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第十单元 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新探索 (1978 年至今 ) 单元综合训练 (十 ) 一、选择题 1.(2018 湖南十校协作体高三调研, 25)1982 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相继颁布了刑法民法经济法等各种法律法规。这表明我国 ( ) A.法制建设的步伐大大加快 B.法律法规制定的越来越多 C.形成日趋完备的法律体系 D.人民的法律意识日益增强 答案 C 解析 材料只是列举 1982 年的法律成果,没有前后的发展状况,故 A 项错误;材料中的这些法律都是我国的基本法律,也是必需的法律制度 ,是其他法规的基础,故 B 项错误;材料描述了通过宪法
2、与其他重要法律一起,构成了相对完备的体系,故 C 项正确;材料没有内容说明人民的法律意识,故 D 项错误。 2.(2017 唐山三模, 31)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一章第二条明确规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依照本法的规定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 这意味着 ( ) A.“ 一国两制 ” 构想付诸实践 B.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建立 C.“ 港人治港 ” 原则最终确立 D.中国仍是一个单一制国家 答案 D 解析 材料并未提及两种制度, 故 A 项错误; 1997 年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故 B 项错误;香港自治必须要在中央的领导之下,故 C 项错
3、误;材料体现一个中国原则,故 D 项正确。 3.(2017 贵阳一模, 31)邓小平说: “ 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议,实现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宣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样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 ” 对材料理解不准确的是 ( ) A.实现国共再次合作,推动台湾和大陆统一 B.两党平等谈判是解决两岸关系的合适方式 C.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反对 外部势力干涉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D.“ 一国两制 ” 打破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状态 答案 D 解析 “ 实现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 ” 可知有实现合作
4、的意向,故 A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根据 “ 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议 ” 可知谈判的平等性,故 B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根据 “ 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样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 ” 可知强调中国的内政不允许外国干涉,故 C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提到这种制度直接推动了隔绝状态的打破,故 D 项错误,符合题意。 4.1991 年外国与中国建交的数量仅有 4 个, 1992 年与中国建交的数量猛增至 15 个,这 种变化主要取决于 ( ) A.中共 “ 十四大 ” 作出的重大决策 B.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 C.中国奉行了不结盟的外交理念 D.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答案 B 解析 “
5、 十四大 ” 做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策,与外交无关,故 A 项错误; 1992年冷战结束,多极化趋势加强,与中国新增建交国家增加,故 B 项正确;中国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始于改革开放后,故 C 项错误;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始于 1992 年前,故 D 项错误。 5.袁庚 (1917 2016),被誉为 “ 改革先锋 ” 。 1979 年他开始担任深圳特区蛇口工业区管委会主任时,曾提出 “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 这一极具争议的口号。此口号 ( ) A.体现了经济特区开拓创新的实干精神 B.拉开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大幕 C.突破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D.最早打破 “ 吃大
6、锅饭 ” 的体制弊端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中 “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 的信息可以得出该口号体现了开放之初深圳特区积极创新,倡导实干的精神,故 A 项正确;中国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 1984 年开始的,与题目时间不符,故 B 项错误; “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是 20 世纪 80 年代提出的,故 C 项错误;最早打破 “ 吃大锅饭 ” 的体制弊端指的 是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打破原来的人民公社化体制,与题意不符,故 D 项错误。 6.下图是 1953 1985 年期间中国农业总产值增长表,表中两次农业总产值增长高峰出现的历史背景分别是 ( ) 【 精品教育资源文
7、库 】 A.国民经济调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C.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实行对外开放 D.实行 “ 一五 ” 计划、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 A 解析 1961 年开始实施 “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 八字方针,推动 1963 1965 年农业恢复和发展,改革开放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制,推动农业发展,故 A 项正确。 7.(2018 湖南十校协作体、长郡中学高三联考, 24)1978 年第三季度,国务院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提法是 “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 ” 。 1982 年 9 月,中共十二大上,又提出了 “ 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
8、节为辅 ” 的原则。 1984 年 10 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上确立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 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 的观点。题干反映了 ( ) A.改革开放后 “ 左 ” 倾错误一度占主导 B.1978 年中央最早提出市场经济观点 C.中共中央不断探索经济体制的改革 D.中央继续发挥计划经济 的辅助作用 答案 C 解析 改革开放后中共中央纠正了 “ 文革 ” 中的 “ 左 ” 倾错误,且题干中内容均是切合实际的经济体制的改革,故 A 项错误;题干内容无法体现 “ 最早 ” ,故 B 项错误;题干中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地位和作用不断进行调整,因而并不是仅发挥计划经济的辅助作用
9、,故 D 项错误。 8.(2017 洛阳一模, 17)到 1990 年底,国家计划管理的商品已由 1978 年的将近 400 种逐渐减少为 9 种;同时,将 850 种生产资料由国家统一计划调拨变为市场调控。这表明我国 ( ) A.经济体制已明显转型 B.政府干预日趋过时 C.计 划经济时代已终结 D.产业结构得以优化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可以看出我国的经济体制已经实现了明显的转型,即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到市场经济体制,故 A 项正确。 9.(2017 安徽江南十校高三开年第一考, 31)2015 年 7 月 8 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 18 户【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农民拿到了农村土地承
10、包经营权证,标志着该省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这意味着 ( ) A.我国经济所有制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B.市场经济体制在小岗村已经确立 C.这 18 户农民已经拥有土地所有权并可以进行土地买卖 D.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探索中 前进 答案 D 解析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下,农民获得了更多的经营权力,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说明我国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探索中不断前进,故 D 项正确。 10.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 “ 利用行政力量,强制推行一种风格、一种学派,禁止另一种风格、另一种学派,我们认为会有害于艺术和科学的发展。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应当通过艺术界
11、、科学界的自由讨论去解决。 ” 此决定 ( ) A.是新中国政治民主化的体现 B.有利于 “ 双百 ” 方针贯彻执行 C.方便了文学领域的统一领导 D.提高了文艺工 作者的社会地位 答案 B 解析 政治民主化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 “ 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应当通过艺术界、科学界的自由讨论去解决 ” 可以得出是 “ 双百 ” 方针,故 B 项正确;根据材料 “ 利用行政力量,强制推行一种风格、一种学派,禁止另一种风格、另一种学派,我们认为会有害于艺术和科学的发展 ” 可以看出不是要实行统一领导,故 C 项错误;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出 “ 提高了文艺工作者的社会地位 ” ,故
12、D 项错误。 11.(2018 茂名模拟 )“ 从 1977 年开始,台湾歌星邓丽君的磁带通过走私进入大陆,经过转录,在民间广泛流行。 1980 年中国音协召开西山会议,焦点是 邓丽君歌曲是靡靡之音、黄色音乐 的讨论与批判。这时的舆论,尤其是老音乐家们认为邓丽君的一些歌曲内容比较灰暗、颓废。 ” 这反映了 ( ) A.大陆 “ 双百 ” 方针在恢复中受到 “ 左 ” 的思想干扰 B.虽然 “ 一国两制 ” 已经写进宪法,但两岸关系依然紧张 C.邓丽君的歌曲格调不高,不符合大陆 “ 双百 ” 方针的精神 D.邓丽君作为台独势力的代表遭到大陆的抵制 答案 A 解析 题干说明 1980年中国音协不认
13、可邓丽君的歌曲,联系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恢复 “ 双百 ” 方针,但老音乐家们依然受 “ 左 ” 的 思想干扰,故 A 项正确。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12.1949 年 12 月,新中国教育工作的目的是: “ 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服务,为当前的革命斗争与建设服务 ” ; 1958 年 9 月,提出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是: “ 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 ; 1985 年重申: “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 , “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 。这反映出新中国的教育方针 ( ) A.长期 “ 左 ” 倾冒进 B.缺乏连续性 C.始终坚持以人为
14、本 D.具有时代性 答案 D 解析 1949 年与 1958 年的教育方针受到当时国内紧张的阶级斗争的影响 , 1985 年的教育方针服务于改革开放的大局,可见都受到时代的影响,故 D 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2017 商丘二模, 4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力压迫下为富民强国采取的是倾斜的结构转换模式,推行 “ 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 ” ,大量农村人口和劳动力不能随工业化的发展而就业,导致就业结构的转换落后于产业结构的转换,农业剩余劳动力大量集聚。正如张培刚先生所指出的 “ 工业化的成败与否,取决于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能否妥善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与吸纳问题 ” 。 摘编自魏悦近代以来中国农业剩 余劳动力转移思想的历史演进 材料二 20 世纪 60 年代毛泽东决定建设大三线、小三线,大批工厂从沿海发达地区迁移。大三线在陕西南部秦岭那里,以及四川、贵州、云南,国家把建设重点或者是国防建设重点放在大三线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