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领导学领导学主讲人:唐兵主讲人:唐兵第四章第四章 领导环境领导环境 学习目的:学习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领导环境的含义、特点及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领导环境的含义、特点及构成;掌握若干具体而重要的领导环境;正确理解成;掌握若干具体而重要的领导环境;正确理解领导环境与领导的关系。领导环境与领导的关系。主要内容:主要内容:第一节第一节 领导环境的界定、特点和构成领导环境的界定、特点和构成 第二节第二节 若干具体且重要的领导环境若干具体且重要的领导环境 第三节第三节 领导关系领导关系 第四节第四节 领导环境与领导的关联领导环境与领导的关联第一节 领导环境的界定、特点与构成 一、领导环境的概念一、领导
2、环境的概念语义学角度独特义独特义一般义一般义环境空间边界空间边界原原 义义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领导环境与领导活动有关的环境与领导活动有关的环境领导学角度领导环境是指在领导主体周围业已存在和即将发生并是指在领导主体周围业已存在和即将发生并能影响领导活动及其结果的一切现实因素的总和。包能影响领导活动及其结果的一切现实因素的总和。包括与领导活动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全部社会与自然因素括与领导活动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全部社会与自然因素和条件。和条件。概念理解:概念理解:1.1.不是所有的环境都是领导环境不是所有的环境都是领导环境 2.2.领导活动总是在一定的领导环境下进行领导活动总是在一定的
3、领导环境下进行 3.3.领导环境既包括客观的物质因素和条件,也包括领导环境既包括客观的物质因素和条件,也包括主观的精神因素和条件主观的精神因素和条件 4.4.领导环境是一个多层次的开放的有机系统领导环境是一个多层次的开放的有机系统 5.5.领导环境中包含着组织特有的工作任务,这是领领导环境中包含着组织特有的工作任务,这是领导环境中的重要内容导环境中的重要内容 6.6.领导环境与一般环境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领导环境与一般环境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二、领导环境的特点二、领导环境的特点 1.1.领导环境的客观性、前提性与可塑性领导环境的客观性、前提性与可塑性 1 1)客观性是指领导环境所具有的不以任何个人)
4、客观性是指领导环境所具有的不以任何个人或组织的意志为转移的特性。或组织的意志为转移的特性。2 2)前提性是指领导环境是领导主体发挥作用的)前提性是指领导环境是领导主体发挥作用的前提和依据,也是领导活动的基本前提与基础。前提和依据,也是领导活动的基本前提与基础。3 3)可塑性即可改造性,使之更加适合领导活动)可塑性即可改造性,使之更加适合领导活动的实质、特征和需要。的实质、特征和需要。2.2.领导环境的稳定性与动态性领导环境的稳定性与动态性 1 1)稳定性首先是通过其自然地理环境的固定性)稳定性首先是通过其自然地理环境的固定性来实现的;此外,稳定性的实现还需要以政治、来实现的;此外,稳定性的实现
5、还需要以政治、经济、文化结构、社会制度的稳定为条件。经济、文化结构、社会制度的稳定为条件。2 2)动态性是指领导环境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动态性是指领导环境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即使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影响领导活动的客观即使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影响领导活动的客观环境因素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其原因在于:一方环境因素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其原因在于:一方面是领导环境构成因素自身的矛盾运动,它是造面是领导环境构成因素自身的矛盾运动,它是造成环境动态变化的主要原因。另一个原因是领导成环境动态变化的主要原因。另一个原因是领导活动与环境系统的相互作用。活动与环境系统的相互作用。3.3.领导环境的复杂性、特定性
6、与制约性领导环境的复杂性、特定性与制约性 1 1)复杂性即领导环境多种多样,常常相互间交)复杂性即领导环境多种多样,常常相互间交织、难以区别。一方面构成领导环境的因素、条织、难以区别。一方面构成领导环境的因素、条件是多方面的;另一方面领导环境对领导活动的件是多方面的;另一方面领导环境对领导活动的作用性质和影响强度也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作用性质和影响强度也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2 2)特定性包括:一是指领导环境只围绕并适应)特定性包括:一是指领导环境只围绕并适应于领导活动;二是微观领导环境对于特定领导主于领导活动;二是微观领导环境对于特定领导主体具有特别适合性,即一个领导者可能适合特定体具有特别适
7、合性,即一个领导者可能适合特定的领导环境,换之也许并不适合。的领导环境,换之也许并不适合。3 3)制约性即领导活动受制于领导环境所提供的)制约性即领导活动受制于领导环境所提供的现实依据和条件。现实依据和条件。4.4.领导环境的不确定性与潜在的风险性领导环境的不确定性与潜在的风险性 1 1)不确定性是由于领导环境的各个要素和各种)不确定性是由于领导环境的各个要素和各种条件都是随着时间和空间的改变而不断变化的,条件都是随着时间和空间的改变而不断变化的,加之领导者的思维方式和能力的不同,因而也导加之领导者的思维方式和能力的不同,因而也导致了领导主体对同一环境不同、甚至是完全相反致了领导主体对同一环境
8、不同、甚至是完全相反的认识。的认识。2 2)潜在风险性即领导主体认识上所带来的对领)潜在风险性即领导主体认识上所带来的对领导环境的不确定是领导环境的认识风险。环境本导环境的不确定是领导环境的认识风险。环境本身的不确定性是领导环境的固有风险,在一定意身的不确定性是领导环境的固有风险,在一定意义上说是无法避免的。只有通过对环境的深刻认义上说是无法避免的。只有通过对环境的深刻认识,适时调整决策和行为,才能有效避免或减少识,适时调整决策和行为,才能有效避免或减少固有风险。固有风险。三、领导环境的构成三、领导环境的构成领领导导环环境境划分依据划分依据形形 态态性质性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9、范围范围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助益性助益性顺境、逆境和沌境顺境、逆境和沌境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 可控、部分可控、不可控环境可控、部分可控、不可控环境1.1.外部领导环境外部领导环境 外部领导环境:外部领导环境:整个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整个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法律、文化包括政治、经济、法律、文化上下级关系等要素。上下级关系等要素。内部领导环境:内部领导环境:组织性质、结构、体制、成员组织性质、结构、体制、成员组织目标、需求等组织目标、需求等组织系统组织系统 外部领导环境是领导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领导外部领导环境是领导环境的重要组成部
10、分,是领导活动中所有能直接、间接地参与或影响领导行为或活动中所有能直接、间接地参与或影响领导行为或领导过程的外部有效因素的总和。领导过程的外部有效因素的总和。外部领导环境对领导活动的影响和作用具有层次性、外部领导环境对领导活动的影响和作用具有层次性、方向性的特点,具体体现在下列十个层面:方向性的特点,具体体现在下列十个层面:1 1)政治层面)政治层面 2 2)经济层面)经济层面 3 3)文化层面)文化层面 4 4)社会层面)社会层面 5 5)教育层面)教育层面 6 6)技术层面)技术层面 7 7)法制层面)法制层面 8 8)自然资源层面)自然资源层面 9 9)人口层面)人口层面 1010)国防
11、层面)国防层面2.2.内部领导环境内部领导环境 内部领导环境,是指组织系统内部对领导活动产生制约和推内部领导环境,是指组织系统内部对领导活动产生制约和推动作用的各种要素的综合,对领导活动具有直接性、深入性动作用的各种要素的综合,对领导活动具有直接性、深入性的特点。的特点。内部领导环境主要由下列要素构成:内部领导环境主要由下列要素构成:1 1)职位权力。职位权力是指与领导主体的职位相联系的正式职权以)职位权力。职位权力是指与领导主体的职位相联系的正式职权以及领导主体从其上层和整个组织、群体各方面所取得的支持的程度。及领导主体从其上层和整个组织、群体各方面所取得的支持的程度。2 2)任务结构。任务
12、结构指的是任务的明确程度和对任务的负责程度,)任务结构。任务结构指的是任务的明确程度和对任务的负责程度,是下属成熟度的重要表现之一。是下属成熟度的重要表现之一。3 3)领导关系。)领导关系。4 4)组织的性质与类别。)组织的性质与类别。5 5)组织的物质和经济基础。)组织的物质和经济基础。6 6)领导者的特质。即领导者知识、经验、技能、气质、性格等综合)领导者的特质。即领导者知识、经验、技能、气质、性格等综合特征特征。3.外部领导环境与内部领导环境的关系外部领导环境与内部领导环境的关系 1 1)外部领导环境对内部领导环境产生压力和制约)外部领导环境对内部领导环境产生压力和制约作用作用 2 2)
13、内部领导环境对外部领导环境存在着适应和抵)内部领导环境对外部领导环境存在着适应和抵制的两重性制的两重性 3 3)外部领导环境和内部领导环境在一定条件下会)外部领导环境和内部领导环境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转换发生转换第二节第二节 若干具体且重要的领导环境若干具体且重要的领导环境一、自然环境一、自然环境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土地问题”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气候与政治制度”太湖蓝藻频发,“绿色GDP”注:领导者应追随人与自然的和谐,把生领导者应追随人与自然的和谐,把生 态平衡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态平衡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鄱阳湖大面积干涸 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
14、报告20042004 :20042004年,全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年,全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1185118亿元,亿元,占当年占当年GDPGDP的的3.053.05;虚拟治理成本为;虚拟治理成本为28742874亿元,亿元,占当年占当年GDPGDP的的1.81.8。在在51185118亿元中,水污染的环境成本为亿元中,水污染的环境成本为2862.82862.8亿元,亿元,占总成本的占总成本的55.955.9,大气污染的环境成本为,大气污染的环境成本为2198.02198.0亿元,占总成本的亿元,占总成本的42.942.9;固体废物和污染事故造;固体废物和污染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成
15、的经济损失57.457.4亿元,占总成本的亿元,占总成本的1.21.2。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简称绿色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简称绿色GDPGDP核算)是指从传核算)是指从传统统GDPGDP中扣除自然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退化成本的中扣除自然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退化成本的核算体系,能够更为真实地衡量经济发展成果。核算体系,能够更为真实地衡量经济发展成果。3 3月月2727日:日:“EarthEarthHours”“Hours”“地球一小时地球一小时”二、社会环境二、社会环境 1.1.政治与法律因素政治与法律因素 2.2.教育与文化因素教育与文化因素 3.3.经济与科技因素经济与科技因素 4.4.人口与人际因素
16、人口与人际因素1.1.政治与法律环境政治与法律环境 任何领导活动并不是一种自然人的行为,它总与一任何领导活动并不是一种自然人的行为,它总与一个国家的政治精神、权力机构、法律政策等联系在个国家的政治精神、权力机构、法律政策等联系在一起。一起。1 1)政治环境:包括一是形态、政治价值与政治观念、政)政治环境:包括一是形态、政治价值与政治观念、政治传统、阶级与阶层状况、国家制度与结构、社会制度治传统、阶级与阶层状况、国家制度与结构、社会制度与结构、政党制度与结构、政府体制与结构、治理模式与结构、政党制度与结构、政府体制与结构、治理模式与公民参与等。与公民参与等。2 2)法律环境:宪法的受重视程度、法
17、律的性质与遵守执)法律环境:宪法的受重视程度、法律的性质与遵守执行情况、法律完善程度、法制与权力在实际治理模式中行情况、法律完善程度、法制与权力在实际治理模式中的地位比重与关系等。的地位比重与关系等。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提出了连续签订两次固定期限合同再续订的,提出了连续签订两次固定期限合同再续订的,应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这对目前的短期合同,将产生应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这对目前的短期合同,将产生极大的影响,劳动合同的期限也将随立法的新要求而有所调极大的影响,劳动合同的期限也将随立法的新要求而有所调整,中长期用工将成为劳动合同用工的主要形式,劳动合同整,中长期用工将成为劳动合同用工的主要形
18、式,劳动合同期限的延长以及解雇成本的增大,要求用人单位在长期用工期限的延长以及解雇成本的增大,要求用人单位在长期用工签署劳动合同时,更要特别慎重。签署劳动合同时,更要特别慎重。2007年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对企业的影响?2010年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修正案(草案)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修正案(草案):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 2.2.教育与文化环境教育与文化环境 “组织结构的品质与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结构人员的整体素质”法黑尔和理奇曼1)教育环境观点一:外部变量中影响最大
19、观点二:没有什么必然的影响?2)文化环境文化传统价值取向社会习俗3.3.经济与技术环境经济与技术环境1 1)经济环境:包括经济组织、结构、体制、所有制形式、市经济环境:包括经济组织、结构、体制、所有制形式、市场化程度、综合竞争力等因素,以及不同国家地区经济间复场化程度、综合竞争力等因素,以及不同国家地区经济间复杂的相互关系。如二战前经济危机导致政府形态变化。杂的相互关系。如二战前经济危机导致政府形态变化。2 2)技术环境:包括科技基础、潜力、实力、竞争力、创新力)技术环境:包括科技基础、潜力、实力、竞争力、创新力、发展水平、科技成果转化程度等。、发展水平、科技成果转化程度等。技术促使产业结构、
20、组技术促使产业结构、组织结构、领导模式的变化织结构、领导模式的变化4.4.人口与人际环境人口与人际环境 1 1)人口因素:包括人口数量、素质、人群及其分)人口因素:包括人口数量、素质、人群及其分布结构、年龄与性别结构、可向社会提供的人力资布结构、年龄与性别结构、可向社会提供的人力资源的状况、健康状况、受教育程度等。源的状况、健康状况、受教育程度等。关注人口老龄化:从关注人口老龄化:从20002000年到年到20072007年,我国年,我国6060岁以上的岁以上的老年人口由老年人口由1.261.26亿增长到亿增长到1.531.53亿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从亿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从10.2%10.2%提
21、高到提高到11.6%11.6%,占全球老年人口的,占全球老年人口的21.4%21.4%,相当于欧,相当于欧洲洲60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总和。人口老龄化年均增长率高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总和。人口老龄化年均增长率高达达3.2%3.2%,约为总人口增长速度的,约为总人口增长速度的5 5倍。预计倍。预计20202020年老年人年老年人口将达到口将达到2.42.4亿人,占总人口的亿人,占总人口的17.17%17.17%;到;到20502050年,老年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人口总量将超过4 4亿,老龄化水平推进到亿,老龄化水平推进到30%30%以上。以上。2 2)人际因素:包括人际观念、人际传统、人际氛)人际
22、因素:包括人际观念、人际传统、人际氛围、人际价值、人际关系等。围、人际价值、人际关系等。三、三、机构性环境机构性环境 机构性领导环境本意泛指机关、团体或其他工作单机构性领导环境本意泛指机关、团体或其他工作单位。不同功能的机构组合在一起构成开展领导活动位。不同功能的机构组合在一起构成开展领导活动的机构环境。影响机构性领导环境的主要因素包括:的机构环境。影响机构性领导环境的主要因素包括:机构数量、机构功能和机构性领导环境要素的结合机构数量、机构功能和机构性领导环境要素的结合模式。模式。1 1)机构数量及其变化。机构数量随国家经济、文化发展)机构数量及其变化。机构数量随国家经济、文化发展而变化。而变
23、化。2 2)机构功能及其变化。不同的机构具有不同的功能,即)机构功能及其变化。不同的机构具有不同的功能,即使同一机构也会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承担不同的功能。使同一机构也会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承担不同的功能。3 3)机构性领导环境的结合模式。在机构数量、功能不变)机构性领导环境的结合模式。在机构数量、功能不变的情况下,改变机构性领导环境要素的结合模式,也会对的情况下,改变机构性领导环境要素的结合模式,也会对机构性领导环境产生影响。机构性领导环境产生影响。四、制度性环境四、制度性环境 制度性环境是指由各种不同的具体制度所构成的规制度性环境是指由各种不同的具体制度所构成的规范结构和规范基础之和。范结
24、构和规范基础之和。制度性领导环境主要包含三层含义:制度性领导环境主要包含三层含义:一是社会体系性制度,它是指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政一是社会体系性制度,它是指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体系。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体系。二是规模法度性制度,即路线或政策性制度。二是规模法度性制度,即路线或政策性制度。三是程序准则性制度,即在一定机构设置的基础上,要三是程序准则性制度,即在一定机构设置的基础上,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办事规则或行为准则。求人们共同遵守的办事规则或行为准则。这层含义的关系主要有三个方面:这层含义的关系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规模法度性制度和程序准则性制度是以社会体系性一
25、是规模法度性制度和程序准则性制度是以社会体系性制度为基础产生的,程序准则性制度是以规模法度性制制度为基础产生的,程序准则性制度是以规模法度性制度为基础产生的,这种因果关系决定了三种制度在对领度为基础产生的,这种因果关系决定了三种制度在对领导活动产生影响的时候会有所差别;导活动产生影响的时候会有所差别;二是社会体系性制度、规模法度性制度和程序准则性制二是社会体系性制度、规模法度性制度和程序准则性制度变化速度不同,三者的变化难度依次减小,而变化频度变化速度不同,三者的变化难度依次减小,而变化频率却依次增大;率却依次增大;三是社会体系性制度、规模法度性制度和程序准则性制三是社会体系性制度、规模法度性
26、制度和程序准则性制度与组织机构的关系不同,基本的情况是社会体系性制度与组织机构的关系不同,基本的情况是社会体系性制度、规模法度性制度决定行政组织的机构设置,而程序度、规模法度性制度决定行政组织的机构设置,而程序准则性制准则性制 度往往需要由行政组织的机构来决定。度往往需要由行政组织的机构来决定。类型类型作用作用变化变化难度难度 变化变化频率频率体制性环境体制性环境根本性、战略性根本性、战略性高高慢慢方略性制度环境方略性制度环境方向性、战略性方向性、战略性中中中中准则性制度环境准则性制度环境战术性战术性低低快快五、决策体制环境五、决策体制环境 决策体制是决策机构及决策规范的制度性总和。它涉及的主
27、决策体制是决策机构及决策规范的制度性总和。它涉及的主要问题是:决策的制定者是谁,决策的任务是什么,构成体要问题是:决策的制定者是谁,决策的任务是什么,构成体制的各个系统或机构之间的关系如何,决策者应具有什么样制的各个系统或机构之间的关系如何,决策者应具有什么样的行为规范等等。的行为规范等等。决策体制性环境是由下面两方面的内容组成的:决策体制性环境是由下面两方面的内容组成的:首先,内部的决策体制,它包括决策中枢系统、决策咨询系统、决首先,内部的决策体制,它包括决策中枢系统、决策咨询系统、决策信息系统、决策执行系统、行政监督系统。策信息系统、决策执行系统、行政监督系统。其次,外部的决策体制,它包括
28、宪政决策体制和党政决策体制。其次,外部的决策体制,它包括宪政决策体制和党政决策体制。反馈反馈决策体制构成决策体制特点完整统一、法制化、民主化、科学化完整统一、法制化、民主化、科学化决策中枢系统决策执行系统决策信息系统决策监督系统决策咨询系统六、国际环境六、国际环境 国际环境是指由实际格局及其变化和众多政治、经国际环境是指由实际格局及其变化和众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时间及其产生的影响所组济、文化、教育、科技等时间及其产生的影响所组成的总体情况。成的总体情况。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2)政治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3)领导者必须具有
29、强烈的国际环境意识)领导者必须具有强烈的国际环境意识第三节第三节 领导关系领导关系 一、领导关系的界定与实质一、领导关系的界定与实质 1.1.领导关系是领导环境的一部分,直接构成关系性环境。领导关系是领导环境的一部分,直接构成关系性环境。2.2.领导关系是指领导主体在领导活动中与其他领导主体领导关系是指领导主体在领导活动中与其他领导主体和相关行为主体相互之间发生的工作关系和非工作关系和相关行为主体相互之间发生的工作关系和非工作关系的总和。的总和。3.3.其实质是行使领导权力的特殊行为主体之间的相互关其实质是行使领导权力的特殊行为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系。4.4.领导关系具有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两重
30、属性。领导关系具有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两重属性。5.5.具有客观性、社会性、复杂性和动态性特征。具有客观性、社会性、复杂性和动态性特征。1 1)客观性:领导关系的客观性是指,领导关系作为领导活)客观性:领导关系的客观性是指,领导关系作为领导活动过程中人与人相互交往的一种现实结果,其形成与运动,动过程中人与人相互交往的一种现实结果,其形成与运动,有着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有着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2 2)社会性:领导关系的社会性是指,任何时代、任何社会)社会性:领导关系的社会性是指,任何时代、任何社会的领导关系都是一种社会关系,是社会成员和社会团体中的的领导关系都是一种社会关系
31、,是社会成员和社会团体中的权力主体与权力客体之间的关系。离开了社会,领导关系既权力主体与权力客体之间的关系。离开了社会,领导关系既不能存在,也不能发展。不能存在,也不能发展。3 3)动态性:由于构成领导关系的两极,即权力和服从都是)动态性:由于构成领导关系的两极,即权力和服从都是不断变化的,因而使领导关系呈现动态性。不断变化的,因而使领导关系呈现动态性。4 4)强制性:领导关系的强制性主要基于使权力客体服从的)强制性:领导关系的强制性主要基于使权力客体服从的需要。权力和服从是领导关系的实质。不论是何种类型的领需要。权力和服从是领导关系的实质。不论是何种类型的领导关系,总是伴有一定的强制机制,以
32、保证被领导者服从。导关系,总是伴有一定的强制机制,以保证被领导者服从。当然,并不排除被领导者的自觉自愿服从,也不排除领导者当然,并不排除被领导者的自觉自愿服从,也不排除领导者采取非强制手段,使被领导者就范。采取非强制手段,使被领导者就范。5 5)扩张性和渗透性:领导关系的扩张性主要表现在领导者)扩张性和渗透性:领导关系的扩张性主要表现在领导者对其权限和权力行使领域的扩张。权力是领导关系的存在前对其权限和权力行使领域的扩张。权力是领导关系的存在前提,人类权力扩张的本能使得渗透性成为领导关系中普遍具提,人类权力扩张的本能使得渗透性成为领导关系中普遍具有的一种趋势。渗透性既存在于正式组织内部,也存在
33、于正有的一种趋势。渗透性既存在于正式组织内部,也存在于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之间。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之间。6 6)复杂性:随着组织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组织成员的不断增)复杂性:随着组织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组织成员的不断增加,领导关系的复杂性越来越突出。这不仅表现在领导者与加,领导关系的复杂性越来越突出。这不仅表现在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纵向关系上,而且还表现在领导者之间的横被领导者之间的纵向关系上,而且还表现在领导者之间的横向关系上。向关系上。二、领导关系的构成二、领导关系的构成 1.1.从领导的实质看:领导主体之间的关系、领导主体与领导从领导的实质看:领导主体之间的关系、领导主体与领导课题的关系、领导
34、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课题的关系、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 2.2.从领导的历史形态看:原始社会的领导关系、奴隶社会的从领导的历史形态看:原始社会的领导关系、奴隶社会的领导关系领导关系 3.3.从领导的空间结构看:宏观方面的领导关系和微观的领导从领导的空间结构看:宏观方面的领导关系和微观的领导关系关系 4.4.从领导的体制看:集权与分权的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从领导的体制看:集权与分权的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5.5.从领导的方式看:直接领导与间接领导的关系、正式与非从领导的方式看:直接领导与间接领导的关系、正式与非正式、指令性欲指导性领导关系正式、指令性欲指导性领导关系 6.6.从运作方向看:上行
35、、下行和平行领导关系从运作方向看:上行、下行和平行领导关系(P208P208)三、领导关系的重要性三、领导关系的重要性 1.1.领导关系是一种能动的社会资源领导关系是一种能动的社会资源 2.2.领导关系是一把双刃剑领导关系是一把双刃剑 3.3.良好的领导关系能使领导集体内部形成优势互良好的领导关系能使领导集体内部形成优势互补,激发领导活力,增强领导集体整体的适应能力,补,激发领导活力,增强领导集体整体的适应能力,优化领导格局。有利于保证领导活动和领导事业的优化领导格局。有利于保证领导活动和领导事业的持续发展。有助于提高领导效能。持续发展。有助于提高领导效能。第四节第四节 领导环境与领导的关系领
36、导环境与领导的关系 一、领导环境与领导者的关系一、领导环境与领导者的关系 1.1.领导环境是领导信息的发生体、产出体和最终接收体,领导环境是领导信息的发生体、产出体和最终接收体,它产生领导信息进入领导主体特别是领导者的信息加工它产生领导信息进入领导主体特别是领导者的信息加工过程中。过程中。2.2.领导环境影响领导者的素质领导环境影响领导者的素质 3.3.领导环境影响领导者的即时反应、即时成效以及由此领导环境影响领导者的即时反应、即时成效以及由此积累而来的总体成效。积累而来的总体成效。4.4.领导环境影响领导者对领导方式的选择领导环境影响领导者对领导方式的选择 5.5.作为一种最大的客观实在,领
37、导环境具有强烈约束领作为一种最大的客观实在,领导环境具有强烈约束领导主观性的客观性。导主观性的客观性。6.6.领导者乃至整个领导主体对于领导环境能够有效地反领导者乃至整个领导主体对于领导环境能够有效地反作用于领导环境。作用于领导环境。领导环境是领导者获得信息的来源,影响领导者素质、即时反应及领导方式的选择领导环境领导者制约反作用领导者认识、利用、改造领导环境二、领导环境与领导成败的关系二、领导环境与领导成败的关系领导环境领导成败外因影响领导环境领导素质内因三、领导环境的重要性及结论三、领导环境的重要性及结论 1.1.领导环境的重要性领导环境的重要性 1 1)是领导活动的必要条件)是领导活动的必
38、要条件 2 2)是领导决策科学依据)是领导决策科学依据 3 3)是领导主体创新的客观基础)是领导主体创新的客观基础 4 4)是领导素质的塑造因素)是领导素质的塑造因素 2.2.重要结论重要结论 1 1)领导者要正确认识和把握领导环境)领导者要正确认识和把握领导环境 2 2)领导者要积极适应和利用领导环境)领导者要积极适应和利用领导环境 3 3)领导者要积极地改造和优化领导环境)领导者要积极地改造和优化领导环境 4 4)领导者对于领导环境要给予高度的重视,战)领导者对于领导环境要给予高度的重视,战胜消极环境,利用和调动环境中的积极因素胜消极环境,利用和调动环境中的积极因素四、领导环境的发展与完善
39、四、领导环境的发展与完善 1.1.定义定义 领导环境的发展,是指领导主体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领导环境的发展,是指领导主体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适于发挥组织创造适于发挥组织 成员积极性的全新环境条件,实现成员积极性的全新环境条件,实现领导环境的优化乃至创新。其基本目标是通过对领导环领导环境的优化乃至创新。其基本目标是通过对领导环境的改造,降低领导活动成本,促进领导目标实现,提境的改造,降低领导活动成本,促进领导目标实现,提高领导效能。高领导效能。2.2.领导环境发展的原则领导环境发展的原则 1 1)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 2 2)层级性原则)层级性原则 3 3)超前性原则)超前性原则 4 4)
40、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 3.3.领导环境发展的过程领导环境发展的过程 1 1)认识环境。认识环境,就是领导者在周密调查的基础)认识环境。认识环境,就是领导者在周密调查的基础上,对领导环境的各方面情况进行全面研究分析,把握客上,对领导环境的各方面情况进行全面研究分析,把握客观环境的本质及其发生、发展的规律。正确认识环境是开观环境的本质及其发生、发展的规律。正确认识环境是开展领导工作和改善、发展领导环境的前提。展领导工作和改善、发展领导环境的前提。2 2)适应环境。适应环境,就是领导者在认识和熟悉领导)适应环境。适应环境,就是领导者在认识和熟悉领导环境的基础上,根据客观环境的特性和要求,采取适当的环境的基础上,根据客观环境的特性和要求,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开展领导工作,使领导活动符合领导环境的情况方式方法开展领导工作,使领导活动符合领导环境的情况及发展规律。及发展规律。3 3)改造环境。改造环境,就是领导者在认识环境、适应)改造环境。改造环境,就是领导者在认识环境、适应环境的基础上,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促使环境条件向有环境的基础上,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促使环境条件向有利于实现领导目标的方向转化,最终实现领导环境的优化利于实现领导目标的方向转化,最终实现领导环境的优化和创新。和创新。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