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课程方案解读及学习心得:新课标下的理想课程探究2022年4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颁布,一时之间相关的解读铺天盖地而来。新课标下的理想课程是什么样的?是其中被讨论得最多的话题之一。“新课标”对学校课程改革提出了什么指引?要求优化课程内容结构,即要求新课程要坚持素养导向,遴选重要观念,并以这些观念作为统领,优选课程内容、优化组织形式;要求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联系,注重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综合育人、实践育人;要求原则上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核心素养、课程综合、真实情境、跨学科学习这些既熟悉又陌生的概念,再次
2、在我们面前“霸屏”。说熟悉,是因为近些年关于它们的探讨并不少,任何一位教育者都能谈上几句;说陌生,是因为它们更多是出现在我们的阅读材料里,却鲜少有学校敢说已将其变为现实。不过,在改革创新的前沿深圳,已有一所学校经过三年探索,以课程改革为核心,进行了课程、人事、育人环境的系统变革,为“新课标”的校本化落实提供了鲜活的案例。在外面的人眼中,这是一所“特立独行”的学校。这里的教师践行着“跨学科教学”“协同备课”和“协同上课”等教学创新模式;这里的学生都不愿意下课,不愿意放学,对于他们来说,学习即生活,学习即创造;这里的课堂没有整齐划一的上下课时间,而是采用“长短课”制度,可根据教学需求灵活调整;这里
3、是一个高度开放的师生“共同学习型社区”,把教、学、做融为一体可以说,这里的课程和课堂完美呼应了新课标的愿景和要求。是怎么做到的?更关键的是,具备相关教研和教学能力的教师如何培养?传统学校该又如何向跨学科主题教学转型?带着这些广大校长最感兴趣的问题,走进,对执行校长臧秀霞进行了深度专访。Q1完美呼应新课标,这所学校是如何做到的?在急剧变化的信息时代,我们的教育要培养的绝不是整齐划一、标准化的人,而是要让学生掌握可普遍迁移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课程建构化,教学情境化,就成了必然的选择。目前使用的情境化探究主题,分为“我与自然、我与社会、我与自己”三个板块,每年级一个学年设定两个主题,分
4、别侧重知识、品格,每个主题安排六个左右的探究活动,完成一个主题大约需要八周时间。具体怎么设计和实施?在与臧校长的对话中,我们总结了三点:01秉持核心素养导向,用“概念”去认识和理解世界。在设计主题课程时,会根据国家课程培养目标,把一门课程中少而重要、强而有力、可普遍迁移的“学科要素”拎出来,以“大概念”为底层逻辑,进行跨学科内容整合。以面向一年级新生开展的第一个探究主题“校园”为例,这个主题单元的主要学习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共同体、规则”等概念。教学实践中,教师首先带着学生逛校园,让他们从“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三个问题出发,自主观察校园。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认识和学校生活相关
5、的字词,并将三个问题的答案进行连贯的口语表达,这是语文的要素;组织列队行进,这是体育的要素;来到各个场馆,教师会介绍该处的行为规范,引导儿童共同建立规则、形成集体意识,则是道德与法治的要素。接下来,孩子们会采访学校里的校长、老师、清洁工阿姨等人,了解不同的人共同完成学校的运转,锻炼交流表达能力;还会画出校园里印象最深的场面,艺术审美能力也得到提升。有人可能会问:长时间的主题学习会不会挤占正常学科教学的空间,学生难以掌握完整全面的学科知识?这恐怕是众多学校管理者的疑虑所在。臧秀霞回答说,只要将各学科要素融入到主题下的授课与实践活动中,以此设计具体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就不必担心会遗漏国家要求掌握的
6、知识和能力。这也是一种以终为始、逆向设计的思维方式,先考虑预期的学习结果,再倒推整个教学过程。经过多年探索实践和优化,的主题课程已实现与国家课程的深度融合。在1-3年级的课程中,语文、科学、道德与法治、艺术等学科的融合程度高达80%,远超新课标规定的10%;数学、英语两科的融合程度,也达到了10%以上。其余暂时无法融合的学科课程内容,依然会在学科课堂上以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主题课程与单学科课程齐头并进,保证的学生不会落下任何必修的功课。02落实表现性评价方式,在“任务”中让学习真实地发生。为何总说让孩子像专家一样做事?学科专家是在真实世界中,以项目的方式、在问题解决中进行学习的。建筑师通过设计
7、建筑作品进行学习,作家通过文学作品创作进行学习,科学家通过提出假设并实验验证进行学习而专家学习和工作的结果,即是他们的作品或表现。从这些作品或表现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真实水平。比如通过绘画作品我们能看到一个画家的真实水平,通过舞蹈表现我们能看到一个舞蹈家的真实水平。想要在主题课程中实现对学生的真实性评估,就必须在课程中设计真实表现性任务。比如在“动物”探究主题中,教师给学生设计了一个名为“给动物造一个家”的任务,学生将作为“小小解说员”,对动物习性及栖息地模型进行介绍,展示自己对动物的特征和适应性的理解。为了参加这个嘉年华,他们就需要去了解动物及其习性,生活的环境,适应环境的方式等等。03实践
8、跨学科主题学习,在“探究”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联系,打破学科壁垒,强化知识统整,是发展学生批判意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必要条件。刚才我们已经说过是如何在主题课程中进行学科内容统整了,那在学习过程中如何正确实施?学生在项目探究中完成作品或表现的过程,正是在真实情境中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比如在“动物”探究主题中,学生该如何“给动物造一个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完成项目任务,学生需要从寻访身边的小动物出发,初步学习观察动物的特征和习性,并探索动物的生存需要及适应环境的方式;然后进一步扩大到自然界中的动物群,从不同自然环境去探索动物的特征和习性,并从中发现动物适应当
9、地环境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去到动物园、博物馆、海洋馆等地,深入搜集资料和信息,结合观看纪录片、科学绘本等方式梳理信息,形成探究结果。最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使用简易材料共同制作栖息地模型,并在主题学习成果展中向来宾介绍自己的研究成果。在主题探究的形式下,孩子带着具体问题学习,自然也就锻炼到了小组合作、自主思考、动手实践等能力,对知识的掌握更扎实、更深刻,学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Q2颠覆传统教学模式,创新型教师队伍从何而来?对于一直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教学的学校来说,迈向跨学科主题教学路上最需要的是什么?自然是与之相匹配的创新型教师队伍。臧秀霞也指出,在课程改革中,教师的思维转变,
10、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那么,的教师队伍从何而来?臧秀霞介绍说,首先在教师选拔上,红实小就特别注重挖掘应聘教师的“特别之处”,考察她们的“跨学科”意识和能力。比如,除了具备本学科的专业素养和基本的人文素养外,还有没有超出自身专业以外才艺或能力?是否喜欢接触新知识、新信息,是否善于接受新思想和新事物?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她们大概率就是“同路人”。其次,的教师培训也是“与众不同”。除了常规培训以外,每年寒暑假都会举办为期近一个月的工作坊学习,向教师们传授跨学科主题教学方法,让她们先是理解和认同“主题教学”,然后学会如何进行“主题教学”。此外,培训内容还包括校园文化共创、具有挑战性的拓展团建等,让教师
11、们形成一个紧密联系、互帮互助的共同体。此外,红岭实验小学还特别注重给予教师彻底的尊重和自主。学校管理层充分尊重教师的个人兴趣和自主性,为他们提供一切教学资源,在课程设计上也让他们自由选择探究主题。并且,教学经验未满5年的教师,每月还能领取3张“求教券”,每张券为一个课时,他们可以领着“求教券”向资深前辈请教,帮助她们解决问题。而收到“求教券”的教师,则不仅能收获一个课时的绩效,更获得了被认可和被需要的价值感和满足感。解决了教师思维转变和教学能力的问题,接下来这个问题也十分重要:主题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每个主题课程都涉及了多个学科,需要多位学科教师参与,每位教师又都拥有高度的自主权,那么如
12、何保证各个班的学习进度和教学效果?对此,也相当有办法,采取的是“协同备课”手段。的协同备课方式,同样是“逆向设计”:先拟定学年探究主题,再进行学年、学期、周、天的备课。各年级语文教师(兼任科学、道德与法治、综合实践教师)、英语教师、数学教师、艺术教师组成教研小组,每周一次协同教研,保证每个学科教师清楚主题学习的内容,语文教师(兼任科学、道德与法治、综合实践教师)研究团队每天花1-2课时集体备课及教研,保证每一个探究活动的高质量。刚来的教师,对这种独特的课程体系难免有不适应,通过课前协同备课、课后集体复盘,新教师们都能快速融入其中,并展现出惊人的成长速度。可见,协同备课既减轻了分担到每个教师个人
13、身上的备课任务,也通过集思广益保障了教学实施效果,还有利于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可谓一箭三雕。Q3堪称前卫的教学尝试,如何让家长成为学校的同盟军?对于广大家长来说,的课程改革堪称“前卫”。如今家长们对孩子的教育期望普遍比较高,“两手都要抓”,既想孩子学习成绩好,又想孩子全面发展。课程改革,无疑更是给家长本来就比较焦虑的心理更添了一份不安。如何打消家长疑虑,赢取家长信任,让家长成为自己的同盟军?面对部分家长的忧虑,的解决办法就是敞开校门办学。让家长走进校园,观察孩子是怎样学习的。在疫情之前,家长只需提前向家委会报备,随时都可以进学校参观,教室、餐厅、操场、活动室处处都对家长开放。在每一次主
14、题课程收尾之际,学校都会举办主题成果展,邀请学生家长参加,每一位学生都会在成果展上展示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比如展示自己的作品,做项目总结演讲,当场参加小测让家长查阅,等等。这是向家长展现学校教学效果的绝佳机会。另外,教师平时也常常拍摄课堂内外的精彩镜头分享给家长,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里的情况。臧秀霞相信,只要给家长时间,他们必定能看出,孩子在学校不只在玩,更是在玩中学、在创中学,通过思考、实践、探究的形式,孩子的基础知识会掌握得更扎实,考试成绩自然不会差。与此同时,综合素质也得到了锻炼和提升。家长能真真实实地看到孩子的成长,自然就会理解和支持学校的课改工作。如何以大观念统领进行课程设计?如何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进行两个多月的大单元跨学科主题学习?如何在高质量落实国家课程的基础上,还原学生完整表现的生活,让学生进行既有用、又有趣的学习,让学生既能够享受当下的幸福童年,又能够有光明的未来?如何调整学校组织架构、班级组织架构、学生学习环境以适应这种崭新的学习生态?这些重大课程治理议题都可以围绕红岭实验小学提供的鲜活案例展开探讨。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