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部编版)九年级 下册第四单元 第十六课 驱遣我们的想象文艺作品的鉴赏/叶圣陶“讲练结测”单元教学法学易阅读教学法01第一课时利用课堂上老师提供的本课学习资源,调整自己的阅读心态,进入课文的学习情境。学习活动(一)学习活动(一)调整心态,进入情景学习活动(一)调整心态,进入情景人的思想之所以能够凭借语言符号再造审美关照中的形象,是因为凭借了想象。叶圣陶先生指出:“作者把经验或想象所得的具体事物翻译成白纸上的黑字,我们读者都要倒翻过去,那白纸上的黑字再依旧翻译成具体事物。这工作完全要靠想象来帮助。”对于文本,作者与读者有什么异同呢?阅读课堂上老师出示的本课学习目标,调整自己的阅读取向,明确课
2、文的学习目标。学习活动(二)学习活动(二)学海导航,明确目标学习目标1.阅读课文,把握核心概念,梳理概念间的关系,理解文章的主要观点。2.领会作者鉴赏文学作品的思想方法,用于自己的鉴赏实践。3.培养爱阅读的良好习惯,体验阅读的快乐。利用本课学习资源,了解作家作品、写作背景、文体文化常识,课前完成自我测评,课堂互动反馈。学习活动(三)学习活动(三)拓展视野,前置补偿作家作品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江苏苏州人,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默读一遍课文,查阅工具资料,掌握本文生字词的音形义,课前
3、完成自我测评,课堂互动反馈。学习活动(四)学习活动(四)认读课文,积累词语读读写写契合 拘泥创伤 创造q qn nchungchungchungchung歌yoyo()海xioxio()谣啸学习活动(四)认读课文,积累词语歌谣:契合:旷远:海啸:苟安:指随口唱出,没有音乐伴奏的韵语,如民歌、民谣、儿歌等。合得来,意气相投。空旷辽远。海水的一种剧烈波动,起因是海底地震或海上风暴等。只顾眼前,暂且偷安。学习活动(四)认读课文,积累词语拘泥:“拘泥”“局限”辨析同:都有“拘束”的意思。异:“拘泥”有固执,不知变通的意思。“局限”指限制在某个范围内。例:(1)最佳实践是一个必要的、讨厌的东西,但是专家
4、不会拘泥于最佳实践。(2)幼儿的学习是全方位的,并不局限于读写算。固执,不知变通。听读一遍课文,整体感知课文,思考助读题,绘制本文结构思路导图。课前完成自我测评,课堂互动反馈。学习活动(五)学习活动(五)解读课文,理解文意听读课文学习活动(五)解读课文,理解文意整体感知1 1熟读课文,划分层次,概括大意。【合作交流】第一部分(14):阐述文艺概念的产生和发展,引出话题。第二部分(513):先从作者和读者的角度分析读者应如何才能接触到作者的思想;然后以一诗一文为例,深入浅出地阐明了欣赏文艺作品的途径和方法。第三部分(14):得出中心论点要鉴赏文艺作品,就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
5、见所感。学习活动(五)解读课文,理解文意2 2根据课文得知作者要论述的是如何鉴赏文艺作品,为什么却在开篇大论作者、读者以及文字之间的联系?【合作交流】要论述如何鉴赏文艺作品,首先要认识到文艺作品的本质,即什么是文艺作品。以文字为载体,作者想要传达的所见所感,读者想要接触的作者的所见所感,就是文艺作品的本质。因此,论作者、读者以及文字之间的联系是为了明确文艺作品的本质,这是表达中心观点的前提。学习活动(五)解读课文,理解文意结构示例02第二课时 精读课文重点语句,思考下面的问题,(可以勾画批注)。课前完成自我测评,课堂互动反馈。学习活动(六)1.“这样,这样,文艺和文字就并了家。文艺和文字就并了
6、家。”“这样”指代什么内容?【合作交流】指代人们用文字把歌谣记录并保留下来。2.文艺和文字就并了家。文艺和文字就并了家。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合作交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文艺可以用文字表达出来了。3.第段说理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内容分析。【合作交流】阐述先有文艺,再说明创造出文字,最后说用文字记录文艺,自然就有了作者和读者。层层递进论述,逻辑严密,条理清晰。4.第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简析其作用。【合作交流】第段运用了比喻论证,把文字比喻为一道桥梁,读者和作者分别站在桥堍的两边,是文字将二者的心情相契合。语言生动形象,通俗易懂。5.“作者着手创作,必然对于人生先
7、有所见,先有所感。作者着手创作,必然对于人生先有所见,先有所感。”谈谈你对这句话中“见”“感”的理解以及句中所讲道理对写作的借鉴意义。【合作交流】“见”字可理解为见识、见解,没有思考与见解,纵然下笔也只能写平庸文章,难见深度;“感”是体悟与情感,倘若下笔无情感给予其中,写出来的文字必是冷冰冰的。这就提示我们在写作之前要学会多观察,多积累;同时要多思考,多感悟,这样才能写出优秀的文章。6.“接触”一词有什么含义?【合作交流】“接触”形象地写出了读者通过文字与作者在思想上有了沟通。7.两段文字说明了两个过程,这两个过程是什么?有什么关系?【合作交流】一个是作家对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通过想象创造形象
8、;另一个是读者的鉴赏过程,透过文字,领悟形象,领悟作者的创作意图。作者和读者通过文字这一桥梁相互沟通。8.这一连串的问句有什么作用?【合作交流】作者揣测着读者的心理步步追问,指出只是根据字面意义的追问于文学而言是毫无意义的。9.此处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合作交流】运用了比喻论证,形象生动地阐明驱遣着想象领会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后的愉悦之情。10.用简洁的语言说说对画线句子的理解。【合作交流】文艺作品一般都具有形象性,尤其是诗歌、散文等文艺作品,形象性尤其突出,且情感表达也尤其浓烈,这些情感常常寄寓在形象之中,所谓“言不尽意,立象以尽意”,就是此道理,因此,想要理解一篇文艺作品,就必须把
9、握其情感,必须通过想象还原形象的描述,进而去体味。11.读两段,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作者是如何引导我们驱遣想象去欣赏作品的。【合作交流】首先,理解诗句字面意思。其次,明确诗中写了哪些景物,传达出怎样的印象。然后抓修饰词,领会其意境。最后想象意境之美,收获阅读之愉悦。12.文中列举了两句诗的例子,为什么还要列举散文诗的例子呢?【合作交流】列举了两句诗的例子重在阐明透过修饰词,展开合理的想象,眼前呈现一幅图画,从而走进作者的心灵。列举散文诗的例子,意在阐明在想象中生出一对翅膀来,而且展开这对翅膀,与文中所描绘的事物产生情感的共鸣,这样才可以接触到作者的意境。作者列举两个例子,阐明要多角度驱遣我们的想
10、象,才可以走进作者的意境。13.第14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合作交流】点题;总结全文,得出中心论点:欣赏文艺作品,要学着驱遣自己的想象,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标题 通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深入探究本文表达难点和表现手法。学习活动(七)学习活动(七)研读课文,突破难点1.1.如何理解文字的桥梁作用?【合作交流】文中说:“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这是对文艺作品中文字的重要作用的高度概括。在文中,“文艺”指的是文学作品,“是许多文字的集合体”。文字的桥梁作用包含三层意思:其一,文字是作者传情达意的载体和工具,经由文字,作者的
11、所见所感才为读者所知。其二,读者欣赏文艺作品,必须借助文字的品析,才能“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相契合”。其三,文字是一道桥梁,是读者与作者会面的媒介,会面的目的是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感知作者寓于文字中的意境,因而对文字的理解和把握不是最终目的,得意忘言、得鱼忘筌,才是真正的鉴赏之道。学习活动(七)研读课文,突破难点2.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它是怎样提出的?【合作交流】文章开篇阐述各种文艺都是文字的集合体。然后总说读者和作者的关系,接着举诗句和散文诗的例子,具体分析读者如何驱遣想象,才可以走进作者的意境。最后水到渠成,归纳出论点: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够通过文字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
12、。学习活动(七)研读课文,突破难点3 3作者要论述如何鉴赏文艺作品,为什么在开篇大篇幅论述作者、读者以及文字之间的联系?【合作交流】要论述如何鉴赏文艺作品,首先要认识到文艺作品的本质,即什么是文艺作品。以文字为载体,作者想要传达的所见所感,读者想要接触的作者的所见所感,就是文艺作品的本质。因此,论述作者、读者以及文字之间的联系是为了明确文艺作品的本质,是表达中心观点的前提。反思本课学习,归纳中心意思。课前完成自我测评,课堂互动反馈。学习活动(八)学习活动(八)通读课文,归纳中心中心意思作者以诗句和散文诗为例,告诉我们欣赏文艺作品,不仅要理解文字的表层含义,更要驱遣想象,透过文字进入到作品的意境
13、中,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标题反思本课学习,评析写作特点。课前完成自我测评,课堂互动反馈。学习活动(九)学习活动(九)通读课文,总结写法1.列举典型例子。文中列举“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和高尔基的海燕中的片段,这些内容都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内容,以此为例阐述说理,容易让读者接受自己的观点,即读者要驱遣着想象,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领会作者的意境,收获阅读的愉悦。学习活动(九)通读课文,总结写法2.语言通俗易懂。“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了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这三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指出是文字把作者与读者联系在一起。形象生动,贴切
14、易懂。文中还运用了一连串的问句,推测读者的心理,不仅引起读者注意,还引导着读者应该怎样来驱遣自己的想象,从而达到说理的目的。学习活动(九)通读课文,总结写法3.清晰的写作思路。文章先以简练的语言,总说各种文艺都是文字的集合体,接着用一句形象的比喻指出作者与读者的关系;然后分别就作者和读者两方面进行阐述;最后举诗句和散文诗的例子重点阐述了读者要通过驱遣着想象去走进作者的心灵。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反思本课学习,总结写作技法,参加实践活动,读写迁移,拓展演练。学习活动(十)学习活动(十)读写活动,拓展迁移阅读技法:分析比喻论证的作用【典型例题】第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简析其作用。【参考答案】第段运用了比喻论证,把文字比喻为一道桥梁,读者和作者分别站在桥堍的两边,是文字将二者的心情相契合。语言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技法点睛】一般来说,比喻论证的作用是: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地证明观点,使观点更为清晰,读者更易理解。答题模式:使用了比喻论证,将比作,证明了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具有更强的说服力。谢谢观看!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