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讲乡村类型和城市类型倾向的注重生态的建筑设计(一)纲要 3.1 引言 3.2乡村类型倾向的注重生态的设计理论和实践 3.3 城市类型倾向的注重生态的设计理论与实践 3.4 可持续发展思想对生态建筑理论和实践的影响 3.5 小结.引言注重生态的建筑设计研究主要存在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乡村类型的生态建筑理论与实践,另外一种是城市类型的生态建筑理论与实践。ZHUSHI1:需要指出的是,此处划分的两种倾向是指对注重生态的建筑有着较大影响的主要类型,不可能也不敢奢望将注重生态的建筑设计思想和实践全部网入这一框架中,而且这只是注重生态的建筑设计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特点。.划分的借鉴对于注重生态的建筑
2、设计研究而言,他们恰恰分别代表了注重生态的建筑设计理论发展演变初期的两种倾向,与注重生态的建筑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乡村类型与城市类型的划分借鉴了吉奥格西默尔的定义:根据对感官信息的处理方式的不同,他将人分为两种类型:乡村类型和城市类型。ZHUSHI2:Simmel G.The metropolis and mental life.In:Wolf K.H.eds.The Sociology of Simmel 1950.London:Collier-McMillan,1950.第53页。按照勃罗德彭特的划分,两种类型的代表是所谓的“生态学家”和“未来主义者”。ZHUSHI3:G勃
3、罗德彭特.建筑设计与人文科学,张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第450454页.如果从二者设计的基本出发点分析,乡村类型注重生态的建筑设计理论与实践与所谓的“生态决定论”的观点存在着某些一致的地方,城市类型的生态建筑理论与实践与所谓的“技术决定论”的观点亦是如此。城市类型注重生态的建筑设计开始的出发点是对“未来所持有的乐观态度”,而乡村类型的生态建筑设计开始的出发点是对“未来所持有的悲观态度”。.乡村类型倾向的注重生态的设计理论和实践 背景分析 受60年代以来绿色运动影响的注重生态的设计理论和实践 .背景分析乡村类型注重生态的建筑设计萌芽阶段受到“生态终结论”影响,而对周围的自然环境
4、采取一种“完全保护”的态度。ZHUSHI4:直到现在还有一些人士认为不经改进的原始的游牧民族的蒙古包和黄土高原的窑洞等完美地体现了生态建筑的设计要求。应该指出,这是一种绝对自然保护的观点,也是一种比较消极的态度,并没有占据“乡村类型”注重生态的建筑设计理论与实践的主流。Schttich C.Thoughts on ecological buildings.A+U,1997,5:1921.“生态终结论”的观点号召“回到自然界”,号召“稳定”地球上的科学和技术。他们的理论同人类对自然界、对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主动性有“极限”、有“限度”的思想有一定的联系,主要受到以罗马俱乐部的名义出版的一些著作中
5、所一贯倡导的“极限”和“限度”思想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乡村类型注重生态的建筑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受到生态学家、生物学家和一些哲学家的影响,因此表现为重视理论研究,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理解建筑设计,因而对注重生态的建筑设计理论的发展与完善作出了较大贡献。但也正是因为如此,很多理论与建筑设计实践的结合不够紧密,表现为提出各种宏观、笼统的设计策略和原则,令建筑师难以把握,无所适从。.受60年代以来绿色运动影响的注重生态的设计理论和实践自本世纪60年代以来,对于未来能源的关注使得人们对可再生能源发生了巨大的兴趣:像太阳能、风能、水利以及对动植物产生的废物的利用。60年代初期,大多数太阳能建筑只是实验性建
6、筑,只有少数应用太阳能的先驱者设计和使用太阳能建筑,鲍罗索勒里是其中之一。.鲍罗索勒里的“城市建筑生态学”(Arcology)最早将生态学同建筑学的概念结合在一起。力图用新的符合生态原则的城市模式取代现有模式:设计一种高度综合、集中式的三维尺度的城市,以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能耗,消除因城市无限水平扩张而产生的各种城市问题的负面影响。.城市建筑生态学理论的产生和发展1960年代,索勒里发现依据“能源廉价”这一陈腐概念设计的建筑,能源利用效率很低,导致城市中产生大量的污染和浪费。他认为城市应设计得同自然界一样节俭、高效。.他还注意到一种进化的趋势:在自然界,越来越复杂化的有机体,占有的空间
7、却越来越少。随着有机体复杂性的增加,它会变成一个更为内向爆裂或缩微的系统。不管形状、形式如何,索勒里和他的学生们认为城市必须遵循这种有机的复杂性缩微化的程序,以便构造出可变的、活跃的容器,容纳人们的生活,达到使人类社会、文化和精神等持续进化的目的。在这种认识启发下,索勒里设计了容纳170,000人生活的城市原型,居住区域布置在结构的表皮,这样每个家庭都能既面对城市外部的自然景观,又能面对城市本身。.1969年,索勒里首次详细 阐 述 了 城 市 生 态 学(Arcology)理论。ZHUSHI5:Soleri P.Arcology:The City in the Image of Man.Ca
8、mbridge:MIT Press,1969.的书中。索勒里的城市生态学理论是一种试图体现建筑学与生态学相融合的关于城市规划与设计的理论。依据这种理论,理想的城市被构想为:高度综合且具有合适的建筑高度和密度,在最大限度地容纳居住人口的同时,将居民安置在最为生态化、美好和缩微的环境中。.城市生态学采取集中聚居的概念,反对近来兴起的由于汽车普及引发的离散聚居的概念,反对城市的无限扩张。认为城市设计应该从根本上重组城市无限扩张式的景观,并且将其转换成高密度、整体、具有一定建筑高度的城市。“我所面对的难题是:现今城市中,绝大多数建筑只有几层高,造成城市向外延展数公里。不夸张地说,城市无限扩张的局面正在
9、改变地球,将农场变为停车场,仅仅将人、货物以及服务运输到城市的扩展部分,就已经浪费了无数的时间和能源。我的解决方法是城市的内向爆炸,而不是外向爆炸。”ZHUSHI6:引自Soleri P.The city of the future.In:Katz M,March W P,Thompson G eds.Earths Answer.New York:Lindsifarne/Harper&Row Books,1977.“缩微化复杂性持续性”规则是城市生态学的基础。所谓缩微化是指在自然界复杂程度日益增加的前提下,精心利用所有的资源例如物质/能量、空间/时间。ZHUSHI7:哈沃德奥德姆从生态动力学角
10、度分析,提倡一种集约化的生态系统是高效的生态系统,这一点与索勒里的观点一致,因为索勒里是通过生建城来体现整体的生态和谐。Odum H T.Environment,Power,and Society.John Wiley&Sons,Inc.New York,1971.“缩微化复杂性持续性”规则是城市生态学的基础。ZHUSHI8:索勒里认为“居住的自容纳性”是指在自然界,无限扩张的观念似乎只适合于有机体在进化的低级阶段采用。有机体的进化使得它们愈变愈复杂,而且变成一个更加适应和缩微的系统。珊瑚礁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更为复杂的物种,像蜜蜂、蚂蚁等,总是选择“最合适”,而不是“最扩张”的尺度。城市也
11、是一个有机体,也应当遵循相同的复杂化和缩微化的程序,人类聚居的城市应该寻求合适的尺度,而不是无限扩张。Soleri P.Arcosanti:An Urban Laboratory?Mayer:The Cosanti Press,1993.所谓复杂性是指在一个非常复杂的变化过程中,还同时簇生着许多的其它的事件和过程。所谓持续性是指在变化过程中,时间维度的延续。生命存在于复杂性和缩微化通过持续性起作用的地方。因此,索勒里将“缩微化复杂性持续性”视为满足“居住的自容纳性”即城市集中的规则。.索勒里认为在容纳相同城市人口的前提下,一个符合城市生态学理论的城市只需占用常规意义城市2的土地面积。因为新城内
12、部的主要交通方式是步行,没有汽车,只是将汽车作为城外使用的交通工具。这样产生的城市缩微化使得人类对土地、能源和其它资源的基本保护成为可能。新城由于需要较少的人均能源供应,因此易于最大限度地依靠太阳能、风能以及其它形式的可再生能源,减少污染和对燃油的依赖。.城市生态学是一种方法论,力图以积极的态度处理诸如人口、污染、能源和自然资源枯竭、食品匮乏、生活质量等城市问题。设计的目标首先,将城市同周围环境的互相作用和城市建筑的可接近性发挥到极致;其次,最大程度地减少能源消耗,减少自然状态、未经加工的原材料和土地的使用;第三,减少废物垃圾量和环境污染。.城市生态学理论的设计实践始于阿科桑底新城的规划建设。
13、小镇的规划目的是将其作为一种符合城市建筑生态学理论的新城原型,示范一些能提高城市状况、减少人类对地球破坏性影响的方法。索勒里认为:阿科桑底城的建设如果成功,可以作为世界城市发展的模式。.两个太阳的城市生态学索勒里孕育构思了一种新的理论:“两个太阳的城市生态学”,它体现了索勒里对原始的城市生态学构想的哲学、神学的修正。这个构想正在逐步描画成一种实在的、极具美感和整体感的建筑,同时从生态的角度来审视,仍然是非常节能。整座城市的外部造型以及城市不可分割的部分巨大的蔬菜温室,都被设计成能够最大程度地利用太阳能,将城市对不可再生能源的依赖程度减至最小。.新理论的论点很简单:一些我们称之为“效应”的、由人
14、类造成的物理、生物现象,能够聚集在一起,互相作用,以寻求一种合成后对人类有用的效果。这些效应包括四种无机效应,即温室效应、烟囱效应、半圆顶效应和蓄热效应,这些是物理规律作用的结果;两种有机效应是指人有意识介入自然发展过程的园艺效应和城市效应。.温室效应是指在一个限定的空间收集太阳的热量。如果同园艺效应结合,就构成了自然农业的基础。索勒里利用它来满足城市食品的生产供应。烟囱效应是指热空气上升时,可以引导收集热空气的系统。索勒里用以辅助自然通风系统,促进空气的自然流动。园艺效应起源于人类生命的早期,是指在人类控制和选择下绿色物种的生长。城市效应是指一些有机体以自觉的、脑力的、文化和精神的方式进行相
15、互作用。半圆顶效应是指将一个四分之一圆形的结构南向布置,这样可以在寒冷的季节作为太阳能收集器,而在温暖的季节形成最大面积的太阳阴影区。它是一种被动式“能量机器”,运作状况只同如何摆放相关,因为太阳的运转轨迹是亘古不变的。蓄热效应是指具有一定质量的物体在周围温度高于自身时容纳热量,而周围温度低于自身时释放热量。利用这一储存与释放热量的效应来创造舒适的温度。.城市生态学理论的中心问题是能源利用的效率,科桑底基金会的建筑师调查了阿科桑底城中已经建好的一系列单体的太阳能利用效率,得出一个结论:应当进一步提高收集和传送能量的中心系统的效率,使其足以满足城镇居民的需要。新理论以此作为解决全球性能源危机的方
16、案。索勒里认为地球上适于生活的富饶土地已经开发殆尽,人们所能继续开垦的土地至少有2/3位于日照充足、高温缺水的干燥气候带范围内。因此,他所进行的城市生态学实践探索,多集中在符合这种气候条件的地区,力图证明由于建筑技术和硬件已经相当发达,符合新理论的城市是可以在最苛刻条件下生存的。.阿科桑底城和“巨构建筑”阿科桑底城阿科桑底城自1971年开始动工兴建,目前已经建成的小城可容纳5,000人,矗立在靠近亚利桑那州首府凤凰城近郊的玄武岩山崖边,是附带有大型温室的各种城镇建筑的组合。其大尺度的太阳能温室,利于城市居民与自然乡村景观保持亲近的关系。.整个小镇预计2000年全部建成,已经建成和在建的部分包括
17、:铸造半圆厅、制陶半圆厅、南穹拱、东部住区、手工艺餐厅、西部住区、温室、北穹拱、游泳池、实验室、东新月住区、索勒里夫人音乐中心、空中住区、东新月剧场等。.整个小镇预计2000年全部建成,已经建成和在建的部分包括:铸造半圆厅、制陶半圆厅、南穹拱、东部住区、手工艺餐厅、西部住区、温室、北穹拱、游泳池、实验室、东新月住区、索勒里夫人音乐中心、空中住区、东新月剧场等。.整个小镇预计2000年全部建成,已经建成和在建的部分包括:铸造半圆厅、制陶半圆厅、南穹拱、东部住区、手工艺餐厅、西部住区、温室、北穹拱、游泳池、实验室、东新月住区、索勒里夫人音乐中心、空中住区、东新月剧场等。.整个小镇预计2000年全部
18、建成,已经建成和在建的部分包括:铸造半圆厅、制陶半圆厅、南穹拱、东部住区、手工艺餐厅、西部住区、温室、北穹拱、游泳池、实验室、东新月住区、索勒里夫人音乐中心、空中住区、东新月剧场等。.整个小镇预计2000年全部建成,已经建成和在建的部分包括:铸造半圆厅、制陶半圆厅、南穹拱、东部住区、手工艺餐厅、西部住区、温室、北穹拱、游泳池、实验室、东新月住区、索勒里夫人音乐中心、空中住区、东新月剧场等。.作为城市“能源围裙”的温室,屋顶倾斜朝向南方。温室设计的目的比较复杂,不仅生产食品,而且担负冬季采暖和夏季制冷的能源供应。自1974年起在索勒里和专业顾问指导下,设计小组综合了各种技术数据,对当地气候、温室
19、园艺学和薄膜支撑结构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以选择温室覆膜的材料和构造,确定温室内的小气候控制和种植的作物;室内作物与室外作物的结合等数十个问题。温室埋入地下约1.2m,最高点5.4m,每座面积约150m2,包括四层呈台阶状的种植区,其下是储藏室、太阳能庄稼烘干室和集水池。.索勒里认为,阿科桑底城的实践,“是建立在缩微化复杂性持续性认识的基础上。如果提供相同的空间、时间、资源、设备和劳动力,阿科桑底新城能创造出更多的社会、文化、美学和环境的财富。”ZHUSHI9:引自Soleri P.The city of the future.In:Katz M,March W P,Thompson G e
20、ds.Earths Answer.New York:Lindsifarne/Harper&Row Books,1977.阿科桑底城和“巨构建筑”“巨构建筑”索勒里构想的“巨构建筑”是近几年成形的,1996年曾经在日本东京举办过展览。巨构建筑方案的地段选在洛杉矶和拉斯维加斯之间的莫吉夫沙漠上,因为索勒里认为从社会特征来看,洛杉矶代表了一种超级消费的概念,而拉斯维加斯则代表了一种超级享乐主义;从自然气候特征来看,莫吉夫沙漠上降水少,湿度极低,温度较高,日夜温差大,属于他格外关注的地区。巨构建筑就是要建在这片荒芜、人烟稀少的土地上,一方面与上述代表现代社会的城市形成鲜明对比,另一方面显示新城对苛刻气
21、候条件的适应性。.巨构建筑是一座高约1000m的塔楼,周围环绕着两组集中式的名为“室外会场”的裙房。室外会场是一个半圆形大建筑,用于容纳范围较广的城市活动。塔楼和室外会场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索勒里之所以将整座城市构想为一个完整的巨型建筑,并不是对城市功能进行重新组织,而是将其集中,便于更充分地提高能源利用、人流循环、物流循环等系统的效率。索勒里设想采用一种将来可能发明的机器人施工技术。计算机系统将会随时监控建筑系统和结构的使用状况。作为一座符合“两个太阳”的城市生态学理论的设计构想,巨构建筑虽然利用常规的电网满足大多数能源需求,但是充分考虑了可再生能源和资源的高效利用,例如风车、太阳能电厂和
22、水的循环利用,大大减少了对常规能源的依赖。.为了说明“缩微化”和“城市三维结构”的优势,索勒里将巨构建筑群和洛杉矶、旧金山两个城市所占用的土地与其容纳的人口进行了比较:洛杉矶市区面积33km2,容纳了100,000人,而一座巨构建筑仅仅占用了1km2的土地,可以容纳101,000人。旧金山市区面积130 km2,容纳了725,000人,而四座巨构建筑构成的群体在占地面积10 km2的情况下,可以容纳700,000人。.绿色运动的主要推动力量并不是建筑师,而是一些生物学家、生态学家等,但是归根结底却促成了很多不同文化、不同种族、不同职业的人们的共同思考和行动,促成了观念的转变:从人本中心论转向人
23、与自然的和谐。ZHUSHI10: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吕瑞兰,李长生.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生态学的一个基本的原理是:任何事物不能够从与其它事物的关系中分离出去。它们可能会从一组自然的关系中,例如野外自然的环境中,被转移到一组人为的关系当中,例如实验室或其它人为的环境中,但是当这些关系改变后,事物本身亦会发生变化。自然的关系不可能通过实验室条件下的人为关系去研究,因为这种关系的转变,会影响生态系统的变化。因此,研究事物与其固有关系相分离的努力是建立在一种误解的基础之上的,这种误解就是:万物都是作为独立的实体而存在,只是在偶然的情况下,才彼此产生关联。深层生态学可以视为一种积极的生态
24、世界观。它强调作为一个整体,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具有相互依赖和统一的特性。各个生态系统的价值存在于这个完整的体系之中,而不是存在于每一个单个的造物中。个体是作为这个整体的一部分存在的,只有将它们放置在整体复杂的关系网络中,才可能体现个体的价值。ZHUSHI11:小约翰B科布.生态学、科学和宗教:走向一种后现代世界观.见:大卫格里芬,编.后现代科学科学魅力的再现,马季方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5.深层生态学的观点同以往的主流观点截然相反:在西方社会的主流观点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分离。进化论的观点同样赞同人是自然最优越的产物,而正是由于这一高级生物的缘故,其余物种才有可能存在。总之,这些观点认为,
25、人类在一定程度上是凌驾于自然之上,或者至少是凌驾于自然的其它物种之上,并有权力随心所欲地塑造自然。深层生态学的观点反对上述这一切,认为人类的这种自命不凡不仅是错觉,而且是人类的各种毁灭性行为的祸根。深层生态学的观点认为,人类只不过是世界上诸多物种中的一个,既不比别的更好,也不比别的更坏。在地球的整个生态系中,人类有着自己特定的位置,只有当它有益于这个生态系时,才会有人类自身的价值。但是人类本身并不能体现什么特殊的价值。因为这种以具有特殊价值自居的态度,已经导致了人类利益和所有物种利益赖以生存的生态秩序的大规模破坏。.体现在注重生态的建筑设计和理论中,深层生态学的观点是一种比较积极的观点,认为建
26、筑是整个环境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人类的建设不应破坏其它物种的生存环境,因此,同绿色运动的观点有很多相似之处。深层生态学强调整体的建筑观点,认为建筑应该同周围的环境相协同,并且应该对周围环境的保持作出一定的贡献,而且应该可以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进行调整。符合深层生态学理论要求的建筑应该至少满足三个方面的要求:首先是不破坏周围环境,其次同周围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和作用,第三,应该深入体现建筑和环境之间的整体感。.生物学家约翰托德1969年在名为从生态城市到活的机器:生态设计诸原则的书中阐述了将“地球作为活的机器”的生态设计原则:、体现地域性特点,同周围自然环境协同发展,具有可持续性;、利用可再
27、生能源,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耗费;、建设过程中减少对自然的破坏,尊重自然界的各种生命体。ZHUSHI11:Tod J.From Eco-Cities to Living Machines:Principles of Ecological Design.挪威哲学家阿恩那伊斯1972年写道:“深层生态学的本质在于质询更为深刻的问题:究竟是何种社会、何种教育、以及何种宗教组织有助于将地球上的各种物种视为一个整体。”深层生态学的理论重点是探讨人类和自然的分离,以及其他一些关于人类和地球关系的基本的问题。深层生态学家认为传统的环境研究对于受到伤害的地球的帮助就象止血胶条对伤口的作用那样肤浅。ZHUSHI1
28、2:Zeiher L C.The Ecology of Architecture:a complete guide to creating the environmental conscious building.New York:Whitney Library of Design,1996.此时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思想认识,比起前述柯布西埃等人的朴素思想,已经进步了很多,更多的情况下,利用太阳能只是为了寻找替代能源。肯拜尔在新墨西哥州设计了圆顶簇状分布的住宅,应用了桶装水墙和具有良好隔热性能的天窗结构。.中间技术概念和受其影响的设计实践1973年,E.F.舒马赫完成了他的著述:小的是美好
29、的,首次提出了中间技术的概念,并且为自足性设计提供了一套哲学理论。.舒马赫的中间技术概念是建立在对第三世界国家印度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认为真正需要的科学技术具有如下的特点:“价格低廉,基本上人人可以享有;适合于小规模应用;适应人类的创造需要。”ZHUSHI13:E.F.舒马赫舒马赫.小的是美好的,小的是美好的,虞鸿钧,郑关林译,刘静华校虞鸿钧,郑关林译,刘静华校.北京:商务印北京:商务印书馆,书馆,1984.在提到“小即美”的哲学思想之前,针对“生产问题”,舒马赫强调了所谓“自然资本”的重要性,认为自然界所提供的资本远远多于人类自身创造的各种科学、技术、复杂的物质基础结构和无数先进的基本设备
30、等人造资本,而“自然资本”例如化石燃料等正以惊人的速度耗尽。他敏锐地发现:“为什么所有这些名词污染、环境、生态等等突然变得这样重要起来了呢?我们拥有工业体系毕竟有相当的时候了,然而就在五年或十年前,这些字眼实际上还没有人听说过。”ZHUSHI14:着重号为舒马赫所加。由于本书完成于1973年,舒马赫所谓的“五年或十年”以前,正是现代生态建筑(Ecological Architecture)的萌芽时期,正是很多生态学家等人不遗余力地推行一些乡村类型倾向的生态建筑设计的时期。.舒马赫认为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科学家与技术专家已学会合成自然界所不认识的物质;面对其中许多物质,自然界实际上处
31、于无防卫的地位。”,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我们正在非常迅速地耗尽某类不能更新的固定资产,即温驯的、仁慈的自然界一直提供的容许储备量。”舒马赫将“自然资本”扩展到“人类本身”,认为正是“化石燃料、自然界的容许储备量、人类本身”构成了所谓的“自然资本”。舒马赫认为,凯恩斯经济学没有考虑自然资源的价值,因为“经济学方法论的固有特点是忽视人对自然界的依赖性。”舒马赫希望通过对这三类资本的剖析,启发人们“看到发展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的可能性。这种新的生活方式拥有新的生产方法与新的消费形式,是一种为达到持久而设计的生活方式。”为了说明这一点,舒马赫列举了三个例子:以农业和园艺方面,“把注意力放在使合乎生物学要求的
32、生产方法完善化上,放在增加土地肥力及提供健康,美好与安定的环境上。”在工业方面,“把注意力放在发展小型技术、比较非暴力性的技术、具有人性的技术上”。在与自然的关系方面,“我们还必须学会不仅同人类和平相处,而且同自然界、尤其是同那些创造自然界、创造人类的至高力量和平相处。”应该承认,这一点与后来形成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要求存在一定的相似性。.舒马赫反对给每一个产品都标上似乎反应了它们之间真实价值差异的价格,而是强调表中所示的四类商品间不可比性。因为现代经济学不了解它们之间质的差异。舒马赫认为,空气、水、土壤乃至整个现存的自然环境是不能用通常意义的价格概念来表示。这一点表明了舒马赫的立场:倾向于
33、保护自然环境,而这种保护不是建立在技术发展和进步之上的,因为在他眼中,这些进步所带来的损害同利益相比较,似乎更多一些。这与推崇“国际化”的城市类型设计思想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商品”初级二级非再生再生制造品劳务.为了与传统西方经济学相区别,舒马赫提出了“佛教经济学”的概念,认为佛教经济学的目的是通过最佳消费方式使人获得最大限度的满足。舒马赫以服装制造来说明这一点。“衣着的目的既是御寒和美观,那么,任务就应该是花费尽可能少的力量来实现这个目的,即每年耗费最少量的布匹,采用投入劳力最少的款式比如说,将一块没有裁剪的衣料作成精巧的皱折,可以给人以美得多的感受时,却象现代化西方那样去追求复杂的裁制,那
34、就很不经济了。极其愚蠢的作法是把衣料缝成易于很快磨损的样式”.为了与传统西方经济学相区别,舒马赫提出了“佛教经济学”的概念,认为佛教经济学的目的是通过最佳消费方式使人获得最大限度的满足。舒马赫以服装制造来说明这一点。“衣着的目的既是御寒和美观,那么,任务就应该是花费尽可能少的力量来实现这个目的,即每年耗费最少量的布匹,采用投入劳力最少的款式比如说,将一块没有裁剪的衣料作成精巧的皱折,可以给人以美得多的感受时,却象现代化西方那样去追求复杂的裁制,那就很不经济了。极其愚蠢的作法是把衣料缝成易于很快磨损的样式”.为了与传统西方经济学相区别,舒马赫提出了“佛教经济学”的概念,认为佛教经济学的目的是通过
35、最佳消费方式使人获得最大限度的满足。建筑具有类似的特点:建筑为人们提供遮风避雨的场所,同时以自身的形式、比例等美学特点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如果遵循建筑十书中维特鲁威提出的“建筑还应当保持坚固、适用、美观的原则”,那么依照舒马赫的观点,建筑设计的任务就应该是花费尽可能少的力量来实现这个目的。如果从这一点来分析,作为乡村类型设计很重要的哲学依据之一,舒马赫提出的这仪概念与一些城市类型设计的追求存在相一致的地方:即都是力争用最小的花费,但是二者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却截然不同。.舒马赫明确指出,既然物质资源有限,人们应该通过适度使用资源来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不是大量耗费资源。ZHUSHI15:E.F.舒马赫
36、.小的是美好的,虞鸿钧,郑关林译,刘静华校.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第35页。着重号为笔者所加。从佛教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舒马赫的理想是“用地方资源生用地方资源生产来满足地方需要产来满足地方需要,是最合理的经济方式,而依靠远地进口,从而也需要为输出给遥远的陌生人而生产,是非常不经济的,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有理由小规模进行这类生产。”这种地方性思想同样影响了乡村类型注重生态的建筑设计理论和实践,后来很多采用中间技术的设计实践,都紧密地与地方性联系起来,例如地方性材料,地方性技术等。.当然,后来的设计理论和实践虽然都重视地方性,但是支持这种做法的依据得到了进一步的展拓:从单纯的佛教经济学观点,逐渐
37、转变为利用生态系统论的观点,从生态系统地方性特点着手,分析和解释采用地方性材料的优势所在,即由于生态系统的空间置换作用的影响,减少外来特殊物质的引入,有助于减少对原有生态系统的破坏。ZHUSHI16:详见后面讲座。.佛教经济学与现代西方经济学不同的另一个特点是如何对待自然资源的利用。舒马赫认为现代经济学不区分再生与不可再生资源,而从佛教经济学的角度分析,非再生资源如煤与石油,再生资源如木材与水力,二者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差别:“非再生物质只有在必不可缺的情况下才使用,而且必须十分爱惜地使用,特别重视加以保护。”西方经济学家后来提出了“将自然计入成本”的概念(Taking nature into a
38、ccount)。ZHUSHI17:Dieren W.V.eds.Taking Nature into Account:a report to the Club of Rome.New York:Springer-Verlag,1995.舒马赫引用甘地关于“大量生产”和“大众生产”的论断,在大众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中间技术概念:“这种中间技术与土技术(这种技术往往处于衰退的状况)相比,生产率高得多,与现代工业的资本高度密集的高级技术相比又便宜得多。”因为这一概念的提出主要是针对第三世界的发展问题,为了解决第三世界的就业问题,舒马赫强调中间技术最终将是劳动密集的。舒马赫并不认为“中间技术”是普遍适用
39、的,他并不否认现代工业技术的优势所在,只是他所强调的“中间技术”有很多适用的场合。“诸如建筑材料、服装、家用器具、农具等等。”这为后来很多乡村类型的注重生态的建筑设计实践和理论重视“建筑材料”的生产和制作,自制各种建筑材料,例如土坯、砖瓦等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另外,“中间技术的思想并不意味着简单地历史倒退到过时的方法”。舒马赫同意加吉尔教授总结的三种发展中间技术的途径:1.利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技术;2.将先进技术加以改革、调整以满足中间技术的需要;3.进行实验和研究,直接效力于建立中间技术。ZHUSHI18:舒马赫引用浦那的戈凯尔政治经济研究所所长加吉尔教授的论述。.实际上,后来众多学者提出的
40、替代技术和适宜技术等等概念,都体现出受到舒马赫中间技术概念的影响。ZHUSHI19:佘正荣认为存在四种主要的“未来技术类型”,它们分别是舒马赫提出的“中间技术”、丹皮特杰克逊和罗宾克拉克提出的“替代技术”以及与之相似的第三世界国家提出的“实用技术”和“适宜技术”、全球生态运动中绿党提出的“软技术”、星野芳郎提出的“多样性技术”等,在分析了各种技术类型的特点之后,最终归纳为“软技术”?:“多样性技术”强调了工业技术的重要性以外,前三者之间没有任何本质的差别,从基本概念到技术内涵,都非常之相似,因此应该属于同一种类型。参见佘正荣.生态智慧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第190页200页。
41、.舒马赫的中间技术观中所贯穿的深刻的生态原则,对绿党的技术主张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由于中间技术的影响和重要性,正如卡普拉所评价的那样:“舒马赫实际上是全球绿色运动的预言者”。ZHUSHI20:F.卡普拉等.绿色政治全球的希望,石音译.东方出版社,1988.第276页。.相应时间的建筑设计实践在威尔士,替代技术中心变成了一个展示应用“软”能源和再利用系统技术的自足性社区的场所。使用中间技术的运动也逐渐演化成在第三世界倡导和发展 利 用 当 地 适 宜 建 筑 技 术(appropriate building techniques)和应用基于风能、水能、生物能、和太阳能等能源系统的建筑设计。ZHUS
42、HI21:1976年,约翰耐尔完成为有限的星球而设计(Design for a Limited Planet),总结回顾了各种使用替代能源的住宅。.大量研究生态住宅的机构和小组此时展开了各种试验性研究,其中比较有影响的项目是美国科罗拉多州斯诺迈斯的洛基山学会。.洛基山学会研究中心由S康格和阿斯平事务所设计,分为居住、研究和温室三部分。为调节小气候,建筑北侧嵌入小山,部分屋顶覆盖有土层。墙壁厚度约400mm,由两层150mm厚的石墙中间夹着一层100mm厚的聚氨酯泡沫塑料隔热层构成。卧室完全依赖直射入的太阳光,人体、灯具等散发的热量和太阳能蓄热器中储存的热量提供采暖能量。起居室和研究室从中央温室
43、获得太阳辐射的热量,温室北侧的几个圆形小室则利用通风设计引入温室中的热空气,多余热量储存在小室和温室地板中。除起居室、厨房、卧室南向的可开启窗户外,所有的窗户均为中间充有氩气的双层玻璃构造,散失热量仅为单层构造的19%,可见光透过率为75%,太阳能透过率为50%。.这一阶段,也曾经兴起过一段时间的覆土建筑设计研究,澳大利亚建筑师西德尼巴格斯,英格兰建筑师阿瑟昆姆比,美国建筑师麦尔科姆威尔斯以及位于明尼苏达的地下空间中心都进行了一些独特的、非常节约能源的覆土住宅设计实践,他们的研究内容和特点基本一致:利用覆土改善建筑的热工性能,以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ZHUSHI22:The Undergroun
44、d Space Center,University of Minnesota.Earth sheltered Housing Design:guidelines,examples,and reference.New York:Van Nostrand Reinhold Company,1979.威尔斯在名为温和的建筑的书中指出,由于人类的破坏和城市化的发展,建筑师越来越多地毁坏了自己的家园,为此他提倡使用可再生能源的建筑,并大力推广覆土建筑设计,把如何将覆土建筑与更为充分地利用可再生资源紧密联系起来作为研究重点。ZHUSHI23:Wells M.Gentle Architecture.New York:McGraw-Hill Book Company,1981.第三讲乡村类型和城市类型倾向的注重生态的建筑设计(一)小结 1.索勒里和城市生态建筑学概念及实践 2.舒马赫和中间技术概念及其影响 3.相对应的建筑实践的侧重点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