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关增建写作背景 现代文明的高速发展,使得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的距离越来越遥远,这是相当可怕的事情,是人类为获得物质财富而被迫付出的代价。有识之士很早就在为此担忧。在20世纪初,当时的哈佛大学校长康奈特大力倡导“科学与人文”合二为一,受到热烈欢迎。科学家萨顿也大声疾呼,要在人文学者和自然科学家之间建立一座桥梁,他选定的这座桥梁不是别的正是科学史。1相关知识积累字词文章内容第1段:从地心说与日心说的争论,引出“浑盖之争”,总领全文。l 代表人物(信奉人物):孔子、曾子l 基本观点:天是圆形平盖,在人的头顶上方悬置,地是方的,静止不动。l 作者评价:较早形成了中国人对宇宙形状的认
2、识。重“道”而非“理”,是一种哲学主张而非宇宙结构学说。第2段:天圆地方说l 记载者:郗萌l 基本观点:日月星辰自由飘浮在虚空中,它们之间相互独立,没有联系。l 作者评价:似乎更接近宇宙的实际。不能给人们提供有用的信息,本质上是反理性的,不利于科学发展,是没有前途的学说。第3、4、5段:宣夜说l 相关典籍:周髀算经l 基本观点:天在上,地在下,天地等大,天地相距8万里,日月星辰围绕着北极依附在天壳上运动。l 作者评价:中国古代第一个堪称科学理论的宇宙结构学说。有很强的应用价值,能够接受实践检验。它对宇宙结构本身的描述是错误的。第6、7段:盖天说l 代表人物:落下闳、邓平等l 基本观点:天在外,
3、地在内,天大地小。l 作者评价:制订了更符合实际天象的历法;成为对宇宙结构认识的主流。第8段:浑天说第913段:具体解说“浑盖之争”段落段落代表人物(信奉人物)所持观点所持观点10111213扬雄从观测依据到数理结构等八个方面,逐一对盖天说做了批驳。(太阳从水平面下升起,光线从下向上传播)王充王充认为太阳不能从水中出入。葛洪、何承天葛洪以太阳落入地平线时呈现“横破镜”的状态,证明盖天说是错误的。何承天认为太阳入水把水烤干,是百川之水的入注,才得以补充。朱熹激烈争辩:虞喜安天论,虞耸穹天论,姚信昕天论。根据盖天说无法做出仪器,根据浑天说可以做出浑天仪,证明浑天说可信。“浑盖之争”秉持的原则(第1
4、4段)第一个原则:“判断一个学术是否正确,关键在于其是否符合实际情况,而不是看其是否遵循某种先验的哲学观念。”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第15段)第二个原则:政治和宗教等非学术因素没有介入到这场争论之中。举例论证。“浑盖之争”的历史意义(价值)(第16段)促成了众多科学问题解决,体现了中国古人对待科学问题的态度,将永载中华文明发展的史册。举例论证。结构小结:第一部分(第1段):从日心说与地心说之争引出浑盖之争,总领全文。第二部分(第215段):具体解说“浑盖之争”的过程及原则。第一小部分(第第一小部分(第2828段)介绍我国古代天文学的四中观点。段)介绍我国古代天文学的四中观点。第二小部分(第第二
5、小部分(第9 9段)浑盖之争揭幕。段)浑盖之争揭幕。第三小部分(第第三小部分(第10131013段)具体解说段)具体解说“浑盖之争浑盖之争”的过程。的过程。第四小部分(第第四小部分(第14151415段)概括段)概括“浑盖之争浑盖之争”秉持的原则。秉持的原则。第三部分(第16段):指出“浑盖之争”的历史意义,总结全文。内容小结:这篇文章回顾并分析了中国古代天文学研究中最重要的一场论争,纵观中国几千年的天文学发展历史,以各学说出现的时间为序,择要述评相关观点,突出争议要点,并对这场论争体现的原则进行了概括,肯定了中国古代天文学研究的学术贡献和科学意义。说明方法本文特点1、语言平实。文言文与白话文互为注解,简洁而有深刻含义,平实中蕴藏着哲理。2、内容翔实。文章引经据典,充实了文章内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3、观点公允。真实地再现历史,还原历史,公正客观地梳理概括了中国古代宇宙结构学说的发展历程,没有感情褒贬。方法总结运用归纳整合运用归纳整合“五步法五步法”,理解文章基本观点,理理解文章基本观点,理清文章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把握整体思路。清文章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把握整体思路。采取采取“深文浅读深文浅读”的阅读策略的阅读策略,抓住核心概念和关抓住核心概念和关键句键句,进而把握作者的基本观点。进而把握作者的基本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