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方文学理论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概述u(一)西方马克思主义u西方马克思主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兴起的一股左派浪潮。其命名最早出现于梅洛庞蒂1955年出版的辩证法的历险。u “西方马克思主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资本主义先进地区无产阶级革命失败的产物,它是在社会主义理论和工人阶级实践之间愈益分离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佩里安德森 u创始人:(匈)卢卡契、(德)柯尔施、(意)葛兰西概述u(二)发展概况u 1、形成 20世纪20年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形成并逐渐走向鼎盛。u2、演化 20世纪30-60年代,西方马克思主义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内部演化为具有广泛国际影响的非正统
2、马克思主义思潮。反启蒙主义、工具理性、大众文化、分析法西斯主义成因,成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重心。u3、转型 20世纪70年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进入转型期,理论向多元化发展。u4、转变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苏东剧变,西方马克思主义逐步向后马克思主义转变。概述(三)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特点】u1、哲学思辨性比较强,与哲学认识论和方法论关系密切。u2、就其与经典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来看,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呈现出继承与修正并存、发展与误读共处的复杂情况。u3、从思想倾向看,西方马克思主义及其文学理论主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解为一种反抗资本主义的思想武器,以马克思主义批判精神的继承者自居。概述(三)西
3、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 【流派】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不是统一流派,有影响力的分支有:法兰克福学派、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学派、英国马克思主义学派等。早期:以卢卡契、布莱希特、本雅明、葛兰西等 人为代表,关注现实主义、现代主义与艺 术生产等问题。中晚期:以阿多诺、洛文塔尔、伊格尔顿、詹姆 逊、马歇雷等为代表,关注艺术的否定性、大众文化、意识形态、后现代主义等问题。第一节:卢卡契、布莱希特、詹姆逊u(一)现实主义与整体性u卢卡契u卢卡契(1885-1971,又译卢卡奇),西方马克思主义及其文学理论的早期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小说理论历史与阶级意识欧洲现实主义研究现实主义问题历史小说审美特性等。第一节:
4、卢卡奇、布莱希特、詹姆逊(一)现实主义与整体性u现实主义理论是卢卡契文学理论的核心,他的现实主义理论又和他的物化理论和整体性理论相关联。u马克思的物化理论 物化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拜物教所做的发生学分析时提出的,指的是在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条件下,人与人的社会关系转化为物与物的社会关系,人的能力转化成物的能力。商品似乎具有支配生产者命运的神秘力量,资本也似乎具有使自身价值增值的魔力。第一节:卢卡契、布莱希特、詹姆逊u(一)现实主义与整体性u卢卡契的物化理论1、在发展马克思的物化概念时,卢卡契吸收了韦伯对工具理性的论述,由此开辟了物化批判(或曰工具理性批判),成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命题。2
5、、物化在资本主义社会造成了一种意识结构。资本主义建立了世界市场,把一切都纳入市场交换体系之中,形成了一个经济和意识形态的统一体。但由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分工和专门化,经济的各种因素和各个部分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独立出来,个人因为分工被孤立化、原子化,使资本主义的外表显得支离破碎。表现在文学上,就是流于旁观和碎片化直观描写的现代主义文学大行其道。第一节:卢卡契、布莱希特、詹姆逊u(一)现实主义与整体性u卢卡契的现实主义理论1、首先,现实主义将作为社会关系总和的人视为思维中心和结构中心,把人物描写、个性刻画与具体的社会环境结合起来,由此深刻揭示人的本质。“人是政治动物,一种社会动物,亚里士多德的格言非常适
6、合所有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阿喀琉斯和维特,俄狄浦斯和汤姆琼斯,安东尼和安娜卡列尼娜,他们的个体存在与他们所处的社会和历史环境密不可分。他们的人性内涵,他们的特殊个体性也与产生他们的语境分不开。”卢卡契现代主义的意识形态第一节:卢卡契、布莱希特、詹姆逊2、其次,现实主义的目标是要提供一幅关于现实的完整图画,去除现象与本质、个别与规律、直接性与概念之间的对立。“现实主义每一种对现实的反映都不是停留在自然主义的直接表面上,它是要再现对象的内涵整体、它的主要的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的感性规定,这就有意或无意地创造了一种世界。”卢卡契审美特性第一节:卢卡契、布莱希特、詹姆逊3、最后,现实主义致力于创造典型。现
7、实主义就是要深入人的社会关系,去凝炼社会发展甚至整个人类发展的方向,进而表现出人物与现实的丰富多样性中那些持久的东西。第一节:卢卡契、布莱希特、詹姆逊u(一)现实主义与整体性【卢卡契现实主义理论的意义与局限】卢卡契现实主义理论的最大贡献,在于把现实主义视为一种审美原则或艺术形式。他把现实主义的形式归结为“叙事”,叙事既是具体的讲述,又是一种抽象的形式,是通过一定的叙事结构从原有的具体社会环境的辩证矛盾中所产生出来的新现实。同时,他依据现实主义原则,有力地批判了自然主义以来的现代主义文学的琐碎直观描写。在此基础上,他率先确立了艺术形式问题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中的重要地位。但由于身处第一次世界
8、大战后欧洲无产阶级革命失败的低潮期,卢卡契的现实主义和整体性理论有一定的理想化色彩。第一节:卢卡契、布莱希特、詹姆逊(二)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之争u布莱希特(1989-1956)是德国著名戏剧家和戏剧理论家,20世纪20年代后期转向马克思主义,剧作有三分钱歌剧伽利略传四川好人等,戏剧理论与批评论著有移情论批判论叙事剧等。第一节:卢卡契、布莱希特、詹姆逊u(二)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之争 “间离效果间离效果”(又译陌生化效果)(又译陌生化效果)理论 布莱希特力图把戏剧的功能从制造幻觉转变为提供反思性的人生经验,反映现实世界中具有重大社会与历史意义的问题,让观众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是在看戏而非现实情境。简言
9、之,“对一个事件或一个人物进行陌生化,首先很简单,把事件或人物那些不言自明的,为人熟知的和一目了然的东西剥去,使人对之产生惊讶和好奇心。”他力主以间离方法将观众从共鸣状态转变为自觉的批判状态,并十分重视技术进步在舞台上的运用,对戏剧和文学中的新技术、新手法和新风格异常关注。第一节:卢卡契、布莱希特、詹姆逊u(二)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之争u“卢卡契与布莱希特之争卢卡契与布莱希特之争”【背景背景】布莱希特向前看的立场与卢卡契坚持传统的现实主义观念有所抵牾,在20世纪30年代爆发了一场关于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论争,即“卢卡契与布莱希特之争”。【焦点焦点】1、如何评价以表现主义为代表的现代主义艺术 2、
10、现实主义要不要在新形势下发展第一节:卢卡契、布莱希特、詹姆逊【内容】1、关于如何评价以表现主义为代表的现代主义艺术 卢卡契:维护现实主义正统地位。“对于现代主义作家来说,人从根本上就是孤独的、反社会的,无法与其他人建立联系。这种对于历史的拒绝带来了现代主义两个独有的特点:首先,主人公局限于他个体的经验范围之内。无论对于他,还是对于他的创造者,自我之外显然不存在影响他或受他影响的业已存在的现实。其次,主人公自己也没有个人历史。他是被抛入世界:既没有意义,也不可预测。”因而,“现代主义不仅导致了传统文学形式的毁灭,还导致了文学本身的毁灭。”卢卡契现代主义的意识形态第一节:卢卡契、布莱希特、詹姆逊评
11、价:评价:卢卡契对现代主义的观察是敏锐的,现代主义作品的确失去了整体感,人格的分裂伴随着外在世界的分裂,具有一定的颓废倾向。但是,他未能理解的一个关键环节是,现代主义文学恰恰是凭借这种分裂的形式,来抵抗资本主义的整体控制,所以采用了与传统的现实主义全然不同的新的艺术形式和手法。第一节:卢卡契、布莱希特、詹姆逊 布莱希特:为现代主义以及某些新出现的艺术形式辩护。不但在理论上认同现代主义,而且在戏剧实践中积极探索各种新的表现形式,如叙事剧。“表现主义并不只是一件令人难堪的丑事对那些真是愿意学习并想要从事物中找出有用的方面的现实主义者来说,这里有很多东西可以学习。”布莱希特论现实主义理论的形式主义性
12、质 第一节:卢卡契、布莱希特、詹姆逊u2、现实主义要不要和怎样发展 卢卡契:倾向于经典现实主义文学,尤其是19世纪法、俄等国经典的现实主义传统。一方面,现实主义有一些相对稳固的特征,如曲折和变化的结构,塑造能反映某一特定发展阶段、发展趋向或社会集团本质的典型人物。另一方面,现代主义文学有一定局限性,如现实感衰微和过于主观性,未经过滤和升华的印象式直接摹写,晦涩难懂而隔绝于普罗大众的小众化倾向等。参见卢卡契争论不休的现实主义 第一节:卢卡契、布莱希特、詹姆逊 布莱希特:肯定现实主义的某些成就,并认为它需要发展革新,不能把现实主义理解为停留于1900年水平的一种叙事形式。现实主义是一种对待物质世界
13、和社会机制的态度和积极的、好奇的、实验的精神。eg 巴尔扎克固然是伟大的作家,但他不注重剪接的客观描写等手法都已经过时,而诸如多斯帕索斯这样的作家早已突破巴尔扎克式的经典现实主义叙事方式。第一节:卢卡契、布莱希特、詹姆逊“把现实主义看作一个形式问题,把它同一种,唯一的一种(而且是一种旧的)形式联系在一起,那就等于给它做绝育手术。现实主义写作不是形式问题。一切有碍于我们揭示社会因果关系根源的形式都必须抛弃,一切有助于我们揭示社会因果关系根源的形式都必须拿来。”布莱希特关于表现主义的争论第一节:卢卡契、布莱希特、詹姆逊u(三)文学的历史分期u詹姆逊u詹姆逊(1934,又译杰姆逊、詹明信),美国当代
14、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家和文化批评家。著有语言的牢笼马克思主义和形式政治无意识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文化转向等。第一节:卢卡契、布莱希特、詹姆逊(三)文学的历史分期u詹姆逊u“永远历史化永远历史化”詹姆逊主张“永远历史化”,即注重探讨事物本身的历史根源,借以理解事物的概念和范畴的历史性。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方式决定意识形态的原则,强调生产方式影响一切意识形态产品,包括文学作品和思想观念,致力于对资本主义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化和文学问题的研究。第一节:卢卡契、布莱希特、詹姆逊u(三)文学的历史分期詹姆逊第一阶段 马克思写资本论的时期,即市场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的经济形态是
15、国内市场的形成 现实主义文学时期现实主义文学时期第二阶段 列宁写作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的时期,出现垄断资本或帝国主义,经济形态是国内垄断资本主义和国际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现代主义文学时期现代主义文学时期第三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阶段,又称晚近资本主义、后工业社会、跨国资本主义阶段等 后现代主义文学阶段后现代主义文学阶段第一节:卢卡契、布莱希特、詹姆逊u(三)文学的历史分期“第一阶段的艺术准则是现实主义的,产生了如巴尔扎克等人的作品,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时代的进步,生物学意义上的变异在不断地发生,于是第二阶段便出现了现代主义。而到第三阶段现代主义成为历史陈迹,出现了
16、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特征是文化工业的出现。”詹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第一节:卢卡契、布莱希特、詹姆逊(三)文学的历史分期 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特征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特征 1、内容/主题 现实主义描写社会关系中的特定对象 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转向更抽象的存在 现实主义 金钱 eg巴尔扎克,狄更斯 现代主义 时间 eg乔伊斯、艾略特、普鲁斯特 后现代主义 空间 eg倾向复制、拼贴、戏仿第一节:卢卡契、布莱希特、詹姆逊2、风格 现实主义 与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世俗化并存,预先 假定一种与真实相关的审美体验形式。现代主义 坚定的形式主义,追求创新与整体性叙 述模型的建构,由
17、于使社会内容体现于 个人经验而走向晦涩。后现代主义 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转变即“蒙太 奇”向“拼贴”的转变,后现代主义把时间 转换为空间的同时,在消解历史深度感 的同时,最终走向平面化、零散化。第一节:卢卡契、布莱希特、詹姆逊(三)文学的历史分期【评价】詹姆逊致力于把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方式决定上层建筑的理论运用到文学艺术的分析中,特别指出马克思关于生产方式从狩猎和采集、新石器时代的农业、亚细亚生产方式、城邦、奴隶制、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论述。这种努力使他的分析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此外,詹姆逊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具有兼容并包的特征,即把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确立为最具包容性和综合性的理论
18、框架,把各相迥异、相互排斥的理论和方法融入自己的分析之中。第二节:本雅明、马歇雷、伊格尔顿u(一)作为生产者的作家u 本雅明(1892-1940,又译本杰明),与法兰克福学派关系密切,是著名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家和批评家。主要著作有德国悲悼剧的起源单向街作为生产者的作家巴黎,19世纪的首都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等。詹姆逊认为“本雅明无疑是20世纪最伟大、最渊博的文学批评家之一”。第二节:本雅明、马歇雷、伊格尔顿u(一)作为生产者的作家【本雅明艺术生产理论的产生】本雅明艺术生产理论的产生】艺术生产理论标志着本雅明的主要学术成就,其艺术生产理论是对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本来,艺术生产
19、理论是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资本论等著作中提出的,首先具有物首先具有物质生产制约下的精神生产的哲学含义质生产制约下的精神生产的哲学含义:“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人们的想象、思维、精神交往在这里还是人们物质行动的直接产物。”(其中“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应包括早期艺术创作)第二节:本雅明、马歇雷、伊格尔顿u 其次也具有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条件下的一种生产的政其次也具有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条件下的一种生产的政治经济学含义治经济学含义:u “私有财产的运动生产和消费是迄今为止全部生产的运动的感性展现,就是说
20、,是人的实现或人的现实。宗教、家庭、国家、法、道德、科学、艺术等等,都不过是生产的一些特殊的方式,并且受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u 这两方面在马克思那里是统一的。这两方面在马克思那里是统一的。第二节:本雅明、马歇雷、伊格尔顿 【本雅明艺术生产理论基本内涵】一、作家是文学的生产者 新的文学类型如新闻报道等的发展扩大了民众对文学的参与度,打破了传统的作者和公众之间的区分,而进步作家改变生产形式和生产工具也使他们在阶级斗争中有更大作为。在法西斯猖獗的时代,作家应坚定地站在无产阶级一边,因为进步的政治倾向包含了艺术质量的因素,而技术的进步也保证了政治的正确。假如作家采取了代表艺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总体水
21、平的最先进的技术,就能保证艺术质量和政治倾向的有机结合。第二节:本雅明、马歇雷、伊格尔顿u二、艺术生产方式理论 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本雅明从“艺术是一种社会生产形式”出发,考察了印刷术、石印术、照相术、电影等发明造就的技术复制时代的到来。“艺术的机械复制改变了大众对艺术的反应”。现代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使艺术生产进入机械复制时代,对原作“韵味韵味”造成冲击。(“韵味韵味”在本雅明那里指的是和仪式崇拜及权威性相在本雅明那里指的是和仪式崇拜及权威性相关联的原作的本真性、独一无二性,机械复制导致艺术作关联的原作的本真性、独一无二性,机械复制导致艺术作品原有的膜拜价值被展示价值所取代。)品原
22、有的膜拜价值被展示价值所取代。)第二节:本雅明、马歇雷、伊格尔顿 虽对韵味的消失表示惋惜,但又把原作的韵味、独一无二性置于马克思所说的商品拜物教位置进行批判,敏锐觉察到技术进步和接受者对艺术作品需求扩大之间的密切关系。赞扬技术进步给艺术带来的革命性变化,大批量机械复制艺术的出现打破了被复制对象的统治地位,扩大了欣赏范围和交流速度,同时现代技术的运动打破了观众常态的视觉过程整体感,引起震惊的心理效应,实现了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和激励公众的政治功能。第二节:本雅明、马歇雷、伊格尔顿u 本雅明从马克思的艺术生产理论中得到启发,试图在技术概念的基础上建立唯物主义批评。他把艺术生产当作如同物质生产一样,由
23、生产与消费,生产者、产品与消费者等要素构成。其中艺术家是生产者,艺术作品是产品或商品,读者观众是消费者。艺术的创作是生产,艺术的欣赏是消费,艺术发展的技术构成艺术生产力,代表了艺术发展水平,而艺术家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构成了艺术生产关系。艺术活动的特点、性质由艺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所造成。当艺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发生矛盾时,就会发生艺术上的革命。u 所以他极其推崇艺术生产技术技巧的作用,推崇电影、新闻报道、摄影、叙事剧等新兴文体形式及其表现技巧,认为这些技巧可消除形式与内容间传统的僵硬对立,改变传统的艺术感知方式。第二节:本雅明、马歇雷、伊格尔顿u(一)作为生产者的作家【评价】本雅明较早注
24、意到现代技术因素对艺术创作的重要意义,对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理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特别是对机械复制与艺术发展关系的论述,使他甚至被奉为后现代的预言家。但是,他对马克思主义的运用带有一定的机械唯物主义色彩,高估了技术进步对艺术的积极意义,对艺术生产作为精神生产的精神性、独创性、个体性等有所忽略,因而对马克思的艺术生产理论有所误读。第二节:本雅明、马歇雷、伊格尔顿u(二)文学生产理论 马歇雷(1938)是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阿尔都塞的弟子,巴黎大学哲学教授,著有文学生产理论论作为一种观念形式的文学(与巴利巴尔合著)文学在思考什么等,借鉴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中偏重“精神生产”哲学层面含义,吸取阿尔
25、都塞把意识形态视为一个与社会信仰有关的幻象系统的观点,主要关注意识形态在文学生产中的复杂表现。第二节:本雅明、马歇雷、伊格尔顿(二)文学生产理论 【马歇雷的文学生产理论】一、文学既产生于意识形态,又生产出意识形态。文学是上层建筑内部若干观念形式之一,与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相对应。文学生产是一种意识形态的生产。意识形态为文学生产提供了原料如思想观念、社会政治事件等,规定着文学参与社会主导想象模式的形成和运作,而文学的虚构叙述在使意识形态显示出来的同时,又改变了意识形态,生产出自己的意识形态。第二节:本雅明、马歇雷、伊格尔顿二、文学生产凭借其虚构性开辟出复杂多样的精神空间,形成了一个对意识形态幻觉进
26、行抵制的相对自主的生产领域。意识形态明明是有限的、封闭的,自己却意识不到,这就造成意识形态内在缺陷,为文学形式对意识形态整体性的颠覆准备了前提。文学语言与借用日常语言制造幻象欺骗民众的意识形态语言不同,文学语言中的空缺、断裂和矛盾使意识形态处于与异己力量的冲突中。虽然意识形态充当了文学生产的原料,但文学的虚构性使它发生扭曲与变形。第二节:本雅明、马歇雷、伊格尔顿 “即使意识形态本身看起来总是坚固的、丰富的,但却由于它在小说中的在场,由于小说赋予它以可见的、确定的形式,它开始言说自己的不在场。借助于作品,使逃出意识形态的自发领域,摆脱对于自己、历史和时代的虚假意识成为可能。”第二节:本雅明、马歇
27、雷、伊格尔顿三、文学通过意识形态生产来挑战意识形态,“文本里存在着文本和它的意识形态内容之间的冲突”,“文学通过使用意识形态而挑战意识形态”。马歇雷眼中事实上存在两种意识形态:一般意识形态和文本意识形态。一般意识形态在文本的虚构叙述中以破碎的、局部的、歪曲的形式呈现出来;文本在将一般意识形态的运作机制和内在局限揭示出来的同时,也生产出自己的意识形态,揭露一般意识形态的欺骗性。第二节:本雅明、马歇雷、伊格尔顿ueg 凡尔纳小说神秘岛的初衷是摆脱笛福鲁滨逊漂流记的俗套,呈现一幅幸存者被抛到荒岛之后,只需知识技能便能改造自然、白手创业的传奇图景,并未摆脱一般意识形态对叙述模式的制约。但随着故事的发展
28、,这些幸存者得到了接踵而至的物质援助,于是幸存者的故事成了鲁滨逊故事的翻版。这说明尽管神秘岛的一般意识形态内容原本是想 证明资产阶级可以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运用科学知识创造 一个新世界,然而小说的虚构叙述却暴露了意识形态的漏洞。因为文本向我们表明,孤岛英雄的创业必须依赖可见资本的运作。可见文本自身的意识形态颠覆了一般意识形态。第二节:本雅明、马歇雷、伊格尔顿(二)文学生产理论【评价】马歇雷的文学生产理论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关于艺术生产是一种“精神生产”说法的一个重要推进,并且在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和批评传统中较早注意到文学语言的独特地位和文学虚构的创造潜能。然而,尽管“人们是自己的观念、思想
29、等等的生产者,但这里所说的人们是现实的、从事实际活动的人们,他们受自己的生产力和与之相适应的交往的一定发展直到交往的最遥远的形态所制约”。马歇雷把文学语言自身的异质性与断裂视为可以瓦解意识形态的条件,事实上忽略了文学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密切关系,淡化了生产方式的决定地位,这就体现了他的结构主义倾向的局限性。第二节:本雅明、马歇雷、伊格尔顿u(三)文学与意识形态u伊格尔顿(1943)是英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家和批评家,著有莎士比亚与社会批评与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批评文学理论引论美学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导论后现代主义的幻象理论之后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等。第二节:本雅明、马歇雷、伊格尔顿(三)文学与
30、意识形态【意识形态范畴及其与文学生产关系】一、发挥了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并用来解释文学生产,探讨了从生产方式到文学存在的多个中间环节。坚持经济基础最终决定上层建筑,同时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存在辩证关系,因此从生产方式的矛盾中勘察意识形态来源,在意识形态概念中引入阶级关系、权力关系和话语理论。明确坚持文学的上层建筑性和意识形态性,认为文学不仅具有类似意识形态的观念性特征,而且文学的情感性、形象性和无意识性等于意识形态的表象运作很接近。第二节:本雅明、马歇雷、伊格尔顿“文学是我们能够从经验上接近意识形态的最具有启发性的方式。只有在文学中,我们能够看到意识形态在阶级社会生活体验中复杂、连续、强烈而
31、又直接的运作情形。”伊格尔顿批评与意识形态第二节:本雅明、马歇雷、伊格尔顿 【六大基本范畴】1、一般生产方式:社会物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体。2、文学生产方式:诸多具体生产方式的一种,是一定社会形态下文学生产力和文学生产中的社会关系的统一。在文学中存在不同生产方式,其中一个占主导地位。文学生产方式的生产力指的是文学生产中的生产者、工具、生产技术和物质材料,文学生产关系指的是文学生产过程从写作、出版到发行各个环节参与者所产生的社会关系。3、一般意识形态:在某种生产方式下产生的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式。4、作者意识形态:由作者的社会阶层、性别、民族、宗教、地域等一系列独特因素造就的特点。5、审美意识形
32、态 6、文本:上述多种因素的产物。第二节:本雅明、马歇雷、伊格尔顿二、一切艺术都产生于某种关于世界的意识形态观念之中。“意识形态不是一套教义,而是指人们在阶级社会中完成自己的角色的方式,即把他们束缚在他们的社会职能上并因此阻碍他们真正理解整个社会的那些价值、观念和形象。一切艺术都产生于某种关于世界的意识形态观念。”伊格尔顿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批评 第二节:本雅明、马歇雷、伊格尔顿三、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文学生产把某种渗透了一般意识形态、作者意识形态的艺术观念、方法,以虚构性、情感性、形象性的方式体现于一定的文类、风格、意象之中,便成为审美意识形态,发挥类似意识形态的感化、训导、劝说作用。eg
33、艾略特荒原即某种意识形态危机的产物。第二节:本雅明、马歇雷、伊格尔顿(三)文学与意识形态【评价】伊格尔顿试图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基本原理,探讨从一般生产方式到文学文本的多重环节。伊格尔顿更多地注意到意识形态的复杂性和矛盾。在他那里,意识形态涵盖了一般意识形态、作者意识形态、文本意识形态、审美意识形态等亚结构,文学生产是多种意识形态以及一般生产方式、文学生产方式相互作用与冲突,进而生成文本的过程。伊格尔顿对意识形态与文学生产复杂关联性的探讨,有助于人们了解生产方式是如何决定文学文本生产的。第三节:阿多诺、洛文塔尔(一)艺术的否定性阿多诺(1903-1969,又译阿多尔
34、诺),法兰克福学派乃至西方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哲学家、美学家、文学理论家之一,曾任法兰克福大学教授,著有启蒙辩证法:哲学断片(与霍克海默合著)棱镜:文化批判和社会文学论集否定的辩证法美学理论等。第三节:阿多诺、洛文塔尔(一)艺术的否定性【背景】阿多诺不赞同卢卡契关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核心是整体性的说法,认为整体性是虚假的谎言,转而主张指向差异的否定性的辩证法,认为辩证法的运动“不是倾向于每一客体和其概念之间的差异中的同一性,而是怀疑一切同一性;它的逻辑是一种瓦解的逻辑:瓦解认识主体首先直接面对的概念的、准备好的河对象化的形式”。其否定的辩证法是其艺术的否定性说法的思想基础和方法论基础。第三节:阿
35、多诺、洛文塔尔(一)艺术的否定性【内涵】一、现代主义的碎片化和内在心理描写颠覆了资本主义外在的统一性和整体性。在现代主义文学那里,疏远化自身成了具有审美性质的手段,它描写人与僵化的社会关系的冲突,即人与人、个人与集体、人与自身的分离和疏远状况。eg 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把人的活生生的主体分裂成单子,把小说由外在描写引向内在心理人的感觉、印象、欲望等。第三节:阿多诺、洛文塔尔u现实世界只是充当作家描写内在心理世界的材料,这就对现实主义再现模式进行了颠倒。因此,阿多诺不赞成卢卡契对现实主义所怀有的整体性希望,认为由于物化的现实,人们陷入破碎和重复机械的生活,并且因为物化的普遍性,现实主义的真实
36、再现恰恰是对现实存在的认同。第三节:阿多诺、洛文塔尔 “人们的经验不再具有同一性。构成叙述人的立场的生活本来自身保持着连续性并且自己有所表现,现在这种生活也瓦解了。如果想要对自己的现实主义遗产保持忠诚,告诉我们现实事物是什么样的,那么,它就必须抛弃那种靠再现正面的东西来帮助社会干欺骗买卖的现实主义。”阿多诺当代小说中叙述者的位置第三节:阿多诺、洛文塔尔二、艺术的否定性还在于文学自身的虚幻性质。艺术作品以其虚幻特质开辟了艺术创造的内在空间,彰显了艺术自身的存在价值。“正由于艺术作品脱离了经验现实,从而能够成为高级的存在,并可依自身的需要来调整其总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艺术作品是经验生活的余象或复制
37、品,因为它们向后者提供其在外部世界中得不到的东西。在此过程中,艺术作品摒弃了抑制性的、外在经验的体察世界模式。”阿多诺美学理论 第三节:阿多诺、洛文塔尔 u艺术作品借助自身的存在,要求现实中不存在的东西也要存在,艺术作品就是这种虚幻的表象。但是艺术又是一种社会现象。在此,阿多诺认为艺术以其作为现实的反题昭示其价值和社会性。u推崇贝克特小说、勋伯格音乐第三节:阿多诺、洛文塔尔 “艺术之所以是社会的,不仅仅是因为它的生产方式体现了其生产过程中各种力量和关系的辩证法,也不仅仅因为它的素材内容取自社会;确切地说,艺术的社会性主要因为它站在社会的对立面。但是,这种具有对立性的艺术只有在它成为自律性的东西
38、时才会出现。”阿多诺美学理论第三节:阿多诺、洛文塔尔三、艺术的否定性还在于它对意识形态虚假性的揭露。“艺术作品的伟大之处艺术作品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它让那些被意识形态掩盖了的东西得以表露出来。这一成功使它自然地跨越了错误的意识,不管它愿意与否。”阿多诺谈谈抒情诗与社会的关系第三节:阿多诺、洛文塔尔u 就文化工业批判而言,阿多诺之所以称大众文化为“文化工业”而大加挞伐,主要基于大众文化失去了否定性,放弃了社会批判的权利,走向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认同肯定。文化工业强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控制形式,培养了衰落的无反思能力的个人。u 同时,文化工业产品在生产与传播上利用了机械复制等现代技术,整合了经济与文化
39、、高雅艺术与低俗艺术,以表明上的丰富多样掩盖内容的贫乏和风格千篇一律,形成一套特有的伪个性主义。u 晚年反思以电视为代表的视觉文化的欺骗性。电视图像包含多层附加意义,以理性化的制作所产生的逼真的“虚拟现实”效果使隐藏的信息逃避了意识的控制,观众在毫无戒心的情况下充当了编导的共谋。第三节:阿多诺、洛文塔尔(一)艺术的否定性【评价】阿多诺的文学理论和美学理论是他从先锋音乐和现代主义艺术的考察中总结出来的,包含了和卢卡契的现实主义理论论争和对话的因素。他对艺术否定性的看法与他对资本主义全面物化的反抗立场有关。他对文化工业的诊断揭露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和市场交换逻辑对大众文化无所不在的操控,在西方学术界
40、产生了很大影响。但是阿多诺对大众文化可能具有的颠覆和反抗潜能估计不足,因而具有浓厚的精英主义倾向。第三节:阿多诺、洛文塔尔(二)大众文学批判 洛文塔尔(19001993)是法兰克福学派乃至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社会学研究的代表人物,曾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社会学教授。著有文学与人的形象文学、通俗文化与社会,以及四卷本文集社会交流等。第三节:阿多诺、洛文塔尔(二)大众文学批判【洛文塔尔思想的“承”与“变”】在思想倾向和学术特色方面,洛文塔尔继承了法兰克福学派和西方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文化的批判立场。但有两大重要变化:1、把发端于欧陆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思辨精神与英美的实证研究相结合,致力于沟通人文科
41、学和社会科学。2、某种程度的悲观主义。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美苏冷战、20世纪80年代欧美左派的失败、苏东剧变等重大历史事件,晚年对无产阶级革命失去希望,也对左派理论前景产生怀疑。第三节:阿多诺、洛文塔尔(二)大众文学批判【洛文塔尔的文学社会学理论】一、深化了阿多诺对大众文化的分析和批判。将文学分为作为艺术的文学和作为商品的文学两种类型。前者是纯文学,后者是大众文学;前者是个性化创造、个人经验的表达,能够发现并记录时代的主要特征,是研究人与社会关系的根本资源之一;后者不能给人提供真理和洞见,只有娱乐和信息。发挥阿多诺的观点,认为恰恰是无反思能力的个体催发了大众文化。第三节:阿多诺、洛文塔尔 u“个
42、体的衰落导致了大众文化的产生,这种文化取代了民间艺术和高雅艺术。大众文化的产品毫无任何真正的艺术特性。然而,在众多的媒介方式中,这种文化已被证明有其自身的艺术特性:标准化、俗套、保守、虚伪,是之中操纵消费者的商品。”洛文塔尔文学与大众文化第三节:阿多诺、洛文塔尔二、洛文塔尔把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对文学生产和创造,领域的研究转向文学的传播和消费问题,研究读者的阅读取向和文学消费情境的变迁,进而对社会文化走向进行判断和预测。洛文塔尔选择20世纪上半叶的传记作为考察对象:头25年,开放自由的社会需要树立榜样来鼓励人们自我奋斗,传主多来自生产领域,企业家、发明家、科学家的传记走红。30-40年代,由
43、于技术革命,奢侈品不断变为必需品,人们追求物质消费,安逸舒适成为生活目标,追捧演艺、体育、娱乐明星。第三节:阿多诺、洛文塔尔 u 这种现象为从“生产偶像”到“消费偶像”的转变。后者淡化传主与政治社会的关系,热衷于展示传主的私人生活如父母亲朋、个人癖好、娱乐活动,用血统和天赋异禀解释传主的成功,消弭人的创造性追求,提供消费性的生活方式。而单调重复的大众文化之所以流行,正因为人们日常工作缺乏变化,需要不断重复的休闲活动为之辩护,并在对常识的认同和消费的满足中确认自己生存的合法性。第三节:阿多诺、洛文塔尔【评价】洛文塔尔的文学社会学研究借鉴经验技术和实证分析,从中提取经验类型和理论命题,进行社会预测
44、,弥补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过于偏重思辨研究的缺陷。洛文塔尔关于大众文化的可复制性、商业性、娱乐性和保守性的批判给后人提供了思想启迪。但是,洛文塔尔的文学社会学研究致力于文学与社会的互证,对作品自身的多义性有所忽略,并且他的二元对立的文学概念也体现了近代美学观念所暗含的等级秩序,把大众文化的构成和功能看成铁板一块,忽视了大众文化的多元特征和读者的抵抗潜能。小结【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学术贡献】一、把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研究领域从政治经济问题转向文化、上层建筑、意识形态问题,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研究领域。二、在一些具体问题如艺术生产理论,现实主义、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意识形态及其与文学生产的
45、关系等问题上有所探讨和推进,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本主义社会文化的认识。小结【辩证批判】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在对经典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理解和解释方面,出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偏差乃至失误。当然,我们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继承与发挥经典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复杂情况也要给予具体的分析与辩证的认识,避免作简单化的判断。但是,卢卡契的物化批判使得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比较重视主体心理能力的建构,在总体上有淡化经济基础决定作用的趋势。更重要的问题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把资本主义的社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归结为文化和社会心理问题,追求以理论批判替代现实改造和社会革命,有严重的脱离实际的倾向。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