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苏教版五上数的世界教学设计与反思讲学内容:苏教版第十册:整理复习第1课时。完成教材P114页1-6题。讲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方程意义的理解,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方程,能正确理解简单实际问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含义,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以及100以内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3、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进一步发展数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4、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评价和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体验与同学交流
2、和学习成功的乐趣,感受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发展对数学的积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讲学重点:加深对方程意义的理解,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方程,能正确理解简单实际问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讲学难点:理解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含义。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讲学准备:学生练习稿,课件。讲学过程:一、谈话、明确复习内容。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数的世界。整理与复习:1单元方程和3单元公倍数和公因数。二、 回顾整理,构建体系,确定重点。1、 师:方程、公倍数和公因数。看了这二个的课题,让你想到了哪些与他们相关知识?在这些知识中,你觉得哪些你学的不错,还有
3、哪些还觉得有些困难?(可以结合看书帮助回顾)2、 小组交流。3、 生生互动,教师加以整理板书,初步构建本课的知识体系。根据学生情况,确定本课复习的重难点。(完成板书)设计意图:【用一个问题,勾起学生对这两块单元内容的自主回顾,学生通过与书本交流、与他人交流、不断激发他对于知识的再次回顾。在生生互动、自主反思与自主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加以引导、精心板书,让学生亲历了知识的回顾与整理的过程。即体现了复习知识的全面性,更体现了复习的针对性。做到了有的放矢。构建了单元的知识体系,并为下面的练习提供了知识背景。】三、分层练习,查漏补缺,提升认识。1、复习等式与方程出示:书p114 第1题读题。学生口答,并
4、说明理由。追问:你知道什么是方程?根据学生回答,突出判断方程的两个标准。追问:那等式与方程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思考:你会用用欧拉图来表示方程与等式的关系吗?填空:方程( )是等式 等式( )是方程。设计意图:【以p114 第1题为载体,寓知识点于练习题中,以判断的形式,降低门槛,激发回答欲望。通过二个追问,引发学生思考,直击知识要点,加深学生对方程的含义的理解。欧拉图与填空的设计更具有挑战性。整个设计流程,由浅入深,让不同的层次的学生在变换的练习形式中更深入的理解了方程与等式的关系。】2、复习解方程过渡:知道了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那么求出方程中这个未知数的值,就是解方程了。你们会解方程吗
5、?出示:书P114第2题。学生独立解答。课件出示解方程的过程,学生自主批改。教师根据学生解题的反馈情况,引导学生分析个别同学的解题错误。在分析中,明确方程的格式、检验的方法、重点让学生说说解方程的依据是什么?教材链接:等式的基本性质。理解“同时”“同一个数”“不为0的数” 明确它就是解方程的依据。突出重点追问:通过分析,你知道了解方程要注意什么?学生交流课件出示“我知道”:解方程要注意:依据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的格式、养成自主检验的习惯。设计意图:【由方程到解方程,自然过渡,体现了知识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先独立练,后自主批改的方式,一改作业评价方式,让学生饶有兴趣。错误的资源提供,促使学生自主
6、反思错误的根源,把焦点集中到解方程的知识要点上:即为什么这样解方程?让学生更深入理解解方程就是依据了等式的基本性质。可谓让学生豁然开朗,加深理解,提高了认识。】3、 复习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师:那么学习解方程,究竟什么用呢?(1)出示:教材P114第3题学生读题。这道题你准备怎么解决?学生交流。学生反馈自己解决方案与想法。预设:学生有两种解题方法(算术方法解,列方程解),沟通两种解法的联系。明确算术方法时需逆向思考,所以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列方程解决它,这样思考起来更为顺畅。过渡:生活中,像这样题目有很多,我们看下面一组。(2)出示 教材P114第4题学生读题,明确要求,列方程独立解决。请学生
7、板演。教师巡视,请板演学生依次说说自已的想法,明确数量关系。还有其他列方程的方法吗?怎么想的?比较两种解法,体现解决问题方法多样性及检验方法。小结:通过练习与交流,你知道列方程解应用题要注意什么?设计意图:【这里浓妆艳抹,毫不吝啬地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在解决:1、学习解方程有什么用?2、为什么要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3、怎样列方程解决问题?这三个问题的过程中,层层递进,追溯知识的源,聚焦问题的本质。让学生亲身经历思考与探索的过程,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形式下,实现知识重难点的突破,实现学生知识的提升。】过渡:通过复习,我们感受到:知识间是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方程是这样,公倍数和公因数
8、也是这样。4、 复习最小公倍数与最大公因数分别出示书114第5题,第6题独立完成,思考你是怎么想的。与同座交流。学生汇报,说说自己的想法。凸显学生的思考过程,加深对于概念与求法的认识。学生小结: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四、灵活选择,实际运用1、 1路和2路公共汽车早上7时同时从起始站发车,1路车每隔7分发一辆车,2路车每隔8分发一辆车。这两路车什么时候第二次同时发车?2、把下面两根彩带剪成长度一样的短彩带且没有剩余,每根短彩带最长是多少厘米?(一根45厘米,一根30厘米)学生直接口答,说说自己的想法。问: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到了这些知识?你能说说吗?学生说说,老师评点与小结。
9、设计意图:【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与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是从属知识了解层面。因此复习中,我主要通过针对练习,让学生在过程中回顾方法。而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判断并正确解决实际问题,才是知识理解与运用层面。因此,我补充了实际运用这一块,并拓展到生活中,让学生找与此知识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中,得到提升。】五、回顾总结,评价反思,延伸拓展1、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学生回顾总结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体会与认识?学生谈谈体会。师评价。【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始终围绕:以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一切为了发展学生的新课程理念。关注整理复习的自主性,关注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一、关
10、注课堂过程,体现学习模式自主。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必须让学生看到数学知识形成和发展过程,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 如:练习解方程时,师要求学生边做边思:“解方程时要注意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练习,边练边思,通过自己动手练习,观察作业反馈情况,并根据存在问题的自我分析与多方交流,得出了解方程要注意的三个问题。这个结论的得出,不是别人的强加,而是学生的一种经历。激发参与促发探求启发完善引发反思这一流程,再现了学生解决问题时的一种自主学习模式。而这样的一种模式,则是一种经历
11、,让学生亲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也体现了学习有价值的数学的新课程理念。二、 关注课堂互动,体现师生发展自主新课程主张教学是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他们共同对整个成长负责。本课在整理复习“列方程解决问题”这一部分时:师问:你准备怎么解决这题?请说出你的想法。在生生对话,师生对话的过程中,师生不断评价与反思,直至最终融合,使学生领悟到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问题的价值。这一过程,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也是一起
12、分享理解,促进学习。上课意义不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体现了师生自主发展观。三、关注课堂思考,体现评价反思自主。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全课最后的总结:“温故而知新,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体会与认识?让学生自然回顾与总结,并经过学生对学习过程的评价与反思,得以在数学知识、技能、情感、方法等方面的提升。体现了在数学学习中,不同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结语】新课改提出“以生为本”的核心理念。本课试从教学模式、评价方式、价值情感三方面进行了摸索与尝试,力求体现这一理念。其中还有一些不成熟、不完善的地方。不过,我想:只有不断地尝试与反思,才能真正领略新课改的精髓,也才能在这条新课改之路上,越走越远。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