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记叙文阅读考点一:分析标题的含义和作用考点一:分析标题的含义和作用一、标题的基本类型一、标题的基本类型1、以、以时间、地点、环境时间、地点、环境为题,如为题,如从百草遇到三味书屋从百草遇到三味书屋故乡故乡最后最后一课一课济南的冬天济南的冬天等。等。2、以、以表现对象表现对象为题,如为题,如我的叔叔于勒我的叔叔于勒安塞腰鼓安塞腰鼓春春等。等。3、以、以主要对象主要对象为题,如为题,如散步散步范进中举范进中举智取生辰纲智取生辰纲。4、以、以物象(物件)物象(物件)为题,如为题,如昆明的雨昆明的雨台阶台阶背影背影等。等。5、以、以主旨情感主旨情感为题,如为题,如秋天的怀念秋天的怀念再塑生命的人再塑生
2、命的人伟大的悲剧伟大的悲剧等。等。6、以、以对象特征对象特征为题,如为题,如变色龙变色龙等。等。考情分析:考情分析:1、辨识、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基本的语言现象。、辨识、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基本的语言现象。2、能感受和理解现实生活和文学现象,并能有依据、有条、能感受和理解现实生活和文学现象,并能有依据、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发现。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发现。3、能欣赏、鉴别和评价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语言和文学、能欣赏、鉴别和评价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语言和文学作品。作品。4、能分析文学作品的思想感情和语言特点。、能分析文学作品的思想感情和语言特点。二、常见题型二、常见题型1、给文章拟写一个恰
3、当的标题。、给文章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2、文章的拟题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文章的拟题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3、文章标题、文章标题能否改成能否改成?请说明理由。?请说明理由。4、结合文意,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结合文意,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5、文章以、文章以为题有何作用?为题有何作用?6、联系全文,说说以、联系全文,说说以为题的作用。为题的作用。理解标题的含义理解标题的含义1、分析标题的修辞义:修辞手法还原受理解标题的含义。、分析标题的修辞义:修辞手法还原受理解标题的含义。2、把握文章感情的出发点。、把握文章感情的出发点。3、理解标题的双关义(表层、深层)、理解标题的双关义(表层、深层)4、概
4、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5、把握文章标题的象征义。、把握文章标题的象征义。6、寻找文章的文眼。、寻找文章的文眼。分析标题的作用分析标题的作用1、以、以人物为题人物为题的作用:的作用:(1)突出人物形象。)突出人物形象。(2)展开故事情节。)展开故事情节。(3)紧扣中心,突出主题。)紧扣中心,突出主题。2、以、以形象特征形象特征为题的作用:为题的作用:(1)铺陈情节,呼应细节。)铺陈情节,呼应细节。(2)对比讽刺,强化效果。)对比讽刺,强化效果。3、以、以物象物象为题的作用:为题的作用:(1)表层含义,深层含义(比喻义、象征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比喻义、象征义)。(2)线索
5、贯穿全文。)线索贯穿全文。(3)概括故事情节。)概括故事情节。(4)设置悬念,引发联想,吸引读者。)设置悬念,引发联想,吸引读者。(5)寄托某种感情,突出文章主题)寄托某种感情,突出文章主题。4、以、以事件事件为题的作用:为题的作用:(1)突出主要故事情节。)突出主要故事情节。(2)紧扣中心,突出主旨。)紧扣中心,突出主旨。5、以、以时间、地点、环境时间、地点、环境为题的作用:为题的作用:(1)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创设故事背景。(2)渲染环境氛围。)渲染环境氛围。(3)具有隐喻、象征含义。)具有隐喻、象征含义。考点二:理解赏析重点词语考点二:理解
6、赏析重点词语一、常见题型一、常见题型1、文中加点词、文中加点词用得很传神,请做简要分析。用得很传神,请做简要分析。2、从画线句中找出几个体现细节的词语,结合具体内容、从画线句中找出几个体现细节的词语,结合具体内容进行赏析。进行赏析。3、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文中、文中词能否换成词能否换成?请说明理由。?请说明理由。5、文中多次使用、文中多次使用此,有什么作用?此,有什么作用?词语的含义词语的含义1、表层含义:理解词语的本意、表层含义:理解词语的本意2、深层含义:从上下文理解词语。在特、深层含义:从上下文理解词语。在特定的语境中,通常与作品的内
7、容、作者定的语境中,通常与作品的内容、作者的思想感情、观点态度相关联。的思想感情、观点态度相关联。(树立(树立“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段,段不离篇”的意识。)的意识。)词语的作用或表达效果词语的作用或表达效果1、定位词语所在句子在全文中的、定位词语所在句子在全文中的位置位置。2、句中、句中含义含义3、选择、选择赏析角度赏析角度:(1)词语运用词语运用的角度:的角度:动词、形容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名词等。、副词、叠词、名词等。(2)修辞角度修辞角度:比喻、拟人、排比、设问等。比喻、拟人、排比、设问等。(3)人物描写角度人物描写角度:动作、神态、语
8、言、心理活动、外貌等。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外貌等。(4)感情色彩角度感情色彩角度:褒义词、贬义词的角度。褒义词、贬义词的角度。4、结合语境内容谈表述的情感,指出人、物或作、结合语境内容谈表述的情感,指出人、物或作者的者的情感情感。5、表达效果表达效果。答题答题模板:模板:词运用词运用(从(从 角度),角度),(表达效果)地写出了(表达效果)地写出了(内容),表(内容),表现了人、物或者作者的现了人、物或者作者的(情感),取(情感),取得了得了表达效果。表达效果。考点三:记叙顺序与作用考点三:记叙顺序与作用一、常见题型一、常见题型1、文章某段用了怎样的叙述顺序?有何作用?、文章某段用了怎
9、样的叙述顺序?有何作用?2、文章开头运用倒叙的方式,有什么作用?、文章开头运用倒叙的方式,有什么作用?3、某段插叙了、某段插叙了的什么往事?在文中起到哪的什么往事?在文中起到哪些作用?些作用?4、作者运用了怎样的顺序构思全文?这样处、作者运用了怎样的顺序构思全文?这样处理有何好处?理有何好处?常用记叙顺序及作用常用记叙顺序及作用一、一、顺叙顺叙(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写)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晰,使人印象深刻,符合人起来脉络清晰,使人印象深刻,符合人们的认知习惯。们的认知习惯。二、二、倒叙倒叙(先结果后原因(先结果
10、后原因)1、定义:先写事件的结果,或把事件发展过程中最突、定义:先写事件的结果,或把事件发展过程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来写,然后再叙述写整个过程。出的片段提到前面来写,然后再叙述写整个过程。2、作用:、作用:(1)内容:概括了)内容:概括了内容。内容。(2)主题:表达了)主题:表达了.情感。情感。(3)写法: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写法: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4)结构上:引出下文,或首尾呼应。)结构上:引出下文,或首尾呼应。三、三、插叙插叙作用作用:(1)内容上:丰富故事情节和人物形)内容上:丰富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突出丰富文章主旨或表达的情感。象,突出丰富文章主旨或表达的情
11、感。(2)结构上:补充情节,使情节更加)结构上:补充情节,使情节更加完整。完整。解题解题思路:思路:1、内容上内容上:交代了.(家境、生活环境、故事内容、缘由),丰富了的内容。2、手法上手法上:为下文.情节做铺垫,与.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为下文埋下伏笔,照应标题等。3、主题主题:点名主题或深化主题。4、人物人物: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5、效果上:效果上:丰富或补充情节,情节波澜起伏。四四、补叙补叙1 1、定义:叙事结束后,补充交代与主要情节相关、定义:叙事结束后,补充交代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的内容。2 2、作用:、作用:(1 1)对情节起补充交代作用,行文严密,结构完)对情
12、节起补充交代作用,行文严密,结构完整。整。(2 2)使人物形象更丰富,中心更突出。)使人物形象更丰富,中心更突出。(3 3)结构上,照应上文或标题。)结构上,照应上文或标题。考点四:理解、赏析重点句子考点四:理解、赏析重点句子一、常见题型一、常见题型1、如何理解文中(某句某段)的画线句?、如何理解文中(某句某段)的画线句?2、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3、揣摩文章某段中画线句子的情感意蕴。、揣摩文章某段中画线句子的情感意蕴。4、本文语言内涵丰厚,生动贴切,富有表现力。、本文语言内涵丰厚,生动贴切,富有表现力。5、指定从某一角度(如词语运用、修辞手法、指定从某一角度(如词语运用、
13、修辞手法、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细节描写等)结合全文对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细节描写等)结合全文对所出示的语句进行简要的赏析。所出示的语句进行简要的赏析。理解句子的含义理解句子的含义一、句子类型一、句子类型1、理解主题句、理解主题句启迪人心智的哲理句。启迪人心智的哲理句。表露态度的表露态度的 观点句。观点句。深化主旨的抒情句。深化主旨的抒情句。2、理解语境句、理解语境句3、理解技巧、理解技巧 句句4、理解结构句、理解结构句二、赏析句子二、赏析句子1、形式、形式(1)表达方式)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等。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等。答题模板答题模板:运用了运用了的表达方式,的表达方式
14、,地了地了,表达了人物,表达了人物的情感。的情感。(2)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反复、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反复、等等答题模板答题模板: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了,表达了,表达了的情感。的情感。2、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拟人化,生动形象地描写拟人化,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了的情景,抒发了的情景,抒发了的感情。的感情。3、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增强了语气,有力地、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增强了语气,有力地抒发了抒发了的感情。的感情
15、。4、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表达了、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表达了的感情,强调的感情,强调了了的特点。的特点。5、运用、运用了了反问反问的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语气,表达了修辞手法,加强了语气,表达了鲜明的态度,突出鲜明的态度,突出的特点。的特点。6、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提出问题,引人思考,、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提出问题,引人思考,强调了强调了的特点。的特点。7、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语势,通过反复、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语势,通过反复咏叹的形式,表达了咏叹的形式,表达了的强烈的的强烈的感情。感情。(3)表现手法表现手法 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写景抒情、直抒胸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写景抒
16、情、直抒胸臆、对比、衬托、象征、想象、联想、烘托、臆、对比、衬托、象征、想象、联想、烘托、托物起兴、乐景哀情、渲染、白描、动静结合、托物起兴、乐景哀情、渲染、白描、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抑扬结合、侧面描写、正面描写、虚实相生、抑扬结合、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细节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移步换景、细节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移步换景、定点特写等定点特写等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伏笔伏笔1、定义:在记叙、描写的过程中,对将要在、定义:在记叙、描写的过程中,对将要在文中出现的与中心事件有必然联系的人物、文中出现的与中心事件有必然联系的人物、事件,预先做出揭示或暗示,并在事件发展事件,预先做出揭示或暗示,并在
17、事件发展的另一阶段与之呼应的一种表现手法。的另一阶段与之呼应的一种表现手法。2、作用:、作用:使文章浑然一体,情节完整合理,结构严使文章浑然一体,情节完整合理,结构严谨、中心突出。谨、中心突出。3、答题格式:答题格式:照应标题;照应上文;首尾呼应。照应标题;照应上文;首尾呼应。表现手法表现手法铺垫铺垫1、定义:为了突出后面出场的主要人物、事物或要发生的、定义:为了突出后面出场的主要人物、事物或要发生的事件,先对次要人物、事件、事物进行铺陈描述来烘托、引事件,先对次要人物、事件、事物进行铺陈描述来烘托、引出重要的情节和内容的一种表现手法。出重要的情节和内容的一种表现手法。2、答题格式:答题格式:
18、用用.(内容)为下文(内容)为下文.的情节或刻画人物形象做铺垫。的情节或刻画人物形象做铺垫。注意:伏笔与铺垫的区别1、定义:、定义:铺垫是指陪衬、衬托。伏笔是指文章里前文为后文埋伏笔。伏笔和铺垫都是为下文服务的,都是解释某句或某段话在结构上的作用。2、区别:(1)形式上:)形式上:铺垫语句较多,可以铺陈,如情节高潮的前奏。伏笔言语不多,有隐含性,不注意看不出来,所以伏笔一般是细节。(2)位置上:)位置上:铺垫一般是紧接着,如前面与环境景物人物,接着就写主要人物。伏笔与下文有一段距离,甚至是文首与文尾。(3)作用上:)作用上:铺垫是主要情节的基石,能突出主要人物、事件,为后文蓄势。伏笔是谋篇布局
19、即结构上的技巧,有伏必有应,使文章前后照应,结构严谨。表现手法表现手法悬念悬念1、定义:为了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设疑,又不、定义:为了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设疑,又不立即解答,而是由开端所提供的线索任情节发展下立即解答,而是由开端所提供的线索任情节发展下去,到一定阶段或结束才解开矛盾或谜底。去,到一定阶段或结束才解开矛盾或谜底。2、作用作用(1)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使情节更加曲折,)使情节更加曲折,波澜起伏。(波澜起伏。(3)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加故事的可)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加故事的可读性。读性。2、答题格式:答题格式:设置了设置了.悬念,使情节悬念,使情节.,内容,
20、内容.,人物形,人物形象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表现手法表现手法抑扬抑扬1、定义(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定义(欲扬先抑)(欲抑先扬)2、作用作用(1)使情节波澜起伏,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给)使情节波澜起伏,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读者留下深刻印象。(2)前后形成鲜明对比,颂)前后形成鲜明对比,颂扬(讽刺)了人物形象、主旨。(扬(讽刺)了人物形象、主旨。(3)使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真实。(更加丰满、真实。(4)表达曲折含蓄。)表达曲折含蓄。2、答题格式:答题格式:.(内容)是抑或扬,抑扬形成鲜明对比,突(内容)是抑或扬,抑扬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人
21、物出人物/事物事物.的特点。的特点。(4)结构手法)结构手法 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伏笔、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伏笔、点睛、铺垫悬念、承上启下、首尾呼应、点睛、铺垫悬念、承上启下、首尾呼应、顺叙、倒叙、插叙、长短句、叠词、反语、顺叙、倒叙、插叙、长短句、叠词、反语、对仗工整。对仗工整。考点三:概括文章内容考点三:概括文章内容一、常见题型一、常见题型1、请按照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叙概述故事内容。、请按照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叙概述故事内容。2、本文写了、本文写了的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的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加以概括。分别加以概括。3、请简要概述故事情节。、请简要概述故事情节。4、
22、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二、答题方法二、答题方法1、文题填充法文题填充法 首先读懂题目字面上的意思,再根据文章内容首先读懂题目字面上的意思,再根据文章内容把题目扩展成一句完整的话,接着在此基础上逐把题目扩展成一句完整的话,接着在此基础上逐步进行修整,使表达更加全面。步进行修整,使表达更加全面。2、段意合并法段意合并法 先理清文章脉络,再写出每段的段意,接着根先理清文章脉络,再写出每段的段意,接着根据文章内容分清主次。如果都是主要,就把段意据文章内容分清主次。如果都是主要,就把段意合并起来;如果有主有次,舍去次要的(删减重合并起来;如果有主有次,舍去次要的(删减重复
23、的内容,综合相同的内容)。复的内容,综合相同的内容)。3、重点突出法重点突出法4、语句摘录法语句摘录法 有些文章结构上有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内有些文章结构上有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内容上有中心句。摘录这些概括性的语句,稍加改容上有中心句。摘录这些概括性的语句,稍加改动即可。注意摘录中心句后,还需要串联或精简。动即可。注意摘录中心句后,还需要串联或精简。5、重点罗列法重点罗列法 叙述性文章,概括主要内容时可以先分解再综合,叙述性文章,概括主要内容时可以先分解再综合,抓住抓住“六要素六要素”。要注意把他们整理成表达通顺。要注意把他们整理成表达通顺的话。的话。易混知识点识记1、记叙文六要素:时
24、间、地点、人物的起因、经过、结果。2、小说:(1)定义: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2)三要素:人物:人物:小说通过各种描写来刻画和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并通过人物形象来反映作品主题。情节: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环境:环境: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描写类:描写类:1、景物描写的方法:、景物描写的方法:以动衬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总体和局部结合起来)点面结合(总体和局部结合起来)多种感官(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多种感官(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写景顺序:移步换景(不固定视点,按照地点的转移和写景顺
25、序:移步换景(不固定视点,按照地点的转移和一定的视角);空间方位(由远到近、由内到外、从高到一定的视角);空间方位(由远到近、由内到外、从高到低)。低)。白描: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白描: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形象。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不。不写背景,突出主题写背景,突出主题。不不求细致,只求传神求细致,只求传神。不。不尚华丽,务求朴实。尚华丽,务求朴实。三、人物形象的作用三、人物形象的作用常见题型:常见题型:1、文中的、文中的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2、文中、文中的形象耐人寻味,请结合全
26、文分析他是一个怎的形象耐人寻味,请结合全文分析他是一个怎样的人?样的人?3、请概括、请概括的形象(特点)的形象(特点)4、文中的、文中的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根据内容作答。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根据内容作答。5、阅读全文,结合具体的内容简要分析、阅读全文,结合具体的内容简要分析是一个怎样的是一个怎样的人?人?人物描写人物描写分类: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分类: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心理描写等作用作用:(1)生动形象的描写(人物)的生动形象的描写(人物)的的特点。的特点。(2)表现了人物)表现了人物.的精神的精神/品质品质/心理。心理。(3)表达了
27、作者)表达了作者.的情感。的情感。(4)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做铺垫。(5)如果是侧面描写,应回答:从侧面烘托了如果是侧面描写,应回答:从侧面烘托了.。二、二、侧面描写侧面描写人物,补充性格形象人物,补充性格形象 1、含义含义:又叫间接描写,指在文学创作中,:又叫间接描写,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作者通过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使其鲜明突出。描写的对象,使其鲜明突出。2、作用作用(1)对正面描写的补充。)对正面描写的补充。(2)更能激发人的想象力。)更能激发人的想象力。(3)有利于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有利于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注意:注意:人物的烘托人物的烘托:人
28、物烘托对比,突出鲜明性格:人物烘托对比,突出鲜明性格特点;特点;环境的烘托环境的烘托:借用环境烘托,明晰人物思想:借用环境烘托,明晰人物思想感情。感情。二、答题方法二、答题方法1、是是概括还是分析概括还是分析。“概括概括”题只要求写出人物形象或性格特点。题只要求写出人物形象或性格特点。“分析分析”题要在此基础上结合文章分析。题要在此基础上结合文章分析。2、是是性格还是形象性格还是形象。“形象形象”一词应该大一词应该大于于“性格性格”,它以,它以性格为中心,兼及人物的外在特征、身份地位等。答题时不要忘记人等。答题时不要忘记人物的身份、地位、职业等因素。物的身份、地位、职业等因素。3、分析与人物相
29、关的内容:、分析与人物相关的内容:(1)画:画:文章中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文章中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句子。与人物相关的情节。作品中其他人等句子。与人物相关的情节。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句(议论句)。物对他的评价句(议论句)。(2)析:析:分析人物描写以及所做事件表现的人分析人物描写以及所做事件表现的人物特点或品质。物特点或品质。(3)答:答:人物特点人物特点+事件分析事件分析答题模板答题模板:(1).是一个是一个.的人。的人。(2)他做了)他做了.(事件),表现了他(事件),表现了他.的性格特点(形象)。的性格特点(形象)。(3)通过)通过.描写,表现了描写,表现了.的性格特的性格
30、特点(形象)。点(形象)。注意:分点概括,要点之间不要出现近义注意:分点概括,要点之间不要出现近义词。先概括形象,再具体分析。词。先概括形象,再具体分析。考点五:分析重点段落的作用考点五:分析重点段落的作用一、常见题型一、常见题型1、简析首段或末段的作用?、简析首段或末段的作用?2、某段描写了什么情节?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某段描写了什么情节?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联系全文谈谈结尾段的妙处。、联系全文谈谈结尾段的妙处。4、分析某段在结构上和内容上起什么作用?、分析某段在结构上和内容上起什么作用?5、某段的叙述似乎与全文内容关系不大,能否去掉?、某段的叙述似乎与全文内容关系不大,能否去掉?为什么?
31、为什么?二、答题方法二、答题方法1、内容情感上内容情感上;写了什么写了什么;抒发了什么抒发了什么;揭示揭示了什么要概括出来。了什么要概括出来。2、结构上结构上,其与上下文具体有什么关系,其与上下文具体有什么关系。(一)从语段所在的位置看(一)从语段所在的位置看1、开头段(开头段(可能是前几段可能是前几段)(1)内容角度)内容角度:概括了:概括了.的内容。开篇点题,点明的内容。开篇点题,点明中心。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引出主要人物或主要事中心。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引出主要人物或主要事件。件。(2)结构角度:)结构角度: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做铺垫。设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做铺垫。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
32、读兴趣。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注意:注意:开头段一般要考虑是否为环境描写。如果是开头段一般要考虑是否为环境描写。如果是环环境描写境描写,则有,则有点明故事发生的的背景,渲染气氛,点明故事发生的的背景,渲染气氛,烘托烘托人物人物心情,奠定心情,奠定感情基调感情基调,引出下文,为下文情,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做铺垫。节做铺垫。2、中间段、中间段(1)内容角度内容角度:概括了:概括了.的内容。推动的内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下文作铺垫。丰富文章内容,故事情节发展,为下文作铺垫。丰富文章内容,使文章波澜起伏。使文章波澜起伏。丰富人物形象,突出文章中丰富人物形象,突出文章中心。心。(2)结构角度结构
33、角度:过渡,承接上文: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引出下文文.。3、结尾段、结尾段(1)内容角度内容角度:概括:概括.内容。点明中心,内容。点明中心,升华主题。表现了人物升华主题。表现了人物的品质特点。的品质特点。(2)结构角度结构角度:收束全文。前后照应,使:收束全文。前后照应,使文章结构更完整。设置悬念,引人思考,让人文章结构更完整。设置悬念,引人思考,让人回味。回味。(3)艺术效果上艺术效果上:令人深思,发人深省,耐:令人深思,发人深省,耐人寻味。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更具艺术人寻味。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更具艺术表现力。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表现力。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想象
34、的空间,引人深思,意犹未尽。引人深思,意犹未尽。(二)从语段的具体内容看(二)从语段的具体内容看1、插叙段插叙段作用: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原因、情况等;避作用: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原因、情况等;避免叙述的平铺直叙,增强文章的跌宕性。免叙述的平铺直叙,增强文章的跌宕性。2、引用段引用段作用:(作用:(1)说明观点,阐明事理,强化作者的观)说明观点,阐明事理,强化作者的观点。点。(2)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3)增强文章的典雅之美。)增强文章的典雅之美。3、环境描写作用:、环境描写作用:1、环境方面:、环境方面: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交代环境背
35、景。交代环境背景。渲染渲染.的气氛,奠定感情基调。的气氛,奠定感情基调。2、人物方面、人物方面:烘托人物烘托人物的心情的心情/心理心理/形象。形象。表现人物的身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份、地位、性格。暗示人物命运。暗示人物命运。3 3、情节方面:、情节方面:为情节发展做铺垫为情节发展做铺垫/埋伏笔。埋伏笔。暗示暗示/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4 4、主题方面、主题方面:设置悬念。设置悬念。揭示主题揭示主题/深化主旨。深化主旨。(2)人物描写段)人物描写段 作用:作用:交代人物特征:如年龄,职业、经济交代人物特征:如年龄,职业、经济状态等。状态等。刻画人物心理、性格、展现品质、精
36、刻画人物心理、性格、展现品质、精神等。神等。考点六:记叙人称的作用考点六:记叙人称的作用1、第一人称:、第一人称:作用作用:(1)使文章更具有真实性。)使文章更具有真实性。(2)使叙述亲切自然。)使叙述亲切自然。(3)便于作者直接表达自己)便于作者直接表达自己 的感情。的感情。2、第二人称:、第二人称:作用:(作用:(1)增加亲切感,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增加亲切感,拉近与读者的距离。(2)有利于交流思想感情,增强叙述的亲切感,)有利于交流思想感情,增强叙述的亲切感,便于抒情。便于抒情。3、第三人称:、第三人称:作用:(作用:(1)直接、客观地展示情节、刻画人物。)直接、客观地展示情节、刻画人物
37、。(2)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形式更加灵)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形式更加灵活自由。活自由。考点七:理清文章线索考点七:理清文章线索线索类型:线索类型:(1)物线,以某一具体的(或有某种象征意义)物线,以某一具体的(或有某种象征意义)事物为线索。事物为线索。(2)事线,以某一中心事件为线索。)事线,以某一中心事件为线索。(3)人线,以人物(或行踪)为线索。)人线,以人物(或行踪)为线索。(4)地点,以地点的变换的顺序为线索。)地点,以地点的变换的顺序为线索。(5)时线,以时间顺序为线索。)时线,以时间顺序为线索。(6)感情线,以情感变换为线索。)感情线,以情感变换为线索。(7)明线和暗线
38、交织,明线往往是实(具体的物,)明线和暗线交织,明线往往是实(具体的物,事件等);暗线往往是虚(抒发的感情)事件等);暗线往往是虚(抒发的感情)线索的作用:线索的作用:(1)贯穿全文,将)贯穿全文,将.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整体。(2)使文章结构严谨,脉络分明。)使文章结构严谨,脉络分明。(3)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下文做铺垫。(4)通过)通过线索,线索,揭示揭示文章中心文章中心/烘托了人物形象。烘托了人物形象。(5)使)使行文富于变化。行文富于变化。注意明线和暗线类:注意明线和暗线类:(1)明线是.,写了哪些内容,暗线是,写了哪
39、些内容,好处是(明暗线交织,使得情节的发展脉络清晰。明暗线明暗线交织,使得情节的发展脉络清晰。明暗线交替,使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使文章的主题得到更深交替,使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使文章的主题得到更深的挖掘的挖掘)。考点八:文中考点八:文中“我我”的作用:的作用:1、故事由、故事由“我我”叙述出来,真实可信。叙述出来,真实可信。(讲述故事)(讲述故事)2、“我我”是事件的参与者,由于我的缘故,情节得以发展变化。是事件的参与者,由于我的缘故,情节得以发展变化。(推进情节)推进情节)“我我”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3、文章中的主人公,由于、文章中的主人公,由于“我我”的存在
40、而更加鲜明,衬托或烘托了主的存在而更加鲜明,衬托或烘托了主要人物形象。要人物形象。(衬托人物)(衬托人物)4、“我我”作为文章的叙事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情节集中,脉络清晰。作为文章的叙事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情节集中,脉络清晰。(线索人物)(线索人物)5、见证了、见证了.主题。主题。(思想主题)(思想主题)考点九:人物心理补写考点九:人物心理补写(一一)常见题型:)常见题型:1、文中某处省略了、文中某处省略了“我我”的心理描写,请根据上下文补写的心理描写,请根据上下文补写出来。出来。2、联系上下文,揣摩、联系上下文,揣摩.的心理活动,用第一人称描写出来。的心理活动,用第一人称描写出来。3、根据你
41、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发挥想象,补写出人物的心、根据你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发挥想象,补写出人物的心理活动。理活动。(二)(二)答题思路答题思路1、联系上下文情节,补写内容要体现故事情节的要求。、联系上下文情节,补写内容要体现故事情节的要求。2、描写要符合文中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特点。、描写要符合文中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特点。3、一般用第一人称、一般用第一人称“我我”。考点十:语言风格考点十:语言风格一、风格分类1、朴实自然(朴实无华、朴素自然、质朴简明、通俗易懂)2、生动优美(如诗如画、清丽隽永、语言优美、富有诗意、生动形象、优美感人)3、真挚动人(意境深邃、含蓄隽永、发人深思、意蕴深刻、感人肺腑、说理深刻)4、排比对偶(节奏明快、文笔凝练、语言气势壮阔、激动人心、气势纵横、音韵和谐、节奏明快)5、幽默诙谐(生动风趣、具有讽刺意味)6、口语化(亲切自然、极富生活气息、通俗易懂)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