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 练案练案2727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2019广东七校模拟)人口耕地弹性系数是耕地面积百分比和人口百分比之比,可以衡 量人口与耕地关系的紧张程度。如图为“贵州乌蒙山区各海拔地带 2000 年和 2008 年人口耕 地弹性系数状况图”。读图回答 12 题。 1与 2000 年相比,2008 年该地区人地关系趋于紧张的地带是( A ) A1 300 m 以下地带 B1 3001 900 m 地带 C2 500 m 以上地带 D1 9002 500 m 地带 2与 2000 年相比,2008 年该地区 1 900 m 以上地带人地关系的变
2、化及其原因可能是 ( B ) A人地关系趋于缓和,大量开垦耕地 B人地关系趋于缓和,人口迁出 C人地关系趋于紧张,大量退耕还林 D人地关系趋于紧张,人口迁入 解析 第 1 题,根据材料可知,人口耕地弹性系数耕地面积百分比/人口百分比。与 2000 年相比,2008 年 1 300 m 以下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下降,故人地关系趋于紧张,故 A 项正确;1 3001 900 m 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变化不大,故 B 项错误;1 900 m 以上地 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上升,人地关系趋于缓和,故 C、D 项错误。第 2 题,由上题分析可知, 该地区 1 900 m 以上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上升,人
3、地关系趋于缓和,排除 C、D 项;该地区 地形为山地,海拔高,开垦耕地的条件不足,所以人口耕地弹性系数上升应该是人口外迁的 结果,故 B 项正确。 (2019福建省泉州市第二次质量检查)河湖中的沉积物是水体中磷的重要源头和汇集的 场所。进入水体各种形态的磷沉淀进入水体沉积物,通过再悬浮和分解等过程,释放到上覆 水体。细粒径沉积物与吸附磷(吸附在沉积物矿物表面的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坦噶尼喀湖 是世界上最狭长和最深的湖泊之一,注入坦噶尼喀湖的甲河,河口湿地面积较大。下图示意 坦噶尼喀湖流域。据此回答 35 题。 - 2 - 3甲河河口湿地的沉积物中矿物表面吸附磷含量较其上游河段大的主要原因是(
4、D ) A. 地表径汇流量大 B 湿地降解作用强 C. 工农业污水量大 D 河口淤泥沉积多 4坦噶尼喀湖表层 59 月磷的浓度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B ) A. 农业生产化肥农药残留量大 B. 偏南风使深水层营养盐上涌 C. 河流进入汛期带来营养盐多 D. 雨季大气沉降带来营养盐多 5据调查世界上 80%的淡水鱼类都曾在坦噶尼喀湖中被发现,其主要原因是( C ) A. 湖泊磷等盐类含量很高 B 人迹罕至人类破坏较小 C. 湖泊深长水体容量较大 D 纬度低气温高生长较快 解析 第 3 题,甲河河口湿地的沉积物中矿物表面吸附磷含量较其上游河段大的主要 原因是河口淤泥沉积多,细粒径沉积物多。第 4 题
5、,河湖中的沉积物是水体中磷的重要源头 和汇集的场所,农业生产化肥农药残留、雨季大气沉降带来营养盐,不是水体中磷的重要源 头;坦噶尼喀湖表层 59 月磷的浓度较高的主要原因是偏南风使深水层营养盐上涌,释放到 水体中的磷增多;图示位于南半球,59 月是枯水期。第 5 题,据调查世界上 80%的淡水鱼 类都曾在坦噶尼喀湖中被发现,其主要原因是湖泊深长水体容量较大,多种鱼类能找到适宜 的生存空间。 (2020湖南省长沙市模拟)水质污染指数用来衡量水污染程度,数值越大说明水污染越 重。珠江口海域一直承受着巨大的环境压力,其水质与生态环境质量近年来一直备受关注。 读“珠江口 7 月海域水质污染指数的平面分
6、布示意图”。据此回答 67 题。 - 3 - 6据 7 月海域水质污染图推测珠江口海域 1 月污染等值线空间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 是( C ) A由珠江口向外海等值线数值变大 B等值线由珠江口向外海弯曲 C相比 7 月,1 月相同等值线离珠江口的距离变小 D相比 7 月,1 月在等值距相同的情况下,等值线的密度变小 7有关珠江口污染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冬季海水倒灌处污染更严重 B夏季水量大,从陆地带来的污染物多,污染比冬季严重 C河口海流的运动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D离陆地越近,受陆地影响越大,污染越严重 解析 第 6 题,据图可知,珠江口污染物主要是陆地及河流带来的,由珠江口向外海
7、, 等值线数值变小;1 月河流流量减少,污染加重,越往陆地方向污染越重,等值线向河口方向 弯曲;相比 7 月,相同等值线离珠江口的距离变小;由珠江口往外,污染变化越大,等值线 变密集。第 7 题,珠江口污染主要来自陆地生产与生活排污,因此离陆地越近,受陆地影响 越大,污染越严重;外海污染少,因此海水倒灌处污染减轻;夏季水量大,稀释了污染物浓 度,污染较轻;河口处的河流运动,加快了污染物的扩散速度,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2019重庆模拟)下图为某地区夏季生态农业示意图。读图回答 89 题。 - 4 - 8该地可能位于( C ) A黄土高原 B长江中下游平原 C东北地区 D四川盆地 9图中字母 P
8、、Q 代表的内容分别是( A ) A大豆和豆制品加工 B棉花和纺织工业 C水稻和米皮加工 D油菜和油料加工 解析 第 8 题,根据图中主要农作物是小麦,判断该地位于温带地区。四川盆地、长 江中下游平原位于亚热带,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黄土高原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是谷子。只有 东北地区符合。第 9 题,根据图中 P 作物有固氮作用,分析 P 作物是大豆,东北地区是我国 大豆主要产区。大豆加工成豆制品 Q,进入市场,获得资金,渣作为饲料。所以图中字母 P、 Q 代表的内容分别是大豆和豆制品加工。 (2020安徽蚌埠质检)贝丁顿社区位于伦敦西南。为减少建筑热损失,建筑师采取了一 系列措施,使用可循环利用的
9、建筑材料、太阳能装置等,使这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零二氧化 碳排放社区。下图示意贝丁顿社区能源循环模式。据此完成 1011 题。 10推测当地气候( A ) A冬季阴冷潮湿 B夏季寒凉干燥 C气温年较差大 D降水年际变化显著 11符合社区二氧化碳零排放的有效措施是( D ) A屋顶种植景观植物 B建筑设置隔热层 C控制居民生活用电 D社区栽种速生林 解析 第 10 题,贝丁顿社区位于伦敦西南,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气 温年较差小,降水年际变化小。第 11 题,根据图中信息,图中建设生物燃料热电连产厂,为 生活提供电力和热水,为此需要生物燃料,所以需要在社区栽种速生林。 12读下列材料,
10、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4 年 10 月 25 日,严重的雾霾天气袭击吉林省长春市。当地实时空气质量指 数曾一度逼近“爆表”,“烧荒”不断使空气质量下降,秋收接近尾声,农民焚烧秸秆与严 重雾霾有着直接关系。据统计,吉林全省玉米秸秆量大约 4 000 万吨,其中约 25%将被焚烧, - 5 - 烧荒对于吉林省的黑土地来说是一种有机质浪费,不利于黑土保护。 材料二:从 2014 年 10 月 20 日26 日全国秸秆焚烧火点分布情况看,火点数排前 7 位的 省区如下表所示。 省区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山东 河南 新疆 火点数 292 208 110 42 40 15 13 (1)简述焚烧
11、秸秆对雾霾天气的影响。 (2)说明表格中秸秆焚烧火点分布特征及其原因。 (3)除焚烧以外,秸秆的利用方式还有哪些? 解析 第(1)题,雾霾是由细小的水滴和细小的污染物颗粒组成的,大量地焚烧秸秆能 产生烟和粉尘等颗粒物,是造成雾霾的主要原因之一。第(2)题,从表格中可以看出焚烧火点 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因为此时正值 10 月份,是东北地区秋收之后,农民 焚烧秸秆是传统的处理方式。第(3)题,秸秆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每年中国产生的秸秆量很大, 有效地处理秸秆可以减轻大气环境问题,将秸秆资源化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如做饲料、制沼 气、制乙醇等。 答案 (1)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的烟和粉尘等细
12、小颗粒,进而形成雾霾。 (2)主要分布在东北三个省份; 10 月 20 日26 日是东北秋收之后, 农田产生大量的秸秆, 受利用技术等影响,秸秆大量地被焚烧。 (3)做饲料、制沼气、制乙醇等。 13(2019重庆二诊)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距今 5.6 亿年前,柴达木盆地曾是一片浅海环境,此后,强烈的地壳构造运动导致地壳 抬升,海水消退,柴达木盆地隆起为陆地。受海陆变迁和气候变干的影响,柴达木盆地形成 了多种矿床(化石燃料、金属矿、盐湖及盐类矿床),且储量丰富。 循环经济是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活动。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是目前 国内面积最大、资源丰富、唯一布局在青藏高原少数
13、民族地区的循环经济产业试点园区,“试 验区”重点构建了盐湖化工、油气化工、有色金属、煤化工等七大循环经济主导产业,根据 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 ,到 2020 年,“试验区”将发展成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 区。下甲图为柴达木盆地资源分布图,下乙图为盐湖化工、油气化工耦合发展模式图。 - 6 - (1)简析柴达木盆地矿产类型众多的形成条件。 (2)说明图中干盐湖开发利用盐类资源的有利自然条件。 (3)简要评价柴达木盆地发展循环经济产业的效益。 (4)根据材料判断,制约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资源开发可持续发展的自然条件。 解析 第(1)题,据材料“距今 5.6 亿年前,柴达木盆地曾是一片浅海环境,
14、此后,强 烈的地壳构造运动导致地壳抬升,海水消退,柴达木盆地隆起为陆地。受海陆变迁和气候变 干的影响, 柴达木盆地形成了多种矿床(化石燃料、 金属矿、 盐湖及盐类矿床), 且储量丰富。 ” 可知,海陆变迁导致森林、海洋生物被掩埋,形成石油、天然气和煤;地壳运动造就了铅、 锌等有色金属矿产; 从岩石风化侵蚀和气候变干等方面分析盐湖和盐类矿床的成因。 第(2)题, 食盐、钾盐等易溶于水,气候干燥利于加工盐产品。本题应从资源分布状况和气候等角度去 思考。第(3)题,循环经济产业的效益从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方面作答。第(4) 题,本题主要从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短缺、自然灾害等角度综合考虑。
15、答案 (1)条件:随海陆变迁,大量掩埋在地下的海洋生物遗体、森林,逐渐转化为石 油、天然气和煤;地壳运动造就了铅、锌等有色金属矿产;岩石风化后,经过长期的流水作 用,在盆地低洼处,大量盐类物质汇集,随着气候变干,湖水蒸发,浓度变大,在内陆湖盆 形成盐湖和盐类矿床。 (2)条件:盐湖资源裸露地表,便于开采和加工;盆地气候干燥,可通过自然日晒工艺加 工盐产品。 (3)环境效益:减少了废弃物排放,减少环境污染。经济效益:实现盐湖资源、油气资源 等的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延长了产业链,增加了附加值;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提 高经济效益。(答 2 点即可)社会效益:为当地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少数民族地区脱 贫致富。 (4)制约条件:生态环境脆弱(或植被稀少,荒漠化严重);水资源短缺;自然灾害众多。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