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统编版语文高考二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 答题技巧汇编第1节 散文文本整体阅读示范一、散文的三个特征1.形散而神不散“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散文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的形象,可以借景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的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都要为更好地表现主题服务。2.情理交融,意味盎然“情”指散文中表现出来的情调、趣味,它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和态度。与诗歌相比,散文中流露出来的情感显得较为深沉、含蓄,而且
2、作者更多地把情感寓于所描写的生活材料中,并将其转为一种情趣。“理”即哲理,指作者对生活进行独到的观察、深刻的思考和精心的提炼后形成的对人生经验的高度概括;也可指事理,即散文中表现出的作者对生活的认识和对生活经验的总结。有些散文虽然取材小,但是需要表现哲理、人情,并且散文中表达的哲理、事理不是凭空而发的,它们往往与情绪紧密相依,是作品中所流露出的情感的升华和结晶。情、理二者有机地交融统一,形成了散文内容的重要特点。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散文素有“美文”之称,散文的语言往往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散文力求做到句中无余字,篇中无剩言;又讲究平实易解绝不故弄玄虚,把艺术匠心藏于自然而和谐的气势之中,将一
3、系列警句妙语融于朴实无华的文字之中,从而呈现出一种华而不俗、朴而不拙的美。二、常见的四类散文及其文体特征1.写景状物散文写景状物散文就是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散文。作者往往借助对自然之景、物的描绘、抒情、议论来表达对时代、社会、人生的认识与理解。它是高考散文阅读题的首选。阅读写景状物散文,考生首先要看文中描写了什么景、物,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写出了景、物什么样的特点,以此感受景、物的形象特征,进而分析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最后理解全文的主旨。因为高考散文阅读题多把状物散文当作首选,所以下面重点介绍阅读状物散文的方法。(1)要注意理清文章脉络,沿着从表象到精神的顺序把握所写之“
4、物”的特点。即要由表象到思想,由具体到空灵,由物态到人情,体会被注入这个“物”中的思想感情。(2)要把握所写之“物”的外形特征和内在品质,进而把握所言之“志”。作者对所写之“物”进行具体的描绘,最终目的不是单纯地赞美它,而是以它为载体,表达自己特定的情感志趣。(3)把握内容类别,辨识表现手法。状物类散文从内容上可分为托物喻人、托物抒情、托物寓理三类。通过描绘事物的特征而曲折地表现人物形象风貌的是托物喻人;通过描写客观物象,委婉曲折地表达思想感情的是托物抒情;由具有某种特性的具体之“物”联想开,由此及彼地思考社会人生,揭示深刻哲理的是托物寓理。阅读时,考生除了把握内容类别外,还要辨识散文中常用的
5、表现手法,如托物言志(喻人或寓理)、象征、拟人、对比、衬托、类比、反复等。2.写人叙事散文这类散文重在写人叙事。高考重点考写人散文。阅读写人散文,一要关注其文体特点。(1)人物形象鲜明。写人散文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主,它与小说的重要区别是:散文中的人物形象来自生活,并非虚构写人散文的素材紧紧围绕着人物形象的刻画精心选择、组织这些素材同样是实有其事,但不像小说那样有集中而尖锐的矛盾冲突,它们往往是局部的、零碎的,人物的一颦一笑、一怒一喜皆可入文。(2)注重细节描写。细节描写的目的是活画出人物鲜明的性格,使读者如见其人。写人散文因为受篇幅的限制,一般没有长篇的叙事,所以更注重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6、。(3)情感深切动人。写人散文中,作者之所以写这个人,是因为对这个人有着某种深厚的情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优秀的写人散文都能以真实、深切的情感叩开读者的心扉。二要关注其结构模式。(1)开头:用感情化的语言概括、叙述。“我”和该人,重点在该人。介绍该人,如用肖像描写。对两者关系及该人精神特质的议论。(2)中间:写一件事。从开头、发展到结尾,细致地叙述和描写。写几件事。每件事即每层次前,可以用该人的精神特质的一个因素领起,以对该人的感情体验及整体议论来贯穿几件事。(3)结尾:重申特质,照应开头;深化感情,发出感慨。三要熟悉其表现手法。散文的写人手法同小说中塑造人物的方法大致相同。叙事技巧要关注
7、顺叙、倒叙、插叙、平叙,围绕中心而确定详略,等等。3.议论说理散文议论说理散文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它给读者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从而给读者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空间。议论说理散文往往蕴含深邃的哲理,熔情感哲理、形象于一炉。它与一般的写景状物散文有所不同,它的思想内涵是理,是对社会、人生等问题的独特思考,其目的在于启发、教育人。议论说理散文不是规规矩矩的议论文,它不是按照判断、推理的逻辑形式来表达的,也不完全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形式来组织成文的,它的写法比较灵活自由,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形放而神不散”这类散文也频频出现在高考考题中,考生阅读这类散文要注意
8、其借事说理、寓理于事、因情悟理、情理交融的特点,重在分析材料和观点的关系,进而品味其中的情趣、理趣。4.文化游记散文文化游记散文将科学研究的“理”与文学创作的“情”结合起来,或讲述文化知识,或感悟文化现象,或评析世态人情。它既充满思考的理性,又不乏文化关怀和个人感受,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自由而不失谨严。其特点有:(1)取材上的文化性即所写对象是文化意味突出、文化含量丰富的社会现象或自然景观,多借助名人、文化古迹,咏史怀古,阐发作者的认识和评价,有时在此基础上联系现实,借古讽今,引发读者对现实人生的深沉思考。(2)文化意识强烈即明确地从文化角度和文化意识方面来表现描写对象。(3)文化解剖具有
9、穿透力即以深刻的文化思想来解剖事物的特征和发掘现象的本质。三、“四角度”快速读懂散文文本角度一:抓住关键语句理思路。文必有思,思必有路。散文虽取材自由,材料丰富,但总是按照一定的思路组织的。阅读散文,要注意理清文章思路,找出各段落中的总起句、中心句、过渡句或结尾句,再将这些关键句串联起来,从而把握文章的思路。角度二:分析形象画面悟意境。散文表情达意主要是通过对生活画面的描绘来实现的。这些画面由带着作者主观感受的人、事、物、景等意象组成,从而形成深邃优美、富于哲理的意境。所以,阅读和欣赏散文,应抓住文章中的形象的画面,做由景及情的揣摩、由事及义的联想,并分析其特点和作用,进而体味文章的感情,把握
10、文章的中心。角度三:品味局部语言析手法。品味散文的语言,主要品味散文中的重点语句。首先,要有敏锐的语感,善于捕捉那些有特定含义的词语。其次,要学会咬文嚼字,结合全文挖掘出词语背后隐藏的信息。而把握关键句,对于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是至关重要的。从内容、表达形式、结构、修辞等方面来看,考生应当紧紧抓住这些关键句能揭示文章主旨、概括段意的语句,文章中的抒情、议论的句子。角度四:借助有效信息抓主旨。主旨是文章的灵魂。阅读散文,应迅速把握文章的中心一般来说,散文的有效信息在文章的标题、开头和结尾中。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先看标题,想一想:这篇文章是什么文体,会写什么内容,表现什么主题,采用什么写法。考生如果自
11、己写,会写什么,怎么写。然后快速阅读开头和结尾部分,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题。第2节 强化整体分析,理清文章思路考点1 分析散文思路行文思路是作者按照一定条理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是作品的整体构思布局。分析行文思路就是梳理、分析作品的构思布局。思路分不同层面,对全篇而言是总体思路,对具体段落或层次而言就是局部思路。一、常见的散文结构关系及材料组织形式结构关系相承关系承接关系由叙事到议论或抒情,由写景到议论或抒情,层层递进。递进关系相并关系并列关系文章材料之间是平行的关系,它们之间或构成并列,或形成对照。对照关系相属关系总分关系先总说,再分说;或者先分说,再总说。分总关系材料组织组织方式从时间组
12、织材料;从空间(场面)组织材料;以物件(观察点)为中心组织材料;以情感(或认识)过程组织材料;由实到虚,层层深入组织材料。结构技巧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渡铺垫、设置线索、烘托映衬、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等。二、散文思路题答题技巧设问方式1.请梳理本文的行文思路(或脉络),并概括其结构特点。2.文章是怎样构思的?请简要分析。3.本文在构思上最大的特色是什么?这样构思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简要概括说明。4.文章以“”为核心谋篇布局,请简要说明。答题步骤第一步,粗读全文。看这篇文章主要谈的是什么问题,或者说了什么事情。这一步的作用是把握文章全貌。第二步,审
13、读段落。用一句简明的话把段意归纳出来,这样做的目的是把整篇文章浓缩成几句话,使文章的脉络明晰。第三步,划分层次,寻找段落中的明显信息,如开头总起句,中心句承上启下的过渡句、结尾总结句等。它们往往是段意的提示,另外,段落中的议论,抒情句往往有助于考生加深理解段意。第四步,合成段意,找出关键词语、概括性语句,分析合成段意,要考虑句间的关系,先划分层次,概括出各层意思,再综合成段意。答题模板模板一(采用表顺序的词语表述)文章围绕(线索),首先写了,其次写了,最后写了。模板二:(采用分条表述)写;写;写;全文整体上写考点2分析线索及作用一、散文常见的线索及其作用常见的线索感情线索、事物线索、人物线索、
14、思绪线索、景物线索、行程线索、时间线索、空间线索等。(如果是复杂的文章,线索不止一条)常见的线索的作用内容方面表达某种情感或思想;揭示主题;呈现某种情景或状态。结构方面组织材料,贯穿全文;使结构清晰,情节集中;使行文富于变化。二、散文线索作用题答题技巧设问方式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文章是如何围绕这一线索展开的?2.文章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答题步骤1.看标题。有的标题就是文章的行文线索。2.看“时空”词语。标注文章中表示时间或空间的词语,因为有时候这些表示时间或空间的词语就是文章的线索。3.看“事”“物”。贯穿全文的事件可能是文章的线索。无论是人物还是事物
15、,看看它们是否贯穿全文,很可能它们就是文章的线索。4.看“议论”“抒情”的句子。文中议论、抒情的句子所蕴含的感情往往就是文章的线索。答题模板1.首先写了其次写了最后写了2.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在文中一次次出现,一层层递进,逐层深入,把感情推向高潮。考点3分析句、段作用一、六类常考散文中句子和段落的作用常考句段作用开篇开门见山,点明中心;曲笔入题,设置悬念;设置线索,引出下文;理下伏笔,铺垫照应;设置疑问,引人深思;比喻开头,由虚人实;对比入题,强调主题;类比引题,引人遐思;乍显异常,扣人心弦;侧面人笔,含蓄自然。中间承上启下;由上一轮叙述转向下一轮叙述;由写意转向抒情;由正而描写转向反面描写;领
16、起下文;总结上文。结尾篇末点题,卒章显志;问句作结,引人深思;省略号作结,余味绵长;比较作结,突出情感;想象作结,意蕴深远;直抒胸臆,情感强烈;呼应前文,对比照应;以景结情,深化主题;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点睛句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意深刻,耐人寻味,给人以启迪。插入段与上下文构成虚实相生、正反对照、递进烘托等关系;对全文中心起强化、突出作用;在结构上宕开一笔,形成波澜。反复出现的句子在内容上,有突出主旨、强化感情等作用;在结构上,有交代线索、前后照应等作用;在表达上,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有一唱三叹之效。二、散文句、段作用题答题技巧设问方式1.简析第段在内容和结构上分别有什么作用。2
17、.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写到“”的内容,有什么作用?3.文章第段能否删除?请说说你的理由。答题角度内容角度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情感(奠定感情基调),与全文主旨有怎样的联系。在把握住所给语段的要点后,还要看它与全文在内容,主题、情感和构思方面的内在联系,如结构间的总分、铺垫并列、对比、反衬关系。只有把其中的联系找出来,才能答好、答全这类题结构角度开头段点明题目;开门见山;总领全文;为下文做铺垫,与下文形成对比,使文章有波澜;交代思路;等等。中间段过渡;照应(呼应);转折(换);总结。结尾段点明中心;升华主题;呼应开头;收束全文;引人深思;等等。插入段与上下文构成虚实相映、正反对照、层进烘托、总分印
18、证等关系;对全文中心起强化、突出作用;在结构上宕开一笔,形成波澜。表达效果角度所给句子在表达上运用了一定的技巧,如句式上的整散、长短,语气上的感叹、疑问,修辞上的比喻、拟人,表现手法上的对比、反衬,等等,要考虑其表达效果。答题模板模板一:运用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模板二:语段的特点;突出(强调)了内容;表达了作者的情感。【例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以文为诗,就是把古文的章法和句法应用于诗歌创作之中,但凡古文中能用到的内容和形式均可用于诗歌之中,使诗歌具有散文的容量和气势。阎琦先生在韩诗论稿中说道:“所谓以文为诗,主要指诗多赋体(叙事体)、好直说、以古
19、文章法句法为诗,诗兼有散文体裁。”阎先生指出用以文为诗的艺术手段作诗,会使诗歌中包含散文体裁,也就是便诗歌在形式和内容上看起来具有“散文化”倾向。大致说来,韩愈诗歌以文为诗的艺术手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到盛唐,无论是题材、形式都已经非常完善。在诗歌创作方面,只有变通,才能继续将诗歌艺术发扬光大。韩愈等晚辈诗人就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在创作传统诗歌的同时,他们尝试摆既盛唐诗歌的束缚,在诗歌创作中尝试改变盛唐诗歌整齐、工整的形式,并加入跳跃和闪烁的元素,使诗歌的语言改变整齐划一的局面,以古文的章法和句法为诗,改变诗歌的艺术效果,使诗句可长可短。形成错落之美。后人在提到韩愈诗歌特点
20、的时候多提到其诗歌的奇崛和怪异,而简短而又近古的诗歌多被忽视,因为在唐代,大多数诗歌在格律和韵律方面有较高的要求,而周古文的章法和句法为诗,和传统诗歌创作不符,有悖于主流诗风。在韩愈诗歌创作尚未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这类诗歌难免会被人误解,甚至被人否认,认为不是诗歌而近于文,而这恰恰是韩愈在盛唐诗歌的基础上对诗歌创作的开拓和创新。正是早期的这种尝试性的创作为其诗风的形成和后期的大力发展奠定了基础。如果说用长短句是尝试着用写文的办法来写诗,那么用散文的谋篇布局来写诗便是对诗歌大刀阔斧的改革了。韩愈在诗歌创作中,把散文的谋篇布局、起承转合的气势运用得淋漓尽致,把散文描述事物的手法、描绘人物的功能以及
21、栩栩如生的状物的笔法也应用于诗歌创作之中。罗联添也说:“韩愈所以多作古诗,少作近体,是固近体篇幅短小,又有格式限制,不易发挥其才力,也较难于表现雄伟奇崛的气势风格。”这就指出韩愈诗中为什么会出现大量长篇大作,一是韩愈才力雄厚,二是近体诗格律和篇幅方面的限制不利于诗人才力的发挥,所以韩愈诗歌较倾向于古体创作,动辄数百宇。韩愈作为古文运动的领袖,熟谙古文创作,提倡“文以载道”“文以明道”,在散文中极力贯彻这种主张。原道原毁诸篇即为明证。用严谨的语言,加之铺张的议论,将自己对世事的态度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与此同时,韩愈则试图在诗歌创作中大量引入议论,并加之以能够表现感情、增加语感的虚字,从而尽可能多
22、地让诗歌表现出更为深广的文化和社会内涵。程千帆先生在其古诗考索一书中说道:“韩愈以文为诗,其实际意又就在于要突破诗的旧界限,开拓诗的新天地,这不但有助于形成他自己的独特面目,而且成为宋诗新风貌的先驱。”确为的论。(摘编自袁书会、闫振华简论韩愈的“以丈为诗”)材料二:韩愈是一个诗人,但作为一个文章大家似乎名气更盛。有时宁可回避其诗,也必谈其文。诗与文其实不能截然分开,前者为后者的灵魂与核心,后者为前者的基础,并且可以看作更开阔的后方。韩愈的诗与文之间的关系绝非独立和分离,而是相互支援以至于共同抵达一种成就和境界。就形式的演变和渊源来看,传统的诗是文的精练化和声韵化。是另一种形式的文。诗与文的完全
23、对立和脱离既非常荒谬,也不可能。但从另一方面来说,文毕竟不是诗,因为文所不及之境才有诗,可见还不仅是一个形式问题。诗的确是极为独特的事物,是一种非如此不可的、极具特质与高度的表达,当然不能用文来取代。所以从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诞生到现在,几千年过去,诗作为一种文学样式仍然存活,而且远无终结之相。诗的本质意又并无改变,它仍然还是文学的核心,这一点是不可替代的。无论读者数量多少,诗作为一种极致化的表达方式,仍然是文学审美的高端,这种地位与尊严是无可撼动的。说理性与叙事性是文章强项,但这些优长即便是诗也未能彻底割舍,相反总要以另一种面目出现。从古到今,人们公推“韩文”。其诗则要退其次。就他个
24、人来说,也是以文为最重要的志业。每每书写文章,必定理茂辞盛,气势夺人,但如此凌厉之文一旦入诗,也不失为另一种境界。他的诗章同样好不痛快,别有新调。他的诗所达到的高度,正因为文的援助,可以说没有韩之美文,就没有这些好诗。他的诗与文可称双壁,许多时候难分高下。其文确在一定程度上遮掩了诗,但诗的光芒仍然能够从茂密的文章之林中穿射而出,炫人眼目。(摘编自张炜诗与文的关系)4.简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证结构。答案:材料一运用了总分总结构。首先总论韩愈以文为诗的创作特点,接着分说其艺术手段的表现,最后总结韩诗以文为诗的意义。材料二运用了层进式结构。第一段指出韩愈的诗文不能分开;第二段进一步分析文不能代替
25、诗,阐述诗的核心地位;在此基础上,第三段分析韩愈以文为诗对韩诗的意义。解析:通读材料一第一段总写韩愈以文为诗的创作特点,由“大致说来,韩愈诗歌以文为诗的艺术手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引起下文第二、三、四段;中间三段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具体阐述了韩愈诗歌以文为诗的艺术手段的表现;最后一段,采用程千帆先生的话总结了韩诗以文为诗的意义。因此材料一整体上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通读材料二,第一段“诗与文其实不能截然分开,前者为后者的灵魂与核心,后者为前者的基础,并且可以看作更开阔的后方。韩愈的诗与文之间的关系绝非独立和分离,而是相互支援以至于共同抵达一种成就和境界”反复强调愈的诗文不能分开;第二段“但从另一
26、方面来说,文毕竞不是诗,因为文所不及之境才有诗,可见还不仅是一个形式问题。诗的确是极为独特的事物,是一种非如此不可的、极具特质与高度的表达,当然不能用文来取代”“从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诞生到现在,几千年过去,诗作为一种文学样式仍然存活,而且远无终结之相。诗的本质意义并无改变,它仍然还是文学的核心,这一点是不可替代的”,进一步阐述文不能代替诗,强调了诗的文学核心的地位;第三段“就他个人来说,也是以文为最重要的志业。每每书写文章,必定理茂辞盛,气势夺人,但如此凌厉之文一旦入诗,也不失为另一种境界。他的诗章同样好不痛快,别有新调。他的诗所达到的高度,正因为文的援助,可以说没有韩之美文,就没有
27、这些好诗。他的诗与文可称双壁,许多时候难分高下”阐述了韩愈以文为诗对韩诗的意义。因此材料二整体上采用了层进式结构。第3节 立足全局意识,解答分析概括题考点1局部分析概括题局部分析概括题包括层段意思分析概括题、特点分析概括题(以概括散文中的人、物、环境、某种类型、某一方面等的特点为中心)和因果探寻题。一、局部分析概括题的常见设题方式1.某段写了哪些内容?请简要分析概括。2.作者为什么说怎样?请简要分析概括。3.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4.结合某段或某几段文字,简要概括作者这样说的理由。二、局部分析概括题的前提和关键前提(读懂文章)1.概括每段段意。要理解各句所写内容,抓住关键词句,分
28、析句间关系,如果是层进、转折关系的,要重在后者,又不忘前者;如果是总分(分总)关系的,要抓住总说部分概括。2.理清思路。分析段与段、层与层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思路,找准方向。关键(学会归纳)1.寻找区间,锁定信息句。2.整合信息,要点要齐全,不能有遗漏、交叉、重复,更不能无中生有。三、特点分析概括题的三个解题方法直接摘录词句法是摘录原文词句来作答的一种方法。解题时应抓住与答案有关的关键词句,确定题目的答案在文中的具体呈现,其答案一般是文中的原句或从文中摘取的重要词语的组合。拼接改写法是提取文中的一些词句,通过拼接并改写的方式重新组合来作答的一种方法。解题时一般根据题干要求,从文中筛选信息要点,
29、但不能直接作答,其答案一般是文中的词句意思的组合变换。综合句意(层意)法有些文段,没有明显的中心句(段),必须对每个独立句的句意或几个相对重要的句子的意义进行综合归纳,提取内在“公因式”,概括出内容要点。分析句子关系,理出答案要点。在确定答题的大致区间之后,对相关内容的句子的关系进行分析综合,按要求从中提取答案的要点。研读意义(象)组合,概括文段大意。研究段落内容的意义(象)组成,对文段的信息进行抽象归纳。四、层段意思分析概括题的三个解题方法摘取法需要归纳的内容往往是段落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这些重要的词语往往嵌在主要语句中;重要的句子又常常出现在文章或段落的开头或末尾或中间。尤其要注意其中抒情性
30、或议论性(表明作者观点、态度、倾向)的句子归纳时需把这些词语或句子摘录出来。合并法把每层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或整个段落的主要内容。舍取法需要归纳的内容本身有主次之分,而命题者只要求概括回答其要点,故需要对次要信息和同类信息进行舍弃。文段中所说的内容复杂,而命题者只要求考生答某方面,故需要对符合题干要求的信息进行提取。五、因果探寻题的三个解题方法辨明因果关系在很多散文中,作家总是阐发某种生活感悟,明晰某种道理,这些感悟、道理就是命题者命题的果”。这个“果”从何而来?就是文章前后的叙事、描写、回忆等。近远结合原则就是就近原则和分散原则相结合。凡是题干语句出现的地方,往往是答案要点密集
31、的地方,所以要“就近”。其他一两点分散在离题干语句较远的上下文,这时就要适当扩大搜索范围。“显”“隐”既要注意显性要点,又要注意挖掘隐性要点隐性要点往往隐含在较含蓄的叙述和描写中。六、“三步”答好局部分析概括题第一步,审读题干,明确方向。首先,明确是概括原因还是概括特点,如果是原因,看清是什么原因;如果是特点,分清是人物特点还是景物特点。然后,从原文中找出题眼。第二步,阅读原文,确定区域。题干中的关键词在原文中出现的区域往往是答题要点所在的区域。第三步,根据确定区域内的文字,抓住本质,分类概括。考点2主旨分析概括题分析主旨意蕴题的常见设问方式1.请梳理作者的行踪,并概括融入其中的作者的内心感受
32、。2.在文中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3.文中写到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解答分析概括题的步骤第一步,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概内容。第二步,细读每段文字,分析概括每段的基本含义。第三步,整合每段的含义,抓住关键词语,归纳出全文主旨。主旨分析概括的五个方法1.标题提示法从文章标题直接获取文章的中心主旨。这类方法适用于概括议论性、抒情性散文的主旨。2.首尾归纳法从文章的首尾段落中归纳出文章的中心主旨。好文章大都是蕴含着作者的精心构思的,许多散文往往是在开头、结尾,尤其是在结尾部分表明中心主旨的,所以很多时候,考生把握了首尾阅读法,就会很快抓住文章的主旨。3.关键词句归纳法抓住文章中
33、的关键词句来概括中心主旨。许多抒情和状物的散文中,常有一些词句表明作者对这一事物的观点或态度,这就是考生要找的关键词句。4.段意串联法汇总每段的中心句,概括出文章的中心主旨。概括不同于归纳,归纳指从不同事物中寻找共同点并抽取出带有共性的论断,而概括不一定是寻找共同点,它更要求将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在更高的层次上找到一个集中点。也就是说将每段的中心联系起来,在整体上找出它们表达的集中点,从而概括出文章的中心主旨。5.因文而异法借助不同的文体特点来概括文章的中心主旨。(1)写人叙事散文。写人记事,应看其写了什么人,记了什么事,表达了什么精神、人格(2)写景状物散文。借景借物抒情,应看其写了什么景、
34、物,抒发了什么感情或阐发了什么哲理。(3)议论哲理散文。应看其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表明了什么观点等。答题模板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等),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感情【例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文本一:木匠刘亮程一个人在夜里敲打东西,我睡不着。外面刮着清风,有一阵没一阵,好像大地在叹气。敲打声一下一下蹦到高空,又顺风滑落下来,很沉地撞着人的耳膜。冯三一躺倒就开始说梦话,还是昨晚上说过的内容,他在跟梦中的一个人对话。他说一句,那个人说一句。我听不见他梦中那个人说些什么,所以无法明白冯三说话的全部内容。有一阵冯三
35、长时间不吭声,他说了半句话,突然停住。我侧起身,耳朵贴近他的头,想听听梦中打断他说话的那个人正在说些什么。房子里亮堂堂的,那扇糊着报纸落满尘土的小窗户,还是把月光全放了进来。一连两个晚上,我一睡倒,便感到自己躺在一片荒野上。冯三做梦的身体远远地横着,仿佛多少年的野草稀稀拉拉地荒在我们之间。梦离他的身体又有多远。我也睡着,我的梦离冯三的梦又有多远。曾经是我们一家人睡了多少年的这面土炕上,冯三一个人又躺了多年。他一觉一觉地延接下去的已经不是我们家的睡眠。但他夜夜梦见的,会不会全是我们以往的生活呢?在那些生活将要全部地、无可挽救地变成睡梦的时候,我及时地赶了回来。外面亮得像梦中的白天。风贴着地面刮,
36、可以感到风吹过脚背,地上的落叶吹出一两拃远便停住。似乎风就这么一点点力气。那个敲打声把我喊出了门,它在敲打一件我认识的东西。我必须出去看看。我十一岁那年,有个木匠想带我出去跟他学手艺。他给母亲许诺,要把所有木工手艺都传给我。母亲问我去不去。我没有主意,站着不吭声。那个木匠在他叮叮咣咣的敲打声里,把我熟悉的木头棍棍棒棒变成了桌子、板凳和木箱。我的影子黑黑地躺在地上,像一截烧焦的木头。其他东西的影子都淡淡的,似有似无,可能月光一夜一夜地,已经渗透那些墙和树木,把光亮照到它们的背阴处。我在这个地方少待了二十年。二十年前,这里的月光已经快要照透我了。我在别处长出的一些东西阻挡了它。整个村子静静的,只有
37、一个声音在响。我能听出来,是这个村子里的一件东西在敲打另一件东西。不像那个木匠,用他带来的一把外地斧头,砍我们村的木头,声音噌刺噌刺,像不认识的两条狗狠劲相咬,一点不留情。许多年前的一个中午,一群孩子围在我们家院子里,看一个外地来的木匠打制家具。他的工具锁在一个油黑的木箱里,用一件取一件,不用的原装进去锁住。一件也不让人动。那群孩子只有呆呆地看着他在木头上凿眼,把那些木棍棍锯成一截一截的摆放整齐。其中一个孩子想,要能用一下他的刨子,把这块木板刨平该多好呀。另一个想,能动动他的墨盒,在这根歪木头上打一根直直的黑线多好。 吃午饭时,那群孩子看着大人们给木匠单独做的白面馍馍,炒的肉菜。长大了我也要当
38、木匠。一个孩子说。我也背个木箱四处去给人家做家具。另一个孩子说。赶我们长大不知还有没有木头了。另一个孩子想。我记不清自己为什么没有跟那个木匠去学艺,而是背着书包去了学堂。那个木匠临走前在门外等了好长一阵。母亲把我拉进屋里。忘了是劝我去还是劝我不去。出来时,那个木匠刚刚离去。他踩起的一溜土还没落下来。那群孩子中的一个,后来果真当了木匠。现在他就在我面前敲打着一样家具,身旁乱七八糟堆着些木料。一盏灯高挂在草棚顶上。我站在院墙外的黑暗处,想不起这个人的名字。但他肯定是那群孩子中的一个,过去多少年后,一个村庄里肯定有一大批人把孩提时候的梦想忘得一干二净。肯定还会有一个人默无声息地留下来,那一代人最初的
39、生存愿望,被他一个人实现了。尽管这种愿望早已经过时。我没去打扰他。他抡一把斧子,干得卖力又专心。不知他能不能听到他的敲打声。整个村子在这个声音里睡着了。我猜想他已经叮叮当当地敲打了多少年。他的敲打声和狗吠鸡鸣一样已经成为村子的一部分。他砍这根木头时,村子里其他木头在听。他敲那个卯时,他早年敲紧现已松懈的一个卯在村子的某个角落里微微颤动。我从来没把哪件活干到他这种程度。面对这个年纪与我相仿的人,我只能在一旁悄悄站着,像一根没用的干木头。文本二:把地上的事往天上聊,也是所有文学艺术所追求的最高表达。从地上开始,朝天上说,余音让地上的人隐约听见。说给天听,也说给天地万物听,那声音朝上走,天听过了,落
40、回到人耳朵里。文学最怕的情况是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所谓上不着天,就是缺乏一种大修养。对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和成果知之甚少,无法接轨的作家是不可能成大器的,所以上要着天。下要着地是说你要深深地扎根在生活的土壤里。散文没有那么多的空间和篇幅容纳一部小说的故事,但是散文总是能让故事停下来。所以散文也是慢艺术。慢是我们对待生活的一种态度,这个世界的匆忙用小说去表述,这个世界的从容和安静用散文来呈现。散文是沉淀的人心,是完成又被重新说起的故事,他没头没尾,但自足自在。散文无论从哪写起,写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写作者心中得有那个“天”和“荒”。心中有“天”和“荒”,才能写出地老天荒的文章。(节选自刘亮程把
41、地上的事往天上聊,有删减)3 假设在班级读书分享会上,你将以“真正的散文”为题赏析刘亮程的木匠。请结合文本二,列出你的分享要点。答案:(1)真正的散文内容深深扎根在生活的土壤里,刘亮程木匠的故事取自他的故乡,他的经历。(2)真正的散文有对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和成果的思考。木匠虽写的是我回乡见闻,但却写出了我与传统生活方式的疏离,表达了对日渐没落的乡村的思考。(3)真正的散文体现了慢艺术,从容和安静,自由自在。木匠中的我放慢脚步,任凭思绪追随着“敲打声”,在曾经与当下间流连,感受着乡村古朴的生活。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归纳能力。由文本二“下要着地是说你要深深地扎根在生活的土壤里”可知
42、,真正的散文内容深深扎根在生活的土壤里,刘亮程木匠的故事取自他的故乡,他的经历。文章写了那个实现儿时梦想的木匠与村庄相融,而我远离故土、放弃了乡土传统的生活。由文本二“对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和成果知之甚少,无法接轨的作家是不可能成大器的,所以上要着天”可知,真正的散文有对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和成果的思考。木匠写的是我回乡见闻,木匠实现了过时的愿望,我眼睁睁地看着村庄古朴的生活方式正在无可避免的消逝却无能为力,面对历史趋势的无奈与思考。木匠虽写的是我回乡见闻,但却写出了我与传统生活方式的疏离,表达了对日渐没落的乡村的思考。由文本二“散文没有那么多的空间和篇幅容纳一部小说的故事,但是散文总是能让故事停
43、下来。所以散文也是慢艺术。慢是我们对待生活的一种态度,这个世界的匆忙用小说去表述,这个世界的从容和安静用散文来呈现。散文是沉淀的人心,是完成又被重新说起的故事,他没头没尾,但自足自在”可知,真正的散文体现了慢艺术,从容和安静,自由自在。木匠中的我放慢脚步,没去打扰他,任凭思绪追随着“敲打声”,整个村子在这个声音里睡着了,敲打声和狗吠鸡鸣一样已经成为村子的一部分。我在曾经与当下间流连,感受着乡村古朴的生活。第4节 鉴赏散文形象,探究散文标题考点1鉴赏事物形象事物形象的作用作为线索,勾连上下文;充实内容;深化和升华主旨;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设问方式1.根据全文,概括(物象)在文中的意义。2.文章多
44、次写到(物象),有什么艺术效果?3.(物象)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答题角度主要物象1.从内容主旨角度看,主要物象是散文主旨所在。分析主要物象的作用就是揭示散文的“神”。一般说来,写人的寻品,写事的析理,写物象的找志,写景的析情。2.从艺术构思角度看,主要物象多为全文的线索,起着把众多材料贯串在一起的作用。次要物象1.结构形式上,开头结尾的策划,详略主次的安排,行文线索的贯串,过渡照应的勾连,伏笔悬念的设置。2.内容主旨上,对内容的充实作用,对主旨的深化和升华作用。3.对主要物象的意义彰显上,对比、衬托、类比、虚实相生,使主要物象更加鲜明突出。4.情感上,体现作者的思想情感。答
45、题模板1.归纳概括型。依文意层次,由表及里分点列举。2.作用分析型。形象自身+内容主旨+结构思路。考点2鉴赏人物形象内涵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勤劳、善良、纯朴、忠厚、内向、腼腆、懒惰等。人物形象的精神风貌:乐观、悲观、活泼、向上积极、消极、乐于助人等。人物形象的思想特征:爱国、守旧、反动、愚昧、自私、贪婪等。人物形象的社会或时代意义:人物身份、社会地位、意义代表等。刻画方法外貌描写包括衣着,有的也涉及精神。读作品,看外貌,有时是有助于掌握人物的形象特征的。动作描写动作行为是受思想支配的,要看人物做了些什么,是出于什么动机或目的去做的,做这事的态度是怎样的,是主动、迫切地去做,还是勉强、被迫地去做
46、。因此,根据动作行为就可以看出人物的思想、性格。语言描写人物的语言是他们心灵的道白,听他们说话,读者可以了解他们的文化素养、地位、身份。关键性的语言更是可以让读者洞察其思想感情和性格。所以,分析人物的语言要透过言辞去看人物的思想、性格。心理描写一是表明其心理状态。心理状态本是性格层面的一开朗、平和、达观、宁静,或是急躁、张狂、暴怒,甚至是反复无常、歇斯底里:心理状态也是变化的,从喜怒哀乐的变化可看出其思想境界。二是体现其心理活动。即想了些什么,怎么想;有什么期待企盼、憧憬;有什么打算、安排:等等。通过这些心理活动过程,足以看出一个人的立场、观点、生活态度、性格特征。环境描写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所,展示人物性格的个平台。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就是不直接描写人物或事件,而是通过对别人的描绘或对景物的描绘、对气氛的渲染,来烘托描写对象。这也是刻画人物的一种方法,是对直接描写的种补充。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人物描写的重要组成部分。若干个细节描写组合起来,人物描写才能具体化。因此,细节描写是人物描写的最小单位,细节描写也最能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审题角度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