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思修与法基绪论 一、适应人生新阶段一、适应人生新阶段 时代呼唤英才,希望在于青年。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单选)二、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二、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1.思想道德与法律 思想道德和法律都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两者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服务于一定的经济基础。(多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提供价值基础。第一,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为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发展和完善提供价值准则,是社会主义法律正义性和合理性的重要基础;第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能
2、够促进人们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维护法律权威;第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调整的社会关系更加广泛,与社会主义法律共同促进和谐社会秩序的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供制度保障。第一,社会主义法律通过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基本原则予以确认,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国家强制力保障;第二,社会主义法律的颁布和实施,能够有力地推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传播和践行;第三,社会主义法律对违法犯罪的制裁,有助于惩罚和遏制严重违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行为,引导和促进人们自觉履行道德义务、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2.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是人们的思想观
3、念、政治立场、价值取向、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等方面素养和能力的综合体现,反映着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道德风貌。法律素质是指人们掌握和运用法律的素养和能力 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分布对应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公民层面三个要求。(多选)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多选)第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价值支撑。第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精神动力。第三,引导大学生进德修业、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第一章 一、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一、树立
4、科学的理想信念(一)理想信念的含义、特征与作用 1.理想的含义与特征 理想带有时代的烙印。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理想具有现实性,具有预见性。2.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3.理想信念的作用与意义(多选)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二、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二、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材料分析题材料分析题)(一)正确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1.辩证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多选)理想与现实是对立统一的。第一,理想和现实存在着对立的一面。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与冲突
5、,属于“应然”和“实然”的矛盾。第二,理想与现实又是统一的。2.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可能会一帆风顺,也可能会遇到逆境。因此,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对人生的作用都是双重的,关键是怎样去认识和对待它们,只要善于利用顺境,勇于正视逆境和战胜逆境,远大的理想就一定能够实现。3.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二)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1.社会理想规定、指引着个人理想 个人理想的确立要以社会理想为指导,个人理想的实现依赖于社会理想的实现。个人理想只有同国家的前途相结合,个人的向往和追求只有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才可能变为现实。2.社会理想又是对社会
6、成员个人理想的凝炼和升华(三)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立志当高远、立志做大事、立志须躬行、伟大出自平凡(单选)第二章 一、中国精神的传承与价值一、中国精神的传承与价值(一)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多选)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良传统,首先表现在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互关系的独到理解上。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良传统,还表现为中国古人对理想的不懈追求。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良传统,也表现在对道德修养和道德教化的重视上。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良传统,亦表现为重视人生境界和理想人格。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忠实继承者和坚定弘扬者。(二)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 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引领;凝聚中国
7、力量的精神纽带;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保证。(三)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多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二者的有机结合构成了中国精神的基本内容。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一)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单选)(二)爱国主义及其时代价值 1.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基本要求:(单选)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禾苗离土即死,国家无土难存”。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自己的同胞就是爱人民群众。对人民群众感情的深浅程度,是检验一个人对祖国忠诚程度的试金石。爱祖国的灿烂文化。文化传统是民族群体意识的
8、载体,文化传统是民族和国家的胎记,是一个民族得以延续的精神基因,是培养民族心理、民族个性、民族精神的摇篮,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基础。爱国主义是历史的、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条件和文化背景下所形成的爱国主义,总是具有不同的内涵和特点。爱国主义的丰富性和生命力,正是通过它的历史性和具体性表现的。2.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多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三)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1.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 对大学生来说,在如何把握经济全球化趋势与爱国主义的相互关系问题上,需要着重树立以下三个观念。第一,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
9、第二,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单选)第三,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不等于全球政治、经济一体化。2.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 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是一致的。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首先体现在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上。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爱中国共产党,爱人民政府,具有深刻的内在一致性。3.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 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不仅是对生活在中国大陆的中国公民的要求,也是对全体中华儿女包括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基本要求。在这个问题上,爱国与否是最基本的政治原则。(四)做忠诚的爱国者 推进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多选)三、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三
10、、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一)时代精神及其主要体现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党带领人民在继承和弘扬伟大民族精神的基础上,立足新的时代条件,赋予民族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单选)(二)改革创新的重要意义 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三)做改革创新的实践者(多选)1.树立改革创新的自觉意识 树立突破陈规陋习的自觉意识;树立大胆探索未知领域的信心和勇气;树立以创新创造为目标的志向。2.培养改革创新的责任感 3.增强改革创新的能力本领 扎实系统的专业知识是增强改革创新能力本领的基础;
11、培养创新型思维方式是增强改革创新能力本领的前提;积极投身实践是增强改革创新能力本领的关键。第三章 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一)人生观的主要内容 人生观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多选)1.人生目的 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什么活着。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标准。(单选)2.人生态度 人生须认真;人生当务实;人生应乐观;人生要进取。(多选)(三)正确认识人生矛盾(多选)大学生在确立人生目的、端正人生态度、实现人生价值过程中,还要正确认识人生面对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树立正确的得失观、幸福观、生死观。1.
12、树立正确的得失观 2.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3.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四)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单选)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涌现过形形色色的人生观,只有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内容的人生观,才是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才值得终生尊奉和践行。二、创造有价值的人生二、创造有价值的人生(材料分析题材料分析题)(一)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 1.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社会价值是指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衡量人生的社会价值的标准是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
13、。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个体的人生活动不仅具有满足自我需要的价值属性,还必然的包含着满足社会需要的价值属性。个体通过努力提高自我价值的过程,也是其创造社会价值的过程。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人生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个体自我完善、全面发展的保障。一个人的需要能不能从社会中得到满足,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满足,取决于他的人生活动对社会和他人的贡献,即他的社会价值。2.人生价值的标准(单选)人的社会性决定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最基本内容。人生价值评判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
14、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作出的贡献,是社会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劳动和贡献的尺度作为社会评价人生价值的基本尺度,是对人生价值评价根本尺度一种具体化。3.人生价值的评价(单选)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坚持动机与效果的统一。三、科学对待人生环境三、科学对待人生环境(一)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多选)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二)促进个人和他人的和谐 个人与他人的
15、关系,在本质上是社会关系尤其是社会利益关系的表现形式。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关键是要处理好个人与他人的利益关系。1.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应坚持的原则(单选)平等原则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前提。诚信原则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保证。诚信包含诚实和守信,对内诚,对外信。宽容原则促进个人和他人和谐必不可少的条件。互助原则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必然要求。2.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单选)正确认识竞争,正确认识合作,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从形式上看,竞争与合作是对立的,而从本质上看,两者又是相互伴随、相互统一的。(三)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
16、益的统一关系;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与承担社会责任的统一关系。(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多选)正确认识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科学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自觉珍爱自然,保护生态。第四章 一、道德及其历史发展一、道德及其历史发展(一)道德的本质 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归根到底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1.道德的主要功能:主要功能有认识功能、规范功能和调节功能。(多选)2.道德的社会作用 道德功能的发挥和实现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实际效果,就是道德的社会作用。(三)道德的历史发展 人类社会道德发展的五种历史类型:原始社会的道德、奴隶社会的道德、封建社会的道德、资
17、本主义社会的道德、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一)中华传统美德的当代价值(多选)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国传统道德的精华,是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优秀道德品质、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和良好行为风范的综合体现。今天,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其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第二,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需要。其三,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二)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单选)1.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3.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4.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5.追求精神境界,重
18、视道德需要 6.强调道德修养,塑造理想人格(三)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和创新性发展(多选)在对待传统道德、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问题上,要反对两种错误思潮。一种是虚无论,另一种是复古论。三、继承和发扬中国革命道德三、继承和发扬中国革命道德(多选多选)(一)中国革命道德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革命道德是指中国共产党人、人民军队、一切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与改革中所形成的优良道德。它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对中国优良道德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华传统美德的升华和质的飞跃,是中华民族极其宝贵的道德财富。习近平强调,我们永远不要忘记自己是从哪里
19、走来的,永远都要从革命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把理想信念的火种、红色传统的基因一代代传下去,让革命事业薪火相传、血脉永续。中国革命道德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从它形成的时候起,就对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弘扬中国革命道德,要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相结合。(二)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多选)内容: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树立社会新风,建立新型人际关系;修身自律,保持节操。(三)发扬光大中国革命道德(多选)有利于加强和巩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与信念;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积极投身于社会
20、主义建设事业;有利于培育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四、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四、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一)着眼“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强道德建设(多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切实加强道德建设;全面深化改革,意味着要破解的难题更多,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和挑战更大,遇到的困难和阻力会更大;全面依法治国,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全面从严治党,需要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单选)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三)积极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多选)良好道德的养成关键在于实践,重在行动,贵在坚持。大学生要积极投身于道德实践活动,修
21、身律己、崇德向善,讲道德、遵道德、守道德,以高尚的道德品质引领社会道德风尚。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参加志愿服务和学雷锋活动;培养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养成节俭节约的良好习惯;自觉学习道德模范。第五章 一、社会公德一、社会公德(一)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材料分析题)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活动范围的广泛性、活动内容的公开性、交往对象的复杂性、活动方式的多样性。维护公共秩序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1.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2.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有利于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3.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障 4.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二)公共生活
22、中的道德规范 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1.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多选)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2.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多选)第一,认真学习社会公德规范;第二,自觉培养社会公德意识;第三,努力提高践行社会公德的能力。(三)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多选)正确使用网络工具;健康进行网络交往;自觉避免沉迷网络;养成网络自律精神。二、职业道德二、职业道德(一)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单选)爱岗敬业最基本要求、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最高层次要求。(二)大学生的择业与创业(材料分析题)1.正确的择业观 树立崇高职业理想;服从社会发展需要;做
23、好充分的择业准备。2.正确的创业观 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要提高创业的能力。(三)自觉遵守职业道德 学习职业道德规范;提高职业道德意识;提高践行职业道德的能力。三、个人品德三、个人品德(一)个人品德及其作用 个人品德是通过个人自觉的社会道德教育和个人自觉的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它表现为个体对某种道德要求的强烈认同,对道德情感的充分表达,对社会道德规范的执着践履,集中体现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内在统一。个人品德的特点:实践性;综合性;稳定性。(多选)个人品德的功能和作用:第一,个人品德对道德和法律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24、;其二,个人品德是个人实现自我完善的内在根据;其三,个人品德是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的主体精神力量。(二)加强个人道德修养 1.提高个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道德修养的实质,就是在这些道德观念的冲突中,自己跟自己“打官司”,在自己的头脑中进行不同道德观念之间的选择。高度的自觉性是道德修养的一个内在要求和重要特征。2.采取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多选)学思并重的方法;省察克治的方法;慎独自律的方法;积善成德的方法。3.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三)追求崇高道德境界(多选)1.自觉远离低级趣味,抵制歪风邪气 2.脚踏实地,敢于担当 3.持之以恒,善始善终第六章 一、法律的概念及发展一、法律的概念及发展(一)法律
25、的本质和特征 1.法律的本质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法律体现的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意志,即通过国家立法的形式所体现的意志。法律是由特定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2.法律的特征 第一,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第二,法律区别于道德规范、宗教规范、风俗习惯、社会礼仪、职业规范等其他社会规范的首要之处在于,它是由国家创制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制定。二是认可。(多选)第三,法律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三)法律的演进与发展 法律发展史上相应地产生过奴隶制法律、封建制法律、资本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法律。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
26、一)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 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多选)从体现的意志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体现,是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从实质内容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是科学性和先进性的统一。(二)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指引作用;预测作用;评价作用;强制作用;教育作用。(多选)(三)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1.法律制定 立法活动必须遵循法定程序。就全国人民大表大会的立法程序而言,大体包括四个环节:法律案的提出、审议、表决、法律公布。(多选)2.法律执行 狭义上指行政执法,是法律实施和实现的重要环节。必须坚持合法性、合理性、信赖保护、效率等基本原则。(多选)3.法律适用 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
27、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司法基本要求是正确、合法、合理、及时。司法原则主要有:司法公正;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多选)4.法律遵守 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权力和权利以及履行职责和义务的活动。守法是法律实施和实现的基本途径。三、我国的宪法与法律部门三、我国的宪法与法律部门(一)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1.我国宪法基本原则:人民主权原则;人权保障原则;法治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多选)2.我国宪法确立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
28、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4.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二)我国的实体法律部门 1.宪法相关法 2.民法商法(单选)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遵循民事主体地位平等、意思自治(自愿)、公平、诚信等基本原则。商法调整商事主体之间的商事关系,遵循民法的基本原则,同时秉承保障商事交易自由原则。3.行政法4.经济法5.社会法 6.刑法刑法的原则:罪刑法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罪刑相适应。(多选)(三)我国的程序法律部门 1.诉讼法三大诉讼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 2.非诉
29、讼程序法仲裁法基本原则:自愿、仲裁独立、一裁终局 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材料分析题材料分析题)(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意义 1.凝聚思想共识的法治航标 2.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3.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工程(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内容 1.建设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2.建设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3.建设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4.建设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5.建设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三)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的十六字方针。科学立法以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
30、强宪法实施为目标。第七章 一、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一、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单选)(二)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相统一(多选)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治国方略。(三)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多选)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地位。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法治具有根本性、决定性和同一性。德治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四)加强宪法实施,落实依宪治国(多选)全面实施宪法的基本要
31、求:一要在全社会树立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二要加强宪法实施。三要加强宪法实施,要坚持党的依宪执政,自觉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二、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二、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一)法治思维的含义和特征(多选)1.含义 第一,法治思维以法治价值精神为指导,蕴含着公平、正义、自由、民主、人权等人类社会的美好价值,是一种正当性思维;第二,法治思维以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为依据来指导人们社会行为,是一种规范性地位;第三,法治思维以法律手段与法律方法为依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解决纠纷,是一种最可靠的逻辑思维;第四,法治思维是一种符合规律、尊重事实的科学思维。2.特征与人治思维的区别(二)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
32、多选)1.法律至上 法律至上尤其指宪法至上,因为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其他一切法律的依据。法律至上具体表现为法律的普遍适用性、优先适用性和不可违抗性。2.权力制约 要求:权力由法定、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 3.公平正义(多选)内容: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救济公平。权利公平:权利主体公平;享有的权利,特别是基本权利平等;权利保护和权利救济平等。机会公平:起点平等;发展平等;代际平等。规则公平:法律规则面前人人平等,法律内容面前人人平等和法律保护面前人人平等。救济公平:司法救济公平;行政救济公平;社会救济公平。4.人权保障(单选)宪法保障前提和基础;立法保障重要条件;行政保
33、护关键环节;司法保障最后防线。5.正当程序 程序的正当,表现在程序的合法性、中立性、参与性、公开性、时限性等方面。(三)培养法治思维的途径(多选)1.学习法律知识2.掌握法律方法3.参与法律实践4.养成依法办事习惯 三、社会主义法律权威三、社会主义法律权威(多选多选)法律权威是指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力、影响力和公信力,是法律应有的尊严和生命。(一)重要意义 1.法律权威的取决要素 一是法律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起主导地位和决定作用的法律有权威,否则无权威;二是法律本身的科学程度,反映客观规律和人类理性的法律有权威,否则无权威;三是法律在实践中的实施程度,在实践中得到严格实施和一体遵
34、循的法律有权威,否则无权威;四是法律被社会成员尊崇或信仰的程度,反映人民共同意愿且为人民真诚信仰的法律有权威,否则无权威。2.意义(多选)尊重法律权威是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和法治思维的核心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尊重法律权威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极为重要。尊重法律权威是实现人民意志、维护人民利益、保障人民权利的基本途径。尊重法律权威是维护个人合法权益的根本保障。(二)基本要求(多选)信仰法律;遵守法律;服从法律;维护法律。第八章 一、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一、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一)法律权利 1.法律权利的分类(多选)(1)基本权利和普遍权利(2)政治
35、权利、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权利(3)一般主体享有的权利和特定主体享有的权利(4)实体性权利和程序性权利 3.法律权利与人权 人权与法律权利关系密切。人权是法律权利的内容和来源,法律权利是对人权的确认和保障。人权是个体人权和集体人权的统一。(二)法律义务 1.法律义务是历史的 2.法律义务源于现实需要 3.法律义务必须依法设定:坚持义务法定,是法治国家和保障人权的重要方面和重要体现。4.法律义务可能发生变化:法律义务可能因一些情形的出现而转化、派生或消灭。(三)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多选)1.辩证统一 首先,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其次,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是目的
36、与手段的关系。最后,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还具有二重性的关系。2.一律平等 首先,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平等表现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被确立为基本原则,这里的平等讲的就是权利和义务平等。其次,在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具体设定上要平等。再次,权利与义务的实现要体现平等。3.互利共赢 二、我国宪法规定的权利与义务二、我国宪法规定的权利与义务(一)政治权利与义务(多选)1.选举权利与义务:选举权利包括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单选)2.表达权利与义务:言论自由、出版自由、结社自由、集会、游行、示威。3.民主管理权利与义务 民主管理权利是指公民根据宪法法律规定,管理国家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以及社会事务的权利。4.监督权利
37、与义务 监督权是指公民依据宪法法律规定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活动的权利。(二)人身权利与义务(多选)1.生命健康权利与义务 生命权包括生命安全维护权、防止生命危害发生权、改变生命危险环境权等。2.人身自由权利与义务 人身自由权利是指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非法搜查、拘禁、逮捕等行为侵犯的权利。首先是指人的身体不受拘束。其次,是指人的行动自由。最后是指人身自由不受非法限制和剥夺。3.人格尊严权利与义务 人格尊严的基本内容包括: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4.住宅安全权利与义务 5.通信自由权利与义务(三)财产权利与义务 1.私有财产权利与义务2.继承权利与义务(四)社会经济权利与义务(单
38、选)中国的人权状况白皮书首次提出了生存权的概念,并将生存权作为首要人权。1.劳动权利与义务2.休息权利与义务3.社会保障权利与义务4.物质帮助权利与义务(五)宗教信仰及文化权利与义务 1.宗教信仰权利与义务(多选)我国宪法法律规定,宗教信仰权利与义务主要包括:第一,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第二,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第三,我国宗教实行独立自主自办的方针。2.文化教育权利与义务 三、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三、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多选多选)(一)依法行使权利 符合权利行使的目的;符合权利行使的限度;符合权利行使的方式;符合权利行使的程序。(二)依法救济权利 我国公民的权利救济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四种:司法救济、行政救济、政治救济与社会救济、自力救济。(三)尊重他人权利 权利是社会关系的产物。权利实现的内在动力是人们彼此之间对各自权利的相互尊重。认同是权利产生的条件,尊重则是权利实现的保证。(四)依法履行义务 义务法定,一方面是说义务的设定必须有法律依据,另一方面是说法定的义务应当履行,否则会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