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角形的面积教学案例 柳林县陈家湾中心校 冯利花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探索并掌握三角形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教学难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探索过程。【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电脑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图
2、片。让学生分别说出前三种图形的面积的求法,思考三角形的面积该如何求,面积公式怎么推导。学生尝试,老师引导。2、实践操作:学生独立思考后分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提问:请同学试着说说你们组是怎么操作的,得到什么结论了。提示:可不可以用割补法?生:将一张直角三角形纸片的三个角向内对折,折成一个长方形,得到长方形的长是原来三角形底的一半,宽就是三角形的高的一半,为此,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小长方形面积的2倍。2倍与其中的一个“一半”抵消,还剩一个“一半”为此,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除以23、再引导:这个办法怎么样?谁还有不同想法,做法?生1:这个办法还不错。生2:将三角形的顶角向底边平行对折,再沿折痕剪
3、开,把得到的小三角形沿中间对折再剪开,分别补在剩下图形的两侧,变成一个长方形。三角形的底没变,高缩小了一半,为此,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除以2师:这个办法怎么样?生: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师:你还有其他做法吗?生:选两个同样的三角形,将两个三角形颠倒相拼,拼出一个平行四边形,拼得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是原来三角形底的2 倍,高不变,所以,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除以2。师:这个办法怎么样?看来同学们在探究三角形面积的推导想出的办法还真不少,那么,你感觉哪种办法最好?最有创意?师:无论哪一种,我们都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就是。生: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除以2。4、共同把这个结论用公式的形式表示出来。师:谁愿意
4、到黑板面前写一下?生:书写。请其他学生评价。如果用S表示三角形的面积,用a表示三角形的底,用h表示三角形的高,那么,你会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吗?生:在练习本上书写,师巡视指导反馈,自由到板前书写。集体订正。5、实际运用:计算一个三角形的面积,要知道什么条件?生:三角形的底和高。 师:那么,我们应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一些题好吗?生:独立完成课本中试一试题目6、小结:我们实际生活中有许多时候经常要用到三角形面积公式,希望大家熟练掌握。请学生总结:哪位同学给我们总结一下今天尝过的内容?【案例反思】“三角形的面积”是一节常规性的课,关于这节课的教案不少,课我也听了不少,如何体现“观念更新,基础
5、要实,思维要活”,我觉得以往老师们对教材的把握与处理,对课堂的设计以及处理都很不错,而这节课让我感触很深:1、符合新课改理念,突出了学生的发展,合理设计教学流程以前的教学只是注重学生的双基训练,不重视知识的生成过程,而这节课的所有设计都围绕学生的思维,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整节课体现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了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师把整个学习过程放给学生,让学生小组合作,全员参与,共同探究,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让学生参与知识获得的全过程。2、努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开放的探究式学习要不受任何人的约束,要有教师层层深入的引导。这节
6、课设计中,教师注重教材的开放性和思考性,不断鼓励学生去思考,去探索不同的办法,让学生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和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相结合,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自行总结出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展现了自我,方法多样且独特,是以往教学所没有的,效果很好。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3.构建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本节课老师赋予了学生很多思考、动手和交流的机会,教师扮演了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较好的体现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引导学生围绕问题的核心进行深度探索、思想碰撞等。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达到对知识的深层理解,还培养了他们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拓宽了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空间。这个案例一定程度上反应了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要实施新课改,最根本的还是教师角色的转变,转变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学生学,不断形成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潜能,使他们的讨论和思考更有价值,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不断学习,提高个人素质,以设计出更好的教学环节,让师生共同成长!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