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导论一场风暴影响全球一场风暴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在人的一生中,你永远无法也不可能回避无情的经济规律。作为一个普通公民,你应该能对政府税收、财政赤字、国际贸易、通货膨胀和失业等一系列问题有自己的判断。当然,只有学习和掌握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之后,你才有可能把握好这些问题。第一节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资源的稀缺性二、选择与欲望 三、人类社会面临的三个基本经 济问题四、资源利用与生产可能性曲线l一.资源的稀缺性一方面,相对于人类的无穷欲望而言,人类已有的资源实在太少了;另一方面,由于自然或社会的原因,这些有限的资源还往往得不到充分的利用。l二.选择与欲望按照美国学者马斯洛的解释,人的欲望或人的
2、需求可以分为五个层次:第一,基本的生理需要,即生存的需要,这是最底层的需要;第二,安全的需要,即未来生活有保障,第三,社会的需要,即感情的需要,爱的需要,归属感的需要;第四,尊重感的需要,即需要有自尊心以及受到别人的尊重;第五,自我实现的需要,即出于对人生的看法,需要实现自己的理想。l三、人类社会面临的三个基本经济问题u三个基本的经济问题:(一)生产什么商品和生产多少(二)如何生产商品(三)为谁生产n 经济学所研究的对象就是由资源的稀缺性而产生的选择问题,即资源配置问题。也正是在这种意义上,许多经济学家把经济学定义为“研究稀缺性资源在各种可供选择的用途之间进行分配的科学”。l四、资源利用与生产
3、可能性曲线l人类社会往往面临着这样一种矛盾:一方面资源是稀缺的,另一方面稀缺的资源还得不到充分的利用。生产可能性是指在一定的资源条件下,利用现有资源可能生产的最大产量组合。在决定生产什么产品和劳务时,第一步就是要确定在社会的生产资源和技术水平既定的条件下,哪些产品和劳务的组合是可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阐明了稀缺性的概念。生产可能性曲线第二节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一、微观经济学(一)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1)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 (2)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 (3)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二)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1)市场出清。(2)完全理性。(3)完
4、全信息。(三)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l微观经济学包括的内容相当广泛。其中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1 均衡价格理论2消费者行为理论3生产理论4分配理论5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6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二、宏观经济学(一)什么是宏观经济学1研究的对象是整个经济2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3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4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 总量是指能反映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的经济总量。这种总量有两类:一类是个量的总和,另一类是平均量(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宏观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它的基本内容基于两个假设。1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2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纠正市场机制的缺点(三)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1国民收入决定理
5、论2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纠正市场机制的缺点3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4开放经济理论5宏观经济政策三、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联系(一)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相互补充的(二)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是实证分析(三)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第三节 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理解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最重要的是要区分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理解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的差别,应当注意以下三个问题:(1)实证分析不涉及价值判断,规范分析以价值判断为依据。(2)实证分析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规范分析要解决“应该是什么(3)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客观的,规范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主观的。”的问题。一、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二、经
6、济理论与经济模型 经济理论(Economic Theory)是对经济运行内在规律的理论表述,构成经济学研究的基本目的。经济模型(Economic Model)是在假设基础上对经济规律的简洁表述。n经济模型的构筑需做以下四种基本假设1人的偏好假设2天然禀赋假设3经济人假设4选择协调假设图表明某种物品的价格与供求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少,供给量越大。当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时,价格不再变动,称为均衡价格,这时的供求量就是成交量,称为均衡数量。均衡价格模型。根据这一模型的结果,我们可以提出对未来市场的预测:一切倾向于减少供给的行为,都会引起价格的提高和交易量的减少;一切倾向于减少需求的行为
7、都会引起价格的降低和交易量的减少三.经济学实证分析方法(一)个量分析与总量分析 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在对象上以资源利用和资源配置相区别,在方法上则以总量分析(Aggregate Analysis)与个量分析(Individual Analysis)相区别。(二)边际增量分析方法 (三)局部均衡分析与一般均衡分析第四节 学习经济学的意义在市场经济中,经济的运行是由价格这只“看不见的手”所调节的,也就是说,资源的配置是由价格决定的。那么价格是如何起作用的呢?一、市场经济与价格机制一般而言,市场经济应该具备以下三个特点:(1)企业是独(2)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立的经济单位。(3)价格调节经济。从
8、市场经济的含义可以看出,这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二、价格如何调节经济(一)价格机制调节经济的条件 价格调节经济也就是价格机制在发生作用。价格机制能起到调节经济的作用是以市场经济的存在为基本前提的。n 具体来说,这种条件如下:1 各经济单位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存在 2 价格的变动可以调节需求 3 价格的变动可以调节供给 4 价格可以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状态(二)价格在经济中的作用美国经济学家M弗里德曼把价格在经济中的作用归纳为三种:第一,传递情报;第二,提供一种刺激,促使人们采用最节省成本的生产方法,把可以得到的资源用于最有价值的目的;第三,决定谁可以得到多少产品,即收入的分配。这三种作用是密切关联
9、的从价格调节经济即决定“生产什么”的角度来看,价格的作用可以具体化为以下几个方面。1作为指示器反映市场的供求状况2价格的变动可以调节需求3价格的变动可以调节供给4价格可以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状态第二章价格理论在竞争性市场上价格会进行调整,以确保需求量等于供给量。竞争市场的价格调整第一节需求理论一、需求需求(Demand),指居民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所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二、需求量、需求曲线和需求规律需求量就是消费者在某一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商品的数量。需求表(Demand Schedule)是描述在每一可能的价格下的商品需求量的列表。需求规律又称为需求法则,指需求量
10、与需求价格之间的反向变动关系。需求曲线在通常情况下是一条负向倾斜的曲线,但也有可能出现一些例外的情形,有如下几种表现:(1)某些低档商品,在特定条件下当价格下跌时,需求会减少;当价格上涨时,需求反而增加。(2)某些炫耀性消费的商品,如珠宝、文物、名画、名车等。(3)某些商品的价格小幅度升降时,需求按正常情况变动;大幅度升降时,人们会因为不同的预期而采取不同的行为,引起需求的不规则变化三、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影响需求的各种因素(商品本身的价格、其他相关商品的价格、收入等)既影响需求量,又影响需求1需求量的变动2需求的变动 需求的变动是指商品本身价格不变,由任何一种影响需求的
11、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购买量的变动,它表现为整条需求曲线的平行移动。第二节 供给理论一、供给与供给曲线一、供给与供给曲线 供给是指生产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商品量。作为供给也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生产者要有供给欲望;二是生产者要有供给能力。供给分为个人供给和市场供给。个人供给是指单个生产者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商品量。市场供给是个人供给的总和价格(元)供给量(吨)152030404560608075100图2-3牛肉的供给曲线二、影响供给的因素除了商品本身的价格以外,影响供给的因素也很多,既有经济因素,又有非经济因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
12、种:1厂商的目标 2现有的技术水平 3生产要素的成本 4关联商品的价格水平 5人们对未来市场的预期 政府的政策将影响供给的各种要素作为自变量,则可以用函数关系表示影响供给的因素和供给之间的关系,这种函数关系称为供给函数。以代表供给,a,b,c,d,e,n代表影响供给的因素,则供给函数为 S=f(a,b,c,d,e,n)在经济分析中,一般不能同时对影响供给的所有因素进行分析,假定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不变,只考察影响供给量的最重要的因素某商品本身价格对供给的影响,一般以英文price的第一个字母p代表价格,则供给函数公式可表示为 S=f(p)三、供给规律我们可以把商品本身的价格变动与供给量变动的关系
13、概括为供给规律。供给规律也称供给法则,其内容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商品供给与价格之间同方向变动,即供给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减少。供给规律可用供给表、供给曲线、供给函数三种形式表示。四、供给量变动与供给变动供给量变动是指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动。供给变动是指在商品本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供给的变动。第三节 价格的决定一、均衡价格的形成 1均衡价格含义 均衡价格是指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时的价格,或者是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相交时的价格,此时需求价格等于供给价格,需求量等于供给量。2均衡价格的形成 均衡价格是通
14、过市场的供求关系自发调节而形成的。二、均衡价格的变动l既然均衡价格是由需求和供给这两种力量所决定的,因此,当这些事件使需求或供给发生变化的时候,需求曲线或供给曲线的位置会发生移动,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也会随之改变1需求变动对均衡的影响2供给变动对均衡的影响第四节 价格对经济的调节一、价格机制在配置稀缺资源中的作用一、价格机制在配置稀缺资源中的作用。在市场经济中,需求和供给同时决定了经济中许多不同物品和劳务的价格;而价格的变动又会引起需求量和供给量的变动,从而引导着稀缺资源的配置。市场经济就是一种用价格机制引导资源配置的经济制度。l 价格机制在稀缺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一)传递信息
15、 (二)行为指导二、价格在调节经济中的作用(一)市场经济与价格机制l 在市场经济中,经济的运行是由价格这只“看不见的手”调节的,也就是说,资源的配置是由价格决定的。那么价格是如何起作用的呢?l 市场经济就是一种用价格机制来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一般而言,市场经济应该具备以下三个特点:(1)企业是独立的经济单位。(2)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3)价格调节经济。(二)价格如何调节经济l1价格机制调节经济的条件 价格调节经济也就是价格机制在发生作用。价格机制能起到调节经济的作用是以市场经济的存在为基本前提的。具体来说,这种条件有如下几方面:(1)各经济单位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存在。(2)存在市场。市
16、场是各经济单位发生关系进行交易的制度框架。(3)市场竞争的完全性与公平性。l2价格在经济中的作用 (1)作为指示器反映市场的供求状况。(2)价格的变动可以调节需求。(3)价格的变动可以调节供给。(4)价格可以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状态。p 那么,价格如何调节经济的运行呢?当市场上某种商品的供给大于需求时,这种商品会出现供给过剩,供给过剩说明资源配置不合理。供给大于需求的情况会使该商品价格下降。第五节 价格政策本节我们以供给和需求为分析工具,说明政府的价格政策是如何影响市场结果的。一、支持价格(价格保护)支持价格是政府为了支持某一行业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这类措施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政府收购过
17、剩产品,或用于储备,或用于出口。在因国家之间的贸易争端而出口受阻的情况下,会增加政府财政支出的负担;二是政府限产,但在实施时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二、限制价格(最高限价)限制价格是政府为了限制某些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上涨而规定的产品的最高价格。限制价格一般都低于均衡价格。第三章 弹性理论弹性概念不仅对企业经营者重要,对政策制定者也同样重要。第一节 需求弹性一、需求价格弹性的含义 需求的价格弹性是衡量需求量的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我们可以用需求曲线的斜率来度量需求的价格弹性 需求的价格弹性定义为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公式为 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价格变动的百分比l在
18、理解需求弹性的含义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在需求量与价格这两个经济变量中,价格是自变量,需求量是因变量。(2)需求弹性系数是价格变动的比率与需求量变动的比率的比率,而不是价格变动的绝对量与需求量变动的绝对量的比率。(3)弹性系数的数值可以为正值,也可以为负值。(4)同一条需求曲线上不同点的弹性系数大小并不相同。二、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点弹性和弧弹性在计算需求弹性时要区分点弹性和弧弹性。点弹性是需求曲线上某一点上的弹性,也就是价格变动无限小时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反应程度;而弧弹性是需求曲线两点之间的弹性。n1 点弹性的计算 计算弹性系数的一般公式为 Ed=Q/QP/P=QPPQn2弧弹性的计算
19、弧弹性的计算公式可以写为 d=Q/PP/Q=Q2-Q1/P2-P1 P1/Q1三、需求弹性的分类根据需求弹性的弹性系数的大小,可以把需求的价格弹性分为以下五类:(1)需求完全无弹性,即d=0。(2)需求有无限弹性。即d(3)单位需求弹性,即Ed=1。(4)需求缺乏弹性,即1Ed0。(5)需求富有弹性,即Ed1。四、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为什么各种商品的需求弹性不同呢?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因素影响着需求弹性的大小。(1)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程度,即该商品是生活必需品,还是奢侈品。(2)商品的可替代程度。如果一种商品有许多替代品,那么,该商品的需求就富有弹性。(3)商品本身用途的广泛性。(4)商品使
20、用时间的长短。(5)商品在家庭支出中所占的比例。n 在以上五种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中,最重要的是需求程度、可替代程度和在家庭支出中所占的比例。某种商品的需求弹性到底有多大,是由上述这些因素综合决定的,不能只考虑其中的一种因素,而且,某种商品的需求弹性也因时期、消费者收入水平的不同而不同。第二节供给弹性供给弹性可以分为供给价格弹性、供给收入弹性与供给交叉弹性。一、供给价格弹性的含义与计算一、供给价格弹性的含义与计算 供给价格弹性又称为供给弹性,指价格变动的比率与供给量变动比率之比,即供给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供给弹性的大小可以用供给弹性的弹性系数来表示。供给弹性的弹性系数是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与价格
21、变动百分比的比值。以Es表示供给弹性系数,Q/Q表示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P/P表示价格变动的百分比,则供给弹性系数的计算公式是 Es=QQ/PP=QPPQ程度。二、供给价格弹性的分类各种商品的供给弹性大小并不相同。一般可以把供给弹性分为以下几类 (1)供给无弹性,即Es=0。(2)供给有无弹性,即Es。(3)单位供给弹性,即E=1。(4)供给富有弹性,即Es 1。(5)供给缺乏弹性,即EsMuy/Py说明用于消费X商品的量少,而用于消费Y商品的量多。Mux/Px Mum说明X商品的消费少了,应增加X商品的消费。Mux/PxAP),平均产量是不断增加的。当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时(即MP正常利润时
22、,经济利润0获得超额利润 当会计利润正常利润时,经济利润MC时,利润递增;MRW,这就意味着企业利润增加,单位劳动所增加的收益大于企业为此支付的成本,增加单位劳动会增加企业的总利润,于是企业会增加劳动使用量;反之,如果VMP1;E点右方,消费小于收入,这种情况下有正储蓄,这时APC1。随着消费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它和45线的距离越来越大,说明收入的增加引起消费的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越来越小于收入的增加。所以MPC消费曲线的斜率是1,随着收入的增加,MPC呈递减趋势,消费曲线上各点的斜率越来越小。APC也随收入的增加呈递减趋势。二、储蓄函数与储蓄倾向储蓄函数是指储蓄与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如果用S
23、代表储蓄,储蓄函数的公式是 S=f(Y)可以用表9-2表示储蓄函数。表92时第一、第二、第三栏表明,收入分为消费和储蓄两个部分,收入减去消费就是储蓄。所以,S=Y-C,而C=Ca+MPCY,则S=Y-C=Y-(Ca+MPCY)=-Ca+(1-MPC)Y其中,(1-MPC)Y表示收入引致的储蓄。这是储蓄函数的另一种表达式。S=-Ca+(1-MPC)Y的经济含义是:储蓄等于收入引致的储蓄减去自发消费。储蓄与收入关系也可以用平均储蓄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来说明。平均储蓄倾向(APS)是指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用公式表示为APS=S/Y。表92第四栏的数据是根据SY求得的。边际储蓄倾向(MPS)是指储蓄
24、增量在收入增量中所占的比例。以AS代表储蓄增量,Y代表收入增量,其计算公式为MPS=S/Y。如表92第五栏的数据是根据S/Y求得的。从表92中可以看出,平均储蓄倾向(APS)和边际储蓄倾向(MPS)的变化有如下规律:APS和MPS是递增的,这是由平均消费倾向(APC)和边际消费倾向(MPC)的递减趋势决定的。MPS大于APS,对比表92中的第四栏和第五栏可以看到这一点。一般来说,MPS小于1大于0。三、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1)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为补数,两者之和总是等于收入,即C+S=Ca+MPCY-Ca(1-MPC)y=y图中,当消费曲线与45线相交于E点时,储蓄曲线必定与横轴相交。因
25、为E点意味着收支相抵,这时储蓄必然为零。在E点左方,消费大于收入,出现负储蓄,消费曲线在纵轴上的截距Ca等于储蓄曲线在纵轴上的截距-Ca的绝对值,Ca为负值表示负储蓄;在E点右方,收入大于消费,出现正储蓄,消费曲线与45线之差也是储蓄曲线与横轴之差,即S0=S1。(2)APC和APS之和恒等于1,MPC和MPS之和也恒等于1。即APC+APS=1,MPC+MPS=1由此可知1-APC=APS,1-MPC=MPS1-APS=APC,1-MPS=MPC第三节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一、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一、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两部门经济是指只有企业和家庭的经济首先,两部门经济中的总需求包括
26、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用总支出度量,可表示为AE=C+I其次,两部门经济中的总供给是由各种生产要素提供的,可用各生产要素的收入来表示。这些收入又可分为消费和储蓄两个部分,用公式表示为Y=C+S在均衡时,总支出必然等于总收入,因此,两部门经济中的均衡条件可以表示为C+I=C+S即I=S图9-5消费和投资决定国民收入这个等式表明只有投资等于储蓄,才能实现经济的均衡。也就是说,投资等于储蓄时的国民收入就是均衡的国民收入。如图95所示,横轴Y表示总收入,纵轴AE表示总支出,45线表示总支出等于总收入,总支出曲线向右上方倾斜,截距为(Ca+I)、斜率为MPC。总支出曲线与45线的交点E是经济中的均衡点,这
27、时总支出等于总收入,决定了均衡的国民收入Yn。E点之左,总支出大于总收入,实际国民收入小于均衡的国民收入,经济中普遍存在产量不足的现象,这时,企业扩大生产是有利的,这会引起国民收入的增加,并最终趋于均衡状态。E点之右,总支出小于总收入,实际国民收入大于均衡的国民收入,这时经济中普遍出现了供过于求的现象,企业的产品积压,就会减少生产,从而引起国民收入的减少,并最终趋于均衡状态。在E点上,总支出等于总收入,经济中既没有短缺又没有过剩,企业乐意保持现状而不再改变产量,国民收入处于均衡状态。二、加入政府支出后的国民收入决定加入政府支出后,总需求在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之外又增加了政府需求,政府的需求是指政
28、府对物品和劳务的购买支出。这样,用总支出度量的总需求可表述为AE=C+I+G加入政府支出后的总供给除了居民提供的各种生产要素之外又增加了政府的供给,政府的供给是指政府为整个社会提供的国防、基础设施、基础研究等“公共物品”。政府因提供“公共物品”而得到税收,所以可以用政府税收代表政府的供给。如果用T代表政府税收,则用总收入度量的总供给可表述为Y=C+S+T均衡时,总支出必然等于总收入,因此,加入政府支出后的均衡条件可以表示为C+I+G=C+S+T整理后可得I=S+(T-G)第四节投资乘数一、投资乘数的含义乘数是指由总支出变动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或者说是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总支出变
29、动量之间的比例。如果以I代表投资增加量,以Y代表国民收入增加量,以KI代表投资乘数,则可用下列公式表示投资乘数的概念为KI=Y/I上述公式表明,投资乘数是投资变动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的倍数。二、投资乘数的形成机制投资乘数的计算公式(边际消费倾向(MPC))根据无限几何序数公式l+C+C2+C3+=l/(1-C)在我们的例子中,C=MPC,因此,可得到投资乘数公式为KI=1/l-MPC三、影响投资乘数大小的因素第十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第一节 失业理论概述一、失业及失业率宏观经济学有四大目标,即充分就业、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其中充分就业是宏观经济学的第一目标。失业(Unemploym
30、ent)是指有劳动能力、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但仍然找不到工作的现象。所有那些未曾受雇以及正变换工作岗位或未能按当时通行的实际工资率找到工作的、有劳动能力的人都是失业者。失业人口与就业人口的和就是劳动人口,失业人口占劳动人口的比重即为失业率。二、失业的种类及原因(一)自愿意失业与非自愿失业 所谓自愿失业是指工人所要求的实际工资超过其边际生产率,或者说不愿意接受现行的工作条件和收入水平而未被雇用所造成的失业。非自愿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但仍然找不到工作的现象。(二)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非自愿失业又可以分成这样几种类型: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摩擦性失
31、业是指生产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由于转换职业等原因而造成的短期、局部的失业。这种失业的性质是过渡性或短期性的。结构性失业是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也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周期性失业是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到来时,因社会总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三、失业的影响三、失业的影响一般可以将其分成两种:社会影响和经济影响。奥肯定律的内容是: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一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两个百分点。换一种方式说,相对于潜在GDP,实际GDP每下降两个百分点,实际失业率就会比自然失业率上升一个百分点。四
32、、自然失业率四、自然失业率现代经济学认为,当一个社会中的周期性失业被消灭,只剩下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等失业类型时,这个社会经济就实现了充分就业。与充分就业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自然失业,所谓自然失业率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的自发供求力量起作用时,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下的失业状态。换句话说,自然失业率(Natural Rate of Unemployment)就是指经济中消灭了周期性失业以后的失业率,即摩擦性失业和结构失业占劳动人口的比重。第二节 通货膨胀理论一、通货膨胀的涵义与类型(一)通货膨胀的含义1通货膨胀通货膨胀(Inflation)是指物价水平在一定时期
33、内持续的、普遍的上升过程,或者说货币实际购买力在一定时期内持续的下降过程。2通货膨胀的衡量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是物价指数。物价指数是表明商品价格从一个时期到下一个时期变动程度的指数。物价指数一般采用加权平均的方式,即根据某种商品在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来确定其价格的加权数的大小。物价指数的计算公式如下:物价指数=PtQtP0Qt100%(101)式中:P0,Pt基期和本期的价格水平;Qt本期的商品量根据计算物价指数时包括的产品和劳务种类的不同,可以计算出三种主要的物价指数主要有以下几种:(1)消费者价格指数(简称CPI),也称零售物价指数或生活费用指数,是衡量各个时期居民个人的日常生活用品和劳务的价
34、格水平变化的指标。(2)生产者价格指数(简称PPI),又称批发价格指数,是衡量各个时期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用到的产品的价格水平的变动的指数。(3)GDP折算指数,是衡量各个时期所有产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化的指标。可以根据物价指数计算出一定时期内物价上升或下降的精确幅度,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通货膨胀率,所谓通货膨胀率是指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内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为通货膨胀率=Pt-Pt-1Pt-1100%(102)式中,Pt、Pt-1t时期、(t-1)时期的价格水平。(二)通货膨胀的类型按价格上升的速度划分,可以将通货膨胀分成三类:l第一,温和的通货膨胀,指每年物价上升的比例在10%以内。l
35、第二,奔腾的通货膨胀,指年通货膨胀率在10%以上到100%以下。l第三,超级通货膨胀,指通货膨胀率在100%以上。l按照对不同商品的价格影响大小加以区分,按照对不同商品的价格影响大小加以区分,存在两种通货膨胀的类型:存在两种通货膨胀的类型:第一种是平衡的通货膨胀,即每种商品的价格都按相同的比例上升。第二种是非平衡的通货膨胀,即各种商品价格上升的比例并不完全相同。按照人们的预期程度加以区分,可以将通货膨胀分成两种:一种是未预期的通货膨胀,即人们没有预料到价格会上涨。另一种是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即人们预料到价格会上涨。二、通货膨胀的原因(一)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又称超额需求型通货膨胀
36、,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物价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上涨。通俗地说,这种通货膨胀是“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因而物价上涨。(二)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又称成本通货膨胀或供给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通货膨胀。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又可以根据其原因的不同而分为以下几种:(1)工资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2)利润推动的通货膨胀。也称价格推动的通货膨胀,指市场上具有垄断地位的厂商为了增加利润而提高价格所引起的通货膨胀。(3)原材料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这是指厂商生产中所需要的原材料价格上升推动产品和劳务的价格上升而形成的通货膨胀。(三)结构性通
37、货膨胀(三)结构性通货膨胀结构性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情况下,只是由于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动,也会引起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这种原因导致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被称为结构性通货膨胀。三、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一般可以将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分成两种,即通货膨胀的收入再分配效应和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一)通货膨胀的收入再分配效应(1)通货膨胀不利于靠固定货币收入维持生活的人。(2)通货膨胀对储蓄者不利。(3)通货膨胀还会在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产生收入再分配的作用。(二)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二)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有三种情况:(1)随着通货膨胀的出现,产出增加。(2)成本推
38、动的通货膨胀引起失业,也就是说通货膨胀引起就业和产出水平的下降。(3)超级通货膨胀导致经济崩溃。第三节 菲利普斯曲线一、菲利普斯曲线的含义用来描述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替代关系的曲线了。当失业率高时,通货膨胀率就低;当失业率低时,通货膨胀率就高。菲利普斯曲线如图10-4所示。图中,横轴代表失业率u,纵轴代表通货膨胀率,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PC即为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说明了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二、菲利普斯曲线的应用菲利普斯曲线为政府实施经济干预、进行总需求管理提供了一份可供选择的菜单。它意味着可以用较高的通货膨胀率为代价,来降低失业率或实现充分就业;而要降低通货膨胀率和稳定
39、物价,就要以较高的失业率为代价。三、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与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就是当预期通货膨胀保持不变,表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线。由于人们会根据实际发生的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预期,所以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将不断移动,从而形成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如图10-6所示。第十一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第一节第一节 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理论一、经济增长的含义一般说来,经济增长(economic growth)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生产产品和劳务能力的增长。库兹涅茨给经济增长下了这样一个定义:一个国家的增长,可以定义为给居民提供日益繁多的经济产品能力的长
40、期增长,这种不断增长的能力是建立在先进技术以及所需要的制度和思想意识之相应的调整的基础上的。从这个定义出发,库兹涅茨认为现代社会的经济增长具有以下六个方面的特征:(1)按人口计算的产量的高增长和人口的高增长率。(2)生产率本身的增长也是迅速的。(3)经济结构的变革速度是快的,这包括从农业转移到非农业上,以及从工业转移到服务业,还包括生产规模的变化、劳动职业状况的变化和消费结构的变化等。(4)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的迅速改变(5)增长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大,经济发达国家要向其他国家争取市场和原料。(6)世界各国经济增长不平衡。二、经济增长的源泉图11-1潜在产出的决定因素,可以看出其经济增长的源泉都包
41、括四个方面的因素:劳动、资本、自然资源和技术,总生产函数将上述因素综合考虑在一起,即Q=AF(K,L,R)(111)其中,Q产出;K资本对产出的贡献;L投入的劳动力;R投入的自然资源;A经济中的技术水平;F生产函数。三、经济增长理论与模型(一)哈罗德一)哈罗德多马模型多马模型这一模型简称哈罗德多马模型,是20世纪40年代分别由英国经济学家R哈罗德和美国经济学家E多马提出的,他们所提出的模型基本相同,故合称哈罗德多马模型。哈罗德多马模型是以一些严格的假定条件为前提的,这些假设主要包括:第一,整个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这种产品既可以作消费品,也可以作为资本品。第二,生产中只使用两种生产要素:劳动与资
42、本,这两种生产要素为固定技术系数(即它们在生产中的比率是固定的),不能相互替代。第三,规模收益不变,也就是说生产规模扩大时不存在收益递增或递减的情况。第四,技术水平不变。(二)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二)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新古典增长理论代表人物索洛用改变资本产出比率的办法来解决上述难题,他们的理论之所以被称为新古典增长理论,是因为他们像新古典学派一样认为通过市场机制,资本劳动比率可改变,充分就业的稳定增长就可以实现。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基本假定包括:第一,社会储蓄函数S=sY,其中s是作为参数的储蓄率;第二,劳动力按一个不变的比率n增长;第三,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这样,在一个只包括居民户和厂商两部门的
43、经济体系中,经济的均衡是投资等于储蓄(即I=S),也就是说投资或资本存在量的增加等于储蓄。(三)内生增长理论以罗默和卢卡斯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在反思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增长理论,即内生增长理论。以往增长理论中将储蓄率、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等经济增长重要因素视作外生变量(即一个给定的量)。而现实经济中,储蓄率的变化、人口增长率的变化和技术进步不仅是经济增长的动力,同时也是经济增长的后果,因而不可能是一个外生变量,而是随着经济增长而变化的量。内生增长理论试图避免这一缺陷,将这些重要因素作为内生变量,用规模收益递增和内生技术进步来说明各国经济如何增长,其显著特点是将增长率内生化,故称
44、内生增长理论。第二节 经济周期l一、经济周期的含义(一)经济周期的定义经济周期(Business Cycle),又称商业周期或商业循环,是指国民收入及经济活动的周期性波动。(二)经济周期的阶段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包括两个大的阶段:扩张阶段和收缩阶段。扩张阶段是总需求和经济活动增长的时期,通常伴随着就业、生产、工资、利率和利润的上升;而衰退阶段则是总需求和经济活动下降的时期,通常伴随着就业、生产、工资、利率和利润的下降。(三)经济周期的分类1中周期:朱格拉周期2短周期:基钦周期3长周期:康德拉季耶夫周期4另一种长周期:库兹涅茨周期5经济周期的综合:熊彼特周期l二、经济周期的解释:内生经济周期理论二
45、、经济周期的解释:内生经济周期理论与外生经济周期理论与外生经济周期理论(一)内生经济周期理论内生经济周期理论认为是经济体系的内部因素导致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最具有代表的内生经济周期理论是凯恩斯主义的乘数加速原理的相互作用理论(二)外生经济周期理论与内生经济周期理论不同,外生经济周期理论认为是经济体系外部的因素导致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l三、乘数三、乘数加速数模型加速数模型(一)乘数加速数模型概述这是现代宏观经济中最具代表性的内生经济周期理论,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假设由于新发明的出现使投资的数量增长,投资数量增长会通过乘数作用使收入增加。(二)加速原理在宏观经济学中,产量水平的变动和投
46、资支出数量之间的关系被称为加速原理。为了简单起见,假定这个比率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不变。K代表资本,Y代表产量水平,v代表资本产出比率,即一定时期内每生产单位产量所需要的资本存量。则有Kt=vYt。式中,Ktt期的资本存量;Ytt期的产出水平,是一个流量。由此式可知,资本存量的增加可以导致产出水平的增加,而资本存量的增加取决于一段时间内的净投资。设It是t时期的净投资,则有It=Kt-Kt-1 将Kt=vYt代入上式中,可得It=Kt-Kt-1=vYt-vYt-1=v(Yt-Yt-1)(三)乘数加速数模型乘数加速模型将乘数原理与加速原理结合起来,来说明经济周期产生的原因,这一模型的基本表达式如下Y
47、t=Ct+It+Gt(为产品市场均衡公式,即收入恒等式)Ct=cYt-1(0c0第十二章 宏观经济政策第一节第一节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经济政策是指作为政策主体的政府及其代理机构为了实现增进社会经济福利的目标而制定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指导原则和措施。l一、关于价格稳定一、关于价格稳定价格稳定是指价格总水平的稳定,它是宏观经济政策所要实现的第二个目标。l二、关于经济增长二、关于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定时期内经济的持续均衡增长,即在一个时期内经济社会所生产的人均产量或人均收入的增长。通常用一定时期内国内实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来衡量。l三、关于国际收支平衡三、关于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是指一国在一
48、定时期内从国外收入的全部货币资金和向国外支付的全部货币资金的对比关系。第二节 宏观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增减政府支出或者调整税收的手段以达到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目的。l一、财政制度财政是一种分配制度,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而采取的手段。财政包括政府收入和支出两个方面,其中政府收入包括税收和公债两部分。一国的财政制度就是对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两个方面的有关规定。税收在政府收入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根据征收对象,税收可以分为财产税、所得税和流转税。财产税是对不动产或房地产等征收的税。公债是政府的债务,包括中央政府的债务和地方政府的债务,其中,中央政府的债务被称为国债。l 二、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
49、器自动稳定器又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中能够自动稳定经济的因素。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政府税收制度的自动稳定作用。(二)财政支出制度的自动稳定作用。l 三、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就是政府根据既定的目标主动变动财政收入和支出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水平的经济政策,或为了影响经济活动水平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进行的选择和决策。(一)改变政府购买水平是政府相机抉择财政政策采取的主要手段(二)改变政府转移支付是政府财政政策的又一主要手段(三)调整税率是政府相机抉择财政政策的第三大手段此外,改变公债水平也是财政政策手段之一。第三节 宏观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中央政府通过
50、中央银行以改变货币供应量的手段来达到特定的经济目的的经济政策。l一、银行体系简介 银行体系由中央银行及其所管理的商业银行组成。商业银行是一个国家银行体系的主体。商业银行同其他任何厂商一样,其经营目的是赢利。商业银行赢利的主要手段是通过其存贷款业务获得利息差额。中央银行是一国金融体系的主导,它置于一般银行之上,发挥管理金融和调节经济的作用。中央银行的业务包括对内和对外两个部分。一般认为,中央银行的主要职能有以下三个方面:(1)中央银行是发行货币的银行。所谓发行货币的银行是指拥有垄断货币发行权的银行。(2)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所谓银行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以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为交易对象,而不与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