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历史必考知识点总结三篇【篇一】高中历史必考知识点总结必修一1、秦朝从中央到地方统治机构的建立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2、清朝雍正时期设立军机处标志着我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发展到顶峰。3、1856年天京事变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4、1861年总理衙门的建立标志着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5、天京的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6、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7、1905年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8、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标志着辛亥革命果实被窃取。9、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形成
2、。10、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标志着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大革命)的失败。11、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2、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军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也标志着全国性抗日战争的爆发。13、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14、1949年4月23日解放南京标志着国民党政权的垮台。15、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16、“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17、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
3、18、1976年10月江清反革命集团被粉碎标志着文化大革的命结束。19、1979年元旦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和_讲话标志着祖国大陆对台湾政策的重大发展。20、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了许多新规定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健全和发展。21、1997年7月1日香港的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耻辱,开创了香港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22、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23、民法大全的编纂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24、1688年“光荣革命
4、”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25、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26、1787年美国宪法的通过标志着美国共和政体的确立。27、1789年颁布人权宣言标志着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基本实现了争取经济自由、政治平等目标。28、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欧洲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29、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30、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标志着无产阶级第一次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31、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标志着世界现代史的开端。32、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33、1955年以苏联为首的华约组织的成立
5、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34、1955年日本人均国民收入超过了战前水平标志着战后经济恢复的大体完成。35、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结束。必修二1、1895年日军占领威海卫,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2、1952年底土地改革的完成标志着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3、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4、上海浦东的开放是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5、19世纪80年代初清政府修筑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6、1909年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7、1905年定军山首映成功标志着中国电影事
6、业的起步。8、新航路的开辟标志着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步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9、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标志着英国开始建立海上霸权。10、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形成。11、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标志着英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战胜封建生产方式。12、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会议通过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标志着苏俄开始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13、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确立,也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高度集中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14、1991年12月21日阿拉木图
7、宣言的签署标志着苏联的完全解体。15、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标志着美国控制了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16、1993年11月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正式生效标志着欧共体12国结成欧洲经济政治联盟。17、1999年1月欧元成功启动标志着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正式建成。18、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WTO)正式运转标志着一个以贸易自由化为中心,囊括世界经济各领域的多边贸易体制的建立。必修三1、圆周率的精确度曾标志着一个国家的数学水平。2、诗经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重要标志。3、1894年兴中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4、1898年9月21日的戊戌政变标志着戊戌变法的失败。5、1915年陈独秀在上
8、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6、_成熟的标志: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7、_成熟的标志:1992年南方谈话。8、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标志着宗教改革的开始。9、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开始的科学研究方法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10、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11、量子力学标志着人类对客观规律是认识开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12、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物种起源一书出版标志着生物进化论诞生。13、1895年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首次公映其拍摄的影片标志着电影的诞生。14、1929年英国伦敦首次播送了电视节目,标志着电视艺术的诞生。【篇二】高中历史必考知识点总结一、
9、奴隶社会的发展史:1、夏(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前21世纪前16世纪)2、商(奴隶制社会的发展时期)(前16世纪前11世纪)3、西周(奴隶制社会的鼎盛时期)(前11世纪前8世纪即公元前771年)4、东周(奴隶制社会的衰落时期)(春秋时期(奴隶制社会的瓦解时期)(前770年前476年)(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前475年前221年二、封建社会的历史沿革:1、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社会形成时期)(前221年公元220年魏取代东汉)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大_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公元220年魏国建立589年隋朝建立)3、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589年907年)4、五代
10、十国时期(大_时期)(907年唐灭960年北宋建立)5、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960年北宋建立1368年明朝建立)6、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1368年1912年清帝退位)1、如何巧记方法:以奴隶社会为例:夏(前21世纪)减去5个世纪就是商(前16世纪)再减去5个世纪就是西周(前11世纪)减去3个世纪(就是东周即春秋时期开始(前8世纪前771年)再减去3个世纪(就是战国时期开始(前5世纪前475年,进入封建社会)理解记忆:半殖民地政治上主权部分沦丧,区别于印度、埃及等殖民地半封建经济上资本主义开始兴起,但是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2、如
11、何运用政治学原理分析历史问题: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原理”例一:井田制瓦解(经济基础)导致了“分封制无法维持下去”(上层建筑)标志着奴隶制社会开始瓦解例二: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先进的生产力)的发展缓慢的原因是受到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的阻碍例三: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推广(先进的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要求建立新的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于是,封建性质的改革运动风起云涌。3、什么是中央集权制度?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意义?(1)定义:指全国的军政财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执行中央政令。(2)特点:官僚机构组织严密,分工明确,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牵制,最终使统治权集皇
12、帝于一身。(3)意义:(A)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为历代统治者继承和发展。(历代统治者都要加强中央集权)(B)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保障经济文化的发展,国家的独立。4、秦始皇的功与过:功:(1)统一全国,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建立中央集权制度(3)政治经济军事思想上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过:(1)大兴土木,加重人民负担,激化阶级矛盾(修长城、郦山陵、阿房宫)(2)刑法严苛,赋税沉重,_(3)焚书坑儒5、郡县制和分封制的不同点?1、基础并不同:一个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一个按地域划分。2、权利不同:一个是世袭,地方的小王国,一个是皇帝任免的官吏,没有封地有俸禄3、作用不同:一个容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一
13、个能巩固国家的统一,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6、皇权和相权之争的原因和过程:原因:皇帝为_历代都采取削弱相权,分化相权直至废除宰相的方法,以实现君主_。汉武帝频繁更换宰相,用“中朝”对抗“外朝”唐朝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宋代参知政事,继续分散相权明代废宰相,权分六部清朝军机处(标志_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评价康熙1、西南平定“三藩”之乱2、东南收复台湾,设台湾府3、西北平定噶尔丹叛乱4、东北收复雅克萨之战,签定尼布楚条约5、汉化政策,6、加强蒙藏民族团结评价唐太宗1、政治上:唐太宗励精图治,使唐朝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阶级矛盾缓和,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这就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坚实
14、的基础。2、民族关系上: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了同周边各族之间的联系,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入了鼎盛时期。3、对外关系上:唐太宗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这使中国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色彩,封建文化出现了繁荣的局面,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4、个人品质上: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具有很强的自我反省能力,成为古代封建君主的楷模和典范,并对以后历朝的治国策略产生了深远影响。【篇三】高中历史必考知识点总结一、选择题:审清两个要素无论是一般类型的单个选择题,还是专题式选择题,都要审清2个要素,即:条件限制和题目的主题内容。
15、1、审清条件限制:条件限制一般有时间限制、地点(或国别)限制、领域(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思想文化等)限制、人物限制(如唐太宗)等。就时间限制而言,通常有四种情况,一是有明确的时间限定,如20世纪四、五十年代,1861年等等;二是有上限,无下限,如秦代以来中央集权制的发展;三是有下限,无上限,如明朝中期以前我国对外关系的突出特征;四是上下限皆不明确,如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辛亥革命时期等。解答时间限制的题目时首先必须根据历史知识,准确判断时间的上下限制(也就是我平时所说的时间定位)。近年来文综试卷中出现的专题式选择题,除了总序中对时间有限定以外,每一道小题中均有指定的概念,所以做这一类选择题
16、,既要把握总序中的时间限制,又要弄清楚每个小题的时间要求。2、审清答题主题。答题主题就是指试题所提供的各种材料(材料的形式是多样的,比如图表、漫画、民谣、历史俗语、小说等),也就是命题人要求你所答的主题和主流价值取向。审清了这一要求,选择的方向就确定了。专题式选择题,每小题都有不同的答题主题,考查的主题内容可以是历史事物的原因、内容、目的、特点、性质、结果、影响等,选择的时候注意回答的方向,比如本题要求你回答某一措施的目的,你却选择了客观作用的相关选项。二、非选择题(包括材料解析题和论述题):做好非选择题,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把握六种题型在高考试题中,材料解析题通常以下列六种题型出现:
17、叙述型、综合型、说明型、比较型、评述型和开放型。下面对六种题型做以简单的阐释。1、叙述型。叙述型是从历史的角度归纳和综合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过程(原因、经过、结果)或历史人物主要的活动。设问往往要求考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或者是直接从材料中提炼论点回答。题目中一般含有“简述”、“叙述”、“概述”、“试述”等提示语,回答时要紧紧围绕事件或者人物的主要活动,把散见于教材中的内容根据要求进行整理,注重考查对教材知识的再认再现和归纳总结。2、综合型。综合型是把分散在教材不同章节、不同国度、不同历史时期但又有某种联系的历史内容融合在一起进行综合考查,它既便于考查学科知识之间的系统联系,又注重考
18、查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从解答方法上看,多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解答方法解题,是叙述、论证、分析、比较等的综合体。这种题型的突出特点是内容跨度大,能力要求高。3、说明型。说明型非选择题是对事物的本质或者对事物(事件)进行分析说明。设问中往往包含有“试分析、试说明、表明、体现了、反映出”等词语。这种题型主要考查考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阐释的能力和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4、比较型。比较型是将有某种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现象、人物)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分析。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单项比较与综合比较、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求同比较与求异比较、定性比较
19、与定量比较四大类。这种题型主要考查考生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5、评述型。评述型是对历史事件(现象)和历史人物,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进行阐释、评判和估价,得出符合实际的理性认识。这种题型的一般要求是对历史事件(现象)和历史人物的活动,进行综合归纳,概要叙述,再依据当时的具体条件,给予历史唯物主义的评价。把不同要求的评述结合在一起,又可以分为:评价与叙述相结合成为评述型题;与论证相结合成为评论型题;与分析相结合形成评析型题。题目的提示语一般有“评述”、“试评”、“评价”、“评论”、“评析”等。评述时要注意结合时代背景,实事求是。6、开放型。开放型试题的答案是开放的,学生可以根
20、据自己的知识结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价值取向做出自己的选择。试题中一般有“你同意哪种观点(看法)”、“试谈谈”、“你的认识(体会)是”“你的认识”等。(二)审题必须把握的“一、二、三”“一”是指“一个前提”,即“读懂读透材料(尤其是图表与数据)”,必须明确其中主要概念,说明的主要问题,而后弄清楚图标与数据是怎样展示概念、说明问题的。“二”是指“两个原则”,即“充分获取和利用有效信息”、“立足材料,联系课本”。首先是“充分获取和利用有效信息”。所谓“有效信息”是指与设问相关的内容,往往是材料的中心或主旨。如果有效信息没有被发现,就不能很好地完成问题的要求而影响得分。其次是“立足材料,联系课本”
21、。材料所展示问题的角度不一定与课本完全相同,比如某一个历史事件,课本可能主要叙述其积极性的一面,而材料可能展示其局限性的一面,联系课本是必要的,应该把材料所反映的内容与课本所学的相关知识挂上钩,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观点进行评论和解析。“三”是指构思答题的“三个步骤”。即“一看”,看有几个设问;“二找”,找出设问中的求答主题(或项目)和限制条件;“三答”,根据设问组织答案。组织答案时,必须采用“序号化”,如:。(三)根据设问做答的“五字诀”述、论、析、比、评“述”,即叙述。答题时一般按时间顺序和因果关系表达,但要注意的是:(1)题目要求的知识点一定要涉及,不必展开,更不可遗漏。(2)对于概括性较强、
22、时间跨度较大的,要先划分历史阶段,再按阶段回答问题。“论”,即论证。论证首先应该判断观点和论题的正误,标准有两个:一是实践的标准,二是理论的标准。论证要摆事实,讲道理,首先要用充分的事实证明观点和命题的正确或错误,然后要做出相应的说明、结论或总结。答题强调列举史实要充分和全面,说服力强。“析”,即分析。一般先要回答“是什么”,在此基础上回答“为什么”。要求考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把历史现象、时间、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和条件下去分析其原因、背景,揭示事物的本质,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总结历史作用、影响和历史地位,从而吸取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比”,即比较。对于有比较项目的问题,可以按照要求进
23、行比较;对于没有给出明确比较项目的问题,很多考生往往不知道比什么、怎样比,答题无从下手。掌握下列方法和原则就可以比较完整的进行比较。方法:以一个事件或者人物为中心,列出相关的项目;然后与另一个对比。原则:(1)比较历史现象发生的原因、背景、历史条件和目的。(2)比较历史现象的内容、特点、特征、性质、实质。(3)比较事物成败的原因、历史作用、地位、影响、经验和教训等。“评”,即评论、评价、评析等。要想评论正确,要做到以下几点:(1)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看问题。(2)评论问题的观点立场要正确。(3)评论要以事实做论据。附一:对历史事物分析的“公式化” 模式1、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
24、文化+)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2、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的、积极的因素3、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4、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主观需要等三者既有层次区别,又有联系渗透,如“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主要原因涉及当时国内外各种矛盾,包括帝国主义侵略、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十月革命影响、马克思主义传播等因素;根本原因则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层次的因素。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