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6 ,大小:209.10KB ,
文档编号:5228451      下载积分:15.88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5228451.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探究复习资料.docx)为本站会员(wenku818)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探究复习资料.docx

1、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探究复习资料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规律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趋势(特点):(1)趋势:皇权不断加强、_不断削弱,直至废除。_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_一级行政单位是最稳定的一级。(2)中央集权、专制制度(专制主义)、大一统、_同构、_大于法治、宗法观念、家天下。规律二:中国近代到当代政治制度演变 (1)南京临时政府:民主共和、_政治(2)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民主共和、政党政治徒有虚名。(3)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从训政到_(4)中国共产党:中华苏维埃政权建立边区政府(_原则)大行政区(建国后)_制度、_制度、_制度、(改革开放后)_制

2、度。规律三:西方政治制度演变雅典_政治、斯巴达_政治;罗马共和国贵族寡头、罗马帝国_制、法兰克王国_制度、法国等级君主制、(近代)法国总统制(半议会制)民主共和制;英国1215议会君主制(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近代)英国_制;美国民主共和制;近代德国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一、中国古代早期(夏、商、西周)政治制度1夏朝:世袭制(父死子继、_弟及)2商朝:系统的国家机构(中央);_制度(地方)。3西周:分封制、宗法制。分封制目的建立等级秩序,巩固统治特点类型:同姓贵族(燕、鲁、晋、卫)、功臣(齐)、旧贵族(宋);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贵族等级序列;评价积极:周王

3、取得_的地位,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范围; 促进经济文化交流传播和_融合,逐渐形成华夏国家认同;消极:诸侯国有较大独立性,易导致_;宗法制目的解决贵族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特点核心是_继承制;大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家国同构。评价 保障贵族“_”特权; 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4夏商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变化趋势:制度逐渐完善,对地方的控制由松散到逐渐加强,制度由多元走向了一体化发展。5评价: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为秦朝的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的特点:_与政治相结合,家国一体; 等级制度森严。 _色彩浓厚,借助神权强化王权; 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的_集中;(原始民主传统对_

4、有制约;分封制下地方有较大独立性与自主权。) 政治制度前后沿袭,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二、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一)相关制度 1、核心:皇帝制度(一切政治、军事、法律事务的决定权都在皇帝手中。其实质是皇权专制;) 2、中央行政制度:_制(丞相是百官之长,统领百官,丞相府是行政中枢所在;_掌军事;_是副丞相,协理国政,掌管图籍、文书,同时又是最高_)特点:互不相属,相互制约。3、中央决策形式:_制度。4、地方行政制度:_制。郡县主要官吏都由_直接任命,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历史意义:郡县制的推广,标志着_取代了贵族政治;标志着中央对地方实现了直接有效的控制,加强了_。5、实行严密的文书

5、行政管理系统加强对官员管理,提高行政效率; 保障政令传达,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利于制度传承,为汉承秦制提供条件; 所记录的重大史实,具有较高史料价值。(二)秦朝政治制度在前代基础上的主要发展? 最高政治领袖的变化:从“王”到“皇帝”专制的加强 中央行政制度的变化:从“_制”到“官僚制”血缘色彩淡化 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从“分封制”到“_”集权的加强三、汉到明清中央行政制度的演变(一)皇权与相权关系的变化(中央官制的变化)总体趋势:皇权不断加强并达到顶峰;相权不断被削弱并最终被废除。1、汉代: 汉初,_,中央行政制度仍为三公九卿制;汉武帝时,设立_,削弱相权;东汉光武帝刘秀:将_(内朝机构)

6、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三公权力受到削弱(虽置三公事归台阁)2.魏晋南北朝:_体制逐步形成,群相制取代独相制。3、隋唐:三省六部制(1)职能:_起草诏令,门下省封驳审议,_负责执行。宰相议政机构被称为“_”; 三省六部制下六部职能与秦朝九卿职能对比,有何不同? 唐代六部与秦代九卿相比,分工更加明确,皇家事务与国家事务趋向分离,体现出中国古代中央官制的成熟。(2)评价: 三省之间分工明确,提高_;完整的相权被分割,彼此制约,利于加强_;(3) 变化:三省政事堂中书门下(三省出现一体化趋势。)3、 宋朝:二府三司制 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最高行政长官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设_(副宰相)分割行政

7、权,_分割军政,_分割财权。4、 元朝:一省两院制。_总理全国政务;(相权在元朝有所加强)枢密院主管军事,_主管宗教与少数民族事务。5、明清:明朝废丞相,设_;清朝设_。(1)内阁:明太祖废丞相;明成祖设内阁,参与军国大事商讨;明宣宗时内阁拥有“_”权,内阁逐渐成为事实上的行政中枢。(2)军机处:雍正帝设军机处,上传下达,跪奏笔录,专制皇权达到顶峰;(3)性质:内阁与军机处都不是法定中央行政机构,作为顾问、内侍机构,地位不定,甚至较低,是_加强的产物。 四、汉到明清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总体趋势: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不断被削弱。朝代制度相关史实汉到魏晋南北朝郡县制1、西汉初吸取秦孤立之败的教训,

8、实行_制,后出现“七国之乱”,2、西汉武帝实行_,设刺史,加强中央集权;3、东汉晚期,监察区“_”变为地方行政机构,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隋唐道州路1、唐朝根据山川形势在全国划分_作为中央派出的监察机构,后来道成为州县以上的一级行政实体;2、唐中期以后,节度使拥兵自重,形成_,威胁中央;宋路州县1、路由监察区变为行政实体;2、北宋中央集权措施:削实权:文臣任知州,设_监察并制约知州; 制钱谷:设_将大部分地方赋税运往中央;收精兵:地方精锐编入中央_,定期更换驻地;元行省制地方设置行省,打破山川形便,形成_;明清督抚制明初废行中书省,设三司,分掌民政、司法、军政;明后期至清,督抚制; 古代中国地方

9、行政区划的基本原则:山川形便、犬牙交错,1、山川形便:以自然山川作为行政区划边界。提高行政管理效率,但容易产生割据;2、犬牙交错:打破自然地理疆界。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但区域内经济文化交流受限;3、两大原则在历代都有运用,整体来讲,从秦到唐,犬牙交错一直处于从属地位,宋代以后,犬牙交错更为普遍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规律性认识中央集权(中央与地方的矛 盾)是变化的主因;分化事权、相互制约是机构改革的基本方法与途径;继承性与创新性:既沿袭前代制度,又不断改进、创新;下稳上动:县级相对稳定,县之上变动较大; 监察区多变为新的行政区; 郡县制的利弊分析: 积极: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

10、; 消极:地方自主权受到压制,易引发暴政。总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朝代中央制度地方制度夏朝世袭制商朝内外服制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原始民主传统春秋战国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郡县制、官僚制开始产生秦朝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文书制度郡县制西汉中外朝制度郡国并行制,郡、县二级制东汉尚书台成为新的行政中枢州、郡、县三级制魏晋南北朝三省体制逐步形成,群相制取代独相制主要是州、郡、县三级制隋朝三省六部制州、县二级制唐朝道、州、县三级制节度使宋朝二府三司制州(府)、县二级制路、州(府)、县三级制元朝中书省(一省制)行省制明朝废宰相(洪武),设内阁(永乐)省、府(直隶州)、县(属州)三级

11、制清朝军机处(雍正)省、府、县三级制第2课 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一、 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一)古希腊城邦: 1、城邦的作用:_,利于公民直接参政2、城邦类型:民主制的典型为_;贵族寡头制的代表为_雅典民主制机构公民大会、议事会、陪审法庭(民众法庭)、执政官特点人民_、_而治、权力制约、_至上、公民意识、重视民主程序评价积极:激发公民参与政治的热情,促进了雅典的繁荣; 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为后世民主积累宝贵经验;局限:范围有限,是建立在_之上的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只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民主方式原始:实行_民主;运作方式粗糙,抽签制等运作方式,易导致权力的_和误用,造成多数人的

12、暴政,即暴民政治。斯巴达寡头制机构公民大会(名义上的最高权力机关)、国王(2名,军事统帅)、长老会、监察官特点斯巴达制度带有民主因素,同时兼具寡头色彩(二)古罗马:1、罗马共和国 (公元前509前27)机构/官职组成及产生职责执政官两人,一年一任,全体公民选举产生担任军事统帅元老院卸任高级官员终身任职向官员提出建议,协调他们的行动_罗马最高权力机关有权立法、宣战、媾和和审判备注:公民大会的召开和表决受高级官员和元老院的限制,难以发挥有效作用。所有官职无薪金,穷人实际上无法出任。特点:罗马共和国政体体现混合政体,分权制衡,以及具有浓厚的_特征,实质是贵族政治。2.罗马帝国(公元前27公元_年)公

13、元前1世纪末,_建立元首制,形成君主政治。(实际上就是君主专制独裁)(三)雅典、斯巴达、罗马共和国的政治制度有何异同?相同:奴隶制下,公民都是少数,妇女、外邦人和奴隶无参政资格;公民政治,公民有一定民主权利,强调公民对国家负责的公民意识;机构设置上体现一定分权思想;不同:雅典是直接民主制的典型;斯巴达与罗马同为贵族寡头政治,但斯巴达为君主制,罗马为共和制和帝制;二、中世纪西欧的封建制度1.形成: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日耳曼人在西欧建立了许多大小不同的王国。君主把他们征服的地区视为私产,分封给儿子和随从,形成以_为基本特征的封建制度。2、发展:法兰克王国的查理大帝一度建立起庞大帝国,他死后,国家分

14、裂形成后世西欧三个主要国家_、意大利和德国的雏形。3.中古西欧政治的特点:前期:封君封臣制下政治分裂,王权较弱;王权与教权长期并立但又互相依赖,_高于王权;后期:英法等国出现_君主制和_君主制,王权逐步强化;英国议会君主制法国等级君主制发展历程13世纪初,英国颁布_。13世纪中后期,英国多次召开议会。14世纪中期,英国进入议会君主制时期。14世纪,法国国王召开三级会议(教士、贵族、市民)法国进入等级君主制阶段。历史意义形成王在法下、议会制传统有民主色彩的有限君主制4.英法等国出现等级君主制的原因: _经济的发展;强化_的需要;自治城市兴起,_阶层壮大;庄园经济的发展5.英法等国出现等级君主制的

15、作用: 推动工商业发展;利于强化王权; 推动统一_国家形成与发展。三、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产生和发展(一)英国君主立宪制1、英国政治权力转移的过程(史实) 1689年,颁布_,确立议会主权,议会拥有立法权、财政权,国王权力受到议会、法律制约,但仍有_,可以领导政府,任命内阁。 伴随18、19世纪_逐步形成,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国王逐渐“_”; 19世纪三次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工人阶级、成年男性相继获得选举权,权力不断下移。其中1832年议会改革最为著名。2、 英国政治的特点:创新性:创新了许多现代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_制、议会制;延续性:英国现代政治制度是英国中世纪政

16、治制度的延伸和发展,如议会制、君主制;_性:许多制度以渐变方式逐步确立和完善。如责任内阁制,议会改革,选举权逐步扩大;_性:“_”是一场资产阶级、新贵族与封建贵族之间的妥协的典型事件。3、英国的分权制衡表现 内阁对议会负责,议会_领袖担任首相并上台组阁;议会监督内阁,可通过对内阁的不信任案,解散内阁。 首相也有权提请国王(形式上)解散议会,重新选举。首相与内阁在政治上_。(二)美国共和制1、美国建国之初实行松散的_体制:邦联各州保留了很大的独立性,享有征税、征兵和发行纸币的权力,邦联政府无力维护美国的政治、经济利益;2、美国1787年宪法:(最大的特点:_或三权分立,把启蒙思想家理论付诸实践)

17、_制:联邦政府对外代表国家主权,拥有宪法明确规定的权力,各州拥有一定自治权三权分立:国会、总统、最高法院分别掌握立法、行政、司法权,分权制衡;_主权:总统、议员等由选举产生。(注意:美国总统是选民间接选举产生,不对选民直接负责,也不对国会负责,但受国会监督与制约。)(三)法国共和制:法国_年宪法(分权制衡) _掌握行政权,任期七年,可连选连任,可任命内阁,经_同意可解散众议院; 国会掌握立法权,选举产生总统,总统任命的内阁对议会负责,总统的命令须经_副署。(说明:1913年颁布的_就借鉴了法国的这一做法。)(三)意义:(1)近代西方政治制度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部分实现了启蒙运动的理想。但

18、它仍有历史局限,如英国妇女长期没有选举权,美国宪法一度承认了_制的合法地位。(2)经过19-20世纪的多次改革与革命,西方政治制度逐渐走向稳定和成熟。总结:比较英、美、法三国的政体比较项英国美国法国政治体制议会制君主立宪制总统制共和制议会制共和制国家元首国王总统总统元首产生世袭选举选举元首任期终身4年,可连选两届7年,可连选连任元首实权“统而不治”无实权有实权有实权政府首脑首相总统内阁总理权力中心议会总统参众两院行政权属内阁总统总统,但必须内阁部长副署首脑与议会的关系内阁由议会中多数席位政党组建,以首相为首,对议会负责总统与内阁不对国会负责,总统与国会相互制约总统与内阁部长共同对议会负责,总统

19、可解散众议院立法权属议会,实际由内阁操作国会参众两院相同点都是资本主义政体;都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都是以法律形式确立的政体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一、民国时期(19121949)的政治制度(一)南京临时政府时期(1912年13月)1、制度建设:建立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釆用五色旗为国旗,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1912年为民国元年。(中华民国年份计算公式:公元纪年-1911=民国年份。请计算:2022年是中华民国多少年?_;中华民国60年是公元纪年多少年?_。)2、法律颁布的目的:限制_权力,维护共和3、体现的民主原则:主权在民,平等自由;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

20、民主程序的正义性。4、评价: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_性质的文件;用法律形式否定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传播_观念,推动民主化、法治化进程。(或者称政治_。)未能真正限制袁世凯权力;_不明,导致政争不断、政局动荡。存在“_”的局限,违背民主宪政原则。(二)北洋政府统治时期(19121927)的_政治1.背景:辛亥革命后,清王朝政权土崩瓦解,各类政党、社团纷纷建立,各派政治力量迅速分化和重组。为谋求议会席位,各党派展开激烈竞争,开始了政党政治的尝试。2.民国初期政党政治的特点: 政党林立,党派斗争激烈; 不成熟,体现新旧各派政治力量的分化重组; 受北洋军阀打压未进入权力核心;3、民国初年政党政治转折

21、点:_案4.北洋政府时期政党政治为什么不能成功? (1)政治:外部环境:列强侵略,民族危机严重; 内部环境:_强大,军阀混战,政局动荡; 自身局限:政党本身不成熟且斗争激烈。 (2) 经济:_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3) 思想:_根深蒂固,国民民主意识淡薄;(三)国民政府统治时期(19271949)1.过程:先后实行“训政”(19281948)“宪政”(1948)2.实质:“训政”、“宪政”的实质:国民党一党_,违背孙中山“主权在民”的初衷。 总结政治统治政治特点宪法南京临时政府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南京临时政府正式成立,这标志着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在中国的诞

22、生。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临时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民主共和制(三权分立、内阁)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北洋政府1912年8月,同盟会与几个党派合并,改组为国民党,推举孙中山为理事长,实际由宋教仁主持党务;1913年,国民党在国会选举获胜,宋教仁成为国会多数党领袖;(1913年春,袁世凯制造“宋案”,并镇压二次革命)1914年,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随后解散国民党和国会。5月,公布中华民国约法。政党政治;袁世凯独裁统治中华民国约法南京国民政府1928年,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通过训政纲领,宣告军政时期结束,训政时期开始;1946年11月,国民党包办的“国民大会”在南京召开,通过

23、了国民党一党专制的中华民国宪法;1948年,国民党打出“行宪”招牌,召开“国民大会”,选举蒋介石、李宗仁为总统、副总统,建立总统府,取代国民政府。训政、宪政口号下的蒋介石政府的独裁统治训政纲领中华民国宪法 二、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制度探索1、土地革命时期(1)背景:中国共产党的_不断涌现,各级苏维埃政权也陆续建立起来。(2)探索: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宣布成立_临时中央政府,制定了宪法大纲。(3)意义: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2、中共在全面抗战时期的民主实践(1)新变化:设立边区政府(陕甘宁边区、晋察冀边区、晋冀鲁豫边区、晋绥边区) ,作为民

24、国地方政府;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_”原则;(2)变化的原因:_成为主要矛盾,建立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全民族抗战的需要。(3)意义: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加强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提高民众抗战热情,有利于争取抗战胜利;还为以后_的形成积累了丰富的经验3、中共在解放战争时期:(1)在解放区设立行政区(东北、华北、中南、西北行政区),行政区设军政委员或人民政府,为新中国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2)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发表_,指出指出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已经破产,资产阶级共和国应让位给人民共和国,要“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为建立人民共和国

25、奠定_。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1、主要制度(1)_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基本政治制度: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2、19491954年,共同纲领具有_性质,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能;3、 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与1954年宪法(新中国第一部_类型的宪法)颁布的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4.完善: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进一步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进入新阶段。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1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

26、1)背景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使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_处于急剧变动之中。这一时期,兼并战争不断,各诸侯国为了实现_,纷纷进行变法。(2)目的:各诸侯国为了适应社会变动,实现富国强兵。(3)内容:经济:废除井田制,确立土地_;实行_政策,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政治:废除_;实行什伍连坐;建立_制;军事:奖励军功,按_受爵;思想:“燔诗书而明法令”,实行_专制。(4)意义:打击了贵族特权,促进了封建政治、经济、军事的发展,使秦国成为政治军事强国,为秦成就统一霸业奠定了基础。推动奴隶制社会向_社会转型。(经济上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政治上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逐步形成,官僚政治开始形成

27、)2.两晋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改革(1)背景由西部和北部内迁的游牧民族纷纷建立政权,相互之间征伐不断。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北魏政权,于_年重新统一北方。战乱给各族人民带来了苦难,在长期的冲突与交往中,_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2)内容亲政前:实行俸禄制,推行均田制、三长制,改革租调制;亲政后:迁都_,易服装、改汉姓、说汉话、通婚姻。(3)作用对北魏:有效地巩固了北魏政权,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民族关系:加快了北方各族人民的交融,缓和了民族矛盾。对后世:缩小了_,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3北宋王安石变法(1)背景北宋建立后,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巩固了国家的统

28、一和安定,但却带来了_的局面,出现严重的财政与边防危机。北宋中期,政治腐败,财政困难,各地农民起义不断,北部边境又经常受到游牧民族的袭扰。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宋仁宗庆历年间,范仲淹进行改革,史称“_”但新法仅推行了一年多就因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而失败。_年,宋神宗起用王安石。(2)目的:富国强兵。(3)内容:官僚机构:裁撤冗员、改革科举、限制恩荫;财政制度:均输法、市易法、_法(争议最大);军事体制: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4)作用:变法初期取得了显著成效;因变法涉及面广、阻力大(大地主、大官僚);有些措施也欠妥当而失败(新法危害百姓现象)。4明朝张居正改革(1)背景:明朝中后期,政治

29、腐败、府库空虚、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起义不断,统治危机不断加深。(2)启动:1572年,明神宗即位,张居正出任内阁首辅。(3)内容:大力整肃吏治,加强官吏考核。裁减开支,清丈土地。改革税制(即著名的一条鞭法)。(4)影响:国家财政收入增加,社会矛盾相对缓和,严重的封建统治危机得到暂时缓解。(5)结果:他死后,除_外,其他改革几乎全部废止。一条鞭法: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简化了税制,方便征收税款。同时使地方官员难于作弊,进而增加财政收入。二、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1、戊戌变法(1898年6-9月)(1)背景政治:甲午战败,民族危机加深,_的民族意识觉醒;

30、经济:_初步发展;思想:_和维新思想的传播。(2)内容:政治:改革行政机构;裁汰冗员,澄清吏治,取消旗人特权;经济:保护并奖励各行业发展;奖励发明创造;提倡私人兴办实业;改革财政等;军事:精练陆军,改习洋操,行征兵制,兴办兵厂;文教:改革科举制度,开经济特科;开办学堂,改造旧式书院;翻译国外书籍,公派留学等。(3)评价: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初步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起到了思想_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局限性:没有涉及到开国会、设议院、实行_等政治主张。(4)结果:戊戌变法触犯了守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慈禧太后废除了大部分变法措施。(5)启示: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_道路在半殖

31、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3清末新政(1901年开始)(1)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统治危机日益严重。(2)内容:改革教育、派遣留学生、编练_、振兴商务、奖励_等。(3)评价: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新政并没有使清政府摆脱内外困境,很快革命爆发了。4民国时期的改革(1)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教育等各个方面。(2)结果:由于民国时期政局动荡,国家始终未能实现实质上的统一,这些改革多以失败告终。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1、过渡时期(1)内容:中国共产党推行土地改革和各项民主改革,恢复国民经济,巩固新生政权,从19531956年,在短时间内完成了_革命。(2)作用:

32、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2、探索时期(1)标志:1956年,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和中共八大。(2)作用:初步建立起进行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物质技术基础,培养了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积累了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3)结果:由于缺乏经验,急于求成,犯了“_”倾错误,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出现了严重曲折。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2)2012年,中共十八大确定了全面建成_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3)2013年,中共十八届

33、三种全会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_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4)2017年,中共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_,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列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并载入党章;(5)2019年,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对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作进一步部署。中共中央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改革规律总结古代改革类型:促进社会转型的改革、拯救危局的改革、少数民族学习汉族先进制度和文化的改革。(请结合知识各举出一个典型例证:_、_、_。)对改革原因(背景)的综合认识: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统治

34、阶级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为抑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增加财政、实现富国强兵收入而进行改革;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或者社会发展趋势;民族危机严重,为拯救国家危亡进行改革。少数民族改革与少数民族进入中原,为学习先进制度和文化,加速本民族封建化进程息息相关。决定改革成败的因素:改革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和社会发展规律;是否有支持改革的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改革领导者的指导思想和阶级基础;是否采取了符合当时客观实际的措施;是否有强大的政治力量作后盾.得到统治者或民众的支持改革的认识和启示: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 ;体现唯物史观。改革社会弊政是促进国家强盛的手段;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顺应人民愿望的进步改革,

35、推动着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改革必然涉及某些人的特权和私利.因此改革是会有阻力,因而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不可能一帆风顺;要注重结合本国国情,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改革的措施必须行之有效,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规律一:中国官员选拔制度演变1.先秦世卿世禄制秦(以法为教、以_为师、军功爵)汉_制魏晋_制隋唐科举制晚清(清末新政废科举制),实行留学生和学堂毕业生选官制度民国_考试制度、考试与甄别新中国公务员制度和干部制度(德才兼备,以德为先)2.中国古代官员考核制度:秦汉上计制隋唐吏部宋磨勘明考满和考察清考课3.中国古代官员监察制度:秦朝御史

36、大夫汉刺史隋唐御史台宋台谏合一 明清督察院和六科规律二:西方文官制度产生背景与特点背景:_制带来的弊端;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发展对官员素质、政府职能的要求提高、需要政府提高_效率;教育程度提高了人们思想,平等参与政府工作;中国_影响特点:_考试择优录用;分政务官、事务官,事务官保持_;奖惩机制、终身任职。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一、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时段选官制度标准选拔方式选拔范围评价西周世官制(世卿世禄制)血缘世袭贵族(封闭性)贵族垄断官吏来源春秋战国尚贤,举荐为官;军功爵制才能、军功政权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提高军队战斗力,打击贵族特权,增强新兴地主阶级的实力;秦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向官吏学

37、习律令而为官)军功爵制利于建立良好吏治,推动官僚政治的确立汉武帝开始察举制孝廉、茂才(品行、名望)举荐实行之初,利于选拔人才;容易任人唯亲,形成小集团,后期举荐不实现象渐趋严重;东汉末年到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前期:家世、道德、才能;后期:家世门阀士族垄断政权(封闭性)前期起到选拔人才的作用,选官权收归中央,利于中央集权;后期成为门阀士族垄断政权的工具,不利于加强皇权;隋唐至明清科举制才学考试政权向社会下层开放见表后内容(一)科举制的发展历程1.创立背景:南北朝以来,寒门庶族地主势力上升,希望打破_垄断政治的局面,积极要求参政。2.建立:_创立进士科3.内容:制举:皇帝自设科目考试选人。常科:每

38、年举行,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等几十种,其中明经和_两科最受社会重视。铨选:考试合格只是取得为官资格,还需吏部选拔后方可正式任官。4.繁荣:宋朝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取士不问_”)严格的考试制度(誊录、糊名、锁院制度)考试程序与内容的变革5.曲折发展:元朝元朝官员选拔部分保留了蒙古传统方式。1313年宣布次年开考,恢复科举制,但时断时续。6.顶峰与衰落:明清形成了乡试、会试与_三级考试制度生源:主要是国子监和府州县学的学生等。内容:采用_取士,从_中命题。PS:思想控制手段:秦焚书坑儒,西汉独尊儒术,宋理学,明清八股取士、文字狱(二)科举制评价:积极:打破士族对仕途的垄断,扩大人才来源和统

39、治基础,社会_加强;促进社会_风气形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提高行政效率;选拔更加_,选官制度逐渐走向成熟完善;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_;为其他国家所借鉴,成为世界范围文官选拔的重要方式;消极:过于侧重学问标准,忽视对_的考察;促进了官本位社会观的发展,“_”的思想影响深远;强化儒家正统地位,禁锢人们思想,抑制了_的发展;是统治者控制读书人,维护统治的手段。(即文化专制)(三)明清时期的南北榜制度:南北榜争反映了_南移,南北方文化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南北卷制度的形成利于笼络北方士人,巩固王朝统治;(五)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趋势:标准:由血缘、门第逐渐演变为才能;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范围:政权由_到逐渐

40、向社会下层开放;方式:由举荐到考试,更加公平、公正;权力:选官权逐渐收归中央;总结: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朝代制度途径标准西周世官制世袭(世卿世禄)血缘春秋战国举荐制、军功爵制举荐、通过战争获得军功才能、军功秦朝“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向官吏学习律令而为官向官吏学习律令两汉察举制先考察后推举,分常科和特科孝廉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中正定品,吏部授官家世、道德、才能隋唐科举制分科考试,分为制举和常举才学两宋科举制“取士不问家世”才学元朝蒙古传统、科举制世袭、军功、科举比例小血缘、军功、才学明清科举制三级(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才学二、中国古代的考核制度1、秦汉:_制(每年岁末,地方将地方治理情况逐级上

41、报中央,御史参与审核,作为官员赏罚依据)2、魏晋南北朝:门阀士族强大,考核法规流于形式3、隋唐:官员考核归尚书省的_(类似于今天的组织部);隋朝九品以上官员每年都要考核;唐朝以品德和才能为标准考核官员并以此确定官员升降;4、 明清:明朝考核有考满和考察。考满是对官员任职期满的考核,考核结果决定官员升降;考察分外地官的朝觐考察和京官的京察;清朝考课制度包括京察和大计,分别考察京官和外省文官;三、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1、秦汉:以_为首的中央监察体系;地方监察史。汉武帝设_,位卑_,巡行郡国(地方),巡视监察制度被后世沿用;2、隋唐:御史台为中央最高监察机构,唐太宗划分全国为十_监察区(地方)3、两宋:宋承唐制,重要变化是_合一,御史拥有谏官的议事权,谏官拥有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