颞部。嘱患者颈部放松,将患者头颈扳向健侧,至尽处两手相对用力,轻巧一扳,可闻咔哒一声。(5)拔伸牵引法 一肘托下颌一肘托下颌,一肘托枕部一肘托枕部,头部前倾头部前倾5 5度度,沿纵轴向沿纵轴向上轻轻拔伸上轻轻拔伸,拔伸须循序渐进拔伸须循序渐进,由轻到重,提起的由轻到重,提起的程度,以病人舒适为度,切不可操之过急,禁用程度,以病
39、人舒适为度,切不可操之过急,禁用暴力(见图暴力(见图-7-7)。)。通常在使用拔伸手法时要经过二十次左右才能将通常在使用拔伸手法时要经过二十次左右才能将头部拔起头部拔起,此法对脊髓多节段波浪状压迫者及脊髓此法对脊髓多节段波浪状压迫者及脊髓受压较重者要慎用。受压较重者要慎用。颈部拔伸(6)拔伸旋颈法(二十八)循经取穴 中府、云门、尺泽、鱼际、合谷、手三里、曲池、肩髃、缺盆、足三里 少海、神门 后溪、肩贞、臑俞、天宗、秉风 睛明、攒竹、天柱、大杼、风门、肺俞、肾俞、八髎 彧中、俞府、曲泽、内关、大陵 外关、天井、肩髎、天髎、天牖、翳风 风池、肩井 命门 附:阿是穴/天应穴:既无具体名称,又无固定部
40、位,以痛处为穴的学位)-以痛为输 反阿是穴:痛处之外,按压后疼痛立即消失/减轻的部位,通常与阿是穴在同一块肌肉/邻接的肌肉上-痛外治痛 反阿是穴:如肩胛提肌 肩胛内上角痛肩胛提肌肌腹点 肱二头肌长头肌肌腱炎肱二头肌肌腹点 胸锁乳突肌腱止点和肌腹点 头下斜肌肌腹 附:颈椎病小腿奇穴疗法 承山穴下3寸斜内45度2寸即为该穴 患者俯卧,由跟腱处向上推捏该穴至腘窝部,反复30-50次,患者感头颈肩,双上肢、手指发热出汗(7-10天临床痊愈)。(二十九)收法 目的:导引诸气归元 要点:缓、慢、轻、柔、稳(1)收意法 通常采用安神法(2)收气法 调息、归元(3)收形法(4)收于上、中或下 三、疗程 推拿治疗每日一次,每次15-20分钟,10 次为1疗程。通常推拿23个疗程效果较好。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