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74 ,大小:1,021KB ,
文档编号:5222458      下载积分:28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5222458.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节目主持概论课件第五六章.ppt)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节目主持概论课件第五六章.ppt

1、第五章第五章 节目主持人的受众意识节目主持人的受众意识 第一节 大众传播中受众观念的转变 第二节 受众对节目主持人的心理期望 第三节 受众对主持人的形象期望第一节第一节 大众传播中受众观念的转变大众传播中受众观念的转变 受众(audience),最初指演讲的听众,后来也兼指观看戏剧、体育竞技的观众。现在意义上的“受众”,是大众传播信息接受者的总称。在大众传播中,受众指的是报刊、杂志等书籍的读者,广播的听众,电视、电影的观众等。受众之于传播的意义在于受众与传播者构成了传播过程的两极,两者存在着相互矛盾又相互依存的关系,两者共同决定着媒介传播的成败得失。一、西方媒介受众观念的发展1被动的受众 大众

2、社会的本真意义,原指“乌合之众”的社会。所谓乌合之众,是指在法理社会中的芸芸众生互不相干,成分复杂,他们之间不存在亲情关系,只有法律的关系,每个人都以完全独立的个人身份存在,因此在心理上都陷入孤苦零丁、无依无靠的状态之中,有人又把这种乌合之众称为“孤独的群体”。1947年,布卢默还曾给Mass(大众)一词做过四层描述。第一、大众分布广泛,差别很多;第二、大众是个不知名的群体,由不知名的芸芸众生组成;第三、大众互不往来,很少沟通,谁也不知道别人的存在;第四、他们独断专行,很难采取一致的行动。传播效果研究早期的“子弹论”、“皮下注射器理论”或“靶子论”的观点认为受众是一盘分散在各地的散沙,媒介拥有

3、不可抵挡的强大力量,它们所传递的信息在受众身上就像魔弹击中躯体,药剂注入皮肤一样,可以引起直接快速的反应。受众就好像是毫无主见、无所依从的“靶子”,媒介能够左右他们的态度和意见。“魔弹论”建立于“对媒介具有强大效果的推测上”,代表了典型的以传者为中心的传播观念。它过分夸大了传播的力量和影响,否定了受众对新闻传媒的能动选择和使用能力。2主动的受众 20世纪40年代,学者们发现,早期“魔弹论”的观点与实际生活并不相符。于是,“全能的媒介”理论遭到质疑,以传者为中心的传播观念也受到否定,受众在传播过程中的位置得到重视。这一时期主要的理论有两个:一个是“传播流”另一个是“使用与满足”理论。(一)传播流

4、 所谓“传播流”,指的是由新闻媒介发出的信息,经过各种中间环节“流”向传播对象的过程。拉扎斯菲尔德的人民的选择是这一理论的代表性成果。“政治既有倾向”假说指受众在接触媒介的宣传之前就已经存在着某种政治态度。人们在就政治问题进行决策时,决策的取向并不取决于一时一地的大众传播和政治宣传,而是基本取决于人们原有的政治立场和态度。“选择性接触”假说 受众不是不加区别地对待任何传播内容,而是倾向于选择那些与自己原有立场、观点、态度一致的内容。“意见领袖”和“两级传播”人们在做出投票决定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对他们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即意见领袖。他们对媒介的接触频度和接触量远远高于和大于一般人。研究者对传播

5、过程做了这样一种推测:大众传播并不是直接“流”向一般受众,而是要经过意见领袖这个中间环节,即“大众传播意见领袖一般受众”。这就是“两级传播”的概念。这项研究所揭示的事实对否定早期“魔弹论”的效果观起了重要作用。这一理论不再认为媒介拥有对受众的绝对操纵性,转而强调媒介与受众间的一些“中介变量”的重要性,如意见领袖的表现、受众自身的选择性行为等等。(二)“使用与满足”理论 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由布卢姆勒、伊莱休卡茨和古列维奇提出。将研究视角从传播者身上移开,转而关注受众的需要及其满足。通过分析受众接触媒介的动机来了解和满足他们的需求,来考察大众传播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和行为上的效用。D麦奎尔对使用

6、与满足的类型:(1)打发时间,解闷消愁。通过逃避日常生活的种种制约,满足好奇心、寻求快乐、摆脱烦恼;通过释放情绪,消除疲劳、松驰神经。(2)人际关系。通过移情效应同节目中的人物结成假设的社会关系;获得有利于日常社会生活的效用,如作为谈资、显示个人趣味等。(3)监视环境。通过媒介获取外部世界的信息,增加见闻,了解世界和国家大事;学习应付外部世界的方法,决定自己的行为。(4)确认自我。通过媒介反映的社会不同层面的信息内容,间接接触社会,寻找确定自己位置的坐标;强化固有的价值观,肯定自我;了解别人的意见,适应社会规范。1974年,在考虑到社会条件因素的重要性的基础上,传播学家E卡茨将媒介接触行为概括

7、为一个“社会因素十心理因素媒介期待媒介接触需要满足”的线性因果过程,提出了“使用与满足”过程的基本模式。1977年,日本学者竹内郁郎对这个模式作了若干补充。(l)人们接触传媒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受众的需求,这些需求源于受众社会及心理层面。(2)实际接触行为的发生需要两个必要条件,一是媒介接触的可能性,如受众面前必须要有电视机或报纸一类的物质条件,如果不具备这种条件,人们就会转向其他满足手段;其二是媒介印象,即媒介能否满足自己的现实需求,它是在以往媒介接触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3)根据媒介印象,人们选择特定的媒介或传播内容开始具体的接触行为。(4)接触行为的结果可能有两种,即需求得到满足或没有得到满

8、足。(5)无论满足与否,这一结果将影响到以后的媒介接触行为,人们会根据满足的结果来修正既有的媒介印象,在不同程度上改变对媒介的期待。大众传播的受众观新的突破和发展:(1)作为社会成员的受众。受众并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分属于不同的社会群体,有着不同的社会背景。受众在大众传媒面前具有某种能动性,大众传媒没有随心所欲地支配和左右受众的力量。(2)作为市场的受众。受众是信息产品的消费者和大众传媒的市场,这种观点在19世纪30年代以后大众传媒向企业经营形态转变的过程中就已经出现了。(3)作为权利主体的受众。受众不仅是传媒信息的使用者和消费者,还是参与社会管理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社会成员,拥有各种正当的公民权

9、利。在大众传播过程中,受众享有的基本权利包括传播权、知晓权和传媒接近权等。二、中国媒介受众观念的发展 受众的概念为我们所知,是1982年随着美国传播学之父施拉姆的传学概论传媒信息与人传入我国内地的 含义是“在传播的过程中的另一端的读者、听众与观众的总称”在这之前,我国内地学者将audience译为“受传者”,台湾学者则称为“阅听人”。1.对象期 中国新闻媒介原有的受众观念,是以“群众性原则”为准绳,把受众当成宣传、教育的对象。媒介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受众。对待受众的方法是“群众工作”。即处理群众来信、来访,组织通讯员来稿。2.用户期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

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模式之后。受众主体意识开始觉醒,过去的单纯灌输只能引起他们的反感。受众参与节目成为广播电视新的增长点。受众以和传者平等的身份出现在传播中。中国新闻媒介的受众观念从“对象期”进入了“用户期”,媒介越来越重视受众,传播形式更活泼,更贴近受众,可受性、服务性、娱乐性更强。3权利主体期 90年代初 受众的需求受到重视,受众的心理得到尊重,受众的权益开始凸现,受众的主导角色从此确立。(1)受众对节目有选择权和拒绝权。(2)受众对节目的理解和评价具有主动权。(3)受众具有节目的参与权。第二节第二节 受众对节目主持人的心理期望受众对节目主持人的心理期望一、受众期望的内容及其实质一、受众

11、期望的内容及其实质 受众的需要是动态的,一方面,随着时期、时间的变化而不同。另一方面,需要的内容会发生变化,通常一种需要的满足,往往会引发另一种需要的产生。期望目标就是受众期望能够从他那里获取什么样的信息;期望水平也就是受众希望获取的信息在量和质上能够达到一个什么水平;期望值也就是受众根据以往的经验判断能够从他(她)那里获得这种满足的可能性有多大;接触频率也就是该主持人节目的收视率收听率有多高。二、受众期望的形成受众期望的形成1受众心理结构和传统行为模式受众心理结构和传统行为模式 受众心理结构是指反映民族心理共同倾向性的民族成员的一般心理结构。为深层结构与表层结构。对于中国而言,长期以来形成的

12、男耕女织、傍水而居的文明样式,使中国人形成了较强的乡土意识和含蓄的感情表达方式。这长期以来形成的心理特征作为一种深层结构,作用于对主持人的传播要求时便形成了温婉蕴藉、入情入理等要求。受众心理的内在结构也是发展和变化的,动力有两个。一是主持人自我意识和自我认知的能力增强。二是主持人从形象、语言、态度、情绪和工作方式随着外来文化的介入程度而变化。2.受众个性解放程度受众个性解放程度 直接影响到主持人人格的理解、认同和推广的过程。3.受众审美观、道德观和价值观受众审美观、道德观和价值观 审美观、道德观与价值观并非凭空而发的,它们都带有深刻的时代烙印。特定时期受众观念形成的主持人角色要求具有即时性和合

13、理性,主持人应该根据个体人格特征选择合适的角色表达方式并寻求认同三、受众基本心理期望三、受众基本心理期望 1求新心理 就外部形象来看,主持人新的面孔、新的发型、新的服饰都会刺激受众的感官,激起受众收视节目的兴趣。就内在形象而言,主持人应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升和展现内外和谐统一的主持人形象,以体现社会整体素质的提高,思想观念的进步。2求近心理 一是地域接近,一是心理接近。3求知心理 受众对主持人的文化要求日益提升,他们更希望主持人是略高自己一筹的朋友。主持人所展示出的文化气息成为受众的重要评价标准。4求情心理 受众对媒介的要求不再限于信息传递与宣传教育等表层感受,而更深入到内心的情感交流。主持人

14、不仅应有理性分析的一面,还应有感性感染的一面。王志面对面 采访王歧山、于幼军 王志:“面对不同的采访对象,你的方式应该是不一样的,但目的都是为了达到沟通。面对感动,你无法抗拒,我也知道主持人哭不好,但这是真诚的眼泪。人的一大特点就是将心比心,在这样的时刻,我无法那么理性。”汶川地震 报道 赵普 陈晓楠 宁远5求乐心理 美国社会学家查尔斯赖特:娱乐功能是传播的第四大功能,是大众传播多种功能中最为显露的一种功能。美国传播学者H门德尔森:“娱乐功能可能是文化传递功能的一部分,但它有着另外一面:提供报偿、松弛和减轻压力,使人们易于处理现实生活的问题和使社会免于坍塌。”2010年度中国最具网络影响力主持

15、人谢娜、杨澜、何炅、汪涵、李静孟非、董卿、李咏、朱丹、毕福剑四、受众期望的满足四、受众期望的满足1了解受众 要想拥有主动权,拥有受众,传者必须具备受众意识,考虑受众需要什么,考虑他们应知欲知的信息是什么。主持人要善于利用多种媒介手段,实现与受众群体之间的沟通交流。比如开通短信、邮箱平台,举行观众见面会、实地演说,利用社交网站、贴吧,开通微博、博客等多种渠道。2.感染受众 感染是主持人创作过程的最后一环,是建立在敏锐感觉和深刻感知基础之上的,是主持人由内及外的过程。感染指传播者通过语言或行为使别人认同传播者传播的思想和感情,并引起受传播者思想和感情的共鸣。感染的能力应当包括语言表现力、形体表现力

16、、幽默感等诸多方面。3融入受众 亚里士多德:朋友是在多方面相像的人。人与人的相互吸引是建立在其相互之间的相似性之上。主持人要体现出与受众之间的相似性,就必须融入到受众中,成为“圈内人”。中央电视台7套乡约主持人肖东坡“第一中国农民之友”央视新闻调查第四代制片人张洁:主持人有三个层次:“入眼”、“入脑”、“入心”第三节第三节 受众对主持人的形象期望受众对主持人的形象期望 主持人形象是一种复杂的综合形象,是与受众评价相联系的一种观念,是主持人的表现与风格在公众心目中的印象与反映。主持人形象是由主持人、媒介与受众之间共同塑造来完成的,受众对主持人形象塑造的效果评判,都依赖于主持人与受众之间所共享的评

17、价标准。认同的本质、也就是主持人形象塑造的根本在于:取得传受双方的一致肯定,即形成双方目标与价值的一致性。对受众的研究与把握是寻求共同评价标准的过程,也是主持人形象塑造的必要前提。一、受众认同的主持人形象一、受众认同的主持人形象 综观众多不同类型得到受众肯定与好评的主持人形象,突出的个性风格是其成功的重要原因。如金龟子 敬一丹表8-1观众对不同类型主持人的风格特征的评定结果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现已更名为上海广播电视台)就“节目主持人素质要求及权重”问题做了一次问卷调查。各种类型的资讯节目对主持人有着不一样的素质要求,比如:法制资讯类节目要求主持人有着较好的逻辑和分析能力,娱乐资讯类节目对主持

18、人的外表和语言有着特别的要求,教育资讯类的节目主持人则应具备良好的亲和力等。资讯类节目主持人的素质要求二、受众对主持人形象的影响受众对主持人形象的影响1受众的心理状况对主持人形象的影响受众的心理状况对主持人形象的影响心理状况是受众在收看节目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能够对节目产生影响作用的一种心理特征和状态的总和。它是性格、气质、心境、兴趣等多方面的综合构成。2受众的年龄、性别特征对主持人形象的影响受众的年龄、性别特征对主持人形象的影响一般来说,不同年龄的受众,对人或事物的认知经验是不同的,他们对主持人形象的认知程度和要求也是不同的。孩子充满童真,思维直观、富于幻想、情感脆弱,他们喜欢那些充满活力、温

19、和可亲的“大哥哥”、“大姐姐”形象。青年人充满时尚气息,思维敏捷、富有个性和创造力,他们乐于接受那些时代感强、有思想深度、有号召力和富于创新精神的形象。中年人责任感强,经验丰富,现实感强,他们往往比较欣赏那些理性、质朴的形象。老年人饱经世事风风雨雨,他们则往往比较喜爱那些稳重、谦逊、饱满的主持人形象。由于性别不同,导致他们的社交范围、思维方式、生活能力等也不同,这就形成了他们不同的心理因素和接受习惯。男性一般豁达、奔放、理性、宽容,对主持人形象的评判客观性强。女性一般委婉、温柔、感性、多虑,对主持人形象的评判略为主观。3受众的社会角色、文化修养对主持人形象的影响受众的社会角色、文化修养对主持人

20、形象的影响社会角色是指受众在社会中所处地位状况。地位层次高的受众比较注重主持人的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技巧,而一般的受众则不会关注这些,他们可能只注重主持人所告之的问题结果或答案。文化修养是受众根据受教育的程度,在对人或事物认知的过程中而表现出的气质和涵养。比如,从事艺术工作的观众可能会注重研究主持人的声音和外形;学者型的观众可能看重主持人的知识面和应变能力;老百姓则喜欢那种带着平民气息的主持人。三、受众变化对主持人形象塑造的指导三、受众变化对主持人形象塑造的指导 受众变化有两方面的涵义:受众既是一个变化着的个体,又是一个变化着的整体。主持人形象塑造既是一个有类型划分、有参照标准的整体造型,又是一

21、个灵活机动、即兴调整的局部完善。首先,就整体而言,受众变化有利于主持人形象塑造整体水平的提高。从主持人的角度出发,主持人形象塑造的水平也是参差不齐。对于受众过激的心理需求和价值判断,主持人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引导受众走向正确的认知轨道。其次,就个体而言,受众变化有利于主持人形象塑造的个性化体现。综合思考题 1、简述西方和我国媒介受众观念的发展。2、受众期待包括哪几个方面?3、受众对主持人期望形成的影响因素有哪些?4、受众对主持人的基本心理期望有哪些?5、如何满足受众对主持人的期望?6、你想做哪种类型(新闻、综艺、生活服务等)的节目主持人,并简述这种主持人应当具备的形象。7、影响受众对主持人形象认

22、识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参考书目1威尔伯施拉姆等:大众传播的过程与效果,1977年2李彬:大众传播学引论,新华出版社,1999年3(美)沃纳赛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华夏出版社,2000年4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5丁柏铨:中国当代理论新闻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谢 谢第六章第六章 节目主持人的互动意识节目主持人的互动意识 第一节 主持人与媒体的互动关系 第二节 主持人与栏目的互动关系 第三节 主持人与嘉宾的互动关系第一节第一节 主持人与媒体的互动关系主持人与媒体的互动关系一、主持人是媒介界面的延伸一、主持人是媒介界面的延伸 大众传媒无疑极好

23、地满足了人们对于信息的多方面需求,但在极大地延伸了人的感官的同时,大众传媒也改变了人们传统的认知模式和认知效果。大众传媒将人类传播原有模式的人与人的直接面对,改变成了人与媒介间的相互面对。大众传媒所提供的传受双方的关系,使受众对于情感交流与沟通的愿望变得难以实现。这无疑会影响到受众对大众传媒的使用,也影响到大众传媒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经济效益。人类从面对面的直接交流发展到由专业化的传媒机构进行的间接交流,这无疑有助于交往范围的扩大、信息容量的增加,但是人与人之间间隔了一个冷冰冰的盒子,造成了人机交往的隔膜。主持人弥补了广播电视媒介电子味道浓厚的弊病,让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媒介产品深入人心。此外,

24、主持人作为媒介的“界面”具有一定的示范性。就价值取向而言,很容易形成辐射效应,就主持人的审美情趣来说,很容易影响一种社会时尚。所以,作为媒介的“界面”,主持人绝不是一个附属的、次要的角色,他渗透在人们社会活动、生活领域等诸多媒介环境中,存活于人们的精神、思想等意识形态的层面当中,承担着广播电视媒介思想、言论、信息的发布与阐释的社会功能,成为沟通广播电视媒体与受众之间的人格化载体,从而使广播电视传媒功能在社会文化发展中得到最广泛的延伸。二、主持人是传媒自身的个人化形式二、主持人是传媒自身的个人化形式 主持人形式是大众传媒的个人化、人格化、形象化,它使受众在接受传媒提供的信息的同时,感觉不再是冷冰

25、冰的媒体,而是活生生的、可亲可近、可信赖的、与自己相同的人。这样,大众传媒因主持人形式而仿佛具有了人情味,受众在与主持人“面对面”的情境中也能体味到交流与沟通的快乐了。电视借助主持人,可以与报刊评论相媲美。如新闻1+1董倩;今日说法撒贝宁。电视画面冗余信息相当多,如果不作处理,势必会造成收视误导。主持人更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从观众本位出发,做好媒介的“界面”,为观众解疑、释惑,启发、引导他们参与到节目中来。大众传媒一方面阻碍了人与人的直接面对与交往,一方面却又借助主持人形式营造出一种虚假的人际性的传受关系,并努力使它深入受众的心。主持人形式不可能引导受众走出大众媒介传播中人与媒介相面对的困

26、境,相反却只能使人们更加依赖传媒,更加难以摆脱与之相面对的局面。三、主持人自身的传媒化蜕变 大众传媒制造了主持人形式,作为个人,主持人不可能逃避传媒对他的强制,每个主持人都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于它的传播规则,服务于它的传播活动,它左右和控制着主持人在受众面前的表现,主持人的一切都是被大众传媒所决定和规定好了的。方宏进:“我们从来没有以个人身份说过话。我们说话的方式有一定的个性,大家自己可以写稿子,提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观点,自己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编辑节目,在演播室里录节目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风格对稿子加以改动。重要的是应该代表中央电视台的意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品位、自己的爱好,作为一个自然人就无所谓

27、,别人无权指责。但是如果是某个媒介的栏目做主持人,要表现的应该是那个媒介、那个栏目的品味和格调。”大众传媒对主持人设置有诸多的角色规范,这些角色规范出自于受众的口味、节目的要求以及传媒自身的属性。首先,主持人有着不失个性,却又能兼有集大众共性于一身的形象。其次,主持人的言谈举止和形象气质凝聚着社会的公共价值。最后,主持人还应是他或她所置身其中的节目和所谈论对象的领域的专家,有着专业性的知识和修养,代表着一种权威。大众传媒对于主持人素质的要求并不排斥主持人个人所具备的魅力。主持人的形象、主持人的文化修养、主持人的专业知识都可能使主持人在受众心中萌生出个人魅力。总之,对于主持人个人而言,充当大众传

28、媒的主持人便意味着自身的传媒化,意味着要放弃自身的很多个性,意味着必须接受传媒对于自己的规范和改造。作为个人,主持人越是投入于传媒行为,越是拥有成就与荣誉,越是意味着更多地承担媒体责任。2006年世界杯期间黄健翔解说个人行为:主持人不仅代表其个人张颂:“出现在话筒前的和屏幕上的,不是一种个人行为,我们肩负着阶级的、历史的使命,是国家机器上的一个齿轮和螺丝钉。”第二节第二节 主持人与栏目的互动关系主持人与栏目的互动关系一、主持人主导地位与其他采编环节之间的合作关系一、主持人主导地位与其他采编环节之间的合作关系主持人不能等同于一般的创作人员,虽然节目主持人必须具备采编素质,但这并不等于说主持人可以

29、代替记者和编辑的劳动,节目的创作是一个有着精细分工的集体创作过程。一丹话题早安太原因主持人“采编播”高度合一,经历有限,最终停播赵忠祥:“在美国,主持人已是权力很大的职务,三大广播公司的新闻节目主持人,不仅在采编、报道上有很大的发言权,就是在周围一班人员的组织安排上,也有极大的发号施令的权力。主持人实际上是头儿,他可以主宰一个部门。”克朗凯特是这样来描述他的工作流程的:1)上午十时前到办公室上班。2)到办公室首先了解通讯社、电台、报纸新闻、重大新闻的发展。3)同节目制作人、编辑、撰稿人商量当天的要闻。并安排要闻的采访事宜。4)十时半到十一时,处理行政业务事务,同各部门负责提供消息的人、国内外官

30、员联系,了解当天的要闻。5)中午,办公室吃午餐或者同新闻人士共进午餐。6)下午两点半,他的助手把当天的新闻稿送来,亲自改写,三点半播录广播新闻。7)下午四点左右,到办公室同编辑们和撰稿人研究晚间新闻,决定新闻目录,然后大家动手写稿,最后交给他修改,改成他的风格和口气。然后,看部分新闻片,计算新闻的长度。8)下午六点半播出,节目播出过程中收到的突发性新闻,九时重播,截稿时间是十点半。虽然美国式的主持人中心制的形成是其固有的文化背景与体制运作的产物,中国的文化与国情不同,但是在协调好主持人与其他采编环节的关系以有效地提高主持人的工作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主持人形式的传播优势这一点上彼此是一致的。二、

31、主持人的自我角色与党的新闻工作者的二、主持人的自我角色与党的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角色之间的统一关系社会角色之间的统一关系 作为一名党的新闻工作者,一个优秀的节目主持人应将阶级、党派的意志及所代表的传媒的宗旨、利益内化为自我的内在要求,而以个体的独特存在形式出现在受众面前。双重角色的关系大致可分为三种情况:1、在一些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上,节目主持人必须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地与党的原则相一致,这是一个节目主持人必须具备的政治素质。2、对于一些事物,社会上存在着一些不同的认识,其中有一个相对正确的观点,节目主持人对此或许有自已的看法,但这时应保持作为社会角色的身份和态度。3、一些问题还处在酝酿、讨论中,还

32、没有一个比较明显统一的观点时,主持人可持一家之言。当主持人以社会角色出现时,与受众距离较远;而以自我角色出现时,则与受众距离教近。当传受之间的心理距离较近时,容易产生“自己人”效应,增强传播的感染力和受众的认同感。在坚持主持人的自我角色服从社会角色,增强主持人的大局意识、政治意识的同时,也要给主持人留下一个广阔的自我发挥的空间。三、主持人的个性发挥与三、主持人的个性发挥与节目风格之间的相统一关系节目风格之间的相统一关系主持人与他主持的节目之间有着一种特殊的密不可分的关系。节目是节目主持人施展个人才华的园地。节目是主持人的代表、心血,是节目主持人的素质、修养、水平的全面反映。就个性而言,主持人的

33、个性与主持人节目的个性是个有机的统一体。节目个性要通过主持人的个性来实现,主持人的个性也依托于节目的个性。主持人节目个性形象对主持人的个性展现起着规定和制约的作用。主持人个性展现不能超越节目的宗旨、特点,否则会游离于节目之外。在深入理解栏目宗旨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个性特色进行了充分的发挥。东方之子主持人王志四、如何实现主持人与栏目的互动四、如何实现主持人与栏目的互动1主持人要符合栏目宗旨、内容、形式的需要,主持风格要与栏目风格乃至频道风格相一致。倪萍综艺大观(知名)文化视点(新栏目形象不符)聊天(谈话类;适合)2主持人在严格遵循、体现栏目宗旨、风格的同时要充分发挥自己鲜明而有个性的主持风格。“我

34、为观众奉献娱乐”,这是美国娱乐节目主待人约翰尼卡森早在1962年就提出的口号。卡森始终以这个口号作为他主持节目的宗旨。电台讽刺性新闻评论节目;电视娱乐节目卡森的地窖;电视杂耍节目卡森的节目;电视游戏节目你相信谁?1962年:今晚(Tonight Show)卡森每次节目一开始就首先登场,作为长篇独语的能手,就某一问题发表讽刺幽默的评论,而这种评论总是恰当地点出主题并能深入人心。接着,卡森与参加节目的影剧业来宾和播音员一起,在轻松、引人发笑的气氛中把节目继续播放下去。个性化不等于“个人化”,个人化是针对受众而言的另一个概念(如提供个人化的信息、个人化的节目),主持人如果个人化则会误入展现“小我”的

35、歧途,一切脱离栏目特点,不符合社会主流审美价值判断、恣意妄为孤芳自赏的“与众不同”,是不会被观众承认,更无法接纳的。3主持人在处理自己和栏目的外部关系和内在联系时,主持人在处理自己和栏目的外部关系和内在联系时,应尽量寻求与扩大统一性,尽量减少与消除对立性。应尽量寻求与扩大统一性,尽量减少与消除对立性。主持人与栏目的风格、内容和形式在影响社会和观众的过程中,二者在体现宗旨、风格上得到认同和喜爱的共同性就是统一性;主持人在主持节目过程中偏离了栏目的宗旨和栏目所需要保持的特点风格,主持人和栏目所表现的内容和形式不为受众所需要、不为受众所喜爱,就是对立性(即矛盾性)。主持人与栏目之间,要经常检查协调其

36、宗旨、风格、内容和形式,还要注意收集来自受众的信息反馈,不断地调整办好栏目的思路,坚持不懈地改革创新。主持人还应善于及时发现,总结自己和栏目的优势与不足,常变常新,永葆魅力。第三节第三节 主持人与嘉宾的互动关系主持人与嘉宾的互动关系 嘉宾,广义上说,即指“受邀以各种方式出现在各种内容的电视(广播)节目中的各界人士。嘉宾对于主持传播起着补充佐证事实,发表评论观点,提供权威解释,增加交流气氛,构成传播内容的作用。较早在实际操作中运用嘉宾称谓的节目是中央电视台的综艺大观和正大综艺栏目。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作为一种特殊的电视现象被确认。1993年5月1日开播的东方时空标志着电视嘉宾现象“大众化”

37、的开始,生活空间更是将普通百姓的生活作为了表现对象。嘉宾现象的意义也因此得到了拓展,即现象的本质是受受众主体意识的张扬。众主体意识的张扬。嘉宾对观众产生吸引力的原因:1、人格魅力,即嘉宾高尚的情操、平易的作风、广博的爱心。2、语言魅力,语言的自然流畅、富于逻辑、严谨规整、幽默风趣等。韩红与 艺术人生 快乐大本营 谈话节目的嘉宾来说,又有一些特定的要求。嘉宾要有“谈资谈资”,即对某一具体话题掌握有大量的资料,并对该话题具有权威性发言权。其次,嘉宾要有“谈品谈品”,即在节目中能够顾及交谈者,而不是一味地表现个人,要特别注意“话语霸权”现象。最后,嘉宾要有“谈技谈技”,即具有一定的谈话能力和口才,包

38、括说得有道理,说得清楚,话语表现具有幽默感。一、创造平等的传播关系“平等”是谈话得以进行的前提和基本条件。主持人与嘉宾的地位以及相应的权利和义务多是平等的。平等其实就是对等,它不是单向行为或一厢情愿的事情。双方的心态、视线、距离等都要符合这个条件。主持人既不应怠慢嘉宾、戏弄嘉宾,也没有必要迁就嘉宾或在嘉宾面前低人一等。张齐:“我和她(杨澜)角色不一样,状态不一样,我只把她当作许多期人生中的一个嘉宾。二、尊重嘉宾的尊严与情感 谈话节目是由主持人、嘉宾、现场观众共同组成的“谈话场”,主持是这个“场”的组织者,是谈话的“召集人”。由于谈话节目成功的真正关键是“谈话”本身,因此,主持人在这个“谈话场”

39、中,不但要能“说”,还要会“说”,才能成为“谈话场”的中心。不过,这个“中心”并不是让主持人口若悬河、喋喋不休,由“主持人”变成“主讲人”;相反,主持人先要学会做“耳朵”,要学会倾听,该说话时则说话,不该说话别打“岔”。奥普拉温弗瑞“每一位妇女的朋友”“一个好打听的邻居”国际双行线“谭盾退场”主持人和栏目组在事先并没有告诉谭盾参加节目的另一位嘉宾是卞祖善。三、调动嘉宾的积极性 参与性嘉宾:不可能也不应该是节目的灵魂和中心,他们自始至终围绕主持人的思路和意图,在主持人的激发、引导下,发挥自己独特的友邻部分的配合作用。嘉宾主持人:1、专业主持人与嘉宾主持人共同主持节目主持人是节目的主要策划者、组织

40、者,是嘉宾的引入者,是话题的引导者,是节目的概括和总结者。2、嘉宾主持人单独主持节目嘉宾实际上充当了专业主持人的角色,单独体现专业节目主持人的意图。主持人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到节目中去,恰到好处地“截流”,免得出现一个人滔滔不绝的尴尬;当谈话像野火一样遍地燃烧时,主持人必须以重复或提问、证明等方式将嘉宾谈话的精彩之处进行放大,免得众说纷纭;对于特别怯场或表现欲不强的嘉宾,主持人应时常将一些话题“抛递”给他(她),使嘉宾有说话的机会;对于开得起玩笑的嘉宾,主持人不妨说几句无伤大雅的笑话;对于一些谈话失度的嘉宾,主持人则应该帮助把握好度。在谈话节目中,主持人一定要意识到,嘉宾并非完全的被动者,要充分调动起嘉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嘉宾无法替代的独特作用,为节目注入新的活力和爆发力。综合思考题 1、主持人与媒体的互动关系表现在哪几个方面?2、如何正确处理主持人与栏目的互动关系?3、主持人与嘉宾互动时要注意哪些方面?参考书目 1丹尼斯麦奎尔,斯文温德尔:大众传播模式论,上海译文出版社 2刘京林:大众传播心理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年版 3(加)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何道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 4阿多尔诺:文化工业再思考,高丙中译,文化研究,第1辑,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 5杨斌:把脉嘉宾电视节目嘉宾现象透视,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0年9月谢 谢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