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道德与法治新课标解读与实践:思政课教学新方向摘 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然而在实践中,教学脱离学生生活、忽视学生主体地位、教育资源不足、育人方式单一等正成为影响课程育人功能的现实难题。研读2022年版课程标准,把握立足真实生活、关注真实需求、拓展课程资源、探索学科实践等教学新方向,有助于更好地培养有理想、有担当、有本领的时代新人。关 键 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策略支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切实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对于培养有理想、有担当、有本领的时代新人发挥着关键作用。缘此,在分析义务教育道德与法
2、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基础上,探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新方向,对进一步推进其课程与教学的改革创新,具有重要的学理意义与实践价值。一、立足真实生活“新课标”强调课程以“成长中的我”为原点,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按照学生不断扩展的生活和交往范围建构课程。根据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的思路,以“成长中的我”与外界的关系为逻辑线索,螺旋上升地组织课程内容。教学必须加强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将真实生活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学习内容的选择要以学生的真实生活为基础,从生活中提炼内容,引导学生去理解、体验自己生活中有意义、有价值的内容。教师要明确,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本身不只是向学生传授道德知
3、识的载体,更要为学生参与课内外实践活动提供机会。要通过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回归生活世界,实现生活的持续建构。这里的“生活”主要是指学生自己的生活,是他们所能够认识到的、触摸到的、体验到的、实践中的生活。如此,才能基于个体现有生活经验的扩展,不断获得道德知识,是个体道德学习从一个起点到一个终点,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为此,教学要在坚持学科育人基础上观照学生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与经验改造中成长。教师应在课程学习后开展相关生活化课程实践活动,通过体验活动赋予学生新的生活经验。例如,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变废为宝有妙招”涉及环境污染、垃圾分类等内容,对此,教师可进行如下活动设计:立足真实生
4、活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实践活动,不仅可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也能在耳濡目染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道德水平、道德实践能力的提升。二、关注真实需求“新课标”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旨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等,为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基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明确铸魂育人的课程性质。所谓“以学生为中心”就是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教学的出发点是学生,落脚点也是学生,必须考虑学生发展的特点和发展的需要,切实解决学生道德发展中
5、的问题,增强本课程教学的针对性。正如鲁洁认为:“教育要帮助学生不断的去丰富、扩大、提升自己的生活领域和生活境界,促使他们真正走进自己的生活。”教学应从学生现实的生活遭遇以及由此产生的困惑出发,切合学生的现实道德发展需求。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时刻将学生放在中心地位,切实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教师要考虑到各个年龄阶段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发展规律,根据他们的发展水平,合理地去选择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课程内容,切实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例如,对于第一学段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刚刚开始进入集体的学习生活,开展适应性教育是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教师要结合低年级段学生面对陌生集
6、体,胆小害怕、需要关爱的特点,设置教学内容。例如,尊敬师长、融入集体生活、学会明辨是非、关心他人等,从而帮助学生适应集体生活,初步走向学校这一“雏形社会”,为学生未来走向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奠定良好基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为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服务的,教师进行教学前要明确学生的需要。而学生的需要正是在他们的日常生活和经验里,他们经历着自我个性的成长、与家人朋友的互动、社会与国家的发展,他们的各种需要正是产生于这些经验过程之中。学生的道德成长是基于自身经验和需要的,没有对学生需要的了解与满足,就做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尊重学生。因此,教学要从学生的现实需要出发,引导学生去过有道德的生活。三、拓展课程资源“
7、新课标”明确提出:“要调动多元主体,丰富课程资源。教师要积极利用和开发各种课程资源,积极争取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参与、支持,为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供课程资源支持。”教育资源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增强教学效果的重要支撑。除了常见的家庭资源,博物馆、社区都是日常生活中重要的教育资源,有利于落实新课标强调的社会实践,教师要充分开发和合理利用博物馆、社区资源,拓展教学边界。博物馆是一种公共教育机构,学校、社会可以与博物馆进行合作,形成辐射性的教育网络,实现博物馆资源的社会共享。丰富多彩的博物馆教育活动,能够成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知道德生活的课堂。一方面,在内容上应充分利用博物馆教育资源,作为教材内容的
8、拓展与延伸。例如,“新课标”要求第三学段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传统,教师可结合“八一建军节”,利用幻灯片、视频动画等形式,展示博物馆馆藏和馆内资源,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也可组织学生参观故宫博物馆、党史展览、抗日战争纪念馆等,学生通过对陈列的文物展品的观察,与五千年中华文明展开对话,在开阔视野的同时也激发了民族情感,增强文化自信。另一方面,在方式上可开设“博物馆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应加强与当地博物馆的合作和交流,开设“博物馆课程”,由博物馆专业的讲解人员担任授课教师,与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相互配合。同时教师定期组织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博物馆,综合运用解说导览、专题讲
9、座、互动游戏、VR沉浸式展览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与探索的机会,吸引学生兴趣。如可定期组织高学段学生到故宫博物院、抗日战争纪念馆等,担任博物馆的义务讲解员。这样,学生既能够体验为他人服务的感受,还能够得到锻炼,开拓视野。社区资源是与学生密切相关的资源,有效开发社区资源能使道德知识与学生实际相结合,推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的社会化。教师可从两方面充分利用与开发社区资源。一方面,整合社区资源与教材素材。例如,针对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教材内容,教师可将在社区调研中收集到的素材,如社区居民健身活动、文化生活、医疗建设等社区环境情况,发生在社区的新老故事、社区名人等引入课堂。学
10、生在这一过程中能够深入了解家乡、社区的发展与变化,萌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另一方面,统整学习内容与社区实践。教师可结合相关学习内容,借助社区公共服务机构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例如,组织学生到社区做义工关爱孤寡老人、开展生活垃圾管理的宣传活动并参与清除社区垃圾,借助社区消防演练、安全检查等形式开展相关的专题活动等。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广泛采取实地调查、小组活动等方式进行自主和合作探究活动,将课程学习的道德知识运用于实际,做到知与行的结合。通过真实的社区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考查道德修养、责任意识以及沟通交往能力,强化学生在社区中的归属感。四、探索学科实践抽象的道德知识只有经过
11、学生自己的理解与转化,才能真正被学生吸收并运用到实际。而学生对知识进行转化的前提是教师对知识的转化,即将陌生的、复杂的知识转化为熟悉的、具体的知识,把书本上的抽象知识转变为学生主动活动的对象。这必然要求教师对课程内容有整体的把握,并明确了解学生应该通过怎样的方式去学习这正是教学方式选择的前提。教学方式的适切性和创新性可为课程目标的实现提供充分保证。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中,教师要努力选择适合各学段学生的特点和实际需要的教学方式,并进行创新探索。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指出:“要强化学科实践,注重做中学,引导学生参与学科探究活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实践,强调基于学生生活组织与开展丰富
12、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内化道德知识,并通过践行道德与法治规范,促进核心素养的形成。课堂可运用小组研学、情景展示、课堂辩论等方式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的知行合一。在这一基础上提倡议题教学。议题是以活动形式呈现的,承载学科内容的问题。教师可立足学生现实生活和学科领域的把握设置议题,创设适宜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的课内外实践体验活动,从而实现学科内容的学习。开展议题式教学,应从以下两方面考虑。一方面,教师要以“新课标”为依据,把握教学重难点。新课标中提及探究式学习、项目式学习、议题创设的有关意见,教师应当以教学提示中的内容为参考。例如,在第四学段,为了让学生
13、“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教学提示”设计了“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等议题。教师在教学中可结合“国家安全教育日”,组织学生观看国家安全方面的展览,并结合具体事例引导学生理解国家主权,在生活中自觉维护国家安全。另一方面,教师要以社会实践为出发点。道德与法治课的学科性质决定其不仅源于生活,还源于社会实践。这就要求教师进行议题教学时,要紧密关注社会热点事件,从学生生活选择具有探究意义的主题,如“环境保护”“生命安全”等,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实践创新能力。综上,“新课标”的颁布对新时代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提出了新要求。义务阶段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应在遵循“新课标”基础上,更具思想性、实践性以及综合性,从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具体方面落实课程育人功能,发挥其思想引领作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