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X , 页数:87 ,大小:1.60MB ,
文档编号:5142641      下载积分:28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5142641.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高中政治统编版《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秀课件1.pptx)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中政治统编版《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秀课件1.pptx

1、思想政治思想政治第二十四课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四哲 学 与 文 化内 容 索 引探究活动 落实素养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热点引路 知能训练探究活动探究活动 落实素养落实素养课课标标要求要求 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领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意义,弘扬民族精神。学习清单学习清单 1.描述与分类:文化的内涵、文化的载体、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的贡献。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内涵、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2.解释与论证:文化的四个社会功能。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必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3.预测与选择:认同、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造

2、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为着眼点。4.辨析与评价:批驳“经济搞好了,精神文化会自然而然地好起来”的错误。明确把传统文化完全当成包袱或完全当成财富的错误认识。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与弘扬时代精神的关系。核心素养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充满自豪,增强对祖国的热爱,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理解并认同中华民族精神,对伟大祖国、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信心。2.科学精神: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科学理性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明确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3.公共参与:树立文化自信,积极投身到振兴中华

3、文化的实践中去;积极参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活动,肩负起为中华民族强基固本的文化使命。对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经济的派生物。正确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拓展点】深刻把握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相辅相成,体现着爱国主义这个主题。解题指导【素养点】本题以古老的乐器承载的“和”“德”“清”“正”的美学精神为题材,考查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和影响等有关知识,体现对政治认同、科学精神等学科素养的培养。答案 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文化也会变化发展。传承历史文化,展现时代精神共同建立了统

4、一的多民族国家,捍卫了民族独立和自由,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奋斗,正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70华诞的最好祝福,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最佳途径。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传统文化的作用具有双重性,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起促进作用。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领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意义,弘扬民族精神。只有通过改造和转化,才能实现创新和发展;只有把传统文化中对今天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达形式进行改造和转化,赋予其新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才能推动整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创新和发展;只有首先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才能进一步增强其影响力和号召力

5、。文化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推动中华文化发展,其中宋明理学对后期封建社会影响较大不同时期,爱国主义的内容完全不同。全面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文化具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文化可能超前也可能落后于经济的发展。对点金题1(2020江苏卷)中国最早发明了团扇、羽扇,还改良了来自日本的折扇,于方寸间开创出一个全新的艺术空间,赋予扇子以特有的文化意蕴。必备知识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关键能力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精梳细理精梳细理重基础重基础考点一文化的内涵与功能考点一文化的内涵与功能一、什么是文化1.含义: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狭义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

6、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现象,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内容,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等非意识形态的内容。2.本质: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3.关系:在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不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了不同时代的文化。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4.核心: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支配和影响着人们的文化实践与文化生活。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5.文化与文明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文明与野蛮相对立,是人类进步

7、和开化状态的标志。只要是文明就是积极向上的。文化则有先进与落后的区分,反映先进的经济和政治的文化形成了先进文化,反映腐朽落后的经济和政治的文化形成了落后文化。文化与文明都是实践的产物,其创造主体都是人。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6.载体:所谓文化载体,是指文化的记录、记载、标识、传承和表现的物化形式。文化载体承载、表达和展现着文化的内容。文化载体是多种多样的,器物、行为、制度等都是文化的载体。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二、文化的功能1.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文化引导人们认识真善美,为人们提供精神指引,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素养。文化教化育人,帮助人们提高思想道德

8、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文化服务社会,满足人们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文化推动发展,是国家繁荣振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对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具有重要作用。2.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当代中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以认同、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文化为前提。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易混易错1.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提示。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

9、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2.人们的精神产品源自物质载体。提示。人们的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只能说文化源自社会实践。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3.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自发形成的。提示。每个人的文化素养,既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每个人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4.文化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提示。文化有先进与落后、腐朽之分,并非所有文化都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只有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才会促进社会发展。5.文化是一种物质

10、力量。提示。从本质上看,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但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6.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提示。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但不能直接转化,必须通过人的实践活动。7.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经济的派生物。提示。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并非经济的派生物。8.文化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提示。经济决定文化,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9.经济是基础,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因此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完全同步的。提示。文

11、化与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同步的。文化具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文化可能超前也可能落后于经济的发展。10.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提示。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11.外出旅游时我们看到的自然风光是文化的一部分。提示。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12.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自发形成的。提示。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13.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提示。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具有双重性。先进、健康的文化对社会

12、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落后、腐朽的文化则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博闻广积博闻广积提能力提能力1.准确把握文化的内涵、外延 内涵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狭义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现象外延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内容,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等非意识形态的内容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2.判断一种现象是不是文化现象,要把握三点一看是否属于人类社会的三大领域经济、政治、文化;二看是不是精神活动或精神产品;三看是不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纯粹“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3.正确理解文

13、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强调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的相互作用。注意以下三点:(1)区分决定作用与反作用: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反作用是第二位的,不能混淆。(2)辩证看待“决定作用”:经济、政治决定文化,不代表文化是经济、政治的附属品,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可能超前也可能滞后于经济、政治的发展。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3)文化的反作用具有两重性: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了不同国家和民族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特别提醒 文化

14、与经济不是互相决定的。经济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经济。不同的文化对经济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但不能说文化决定经济,更不能说文化与经济相互决定。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4.文化的功能和作用人类由于共同生活的需要才创造出文化,文化在它所涵盖的范围内和不同的层面发挥的主要功能和作用:(1)整合。文化的整合功能是指它对于协调群体成员的行动所发挥的作用,就像蚂蚁过江。社会群体中不同的成员都是独特的行动者,他们基于自己的需要、根据对情景的判断和理解采取行动。文化是他们之间沟通的中介,如果他们能够共享文化,那么他们就能够有效地沟通,消除隔阂、促成合作。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2)导向。文化的导

15、向功能是指文化可以为人们的行动提供方向和可供选择的方式。通过共享文化,行动者可以知道自己的何种行为在对方看来是适宜的、可以引起积极回应的,并倾向于选择有效的行动,这就是文化对行为的导向作用。(3)维持秩序。文化是人们以往共同生活经验的积累,是人们通过比较和选择认为是合理并被普遍接受的东西。某种文化的形成和确立,就意味着某种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被认可和被遵从,这也意味着某种秩序的形成。而且只要这种文化在起作用,那么由这种文化所确立的社会秩序就会被维持下去,这就是文化维持社会秩序的功能。(4)传续。从世代的角度看,如果文化能向新的世代流传,即下一代也认同、共享上一代的文化,那么,文化就有了传续功能。

16、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5.文化与文明区别(1)从内容上看,文化是人类征服自然、社会及人类自身的活动、过程、成果等多方面内容的总和,而文明则主要是指文化成果中的精华部分。(2)从时间上看,文化存在于人类生存的始终,人类在文明社会之前便已产生原始文化,文明则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一定阶段。(3)从表现形态上看,文化是动态的渐进的不间断的发展过程,文明则是相对稳定的静态的跳跃式发展过程。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4)文化是中性概念,文明是褒义概念。人类征服自然和社会过程中化物化人的活动、过程和结果是一种客观存在,其中既包括优秀成果,也有糟粕,既有有益于人类的内容,也有不利于人类的因素,它们都是文化。文明则

17、和某种价值观相联系,它是指文化的积极成果和进步方面,作为一种价值判断,它是一个褒义概念。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微研深究微研深究明方法明方法命题点一文化的内涵与特点【例题】(2020江苏卷)“凡往见人,入门必问主人食否”原是北宋时的乡约,说的是不管到谁家去,进门先要问吃了没有,以示对主人的尊重。明朝泰泉乡礼沿用了这条乡约,到了清朝,“吃了吗”已成为流行的交往礼仪和习惯,并延续至今。由此可见()乡约是在人们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乡约礼仪是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人们创造礼仪文化的同时也被它塑造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A.B.C.D.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答案 B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文化

18、对人的影响,旨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中“凡往见人,入门必问主人食否”原是北宋时的乡约,明朝沿用了这条乡约,到了清朝,“吃了吗”已成为流行的交往礼仪和习惯,并延续至今。可见,乡约是在人们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人们创造礼仪文化的同时也被它塑造,符合题意;错误,文化遗产是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错误,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而不是决定。解题指导【命题点】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拓展点】深刻把握文化的内涵与特点。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对点金题1(2020江苏卷)中国最早发明了团扇、羽扇,还改良了来自日本的折扇,于方寸间开创出一个全新的艺术空间,赋予扇子以特有的文化意蕴。1

19、4世纪,中国的扇子传至欧洲,逐渐风靡欧陆宫廷与市井阶层。材料表明()商业贸易是扇子文化传播的主渠道人们的文化审美深受价值观的影响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中文化传播推动扇子艺术价值的共享A.B.C.D.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答案 D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文化传播,旨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中赋予扇子以特有的文化意蕴,表明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中,符合题意;材料中中国的扇子传至欧洲,逐渐风靡欧陆宫廷与市井阶层,说明文化传播推动扇子艺术价值的共享,符合题意;材料没有直接涉及商业贸易,排除;与题意无关,材料没有体现人们的文化审美深受价值观的影响。故选D项。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

20、三 命题点二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例题】(2019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走进北京市西胡林村、天津市六街村等传统村落,我们能够欣赏风格独特的民居建筑、丰富多样的村镇空间格局,品味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俚语方言、家风家训、乡约乡规、民情风俗,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韵味。传统村落承载着绚丽多彩的农耕文化,寄托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情感记忆和绵远乡愁,是我国乡村历史、文化、自然遗产的“活化石”。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村落衰落、消失的现象时有发生。例如:不少传统村落因缺少产业支撑,医疗、文化、教育等公共服务不能满足现代生活需要,导致人口流失严重,甚至出现“

21、空心化”;古民居、古建筑得不到及时修缮和维护,自然毁损严重;传统工匠越来越少,传统建筑工艺、传统艺术日渐失传;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无视传统村落的自然、历史、文化等个性化特征而盲目拆旧建新、拆真建假,对传统建筑、历史风貌造成破坏性影响,导致“千村一面”。保护、传承和利用好传统村落,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增强中华文化自信的内在要求。2012年以来,我国大部分传统村落已被列为保护对象。(注:传统村落是指拥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的村落。)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有人说:“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传统村落必然走向消亡。”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对此

22、观点加以评析。答案 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文化也会变化发展。传统村落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特色;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传统村落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困难;顺应时代要求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进行创造性地保护和利用,传统村落就能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解析 本题以我国的传统村落承载着绚丽多彩的农耕文化、寄托着中华儿女的情感记忆和乡愁为背景,在立足教材的同时,聚焦社会问题的解决,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考查文化生活中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生活与哲学中意识能动作用原理等相关知识,旨在考查政治认同、科学精神等核心素养以及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

23、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本问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传统村落必然走向消亡”这一观点加以评析,属于评析类试题,旨在让学生分析“社会经济发展,传统村落是否必然走向灭亡”,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解题指导【命题点】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文化也会变化发展。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对点金题2(2018全国卷)近年来,某市发掘传统中医药文化资源,坚持“以药立市”,大力推动现代中医药产业发展,现已建有全国规模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形成了涵盖中药材种植,中药研发、生产、流通,中医药文化传播的现代中医药产业体系。该市大力发展现代中医药产业的文化意义

24、在于()创新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基本理念开创了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新局面推动传统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促进中医药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A.B.C.D.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答案 D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文化创新。坚持“以药立市”,体现了传统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观点正确;坚持“以药立市”,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能够促进中医药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观点正确;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基本理念没有变化,观点错误;中观点夸大了发展现代中医药产业的文化意义,排除。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精梳细理精梳细理重基础重基础考点二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考点二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一、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1.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

25、展: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自强不息创造得来的。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民族在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也是在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等。核心思想理念包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中华传统美德包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人文精神包括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连续性,是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特质的体现,是世界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

26、今的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也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1.正确态度在当代中国,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也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今天,我们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批判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2.当代价值(1)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

27、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办好今天的事情,推动国家发展。(2)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统一,铸牢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诸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等,能够为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提供有益借鉴。(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强调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和平发展,这些思想观念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际关系,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28、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易混易错1.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是一成不变的。提示。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虽然它在世代相传中保留了基本特征,但其具体内涵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能够因时而变。2.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提示。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基础。3.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和人的发展。提示。传统文化的作用具有双重性,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起促进作用。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4.要全面继承传统文化。提示。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要批判继承传统文化。5.文化发展是先继承,后发展。提示。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29、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并非先后关系。6.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文化发展是文化继承的必要前提。提示。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7.只要全面弘扬传统文化就一定能实现中华文化新的辉煌。提示。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要全面把握传统文化,但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同时,也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借鉴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博闻广积博闻广积提能力提能力1.正确认识中华文化的辉煌历程 发展时期文化思想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影响和作用殷周(发源)天命神权思想、“敬德保民”思想对早期中华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春秋战国(初步形成)诸子蜂

30、起、百家争鸣逐渐形成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秦(促进)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汉(发展)确立了儒家学说的至尊地位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发展时期文化思想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影响和作用隋唐(全盛)古代中华文化高度发展,并以博大的胸襟广泛吸收外域文化进入了气度恢宏的全盛时代宋元明(延续)延续隋唐文化的辉煌,在史学、文学艺术和科技等方面成就巨大,并产生宋明理学推动中华文化发展,其中宋明理学对后期封建社会影响较大明清(面临冲击)西方近代思想文化的传入中国传统文化开始面临冲击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注:传统村落是指拥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具有较

31、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的村落。(2)从时间上看,文化存在于人类生存的始终,人类在文明社会之前便已产生原始文化,文明则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一定阶段。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但具体内容会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影响和作用B、C、D三项与题干中的主题展览内容不符。命题点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创造性转化的要求: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必须按照当今时代的特点和要求,对传统文化中有借鉴意义的内涵和陈旧的表达形式予以改造,转化为符合时代特点和要求的新内涵和新的呈现形式,使之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明朝泰泉乡礼沿用了这条乡约,到了清朝,“吃了吗”已成

32、为流行的交往礼仪和习惯,并延续至今。(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指的是一种文化传承的时间跨度,更是强调一种文化的延续性。(3)激励作用:精神动力。纵观我国文化发展的历程,其繁荣时期无不是政治稳定、民族统一、经济发展较快的时期。命题点一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乡约是在人们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乡约礼仪是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人们创造礼仪文化的同时也被它塑造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例题】(2019全国卷)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实施中国精品培育工程,加强对中华老字号、地理标志等品牌培育和保护,培育更多

33、百年老店和民族品牌。这次庆祝活动充分展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的辉煌成就,深刻揭示出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的历史哲理,昭示共产党人守初心、担使命,激励中华儿女同追梦、共奋斗。只要是文明就是积极向上的。确立了儒家学说的至尊地位进入了气度恢宏的全盛时代但不能说文化决定经济,更不能说文化与经济相互决定。(1)弘扬民族精神,并不能直接推动现代化建设。明朝泰泉乡礼沿用了这条乡约,到了清朝,“吃了吗”已成为流行的交往礼仪和习惯,并延续至今。2.古代中华文化辉煌的原因(1)经济、政治原因:经济是基础,政治、经济决定文化,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纵观我国文化发展的历程,其繁荣时期无不是

34、政治稳定、民族统一、经济发展较快的时期。(2)文化原因:文化具有继承性和相对稳定性,文化自身的继承和发扬,也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原因。(3)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在这些时期,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使中华文化能够广泛吸收外来文明,在这种兼收并蓄的过程中,中华文化得到了充实。(4)历史上的民族融合,促进了文化的交融、升华。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历程(1)相对于两河流域文化、古埃及和古印度文化的中断或湮灭而言,中华文化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并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2)古老的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指的是一种文化传承的时间跨度,更是强调

35、一种文化的延续性。(4)源远流长是从纵向角度说的,是指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一脉相承,没有中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4.全面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含义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表现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各有所尊,但都提倡“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种包容会通的精神,使得中华文化具有非凡的融合力。在中华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这种融合使得中华民族在汉族文化的基础上吸收不同地域的优秀文化,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在对待外域文化上,中华文化以其博大的胸怀,吸

36、收其他民族创造的优秀成果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意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得益于它的包容性。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中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了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增强了中华文化的融合力。这种包容性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与外域文化的交流,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地位既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又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特征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微研深究微研深究明方法明方法命题点一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及特点【例题】(2018江苏卷)笙是我国一种古老的乐器,迄今已有3 000 年的历史。它那金声玉振的小小笙簧和刚直劲节的紫竹笙苗、那“直而不居,曲而不兆”的独特音色,

37、承载了“和”“德”“清”“正”的美学精神,成为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材料表明,优秀传统文化()A.对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B.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源泉和动力C.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的精神纽带D.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答案 D解析 笙承载了美学精神,成为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说明优秀文化能够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故选D项。A项强调文化的反作用,与题意不符,排除;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源泉和动力,B项排除。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材料中没有体现民族性,C项不符合题意。

38、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解题指导【素养点】本题以古老的乐器承载的“和”“德”“清”“正”的美学精神为题材,考查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和影响等有关知识,体现对政治认同、科学精神等学科素养的培养。【易错点】一是混淆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二是不能依据材料精准对接,排除说法正确的无关选项。【提能点】传统文化的作用和影响、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等知识点的交汇。也可以从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中、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自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等角度进行分析和命题。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对点金题1(2020天津卷)徜徉古镇杨柳青,声声古琴音从青砖灰瓦间溢出,沿运河两岸流淌,一幅隽永的文化长卷就此舒展。

39、石家大院等保存完好的清代民居建筑群,孕育了大院文化;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声名远扬的木版年画,滋养着吉祥文化。杨柳青古镇独具特色的文化()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借助传统建筑和传统工艺得以传承在世代相传中从未改变A.B.C.D.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答案 A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传统文化的继承,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徜徉古镇杨柳青,声声古琴音从青砖灰瓦间溢出,沿运河两岸流淌,一幅隽永的文化长卷就此舒展”主要表明杨柳青古镇独具特色的文化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符合题意;“石家大院等保存完好的清代民居建筑群,孕育了大院文化;声名远扬的木版年画,

40、滋养着吉祥文化”主要表明杨柳青古镇独具特色的文化借助传统建筑和传统工艺得以传承,符合题意;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错误;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错误。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命题点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例题】(2019全国卷)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实施中国精品培育工程,加强对中华老字号、地理标志等品牌培育和保护,培育更多百年老店和民族品牌。商务部先后认定两批中华老字号共1 128家,平均有160多年的历史。北京全聚德、上海老凤祥、天津狗不理这些品牌耳熟能详,在老百姓中间有良好口碑和广泛影响力。这表明()中华老字号具有明显的地域文化特征中华老字号的

41、文化传承取决于品牌的认定中华老字号的文化价值不受社会历史变迁影响中华老字号的影响力得益于其包含的民族文化基因A.B.C.D.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答案 B解析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知识,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的中华老字号具有明显的地域文化特色,之所以在老百姓中间有良好的口碑和广泛的影响力,得益于其包容的民族文化基因,观点正确。中“取决于”的表述错误,排除;中华老字号的文化价值具有时代性,观点错误,排除。故B项应选。解题指导【命题点】正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易错点】不能正确理解传统文化的双重性质和双重作用。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对点金题2皮影、剪纸、微雕曾几何时,这些传统手工艺不仅是

42、乡村社会中人们的娱乐方式,而且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过,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它们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少,逐渐失去了往日的辉煌。对此,有人心怀忧虑,呼吁要对其进行扶持和保护。但是也有人认为,社会已经变化,该消亡的会消亡,该新生的会新生,没有必要人为地去拯救。结合材料,回答问题。运用哲学与文化的知识,说明皮影等传统手工艺的价值。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答案 皮影等传统手工艺作为一种文化,可以给人们提供精神享受;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具有丰富深刻的内涵;文化多样性可以促进文化的发展和进步。解析 本题考查皮影等传统手工艺的价值,需要结合文化的作用对传统手工艺从不同角度回答。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精梳细

43、理精梳细理重基础重基础考点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考点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一、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1.创造性转化的要求: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必须按照当今时代的特点和要求,对传统文化中有借鉴意义的内涵和陈旧的表达形式予以改造,转化为符合时代特点和要求的新内涵和新的呈现形式,使之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2.创新性发展的要求: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必须按照当今时代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进步和发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进行补充、拓展和完善,使之成为适合当今时代实践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文化形式。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1.基本内涵

44、(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2)爱国主义的地位: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相辅相成,体现着爱国主义这个主题。(3)爱国主义的作用: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2.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包括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3.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

45、永远的精神火炬。4.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2)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中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红旗渠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塞罕坝精神等。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5.新时代,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以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易混易错1.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提示。中华文化的

46、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2.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博大精深和兼收并蓄的特质。提示。中华文化具有博大精深和兼收并蓄的特质。3.中华民族精神是一成不变的。提示。民族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它会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4.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提示。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5.爱国主义不是具体的,而是抽象的。提示。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6.爱国主义的主题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提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

47、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7.不同时期,爱国主义的内容完全不同。提示。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既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不同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和形式不同,但其内容有相同之处。8.中华民族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质。提示。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质。9.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提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10.弘扬民族精神必须抑制外来文化的影响。提示。弘扬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做到取长补短,以我为

48、主、为我所用。11.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物质力量。提示。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12.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永恒不变。提示。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但具体内容会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博闻广积博闻广积提能力提能力1.正确理解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1)区别:创造性转化,就是要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创新性发展,就是要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

49、进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2)联系:两者是密切相关、前后相继的关系。只有通过改造和转化,才能实现创新和发展;只有把传统文化中对今天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达形式进行改造和转化,赋予其新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才能推动整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创新和发展;只有首先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才能进一步增强其影响力和号召力。概而言之,创造性转化是创新性发展的前奏,创新性发展是创造性转化的升华。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2.伟大的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 内容关键词具体表现伟大创造精神辛勤劳作、发明创造思想巨匠、科技成果、文艺作品

50、、史诗、工程等伟大奋斗精神革故鼎新、自强不息开发和建设了祖国大好河山,开拓了辽阔海疆,开垦了广袤粮田,治理了大江大河,战胜了自然灾害,建设了城镇乡村,发展了门类齐全的产业伟大团结精神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共同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捍卫了民族独立和自由,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伟大梦想精神心怀梦想、不懈追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3.正确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中华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是中华民族之魂,其作用表现:(1)凝聚作用:精神纽带。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56个民族的共同精神财富,国家的统一、各民族的团结要由这个共同的民族精神来维系,各民族的积极性和创造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