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要求课程标准有关本课的要求是:“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学情分析本节课属于第二学段学习内容,在学生学习“三角形三边关系”之前,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许多平面图形的知识,同时也积淀了一定的关于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这些知识和经验构成了本节课学生学习活动的认知基础。学习目标1.通过猜一猜、围一围,发现任意三条线段不一定能围成三角形;(SG)2.在小组讨论和探究中能正确总结:当其中两条线段的和大于第三条线段时能围成三角形;(SG)3. 经历动手验证三角形三边关系,感悟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会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CS)评价任务1.知道任意三条线段不一定能围成三角形,达成目标一;(DO1)2.给定三条线段,能正确判断它们能否围成三角形,达成目标一、二;(DO1、2)3.能正确说出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并能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解决实际问题,达成目标三。(DO3)资源与建议1. 教材分析“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三角形”中的第三课时,该课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三角形的定义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三角形的特性,即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不仅给出了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大小关系,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的标准,熟练灵活地运用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是
3、数学严谨性的体现。2.本节课的学习按照以下流程进行:猜想并验证任意三条线段不一定能围成三角形猜想并验证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简单应用。3.本课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究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难点是对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理解。可以通过实验探究和小组讨论来突破本课的难点。学习过程学习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环节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1、情景导入由姚明的腿长和他一步能否走三米引入课题。 学完这节课,我们就能用所学知识来判断了!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探究“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板书课题)以姚明一步能否走3米引发学生探究兴趣,引入课题。环节2操作感知积累经验1、 复习旧知师:我们知道,三角形是由
4、.(学生答)2、 猜想如果用一根小棒代表一条线段,围成一个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任意给你三根小棒你能围成三角形吗?(PO1)(生猜想,并说出想法)3、 独立尝试,得出结论学生尝试围三角形,老师指导,并找同学展示三种不同情况,老师板书记录三组小棒的长度。小结:通过操作我们发现,任意三条线段不一定能围成三角形。(DO1)4、再次猜想(1)什么样的三条线段围不成三角形?(2)什么样的三条线段能围成三角形?5、小组交流,得出结论生1:当两条线段的和小于或等于第三条线段时不能围成三角形。(PO2)生2:当任意两条线段的和大于第三线段时能围成三角形。(板书)(PO2)师:同学们,当线段围成三角形后,线段就有
5、了名字,叫做“边”。其实同学们也就发现了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DO3)6.验证结论每位同学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并量出边长,验证是否满足三角形三边的关系。(PO2)小结:判断三条线段能否围成三角形最快捷的方法是:较短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就可以围成。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是: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1、学生能够正确说出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2、学生能够独立活动,用三根不同长度的小棒尝试摆三角形。得出结论:任意三条线段不一定能围成三角形。3、通过小组讨论得出什么样的三条线段能围成三角形,进而领悟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环节
6、3综合运用拓展提高1、再次解决姚明走一步能走三米吗?(DO3)2、下列各组小棒首尾相连能否围成三角形?(DO1)(1)3,4,5(2)3,3,3(3)2,2,6(4)3,3,53、下列哪组中的三条线段能围成三角形?(DO1)(1)4cm,6cm,5cm(2)3m,6m,9m (3)3dm,5dm,4cm (4)1dm,5cm,6cm 4、小小设计师(DO3)木匠叔叔要做一个三角形框架,已知两根小棒长为8CM,12CM。你能帮他想一想,再拿一根多长的小棒就可以钉成三角形呢?设计意图: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了解学生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理解。评价标准:95%的学生会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7、环节4课堂小结总结评价师:回顾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第一,任意的三条线段不一定能围成三角形。第二,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第三,成功和失败往往就差一点点。1、 学生能准确描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2、 能够解释生活中与三角形三边关系相关的现象。 板书设计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围不成 围成4CM,4CM,10CM 4CM,8CM,10CM4+4104CM,6CM,10CM 10+48 4+6=10 10+84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评课稿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是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内容,该课时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三角形的定义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三角形的特征,即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
8、于第三边。纵观整节课,我认为有以下几个亮点:一、创设了贴近生活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这是学生的共识,但“任意三条线段一定能围成三角形吗?”这一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活了学生思维,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同时也自然而然地点明了本节课的主题探究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可以说情境的设计是简洁而高效的。二、让学生自主探究,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中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的我们应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在探究三角形三边关系时,宋老师放手让学生独立利用小棒围
9、三角形,当学生发现不是随便三根小棒就能围成一个三角形时,提出了疑问,宋老师便让小组合作讨论,这样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操作、猜测、验证, 并将自己的感悟和大家一起分享。在这一系列的探索活动中,学生通过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耳倾听、动手操作,发散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策略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三、在有效的训练中拓展思维品质。本节课教学中学生训练有层次性,有梯度,发展了学生思维品质。训练是什么?是巩固新知,拓展认知,发展思维,运用知识的有效手段。基于此,宋老师安排了数量并不多但非常有价值的练习,如第1题快速判断下列哪组中的三条线段能围成三角形,利用规律判断三条线段能否围成三角形,形成了方法的最优化:只用较短两边之和与第三边比较,渗透了数学价值意识。第3题小小设计师一题中,拿多长的小棒就可以钉成三角形?这一设计开放性的题,牢牢地抓住了学生的思维,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求,有力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四、教学过程设计流畅,过渡语恰到好处。以姚明1.3米的大长腿一步能走3米吗引入课题,整节课前后呼应,结构紧凑,环环相扣,巧妙使用过渡语,学生在学习中有思考、有感悟,这也是作为教育者的追求。总之,本节课有着很浓的“数学味”,让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实践活动中发现“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新知,再用新知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中巩固、深化新知。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