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部编版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诗歌鉴赏 练习题汇编1.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问题。 江山秋色图胡行简连山缥缈树槎牙,江上西风雁影斜。万迭秋光无限好,画图偏在野人家。注此诗为画作江山秋色图上的题诗。槎(ch)牙:形容树木错杂不齐貌。万迭:万重。野人:山野之人。(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前两句通过山、树、江、风、雁等意象,营造了秋的意境。 B.前两句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江山秋色图,与题目照应。 C.本诗写景从视觉感受出发,写出了多种景物的形态。 D.本诗是一首题画七绝,读起来音韵和谐优美。(2) 结合本诗三、四句,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人喜爱画作江山秋色图的原因。2. 阅
2、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小题。 处士卢岵山居温庭筠西溪问樵客,遥识主人家。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日暮鸟飞散,满山荞麦花。注释处士卢岵:即卢处士:卢岵(h)。处士:本指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后亦泛指未做过官的士人。樵客:出门采薪的人。荞麦:一年生草本植物。 (1)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首联二句意为“在西溪向砍柴的人打听卢岵山居的所在地,然后远远地认准方向向卢岵山居走去。” B.首联通过“问樵客”“遥识”的写法,暗示出卢岵山居的幽僻;颔联写一路所见,形象地描绘了幽僻山径中特有的景物和泉水的缓流;颈联描写人望的远景,用“一径人云斜”和“千峰随雨暗”
3、相对照,见得那通往卢岵山居小路的高峻、幽深;尾联写景物的特殊色彩衬托了古朴高洁的“处士”形象。 C.尾联写荞麦花和处士的山居风光相适应,说明了处士的生活虽然孤高,也并非和人世完全隔绝。 D.全诗的层次非常清楚,景物写得虽多但错落有致。(2) 通过山居景色的描写,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小题。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张先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临晚镜”中的“晚”,既有“天晚
4、”之意,也有“晚年”之意,这同前面两个“春”字各具不同含义是一样的。 B.“人初静”有三层意思:一是指夜深人静,二是指府中的歌舞场面这时也该散了,三是结合末句体现出词人惜花的一片深情。 C.“云破月来花弄影”二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云、月、花比喻影子,用“破”“来”“弄”等词语展现出月夜之景的美丽与静态感。 D.此篇为暮春伤怀之作,上阕直接抒情,下阕即景生情,调子沉郁伤感。(2) 这首词是如何表达词人感情的?结合词意简要分析。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度大庾岭唐宋之问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注释】轺(yo)
5、:只用一马驾辕的轻便马车。翥(zh):鸟向上飞举。南翥鸟:泛指南飞的鸟。北枝花:大庾岭北的梅花。长沙:用西汉贾谊故事。谊年少多才,文帝欲擢拔为公卿。因老臣谗害,谊被授长沙王太傅。(1)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首联二句意为“我离开京城刚刚度过大庾岭,便停下车子,再次回首遥望我的家乡。” B.颔联情景交融,将诗人魂断庾岭的情态表现得淋漓尽致;颈联写景,正面强烈地表达感情;尾联直抒胸臆,以“归有日”与首联的“辞国”“望家”遥相呼应。 C.这首诗感情真挚,以景衬情,情景交融,章法严谨,对仗工整,音韵和谐,表现出一种自然而又流动的整齐美。 D.这首诗真实生动地叙述了作者过大庾岭
6、的情景,情感凄楚悲凉,真挚感人。(2)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 阅读晚春,完成下面小题。 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1) 下列对韩愈的晚春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_ A这首诗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晚春的繁丽景色,榆荚杨花虽缺乏的“才思”,但不因此藏拙,而为晚春增添一景,虽然不美,但尽了努力,这种精神是值得赞扬了。 B这是一首描绘暮春景色的七言绝句。只是写百卉千花争奇斗艳的常景。 C说这首诗平中翻新,颇富奇趣,还在于诗中拟人化手法的奇妙运用,糅人与花于一体。“草木”本属无情物,竟然能“知”“能”“解”还能“斗”,而且还有“才思”高下有无
7、之分。 D此诗熔景与理于一炉。可以透过景物描写领悟出其中的人生哲理:一个人“无才思“并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不失时机,“春光”是不负“杨花榆荚”这样的有心人的。(2) 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杨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6.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鹧鸪天范成大(宋)嫩绿重重看得成,曲阑幽槛小红英。酴醿架上蜂儿闹,杨柳行间燕子轻。春婉娩,客飘零,残花浅酒片时清。一杯且买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注】酴醿(t m):亦作“酴釄”“酴醾”,俗称“佛心草”,落叶灌木。也是一种酒名,亦有因颜色似之。婉娩(wn wn):亦作“婉晚”。迟暮。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8、 _ A.上片通过描写重重的嫩叶,盛开的小红花,花架上忙着采蜜的蜂儿和杨柳间轻盈地穿飞的燕子等景物,构成一幅春天优美而生机勃勃的图画。 B.这是一首歌咏春天的词,上片描绘了庭院的自然风光,意境深刻,自然活泼,轻松明快。 C.下片换头用了两个短句,“春婉娩,客飘零”勾勒出感情的变化,诗人是因为看到了残花而产生了无何奈何,借酒消愁的愁绪。 D.本词写景真切,抒情自然,将写景,叙事,抒情巧妙地融为一体。(2) 简要回答这首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7.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北陂杏花宋王安石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注】本诗写于王安石贬居江宁之后,此前诗人创
9、立的新法被撤除。陌:道路。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首句以清幽的环境衬托出水边杏花独具的神韵风致,更以春水环绕见出杏花的美丽动人。 B.“绕”字用得巧妙,既写出陂水曲折蜿蜒之流势,又写出流水与杏花相依相亲,动态十足。 C.第二句从枝上花与水中影两个方面写杏花的绰约风姿,分外妖娆。 D.最后两句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赞美了北陂杏花品性之美。(2)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两句极好地体现了咏物诗托物言志的特点。请结合诗句做简要分析。8.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春山夜月于良史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南望
10、鸣钟处,楼台深翠微。(1)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提纲挈领,统率全篇。后面六句,具体展开对“胜事”与“赏玩忘归”的描述。 B.全诗风格闲雅激越,描摹物态历历如绘,极富神韵,尤其是颔联两句,物我交融,慷慨气足,意境鲜明,妙趣横生。 C.末两句以声音引出画面,展示的虽是远景,但仍然将春山月下特有的情景,用爱怜的笔触轮廓分明地勾勒了出来。 D.此诗描写春夜山中赏月的乐趣,诗人描绘了一幅清幽淡远的春山夜月图,流露出一种悠然自得、迷醉山水的畅快心情。(2) 请描绘“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的美好画面。9.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阮郎归【宋】晏几道天
11、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兰佩紫,菊簪黄。殷勤理旧狂。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注】金掌:汉武帝在长安建章宫建高20丈的铜柱,上有铜人,掌托承露盘,此处代指国都汴京。兰佩紫:即佩紫兰。紫兰,一种香草。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这首词写景洗练,写情起伏跌宕,很好地表达了他失意的感慨。 B.上片开头两句以写景起,点出地点是在汴京,时序是在深秋。 C.上片后两句将客居之情与思乡之情交织来写,用笔细腻而蕴涵深厚。 D.下片抒发感慨,先抑后扬,想以狂醉来排遣忧愁,然而结果却是“断肠”。(2) 说说“欲将沉醉换悲凉”中的“换”字在表达感情上
12、的作用。10.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以下各题。恨别杜甫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注】此诗为杜甫安史之乱时期在成都所作。司徒:指唐军将领李光弼。(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首联点明诗歌的题旨,“四千里“恨离家之远,“五六年”伤战乱之久。B.颔联第一句描述蜀中草木盛衰变易,承接上句暗示诗人已流落蜀中多年。C.颈联通过“宵立昼眠,忧而反常”的生活细节描写,委婉表达无限情思。D.尾联意为诗人听到唐军连战皆捷的喜讯,又担心司徒不乘胜追击而退缩。(2) 结合
13、诗歌内容和写作背景,说说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1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辛弃疾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上片四句,描绘了词人夜宿的王氏茅屋中凄凉破败的景象,既写了屋内,也写了屋外,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B.下片在上片环境描写铺垫的基础上,追忆一幕幕往事,抒发了词人内心的无限感慨。 C.全词语言通俗,用词精当,如一“翻”字,形象逼真地写出蝙蝠与鸟类飞翔的不同,显示出词人高超的表现力。 D.这首词写景真切,抒情自然,
14、情景交融,生动感人,是词人豪放之作的代表。(2) 结合内容,说说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蝶恋花密州上元苏轼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注】上元:即元宵节,词人此时由杭州通判调至密州,词中“山城”即密州。麝:即麝香,名贵的香料。农桑社:农村节日祭神的地方,当时密州连年蝗早,村民举行社祭,祈求丰年。(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灯火钱塘三五夜”,点出元宵节的盛况。“明月如霜”,写月光之白。元宵夜月正圆,灯月交辉
15、,引来满城男女游赏。 B.上阕写灯、写月、写人,声色交错,充分展现了杭州元宵节的热闹、繁荣景象。 C.“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形容密州的元宵节热闹非凡,尽管词人只看到了农家社祭的击鼓吹箫,但却久久不愿离去。 D.全词用粗笔勾勒的手法,抓住杭州、密州两地气候、地理、风俗等方面的特点,描绘了两地上元节的不同景象。(2) 细读全词,思考词人运用对比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情感。13.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问题。 【甲】夏日张耒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乙】幽居初夏陆游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16、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1) 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甲诗首联描写了清幽寂静的农村夏日景象;颔联运用静态描写,使环境显得更为幽静。 B.甲诗颈联中的“邀”和“纳”两字用得非常传神,“邀”字运用拟人,“纳”字运用想象,更好地传达了诗人的心境。 C.乙诗紧紧围绕“幽居初夏”四字,选取了典型的初夏景色,渲染了夏日的恬静深远。 D.乙诗前六句纯然写景,描写井然有序;最后两句抒情,幽景中难掩暗恨。(2) 这两首诗都是描写夏日风光,但寄寓的情感却不完全相同,请分别感受诗人流露出来的不同情感。14. 阅读下面
17、古诗,完成问题。 菩萨蛮(宋)王安石数间茅屋闲临水,轻衫短帽垂杨里。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注释】此词是词人受旧党打击,晚年被迫隐居金陵半山而作。月偃:即偃月,半弦月。(1) 下列对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上片前两句,词人对自己隐居的环境和现在的装束打扮(“轻衫短帽”)进行了描写。 B.上片后两句表现了作者对花事依旧、人事已非的感慨。 C.下片前两句是对往昔官宦生涯的反省:为官之时,天天醉生梦死,辜负了良辰美景。 D.全词写景绘声绘色:风声鸟声,这是绘声;青山绿水、花红柳绿,这是绘色。(2) 这首词隐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15. 阅
18、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乌夜啼昨夜风兼雨李煜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烛残漏断频欹枕,起坐不能平。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注释】李煜:南唐最后一位国君,此词是其亡国入宋后所作。帘帏(wi):指帘子和帐子。欹(q)枕:指头斜靠在枕头上。醉乡:指人醉酒时神志不清的状态。(1) 下列对这首词的内容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上片以倒叙的方式开篇,写词人的凄苦境遇和无奈情态。 B下片转入沉思,回想人生世事,感慨现在的生活太平稳。 C“风兼雨”与“飒飒秋风”相对应,渲染了环境与气氛的凄凉。 D这首秋夜抒情之作,情感真实,简洁质朴,颇具词人后期词风。(2) 本词表达
19、了怎样的情感?16.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金城北楼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垂竿已羡磻溪老,体道犹思塞上翁。为问边庭更何事,至今羌笛怨无穷。注释:此诗作于作者赴边途中经过金城时。金城:唐郡名,原为兰州,天宝元年改名金城郡,治所在五泉县(今甘肃兰州)。(1) 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首联写诗人登高所望见之壮丽景色,这两句中,“满晴空”的“满”,“胜画中”的“胜”字,都是饱含感情笔墨,倾注了诗人对金城秋色的由衷赞美之泉。 B.颔联写的皆是静景,描写了金城秋色的远景,壮美如画,有声有色。 C.颈联由具体写景转入抒发感慨,诗人追思历史旧事
20、,对人生际遇,祸福更替有了更深的认识,但内心因不得志而郁结的愁思仍溢于字里行间。 D.尾联写边疆生涯,“至今羌笛怨无穷”,守边士卒在羌笛声中流露出无限的哀怨情思。(2) 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诗歌前两联以景入诗,融情于景;后两联借用典故,抒写情怀。 B.“声若箭”,以呼啸而过的利箭做比,写出了黄河急流非凡声势。 C.全诗先写远望所见,呈现出一派宏大,悲壮之景。 D.颈联借姜太公钓鱼和塞翁失马的典故,抒发能一展雄才的豪迈之情。17.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清平乐(宋)晏殊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
21、旧东流。(1) 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这是一首怀人之作,词的上片叙事,下片抒情。 B“鸿雁在云鱼在水”,表明欲求雁、鱼传信而不可得,是典故的反用。 C下阕“斜阳独倚西楼”,既写“倚楼”人的孤独,又写夕阳“倚楼”的景色,运思佳妙。 D“遥山恰对帘钩”,以遥山的兀立,突出自己以远山为伴的凄凉,更突出空间之开阔及缺少“那人”的寂寞。(2) 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起句“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语似平淡,实包蕴无数情事,显然,对方不是普通的友人,而是倾心相爱的知音。 B作者以“鸿雁在云鱼在水”的构思,表明无法驱遣它们去传书递简,因此“惆怅此情难寄”。 C结句化用自唐代崔护题
22、都城南庄诗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同时又赋予它新意。 D此词以斜阳、遥山、人面、绿水、红笺、帘钩等物象,营造出一个淡雅闲适的意境,将词人心中蕴藏的情感波澜直接表现出来。18.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南歌子吕本中驿路侵斜月,溪桥度晓霜。短篱残菊一枝黄,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旅枕元无梦,寒更每自长。只言江左好风光,不道中原归思转凄凉。【注】吕本中(1084-1145),寿州(今安徽寿县)人。宋廷南渡后,诗人流寓江南。(1)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这首词抒写了旅途风物和诗人感受,词情凄清伤感,但格调清新流利,读来凄伤却不压抑。 B.词开头两句写早行情景,意境
23、与晚唐诗人温庭筠诗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相似。 C.词中由“晓霜”写到“残菊”,由“残菊”联想到“重阳”,又由“重阳”联想到眼前处境,思绪曲折。 D.“旅枕元无梦,寒更每自长”写出诗人因旅途艰辛渴望好梦不得而倍感春夜漫漫的痛苦,凄凉之意卓然。(2) 作者在词中抒发了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1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问刘十九唐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注】此诗是白居易晚年隐居洛阳时所作。刘十九是刘禹锡的堂兄刘禹铜,与白居易常有应酬。绿蚁:浮在新酿的没有过滤的米酒上的绿色泡沫,细如蚁。醅(pi):未过滤的酒。无:表示疑问的语气词,相当于“吗”。(1)
2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这首五言绝句写得非常有情趣,通过对饮酒环境和外面天气的描写,引起读者对诗人质朴闲适的隐居生活情境的联想。 B.前两句以“绿”写出了家酒的新熟淡绿、醇香诱人,以“红”道出了小火炉的朴素小巧,“红”“绿”相映,温热明丽,氛围温馨。 C.诗中“雪”这一意象勾勒出阔大背景,天晚欲雪,寒风瑟瑟,让人感到严寒彻骨,雪夜的压抑昏暗烘托了屋内人晚年隐居的失意凄清。 D.结尾“能饮一杯无”疑问收尾,口语化的表达既增加了全诗的韵味,又创设了情境,给读者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2) 白居易的诗“语浅而情深,言短而味长”,结合全诗说说诗歌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20. 阅
25、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蝶恋花密州上元苏轼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注】上元:即元宵节,词人此时由杭州通判调至密州,词中“山城”即密州。麝:即麝香,名贵的香料。农桑社:农村节日祭神的地方,当时密州连年蝗旱,村民举行社祭,祈求丰年。(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灯火钱塘三五夜”,点出灯夕的盛况。“明月如霜”,写月光之白。元宵夜月正圆,灯月交辉,引来满城男女游赏。 B.“更无一点尘随马”,化用苏味道正月十五夜中诗句“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进一步从
26、动态写游人,说“无一点尘”更显江南气候之清润。 C.“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形容密州的元宵节热闹非凡,尽管词人只看到了农家社祭的击鼓吹箫,但却久久不愿离去。 D.全词用粗笔勾勒的手法,抓住杭州、密州气候,地理,风俗等方面的特点,描绘了两地上元节的不同景象。(2) 细读全词,思考词人运用什么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情感。21.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问题。 寒食江州满塘驿宋之问去年上巳洛桥边,今年寒食庐山曲。遥怜巩树花应满,复见吴洲草新绿。吴洲春草兰杜芳,感物思归怀故乡。驿骑明朝发何处,猿声今夜断吾肠。(注)满塘驿:江州的一个小驿站,是宋之问被贬钦州过江州时停驻的地方。上巳:农历三月初三,古时这一天人
27、们要去水边祓除修禊,驱除鬼魅,同时也是文人聚会吟咏的日子。巩:即巩县,在洛水西岸,是洛阳的东大门,世称“东都锁钥”。吴洲:江州古属吴地,故诗中称江州为吴洲。(1) 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_ A诗歌前两句运用对比的手法,通过“洛桥边”与“庐山曲”的对照,抚今追昔,感慨今日的沧桑,流露出诗人遭贬南行的惆怅落寞情怀。 B颔联的画面中,实写花和草,描绘了满城飞花,吴洲草绿的景象,以乐景衬乐情,流露出诗人南行的闲适。 C江州小洲兰草与杜若散发出幽幽芳香,让诗人触景生情想起了中原的亲人与故乡。“感物思归怀故乡”用了间接抒情的方式。 D末句“猿声今夜断吾肠”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两岸猿声啼不
28、住”选用同一意象“猿声”,所营造的意境也一样,都给人孤寂凄凉之感。(2) 结合诗歌主要内容,简要赏析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2.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蝶恋花暮春别李公择宋苏轼簌簌无风花自堕。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落日有情还照坐,山青一点横云破。路尽河回人转舵。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凭仗飞魂招楚些,我思君处君思我。【注】李公择:苏轼的朋友,两人都因反对新法遭贬,交情甚笃。凭仗飞魂招楚些:语出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反故居些”。(1) 下列对本词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簌簌无风花自堕”描写花落的情景:花落不是风吹所致,而是悠悠然自己坠落在地。 B两人在“寂寞园林”之中话别,相对无
29、言,各怀心事,不忍打破这欢乐的气氛。 C本词上片主要写暮春之景,微露惜别之情;下片写送别,兼写对再受重用的渴望。 D“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这两句是词人想象朋友今夜泊于冷落的渔村中通宵不寐、独对孤灯、唯有暗月相伴的情景。(2) “凭仗飞魂招楚些,我思君处君思我”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3. 阅读下面辛弃疾的两首词,完成问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
30、,眼前万里江山。【注释】作者任镇江知府时所作。作者遭弹劾后,闲居上饶带湖时所作。(1) 下面对两首词作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南乡子中三问三答,层次分明,互相呼应;即景抒情,借古讽今;风格明快,气魄阔大,情调乐观昂扬。 B.南乡子中“不尽长江滚滚流”句,借用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意境,不但写出了江水奔腾而去的雄壮气势,还把由此而产生的空间感、历史感都形象地表达出来。 C.清平乐“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句,写词人因念念不忘恢复中原而彻夜未眠,眼前现实使他益思奋勉,不坠壮志。 D.清平乐这首词感情浓烈,语言平淡,环境气氛的渲染非常出色,在稼轩的作品中,别具一格,具有
31、很强的艺术感染力。(2) 两首词都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情怀,但在艺术风格上表现却不同,试结合词作简要概括。2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问题。 初授官题高冠草堂唐代岑参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阑。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注】一命:最低的官职,负责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门禁锁钥,工作刻板琐碎。药栏:草药的栅栏。(1)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_ A.首联中“始”字点题,作者三十岁开始当官,对官场的想法和兴趣变得更多了。 B.第二联说可怜自己没有家业,尽管被授予的是一个小官,自己也不敢以之为耻。 C.尾联反映了作者只因为一份微薄的官俸,放弃隐逸山林
32、、水滨的矛盾心理。 D.作者运用典故,在对比中表现了自己愧对前人,憋屈而无可奈何的真挚情感。(2) 请简要分析第三联“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中“醉”字的妙处。25.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董岭水【唐】周朴湖州安吉县,门与白云齐。禹力不到处,河声流向西。去衙山色远,近水月光低。中有高人在,沙中曳杖藜。【注】董岭:位于浙江湖州安吉县,因为山势,河水向西奔流。禹:大禹,传说中的古代部落联盟首领,曾疏通江河,使之东流入海。杖藜:藜杖,拐杖。(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首联说湖州安吉县的城门高耸,与白云平齐,这其实是没有必要的。B.颈联“去衙”是就“安吉县”而言,“近水”是就“董
33、岭水”而言。C.尾联的“高人”即隐逸的高士,他拖着拐杖,在沙滩上悠然地踱步。D.这首诗营造了一个宛如世外桃源的美好世界,山清水秀,静谧安闲。(2) 南宋著名诗歌理论家严羽说:“诗有别趣,非关理也。”例如台湾海峡明明不浅,余光中乡愁却说它“浅浅的”。“禹力不到处,河声流向西”也体现了这种无理而妙,请具体说明。(内容上指出说明其“无理”之处即可,不要求分析为什么妙。)_26.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即事王安石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首联由小径写到山色,由近及远描
34、摹了绿草如茵,烂漫的野花在阳光下更显得繁茂艳丽的图画。 B.颔联用“纵横”与“高下”相对,经纬交错,构成了一幅谐和匀称的画面,由此可见自由宁静气氛。 C.尾联写自己的感受,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桃源生活的向往之情。 D.全诗以含蓄隽永之语描摹自然宜人之景,与陶渊明诗的风格相近。(2) 请从表现手法上对颈联作一赏析?27. 诗歌阅读。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问题。 送梁六自洞庭山作【唐】张说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注释】梁穴;即潭州刺史粱知微,时途经岳州入朝。此诗为送别之作。诗人此时谪居岳州(巴陵)。孤峰:指洞庭湖中的君山,其孤峰突起,景色秀丽。(1) 下
35、列对本诗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首句中的“秋”字,既点明送别的季节,更重要的是借以表达愁情。 B.第二句中的“峰”指洞庭湖中的君山,“孤”字的作用是以峰之孤表现送人者之孤。 C.第三句中的“不可接”,借君山的传说的虚无缥缈也指代了友人梁六经洞庭湖入朝。 D.结句“心随湖水共悠悠”是指作者看见美丽的洞庭湖水,心里悠闲自得。(2) 本诗采用的是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请结合内容具体分析。28.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苏溪亭唐戴叔伦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1)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第一句写节候和地点,早春时节,野
36、草茁长,遍地青青,这时的溪边亭上“春草碧色,春水渌波”。 B三四句写燕子尚未归巢,迷蒙的烟雨笼罩下的沙洲杏花失去了晴日艳丽的容光。 C第二句以问句的形式,托出倚阑人的形象,在东风的吹拂下,斜倚阑干的那人是谁呢? D三四句是对春景的具体描绘,细腻而婉转地表达倚阑人的情感,使无形之情因之而可见。(2) 结合诗句内容,请分析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题龙阳县青草湖唐温如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注】湘君:尧的女儿,舜的妃子,死后化为湘水女神。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诗的前两句把对历史的追
37、忆与对眼前壮阔的自然景色描绘巧妙地结合了起来,以虚幻的神话,传递出真实的感情。 B诗的后两句记梦,写出对梦境的留恋,正面流露出他在现实中的失意与失望。 C本诗对梦境的描写十分成功:从梦境的清酣,不难觉察出诗人对于摆脱尘嚣的愉悦,记梦又融合感情,则又有暗中传神之妙。 D全诗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笔调轻灵,写景记梦,虚实相间。(2) 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第一句中“老”字有何妙处。30.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柳宗元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注释】本诗作于作者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
38、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繁露:浓重的露水。泠泠:形容声音清越。时一喧:不时叫一声。(1) 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从诗歌内容来看,诗人寂寞的原因只是被贬的孤独愁苦。 B颔联描绘了露重月光寒,夜已深沉,潇潇疏竹,泠泠水声的景象,点染出一种幽清的意境,令人有夜凉如水之感。 C颈联中“石泉远逾响”,看来难以理解,然而这个“逾”字,却更能显出四野的空旷和寂静。 D尾联写诗人面对这幅空旷寂寞的景象,斜倚着柱子,观看、聆听,一直到天明。(2) 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分析“以动衬静”这一艺术手法在本诗中的运用。参考答案1.【答案】【小题1】B【小题2】【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赏析正误的判
39、断。 ACD正确; B有误,选项中“一幅生机勃勃的江山秋色图”有误。根据前两句中的“树槎牙”和“西风雁影”可知,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树木枝叶稀疏,江山西风劲吹,北雁南归的画面,虽不可说萧瑟凄凉,但也不能说“生机勃勃”。 故选:B。 (2)本题考查诗歌关键句的理解与分析。“万迭秋光无限好,画图偏在野人家”,参照诗后给出的注释,可知这句话的意思是:一重重的秋光风景无限美好,画中还有山野之人的活动,使画面增加了生趣。再联系前两句中的“连山缥缈”可知,画作展示了万重秋光的美好,一重山色就是一重秋光,一重秋光就是一重美好。除了自然风光以外,画作中还有很多山野之人的活动情景,景与人相融相合,使画面充满了浓郁的
40、生活气息。 答案: (1)B (2)画作展现出万重秋天的美好,显现出“不似春光,胜似春光”的佳境。图中还画了许多人物活动情景,使画面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令观者目不暇接,百看不厌。 诗歌大意: 远处朦胧连绵的山峦上树木错杂不齐,江面上西风劲吹,空中飞过阵阵南飞的大雁。重重秋光无限美好,画中还有山野之人的活动,使画面增加了生趣。胡行简的这首江山秋色图是南宋画家赵伯驹创作的绢本设色中国画江山秋色图上的题诗。诗歌前两句通过山、树、江、风、雁等意象,营造了秋的意境;后两句重点描写了画中人的活动。诗歌鉴赏做到五必看: 必看题目(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有助于了解诗的内容); 必看作者(知人论世,了解
41、作者风格); 必看注释(可以借此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难懂的知识典故,有时答案也在其中); 必看名句(中心句、诗眼常常在此。诗歌鉴赏也常常是名句的鉴赏); 必看题干(题干的指向性很强,必须看清要求,必须结合原诗内容、题干作答,不能空洞的阐述概念。2.【答案】【小题1】B【小题2】【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 ACD.正确; B.有误,颔联写出了泉水的湍急,“泉水的缓流”错。 故选:B。 (2)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 颔联两句写一路所见,是近景。古树老根缠石,仿佛它天生是连着石头长起来的。湍急清澈的泉水,把面上的浮土、树叶冲走了,露出泉底的沙子来,更显得水明沙净。颈联两句写远望的远景。“千
42、峰”言山峰之多,因在雨中显得幽暗,看不清楚。“一径入云斜”和“千峰随雨暗”相对照,见得那通往卢岵山居小路的高峻、幽深,曲曲弯弯一直通向烟云深处。这首诗没有直接写卢岵,也没有直接写作者的心情,而是只写卢岵处士山居的景致。通过山居景色的描写,反映其人品的高洁及作者的仰慕之情。全诗的层次非常清楚,景物写得虽多而错落有致。更重要的是通过景物的特殊色彩,使读者对卢岵处士生活的古朴和人品的孤傲高洁有一个深刻的印象。 答案: (1)B (2)追求远离尘世的古朴高洁的生活,表现作者对山居者的生活及人品无限敬慕的感情。 译文: 在西溪向砍柴的人打听卢岵山居的所在地,然后远远地认准方向向卢岵山居走去。 沿途看到古
43、树的老根缠连着石头,仿佛是天生的,湍急清澈的泉水冲走水面上的浮土、树叶,露出泉底的沙子来,显得水明沙净。 山里峰峦座座,由于在雨中显得幽暗,看不清楚,只见得那通往卢岵山居的小路高峻、幽深,曲曲弯弯一直通向烟云深处。 时间已到傍晚,还不见卢处士,晚鸦也已飞往自己巢里栖息,漫山遍野的荞麦花在夕阳下更显得一片洁白。题卢处士山居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没有直接写处士卢岵,也没有直接写作者的心情,而是只写卢岵处士山居的景色,以景衬人。全诗通过山居景色的描写,反映主人公人品的高洁及作者对他的景慕之情。如何鉴赏诗歌:一要知人论世。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经历和
44、创作风格。二要把握形象。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三要理解情感。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主旨。3.【答案】【小题1】C【小题2】【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 ABD.正确。 C.有误,“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说法错误。这句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云、月、花人格化,用“破”“来”“弄”等词语写出月夜之景的美丽与动感。 故选:C。 (2)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词上片写作者的思想活动,是静态;下片写词人即景生情,是动态。静态得平淡之趣,而动态有空灵之美。作者未参
45、加府会,便在暮色中临时到小园中闲步,借以排遣从午前一直滞留在心头的愁闷,写春愁无限及人生遗憾。天很快就暗下来了,水禽已并眠在池边沙岸上,夜幕逐渐笼罩着大地。这个晚上原应有月的,作者的初衷未尝不想趁月色以赏夜景,才步入园中的。不料云满夜空,并无月色,既然天已昏黑那就回去吧。恰在这时,意外的景色变化在眼前出现了。风起了,霎那间吹开了云层,月光透露出来了,而花被风所吹动,也竟自在月光临照下婆娑弄影。写自己孤独,月弄花影烘托出人生之无奈。全词将作者慨叹年老位卑、前途渺茫之情与暮春之景有机地交融在一起,调子沉郁伤感,情蕴景中,用语精准,工于锻炼字句。 答案: (1)C (2)上阕写春愁无限及人生遗憾,写五件伤怨的情事:水调歌怨声哀切,醉醒愁未醒,送春归去不知何时能回;临镜而伤年光飞逝,回忆往事历历,只有空怀旧梦。下阕通过“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