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篇第三篇 结结 构构 转转 变变第三篇第三篇 结结 构构 转转 变变第六章第六章 二元经济发展二元经济发展第七章第七章 工业化与信息化工业化与信息化第八章第八章 农业发展与农业现代化农业发展与农业现代化第九章第九章 城市化与城乡发展城市化与城乡发展第十章第十章 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发展第七章第七章 工业化与信息化工业化与信息化 第一节第一节 工业化与产业结构的转变工业化与产业结构的转变 第二节第二节 工业化的发展战略工业化的发展战略 第三节第三节 新型工业化与信息化新型工业化与信息化 第四节第四节 中国产业结构的演变与转型升级中国产业结构的演变与转型升级第七章第七章 工业化与信息化工业化与
2、信息化 第一节第一节 工业化与产业结构的转变工业化与产业结构的转变 第二节第二节 工业化的发展战略工业化的发展战略 第三节第三节 新型工业化与信息化新型工业化与信息化 第四节第四节 中国产业结构的演变与转型升级中国产业结构的演变与转型升级第七章第七章 工业化与信息化工业化与信息化第一节第一节 工业化与产业结构的转变工业化与产业结构的转变一、产业结构分类与工业化定义一、产业结构分类与工业化定义所谓所谓产业产业,是指生产相似或相同产品的一系列企业。产业结构则是指国民经,是指生产相似或相同产品的一系列企业。产业结构则是指国民经济内部各产业之间在再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经济联系和数量比例关系。济内部各产业之
3、间在再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经济联系和数量比例关系。依据分工划分依据分工划分 国民经济被分为三次产业:第一产业是指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第二产业是指对初级产品进行加工的部门,第三产业是指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按照资源投入密集度划分按照资源投入密集度划分 国民经济分成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产业结构产业结构演进的内涵演进的内涵 产业结构演进是一个阶段性、有序的动态过程产业结构演进是一个阶段性、有序的动态过程 产业结构演进包括结构高度和数量比例两个方面的变化产业结构演进包括结构高度和数量比例两个方面的变化 产业结构演进的方向是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结构演进的
4、方向是产业结构高级化 产业结构演进的最直观表现形式是主导产业的循序转换产业结构演进的最直观表现形式是主导产业的循序转换第一节第一节 工业化与产业结构的转变工业化与产业结构的转变农业工业服务业三三大大产产业业经济发展进程中主导产业的循序转换会经历以下几个阶段以农业为以农业为主导的阶主导的阶段段以轻工业以轻工业为主导的为主导的阶段阶段以基础工以基础工业为重心业为重心的重工业的重工业主导阶段主导阶段以高加工以高加工度工业为度工业为重心的重重心的重工业主导工业主导阶段阶段以第三产以第三产业尤其是业尤其是现代服务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业为主导的阶段的阶段以信息产以信息产业为主导业为主导的阶段的阶段第一节第一节
5、 工业化与产业结构的转变工业化与产业结构的转变 是指机器大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发展起来并达到占统是指机器大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发展起来并达到占统治地位的过程,即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以农业占统治地位的过程,即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以农业占统治地位向工业占统治地位的转变,它使一个国家由治地位向工业占统治地位的转变,它使一个国家由传统的农业国变为现代的工业国。传统的农业国变为现代的工业国。狭义的工业化狭义的工业化 是指一国整个经济的非农化和整个社会的现代化。是指一国整个经济的非农化和整个社会的现代化。广义的工业化广义的工业化工业化是产业结构演变的结果,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是衡工业化是产业结构演变的结果
6、,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是衡量一个国家富裕和强大的重要标志。现在发达国家是成熟的工业化国家。量一个国家富裕和强大的重要标志。现在发达国家是成熟的工业化国家。第一节第一节 工业化与产业结构的转变工业化与产业结构的转变工业产值占国内生工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产总值的比重工业劳动力占社会工业劳动力占社会劳动力总人数劳动力总人数的比重的比重工业自身的物质工业自身的物质技术装备水平技术装备水平农业的农业的工业化水平工业化水平第三产业在国内生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产总值中的比重国民的国民的福利水平福利水平衡量工业化衡量工业化程度的六个程度的六个标准标准第一节第一节 工业化与产业结构的
7、转变工业化与产业结构的转变广义工业化是个综合概念,不能用单一指标去衡量二、工业化的理论依据与实证分析二、工业化的理论依据与实证分析马克思和恩格斯有关工业化的论述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马克思和恩格斯有关工业化的论述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工业化产生的分析,提出市场化是工业化的必要前提和一是对工业化产生的分析,提出市场化是工业化的必要前提和条件条件二是对工业化的客观描述和实证研究,指出工业化将引起二是对工业化的客观描述和实证研究,指出工业化将引起生产力飞速发展和经济结构、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生产力飞速发展和经济结构、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三是通过对工业化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矛盾的分析,推导出工三是通过对工业化
8、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矛盾的分析,推导出工业化必然导致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所取代业化必然导致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第一节第一节 工业化与产业结构的转变工业化与产业结构的转变英国古典经济学家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威廉威廉配第配第在在政治政治算术算术中指出,从事制造业比从事农业中指出,从事制造业比从事农业能得到更多的收入,进而从事商业比从能得到更多的收入,进而从事商业比从事制造业能得到更多的收入,因此,劳事制造业能得到更多的收入,因此,劳动力会从农业向制造业和商业转移。动力会从农业向制造业和商业转移。先导工业化国家的就业结构由于收入差先导工业化国家的就业结构由于收入差异而导致依次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转异而导
9、致依次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转移的趋势。移的趋势。第一节第一节 工业化与产业结构的转变工业化与产业结构的转变19401940年,英国年,英国经济学家经济学家科林科林克拉克克拉克在在吸收并继承威廉吸收并继承威廉配第理论的基础上,配第理论的基础上,在其代表作在其代表作经济进步的条件经济进步的条件一书中,一书中,采用三次产业分类法,将国民经济结构采用三次产业分类法,将国民经济结构分为三大部门,并运用劳动力指标,考分为三大部门,并运用劳动力指标,考察了伴随着经济发展过程而出现的劳动察了伴随着经济发展过程而出现的劳动力在各产业中的分布状况所发生的变化。力在各产业中的分布状况所发生的变化。他认为,随着经济发
10、展和人均收入水平他认为,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即农业向第的提高,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即农业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等非农产业转移的现二产业、第三产业等非农产业转移的现象,几乎是一个普遍规律。而且,随着象,几乎是一个普遍规律。而且,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又会出现人均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又会出现劳动力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的现劳动力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的现象。象。因此,人们把这一由威廉因此,人们把这一由威廉配第和克拉克配第和克拉克所提出的就业结构变动规律称为所提出的就业结构变动规律称为“配配第第克拉克定理克拉克定理”。第一节第一节 工业化与产业结构的转变工业化与
11、产业结构的转变美国经济学家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库兹涅茨在配第在配第克克拉克定理的基础上,在拉克定理的基础上,在现代经济现代经济增长增长和和各国的经济增长各国的经济增长中,中,分别采用横截面和时间序列两种方分别采用横截面和时间序列两种方法,对法,对19581958年年5757个国家各生产部门个国家各生产部门在国民收入中的份额及在国民收入中的份额及19601960年年5959个个国家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中的份额国家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中的份额进行了实证分析,总结出了各国国进行了实证分析,总结出了各国国民收入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间分民收入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间分布结构的变化规律,得出了布结构的变化规律,
12、得出了“库兹库兹涅茨法则涅茨法则”:第一,农第一,农业部门产值业部门产值和劳动力比重下降;第二,工业部和劳动力比重下降;第二,工业部门产值比重上升,劳动力比重大体门产值比重上升,劳动力比重大体不变;第三,服务业劳动力比重上不变;第三,服务业劳动力比重上升,但产值比重却未必同步上升。升,但产值比重却未必同步上升。第一节第一节 工业化与产业结构的转变工业化与产业结构的转变德国经济学家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霍夫曼在其在其19311931年年出版的著作出版的著作工业化的阶段与类工业化的阶段与类型型中,通过对近中,通过对近2020个国家的消个国家的消费品工业和资本品工业净产值比费品工业和资本品工业净产值比例
13、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发现此比例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发现此比例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有不例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有不断下降的趋势,该比例即被称为断下降的趋势,该比例即被称为“霍夫曼系数霍夫曼系数”或或“霍夫曼定霍夫曼定理理”。依据霍夫曼系数,工业化。依据霍夫曼系数,工业化被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即工被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即工业化初期,消费品工业占优;第业化初期,消费品工业占优;第二阶段,资本品工业扩张加速;二阶段,资本品工业扩张加速;第三阶段,消费品和资本品平衡;第三阶段,消费品和资本品平衡;第四个阶段,资本品工业占主导第四个阶段,资本品工业占主导地位,也就是工业化高级阶段。地位,也就是工业化高级
14、阶段。第一节第一节 工业化与产业结构的转变工业化与产业结构的转变三、发展阶段与产业结构的演进三、发展阶段与产业结构的演进 人的需求是有层次的,分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需求层人的需求是有层次的,分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需求层次随着经济发展由低级到高级演化,需求引导生产,需求结构的高次随着经济发展由低级到高级演化,需求引导生产,需求结构的高级化带动级化带动产业结构的产业结构的高级化高级化需求方面需求方面 市场竞争和技术进步导致生产效率的提高和要素禀赋结构的变化,市场竞争和技术进步导致生产效率的提高和要素禀赋结构的变化,从而导致产业结构的改变从而导致产业结构的改变供给方面供给方面(一
15、)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的相互作用机理(一)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的相互作用机理 产业结构作为以往经济发展的结果和未来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作为以往经济发展的结果和未来经济发展的基础,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的基础,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第一节第一节 工业化与产业结构的转变工业化与产业结构的转变(二)产业结构的演进次序(二)产业结构的演进次序第一节第一节 工业化与产业结构的转变工业化与产业结构的转变产业结构从三次产业结构来说,正常情况下基本遵循以下产业变化次序:产业结构从三次产业结构来说,正常情况下基本遵循以下产业变化次序:但由于各国资源禀赋和发展道路不同,也不完全遵循着一产业变化次序。但由于各国资源
16、禀赋和发展道路不同,也不完全遵循着一产业变化次序。三次产业内部结构也会随着发展阶段的转换而不断调整升级。三次产业内部结构也会随着发展阶段的转换而不断调整升级。一、二、三一、二、三二、一、三二、一、三二、三、一二、三、一三、二、一三、二、一 第一节第一节 工业化与产业结构的转变工业化与产业结构的转变 第二节第二节 工业化的发展战略工业化的发展战略 第三节第三节 新型工业化与信息化新型工业化与信息化 第四节第四节 中国产业结构的演变与转型升级中国产业结构的演变与转型升级第七章第七章 工业化与信息化工业化与信息化一、平衡增长与大推进战略一、平衡增长与大推进战略极端的平衡增长理论极端的平衡增长理论 对
17、各工业部门同时按照同一对各工业部门同时按照同一比率进行大规模投资,以此比率进行大规模投资,以此克服经济中存在的克服经济中存在的“不可分不可分性性”,使整个工业按同一速,使整个工业按同一速度全面增长,达到实现工业度全面增长,达到实现工业化的目标化的目标 代表人物是罗森斯坦代表人物是罗森斯坦-罗丹罗丹温和的平衡增长理论温和的平衡增长理论 对工业、农业、外贸、消费品对工业、农业、外贸、消费品生产、资本品生产和基础设施生产、资本品生产和基础设施等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同时但按等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同时但按不同比率地进行大规模投资,不同比率地进行大规模投资,以摆脱以摆脱“贫困恶性循环贫困恶性循环”,使,使整个国民
18、经济各部门按不同比整个国民经济各部门按不同比率全面发展,实现工业化率全面发展,实现工业化 主要代表人物是纳克斯主要代表人物是纳克斯完善的平衡增长理论完善的平衡增长理论 是一种折中的平衡增长理论,是一种折中的平衡增长理论,它介于极端的和温和的这两它介于极端的和温和的这两种平衡增长理论之间,并综种平衡增长理论之间,并综合了它们各自的特点而形成合了它们各自的特点而形成 代表人物是斯特里顿代表人物是斯特里顿所谓所谓平衡增长平衡增长,是指在整个工业或整个国民经济各部门中,按同一比率或不同比率同时、,是指在整个工业或整个国民经济各部门中,按同一比率或不同比率同时、全面地进行大规模投资,通过各部门之间相互配
19、合、相互支持的全面发展,来彻底摆脱贫全面地进行大规模投资,通过各部门之间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全面发展,来彻底摆脱贫困落后的面貌,实现工业化或经济发展。分为三种类型困落后的面貌,实现工业化或经济发展。分为三种类型:第二节第二节 工业化的发展战略工业化的发展战略u 平衡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但一开始就严格要求有平衡增长,这是不平衡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但一开始就严格要求有平衡增长,这是不切实际的想法。切实际的想法。u 平衡增长所要求的大规模投资、齐头并进,是发展中国家难以胜任的。平衡增长所要求的大规模投资、齐头并进,是发展中国家难以胜任的。u 在发展初期,实施这种大推进平衡增长战略,会牺牲
20、群众的目前消费,造成在发展初期,实施这种大推进平衡增长战略,会牺牲群众的目前消费,造成各方面的关系紧张。各方面的关系紧张。u 采取这种战略必然要使经济管理体制走向高度集中,而这种管理体制由于信采取这种战略必然要使经济管理体制走向高度集中,而这种管理体制由于信息不充分,很难准确计算出各部门合理的资源使用比例,会造成资源利用和息不充分,很难准确计算出各部门合理的资源使用比例,会造成资源利用和配置效率低下。配置效率低下。u 这种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会压制经济主体的积极性,使价格机制失灵,市场这种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会压制经济主体的积极性,使价格机制失灵,市场难以发育,导致经济逐渐失去活力。难以发育,导致
21、经济逐渐失去活力。缺缺 陷陷第二节第二节 工业化的发展战略工业化的发展战略二、不平衡增长与联系效应理论二、不平衡增长与联系效应理论主要观点主要观点:发展中国家应当集中有限:发展中国家应当集中有限的资本和资源优先发展一部分产业,的资本和资源优先发展一部分产业,通过优先发展的产业的强大联系效应通过优先发展的产业的强大联系效应带动其他产业的投资,从而带动整个带动其他产业的投资,从而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赫希曼用经济的发展。赫希曼用“引致投资最引致投资最大化大化”和和“联系效应联系效应”原理论证了不原理论证了不平衡增长的合理性与适用性。平衡增长的合理性与适用性。不平衡增长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发展经济
22、学家赫希曼,他在不平衡增长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发展经济学家赫希曼,他在19581958年年出版的出版的经济发展战略经济发展战略一书中,批判平衡增长战略的不可行性,并提出一书中,批判平衡增长战略的不可行性,并提出了了不平衡增长战略不平衡增长战略。第二节第二节 工业化的发展战略工业化的发展战略引致投资最大化引致投资最大化 当一个国家的投资规模既定而且有当一个国家的投资规模既定而且有限时,为了使选择的投资项目产生限时,为了使选择的投资项目产生最高的效率并对经济发展做出最大最高的效率并对经济发展做出最大贡献,就应当选择那些贡献,就应当选择那些“引致投资引致投资最大化最大化”的项目。所谓的项目。所谓
23、“引致投资引致投资最大化最大化”的项目,就是指能通过自的项目,就是指能通过自身发展带动其他行业发展的投资项身发展带动其他行业发展的投资项目。目。联联 系系 效效 应应 为了为了达到引致投资最大化,赫希曼达到引致投资最大化,赫希曼提出了提出了“联系效应联系效应”理论,并认为理论,并认为应当选择联系效应最大的产业部门。应当选择联系效应最大的产业部门。所谓联系效应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产所谓联系效应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产业部门之间存在的某种关系。这种业部门之间存在的某种关系。这种关系可分为后向联系和前向联系两关系可分为后向联系和前向联系两种形式。种形式。第二节第二节 工业化的发展战略工业化的发展战略p 不平衡
24、增长理论相比平衡增长理论更为可行,因为它考虑到了低收入国家资本资源不平衡增长理论相比平衡增长理论更为可行,因为它考虑到了低收入国家资本资源有限这一现实因素。有限这一现实因素。p 不平衡增长战略本身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这主要表现在,这种战略过于看重产不平衡增长战略本身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这主要表现在,这种战略过于看重产业之间的联系效应,忽视了各部门之间的互补性,低估了产业或部门间的不平衡增业之间的联系效应,忽视了各部门之间的互补性,低估了产业或部门间的不平衡增长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如某些稀缺资源进一步稀缺,产业间的不平衡进一步扩大长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如某些稀缺资源进一步稀缺,产业间的不平衡
25、进一步扩大,便会形成一种障碍,使得上下游产业很难按照预先的计划发展,成为经济进一步,便会形成一种障碍,使得上下游产业很难按照预先的计划发展,成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发展的瓶颈。p 由于发展中国家贫穷落后,市场机制不完善,产业体系不健全,各产业部门的自给由于发展中国家贫穷落后,市场机制不完善,产业体系不健全,各产业部门的自给性很强,联系并不太紧密,几乎没有太大的联系效应,这就为究竟选择哪个部门作性很强,联系并不太紧密,几乎没有太大的联系效应,这就为究竟选择哪个部门作为优先发展的对象增加了难度。为优先发展的对象增加了难度。第二节第二节 工业化的发展战略工业化的发展战略总 结三、主导部门优先发展战
26、略三、主导部门优先发展战略主导部门必主导部门必须具条件须具条件足够的资足够的资本积累和本积累和投资投资充足的市充足的市场需求场需求创新创新(技技术创新和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制度创新)主导部门主导部门是是指在各产业部门中具有高创新率和高速增长能力,且具有很强的带动其他指在各产业部门中具有高创新率和高速增长能力,且具有很强的带动其他产业部门发展的能力,在工业化过程中起着最主要作用的产业部门。一般来说,主导产业部门发展的能力,在工业化过程中起着最主要作用的产业部门。一般来说,主导部门不是单个的部门,而是由几个产业部门组成的一个主导部门综合体。部门不是单个的部门,而是由几个产业部门组成的一个主导部门综合体
27、。美国经济史学家美国经济史学家罗斯托罗斯托在在19601960年出版的年出版的经济增长阶段经济增长阶段一一书中提出选择主导部门必须具书中提出选择主导部门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备以下三个条件:第二节第二节 工业化的发展战略工业化的发展战略传统社会传统社会阶段:阶段:农业农业起飞准备起飞准备阶段:阶段:食品食品、饮、饮料、烟草、料、烟草、水泥等工水泥等工业部门业部门起飞阶段:起飞阶段:非耐用消非耐用消费品的生费品的生产部门产部门(如纺织(如纺织和铁路运和铁路运输业)输业)成熟阶段成熟阶段:重重化工和化工和制造业制造业大众高消大众高消费阶段费阶段:耐用消费耐用消费品品工业工业(如汽车)(如汽车)追 求
28、 生 活追 求 生 活质量阶段质量阶段:服 务 业服 务 业 部部门(如 文门(如 文教、教、卫 生卫 生旅游等旅游等)1 12 23 34 45 56 6第二节第二节 工业化的发展战略工业化的发展战略罗斯托通过比较各国经济发展史总结出每个发展阶段的主导部门依次更替尽管在工业化的不同尽管在工业化的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主导阶段会有不同的主导部门,但各阶段的主部门,但各阶段的主导部门都具有以下三导部门都具有以下三个共同特征:个共同特征:第二节第二节 工业化的发展战略工业化的发展战略p第一,导入了创新并创第一,导入了创新并创造了新的市场需求。带动造了新的市场需求。带动其他部门发展其他部门发展。p第二,
29、具有持续的高增第二,具有持续的高增长率。主导部门增长率高长率。主导部门增长率高于其他部门。于其他部门。p第三,具有显著的扩散第三,具有显著的扩散效应。扩散效应包括前向、效应。扩散效应包括前向、后向和旁侧效应。扩散效后向和旁侧效应。扩散效应是成为主导部门的关键。应是成为主导部门的关键。第一节第一节 工业化与产业结构的转变工业化与产业结构的转变 第二节第二节 工业化的发展战略工业化的发展战略 第三节第三节 新型工业化与信息化新型工业化与信息化 第四节第四节 中国产业结构的演变与转型升级中国产业结构的演变与转型升级第七章第七章 工业化与信息化工业化与信息化一、新型工业化提出的时代背景及其特征一、新型
30、工业化提出的时代背景及其特征所谓所谓新型工业化新型工业化,是指以信息化带,是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并且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并且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一种新型的工业化得到充分发挥的一种新型的工业化道路。道路。新型工业新型工业化的五个化的五个特征特征信息化是新型信息化是新型工业化的主要工业化的主要标志标志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是新型工业化的新型工业化的原则原则科技进步和创科技进步和创新是新型工业新是新型工业化的动力化的动力人力资源的开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新发和利用
31、是新型工业化的重型工业化的重要途径要途径跨越式发展是跨越式发展是新型工业化的新型工业化的战略目标战略目标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得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必须与信息化融合发展,走新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得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必须与信息化融合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型工业化道路。第三节第三节 新型工业化与信息化新型工业化与信息化二、工业化与信息化的相互作用机理二、工业化与信息化的相互作用机理(一)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一)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第三节第三节 新型工业化与信息化新型工业化与信息化信息化能够促进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产业结构信息化能够促进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跨越转型升级的跨越
32、信息化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引进新技术、生产新产品、采用信息化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引进新技术、生产新产品、采用新标准,实现跨越式技术进步。新标准,实现跨越式技术进步。信息化为传统工业实现管理的现代化和科学化以及提高经信息化为传统工业实现管理的现代化和科学化以及提高经济效益创造了条件,加快企业管理上的跨越式发展济效益创造了条件,加快企业管理上的跨越式发展信息化对工业化具有补充、替代和协同作用。为工业化发展信息化对工业化具有补充、替代和协同作用。为工业化发展创造了新技术和新途径创造了新技术和新途径(二)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二)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工业化为信息化提供物质基础。信息化需要工业部门提供物质支撑。工
33、业化的发展为信息化积聚资金。信息化是新兴产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工业化为其提供更多资金支持。工业化的发展促进了信息产业市场的扩大。工业化为信息化发展提供广阔的应用领域。第三节第三节 新型工业化与信息化新型工业化与信息化(三)信息化和工业化之间的融合(三)信息化和工业化之间的融合 信息技术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在于它提供了一种有力信息技术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在于它提供了一种有力的手段,能加快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的手段,能加快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在工业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在工业中的广泛应用和对传统工业的技术改造,使工业生中的广泛应用和对传统工业的技术
34、改造,使工业生产速度、质量和效益得到极大提高,缩短工业化进产速度、质量和效益得到极大提高,缩短工业化进程程 工业化的经济实体必须在吸收信息化发展的先进的工业化的经济实体必须在吸收信息化发展的先进的生产、交换、分配方式的基础上才能继续生存、发生产、交换、分配方式的基础上才能继续生存、发展,离开信息技术的支撑,也难以实现工业化发展展,离开信息技术的支撑,也难以实现工业化发展的飞跃的飞跃第三节第三节 新型工业化与信息化新型工业化与信息化三、信息化时代产业结构的新特征三、信息化时代产业结构的新特征信息产业四大特征信息产业四大特征信息产业是知识、信息产业是知识、技术和智力密集型技术和智力密集型产业产业信
35、息产业是高创新信息产业是高创新性和高渗透性相结性和高渗透性相结合的产业合的产业信息产业是产出信息产业是产出 高、效益好的高增高、效益好的高增值产业值产业信息产业是具有高信息产业是具有高带动效应的产业带动效应的产业第三节第三节 新型工业化与信息化新型工业化与信息化信息化时代,产业结构呈现出新的特点,主要特征是信息产业成为一个新型产业,并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第一节第一节 工业化与产业结构的转变工业化与产业结构的转变 第二节第二节 工业化的发展战略工业化的发展战略 第三节第三节 新型工业化与信息化新型工业化与信息化 第四节第四节 中国产业结构的演变与转型升级中国产业结构的演变与转型升级第七章第七章
36、工业化与信息化工业化与信息化第四节第四节 中国产业结构的演变与转型升级中国产业结构的演变与转型升级一、中国产业结构的演变一、中国产业结构的演变自建国以来,中国产业结构变化经历了四个阶段自建国以来,中国产业结构变化经历了四个阶段1949195719491957年:以年:以第一产业为主的第一产业为主的“一三二一三二”产业结产业结构构1958198419581984年:以年:以第二产业为主的第二产业为主的“二一三二一三”产业结产业结构构1985201219852012年:以年:以第二产业为主的第二产业为主的“二三一二三一”产业结产业结构构20132013年以后:年以后:以以第三产业为主的第三产业为主
37、的“三二一三二一”产业结产业结构构第四节第四节 中国产业结构的演变与转型升级中国产业结构的演变与转型升级年份年份 195219521958195819781978198019801985198519901990199519952000200020052005201020102013201320152015 产业类型产业类型第一产业第一产业515134.434.427.727.729.629.627.927.926.626.619.619.614.714.711.611.69.59.59.39.38.98.9第二产业第二产业20.920.9373747.747.748.148.142.742.7
38、414146.846.845.545.5474746.446.4444440.940.9第三产业第三产业28.228.228.728.724.624.622.322.329.429.432.432.433.733.739.839.841.341.344.144.146.746.750.250.2三次产业在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三次产业在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1952201519522015年)年)单位:单位:%二、中国工业化过程与发展战略的选择二、中国工业化过程与发展战略的选择图图7-1 中国轻重工业产值比重变化(中国轻重工业产值比重变化(19492011年)年)u 工业化过程的一般规
39、律工业化过程的一般规律是先轻工业化(初期),再重工业化(中期),最后进是先轻工业化(初期),再重工业化(中期),最后进入全面发达工业化(后期)。这种趋势被称为工业化过程中的重工业化规律,入全面发达工业化(后期)。这种趋势被称为工业化过程中的重工业化规律,符合霍夫曼定律。符合霍夫曼定律。u 中国作为一个后发国家,工业内部结构变化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中国作为一个后发国家,工业内部结构变化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四节第四节 中国产业结构的演变与转型升级中国产业结构的演变与转型升级(一)计划经济时期的重工业优先发展时期(一)计划经济时期的重工业优先发展时期国家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国家实行的是高
40、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国家是工业化的推进力量国家是工业化的推进力量主要实行重工业优先发展的工业化战略主要实行重工业优先发展的工业化战略农业积累是工业化资金的主要来源农业积累是工业化资金的主要来源主主要要特特点点1949197819491978年是中国的计划经济时期,也是中国工业化的全面启动阶段年是中国的计划经济时期,也是中国工业化的全面启动阶段第四节第四节 中国产业结构的演变与转型升级中国产业结构的演变与转型升级(二)改革开放初期的轻工业优先发展时期(二)改革开放初期的轻工业优先发展时期19781978年年12 12月,月,中国中国开启了市场化改革开启了市场化改革时期的工业化进程时期的工业化进程
41、,这一时期工业化表现为如下几个特点这一时期工业化表现为如下几个特点随着市场因素的引入和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工业化的投资主体出随着市场因素的引入和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工业化的投资主体出现了多元化,国家工业化与民间工业化相互结合,推动了中国工业化现了多元化,国家工业化与民间工业化相互结合,推动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的进程。调整了工业化发展战略,由优先发展重工业转变为优先发展轻工业,调整了工业化发展战略,由优先发展重工业转变为优先发展轻工业,在重工业稳步增长的同时,轻工业整体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工业在重工业稳步增长的同时,轻工业整体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工业产业结构得到合理的调整。产业结构得到合理的
42、调整。改革开放促进了乡镇企业的兴起,乡镇企业在吸纳更多农村剩余劳动改革开放促进了乡镇企业的兴起,乡镇企业在吸纳更多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同时,也推进了我国农村工业化的进程,从而形成了城市工业化力的同时,也推进了我国农村工业化的进程,从而形成了城市工业化与农村工业化齐头并进的局面。与农村工业化齐头并进的局面。主主要要特特点点第四节第四节 中国产业结构的演变与转型升级中国产业结构的演变与转型升级(三)进入(三)进入2121世纪以来的重新重工业化时期世纪以来的重新重工业化时期六大因六大因素素消费结构的消费结构的升级升级国际制造业国际制造业的转移的转移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建建设的需要设的需要轻工业发展轻工业发展
43、和技术升级和技术升级的需要的需要农业的技术农业的技术改造的需要改造的需要改变装备制改变装备制造业落后面造业落后面貌的需要貌的需要这一时期的重新重工业这一时期的重新重工业化主要不是化主要不是政府有政府有目的推动的,而更大程度上是目的推动的,而更大程度上是在市场经济机制作用下自然形成的,是经济发展阶段变化的结果。主要在市场经济机制作用下自然形成的,是经济发展阶段变化的结果。主要有六大因素在推动着重工业的发展。有六大因素在推动着重工业的发展。第四节第四节 中国产业结构的演变与转型升级中国产业结构的演变与转型升级(四)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四)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新型工业化相对于传统工业
44、化,相对于传统工业化,主要特点主要特点是强调资源、环境和是强调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相协调,以资本驱动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向以创新驱动的集经济发展相协调,以资本驱动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向以创新驱动的集约型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生产效率的不断提高,工业化与信息化相约型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生产效率的不断提高,工业化与信息化相融合。融合。u 党的十六大提出新型工业化道路概念并对内涵进行了阐释,提出了走中国党的十六大提出新型工业化道路概念并对内涵进行了阐释,提出了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任务。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任务。u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全面认
45、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新命题的新命题u 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五中全会和十九大进一步提出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五中全会和十九大进一步提出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四化四化”同步发展。同步发展。第四节第四节 中国产业结构的演变与转型升级中国产业结构的演变与转型升级第四节第四节 中国产业结构的演变与转型升级中国产业结构的演变与转型升级三、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三、迈向高质量发
46、展阶段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 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增长速度增长速度 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发展方式发展方式 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量并举经济结构调整经济结构调整 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投入转向创新驱动发展动力发展动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首要任务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首要任务u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从生产端入手,重点是促进产能过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从生产端入手,重点是促进产
47、能过剩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降低企业成本,发展战略性剩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降低企业成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提高供给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简言之,就是去产能、去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简言之,就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u 十九大提出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十九大提出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
48、,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第四节第四节 中国产业结构的演变与转型升级中国产业结构的演变与转型升级大力推进制造业服务化大力推进制造业服务化第四节第四节 中国产业结构的演变与转型升级中国产业结构的演变与转型升级制造业服务化表现制造业服务化表现 一是制造业企业将行为触角延伸至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制造业和服务业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制造与服务功能日益融合 二是制造企业从以制造为核心转向以提供服务为核心,服务要素渗透到价值链的各个环节,服务在制造业投入和产出中的比重逐渐增加 三是“服务化”已成为制造业实现差异化竞争的主要手段和增加值的主要来源u主要措施主要措施 一是要全面提升工业基
49、础能力 二是要加快发展新型制造业 三是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四是要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所谓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随着新的科研成果和新兴技术的发明、应用而新出现的,对一个国家经济的长期战略发展具有支柱性和带动性,能够聚集和吸引世界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占据国内外市场制高点,代表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新方向的产业。主要措施如下:1 1要提升新兴产业支撑作用,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生物要提升新兴产业支撑作用,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生物技术、绿色低碳、高端装备与材料、数字创意等领域的产业发展壮大。技术、绿色低碳、高端装备与材料、数字创意等领域的
50、产业发展壮大。2 2要培育发展战略性产业,在空天海洋、信息网络、生命科学、核技术要培育发展战略性产业,在空天海洋、信息网络、生命科学、核技术等领域,培育一批战略性产业。等领域,培育一批战略性产业。第四节第四节 中国产业结构的演变与转型升级中国产业结构的演变与转型升级加快推动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加快推动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1 1 要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以产业升级和提高效率为导向,发展要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以产业升级和提高效率为导向,发展工业设计和创意、工程咨询、商务咨询、法律会计、现代保险、信工业设计和创意、工程咨询、商务咨询、法律会计、现代保险、信用评级、售后服务、检验检测认证、人力资源服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