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赵家小学赵家小学 曹曹 平平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教法与学法教法与学法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教学评价与反思教学评价与反思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是比的实际应用。目的是使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知道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但形状没变,从而体会图形相似变换的特点。教材先以四幅图片的形式和计算机上处理图片大小的方法让学生初步认识生活中的放大和缩小现象,使学生认识到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和生活有着密切联系。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例4是
2、引导学生探究图形放大与缩小的特性。让学生经历按指定的比把一个简单图形放大和缩小的操作过程,借助图形的直观变化,从而观察放大前后的图形并比较它们的内角、边长、周长、面积,发现大小变了,但形状没变。且进一步体会图形的相似特点。二、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意义,从而在方格纸上按一定比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3.通过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和比例的意义。过程与方法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理解,动手操作体验图形扩大或缩小的过程,并学会用数学语言准确地描述图形的放大与缩小。2.掌握图形扩大或缩小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三、教学重点、难点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例放大或缩小。教学难点教学难点: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四、学情分析四、学情分析 在本节课的学习之前,学生对于比的意义和性质以及有关平面图形等内容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学生具有生活中的放大与缩小的感性认识,认为图形由小到大视为放大,由大到小视为缩小,但与数学里的放大与缩小要求每条对应边按相同的比来变化有很大
4、差别。教学中主要采用情境导入法、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等方法,让学生自主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并以为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并全班汇报后归纳总结。课堂上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情景,并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地观察、分析、思考活动,有针对性地进行动手操作指导,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讨论和交流活动中来。五、教法学法五、教法学法六、教学过程六、教学过程 首先出示一张很小的图片把它进行放大,接着以图片形式呈现生活中的一些放大与缩小的现象。这一环节以创设情景的形式引出生活中物体放大与缩小的现象,让学生感受生活中把物体放大或缩小的现象是经常遇到的,学
5、习这些数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很多问题。这样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既引入新课,又激发了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出示例4,先让学生相互说说自己对“按2:1放大图形”的理解,然后教师说明,使学生知道:按2:1放大图形也就是图形的各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让学生在方格纸中画出放大后的图形。教师用课件展示放大的过程。然后让学生按照要求画出长方形、三角形放大后的图形,画直角三角形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不能直接看出是多少格,是不是只要把两个直角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就可以了?画完后,可以让学生通过数一数或量一量的方法,发现放大后的斜边长度是放大前
6、的2倍。之后让学生观察对比原图形和放大后的图形,看发生了什么变化?(内角、边长、周长、面积)。结合具体图形,通过讨论、交流,了解到:一个图形按2:1的比放大后,图形各边的长度放大到原来的2倍,但图形的形状没变。六、教学过程六、教学过程(二)共同探究新知 接着提出问题:如果把放大后的这组图形的各边再按不同的比进行缩小,图形又会发生什么变化?让学生讨论。得出图形缩小了,但形状不变,缩小后的图形各条边分别缩小到原来长度的1/3,1/4,1/2。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缩小后的图形。然后引导学生归纳出“图形的各边按相同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变。”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通过教师
7、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讨论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使学生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比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六、教学过程六、教学过程(二)共同探究新知六、教学过程六、教学过程(三)练习与拓展 完成“做一做”和将正方形按3:1放大与长方形按1:2缩小,在“画一画”过程中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画图过程,画完后再及时让学生说根据什么来画,及时引导学生反思,总结。这样学生在思考后操作,在操作后再思考,让学生形成技能,养成勤于思考、关于思考的学习习惯。接着让学生思考长方面按1:2缩小后:现长与原长现长与原长的比和现宽与原宽的比是
8、否成比例?放大前长与宽的比的比和现宽与原宽的比是否成比例?放大前长与宽的比和放大后长与宽的比是否成比例?为什么?目的是让学和放大后长与宽的比是否成比例?为什么?目的是让学生经历写比、算比值、发现比值相等、组成比例的过程,生经历写比、算比值、发现比值相等、组成比例的过程,从而体会比例的意义。从而体会比例的意义。(四)巩固 完成练习九第1、2题,放手让学生去解决。第1题让学生说出判断方法,且说说其它两个图形是如何“变形”的;第2题学生可以自由选定比来放大或缩小图形,选定的比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同。回答完问题后,进一步要求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A可以按怎样的比放大(或缩小)得到B和C?这一环节的设计主
9、要是放手让学生自主、开放地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会用数学语言准确地描述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五)总结评价 可让学生说说本节课的收获,最后总结将图形放大和缩小的方法以及图形放大和缩小后什么发生了变化,什么没发生变化。六、教学过程六、教学过程(五)总结评价 可让学生说说本节课的收获,最后总结:将图形放大和缩小的方法 图形放大和缩小后什么发生了变化,什么没发生变化。六、教学过程六、教学过程按按 2:1 画出下面三个图形放大后的图形。画出下面三个图形放大后的图形。4图形的各边按相同的比放图形的各边按相同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大或缩小后,所得的图形与所得的图形与原图形有什么关系呢原图形有什么关系呢?按按4:1画出下
10、面图形放大后的图形画出下面图形放大后的图形.P60“做一做”按按3:1画出下面图形放大后的图形画出下面图形放大后的图形.P60“做一做”按按1:2画出下面图形缩小后的图形画出下面图形缩小后的图形.P60“做一做”按按1:2画出下面图形缩小后的图形画出下面图形缩小后的图形.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2:1=2 各边 扩大到原来的2倍 1:3=1/3 各边缩小到原来的1/3大小变了,形状没变。大小变了,形状没变。谢谢大家谢谢大家六、教学评价与反思六、教学评价与反思 新教材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纳入到比例单元中,将两条线交织在一起。我认为主要是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使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更加扎实
11、。就本课而言,从简单图形开始,借助实物或计算机演示,再让学生动手操作,图形放大和缩小后,大小发生了变化,但形状不变,对这一新内容,我利用学生的原有经验以及这一内容在教材整体中的作用在前设计中尽力做到缩小学生的认识与数学概念之间的差距。1、在课前给每个学生都准备了一张方格纸,纸上有课本上例4的一组原图。在教学中既有学生的动手操作,又有电脑的动画演示,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突破难点。2、在教学中做到重视放大与缩小的比的理解。要求学生用数学的语言来表述图形放大与缩小的过程。这样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思考,积极主动投入活动中,和小伙伴们交流自己的想法。3、拓展练习,形成能力。1:3、2:1、1:4三个比既有放大也有缩小,在选择比时学生必须考虑如放大这个图形能不能在网格中画下;如缩小好不好画这些因素,要求学生能合理选择,正确操作。不足之处:课后在练习时发现部分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扩大与缩小出现失误,反思这堂课的深度还不够,应该注意练习的坡度,增加个别难度题。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