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正确使用词语(虚词)正确使用现代汉语中的虚词正确使用现代汉语中的虚词“五看五看”辨析虚词使用正误辨析虚词使用正误虚词在语言中起着“经络”的作用,虽然数量比实词少得多,但使用频率很高。虚词往往没有实在意义,使用十分灵活。要想准确辨析或使用虚词,可从以下方面入手。1.看词性词性不同,虚词的语法功能就不同,只有把握词性,才能准确使用。例如:“固然”和“诚然”都可充当连词,但“诚然”还可充当副词意思是“实在”。例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过分推崇文笔,其实折射出的是一种孱弱的文学观。文笔差劲不行,但仅仅文笔好,也实在不配自傲。若沉迷其中,对自己抚词弄句的能耐沾沾自喜,可能耽
2、误自己更上层楼。退一步说,在随笔里,对文采的推崇应有所节制。文采若不能与主题、风格水乳交融,只是一种美感噱头,类似汤面上的几根青葱、奶油蛋糕上的几朵花。A.虽然 就算 还 绝对B.固然即使 也充其量C.诚然 尽管 却或许D.当然如果 仍实际上答案 B 解析 第一处和后面“但”呼应,表示转折关系,排除D项;第二、三处表示让步假设关系,排除C项;第四处强调一味追求文采的意义不大。综合以上考虑,选B项最恰当。2.看搭配关联词语在使用中有着固定的搭配关系,一般不能混用。在辨析虚词时,要结合句中出现的词语,看关联词是否搭配出现,是否构成了固定的搭配关系。一些虚词如有多种搭配关系,就要结合语境来选择。如:
3、“不但”和“而且”“反而”都能搭配,如果前后分句意思相反,“不但”则只能与“反而”搭配。常用关联词语如下:表并列的一方面另一方面;有时有时;既(又)又表选择的不是就是;是还是;与其不如;宁可也不表递进的不但而且;尚且何况;不但不反而表转折的虽然但是;尽管可是表条件的只要就;只有才;无论都表假设的如果那么;即使也表因果的因为所以例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众所周知,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体系稳定延续的基本前提。人类社会的活动受到价值定位的影响,总会对某些生物物种过分偏爱,对另一些生物物种漠然视之,对某些物种厌恶有加,在地球生命体系中并存的生物物种,在人类社会中总会受
4、到各不相同的待遇。A.但是虽然还 甚至所以B.但是由于而甚至因而C.然而由于而并所以D.然而虽然还并因而答案 B 解析 第一处,前面说“众所周知,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体系稳定延续的基本前提”,而后面却是说“总会对某些生物物种过分偏爱”,由此可知,前后内容之间是转折关系;第二处,“受到价值定位的影响”是“总会对某些生物物种过分偏爱”的原因,二者是因果关系,而“虽然”表转折关系,故排除A、D两项;第三处,前面说“总会对某些生物物种过分偏爱”,后面说“对另一些生物物种漠然视之”,二者之间是转折关系,应选择“而”;第四处,“对另一些生物物种漠然视之”和“对某些物种厌恶有加”之间是递进关系,而“并”表并
5、列关系,排除C项;第五处,前面的分析是后面“在地球生命体系中并存的生物物种,在人类社会中总会受到各不相同的待遇”的原因,所以此处使用表因果关系的词语。故选B项。3.看语气主要指表示语气的副词和助词。如“难道”与“莫非”,前者用来加强反问语气,后者多用于揣测语气,有时也用来加强反问语气,但是不如前者强烈。如:“过去有多少难关都闯过来了,难道眼前的这点困难不能克服吗?”“今天他没来,莫非生病了?”例3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个是()他是刚进车间的新工人,做起活来慢一些。(A.未免B.不免)答案 B 解析“未免”表示前面所说的情况不合适,或对前面所说的情况不以为然,含有委婉批评的意味;“
6、不免”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原因而不能避免某种结果。“他是刚进车间的新工人”正是做起活来慢的原因,此处是对“他”的客观评价,没有批评的语气。因此,结合语气判断,应选“不免”。4.看关系虚词有用来表明或强化词语之间、短语之间和句子之间的关系的作用,所以可以通过辨析词语、句子之间的关系辨析虚词使用是否恰当。如“进而”与“从而”,前者一般表示递进关系,后者一般表示承接或因果关系。“只要”与“只有”,前者所强调的是充分条件(下文常用“就”或“便”呼应),后者所强调的是必要条件(下文常用“才”呼应)。例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小说家应尽可能把人物对话写得流利自然、生动活泼,
7、不能完全像实际说话。讲故事或作报告,又绝不能像日常说话那样断断续续,不写稿子,应像一篇文章。A.虽然而却 即使也B.尽管可是而虽然但C.尽管而却虽然但D.虽然相反可即使也答案 A解析 从提供的一段文字看,说的是小说家应该怎么样而不能怎么样,讲故事、作报告不应该怎么样,应该怎么样,据此就大致可以选出答案来。5.看位置关联词语有固定的位置,有的只能用于前一分句,比如“由于”;有的只能用于后一分句,比如“却”“然而”“至于”“以致”。例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茅海建进一步说道,我们不能妄言梁启超对中国历史的认识存在着知识性的错误,其中固然有一些,他在这方面的学识也远超今
8、人,不过梁将古代经典、史籍所言“议会之实”与近代西方民主之下的议会制度相提并论,说是“差误的比附”,实在是源自他对西方民主制度理解的偏颇。他在古议院考中称赞了泰西各国的议会,阐扬了中国古代类似议会的政治制度和思想,但是否要设立议会,梁持否定态度,“强国以议院为本,议院以学校为本”,学校才是开启民智的必经之路。A.毕竟 仅仅 因为 关于 竟然 由于B.但仅仅尽管对于却由于C.但只能尽管关于却因为D.毕竟只能因为对于竟然因为答案 C解析 第一处,结合“知识性的错误”和“学识也远超今人”可知,前后为转折关系,选择“但”;第二处,“仅仅”表示限于某个范围,而该处后面不是表范围的内容,因此选择“只能”;
9、第三处,结合后面的“但”可知,前后为转折关系,选择“尽管”;第四处,“对于”可用在句首,也可以用在句中,而“关于”只用在句首,提示性质,表示关涉,因此选择“关于”;第五处,前后句为转折关系,因此选择“却”;最后一处是对前面的解释,选择“因为”。对点训练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在一定条件下,科学知识之所以正确,是因为经过了实践的检验。条件变化了,原有的科学知识会被人们用新的实践去检验,会被修改和发展成新的科学知识。但人们之所以要不断学习,因为原有知识统统“过期变质”,是因为新条件下产生的新知识能使人们的知识、思维和智慧更上一层楼。A.如果从而并非而B.如果 从
10、而不仅 而且C.虽然 但是不仅而且D.虽然 但是并非 而答案 A 解析 此题可用排除法,从逻辑关系推断,文段最后两句的关系应该为轻微的转折关系,故排除B、C两项,而D项中“虽然但是”这对关联词放进语句中,语意不连贯,不合语境。故选择A项。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当前全国安全工作形势严峻,出现了种种问题,有多方面的原因,根本原因在于原有体制的弊端没有消除,有些政府官员安全责任意识不强。,要想尽快扭转这种局面,通过进一步深化安全改革,才能实现。A.既然那么所以只有 B.固然但是因此只有C.即使然而所以只要 D.如果那么因此只要答案 B解析“固然”,表示承认某个事
11、实,引起下文转折,与“但是”搭配。“所以”后一般不用标点与分句隔开,“因此”后可用标点与分句隔开。“只有”,表示唯一的条件,多与“才”或“方”呼应。“只要”与“就”搭配。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1899年发现的殷墟甲骨文,是近代中国史料“四大发现”之一。从目前的发掘情况看,甲骨文不止出现在殷墟,在北京、山西、陕西、山东、湖北,_宁夏都发现了刻有卜辞的甲骨。殷墟甲骨文年代最早,数量最多,但它不是当时唯一的文字。尚书多士记载“惟殷先人,有册有典”,甲骨文有“典”“册”“聿(笔)”这样的文字,说明殷人祖先常规的书写材料是简册,书写工具是毛笔。只是用竹木做成的简册 腐烂,似乎无法
12、在北方的地下长期保存,所以至今 没有发现商代的竹简。文字本质上是记录语言的,_受书写材质和体裁所限,甲骨文不能全面记录当时的语言现象,但是已经能够反映汉语的基本语法、词汇系统。A.以及容易尚且然而B.乃至容易仍然虽然C.以及易于仍然然而D.乃至易于尚且虽然【解释】以及:连接并列的词或词组(“以及”前面往往是主要的)。乃至:甚至,表示程度更深。语境是想表明甲骨文在殷墟外的地区甚至在相对偏远的宁夏也有发现,应选“乃至”来表递进关系。容易:做起来不费事的;发生某种变化的可能性大。易于:动词,容易,带有比较性质。根据语境,此处不含比较,应选“容易”。尚且:提出程度更甚的事例作为衬托,下文常用“何况”等
13、呼应,表示进一层的意思。仍然:表示情况持续不变或恢复原状。语境是强调至今都未发现商代的竹简,属于情况的持续不变,应选“仍然”。然而:连词,用在后半句话的开头,表示转折。虽然:连词,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往往有“可是、但是”等跟它呼应,表示承认甲事为事实,但乙事并不因为甲事而不成立。此处应选“虽然”,与后文的“但是”呼应。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有一种水獭,它有着令世界惊叹的美丽的皮毛。在阳光下,闪烁着华美、神秘而又高贵的光泽。如果在水边的岩石上,你也会惊诧,造物主原来是如此的神奇,他 造出这样完美的有生命的宝石。谁都知道麝香,那是名贵的药材,也是珍贵的香料。想要获得麝香,就必
14、须捕杀雄麝。如果不是一流的猎手,根本难以捕捉它的踪迹。而 _找到了雄麝,取得麝香也是极困难的事。A.居然就是 B.竟然如果C.竟然就是 D.居然如果“竟然”表示出乎意料,使用范围较广。“居然”也表意外,后面常是说话者不希望得到或发生的结果。“如果”意思是“假如,假使,倘若”。“就是”,用在句末表示肯定(多加“了”);单用,表示同意;表示假设的让步,下半句常用“也”呼应。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70年前,由中华优秀儿女组成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历经两年零9个月的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中国人民同仇敌忾,让世界知道了“中国人民是惹不得的。惹翻了,是不好办的”!志愿
15、军传承发扬不畏艰难困苦、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传承发扬慷慨奉献自己 的革命忠诚精神。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永续传承、世代发扬。A.一旦一直一切必须B.一旦一直所有必需C.如果始终所有必需D.如果始终一切必须一旦:不确定的时间,表示有一天。如果:假如,假使,倘若。此处语境为假设语气,应选“如果”。一直:表示顺着一个方向不变;表示动作始终不间断或状态始终不变。始终:表示从头到尾。此处语境是指从头到尾都保持着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应选“始终”。一切:泛指全部的事物,有全部、所有、完全之意。所有:一切的,全部的。此处两个词语都适合。必需:一定要有,不可少。必须:表示事理
16、上和情理上必要;一定要。根据语境可知,此处强调必要,而不是一定需要,应选“必须”。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新疆伊犁昭苏,广袤的原野水草丰美,四季牧歌。很早以前,特克斯河两岸即是游牧民族的天堂。的阳光和水源,绵延的群山和茂盛的牧草。时光荏苒,昭苏 整个伊犁河流域已成为富庶之地。因此,战争也就 发生。掠夺与反掠夺,杀戮与被杀戮,合纵连横,运筹帷幄,一幕幕血腥掳掠此起彼伏时间 了一切,唯有高山大河依旧,它们是岁月的见证者,也是人类永恒的楷模。所以,我们也应成为这片土地的捍卫者。A.充足以至密集湮没B.充实乃至 密集 淹没C.充足乃至频频湮没D.充实以至频频淹没充足:多到能满足需
17、要。充实:丰富;充足(多指内容或人员物力的配备)。根据语境,应选“充足”。乃至:甚至。以至:直到,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根据语境,应选“乃至”。频频:连续不断地;多次地。密集:数量很多地聚集在一处。根据语境,应选“频频”。湮没:埋没。淹没:(大水)漫过;盖过。根据语境,应选“湮没”。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就在于其历史生命之悠长。后学通过回溯、诠释经典而 ,应对现实问题,让经典永葆活力。无疑,论语就是经典中的经典,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汉儒誉之为“五经之管辖,六艺之喉衿”,数百年后的宋儒仍奉其为 。但历代学者对这部经典的认识
18、绝非千篇一律。这首先体现在,不同时代对论语中孔子形象的看法不同,孔子的形象历经 ,他所开创的儒家思想也在传承中被不断地改造和重塑,从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A.推陈出新进而鼻祖演变B.革故鼎新进而圭臬嬗变C.推陈出新从而圭臬嬗变D.革故鼎新从而鼻祖演变推陈出新: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革故鼎新:去掉旧的,建立新的。多指改朝换代或重大变革。语境为传承经典,应选“推陈出新”。进而:表示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从而: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因此就。文中前后句子是顺承关系,应选“从而”。圭臬:借指准则或法度。鼻祖:创始人。文中“其”指代论语,应选
19、“圭臬”。嬗变:蜕变,更替。演变:发展变化(指历时较久的)。文中和“历经”搭配,应选“嬗变”。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秦腔,是起源于古代陕西、甘肃一带的汉族民间歌舞,因关中地区曾被称为“秦”而得名。秦腔历史悠久,明万历年间,江南无名氏所作的钵中莲传奇抄本中有一段注明用“西秦腔二犯”的唱腔演唱的唱词,说明秦腔在当时或在那以前不但形成,而且已外传到其他地方了。江南远离陕西,传播需要时间,秦腔在明中叶当已形成。秦腔艺术源远流长,相传唐玄宗曾专门设立培养演唱子弟的梨园,演唱宫廷乐曲,演唱民间歌曲。梨园乐师李龟年所作的秦王破阵乐被称为秦王腔,这大概就是最早的秦腔乐曲。其后秦腔受到宋
20、词的影响,从内容到形式上 完美。A.因此不仅还日臻B.可见 不是 而是 日益C.因此不是而是日益D.可见 不仅 还 日臻“因此”表示因果关系;“可见”承接上文,表示可以做出判断或得出结论。这里“江南远离陕西,传播需要时间”是“秦腔在明中叶当已形成”的依据,二者并非因果关系。故应选“可见”。“不仅还”表示不止这一个,还有类似的;而“不是而是”是选择关系。“唐玄宗曾专门设立培养演唱子弟的梨园”应该既演唱宫廷乐曲,也演唱民间歌曲。故应选“不仅还”。日臻:一天一天地达到;逐渐地。日益:一天比一天更加(好或坏)。这里应是逐渐变完美。故应选“日臻”。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很多人都可
21、能有过这样的经历,无缘无故地接到陌生号码打进来的推销电话,对方 知道你的姓名、年龄、工作单位,知道你有没有买房买车、有没有结婚、有没有子女。,垃圾短信也会经常不期而至。A.既 又 同时B.既 又 同样C.不但 甚至 同时D.不但 甚至 同样“既又”是并列关系。“不但甚至”是递进关系。结合语境,应选“不但”“甚至”。同时:同一个时候,强调两件事情同时发生。同样:相同;一样;没有差别。结合语境,应选“同样”。10.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古今中外不少学问大家,对读书都有过思考和总结,不乏专门论著。“读什么”“怎么读”“读了做什么”是读书人永恒的问题,我称之为“十字架般的问题”,读书
22、人永远背负着它们,为了寻求一种上升和超脱。人 可以分为“读书”和“不读书”两类,同为读书人也有不同的境界,比如为消遣的阅读、为知识的阅读,以及为观点和思想的阅读。后一种境界能让我们对书籍以及书籍背后的人保持极大的敬意和热情,让阅读成为我们终身不可废离的生活方式。A甚至/本来即使但是而且B也就是固然但唯有/C而且只是当然/然而并且D并且是/可是只有而且第处,“对读书都有过思考和总结”与“不乏专门论著”之间可以是递进关系,也可以是并列关系,所以四个选项都成立。第处,可排除“只是”,因为其表述过于绝对;也可以排除“/”,因为不填词语,句子不通顺;“就是”和“是”的区别在于“就是”的语气更加强烈,用在此处更为恰当。第处和第处应为“固然但”的搭配,表示承认人可以分为两类,但同一类中也有所区别。第处填“唯有”和“只有”都能成立,以突出强调后一种境界才是我们追求的境界。第处可不填,“让”更能体现句式的工整。据此可得出答案。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