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 练案练案2020第第 2 2 讲讲 城市化城市化 (2019山东省青岛市一模)人口城镇化分为“城化”和“镇化”两部分,人口“城化” 是指人口向各类城市的城区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而人口“镇化”是指人口向小城镇的镇区 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为测定镇区人口集聚程度及其对人口城镇化发展的贡献,将镇区总人 口占城镇总人口的比例称为“城镇人口镇化水平”,将某一时期内某区域的镇区人员增长量 占城镇总人口增长量的比例称为“城镇人口镇化贡献率”。下图示意我国部分省区 2000 2005 年和 20102015 年两个时段的城镇人口镇化贡献率柱状分布。据此完成 13 题。 1推测 M 省最可能是( B
2、 ) A辽宁 B上海 C湖南 D安徽 220002005 年,吉林省的( D ) A镇区人口呈现负增长 B城镇人口总数下降 C城区人口呈现正增长 D镇区人口总数上升 3图示时间段内,关于重庆与陕西城化贡献率叙述正确的是( D ) A重庆一直高于陕西 B陕西一直高于重庆 C20002005 年重庆城化贡献率高于陕西 D20102015 年重庆城化贡献率高于陕西 解析 第 1 题,读图可知,M 省在 20002005 年间,镇化贡献率为负值,说明镇区人 口增长为负值,慢于城区人口增长速度,为我国的大城市周边地区,随着大城市经济发展水 平高,周边镇区人口向城区迁入;图中 M 省镇化贡献率在 2010
3、2015 年为正值,说明大城市 辐射带动作用增强,使得周边地区的镇区人口增长速度增快。第 2 题,读图可知,20002005 年吉林省的镇化贡献率大于 1,说明镇区人口呈现正增长,而城区人口负增长,镇区人口总数 下降,城镇人口总数在增加。第 3 题,读图可知,重庆的镇区贡献率在 20002005 高于陕西, 20102015 低于陕西;重庆的镇区贡献率在 20002005 低于陕西,20102015 高于陕西。 (2019河南联考)美、日、德三个国家各自经历了迥然不同的城市化发展道路,分别是 美国的大都市区发展模式、日本的综合发展模式和德国的中小城市发展模式。美国人口主要 居住在大都市区内。大
4、城市聚集发展在日本城市化进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带动作用,同时中 - 2 - 小城市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德国居住在 10 万人口以上较大城市的人口仅有 2 500 万,占总 人口的 30%左右。下图示意美、日、德三个国家城市化发展历程。读图,完成 45 题。 4甲、乙、丙依次表示( B ) A美国、日本、德国 B美国、德国、日本 C日本、德国、美国 D德国、美国、日本 5图示三个国家中( D ) A均未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B目前德国城市化水平最高 C美国城市化起步最早 D二战后日本城市化速度最快 解析 第 4 题,工业化对城市化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工业革命起源于 18 世纪 60 年代 的英国,随后向
5、欧洲大陆传播,19 世纪传至北美;19 世纪初期,乙国城市化水平最高,为德 国,甲国城市化水平次之,为美国,则丙表示日本。第 5 题,据上题分析可知,甲表示美国, 乙表示德国,丙表示日本;三国中,德国城市化起步最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城市化速 度最快,目前日本城市化水平最高,三国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逆城市化现 象。 (2019云南省大理市统一检测)房价收入比指住房价格与城市居民家庭年收入之比,合 理的房价收入比标准为 46 之间。读“全国 40 个不同等级城市的房价收入比统计表”,完 成 68 题。 2006 年 2007 年 2008 年 2009 年 2010 年 2011
6、 年 2012 年 2013 年 一类城 市 10.91 12.85 11.66 12.70 14.44 13.63 12.69 13.26 二类城 市 10.24 10.55 9.25 9.45 9.88 9.56 8.93 9.08 三类城 市 10.26 10.66 10.23 11.03 11.91 10.95 10.23 10.79 6.一类城市房价收入比最高,其原因最可能是( A ) - 3 - A人口密度大,用地紧张 B居民收入水平低 C交通设施完善,交通便利 D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好 7我国不同等级城市房价收入比相对合理的是( B ) A一类城市 B二类城市 C三类城市 D都合理
7、8为促进我国三类城市房价收入比合理化,其有效措施是( D ) A改善城市基础设施,优化生活环境 B加快城市化进程,增加住房供应 C减少农民工进城数量,提高就业率 D发展第二、三产业,提高居民收入 解析 第 6 题,一类城市为北京、上海、广州,人口密度大,用地紧张是房价收入比 高的原因。第 7 题,由材料“合理的房价收入比标准为 46 之间”可知,二类城市房价收入 比最接近,也最合理。第 8 题,我国第三类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较一、二类城市低,居民收入 低,促进房价收入比合理化的措施是发展第二、三产业,提高居民收入。 (2020河南省名校联盟调研)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市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衍
8、生出一系列城市剥夺现象,比如,医疗教育设施等资源空间配置的不合理;生活服务设施空 间发展的不均衡;快速交通建设产生的局部噪音干扰等。鉴于此,将城市居住环境剥夺现象 定义为城市化过程中由于政府政策和市场排斥的作用,某些区位(如居住小区)对城市绿地空 间、公共服务设施、生活和商业设施等具有较低的可获得性,以致感受到针对其群体的高度 歧视,并产生强烈的不公平感和失落感。据此完成 911 题。 9城市居住环境剥夺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B ) A生产力水平低 B人口城市化速度过快 C逆城市化明显 D城市劳动力不足 10郑州各项设施建设最完善的城区是( D ) A二七区 B管城区 C惠济区 D金水区 11对
9、于管城回族区东部而言,应( B ) - 4 - A限制人员通行 B加强隔离墙建设 C禁止工程建设 D减少工业生产 解析 第 9 题,据材料可知,城市居住环境剥夺是由于城市服务功能不能满足城市居 民需要而产生的,因此其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人口城市化速度过快,导致基础设施和服务不能 满足居民需求。第 10 题,读图可知,郑州市金水区基本属于无剥夺型,即其各项设施和服务 基本满足居民需求,表明其设施建设最为完善。第 11 题,读图可知,管城回族区东部主要为 噪音环境剥夺型,噪音主要是交通、建筑、工业生产导致的,限制人员通行、禁止工程建设、 减少工业生产虽然会减少噪音,但是会影响该城区经济发展及居民正常生
10、活,不可取;加强 修建隔离墙可以降低噪音对居民的影响。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深圳在 1980 年正式设立经济特区前,城市人口仅 1 万人,农村人口为 30 万人。城区面 积仅 3.8 平方公里, 最高建筑为 5 层楼房。 1999 年深圳特区建成区面积已达 140.59 平方公里。 2004 年深圳全面城市化正式启动,深圳市最后的宝安、龙岗两区 18 个镇现有 27 万农村人口 全部从“村里人”转成“城里人”。 年份 非农业用地 耕地面积变化 1973 年 1.15% 30.37% 1983 年 4.92% 27.55% 1995 年 34.54% 不足 2% (1)根据资料,简述深
11、圳市城市化的主要表现。 (2)根据资料,推测深圳目前城市化所处的阶段及特点。 (3)说出深圳城市化过程中对自然地理环境可能产生哪些影响? 解析 第(1)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城市人口数量增加,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城市用地 规模扩大等。第(2)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深圳城市人口比重高,属于城市化进程中的后期阶 段。第(3)题,从城市化对生物、水文、土地、气候等方面的影响分析。 - 5 - 答案 (1)城市人口数量增加,城市人口比重不断增加;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农村 人口向城市集聚。 (2)后期阶段。 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速度减缓。 (3)土地利用类型发生改变;产生城市“热岛”现象;影响下渗、径流等水
12、循环过程;生 物多样性减少;产生环境污染等。 13(2019山东滨州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城市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由自然生态环境和城市化过程所决定。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 中,存在本地物种多样性降低、外来物种多样性增加等一系列问题。一般认为,城市中不同 功能区之间用地类型、性质、面积等存在差异,造成城市生态景观呈现破碎化,而植物和动 物的生态活动范围也存在差异,从而出现了城市植物多样性远大于动物多样性的特征。研究 发现,在城市土地利用转变较为剧烈的近郊区,其生物多样性不仅高于城市中心区域,而且 显著大于当地的自然生态系统。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城市物种种类数量统计图。 (1)分析在城市化过
13、程中城市内部本地物种多样性降低的原因。 (2)解释城市中植物多样性远大于动物多样性的原因。 (3)推测城市近郊区生物多样性较高的原因。 解析 第(1)题,在城市化过程中,由于建筑、生产生活等人类活动强度的增加,局地 气候等自然环境改变,本地物种无法适应生存;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追求统一,造成本 地物种减少;城市建设以及引进外来物种,侵占本地物种生存空间。第(2)题,城市中植物多 样性远大于动物多样性,一方面与动植物本身特性有关,如城市生态景观呈现破碎化;植物 的生态活动范围较窄,在破碎的生态环境中生存能力强;动物的生态活动范围大,破碎化的 生态景观阻隔其活动,其生存需求难以满足;另一方面,城
14、市建设过程中,人为引进外来物 种以植物为主。两大原因都导致了城市中植物多样性远大于动物多样性。第(3)题,城市近郊 区生物多样性较高源于近郊区土地利用类型多样,且外来物种和本地物种并存现象明显,该 位置受城市和自然环境双重影响。 答案 (1)人类活动强度的增加,局地气候(光照、气温、湿度、空气质量等)、土壤等 环境改变,本地物种无法适应生存;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追求美学观赏性(统一标准绿化 - 6 - 等),造成本地物种减少;城市建设以及引进外来物种,侵占本地物种生存空间。 (2)城市生态景观呈现破碎化;植物的生态活动范围较窄,在破碎的生态环境中生存能力 强;动物的生态活动范围大,破碎化的生态景观阻隔其活动,其生存需求难以满足;城市建 设过程中,人为引进外来物种以植物为主。 (3)近郊区受城市和自然环境双重影响,近郊区的城市土地利用类型更加多样,为生物提 供了多样的生存环境,外来物种和本地物种并存现象明显(外来物种与本地物种种类均较多)。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