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1 ,大小:216.50KB ,
文档编号:518956      下载积分:5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518956.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金钥匙文档)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大学精品课件:诗歌鉴赏例文14.doc)为本站会员(金钥匙文档)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大学精品课件:诗歌鉴赏例文14.doc

1、专转本语文冲刺班资料专转本语文冲刺班资料 1 诗歌鉴赏例文 一、沁园春雪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赏析】【赏析】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主席的名篇,分上下 两片。上片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 下片由祖国山河的壮丽而感叹,并引出英雄人物, 纵论历代英雄人物,抒发诗人伟大的抱负。 这首词写于 1936 年

2、 2 月。在陕北清涧县,毛泽 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 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 首词。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这三句总写北国雪景,把读者引入一个冰天 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北国风光”是上 片内容的总领句。“千里”“万里”两句是交错 说的,即千万里都是冰封,千万里都是雪飘。诗 人登高远望,眼界极为广阔,但是“千里”“万 里”都远非目力所及,这是诗人的视野在想像之 中延伸扩展,意境更加开阔,气魄非常宏大。天 地茫茫,纯然一色,包容一切。“冰封”凝然安 静,“雪飘”舞姿轻盈,静动相衬,静穆之中又 有飘舞的动态。

3、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望”字统领下文,直至“欲与天公试比 高”句。这里的“望”,有登高远眺的意思并有 很大的想像成分,它显示了诗人自身的形象,使 人感受到他那豪迈的意兴。“望”字之下,展现 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最能反映北国风 貌的雄伟景观,这些景观也正是我们伟大祖国的 形象。“长城内外”,这是从南到北,“大河上 下”,这是自西向东,地域如此广袤,正与前面 “千里”“万里”两句相照应。 意境的大气磅礴, 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惟余莽 莽”“顿失滔滔”分别照应“雪飘”“冰封”。 “惟余”二字,强化了白茫茫的壮阔

4、景象。“顿 失”二字,则写出变化之速,寒威之烈,又使人 联想到未冰封时大河滚滚滔滔的雄壮气势。这四 句用视觉形象,赋予冰封雪飘的风光以更为具体 更为丰富的直觉,更显气象的奇伟雄浑。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动态描写,都有 活泼奔放的气势。 加上“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 表现“山”“原”与天相连,更有一种奋发的态 势和竞争的活力。“山”“原”都是静物,写它 们“舞”“驰”,这化静为动的浪漫想像,固然 因在大雪飘飞中远望山势和丘陵绵延起伏,确有 山舞原驰的动感,更因诗人情感的跃动,使他眼 前的大自然也显得生气勃勃,生动活跃。

5、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前十句写了眼前的实景,而这三句写的是虚 景,想像雪后晴日当空的景象,翻出一派新的气 象。雪中的景象在苍茫中显得雄伟,雪后的景象 则显得娇艳。“看”字与“望”字照应;“红装 素裹”,把江山美景比做少女的衣装,形容红日 与白雪交相辉映的艳丽景象。“分外妖娆”,赞 美的激情溢于言表。 江山如此多娇,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这两句是上文写景与下文议论之间的过渡。 “江山如此多娇”承上, 总括上片的写景, 对“北 国风光”作总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启下, 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抒发诗人的抱负。这一 过渡使全词浑

6、然一体,给人严丝合缝、完整无隙 的感受。 祖国的山河如此美好,难怪引得古今许多英 雄人物为之倾倒, 争着为它的统一和强大而奋斗。 一个“竞”字,写出英雄之间激烈的争斗,写出 一代代英雄的相继崛起和衰落的经历。“折腰” 的形象,展示了每位英雄人物为之倾倒的姿态, 并揭示了为之奋斗的动机。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以“惜”字总领七个句子,展开对历代英雄 人物的评论。诗人于历代帝王中举出五位很有代 表性的人物,展开一幅幅历史画卷,使评论得以 具体形象地展开,如同翻阅

7、一部千秋史册,一一 加以评说。一个“惜”字,定下对历代英雄人物 的评论基调,饱含惋惜之情而又有批判。然而措 词极有分寸,“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并不 是一概否定。至于成吉思汗,欲抑先扬,在起伏 的文势中不但有惋惜之极的意味,而且用了“只 识”二字而带有嘲讽之意。“弯弓射大雕”,非 常传神地表现了成吉思汗只恃武功而不知文治的 形象。 专转本语文冲刺班资料专转本语文冲刺班资料 2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俱往矣”三字,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一 笔带过, 转向诗人所处的当今时代, 点出全词“数 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主题。“今朝”是一个 新的时代,新的时代需要

8、新的风流人物来带领。 “今朝”的风流人物不负历史的使命,超越于历 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并且必将 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这是诗人坚定的自信和伟 大的抱负。 这首词画面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意境壮 美雄浑,气势磅礴,感情奔放,胸怀豪迈,颇能 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是中国词坛杰出的 咏雪抒怀之作。 二、 迢迢牵牛星 东汉佚名 古诗十九首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注释】 1.古诗十九首:选自南朝梁萧统文选卷 二九(中华书局 1977 年版)。此诗是古诗十九 首之一。古诗十九首,作

9、者不详,时代大 约在东汉末年。 2.迢迢(tio):遥远。牵牛星:隔银河和织女 星相对,俗称“牛郎星”,是天鹰星座的主星, 在银河南。 3.皎皎:明亮。河汉:即银河。河汉女,指织女 星,是天琴星座的主星,在银河北。织女星与牵 牛星隔河相对。 4.擢(zhu):伸出。这句是说,伸出细长而白皙 的手。 5.札(zh)札弄机杼: 正摆弄着织机 (织着布) , 发出札札的织布声。 6.终日不成章:是用诗经大东语意,说织 女终日也织不成布。诗经原意是织女徒有虚 名,不会织布;这里则是说织女因害相思,而无 心织布。 7.零:落。 8.几许:多少。这两句是说,织女和牵牛二星彼 此只隔着一条银河,相距才有多远

10、! 9.盈盈:清澈、晶莹的样子。 10.脉脉(m m):含情凝视的样子。 1 11.素:白。 12.涕:眼泪。 13.章:指布匹上的经纬纹理,这里指布帛。 14 .间:隔。 【赏析】 牵牛和织女本是两个星宿的名称。牵牛星即 “河鼓二”,在银河东。织女星又称“天孙”, 在银河西,与牵牛相对。在中国关天牵牛和织女 的民间故事起源很早。诗经小雅大东已 经写到了牵牛和织女,但还只是作为两颗星来写 的。春秋元命苞和淮南子俶真开始说 织女是神女。而在曹丕的燕歌行,曹植的洛 神赋和九咏里,牵牛和织女已成为夫妇了。 曹植九咏曰:“牵牛为夫,织女为妇。织女 牵牛之星各处河鼓之旁,七月七日乃得一会。” 这是当时最

11、明确的记载。古诗十九首中的这 首迢迢牵牛星写牵牛织女夫妇的离隔,它的 时代在东汉后期,略早于曹丕和曹植。将这首诗 和曹氏兄弟的作品加以对照,可以看出,在东汉 末年到魏这段时间里,牵牛和织女的故事大概已 经定型了。 此诗写天上一对夫妇牵牛和织女,视点却在 地上,是以第三者的眼睛观察他们夫妇的离别之 苦。开头两句分别从两处落笔,言牵牛曰“迢 迢”,状织女曰“皎皎”。迢迢、皎皎互文见义, 不可执着。牵牛也皎皎,织女也迢迢。他们都是 那样的遥远,又是那样的明亮。但以迢迢属之牵 牛,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远在他乡的游子,而以 皎皎属之织女,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女性的美。 如此说来,似乎又不能互换了。如果因为是

12、互文, 而改为“皎皎牵牛星,迢迢河汉女”,其意趣就 减去了一半。诗歌语言的微妙于此可见一斑。称 织女为“河汉女”是为了凑成三个音节,而又避 免用“织女星”在三字。上句已用了“牵牛”, 下句再说“织女星”,既不押韵,又显得单调。 “河汉女”就活脱多了。“河汉女”的意思是银 河边上的那个女子,这说法更容易让人联想到一 个真实的女人,而忽略了她本是一颗星。不知作 者写诗时是否有这番苦心,反正写法不同,艺术 效果亦迥异。 总之, “迢迢牵牛星, 皎皎河汉女” 这十个字的安排,可以说是最巧妙的安排而又具 有最浑成的效果。 以下四句专就织女这一方面来写,说她虽然 整天在织,却织不成匹,因为她心宾牛悲伤不已

13、。 “纤纤擢素手”意谓擢纤纤之素手,为了和下句 “札札弄机杼”对仗,而改变了句子的结构。 “擢”者,引也,抽也,接近伸出的意思。“札 札”是机杼之声。“杼”是织布机上的梭子。诗 人在这里用了一个“弄”字。诗经小雅斯 干:“乃生女子,载弄之瓦。”这弄字是玩、 戏的意思。织女虽然伸出素手,但无心于机织, 只是抚弄着机杼,泣涕如雨水一样滴下来。“终 日不成章”化用诗经大东语意:“彼织女, 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 专转本语文冲刺班资料专转本语文冲刺班资料 3 最后四句是诗人的慨叹:“河汉清且浅,相 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那阻隔 了牵牛和织女的银河既清且浅,牵牛与织女相去 也并不

14、远, 虽只一水之隔却相视而不得语也。 “盈 盈”或解释为形容水之清浅,恐不确。“盈盈” 不是形容水, 字和下句的“脉脉”都是形容织女。 文选六臣注:“盈盈,端丽貌。”是确切的。 人多以为“盈盈”既置于“一水”之前,必是形 容水的。但盈的本意是满溢,如果是形容水,那 么也应该是形容水的充盈, 而不是形容水的清浅。 把盈盈解释为清浅是受了上文“河汉清且浅”的 影响,并不是盈盈的本意。文选中出现“盈 盈”除了这首诗外,还有“盈盈楼上女,皎皎当 窗牖”。亦见于古诗十九首。李善注:“广 雅曰:赢,容也。盈与赢同,古字通。” 这是形容女子仪态之美好,所以五臣注引申为 “端丽”。又汉乐府陌上桑:“盈盈公府步

15、, 冉冉府中趋。”也是形容人的仪态。织女既被称 为河汉女,则其仪容之美好亦映现于河汉之间, 这就是“盈盈一水间”的意思。“脉脉”,李善 注:“尔雅曰脉,相视也。郭璞曰脉 脉谓相视貌也。”“脉脉不得语”是说河汉虽 然清浅,但织女与牵牛只能脉脉相视而不得语。 这首诗一共十句,其中六句都用了叠音词, 即“迢迢”、“皎皎”、“纤纤”、“盈盈”、 “脉脉”。这些叠音词使这首诗质朴、清丽,情 趣盎然。特别是后两句,一个饱含离愁的少妇形 象若现于纸上,意蕴深沉风格浑成,是极难得的 佳句。 三、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16、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i)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注释】 (1)适俗:适应世俗。韵:情调、风度。 (2)尘网:官府生活污浊而又拘束,犹如网罗。 这里指仕途、官场。 (3)三十年:吴仁杰认为当作“十三年”。陶渊 明自太元十八年(三九三)初仕为江州祭酒,到义 熙元年(四五)辞彭泽令归田,恰好是十三个年 头。 (4)羁鸟:笼中之鸟。池鱼:池塘之鱼。鸟恋旧 林、鱼思故渊,借喻自己怀恋旧居。 (5)南野:一本作南亩。际:间。 (6)守拙:守正不阿。潘岳闲居赋序有“巧 官”“拙官”二词,巧官

17、即善于钻营,拙官即一 些守正不阿的人。守拙的含义即守正不阿,可解 释为固守自己愚拙的本性。 (7)方:读作“旁”。这句是说住宅周围有土地 十余亩。 (8)荫:荫蔽。 (9)罗:罗列。 (10)暧暧:暗淡的样子。 (11)依依:轻柔的样子。墟里:村落。 (12)这两句全是化用汉乐府鸡鸣篇的“鸡 鸣高树颠,犬吠深宫中”之意。 (13)户庭:门庭。尘杂:尘俗杂事。 (14)虚室:闲静的屋子。余闲:闲暇。 (15)樊:栅栏。樊笼:蓄鸟工具,这里比喻仕 途、官场。返自然:指归耕园田。这两句是说自 己象笼中的鸟一样,重返大自然,获得自由。 【赏析】 这是一首叙事诗。作者在晋安帝义熙元年, 主动辞去了彭泽县

18、令,决意退隐田园,从此不再 出仕。次年写了归园田居组诗五首,描写自 己离开官场时的愉快心情,赞美躬耕生活和田园 风光。本诗是归园田居组诗中的第一首,叙 述弃官归田的原因、归田之后的村居生活、重返 自然的愉快心情。 开头四句是诗人弃官归田之时对自己的志趣 与仕宦生活的反思,也是对自己弃官归田原因的 交代。“ _ ”,是说世俗的阿谀奉承诗 人一样也没有学会,反而喜欢宁静、淳朴的田园 生活, 因为他觉得自己的本性是与大自然相通的。 这里写的是诗人向来的志趣,也表明他后来的出 仕并非本愿。“适俗韵”,是指逢迎世俗的本性 与周旋应酬、钻营取巧的本领 “丘山”则代表远离官场仕途的田园山林。 “适俗韵”前缀

19、加“少无”,“丘山”前饰以 “本爱”,表现出诗人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 格。“ _ ”,是对自己仕宦生活的追悔。 说自己进入污浊而又拘束的官场,是“误落”, 表明自己是因一时迷了心窍,才不经意间糊里糊 涂入仕的,心中有几多懊悔与感慨。说自己离开 故园山林入仕竟然那么长时间,真是不可思议。 这里面包含了对故园山林的几多眷恋。“三十 年”应是“十三年”,指作者出仕为江州祭酒到 辞官之后写此诗的这段时间。 诗的五、六句借“ _ ”、“ _ ”,比喻自己思恋旧居,不喜在外做官。 专转本语文冲刺班资料专转本语文冲刺班资料 4 这是诗人弃官归田之因, 表明他厌倦官场旧生活、 向往田园新生活。其中“羁鸟”、

20、“池鱼”比喻 不自由的仕宦生活,“旧林”、“故渊”比喻田 园。 诗的七、八句以“开荒”、“守拙”点题, 写自己从此真正回归园田,过上村居生活了。其 中“守拙”回应“少无适俗韵”,“归园田”回 应“ _ ”,诗人置身“南野际”,平静 安祥地过上农家耕种生活,透露出对官场的厌弃 与蔑视态度,也是对当时黑暗现实的一种不妥协 的抗争行动。 诗的九至十六句借对村居之景的描绘,抒写 诗人归田之后的快慰心情。“方宅”四句状写自 家庭院的景物,这是近景,静态地描写田地与草 屋的数量、堂前檐后的桃李与榆柳的生长情况。 “暧暧”四句描写院外村落的景物,这是远景与 中景,动态地描写笼罩在炊烟之中的远处村落, 以及深

21、巷中的狗吠声与桑树颠的鸡鸣声。这样一 幅安宁静谧的田园风光图被诗人描绘得远近错 落、动静相宜、有声有色。诗人正是要借恬静优 美、清新喜人、富有天然之美的村居环境抒写自 己摆脱“樊笼”、“尘网”之后如释重负的轻松 与欢欣。这里语言质朴真淳、清新隽永,音节铿 锵,极富自然之情趣,引人悠然神往。 最后四句写居室之乐,以出樊笼、返自然呼 应开头, 收束全诗。 “户庭无尘杂, 虚室有余闲” 二句,由绘景转入叙事,由状物转入写人,表现 出诗人无官一身轻的悠闲自在。_ ”, 写诗人一旦冲决罗网、 回归自然的无限欣喜之情, 道尽归田之乐。“返自然”既指归耕田园,回到 大自然的怀抱,又指回到原来的自然本性,过上

22、 顺应本性、无所扭曲的生活。这是点题之笔,有 力地揭示了诗的主旨。 全诗以追悔始,以庆幸终,追悔自己“误落 尘网”、“久在樊笼”的压抑与痛苦,庆幸自己 终“归园田”、复“返自然”的惬意与欢欣,真 切表达了诗人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对山林隐居生 活的无限向往与怡然陶醉。 四、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释】 1出塞:是唐代诗人写边塞生活的诗经常用的题 目。 2秦时明月汉时关:即秦汉时的明月,汉朝时的 关塞。意思是说,在漫长的边防线上,一直没有 停止过战争。 3但使:只要。 4龙城飞将:“龙城”指地名,而“飞将”则指 威名赫赫的“汉

23、之飞将军”李广。“龙城飞将” 并不指一人,实指李广,更是借代众多汉朝抗匈 名将。 5胡马:指敌方的战马。胡,古人对西北少数民 族的称呼。 6阴山:山名,指阴山山脉,在今内蒙古境内, 汉时匈奴常常从这里南下侵扰中原地区。 7. 不教:不叫,不让。 8. 度:越过 【赏析一】 王昌龄生活在盛唐时代。由于国势的强盛, 唐王朝或抗击外族入侵保卫边防,或对外开拓疆 土,不断进行对外战争,引起了人们对边塞生活 的关注。同时由于唐王朝打破了世族地主对政权 的垄断,一部分中小地主阶层的知识分子有了从 政的可能,于是一部分知识分子就把立功边塞当 作求取功名的一种出路。一些大都有边塞生活经 历的知识分子,他们的诗

24、歌以描写边塞生活为主 要内容,这就形成了所谓“边塞诗派”。 王昌龄 是这个流派中的重要成员。 诗从写景入手。“秦时明月汉时关”,皓月 当空,照耀着万里边疆的关塞,显示了边疆的寥 廓和景物的萧条。在“月”和“关”的前面用 “秦汉时”加以修饰,使意境更加高远,把我们 引到了遥远的古代,更引人深思:秦汉以来边防 战争连续不断,一直持续至今,真是拖得太久了! 这是从时间上描写边塞的悠久。 面对这样的景象,边人触景生情,自然联想 起秦汉以来无数献身边疆、 至死未归的人们。 “万 里长征人未还”, 又从空间角度点明边塞的遥远。 这里的“人”,既是指已经战死的士卒,也指还 在戍守不能回归的士卒。“人未还”,

25、一是说明 边防不巩固,二是对士卒表示同情。这本是一个 问题的两个方面,前者是因,后者是果。这是从 秦到汉乃至于唐代,都没有解决的大问题,怎样 来解决这个问题呢?第三、四两句就是诗人的回 答。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直 接抒发了边防士卒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 壮志:只要有李广那样的名将,敌人的马队就不 会度过阴山。这两句写得意在言外。言外之意是 说:由于朝廷用人不当,使将帅不得其人,才造 成了烽火长燃、征人不还的局面。 这首诗只有短短四行,通过对边疆景物和征 专转本语文冲刺班资料专转本语文冲刺班资料 5 人心理的描绘,表现的内容是复杂的。既有对久 戍士卒的浓厚同情和结束这种边防

26、不顾局面的愿 望;又流露了对朝廷不能选贤任能的不满;同时 又以大局为重,认识到战争的正义性,因而个人 利益服从国家安全的需要,发出了“不教胡马度 阴山”的誓言,洋溢着爱国激情。 诗人并没有对边塞风光进行细致的描绘,他 只是选取了征戍生活中的一个典型画面来揭示士 卒的内心世界。景物描写只是用来刻划人物思想 感情的一种手段,汉关秦月,无不是融情入景, 浸透了人物的感情色彩。把复杂的内容熔铸在四 行诗里,深沉含蓄,耐人寻味。这首诗意境雄浑, 格调昂扬,语言凝炼明快。 【赏析二】【赏析二】 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现了诗人希望起 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着安定的 生活。 诗人从描写景物景入手

27、,首句勾勒出一幅冷 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 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关、 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 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这 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 的久远。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 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 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 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怎样才能解脱人民的困苦呢?诗人寄希望于 有才能的将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 阴山。”倘若攻袭龙城的卫青和飞将军李广而今 健在, 绝不许让胡人的骑兵跨越过阴山。 “龙城” 指奇袭匈奴圣地龙城的

28、名将卫青,而“飞将”则 指威名赫赫的飞将军李广。“龙城飞将”并不只 一人,实指李卫,更是借代众多汉朝抗匈名将。 “不教”,不允许,“教”字读平声;“胡马”, 这里指代外族入侵的骑兵。“度阴山”,跨过阴 山。阴山是北方东西走向的大山脉,是汉代北方 边防的天然屏障。后两句写得含蓄、巧妙,让人 们在对往事的对比中,得出必要的结论。 这首诗着重表现的是对敌人的蔑视;是对国 家的忠诚,是一种勇往超前、无所畏惧的气概。 前两句写皎洁的明月和雄伟的城关,既引起了人 们对历史上无数次侵略战争的回忆,又是今天将 士们驰骋万里、浴血奋战的历史见证。后两句用 汉代的名将李广比喻唐代出征守边的英勇将士, 歌颂他们决心

29、奋勇杀敌、不惜为国捐躯的战斗精 神。这首诗由古到今,有深沉的历史感,场面辽 阔,有宏大的空间感。字里行间,充满了强烈的 爱国精神和豪迈的英雄气概。 这首诗被称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悲壮而 不凄凉,慷慨而不浅露,王诗出塞两首,本 诗是第一首。 出塞应当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做, 出塞是乐府旧题。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 盛唐,这一时期,唐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取胜,全 民族的自信心极强,故边塞诗人的作品中,多能 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 烈自信。 同时,频繁的边塞战争,也使人民不堪 重负,渴望和平, 出塞正是反映了人民的这种 和平愿望。同时期杜甫的兵车行可以作为参 考。 边塞诗是时代的

30、产物,也是最能体现国运盛 衰的作品。诗评家常称赞“盛唐之音”,边塞诗 正是构成 “盛唐之音”内容的一个基本方面。 边塞诗题材的兴起,是与诗人们的生活范围有所 扩展紧密关联的。从边塞诗中,我们看到诗人的 眼界开阔了,诗歌的意境拓展了,诗歌的内容更 显得异彩纷呈。有对建工立业的渴望:“宁为百 夫长, 胜作一书生” (杨炯) ; 有报效国家的激情: “誓欲成名报国,羞将开口论勋”(张说) 。不少 诗人在塞外军营生活多年,如高适、岑参、李益 等,他们的边塞诗中的内容几乎涉及到了边塞生 活的各个方面:有写出征士兵的乡愁和家中妻子 的离恨;有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 酷;有反映帝王黩武开边的不满和

31、对将军贪功起 衅的怨恨; 有陈述久戍边关对家乡和亲人的怀念; 有惊异于塞外绝域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我 们在阅读这些诗歌时,要能够区别每首诗作思想 内容上的细微差别。比如岑参的边塞诗,以慷慨 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为其基本 特征,更多地描写边塞生活的丰富多彩。他也写 过一些在边塞怀土思亲的诗歌,如为后人传诵的 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 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事情 虽小,情意深厚。同时,我们还要体会到,跃动 于边塞诗中的种种矛盾:慷慨从戎和久戍思乡的 矛盾;卫国激情和艰苦生活的矛盾;痛恨庸将和 献身精神的矛盾等等。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汉代抗匈名

32、将 的怀念,指责了诗人所处时代守边将领的无能, 盼望出现良将,驱逐敌人,保住边疆。首句从秦 汉时的月色和关塞写起,点名月色、关塞依旧, 但时光流逝,朝代变迁,长期边防战争给人民和 将士带来无限灾难与痛苦。在描写景物中,给予 了深厚的感情。后两句采用以古讽今的手法,借 古代名将来讽刺当今边将的无能,语意含蓄,情 感深沉。诗中充满关心国家安危的爱国激情。 全诗反映了作者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 归的同情,也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 专转本语文冲刺班资料专转本语文冲刺班资料 6 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得到安宁,人民过上安 定生活的美好心愿的爱国之情。表达诗人对守边 战士的同情以及对安定、和平生

33、活的向往。 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 国无良将的边塞诗。 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说的是此地汉关,明月秦 时,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断的感叹。二句写征 人未还,多少儿男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三、 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龙 城飞将”出现,平息胡乱,安定边防。全诗以平 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 气呵成,吟之莫不叫绝。明人李攀龙曾推奖它是 唐代七绝压卷之作,实不过分。 五、 春江花月夜 作者作者:张若虚 体裁体裁:宫体诗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1)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2), 月照花林皆似霰(3)。 空里流霜(4)不觉飞,

34、汀(5)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6), 皎皎空中孤月轮(7)。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8), 江月年年望(一作“只”) 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9)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10), 青枫浦(11)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12)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13)? 可怜楼上月徘徊(14), 应照离人(15)妆镜台 (16)。 玉户(17)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18)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19), 愿(20)逐月华(21)流照 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22)。 昨夜闲潭(23)梦落花, 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 江潭落

35、月复西斜。(古音 xi ) 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 (24)无限路(25)。 不知乘月(26)几人归, 落月摇情(27)满江树。 【赏析】 这首诗以写月作起,以写月落结,把从天上 到地下这样寥廓的空间,从明月、江流、青枫、 白云到水纹、落花、海雾等等众多的景物,以及 客子、思妇种种细腻的感情,通过环环紧扣、连 绵不断的结构方式组织起来。由春江引出海,由 海引出明月,又由江流明月引出花林,引出人物, 转情换意,前后呼应,若断若续,使诗歌既完美 严密,又有反复咏叹的艺术效果。 前半部重在写景,是写实,但如“何处春江 无月明”、“空里流霜不觉飞”等句子,同时也 体现了人物的想象和感觉。后半部重在

36、抒情,这 情是在景的基础上产生的,如长江流水、青枫白 云、帘卷不去、拂砧还来等句,景中亦自有情, 结尾一句,更是情景交融的名句。全篇有情有景, 亦情亦景,情景交织成有机整体。 诗歌写了许多色彩鲜明的形象,如皎月、白 沙、白云、青枫等等,这些景物共同造成了柔和 静谧的诗境,这种意境与所抒发的绵邈深挚的情 感,十分和谐统一。 诗歌每四句一换韵,平仄相间,韵律婉转悠 扬。为了与缠绵的感情相适应,语言采用了一些 顶针连环句式,如“春江潮水连海平,海 上”“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何处 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一唱三叹,情味无穷。对偶句的使 用如“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

37、 楼?”“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等 等。句中平仄的讲求如“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 春江无月明?江流婉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 霰”,平仄变换与律诗相同,使诗歌语言既抑扬 顿挫,又清新流畅。 六、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赏析】 唐代大诗人王维(公元 701761)的这首送 元二使安西(又名阳关曲),千古传诵, 脍炙人口。笔者认为,此诗是中华诗坛不可多得 的一首奇诗。奇就奇在,它不同于一般的送别诗; 它巧妙地借助于时空的转换,营造了耐人寻味的 惜别氛围,达到了令人震撼的的艺术感染力,具 有极高的意境。但是,千百年来,文

38、人学者未能 准确把握该诗的风格,望文生义地曲解了诗的意 蕴,从而降低了它的格调和品位。 这是一首送朋 友去西域守护边疆的诗。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 统辖西域而设的都护府的简称。 王维所处的年代, 各种民族冲突加剧,唐王朝不断受到了来自西面 吐蕃和北方突厥的侵扰。开元二十五年(737 年) 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大逸战胜土蕃,唐玄宗曾命王 维以鉴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沿途 他写下了使至塞上、出塞作等边塞名篇。 阳关曲是王维晚年之作,其创作年代估计在 “安史之乱”以后, 据 资治通鉴 至德元年 (756) 七月载:“征河西、安西兵赴行”;至德二年二 月载:“上至凤翔旬日,陇右、河西、安西、西 域

39、之兵皆会”。故当知“安史之乱”暴发后,边 专转本语文冲刺班资料专转本语文冲刺班资料 7 兵大量内调,此诗约作于送友人即将奔赴安西之 时,与此同期的诗作尚有送张判关赴河西、 送刘司直赴安西等。无疑,当他送别友人临 近分别时,诗人不会不考虑到战争将对他们今后 产生的影响。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送别时的节物风 光,描绘了平平常常的景色,却充满诗情画意。 三四句表达了对友人一篇深挚的情谊。但是,在 一些权威的辞书和教材中对后两句均作出了这样 的解释:“朋友,再干了这一杯酒吧,出了阳关, 可就再也看不到老朋友了”笔者以为,这样 的解释明显带有主观随意性,没有真实反映出王 维如此造句所想表达的深意,更没有揭示

40、出此两 句在表达上的佳妙之处。 首先,作出了这样浅显 直白的解释,本诗显的似乎并无新意,与他在这 一时期的同类作品相比也无特别之处,只能算是 一首很平常的送别诗,这与后人将之一直誉为唐 诗“压卷之作”的称谓显然是不相符的,其中必 然隐赋有某种其他的寓意,而我们却一直尚未予 以重视而挖掘出来;其次,这是一首送友人去守 护边疆的诗,面对战争的残酷无情,曾经到访过 边塞的诗人相当了解,“古来征战几人回”!他 一般不可能说出“你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这样 的话去伤害友人且触犯诗谶这未免太不合乎 情理;再说,从诗句的本身意义上分析,友人也 并非一定要等到出了“阳关”后才看不到诗人, 出了“渭城”不同样也就

41、看不到诗人了吗?事实 上,即便友人真到了边疆安西,他同样也能遇见 来自家乡的“故人”,如岑参在凉州馆中与诸 判官夜集诗中就这样写到:“河西幕中多故人, 故人别来三五春”。那么,“阳关”一词在这首 诗中的特殊意义又会是什么呢? 笔者认为, 诗人 这两句其实是运用了逆挽(即叙事题材的“倒 叙”)并结合了省略的写作手法,引导读者的思 绪跟随年青的友人一起奔赴疆域,然后历经万种 艰险,最后凯旋而归时,而“我”现在的这 个送行者却恐怕因年老多病已不在人世了历 史的真实是, 诗人在送走友人后不满六年 (于 761 年)便真的与世长辞了!我们已无法知道他们后 来是否能重新相逢,但“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 从戎

42、十载余”王维的这两句诗多少能反映出友人 那漫长的戎马生涯与思者的无奈。因此,诗中的 “西出阳关”并非是指友人不久后走出了阳关, 而应该是指将来友人完成任务胜利返回时路经 “阳关”。长期以来,“西出阳关”一直被简单 理解为友人走出了阳关,但是在这里却是真正的 “一语双关”:它按着时空的发展次序有着两幅 截然不同的场景,第一幅“西出阳关”是指友人 在征途中刚刚走出了阳关,渭城在东,阳关在西, 是谓“西面出去”,一般人们均持此种观点;另 一幅“西出阳关”就是指友人在经历许千辛万 苦,完成了任务剀旋而归时离开了阳关,渭城仍 在东,阳关仍在西,却是谓“西面出来”,诗人 的本意就是如此。可见,常人都把友人

43、从“西面 出来”误解成了从“西面出去”了!不难理解, 面对各自分离后的茫茫未知前途,不禁会引起诗 人的无边遐想,而这种思绪一旦跨越了时空和个 人后,便会产生出扣人心弦的意境,有着无与伦 比的震撼力,诗人正是为此成功地进行了时空的 转换和压缩。 必须指出,处于河西走廊尽西头的 阳关,和它北面的玉门关相对,从汉代以来,一 直是内地走向西域的通道,同时也是军事要塞。 “玉门关”外基本是突厥的势力范围,而“阳 关”内则完全属于唐朝的领土。在诗人看来,只 有将来友人能走出了“阳关”后方才真正表明他 是平安回来了。我们从元代阳春白雪集中大 石调阳关三叠词中可以发现,古人其实一直 就是这样诠释的:“休烦恼,

44、劝君更尽一杯酒, 只恐怕西出阳关,旧游如梦,眼前无故人。只恐 怕西出阳关,眼前无故人”故此,准确完整地 诠释这首诗应该是这样的: 朋友 请再干了这杯酒 待你将来凯旋而归 西出阳关的时候 恐怕已不能再看到我了啊 惟有这 渭城的细雨 青青的客舍 以及随风而舞的扬柳 还会像今天一样 在此恭侯 看! 这哪里像是诗人在送别友 人,这分明就是友人在送诗人呀!诗人王维正是 高超地运用了这种逆挽的写作手法,籍助于时空 的转换,将国家的安危、战争的残酷、朋友的情 谊、人生的苦短紧紧地揉合在了一起,情景交融, 达到了令人震撼的艺术感染力。其实,在王维的 诗歌里也曾多次采用了这种语法结构,如九月 九日忆山东兄弟中“

45、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 萸少一人”两句就从另一个角度表达了诗人对亲 人的思念;在与“阳关曲”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 山中送别诗中我们也同样能领会到诗人在此 方面的匠心独运:“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王维的这种语法技 巧甚至对后来诗人也有启示意义, 如白居易在 邯 郸冬至夜思家诗中“想得家中夜深座,还应说 着远行人”两句,就不难感觉受到了他的影响。 重新认识王维阳关曲的重要意义,使我们再 次强烈感受到:作为一位诗人,只有将个人的命 运和国家的兴衰紧紧地血脉相连,才能够创造出 专转本语文冲刺班资料专转本语文冲刺班资料 8 属于那个时代的伟大作品。诗人王维清楚地了解 战争的无

46、情,也深知友人的远征可谓九死一生, 更明白此次分离或许就意味着永别。但他依然为 友人祝福,期待着友人能平安归来,盼望着国家 从此走向和平昌盛即便自己可能已等不到那 一天的到来 “劝君更尽一杯酒”,这酒中不 仅浸透了诗人对友人的一片深挚情谊,更饱含着 他对国家和平安宁的美好祝愿!这正是“阳 关曲”千百年来久唱不衰的魅力之所在! 七、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赏析】 该诗虽属咏古迹,然而字里行间隐寓着伤时 的感慨。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点明了凤去 台空,六朝繁华,一去不

47、返。三、四句就“凤凰 台”进一步发挥,东吴、东晋的一代风流也进入 坟墓,灰飞烟灭。五、六句写大自然的壮美。对 仗工整,气象万千。最后两句,面向唐都长安现 实,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自身报国无门,十分 沉痛。 该诗与崔颢登黄鹤楼相较,可谓“工 力悉敌”。其中二联,虽是感事写景,意义比之 崔诗中二联深刻得多。结句寄寓爱君之忱,抒发 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尤为深远。但李白的诗就 气魄而言,却远不及崔颢的诗宏伟。 3 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十四字中连用了 三个凤字,却不觉得重复,音节流转明快,极其 优美。“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相传南朝刘 宋永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乃筑台,山和台也 由此得名。在封建时

48、代,凤凰是一种祥瑞。当年 凤凰来游象征着王朝的兴盛;而“如今”凤去台 空,就连六朝的繁华也一去不复返了,只有长江 的水仍然不停地流着,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存在。 三四句就“凤去台空”这一层意思进一步发 挥。三国时的吴和后来的东晋都建都于金陵。诗 人感慨万分地说, 吴国昔日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 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进入坟墓。那一时的 烜赫,在历史上留下了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呢! 诗人没有让自己的感情沉浸在对历史的凭吊 之中,他把目光又投向大自然,投向那不尽的江 水:“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三 山”在金陵西南长江边上,三峰并列,南北相连。 陆游入蜀记云:“三山,自石头及凤凰山望 之,杳杳有无中耳。及过其下,距金陵才五十余 里。”陆游所说的“杳杳有无中”正好注释“半 落青天外”。李白把三山半隐半现、若隐若现的 景象写得恰到好处。“白鹭洲”,在金陵西长江 中,把长江分割成两道,所以说“二水中分白鹭 洲”。这两句诗气象壮丽,对仗工整,是难得的 佳句。 李白毕竟是关心现实的,他想看得更远些, 从六朝的帝都金陵看到唐的都城长安。 但是, “总 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这两句诗寄 寓着深意。长安是朝廷的所在,日是帝王的象征。 陆贾新语慎微篇曰:“邪臣之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