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61 ,大小:980.02KB ,
文档编号:5182277      下载积分:28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5182277.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传播学的三大学派课件.ppt)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传播学的三大学派课件.ppt

1、传播学的三大学派(陈力丹,2007)传播学经验功能学派传播学技术控制论学派结构主义符号权力学派三大学派传播学经验功能学派一、传播学经验功能学派的奠基者拉斯韦尔,美国政治学家。一战期间协约国对同盟国宣传的有效性引起了官方和社会对宣传问题的关注,拉斯韦尔以此为课题开始了他对传播学研究的涉足。自1923年起,拉斯韦尔对欧洲进行了实际考察,并访问了与宣传及一战有关的部分官员和学者,同时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写成的博士论文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于1927年公开出版。从研究方法看,其对宣传的研究是定性的,建立在内容分析的基础上。就该研究对传播学的贡献看,“他开创了内他开创了内容分析方法,实际上发明

2、了定性和定量测度传播信息的方法论容分析方法,实际上发明了定性和定量测度传播信息的方法论”,同时,“他关于政治传播和战时宣传的研究代表着一种重要的早期传播学类型”。如前所述,他提出了传播行为的“5W”经典过程模式,开辟了五大研究领域,开拓了经验功能学派的研究方向。传播学经验功能学派拉扎斯菲尔德,美籍奥地利社会学家。20世纪30年代中期,广播的发展给宣传、广告等政治和商业利益带来新的挑战。他领导了“广播研究项目”,研究广播的社会效果。在该项目中,他提出和运用了后来为传播学普遍运用的“焦点访谈”方法,以及一系列资料分析的工具和方法,一次开创了媒体效果研究的传统。1944年,他出版了人民的选择一书,该

3、书就1940年美国总统大选中媒体对选民的影响,提出了“舆论领袖”和“二级传播”的概念和思想,发现了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交互性影响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交互性影响,扭转了媒体的强效果论。拉氏的研究充分利用了社会调查统计和社会调查统计和社会心理学的手段社会心理学的手段,为经验功能学派的研究提供了方法论和学科视角。传播学经验功能学派当然,其他的学者也对这个学派后来的发展有所影响。p心理学家霍夫兰,二战后期领导了美国陆军的实验,评估影片对新兵士兵士气的影响,提出了信源对说服效果的影响以及效果过程中的“休眠效应”,并总结出一系列增强说服效果的传播技巧。他将说服和实验引入传播学研究,开创了有关个人态度变化的

4、微观层次的学术传统;p美籍德国心理学家莱文(旧译勒温、卢因等。陈力丹,2007),他在实验中发现:家庭主妇是家庭消费新食品的把关人。如果一个家庭主妇不打算烹饪牛下水的话,那么她的家庭就不会食用它。“这种情况不仅适合于食品系统,而且适合于一条新闻通过某种传播渠道在群体中的流通。”这一“把关人”思想,后来为新闻学者怀特所扩展。p20世纪40年代后期,对已有的传播学经验功能学派的成果加以系统化和学科化的,是施拉姆。传播学经验功能学派二、传播学经验功能学派的特点1、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 在实证方法的创始人孔德看来,实证的就是科学的和可以验证的。在具体操作上,实证主义方法论遵循以下原则:科学方法的程序设计

5、应具有客观性和可重复性,以便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验证理论的手段,从而增强理论的有效性;研究者的首要任务不是苦思冥想,而是致力于收集大量的经验材料;通过不断的“假设-验证”式的经验研究,进行理论的建构和完善。传播学经验功能学派 经验功能学派主张从外部环境的变量出发,来揭示事实和行为的原因或规律;依赖自然科学方法的精确性和客观性,来研究渗透着人的主观意识的社会现象和事实。其方法论有其合理性和一定程度的有效性,但其机械性也显而易见。首先,社会现象和行为并不都具有可经验性及观察性,面对复杂的意识活动,经验的方法显得很无力;其次,主要依赖的问卷调查和控制实验技术本身也存在局限,前者概论意义上的有效性不足以

6、说明人的精神的复杂性,后者特定环境下的结论和社会实际环境存在差距;再次,经验性研究所获得的经验材料可以解释微观事实或现象,但缺乏历史的、宏观的社会考察;最后,经验性研究所推崇的自然主义的纯客观是一种虚妄,科学研究主体的影响无法避免。传播学经验功能学派2、功能取向的学术立场 所谓功能,总是意味着对某种需要的满足。功能的思想契合了美国的民族精神,也符合当权者对社会整合有序的管理诉求。经验功能学派的研究通常得到私人企业或政府的赞助,把学术研究和政治利益、商业利益相结合。因而,它的要旨是通过实证研究找到社会管理传播的技术,或经营传播业的技巧。它的研究成果表现为客观的话语,但是同时无形中塑造着通过传播的

7、社会认同、制度性秩序。它实际上寻找的不是客观真理,而是不同传媒的受众的某种共同认同的东西,以便更充分地利用这种资源,达到最大限度的政治控制或最大限度的市场开发的目的,因而它的功能主义价值取向预设现存社会的合理性。传播学技术控制论学派一、传播学技术控制论学派的理论来源 信息论与传播学研究密切相关。1948年,申农发表了通信的数学理论,用以论证当时美国正在试验的计算机原理。该论文被视为信息论的奠基之作。申农从通信的角度定义传播,他写道:“通讯的基本问题是通信的一端精确地或近似地复现另一端所挑选的消息。”他认为,信息就是能够用来消除或减少不确定性的东西。为此,他提出一个机器对机器或人-机-人通信的传

8、播模式:信源译码信道编码 信宿噪音申农的线性传播模式传播学技术控制论学派 该模式的启发意义在于:传播不是一个偶然的过程,而是涉及信息、信息传递、信道、编码、解码、再编码、信息冗余、噪音等问题,在传播的双方或多方之间,存在由信道和噪音决定的制度性调节。噪音和信道都有可能成为权力的工具,一旦实现对其的独占,他人的沉默无声将可能变成一种制度性规范。传播学技术控制论学派控制论思想在技术控制论学派的理论中起着核心作用。也是在1948年,申农的老师维纳发表了控制论或动物和机器的控制与通信。这篇论文和他次年发表的人有人的用处奠定了控制论的理论基础。控制论重视的是原因对结果的决定作用。控制论的另一个概念是“系

9、统平衡”。如果一个系统由于环境变化而导致正常状态的严重偏离,那么它就需要信息的充分交流。对一个社会而言,社会反馈是社会控制的要义。倾向于稳定的社会其实正是信息交流丰富的社会。这里的一个关键问题是,传播者要对反馈做出积极的反应和调整,任何管理程序都包括这种不断的反映和调整。传播学技术控制论学派 系统论最早是由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1901-1972)提出的。正是系统论给予了控制论和信息论以整体大于各孤立部分之和的思想,把研究对象视为有动态反应的整体。找寻一种从整体上的理解,比仅仅从物理或智力现象上简单分解更重要。在政治传播、国际传播研究中,系统论思想发挥了显著的整合传播现象的作用。20世纪70

10、年代中期,索勒普尔(1917-1984)通过分析有线电视技术对组织社会政治生活的影响,进一步发展了系统理论。传播学技术控制论学派该学派的社会意义:随着传播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作为一种方法论学派,技术-控制论的思想在传播学研究方面显示出后继勃发的态势。从信息论出发,20世纪40年代起出现了传播通道理论,产生这种研究兴趣的背景,是如何理解大众传媒和技术意义上的通信对时空跨越所产生的多样化现象。传播中时空关系和形式移位,通过申农的传播模式得到了象征性表现。维纳在谈到申农的这个传播模式时说:“媒体有助于改变时空关系的程度并不依从于它所携带的内容或信息,而是依从于其形式和可再生产性。”传播学技术控制论学

11、派二、传播学技术控制论学派的理论观点 循着由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启发的传播思想,传播媒介形态的变化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传播学研究领域。它从传播媒介技术形态的角度研究传播现象,被研究者称为“技术主义范式”。该学派以以下几位学者及其理论为代表:传播学技术控制论学派英尼斯(1894-1952)相关媒介理论的代表性著作帝国与传播(1950)、传播的偏向(1951)英尼斯认为传播媒介具有时空偏向性。易于长久保存却不便远距离运输的媒介,属于时间偏向性媒介;便于远距离传送但长久保存性差的媒介,属于空间偏向性的媒介。前者利于树立权威,从而形成等级性社会体制;后者则不利于远距离管理和控制,从

12、而形成中央集权但等级性不强的社会体制。一个社会主流媒介的时空偏向性与文明的兴衰密切相关。英尼斯以经济史和文明史的角度,从纵向的历史谈到横向的现实,反复论证了一个基本观点:一一种新的媒介(包括广义的语言、文字媒介)的长处,将导致种新的媒介(包括广义的语言、文字媒介)的长处,将导致一种新的文明的产生。一种新的文明的产生。传播学技术控制论学派麦克卢汉(1911-1980),加拿大学者,英尼斯的学生。20世纪60年代,麦克卢汉因在理解媒介等著作里提出一系列与众不同的观点而成为轰动一时的人物。他最主要的贡献在于推翻了传播内容高于内容载体的传统认识,他要把人们“从对媒介影响的麻木状态中唤醒”。他提出“媒介

13、是人的延伸”、“媒介即讯息”等观点,以及“地球村”的概念。一般人将媒介看作物理的或技术的,麦氏认为媒介的形态比其传递的内容更重要,一种新媒介问世,不管传递了什么内容,媒介本身就会引发社会的某些变化。媒介是一种巨大的社会象征,不仅传递信息,而且告诉人们存在着什么样的世界,通过改变我们使用传感系统的比例来改变我们的性格。鉴于电子传媒的普及,他认为整个地球的时空已经缩小成一个村庄,“产生一个人人参与的、新型的、整合的地球村”,尽管那时的传播科技还远没有像现在这样发达。传播学技术控制论学派梅罗维茨(1953-),美国传播学者。代表作:消失的地域(1985)。通过研究电视这种媒介形态,论证了媒介本身如何

14、成为一种环境。他说“电子媒介将许多不同类型的人带到相同的地方,于是许多从前不同的社会角色特点变得模糊了。由此可见电子媒介最根本的不是通过内容来影响我们,而是通过改变社会生活的场景地理来产生影响。”对于公众来说,了解世界上发生的事情或向往的名人,自己处在什么地方已经不重要了。传播学技术控制论学派莱文森(1947-),被称为“媒介哲学家”,美国学者。代表作:软边缘(1997)。其观点多少使传播技术决定论的观点走向折衷。他认为“人类发明的所有信息技术,没有任何一种技术能够和我们人类基本要素的语言中心相提并论,除非它是对语言的超越和通过某种方式所进行的替代。但是,这些技术还是在有限的层次上对我们的生存

15、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传播学技术控制论学派詹姆斯凯瑞(1934-2006),美国文化学家和新闻教育家。他关于传播的传递观和仪式观的思想中,包含着对媒介技术形态和表现方式的深刻认识。他认为,人们对传播的认识通常定位于信息在空间的传递和发布过程,达到对距离和接受者的控制。他强调,传播的媒介技术和表现方式本身,表现为一种仪式。“传播的仪式观并非直指讯息在空中的扩散,而是指在时间上对一个社会的维系;不是指分享信息的行为,而是共享信仰的表征。”媒介或媒介的表达方式成为一种“神圣典礼”。现在看电视、上网,除了获取信息外,已经成为一种生活的“仪式”,这类传播行为已经在不经意中改变着社会结构。这正是技术控制论学

16、派的基本研究视角之一。不过,凯瑞的观点是从人文批判的角度考察媒介形态和媒介的表达方式,克服了这个学派有时表现出来的技术至上的倾向。传播学技术控制论学派评价:当媒介(机器)作为信息的载体越来越强大时,社会机器化,把人的行为按照机器活动的原理来理解或者努力让机器拟人化,像人一样思维和传递信息,人如何与机器对话,等等,这些畅想导致科学上的一些成果,诸如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它们从自然科学角度论证传播现象,不仅为经验功能学派提供了传媒功能的认识模式,也启发了一批又一批人文-社会科学学者关注媒介(机器)本身如何影响社会和人的发展。这套思路构成了传播学的又一个方法论学派。传播学技术控制论学派“三论”本

17、身基本属于自然科学的研究范畴,它们的出发点是承认非人的生物体、计算机、人类社会和思维之间存在相似性。从这样的认识前提出发研究传播,看重的是人机交流的物理功能设计和传播过程的技术特性。此后几十年,一部分工程技术人员循着这样的理论,进一步发展了传播的工程技术理论。广义上,他们的研究属于传播学的一个很大的领域,但与人文社会科学距离较远,而传播学关于媒介形态对社会影响的研究,是“三论”关于传播的观点在社会科学领域的延伸。在新传播技术急遽发展的当今,这种研究显现出有力的生机,比如近些年关于Web2.0、手机新功能的研究。传播学技术控制论学派这些研究开扩了一个重要的传播学视角。但如果走极端,也会导致“电子

18、乌托邦”和诸如“因特网带来一个美好世界,迎来一个健康的、直接的民主时代”等幻想。这些观点忽略了传播科技以外的因素对社会的影响。在赞美“媒介即讯息”这个观点的丰富内涵时,还要看到:各种传媒形态是人创造的,大多数传播活动是人有意识的信息行为,人是传播的主体。认识到人类传播系统事实上是一个复杂的、有适应性的系统,我们就能看见所有形式的媒介都生活在一个动态的、互相依赖的宇宙中。当外部压力产生、新技术革命被引入之后,传播的每一种形式会受到系统内部自然发生的自组织过程的影响。(【美】菲德勒,2000)传播学技术控制论学派结构主义符号权力学派一般说来,经验功能学派和技术控制论学派的论证前提较为相近,都有意无

19、意地承认:人的思维和信息的传播,受制于传播的基本符号系统语言,而每个族群、民族、国家成千上万年形成的文化意识和传统,无形地积淀在语言中,通过语言系统的教育而内化为社会成员的集体心智。换句话说,任何传播都早已被“结构”了。在这样的认识前提下,不论论证何种传播话题,都可以将研究对象的整体划分为相互制约的不同部分,强调某个部分的意义受制于其他部分。持这样思路的研究中,又以揭示传播中符号背后的权力(政治的、意识形态的、经济的和文化的权力)背景的居多。“结构主义符号权力学派”的称谓由此而来。该学派有时也被称为“传播学批判学派”。一、德国法兰克福学派法兰克福学派,也称“社会批判学派”,因德国城市法兰克福而

20、得名。1923年,由富商资助的社会研究所成立,该研究所形式上隶属于法兰克福大学,实际上独立于政府和大学开展社会问题研究和马克思主义研究。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一脉的法兰克福学派,继承了德国哲学思辨的传统。在被德国法西斯驱赶、流亡的过程中,他们对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人、文明、技术统治、大众文化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阿多诺(1903-1969)曾应邀参加由拉扎斯菲尔德主持、洛克菲勒基金会资助的广播研究项目。并因此与拉氏发生根本分析,他在研究中批评广播音乐堕落为日常生活的装饰品,斥之为“欺骗快乐的乐观艺术”,认为艺术已经被整合到一种权力系统中。此次合作以与经验功能学派分道扬镳而告终,显示

21、出两个学派在学术研究立场上的根本分歧。马尔库塞(1898-1979),法兰克福学派对资本主义统治下的异化的人的批判,集中体现在马氏的单向度的人一书中。他认为处于西方“单向度社会”和“单向度思想”中的人是“单向度人”。单向度人与西方单向度社会和单向度思想同流合污,变成了失去了想象力、否定、批判、超越和创造力的人。批判学派要揭示出资本主义技术统治的本质,将单向度人解放出来,恢复人之本性的“多向度人”。本雅明(1892-1940),对技术统治的批判,以本雅明的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为代表。本雅明认为机械复制破坏了艺术作品的“韵味”和“独一无二的权威性”,使文艺流入现代工业文明和商品之中。他在肯定机械

22、复制对文艺生产的促进作用的同时,批判了其所蕴涵的意识形态。“艺术作品的可机械复制性在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把艺术作品从它对礼仪的寄生中解放了出来。”“然而,当艺术创作的远真性标准失灵之时,艺术的整个社会功能也就得到了改变。它不再建立在礼仪的根基上,而是建立在另一种实践上,即建立在政治的根基上。”霍克海默(1895-1973),他和阿多诺一起创立了文化工业理论,全面批判被工业流程化了的大众文化,认为它们都是技术理性的产物,像汽车的大规模生产或都市复兴计划一样,经过有组织的策划和管理生产出来,而技术理性就是统治本身。大众文化的雷同扼杀了大众的创造力和自主性,并具有一种强制力迫使读者屈从和顺从,使大众认同

23、文化工业的合理性,从根本上维护了资本主义统治。该派现在的代表人物哈贝马斯通过一系列著作揭示了当代传媒如何被注入商业模式,成为制造品牌舆论的工具,他把这个过程称为传媒的“再封建化”。他的三卷本交往行动理论,描绘了关于传播的一种理想化的模式。评价: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支,法兰克福学派对意识形态进行了较为集中的批判,并贯穿在上述有关对人、文明、技术、大众文化等批判论域之中。该学派认为意识形态具有操纵功能、欺骗功能和辩护功能,这三大功能体现在阿多诺对大众文化的评论中。他认为,大众文化由意识形态操纵,这种操纵经由文化工业得以实现。文化工业掩盖了繁华背后的控制本质,从而实现了对现存统治的维护和巩固。二、

24、英国文化学派和政治经济学派l英国伯明翰大学于1964年成立文化研究中心,形成英国文化学派。l该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斯图亚特霍尔(1932-)的编码/解码(1973)一书分析了传媒产品制作、发行、传播/消费和再生产的每一个阶段,生产程序和形式,以及存在的条件。他认为,传媒扮演着意识形态的角色,传媒产品生产的四个阶段相互联系,并受制度权力关系的制约。这个思路后来成为批判性分析电视传播的理论前提。霍尔提出受众对文本的解读有三种方式,即:优先式解读、妥协式解读和对抗式解读。受众分析以此与文本制作者对文本赋予的意义进行“意义空间中的阶级斗争”。文化学派以文本分析和受众调查为手段,揭示了大众传媒的利益、意识

25、形态以及受众符号解读的多样性和相对的主动性。20世纪70年代以来,该学派成为传播学结构主义符号权力学派中有影响的重要分支学派。1966年,英国莱斯特大学成立大众传播研究中心,形成英国政治经济学派。该学派的代表人物格雷厄姆默多克(1946-)和戈尔丁(1947-)于1973年发表的呼唤大众传播的政治经济学一文,被视为该派的纲领性文字。他们后来还合作编撰了两卷本的媒体政治经济学(1997)。他们从媒体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入手分析,认为大众传媒是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生产部门,统治阶级获取了对知识、信息和社会形象传播的控制权,因此他们要通过媒体来保障利益和带来这种利益的社会制度。从政治经济学角度分析传播的还

26、有美国、加拿大等国的一些著名学者。他们的研究视角又可以划分为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和制度经济学等三大类型。三、其他的多重研究视角在法国,从研究传播符号来审视传播成为一种传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阿尔都塞(1918-1990)认为,概念、词句在不断的复制、重组过程中贯穿着意识形态(这里指人们有意无意中共同接受的规范、传统和对社会关系的认识)。媒介是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之一,促使人们以可以接受的方式自然地思考和行动,使话语的统治权力合法化。法国结构主义思想家巴尔特(1915-1980)以对符号的研究,体现了这种泛意识形态的观点。在日常生活里,我们经常接触许多非语言符号,它们无疑都能起传递讯息的作用,即符号学

27、 所说的意指作用。比如玫瑰作为符号,其能指是一种观赏植物所开的花,其所指是爱的激情。当我们把玫瑰们用作符号的时候,实际上它们已经作为一种符码进入所指的事物之中,成为把当事人以及这种文化交互过程连接起来的传播渠道。依照索绪尔关于语言/言语的区分,巴尔特提出了一个与之相似的符码(code)/讯息(message)关系。符码相对于语言,讯息相 对于言语。其间也存在着选择(隐喻)与组合(转喻)两个轴线。如餐馆的菜单,从组合轴上看有凉菜热菜主食水果等,在中国北方的文化传统里,这个次序同“僧敲月下门”这个句子一样不能胡乱颠倒;同时,从选择轴上看,凉菜里有各种各样的品种,荤的,素的,山里的,海里的,任你选择

28、(就像 与“敲”相关的还有“推”、“拍”、“叩”等),同样热菜、主食等也是如此。巴尔特通过对各种生活符号的破译向人们表明:我们置身其中的这个世界不是一个由纯粹事实所组成的经验世界,而是一个由种种符号所形成的意义世界,我们从一个符号系统到另一个符号系统不停地对这些符号进行编码和译码,而全部人类的事务如衣食住行都渗透着编码行为。所以,正如他所说的:符号学也许注定要深入到跨语言领域,其研究材料将时而是神话、叙事、报刊文章,总之所 有以分节语言为第一实体的意指集成;时而是我们的文明的产物,只要它们被言说出来,如新闻报道、说明书、采访、谈话,也许还包括属于幻想类的内心语言。文化的宏观表现形式也可以理解为

29、广义的符号,于是法国学者福柯(1926-1984)在他的一系列文化符号学著作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任何权力的行使,都离不开知识的提取、占有、分配与保留。通过知识的制造和传播,人们获得了行使权力的权利。因而权力是具有说服效力的,人类科学产生出的知识和真理,在某种意义上是与权力联系在一起的。这里的“权力”是指广义的支配力和控制力。传播中体现的权力与日常生活共存。传播的话语规则体现了话语的社会结构,表明谁可以讲话,可以讲多少,可以讲什么,以及在什么场合讲。只要我们想想人们对电视“上镜”的向往,对于影像中明星的渴望,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说“传播”是“权力认可的仪式”了。荷兰符号学家梵迪克(1943-)对“新

30、闻”这种媒体上最常见的信息进行了文本分析和语境分析。他的分析令人信服地感受到(甚至新闻作品的当事人也没有意识到)新闻的深层“意识形态”成分。新闻话语的多层级结构特征,决定了受众一般只能得出既定结构所提供的解释框架,其他的解释框架会被使用到反面的解释中。“记者在以职业的新闻价值标准制作新闻时,实际上不断地复制着社会的话语,无形中将与事实相关的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价值观内涵其中了。”“我们的新闻、新闻制作和报纸已深深地被他们有效地以一套固定程式收集每天新闻而编织的那张网所束缚了。”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1930-)提出了场域(field)的概念。他认为:“从分析的角度来看,一个场域可以被定

31、义为在各种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network)或一个构型(configuration)。”简言之,用场域的概念进行思考,即从关系的角度进行思考。他还提出了“媒介场”(media field)的概念,进而分析电视的传播行为。他认为,电视中的社会新闻,将公众的注意力吸引到一些反常的事件或名人那里,同时还占用公众的时间,将公众行使民主权利所应该知道的严肃信息排斥出人们的视野。电视讨论中存在一系列隐藏的审查机制,像采访对象的选择、时间的分配、讨论者的确定甚至事先程序的策划等都使得自由交流变得困难,剩下的只是陈词滥调。借助电视的力量,一些学术“快思手”得到了无法从同行那里得到的认可。同时,

32、电视以扩大观众为由,降低了进入某些场(比如学术场)的入场权,干预了这些场域的自治。电视新闻场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比其他的场域更容易受外部力量的作用,甚至比政治场更容易受到市场、受众的控制。结构主义符号权力学派反对将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直接搬用到对人的传播现象的研究上,承认传播学研究的主体是有思想的和主观能动性的人,把传播和传媒置于历史、社会、文化的背景下研究,把传媒视为有一定价值倾向的中介,因而视野广阔,具有很强的理论思辨色彩。由于这个学派分散和个性化较强,其观点带有较多的个人生活背景和书斋学术的特征。该学派以颇为深刻和犀利的理论给人带来多方面的启发,但也存在明显的缺陷。首先,批判的目的不是为了消

33、除某种弊病,也不是为了纠正传播结构,而是进而怀疑现存秩序下人们所理解的所有有价值的东西,全然不相信社会由此建立起来并提供给每个社会成员的行为准则。只破不立,具有虚无主义倾向。其次,他们无视大众传播在技术和形态上发生的重大变化,较少对传播的新环境做出新的有力论证。最后,他们的批判本身带有明显的片面性。三个学派的简单比较经验功能学派着眼于既定的政治、经济目的,关注发现能够切实解决具体传播问题的方法,试图对传播现象做出精致的量化解释。技术控制论学派着眼于媒介机器与人的交流设计,关注不同媒介之间对社会影响的比较和新媒介对社会影响的前瞻研究。结构主义符号权力学派着眼于“符号认识权力”之间的相互运作,关注

34、传播制度、传媒意识形态性以及传媒对人的异化的控制。学派理论基础研究核心研究方法研究视角研究立场经验-功能实证主义传播效果经验主义微观保守技术-控制论技术主义传播技术与社会文献与思辨宏观激进结构主义批判哲学传播与社会哲学思辨宏观激进三个学派的特点比较如下表:在传播科技发展的当今,传播学的三大方法论学派已经开始交融,出现了后实证主义、解构主义、新传播效果理论等融合各种研究方法的研究传播学需要跟随社会实践的发展而更新,充分体现当代社会的信息化特征传播关系成为社会关系,成为人们思考和解决社会问题的组织方式,甚至成为社会制度的一部分 当我在写这几行字的时候,把视线从纸上移开,抬头就可以看见夏威夷那犬牙交

35、错郁郁葱葱的群山。如果向水天相接的海岸线望去,可以看到可能是第一批岛民登岸的地方。他们从石器时代走出来,在一千二百年前乘着用最简陋的工具制作的独木舟到达这里。他们从东南亚出发,带着信奉的神、孩子和食物,在浩瀚的大洋上,从一个岛屿飘伯到另一个岛屿,以我们今天无法想象的生存能力与风、水和泥土的自然环境相适应,似乎经历了令人难以置信的五千年漫长岁月的旅程于一千二百年前来到夏威夷。他们在这个熔岩的岛上登陆,撒下他们的种子,播下他们的文化,把这块土地归为己有。那些最初的夏威夷人已经是灵巧的传播者。他们能够看懂天空中和海浪中的信息,利用这种信息来航海他们已有发展得很好的语言,虽然能在图画和雕刻中记录下来某

36、些信息,但实际上还不能把语言写下来。不过,他们利用口语作为有力的工具,用口说的语言建立了一个有效的政府和美满的家庭生活。他们令人不可思议地表达了微妙的想法和关系。他们说服别人跟他们航海到很远的地方去,在别人沮丧气馁的时刻消除别人的疑虑。他们带着所有的航海经验知识,信仰、仪式以及他们想要保持和不用书写的形式传给子孙的生活习俗,他们在夏威夷登陆,感到地球的震动,看见山里的浓烟和火焰以后,他们得到了帮助他们认识“火之女神佩莱夫人”的信息,因此他们还知道了怎样通过祈祷以及祭祀和舞蹈同女神交流。美施拉姆传播学概论 我们在五官所及的空间,生活在较为实在的世界,这个世界很小;而在五官难以直接触及的广大领域,

37、从看不到的地平线外到整个地球,我们其实生活在传媒为我们设定的世界。于是,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传播被划分为信息发送者、中介、信息接受者等三个环节。因而传播学主要研究的就是实在的世界和传媒的世界之间的关系,以及技术中介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传播不是单纯的技术过程,其中有可能存在着传播的中介被利用来操纵自我意识和社会意识。所有现存的社会结构,都会致力于维护社会行动者的信息贫乏及无知或媒体的异化来维护稳定。对此,是需要随时警觉的。因而,三个方法论学派的任何一个,都难以充分阐释如此丰富和复杂的传播现象,需要在方法论上相互补充,组合的力量大于分散的力量之和。同时,从上面的阐述可以看到,传播学的理论绝大多数来自相邻的学科。因而,即使像施拉姆这样的传播学集大成者,也只是承认传播学研究是一个领域(field)。现在的情况与那时不一样了,有很多人专业从事传播研究,但传播研究领域内的大部分理论仍然来自社会学、社会心理学、政治学、哲学、政治经济学、文化学、符号学等领域。一些被传播学视为本学科的代表人物的学者,其实是其他领域的学者,他们把传播现象作为自己的一个研究课题来对待。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