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物理 八年级上教材解析 修订版教科书的修订版教科书的编写思想编写思想1.科学探究与知识的学习同等重要科学探究与知识的学习同等重要2.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3.理论联系实际、扩大知识面理论联系实际、扩大知识面4.注意开放性和实践性注意开放性和实践性5.体现体现STS的思想和人文精神渗透的思想和人文精神渗透6.版式设计生动、活泼版式设计生动、活泼 进一步完善教材体进一步完善教材体系、结构的设计!系、结构的设计!显著的变化显著的变化(1)1.教科书内容框架结构教科书内容框架结构物物 理理(八年级上)科学之旅科学之旅机械运动机械运动声现象声现象物态变化物态变化光现象光现象透镜
2、及其应用透镜及其应用质量与密度质量与密度 1.教科书内容框架结构教科书内容框架结构物物 理理(八年级下)力力运动和力运动和力压强压强浮力浮力功和机械能功和机械能简单机械简单机械 1.教科书内容框架结构教科书内容框架结构物物 理理(九年级)热和能热和能内能的利用内能的利用 热机热机电流和电路电流和电路电压、电阻电压、电阻欧姆定律欧姆定律电功率电功率生活用电生活用电电与磁电与磁信息的传递信息的传递能源与可持续发展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扩展性实验扩展性实验实验、演示实验、演示想想做做、想想议议想想做做、想想议议科学世界科学世界STS学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旁批旁批动手动脑学物理动手动脑学物理 2.教科书栏目
3、的调整教科书栏目的调整 主体与扩展结合主体与扩展结合 第一章第一章 机械运动机械运动 第第1 1节节 长度和时间长度和时间 的测量的测量 第第2 2节节 运动的描述运动的描述 第第3 3节节 运动的快慢运动的快慢 第第4 4节节 测量平均速度测量平均速度教科书中教材内容的设置教科书中教材内容的设置 修订稿修订稿 2.1.1 2.1.1 知道机械运动,知道机械运动,举例说明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机械运动的相对性。性。2.2.1 2.2.1 会根据生活经验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会选用估测长度和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间。2.2.2 2.2.2 用速度描述
4、物体运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动的快慢。通过实验测量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物体运动的速度。用速度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公式进行简单计算。实验稿实验稿(1 1)能用实例)能用实例解释解释机械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运动及其相对性。(1 1)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能通过日常经验时间。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长度。(2 2)能用速度描述物体)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进行简单
5、计算。课程标准:课程标准:从教材结构上,从教材结构上,进一步完善对进一步完善对“速度速度”概念概念的认识过程!的认识过程!显著的变化显著的变化(2)修订教材 第一章第一章 机械运动机械运动第第1 1节节 长度和时间的长度和时间的 测量测量 第第2 2节节 运动的描述运动的描述 第第3 3节节 运动的快慢运动的快慢 第第4 4节节 速度的测量速度的测量 现行教材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运动和力一、运动的描述一、运动的描述 二、运动的快慢二、运动的快慢三、长度和时间及其测三、长度和时间及其测量量 认识认识“速度速度”(形成概念)(形成概念)1.测量长度和时间测量长度和时间2.描述机械运动描述机械
6、运动3.比值定义引入速度的概念比值定义引入速度的概念 4.测量平均速度测量平均速度 1.1.测量长度和时间测量长度和时间 技能训练技能训练“过程过程”也是学习目标也是学习目标 学习实验操作技能不同于学学习实验操作技能不同于学习知识,其学习机制和规律都不习知识,其学习机制和规律都不相同,它需要充分的体验和多次相同,它需要充分的体验和多次反复操作练习。反复操作练习。1.1.测量长度和时间测量长度和时间 技能训练技能训练“过程过程”也是学习目标也是学习目标 测量测量是是按照某种按照某种规律,用规律,用数据来描数据来描述观察到述观察到的现象,的现象,即对事物即对事物作出量化作出量化描述。描述。1.1.
7、测量长度测量长度 技能训练(会使用刻度尺)技能训练(会使用刻度尺)测量方法测量方法是指是指人们认识自然界事人们认识自然界事物的一种手段,利物的一种手段,利用工具、选取适当用工具、选取适当的单位,对要量度的单位,对要量度的对象进行数值评的对象进行数值评定。其中,使用工定。其中,使用工具有严格的规程。具有严格的规程。1.1.测量时间测量时间 展示测量时间的历史进程、技能训练展示测量时间的历史进程、技能训练 测量结果测量结果是定量认识是定量认识客观世界的客观世界的重要依据和重要依据和基础。基础。1.1.测量长度和时间测量长度和时间 情感体验、科学史教育情感体验、科学史教育 2.2.描述机械运动描述机
8、械运动 科学方法教育科学方法教育 呈现位置、位置的变化、轨迹(路程)呈现位置、位置的变化、轨迹(路程)2.2.描述机械运动描述机械运动 科学方法教育科学方法教育 2.2.描述机械运动描述机械运动 科学方法教育科学方法教育 列举实例进一步地解释列举实例进一步地解释 3.3.比值定义引入速度的概念比值定义引入速度的概念 比较、归纳、概括比较、归纳、概括 原教材原教材 3.3.比值定义引入速度的概念比值定义引入速度的概念 比较、归纳、概括比较、归纳、概括 3.3.比值定义引入速度的概念比值定义引入速度的概念 比较、归纳、概括比较、归纳、概括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1.时间相同,比较路程;时间相
9、同,比较路程;2.2.路程相同,比较时间;路程相同,比较时间;3.3.路程、时间都不相同,如何比较它路程、时间都不相同,如何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引入比值定义的方法。们运动的快慢?引入比值定义的方法。3.3.比值定义引入速度的概念比值定义引入速度的概念 比较、归纳、概括比较、归纳、概括 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这样,在比较不同运动物体的快时间。这样,在比较不同运动物体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3.3
10、.比值定义引入速度的概念比值定义引入速度的概念 规范解题训练规范解题训练 4.4.测量平均速度测量平均速度 技能训练技能训练 4.4.测量平均速度测量平均速度 联系生活联系生活 4.4.测量平均速度测量平均速度 技能训练、拓展视野技能训练、拓展视野 第二章第二章 声现象声现象第第1 1节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第2 2节节 声音的特性声音的特性第第3 3节节 声的利用声的利用第第4 4节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科书中教材内容的设置教科书中教材内容的设置 认识认识“声的产生与传播声的产生与传播”(形成概念)(形成概念)1.寻找物体发声的共同特征寻找物体发声的共同特征2
11、.尝试解释物体发声的现象尝试解释物体发声的现象 3.真空罩实验引出传声需要介质真空罩实验引出传声需要介质 4.声速声速 5.怎样听到声音怎样听到声音 1.1.寻找物体发声的共同特征寻找物体发声的共同特征 观察、归纳观察、归纳 问问题题指指向向性性不不够够明明确确 1.1.寻找物体发声的共同特征寻找物体发声的共同特征 观察、情感体验观察、情感体验 为为体体验验性性活活动动做做准准备备 1.1.寻找物体发声的共同特征寻找物体发声的共同特征 观察、体验(实践意识)、归纳观察、体验(实践意识)、归纳 强强调调实实践践性性体体验验 2.2.尝试解释尝试解释物体发声的现象物体发声的现象 巩固、深化、情感体
12、验巩固、深化、情感体验 2.2.尝试解释尝试解释物体发声的现象物体发声的现象 渗透科学史教育、情感体验渗透科学史教育、情感体验 声音的记录、保存、重现声音的记录、保存、重现 3.3.真空罩实验引出传声需要介质真空罩实验引出传声需要介质 从特殊到一般、观察实验从特殊到一般、观察实验 4.4.声速声速 反映物质的性质反映物质的性质 5.5.怎样听到声音怎样听到声音 巩固、情感体验巩固、情感体验 进一步完善借助多媒进一步完善借助多媒设备(计算机)演示声音的波设备(计算机)演示声音的波形,并播放声音等教学活动!形,并播放声音等教学活动!显著的变化显著的变化(3)Audacity(演示波形图)(演示波形
13、图)1.启动启动Audacity,打开窗口。,打开窗口。2.“制作制作”菜单,执行菜单,执行“单音调单音调”命令。命令。3.打开打开“单音调发生器单音调发生器”对话框。对话框。4.输入输入“频率频率”和和“振幅振幅”,单击,单击“生生成单音调成单音调”按钮,创建声音片段。按钮,创建声音片段。创建一个声音片段创建一个声音片段 进一步完善进一步完善“声与声与信息信息”“”“声与能量声与能量”演示实演示实验的设计!验的设计!显著的变化显著的变化(4)1.1.声与信息声与信息 观察、观察、次声波、超声波次声波、超声波 原教材1.1.声与能量声与能量 观察、观察、新教材 第三章第三章 物态变化物态变化
14、第第1 1节节 温度温度 第第2 2节节 熔化和凝固熔化和凝固 第第3 3节节 汽化和液化汽化和液化 第第4 4节节 升华和凝华升华和凝华教科书中教材内容的设置教科书中教材内容的设置 1.1.1 描述固、液和气描述固、液和气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列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列举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举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不同状态的物质及其应用。不同状态的物质及其应用。1.1.2 说出生活环境中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尝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己的见解。(1
15、)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的物理特征。能从生活和社常见物质的物理特征。能从生活和社会应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会应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2)有评估某些物质对人和环境有评估某些物质对人和环境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的意识。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的意识。尝试与同尝试与同学交流对当地环境资源利用的意见。学交流对当地环境资源利用的意见。(3)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4)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量温
16、度。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会测量温度。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表自己的见解。课程标准:课程标准:修订稿实验稿实验稿 1.1.3 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用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生活和自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有关现象。然界中的有关现象。1.1.4 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了解我国和当地的水资源状况,了解我国和当地的水资源状况,有关心环境和节约用水的意
17、识。有关心环境和节约用水的意识。(5)通过实验探究物态)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变化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6)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有节约用水的意识。现象。有节约用水的意识。修订稿实验实验稿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进一步完善实验测量进一步完善实验测量的技能训练!的技能训练!显著的变化显著的变化(5)测量温度(测量温度(必做必做)基本操作技能训练(温度计的使用)基本操作技能训练(温度计的使用)知道知道“熔点熔点”反映物质的性质反映物
18、质的性质 (必做)(必做)科学探究科学探究 第四章第四章 光现象光现象 第第1 1节节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直线传播 第第2 2节节 光的反射光的反射 第第3 3节节 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 第第4 4节节 光的折射光的折射 第第5 5节节 光的色散光的色散 教科书中教材内容的设置教科书中教材内容的设置 修订稿修订稿 2.3.3 2.3.3 通过实验,探究并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光的了解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定律,探究,探究并了解光的并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折射现象及其特点特点。2.3.4 2.3.4 通过实验,探究平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知道平
19、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应用。2.3.6 2.3.6 通过实验,通过实验,了解了解白白光的组成和不同色光混合光的组成和不同色光混合的现象。的现象。实验稿实验稿(2 2)通过实验,探究光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探究并了解光的反特点。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射和折射规律。(3)通过实验,探究平)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4)通过观察和实验,)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的不同现象。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认识认识“光线光线”(
20、形成概念)(形成概念)1.感知光的直线传播感知光的直线传播2.描述描述“光线光线”3.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4.认识光的传播速度认识光的传播速度 1.1.感知光的直线传播感知光的直线传播 感知感知“光线光线”(情感体验)(情感体验)2.2.描述描述“光线光线”科学方法教育(抽象)科学方法教育(抽象)为了表示光的传播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通常用一条情况,我们通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传播的径迹和方向(图传播的径迹和方向(图4.1-34.1-3)。这样的直线叫)。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做光线(light raylight ray)。)。3.3.光的直线传播
21、的应用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联系生活联系生活 4.4.认识光的传播速度认识光的传播速度 情感体验、巩固速度概念情感体验、巩固速度概念 进一步完善进一步完善“探究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的设计!的设计!显著的变化显著的变化(6)知道知道“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建立规律)(建立规律)1.选取平面镜成像的实例选取平面镜成像的实例2.经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经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3.分析平面镜成像的本质分析平面镜成像的本质 4.平面镜的应用平面镜的应用 1.1.选取实例选取实例 情感体验、提供猜想的依据情感体验、提供猜想的依据 2.2.经历实验探究过程经历实验探
22、究过程 科学探究科学探究 2.2.经历实验探究过程经历实验探究过程 尝试对探究结果描述和解释尝试对探究结果描述和解释 3.3.分析成像的本质分析成像的本质 科学方法教育、引出科学方法教育、引出“虚像虚像”4.4.平面镜的应用平面镜的应用 联系生活联系生活 4.4.平面镜的应用平面镜的应用 联系生活、拓展至凸、凹面镜联系生活、拓展至凸、凹面镜 从文字表述上,从文字表述上,进一步完善对进一步完善对“光的折射光的折射”现现象的描述!象的描述!显著的变化显著的变化(7)了解了解“光折射的特点光折射的特点”(感知现象)(感知现象)1.选取折射现象的实例选取折射现象的实例2.经历探究光折射的特点的过程经历
23、探究光折射的特点的过程3.尝试解释光的折射现象尝试解释光的折射现象 4.光的折射现象的应用光的折射现象的应用 1.1.选取实例选取实例 情感体验、提供猜想的依据情感体验、提供猜想的依据根据原有经验和知识根据原有经验和知识去推测(去推测(不可瞎猜不可瞎猜)2.2.探究光的折射的特点探究光的折射的特点 观察现象观察现象 2.2.探究光的折射的特点探究光的折射的特点 观察现象观察现象 2.2.探究光的折射的特点探究光的折射的特点 观察现象、归纳特点、要求有提高观察现象、归纳特点、要求有提高 3.3.尝试解释光的折射现象尝试解释光的折射现象 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课程教材课程教材修订教材
24、修订教材 3.3.尝试解释光的折射现象尝试解释光的折射现象 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情感体验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情感体验 4.4.光的折射现象的应用光的折射现象的应用 拓展视野、情感体验、光的色散拓展视野、情感体验、光的色散 第五章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透镜及其应用第第1 1节节 透镜透镜第第2 2节节 生活中的透镜生活中的透镜第第3 3节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第第4 4节节 眼睛和眼镜眼睛和眼镜第第5 5节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显微镜和望远镜 教科书中教材内容的设置教科书中教材内容的设置 进一步完善进一步完善“探究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设计!的设计!显著的变化显著的变化
25、(8)“凸透镜成像规律凸透镜成像规律”(科学探究)(科学探究)1.感知透镜及其对光的作用感知透镜及其对光的作用2.从生活中透镜感知成像特点从生活中透镜感知成像特点 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4.透镜的应用(眼睛和眼镜)透镜的应用(眼睛和眼镜)5.透镜的应用(显微镜和望远镜)透镜的应用(显微镜和望远镜)1.1.感知透镜及其对光的作用感知透镜及其对光的作用 既有知识技能,又有过程方法的要求既有知识技能,又有过程方法的要求知识要求:知识要求:1.光的折射(延伸)光的折射(延伸)探究能力:探究能力:1.具有收集数据和分析论证的意识具有收集数据和分析论证的意识2.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
26、作用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4.关于长度测量、读数的知识关于长度测量、读数的知识2.尝试选择探究的方法和器材尝试选择探究的方法和器材 1.1.感知透镜及其对光的作用感知透镜及其对光的作用 情感体验、猜想的基础情感体验、猜想的基础 1.1.感知透镜对光的作用感知透镜对光的作用 情感体验、猜想的基础情感体验、猜想的基础 2.2.从生活中透镜感知成像特点从生活中透镜感知成像特点 情感体验、猜想的基础、分散难点情感体验、猜想的基础、分散难点 缩小、倒立、实像缩小、倒立、实像 2.2.从生活中透镜感知成像特点从生活中透镜感知成像特点 实践体验、猜想的基础、
27、分散难点实践体验、猜想的基础、分散难点 2.2.从生活中透镜感知成像特点从生活中透镜感知成像特点 情感体验、猜想的基础、分散难点情感体验、猜想的基础、分散难点放大、倒立、实像放大、倒立、实像 全国中学物理教学名师大赛全国中学物理教学名师大赛西安高新第一中学西安高新第一中学 苏仙棉苏仙棉2.2.从生活中透镜感知成像特点从生活中透镜感知成像特点 情感体验、猜想的基础情感体验、猜想的基础 点评:点评:从生活中的透镜的演从生活中的透镜的演示让学生观察、感知其成像的特示让学生观察、感知其成像的特点,这为学生点,这为学生“建立建立”凸透镜成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提供猜想的依据。像的规律提供猜想的依据。2.2.从
28、生活中透镜感知成像特点从生活中透镜感知成像特点 情感体验、猜想的基础、分散难点情感体验、猜想的基础、分散难点 2.2.从生活中透镜感知成像特点从生活中透镜感知成像特点 情感体验、猜想的基础、分散难点情感体验、猜想的基础、分散难点放大、正立、虚像放大、正立、虚像 2.2.从生活中透镜感知成像特点从生活中透镜感知成像特点 情感体验、猜想的基础、分散难点情感体验、猜想的基础、分散难点 2.2.从生活中透镜感知成像特点从生活中透镜感知成像特点 情感体验、猜想的基础、分散难点情感体验、猜想的基础、分散难点 3.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提出问题和猜想提出问题和猜想根据原有经验根据原有
29、经验和知识去推测和知识去推测(不可瞎猜不可瞎猜)3.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设计实验设计实验 3.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进行实验进行实验 3.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收集信息收集信息能对收集的信息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简单比较,进行简单比较,尝试对探究结果尝试对探究结果进行描述和解释进行描述和解释 3.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经历实验探究过程经历实验探究过程 经历从物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律的过程。3.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经历实验探究过程经
30、历实验探究过程 全国中学物理教学名师大赛全国中学物理教学名师大赛上海市建平实验学校上海市建平实验学校 赵希凤赵希凤3.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分析论证分析论证 4.4.透镜的应用(眼睛和眼镜)透镜的应用(眼睛和眼镜)联系生活、情感体验联系生活、情感体验 4.4.透镜的应用(眼睛和眼镜)透镜的应用(眼睛和眼镜)联系生活、情感体验联系生活、情感体验全国中学物理教学名师大赛全国中学物理教学名师大赛天津市大港油田海滨学校天津市大港油田海滨学校 李兴津李兴津通过水透镜模拟晶状体的改变 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5.5.透镜的应用(显微镜和望远镜)透镜的应用(显微镜和望远镜)实践体验实践体验
31、 5.5.透镜的应用(显微镜和望远镜)透镜的应用(显微镜和望远镜)人类探索宇宙的足迹人类探索宇宙的足迹 1.1.最大的天最大的天体;体;2.2.足够大的足够大的质量质量;3.3.形状近似形状近似球形;球形;4.4.天体内部天体内部不能发生核不能发生核聚变反应。聚变反应。太阳系中有太阳系中有八大行星。八大行星。5.5.透镜的应用(显微镜和望远镜)透镜的应用(显微镜和望远镜)探索宇宙、情感体验探索宇宙、情感体验 第六章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质量与密度第第1 1节节 质量质量第第2 2节节 密度密度第第3 3节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测量物质的密度第第4 4节节 密度与社会生活密度与社会生活 教科书中教材内容
32、的设置教科书中教材内容的设置 修订稿修订稿 1.2.21.2.2 知道质量的含义。知道质量的含义。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1.2.3 1.2.3 通过实验,理解密通过实验,理解密度。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密度。能解释生活中一些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实验稿实验稿(2 2)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念。会测量固体和液体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的质量。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进一步完善对质量概进一步完善对质量概念的初步认识!念的初步认识!显著的变化显著的变化(9)知道知道“质量质量”(形成概念)(形成概念)1.
33、展示展示“天平天平”历史的发展历史的发展2.给出质量的最初含义给出质量的最初含义3.使用天平测量质量的训练使用天平测量质量的训练 4.明确质量守恒思想的渗透明确质量守恒思想的渗透 1.1.展示展示“天平天平”历史的发展历史的发展 情感体验、感知情感体验、感知“天平天平”历史的文明历史的文明 1.1.展示展示“天平天平”历史的发展历史的发展 情感体验、感知情感体验、感知“天平天平”人人类类的的探探索索 2.2.给出质量的最初含义给出质量的最初含义 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渗透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渗透“度量度量”的含义的含义 2.2.给出质量的最初含义给出质量的最初含义 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科学观教育
34、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科学观教育 3.3.使用天平测量质量的训练使用天平测量质量的训练 技能训练技能训练“过程过程”也是学习目标也是学习目标 学习实验操作技能不同于学习学习实验操作技能不同于学习知识,其学习机制和规律都不同。知识,其学习机制和规律都不同。学习实验操作技能需要充分的体验学习实验操作技能需要充分的体验和多次反复操作练习。和多次反复操作练习。3.3.使用天平测量质量的训练使用天平测量质量的训练 技能训练技能训练“过程过程”也是学习目标也是学习目标第一步,熟记几条强制性的要求第一步,熟记几条强制性的要求第二步,边操作边思考几个问题:第二步,边操作边思考几个问题:怎样把放置天平才能使它保持
35、水平?怎样把放置天平才能使它保持水平?不称物体时,怎样使它的横梁平衡?不称物体时,怎样使它的横梁平衡?游码是做什么用的?游码是做什么用的?应该先加大砝码还应该先加小砝码?应该先加大砝码还应该先加小砝码?第三步,还有什么应该注意的问题?第三步,还有什么应该注意的问题?着重学生对着重学生对于设计思想的理于设计思想的理解,不背诵具体解,不背诵具体的操作步骤。的操作步骤。3.3.使用天平测量质量的训练使用天平测量质量的训练 技能训练、技能训练、3.3.使用天平测量质量的训练使用天平测量质量的训练 渗透测量仪器的精确度、情感体验渗透测量仪器的精确度、情感体验 4.4.明确质量守恒思想的渗透明确质量守恒思
36、想的渗透 实践体验、物质的基本性质实践体验、物质的基本性质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物态和位置而改变。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物态和位置而改变。进一步完善对密度概进一步完善对密度概念的理解,加强科学探究过程念的理解,加强科学探究过程的体验!的体验!显著的变化显著的变化(10)理解理解“密度密度”(科学探究)(科学探究)1.创设比较物体轻重的情景创设比较物体轻重的情景2.探究同种物质探究同种物质 m 与与 V 的关系的关系3.用比值定义引入密度概念用比值定义引入密度概念 4.测量物质的密度测量物质的密度 5.密度的应用密度的应用 1.1.创设比较物体轻重的情景创设比较物体轻重的情景 情感体验、猜想的基础情
37、感体验、猜想的基础 2.2.探究同种物质的探究同种物质的 m 与与 V 的关系的关系 经历实验探究过程经历实验探究过程 3.3.用比值定义引入密度概念用比值定义引入密度概念 科学方法教育、科学方法教育、4.4.测量物质的密度测量物质的密度 技能训练、技能训练、知识要求:知识要求:1.密度的意义和计算公式密度的意义和计算公式探究能力:探究能力:1.具有具有评估评估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的意识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的意识2.密度是物质的属性密度是物质的属性3.用量筒测量固体体积的方法用量筒测量固体体积的方法4.关于测量、读数的知识关于测量、读数的知识2.尝试选择探究的方法和器材尝试选择探究的方法和器材 4.4.测量物质的密度测量物质的密度 技能训练、技能训练、5.5.密度的应用密度的应用 联系生活、联系生活、STSSTS展现材料的发展对社展现材料的发展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