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朱自清学习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2.明确文章脉络,掌握其中景物描写的特点,欣赏重点语句。3.感悟作者的情感,熟悉文中的修辞手法。作家介绍朱自清,原名自华,号实秋,后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著有朱自清全集代表作品:长诗毁灭、诗集踪迹、散文背影等作者经历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1917年改名“自清”入哲学系学习1920年毕业后在江浙一代的中学任教1925年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1931-1932年在英国伦敦学语言学及英国文学,回国后在清华大学任教授并兼中文系系主任1948年病逝于北京“朱自清”名字由来“朱自清”典出楚辞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意思是廉洁正直,使自己
2、保持清白。朱自清选“自清”作为自己的名字,其意勉励自己在困境中不丧志,不同流合污,保持清白。“佩弦”出自韩非子观行“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意为弓弦常被绷紧,性缓者佩弦以自警。写作背景写于1927年7月,正值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中国大地。这时,蒋介石叛变革命,中国处于一片黑暗之中。朱自清作为“大时代中一名小卒”,一直在呐喊和斗争,但是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却从斗争的“十字街头”,钻进古典文学的“象牙之塔”。但是作者既做不到投笔从戎,拿起枪来革命,但又始终平息不了对黑暗现实产生的不满与憎恶,作者对生活感到惶惑矛盾,内心是抑郁的,是始终无法平静的。于是写下了这篇文章。题目解释清华大学近
3、春园里的大荷花池,表明地点当时作者在清华大学教书,住清华园西院点明了时间走进课文概括每段段意,并且划分层次。第一段:游荷塘的时间、地点、原因。第二段:通往荷塘的小路、树木、月色。第三段:行走在小路时的感受。第四段:荷塘的美景。第五段:流泻的月光,塘中的月色。第六段:荷塘四周的景物。第七-九段:联想古代江南采莲的旧俗。第十段:在思乡和遐想中踱回家门。第一部分(1):交代了作者去荷塘的时间和缘由。第二部分(2-3):描写去荷塘路上的景色。第三部分(4-6):观赏荷塘景色。第四部分(7-10):触景生情,怀古思乡。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在月下散步的经历。作者为何去月下散步?这句话有何作用?这几
4、天心里颇不宁静。文眼作用:1.引领全篇,是文眼句。2.交代夜游荷塘的原因。3.直抒胸臆,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阅读全文,找出作者的行踪。家小径荷塘家四周找出能体现作者情感的句子,体会作者情感变化过程。1.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不宁静2.今晚却很好。便觉是个自由的人。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寻宁静3.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得宁静4.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失宁静文章的线索明线游踪暗线情感去荷塘的路上,作者的所见之景有哪些?环境有什么特点?衬托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有
5、人走,夜晚更加寂寞”小煤屑路幽僻、寂静“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树说明树木之多,加重夜色的浓重体现出作者内心的平静月下小径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了月下的荷塘?分别是怎样描写的?荷叶: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叠词:形象地写出了荷叶繁密的状态。比喻:写出了荷叶挺立的姿态,表现出了荷叶灵动飘逸柔美的风姿。荷花: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1.拟人。“袅娜”写出了荷花的盛开状态,“羞涩”写荷花含苞待放,赋予了荷花生命力和感情。2.比喻。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了月光照耀下
6、荷花的特点,像明珠,像星星,像出浴的美人,写出了月光下的荷花的各种姿态,形象生动。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叫博喻。修辞手法博喻作用:运用博喻加强语意,增添气势 多角度、多侧面、更生动形象荷香: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通感。把嗅觉转为听觉。“缕缕清香”与“渺茫的歌声”写出了荷花清香的时隐时现、幽香淡雅,缕缕清香撩人心弦。修辞手法通感通感,也叫“移觉”,人们在描述客观事物给人的感受时,依据生活的逻辑,把听觉、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沟通起来,凭借各种感受的相通,互相映照,互相补充,从而具体表达感受,以增强语言艺术感染力的修辞方法。例:他笑得很甜。荷
7、波: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比喻和拟人,突出凝碧的快速。叶下流水: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脉脉”本指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来表情传意,这里用来写流水,让人由叶子的“风韵”想象到叶子下的水“脉脉”有情,赋予流水无声的情意,使荷塘之景更具神韵。月下荷塘荷叶 亭亭的舞女的裙比喻荷花零星点缀些白花拟人、比喻荷香缕缕清香仿佛渺茫的歌声通感荷波颤动比喻、拟人流水脉脉想象静动由近及远由上而下作者是怎样描写荷塘的月色的?荷塘月色月光如流水静静地泻薄薄的青雾浮起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
8、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比喻月影灌木的黑影杨柳的倩影光和影的和谐像名曲比喻、拟人、通感朦胧柔和作者在描绘月光时用了哪些动词?简要分析。1.泻:化静为动,写出月光的流动感,写出月光一泻千里的广阔无边。2.浮:描绘雾的飘逸之态,写出了深夜水汽由下而上轻轻升腾,而又慢慢扩散的状态。3.洗:虚实结合,写出叶子和花在月光下鲜艳欲滴的状态。荷塘四周有哪些景物?荷塘四周杨柳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阴阴的乍看像烟雾般树梢远山树缝灯光树上蝉声水里蛙声由远及近 由静及动整体的风光“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作者在赏荷塘时什么样的心境?此时的作者内心还是宁静的吗?这表明作者虽然置身于热闹的氛围中,内心却依然是孤独的
9、,可见作者的无奈,想要找寻让自己不孤独的方式却怎么也怎么也找不到的无奈。结尾为什么“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承接上文,转出新意。文章由此放开去,联想到古代诗词对采莲的描绘,然后再收回到眼前,发出“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的缺憾。自然牵动“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种乡愁,这种乡愁正是作者苦闷心情在作品中的投影,表达了作者内心的不平和对光明美好生活的憧憬。而作者无法得到理想中的“宁静”,这正是残酷现实社会带来的结果。作者引用采莲赋和西洲曲各有什么作用?写采莲赋中少年男女嬉闹的场面,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达出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写西洲曲中男女相思之情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
10、也表达了对眼前寂寞环境的不满及对光明美好生活的向往。主题争论1.借景抒情,意在表现作者愁闷凄凉的心境。2.作者逃避现世,沉沦在荷塘月色的美景之中,从矛盾的痛苦中得到暂时的解脱。3.认为在表现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你同意哪种观点?链接高考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写景散文哲理散文议论散文散文的主要特点:1.形散而神不散。2.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好句积累1.月光的光,月光的明,月光的柔,都是那么的恰到好处,又是那么的温馨,而喜欢月光的夜景,是我一直以来的爱好。2、月光如水,抚慰心灵。窗外树影缩短,月儿直上中天。月轮变小,清辉不减。3、一轮圆月正冉冉升起,那银色的月光映着几丝儿羽毛般的轻云,美妙极了。4、月光是上苍派来的美妙天使。她游踪如缕,吐气如兰;她辞空而落,舞步轻盈。那些有关嫦娥的传说,至今还让尘世的人们浮想联翩。谢谢观赏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