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民意識公民意識(sense of citizenship)-在遠東技術學院的實踐在遠東技術學院的實踐報告人:新市國小校長余孟和報告內容大綱壹、前言貳、公民的意涵參、四大主義公民觀肆、一個理想公民社會的架構伍、建構遠東技術學院的行動觀陸、結論壹、前言-台灣社會的公民特點一、自由開放卻自律不足二、爭取權益但過於功利三、追求民主卻法制不彰四、享受富裕卻缺乏禮節五、多元尊重但認同分歧六、價值多元陷入真空七、民間力量展現活力貳、公民的意涵一、西方歷史的演進二、公民的要素三、二十一世紀的公民觀貳、公民的意涵一、西方歷史的演進公民citizen泛指享有充分權力者,源自拉丁文civis1.古希臘-公民指古希
2、臘城中的自由民2.古羅馬帝國-公民概念由城市公民擴展為帝國公民3.中古時代的歐洲-公民指介於貴族和農民之間,居住於城市或城堡間內的市民或商人4.十五世紀歐洲的民族國家形成,至十八世紀法國大革命後,公民指國家的公民,公民對國家直接盡其義務,國家亦直接保護公民權利。至此,為爭取【權利】保障【市民】身分,或要求平等參政的【公民】權力,而產生的思想革命與行動抗爭,成為西方歷史發展與社會變遷的重要線索。貳、公民的意涵二、公民的要素坎諾瓦(Pamela J.Conover,1995)指出可以從三個要素談論公民或公民素質1.法律要素:誰有資格?公民的權利義務?2.心理要素:公民認同或公民意識。3.行為要素:
3、公民角色在公共領域活動方面的的實踐,亦指公民德性。馬歇爾(T.H.Marshall)認為公民身份是一種隸屬於命運共同體(community)的完整地位(status);其次,擁有此身份者也同時擁有相關的權利與義務。從廣義的角度來看,公民的內容特質,它應該包含三個主要層面,即是社會成員:(1)對社會生活(community life)的整體參與;(2):對政治上統治者之間有關自主、判斷、忠誠等認知與期望;和(3):因應前面這兩項而來的有關權利和義務的理解與實踐 公民意識(sense of citizenship)就是政治共同體內成員對公共生活平等參與的覺醒。一般而言,公民意識的覺醒須社會成員在民
4、主制度下公共事務處理的互動過程中形成,且需要強調每個人的自主人格,且重視其參與公共領域(public sphere)所達成的共識。這種共識可以:1.塑造公民的彼此關係2.創造公民間的團結3.提升公民社會的凝聚力貳、公民的意涵二十一世紀的公民觀v新的公民權力主張環境、生態污染、反性別歧視、婦女平等參政、同性戀的尊重、弱勢族群的尊重、第三世界國家生存發展等。例:福克(Falk)指出世界公民角色:1.世界的改革者;2.地球的商人;3.世界秩序管理員;4.區域整合者;5.跨國行動者例:生態公民:重視動物權、強調對自然的責任、強調全球生態公民參、四大主義公民觀一、自由主義二、公民共和三、社群主義四、文化
5、多元主義一、自由主義 基本理念:承認多元價值、肯定個人自由、重視人的平等和政治中立、強調理性。公民觀:1.每個人都是完整及平等的社會成員 2.增加人民的公民權力,確保成員歸屬感 3.權力有三種市民權、政治權及社會權。二、公民共和主義 基本主張:以公民共同討論公共的善,形成法的約訂、公平的社會契約,出自公意的共享關係,使公民體認到共同命運感,緊密團結公民、並在公民間產升強烈約束力。公民觀:1.公共善優先於個人私利 2.好公民應有公民德性:愛國與勇敢、人性尊嚴、隱私權、關懷包容、公民服務、主動參與等。三、社群主義 基本主張:公民是一個社群中的成員、具有成員資格所賦予的特權和義務,公民共享社群的價值
6、和感情,因此產生公民認同和德性。公民觀:1.共享關係來自於共同經歷或共同參與。2.在自由主義與公民共和主義取得平衡。3.強調義務與責任。四、文化多元主義 基本主張:強調差異性以及權力的壓迫宰制,應賦予族群正向的意義,重新建構能夠容納差異的公眾,從政治或司法的制度面,使差異性的族群權利,以解決族群受壓迫所導致的衝突。肆、培養理想公民社會的架構 公民知識公民德性公民參與己人社會國家世界生態公民知識 公民德性 政治知識 法律知識 經濟知識 社會知識 文化知識 道德知識 通識知識 解決問題的方法 尊重公民權利 克盡公民義務 自我的德性 政治的德性 法律的德性 經濟的德性 社會的德性 文化的德性公民參與能力1.理性溝通及有效表達意見的能力2.對媒體及公共事務的批判及反省思考3.與人合作及增盡權益的能力4.關懷涉及參與社區事務的能力區5.做決定做判斷及影響公共決策的能力6.參與民主政治的能力7.忍受挫折與適應生活的能力8.獲取、評估及應用資訊的能力9.與異文化互動的能力10.正當的休閒生活能力伍、建構遠東技術學院的行動觀 多重角色的公民特性 認知情感行動兼顧的公民內涵 一般德性與專業德性兼重 本土觀與世界觀兼具 意識形態淡化與多元民主發展六、結論 一個觀點:態度二個故事:水泥工、螃蟹的故事三則口號:To be or not to be Yes,I do Just do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