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六六国国论论苏苏 洵洵(1)韩魏楚以地赂秦大事年表)韩魏楚以地赂秦大事年表前前290年年 韩割武遂予秦。前韩割武遂予秦。前280 年楚割汉北及上庸予秦年楚割汉北及上庸予秦。前前275年魏割温予秦年魏割温予秦。前前273年年 魏割南阳予秦。魏割南阳予秦。(2)秦灭六国时间表)秦灭六国时间表前前230年灭韩年灭韩 前前225年灭魏年灭魏 前前223年灭楚年灭楚 前前222年灭赵、灭燕年灭赵、灭燕 前前221年灭齐年灭齐(3)、六国抗秦大事年表、六国抗秦大事年表前前269年赵将赵奢击秦,大破之。前年赵将赵奢击秦,大破之。前257年魏信陵君救赵秦兵解年魏信陵君救赵秦兵解去。前去。前247年信陵君率五国
2、兵败秦军河外。前年信陵君率五国兵败秦军河外。前233年秦攻赤丽、年秦攻赤丽、宜安,被赵将李牧击退。前宜安,被赵将李牧击退。前232年秦攻番吾,又被李牧击退。年秦攻番吾,又被李牧击退。六国与秦的有关史实六国与秦的有关史实北宋地图 北宋初期,西、北方边患严重,自开国至英宗治平年间,宋军和辽军西夏军大小六十余战,败多胜少。军事上的软弱无能导致了外交上的妥协投降。例如宋真宗景德元年与辽议定,每年给辽“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后又被迫追加银十万、绢二十万匹。时代背景时代背景朗读全文,注意以下字音朗读全文,注意以下字音 六国互丧sng 暴p霜露 洎j 草芥ji 与嬴 y 下咽 yn 胜负之数sh疏通词
3、句疏通词句第一课时第一课时1、逐段提出本段的重点词句和难于理解的词句问题。2、依据对本文内容的感知,依据上下文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3、依据推断词义的方法讨论那些难于理解的词句,有不明确的由别的同学补充或更正。四.理解分析第一二段(一)补充注释(一)补充注释1.非非兵兵不利不利 兵:兵器兵:兵器2.战不战不善善 善:恰当善:恰当3.赂秦而力赂秦而力亏亏 亏:亏损,减弱亏:亏损,减弱4.破灭之破灭之道道也也 道:途径,道路(抽象)道:途径,道路(抽象)5.或或曰曰 或:有人或:有人6.不赂者不赂者以以赂者丧赂者丧 以:因为,由于以:因为,由于7.盖盖失强援失强援 盖:表原因,大概因为盖:表原因
4、,大概因为8.秦秦以以攻取之外攻取之外 以:凭着,用以:凭着,用9.其实其实百倍百倍 其实:它的实际数目其实:它的实际数目10.则则秦之所大欲秦之所大欲 则:那么则:那么11.以有以有尺寸之地尺寸之地 以有:才有以有:才有12.理理固固宜然宜然 固:本来固:本来13.此言此言得得之之 得:得当,对得:得当,对(二)通读课文,边读边翻译。(二)通读课文,边读边翻译。提问检查作业1、提问课后习题三,归纳多义词的用法。2、提问课后习题四,归纳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及规律。规律:不及物动词、形容词带了宾语,该动词即译着“使-做-”。第二课时第二课时二二.分析第三段分析第三段(一)补充注释(一)补充注
5、释1.终继五国迁灭终继五国迁灭 终:最终终:最终2.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与:交好与:交好3.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既:既:之后之后4.燕赵之君,始有远略燕赵之君,始有远略 始:起初始:起初5.义不赂秦义不赂秦 义:行正义义:行正义6.斯用兵之效也斯用兵之效也 效:功效效:功效7.始速祸焉始速祸焉 始:才始:才8.李牧连却之李牧连却之 却:击退却:击退9.洎牧以谗诛洎牧以谗诛 以:因为以:因为10.惜其用武而不终也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终:坚持到最后终:坚持到最后11.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殆:几乎殆:几乎12.诚不得已诚不得已 诚:的确诚:
6、的确13.当与秦相较当与秦相较 当:通当:通“倘倘”,倘,倘若;较:较量,抗衡若;较:较量,抗衡14.或未易量或未易量 或:或许;易:轻或:或许;易:轻易;量:确定,估量易;量:确定,估量三.分析解读四、五段:(一)补充注释(一)补充注释1.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封:分封封:分封2.以事秦之心礼天下奇才以事秦之心礼天下奇才 礼:以礼相礼:以礼相待待3.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劫:挟持劫:挟持4.勿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勿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咽:咽喉咽:咽喉课堂练习课堂练习 1、指出下面古今异义词的古今不同含义、其实百倍、思厥先祖父、后秦击赵者再、始速祸焉、
7、可谓智力、而从六国破灭之故事(那实际情况。今:实际上)(祖辈父辈。今指父亲的父亲)(两次。今表示又一次。)(速:招致。今指速度快。)(智谋和力量。今为一个词,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前例、旧事。今指真实的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的事情。)2、下列各句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暴霜露、暴秦之欲无厌、为国者无使为积威所劫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3、指出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情况、日割月削、以地事秦、义不赂秦、不能独完、李牧连却之“暴”同“曝”。读p,晒,引申为“暴露”,意为“冒着”“厌”同“餍”。读yn,满足。“无”通“毋”,读 不,不要。()名词“事”带宾语“秦”,用作动词
8、:侍奉“义”,用作动词:坚持正义“日”“月”,名词作状语完,形容词用作动词:保全。却,动词使动用法,使-退却;击退。4、解释下列多义词、解释下列多义词诸侯之所诸侯之所亡亡,与战败所,与战败所亡亡者者是故燕虽小国而后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亡以荆卿以荆卿为为计计邯郸邯郸为为郡郡而而为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哉秦人积威之所劫哉为为国者无使为国者无使为-六国破六国破灭灭薪不尽,火不薪不尽,火不灭灭向向使三国各爱其地使三国各爱其地并力西并力西向向而秦而秦兵兵又至矣又至矣斯用斯用兵兵之效也之效也以地事秦,以地事秦,犹犹抱薪救火抱薪救火良将良将犹犹在在丧失,丢失,动词灭亡,动词。作为,动词成为,动词被,介词治理,动词灭
9、亡,动词熄灭,动词如果,连词朝着,动词名词,军队名词,军事、战争动词,好象副词,还 或或曰曰 或或未易量未易量 以地以地事事秦秦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事 燕赵之君,燕赵之君,始始有远略有远略 始始速祸焉速祸焉 终终继五国迁灭继五国迁灭 惜其用武而不惜其用武而不终终也也 故故曰曰“弊在赂秦也弊在赂秦也”从六国破亡之从六国破亡之故故事事 强弱强弱胜胜负已判矣负已判矣 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胜之之势之之势有人,有的人,无定代词也许,或许,连词事奉,动词事情,名词起初,副词才,副词终于,副词用到底,坚持到底,动词所以,因此,连词旧,形容词胜利,名词战胜,动词 较秦之所得得 此
10、言得得之 诚不得得已 暴秦之欲欲无厌 则秦之所大欲欲 暴暴霜露 暴暴秦之欲无厌得到,获得,动词得到,获得,动词适宜,得当,形容词适宜,得当,形容词能,能够,动词能,能够,动词想要,追求,动词想要,追求,动词欲望,名词欲望,名词暴露,显露,动词暴露,显露,动词凶暴,凶恶残酷的,形容词凶暴,凶恶残酷的,形容词4、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2)、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被动句被动句判断句判断句(3)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4)洎牧以谗诛(5)举以予人(6)至丹以荆卿为计(7)赵尝五战
11、于秦被动句被动句被动句被动句省略句,省略宾语省略句,省略宾语省略句,省略动宾词组省略句,省略动宾词组介词结构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总结总结 从我们以上的学习了解到,我们学习文章一定要首先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哪怕只是略知大意,对于理解和记诵都是十分必要的。朗读全文,进一步感知整体内容朗读全文,进一步感知整体内容 论证结构及写作特色论证结构及写作特色中心论点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分论点1)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韩魏楚(分论点2)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齐燕赵北宋王朝(借古讽今、借古讽今、切中时弊切中时弊)论点鲜明,论证严密论点鲜明,论证严密语言生动,气势充沛语言生动,气势充沛 引证法,
12、引用古人的话,以加强论证的说服力。例证法,列举六国灭亡的史实,以论证观点的正确性。对比论证,用秦国与六国对比,六国之间的对比,以证明六国破灭的历史必然性。假设论证。论证方法论证方法 讨论:你认为苏洵的论点正确吗?你怎么看待六国你认为苏洵的论点正确吗?你怎么看待六国的灭亡?的灭亡?提示:“老苏”此文体现出思想的进步性和观点的片面性。观点可以多样化,一分为二,只要能自圆其说即可。四、结合课后苏辙六国论作比较阅读。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培养分析筛选信息感知全文的能力。提示:苏洵六国论借古讽今,切中时弊,抒发自己政治观点,是史论,更是政论。而苏辙的六国论就史论史,丝毫没有触及现实政治生活,是纯粹的史论。总
13、结总结 全文中心论点的提出开门见山,简洁明快,给人以鲜全文中心论点的提出开门见山,简洁明快,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第一个分论点承中心论点直接提出明的印象。第一个分论点承中心论点直接提出,顺应自然。,顺应自然。第二个分论点用一问一答的方式提出,引人思考,对中心论第二个分论点用一问一答的方式提出,引人思考,对中心论点起到了突出强调的作用。运用因果论证的方法,从道理上点起到了突出强调的作用。运用因果论证的方法,从道理上给人以明晰、严密的感觉,语气坚定,观点鲜明。本文以高给人以明晰、严密的感觉,语气坚定,观点鲜明。本文以高度概括的方式论述六国亡于秦的原因,又联系现实政治,借度概括的方式论述六国亡于秦的原因
14、,又联系现实政治,借古讽今。但本文借古讽今不是消极地批评北宋王朝失策,这古讽今。但本文借古讽今不是消极地批评北宋王朝失策,这反映在文章在指出六国应抛弃错误政策的同时,又指出了正反映在文章在指出六国应抛弃错误政策的同时,又指出了正确的政策,即确的政策,即“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奇才,并力西向下奇才,并力西向”。这样的战略构想对当时北宋朝廷同样。这样的战略构想对当时北宋朝廷同样适用。苏洵的忧国之心也可见一斑了。适用。苏洵的忧国之心也可见一斑了。诵读全文诵读全文1、背诵全文。2、也以六国论为题,写一篇阐述个人主张的小史论,200字左右。作业作业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