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课后限时集训 (二十一 )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时间: 45 分钟 分值: 85 分 )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 12 小题 , 每小题 4 分 , 共 48 分 ) 1 1920 年末至 1921 年初 , 农民暴动席卷西西伯利亚、坦波夫省和沃罗涅日省、伏尔加河中游地区、顿 河流域、库班、乌克兰和中亚等地。到 1921 年有 50 多起大规模农民起义发生 ,几乎没有一个省份不在某种程度上存在所谓的 “ 盗匪 ” 。材料所述现象的原因是 ( ) A 苏维埃政权面临敌对分子的进攻 B 苏俄国内战争加剧了社会矛盾 C 不明真相的群众受到反动派蛊惑 D 余粮收集制损害了
2、农民的 利益 D 根据材料可知苏俄出现了大规模的农民暴动 , 反映了农民的不满;农民不满的原因是“ 战时共产主义 ” 政策中实行余粮收集制对农民的剥夺 , 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 D 项正确。材料强调 农民暴动 , 而不是苏维埃政权面临敌对分子的进攻 , 排除 A 项;不是国内战争加剧了社会矛盾 , 而是 “ 战时共产主义 ” 政策激化了社会矛盾 , 排除 B 项;是因为 “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激化了社会矛盾 , 发生农民暴动 , 排除 C 项。 2 苏联问题专家郑异凡指出: “ 俄文本身并无 余粮 的意思 , 而是指征收 (摊派 )粮食。所谓余粮实际上由国家和军队的需要确定 , 国家先确定所
3、需要 粮食数量 , 然后分配给各省、县和村。 ” 据此作者认为 ( ) A“ 余粮 ” 指 农民口粮之外的多余粮食 B 政府 “ 征收 ” 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C 政府 “ 征收 ” 措施在苏俄一直延续 D 政府 “ 征收 ” 考虑了农民的基本生活 B 由材料中 “ 所谓余粮实际上由国家和军队的需要确定 ” 可知 “ 余粮 ” 由国家、军队需要决定 , 并不考虑农民口粮问题 , 故 A 项错误;材料中 “ 所谓余粮实际上由国家和军队的需要确定 ” 会导致农民口粮难以保证 , 故 B 项正确; “ 余粮 ” 征集并非 “ 一直延续 ” , 后被粮食税取代 , 故 C 项错误;政府 “ 征收 ”
4、 考虑了农民的基本生活与材料 中 “所谓余粮实际上由国家和军队的需要确定”不符 , 故 D 项错误。 3 (2018 淄博诊断 )列宁说: “ 到 1921 年春天已经很清楚了:我们用 强攻 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来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 1921 年春天的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 , 在许多经济问题上 , 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的阵地上去 , 从 强攻 转为 围攻 。 ” 这里的 “ 退到国家资本主义 ” 重点是指 ( ) A 进一步发展国营经济 B 国营经济与民营经济同步发展 C 恢复和发展私营经济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D 国家政权积极干预国民经济 C 依据
5、材料 “192 1 年春天的政治形势 ” 信息可知 , 苏俄为了摆脱国内的政治、经济危机 ,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 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 , 即恢复和发展私营经济 , 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 C 项符合题意。 4 关于实行新经济政策 , 列宁曾说 ,“ 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 ” 。对 列宁这句话的解读,不确切的是 ( ) A“ 退一步 ” 指允许资本主义现象的存在 B“ 前进两步 ” 是为了实现社会主义 C 列宁认为新经济政策只是一种权宜之计 D 新经济政策并不适合苏俄当时的国情 D 新经济政策中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就是允许资本主义现象的存在 , 故 A 项正确;新经济政策 的主要目的是过
6、渡到社会主义 , 故 B 项正确;发展资本主义是为了向社会主义过渡 , 是权宜之计 , 故 C 项正确;新经济政策代替 “ 战时共产主义 ” 政策 , 符合当时俄 国的实际 , 故 D项错误 , 符合题意。 5 近年来 , 中国足球屡遭惨败 , 发展前途暗淡 , 许多人把原因归结为举国体制。所谓 “ 举国体制 ” 即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国的体育资源 , 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竞技体育成绩的巨大飞跃。但其机构运行高度依赖行政手段 , 在某些市场程度较高、周期较长的运动项目 (如足球 )上缺乏透明度和效率 , 也易造成资源浪费。如将此描述转移至经济领域 , 与之相对应的是( )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7、B 斯大林模式 C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D 自由资本主 义 B 由题目信息 “ 最大限度地集中 ”“ 最短时间内取得 ? 的飞跃 ”“ 高度依赖行政手段 ”“ 缺乏 ? 效率 ” 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符合对斯大林模式的描述 , 本题选 B 项。 6 斯大林认为 , 长期执行新经济政策会 “ 扼杀社会主义因素而复活资本主义 ” 。托洛茨基认为: “ 我们实行新经济政策 , 目的是在其基础上战胜它。 ” 加米涅夫认为 , 新经济政策是向小资产阶级的农民的自发势力妥协 , 小资产阶级是大资产阶级 的萌芽。这些观点 ( ) A 淡化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 立 B 直接推动了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C 与列
8、宁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初衷一致 D 实质是社会主义理论的教条化 D 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 , 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 从而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斯大林等人的观点没有认清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和目的 , 认为承认市场经济就是承认资本主义 , 其实质上是对社会主义理论的教条化理解 , 故 D 项正确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A 项错误;废除新经济政策是斯大林体制确立的一步 , 故 B 项错误;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初衷是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 不是发展资本主义 , 故 C 项错误。 7 (2018 济南模拟 )美 国作家维尔斯第一次来苏联的时候 , 称列宁是 “ 克里姆
9、林宫的幻想家 ” , 表示出对社会主义的怀疑。 1934 年当他第二次来到苏联的时候 , 他对斯大林说: “ 现在资本主义应该向你们学习 , 理解社会主义精神。 ” 造成维尔斯态度变化的原因是 ( ) A“ 战时共产主义 ” 政策的成功 B 新经济政策的成功 C 西方经济大危机与苏联的建设成就形成反差 D 斯大林体制建立 C “ 战时共产主义 ” 政策于 1921 年停止实施 , 与题干时间不符 , 故 A 项错误;新经济政策于 1924 年被废除 , 与题干时间不符 , 故 B 项错误;结合材料中所提示的时代背景分析威尔斯 态度变化的原因 , 当时的资本主义世界遭受到经济危机的巨大打击 ,
10、呈现出一片萧条 ,苏联并未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 , 呈现一片欣欣向荣景象 , 故 C 项正确;斯大林体制建立的时间是 1936 年 , 与题干时间不符 , 故 D 项错误。 8 有历史学家在研究苏联 (俄 )历史时 , 把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 (俄 )迈向社会主义道路时的努力看作三个实验。即 “ 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 ” 。以下各项与三个实验分别对应正确的是 ( ) A“ 战时共产主义 ” 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 B 新经济政策、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 C“ 战时共产 主义 ” 政策、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工业化 D“ 战时共产主义 ” 政策、新经济政策、农
11、业集体化 A “ 理想 ” 是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 “ 战时共产主义 ” 政策实行工商业单一国有化 ,战后列宁希望借此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 故被称为 “ 追随理想的实验 ” ;新经济政策是在 “ 战时共产主义 ” 政策引发社会危机的背景下实行的 , 依据国情局部恢复了私有经济 , 故是 “ 面对现实的实验 ” ;斯大林模式是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苏联采用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 故是 “ 回归理想的实验 ” ; A 项符合题意。 9 1932 年 12 月 27 日 , 苏联中 央执行委员会和苏联人民委员会通过决议 , 在全国实行身份证制度 , 唯独不给农民发身份
12、证 , 理由是 “ 防止广大农业居民在国内各地不受控制的移动 ” 。这一做法 ( ) A 促进了农业的持续增长 B 保证了工业化顺利进行 C 巩固了苏联的工农联盟 D 维持了工农业均衡发展 B 结合所学知识 , 苏联 1927 年开始实行农业集体化 , 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 A 项不符合题意;苏联的农业集体化是为了给工业化提供资金和 原料 , 从而保证了工业化顺利进行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故 B 项正确;农业集体化是以牺牲农业为代价服务工业的 , 不利于工农联盟的巩固 , C 项不符合题意; 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 , 导致农轻重比例失衡 , D 项不符合题意。 10 1954 年
13、到 1957 年间苏联农业投资达 754 亿卢布 , 比第二、第三、第四个五年计划及第五个五年计划前 3 年投资总和还多 100 亿卢布。这表明 ( ) A 斯大林体制的弊端得以纠正 B 苏联试图解决农业落后问题 C 赫鲁晓夫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D 苏联对 农业的投资超过工业 B 由题干时间 “1954 年到 1957 年 ”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 赫鲁晓夫执政时期 , 重点改革农业 , 加大对农业的资金投入 , 故出现题干所述现象 , 故 B 项正确。 11 勃列日涅夫在苏联执政 18 年。下表是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经济增长情况。出现下表现象的主要原因有 ( ) 时间 国民收入平均年增长率 工
14、业生产总值平均年增长率 1966 1970 年 7.8% 8.5% 1971 1975 年 5.7% 7.4% 1976 1980 年 4.3% 4.4% 注重发展重工业 忽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执政后期改革停滞不前 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耗资巨大 遭受长期严重的自然灾害 A B C D B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 , 国民收入平均年增长率呈正数 , 说明在勃列日涅夫改革时期 , 国民收入在增长 , 故 错误 , 排除含有 的选项 , B 项符合题意。 12 1990 年莫斯科的第一家麦当劳开业 , 数千人排着长队等待就餐。一位公民回忆道: “ 我们在烈日下等了 8 个小时 , 这对我来说不是问题 , 因为为了获得配给的糖和茶叶 , 我们经常要站上几天。 ” 这反映了 ( ) A 快餐业开始改变苏联人的饮食习惯 B 苏联政府开始大 规模引进国外资本 C 苏联民众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D 苏联经济结构失调的局面没有改变 D 材料中没有说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