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姜 夔壹知人论世知人论世印 姜夔(1154年1221年),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汉族,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姜夔词题材广泛,有感时、抒怀、咏物、恋情、写景、记游、节序、交游、酬赠等。他在词中抒发了自己虽然流落江湖,但不忘君国的感时伤世的思想,描写了自己漂泊的羁旅生活,抒发自己不得用世及情场失意的苦闷心情,以及超凡脱俗、飘然不群,有如孤云野鹤般的个性。姜夔晚居杭州
2、西湖,卒葬西马塍。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续书谱绛帖平等书传世。布衣一生的江湖流民诗人姜夔 这首词写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其时词人才二十一岁。这时距完颜亮南侵(1161)已有十五年,距符离之战(1163)亦有十三年,但扬州城却依然是四顾萧条,一片残破景象。作为一个身世孤寒、流落江湖的旅人,一个关心国家前途的词人,当他征途小驻,这座想象之中昔年歌吹极盛的名城,却以残破凄凉的姿态出现在他的眼前,他目击心伤,就在沉重的叹息声中抒发出对战后扬州的伤悼之情,以及由此而生的无限哀时伤乱之感。铁蹄践踏后的名城贰文本分析文本分析印整体感知 淮左淮左/名都,竹西名都,竹西/佳处,解鞍佳处,解鞍/少驻少
3、驻/初初程程。过。过/春风春风/十里,尽十里,尽/荠荠麦麦/青青青青。自。自/胡马胡马/窥江窥江/去后,废池去后,废池/乔木,犹厌乔木,犹厌/言言兵兵。渐。渐/黄昏,清黄昏,清角角/吹寒,都在吹寒,都在/空空城城。杜郎杜郎/俊赏,算俊赏,算/而今而今/重到重到/须须惊惊。纵。纵/豆蔻豆蔻/词工,青楼词工,青楼/梦好,难梦好,难赋赋/深深情情。二十。二十/四桥四桥/仍在,波心仍在,波心/荡荡/冷月冷月/无无声声。念。念/桥边桥边/红药,年年红药,年年/知为知为/谁谁生生。提示提示:慢词依曲调舒缓的慢曲写词。故读时吐字宜慢,句后停顿也要长慢词依曲调舒缓的慢曲写词。故读时吐字宜慢,句后停顿也要长一些
4、,要读得从容不迫。一些,要读得从容不迫。诵读,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词,感知内容。诵读,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词,感知内容。整体感知词词 作作所写所写城市城市判断依据判断依据城市城市特点特点历史历史背景背景主要意象主要意象意境意境特点特点 主旨情感主旨情感望海潮望海潮(东南形东南形胜胜)扬州扬州淮左名都淮左名都竹西佳处竹西佳处杜郎俊赏杜郎俊赏二十四桥二十四桥萧条萧条空空南宋南宋劫后劫后荠麦、废池、荠麦、废池、乔木、清角、乔木、清角、冷月等冷月等凄清凄清悲凉悲凉对劫后扬对劫后扬州萧条、州萧条、空寂、荒空寂、荒芜的震惊芜的震惊和悲哀之和悲哀之情。情。诵读,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
5、读该词,感知内容。诵读,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词,感知内容。体悟情感讨论:找出自己认为最能表现作者思想情感的一个词或句子,并简要分讨论:找出自己认为最能表现作者思想情感的一个词或句子,并简要分析该词或该句表达的丰富的思想情感。析该词或该句表达的丰富的思想情感。扬州慢(淮左名都)中的扬州慢(淮左名都)中的“惊惊”字,最能表现本词感情,可视为本字,最能表现本词感情,可视为本词词眼。词词眼。“惊惊”字包含的内容很丰富。根据唐圭璋先生的解说,作者字包含的内容很丰富。根据唐圭璋先生的解说,作者“用杜牧之诗意,伤今怀昔,不禁用杜牧之诗意,伤今怀昔,不禁唏唏嘘嘘”,“重到须惊重到须惊一层,一层,难难
6、赋深情赋深情又进一层,又进一层,二十四二十四两句,以现景寓情,字炼句烹,振动全两句,以现景寓情,字炼句烹,振动全篇。末句收束,亦含哀无限篇。末句收束,亦含哀无限”。根据唐先生的解说,联系词前小序交代。根据唐先生的解说,联系词前小序交代的创作背景,的创作背景,“惊惊”字所表达情感至少包含以下几点:字所表达情感至少包含以下几点:(1)(1)震惊于劫后震惊于劫后扬州的荒凉。扬州的荒凉。(2)(2)震惊于自己(杜牧)无法表达内心的沉痛和悲怆。震惊于自己(杜牧)无法表达内心的沉痛和悲怆。(3)(3)震惊于物是人非的悲凉。震惊于物是人非的悲凉。(4)(4)震惊于花开无人赏、国难尚未息的现实困震惊于花开无人
7、赏、国难尚未息的现实困境。境。诵读,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词,感知内容。文本分析 主要交代了写作这首词的时间地点主要交代了写作这首词的时间地点丙申维扬,当时的丙申维扬,当时的情景情景四顾萧条,诗人的心境四顾萧条,诗人的心境怆然感慨,怆然感慨,其他词人的评其他词人的评价价黍离之悲。黍离之悲。交待写作背景,并为全词奠定交待写作背景,并为全词奠定“黍离黍离”之悲的感情基调。之悲的感情基调。很多诗词作品前面都会附有简短的序言,或述背景,或说缘由,或点题旨,或传感情。一则说明写作的缘由,二则与正文相映成趣。据此分析扬州慢词前的小序有何作用。文本分析这首词,有虚有实,有景有情,回环反复,跌宕生姿,
8、读来颇有身临其境之感。请对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的写法试作分析。词句赏析 “废池乔木废池乔木”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废池、乔木本是没有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废池、乔木本是没有知觉的东西,词人将它们人格化,作为知觉的东西,词人将它们人格化,作为1515年前那场浩劫的目年前那场浩劫的目击者,战争的恐怖、敌人的凶残,种种景象仍然留在它们心击者,战争的恐怖、敌人的凶残,种种景象仍然留在它们心中,连它们都在痛恨金人发动的侵略战争,物犹如此,人何中,连它们都在痛恨金人发动的侵略战争,物犹如此,人何以堪?把作者对战争的厌恶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以堪?把作者对战争的厌恶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
9、兵”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词句赏析 因因“空空”而而“惊惊”,反照现实扬州何等凄清荒凉,何等,反照现实扬州何等凄清荒凉,何等令人心痛!连缀全词,由上片的纪行写景过渡到下片的联令人心痛!连缀全词,由上片的纪行写景过渡到下片的联想对比,一边是萧条冷落,一边是繁华热闹;一边是实,想对比,一边是萧条冷落,一边是繁华热闹;一边是实,一边是虚。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一边是虚。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和感时伤世的意绪。慨和感时伤世的意绪。“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杜牧为何而惊?该句在全词中有何作用?词句赏析 “寒寒”字用得很妙,寒意本来是天气给人的
10、触觉感受,字用得很妙,寒意本来是天气给人的触觉感受,但作者不言天寒,而说但作者不言天寒,而说“吹寒吹寒”,把角声的凄清与天气联系,把角声的凄清与天气联系在一起,把产生寒的自然方面的原因抽去,突出人为的感情在一起,把产生寒的自然方面的原因抽去,突出人为的感情色彩,似乎是角声把寒意散布在这座空城里。听觉所闻是清色彩,似乎是角声把寒意散布在这座空城里。听觉所闻是清角悲吟,触觉所感是寒气逼人。角悲吟,触觉所感是寒气逼人。赏析“清角吹寒”中“寒”字的妙处。词句赏析“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运用了拟人(或移就)修辞,富有韵味。月本无声,但作者在此特意拈运用了拟人(或移
11、就)修辞,富有韵味。月本无声,但作者在此特意拈出,给读者以特别的思考。作者说出,给读者以特别的思考。作者说“冷月无声冷月无声”,这是一个简单的事实,这是一个简单的事实或命题,但根据正反相成的逻辑规律,这就给了读者一个或命题,但根据正反相成的逻辑规律,这就给了读者一个“冷月冷月”原先原先或本应是有声的暗示。这一暗示又引领读者作这样的思考:或本应是有声的暗示。这一暗示又引领读者作这样的思考:“冷月冷月”现现在何以在何以“突然突然”“”“无声无声”?原来,?原来,“冷月冷月”也和作者一样沉浸在对扬州也和作者一样沉浸在对扬州城衰败的沉痛和感伤中,故而失声、无声了。城衰败的沉痛和感伤中,故而失声、无声了
12、。作者借用这一有点作者借用这一有点“无厘无厘头头”的陈述或描述,的陈述或描述,曲折含蓄但又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当时情境特有的氛曲折含蓄但又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当时情境特有的氛围和自己微妙的心理。围和自己微妙的心理。同时,同时,“冷月无声冷月无声”隐隐包含着与昔日隐隐包含着与昔日“冷月有冷月有声声”的对比:的对比:昔日二十四桥明月夜,笑语喧哗,玉箫悠扬,月儿也与人昔日二十四桥明月夜,笑语喧哗,玉箫悠扬,月儿也与人同乐。此句因此而拥有了特别蕴藉的意味同乐。此句因此而拥有了特别蕴藉的意味。词句赏析 二十四桥因桥边盛产红芍药花,故又称红药桥。红药一到春天二十四桥因桥边盛产红芍药花,故又称红药桥。红药一到春天就
13、开始生长,不管人世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自然物的本性不会改就开始生长,不管人世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自然物的本性不会改变。往年,它可以供游人观赏,可是现在城空了,人少了,何况国变。往年,它可以供游人观赏,可是现在城空了,人少了,何况国难未息,谁也无心去观赏它。作者面对清冷的景色,看到桥边依然难未息,谁也无心去观赏它。作者面对清冷的景色,看到桥边依然盛开的红花,不禁悲从中来,向芍药发问:你们寂寞地开在这里,盛开的红花,不禁悲从中来,向芍药发问:你们寂寞地开在这里,无人来观赏,你们为谁而开呢?无人来观赏,你们为谁而开呢?这里将无情的花儿赋予了情感。词这里将无情的花儿赋予了情感。词人借此曲折地表现出劫后
14、扬州人民的凄苦生活情况,以及自己感时人借此曲折地表现出劫后扬州人民的凄苦生活情况,以及自己感时伤乱的情怀。伤乱的情怀。赏析“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叁鉴赏技巧鉴赏技巧印 词人实写今日扬州的所见所闻,虚写昔日扬州的相关诗句、传闻。虚实交错,形成了今与昔的对比。扬州慢中如此巧妙的手法,不一而足,一起来鉴赏吧!表达技巧1 1上片是如何描写扬州的荒芜的?上片是如何描写扬州的荒芜的?表达技巧 从视觉、听觉等多方面来写。从视觉、听觉等多方面来写。眼中所见,是眼中所见,是“荠麦荠麦青青青青”“”“废池乔木废池乔木”;耳中所听,是;耳中所听,是“清角吹寒清角吹寒”。运用对比的手法来写。运用对比的手法来写。
15、昔日是昔日是“春风十里扬州路春风十里扬州路”,如今是如今是“尽荠麦青青尽荠麦青青”,运用对比突出了如今扬州的荒芜。,运用对比突出了如今扬州的荒芜。2.2.下片含有哪些对比?这些对比有什么作用?下片含有哪些对比?这些对比有什么作用?表达技巧 昔日的昔日的“杜郎俊赏杜郎俊赏”和今日的和今日的“重到须惊重到须惊”。昔日的昔日的“豆蔻词工,青楼梦好豆蔻词工,青楼梦好”和今日的和今日的“难赋深难赋深情情”。昔日的昔日的“二十四桥仍在二十四桥仍在”和今日的和今日的“波心荡,冷月波心荡,冷月无声无声”。这些对比突出了今日扬州城的荒凉、萧条,寄寓这些对比突出了今日扬州城的荒凉、萧条,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和
16、黍离之悲。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和黍离之悲。3 3.这首词写景抒情,多在虚处,沉郁蕴藉,韵味无穷。请简要说明。这首词写景抒情,多在虚处,沉郁蕴藉,韵味无穷。请简要说明。表达技巧首先,纵观全词,写扬州过去盛况的都是虚笔。首先,纵观全词,写扬州过去盛况的都是虚笔。“淮左名都淮左名都”,不过耳,不过耳闻;闻;“竹西佳处竹西佳处”,也非目见;,也非目见;“春风十里春风十里”,既不指当时,也不是具,既不指当时,也不是具体景物,但一经组合,便显出了扬州昔日的繁华,为下文的对比做了铺体景物,但一经组合,便显出了扬州昔日的繁华,为下文的对比做了铺垫。垫。其次,写扬州的今日,虽是实写,但只粗笔勾勒。其次,写扬州的
17、今日,虽是实写,但只粗笔勾勒。词人善于选择最词人善于选择最能表现战争过后百业萧条的典型事物来淡笔点染,留下广阔的空间让读能表现战争过后百业萧条的典型事物来淡笔点染,留下广阔的空间让读者去想象。者去想象。另外,本词避开正面抒情,含蓄蕴藉。另外,本词避开正面抒情,含蓄蕴藉。“犹厌言兵犹厌言兵”的是的是“废池乔木废池乔木”,惊叹扬州残破的是,惊叹扬州残破的是“杜郎杜郎”,凄冷无声的是,凄冷无声的是“月月”,开,开无主的是无主的是“红药红药”。姜夔抒情写景,空灵、疏淡,能激起读者去进行再。姜夔抒情写景,空灵、疏淡,能激起读者去进行再创造,更具有艺术感染力。创造,更具有艺术感染力。4 4.探究:有读者认
18、为,扬州慢(淮左名都)用典太多,而且化用的探究:有读者认为,扬州慢(淮左名都)用典太多,而且化用的都是杜牧的典故,既增加了词的阅读难度,又不小心暴露了作者文学视都是杜牧的典故,既增加了词的阅读难度,又不小心暴露了作者文学视野通仄的缺点。你认可这一观点吗?为什么?野通仄的缺点。你认可这一观点吗?为什么?表达技巧 作者使用典故,使得全词叙写虚实结合,作者使用典故,使得全词叙写虚实结合,内容从实写的眼前扬州,内容从实写的眼前扬州,跳跃到虚写的昔日扬州,拓宽了意境,并可激发读者的想象力。作者专跳跃到虚写的昔日扬州,拓宽了意境,并可激发读者的想象力。作者专用牡牧一人的典故,是为了将本词的写作聚焦于扬州今
19、昔盛衰的对比上。用牡牧一人的典故,是为了将本词的写作聚焦于扬州今昔盛衰的对比上。杜牧的扬州诗写得最具特色,最能展现扬州的繁华。杜牧笔下的扬州和杜牧的扬州诗写得最具特色,最能展现扬州的繁华。杜牧笔下的扬州和姜變笔下的扬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者一面描摹眼前景象,一面想象姜變笔下的扬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者一面描摹眼前景象,一面想象杜牧重游故地的震惊和悲衰,突出了自已面对劫后扬州的沉痛和悲凉。杜牧重游故地的震惊和悲衰,突出了自已面对劫后扬州的沉痛和悲凉。要真正走入人古典诗词,读者就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包括了解更要真正走入人古典诗词,读者就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包括了解更多的典故。多的典故。肆诗
20、歌总结诗歌总结印 这首词写词人自己路过扬州,目睹了遭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这首词写词人自己路过扬州,目睹了遭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寄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寄托了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残破的哀思,表达了词人托了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残破的哀思,表达了词人因祖国山河的残破、人民的不幸而极其沉痛的心情,既有内心因祖国山河的残破、人民的不幸而极其沉痛的心情,既有内心的郁愤,也有爱国的深情。的郁愤,也有爱国的深情。诗歌总结伍拓展拓展鉴赏鉴赏印八归八归湘中送胡德华湘中送胡德华姜夔姜夔 芳莲坠粉,疏桐吹绿,庭院暗雨乍歇。无端抱
21、影销魂处,还见篠芳莲坠粉,疏桐吹绿,庭院暗雨乍歇。无端抱影销魂处,还见篠墙萤暗,藓阶蛩切。送客重寻西去路,问水面琵琶谁拨?最可惜、墙萤暗,藓阶蛩切。送客重寻西去路,问水面琵琶谁拨?最可惜、一片江山,总付与啼鴂。一片江山,总付与啼鴂。长恨相从未款,而今何事,又对西风离别?渚寒烟淡,棹移人远,长恨相从未款,而今何事,又对西风离别?渚寒烟淡,棹移人远,飘渺行舟如叶。想文君望久,倚竹愁生步罗袜。归来后,翠尊双饮,飘渺行舟如叶。想文君望久,倚竹愁生步罗袜。归来后,翠尊双饮,下了珠帘,玲珑闲看月。下了珠帘,玲珑闲看月。【注】篠墙:竹篱院墙。蛩:蟋蟀。啼鴂【注】篠墙:竹篱院墙。蛩:蟋蟀。啼鴂(ju)(ju)
22、:杜鹃鸟。文:杜鹃鸟。文君:西汉司马相如妻卓文君,借指友人的妻室。玲珑:皎洁、晶莹。君:西汉司马相如妻卓文君,借指友人的妻室。玲珑:皎洁、晶莹。拓展阅读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A A开头着重描写了初秋寂寞萧条的庭院景色,莲花脱落了粉色的花瓣,开头着重描写了初秋寂寞萧条的庭院景色,莲花脱落了粉色的花瓣,梧桐树吹下带绿的叶子。梧桐树吹下带绿的叶子。B B“暗雨乍歇暗雨乍歇”写天气突然转晴,暗示人物心情也随之好转,写天气突然转晴,暗示人物心情也随之好转,“还见还见”则透露出词人的惊喜之感。则透露出词人的惊喜之感。C C莲花、梧桐、萤虫、蟋蟀,词人从植物写到动物,从视觉写到听觉,莲花、梧桐、萤虫
23、、蟋蟀,词人从植物写到动物,从视觉写到听觉,营造了一种冷清凄迷的氛围。营造了一种冷清凄迷的氛围。D D“送客送客”句表明所写场景由庭院移至水边,句表明所写场景由庭院移至水边,“西去西去”指客行方向,指客行方向,“重寻重寻”表明在此送行不止一次。表明在此送行不止一次。拓展阅读BBBB项,项,“暗示人物心情也随之好转,暗示人物心情也随之好转,还见还见则透露出词人的惊喜则透露出词人的惊喜之感之感”理解有误,一场秋雨刚停歇,庭院景物更显萧瑟凄凉,又见暗理解有误,一场秋雨刚停歇,庭院景物更显萧瑟凄凉,又见暗淡萤火,闻凄切虫声,离别愁绪更添一层。淡萤火,闻凄切虫声,离别愁绪更添一层。(1)(1)下列对这首
24、词上阕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下列对这首词上阕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词的下阕主要使用了哪一种表达技巧?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分析。拓展阅读【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具体【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具体的手法,对诗歌的内容加以解释,然后分析艺术效果。此题通过的手法,对诗歌的内容加以解释,然后分析艺术效果。此题通过“又又对西风离别对西风离别”可知是眼前的实景;可知是眼前的实景;“想文君望久想文君望久”“”“归来后归来后”是想象是想象离别之后的情形,效果是表达情感,情感结合离别之后的情形,效果是表达情感,情感结合“销魂处销魂
25、处”“”“送客重寻送客重寻西去路西去路”分析依依不舍之情;结合分析依依不舍之情;结合“翠尊双饮翠尊双饮”“”“闲看月闲看月”分析想象分析想象别后友人归家与亲属团聚的情景,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良好祝愿。别后友人归家与亲属团聚的情景,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良好祝愿。【答案】主要使用了虚实结合【答案】主要使用了虚实结合(联想、想象联想、想象)的手法。前六句着重写江的手法。前六句着重写江边送别的情景边送别的情景,通过,通过“西风西风”“”“洲渚洲渚”“”“烟水烟水”“”“船棹船棹”“”“行舟行舟”等眼前之景等眼前之景,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后六句写词人想象别,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后六句写词人想象别后友人归家与亲属团聚的情景,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良好祝愿。后友人归家与亲属团聚的情景,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良好祝愿。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