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讲:李宝刚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三、开发储层评价的基础资料三、开发储层评价的基础资料l在早期,主要是开发高产的自喷油田,主要任务是寻找新油气田。l油田大多进入高含水期开采、原油需求量增加。油田开发中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和经济观念的加强。l中国油田多为陆相沉积,油层物性变化大,地质条件复杂,油田生产离不开开发地质。l我国东部地区大部分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开发,需要采用各种稳产挖潜措施和三次采油技术,否则油田难以稳产和提高油田最终采收率。l(1)进行精细的定量的模型化的三维空间的油藏研究,为制定合理开发方案和开发措施提供依据。l(2)开发过程中,油层特征对油气水动态的影响和相互作用。指导油水井增产措施和提
2、高单井产能方案调整,达到最好的开发效果。l(3)提供地质资料优选三次采油方法。选择三次采油方法,不仅需要知道剩余油饱和度的分布,还需要知道不同地质条件下最适宜的注入剂。需要研究层内的微细变化,不稳定泥质薄层的分布,裂缝层间有无串通和油层非均质性等。l。砂体分布模型砂体分布模型砂体分布模型砂体分布模型沉积相、油水层、孔隙度、渗透率模型的基础沉积相、油水层、孔隙度、渗透率模型的基础连井岩性剖面连井岩性剖面油气水层模型油气水层模型含油饱和度、含水饱和度模型的基础含油饱和度、含水饱和度模型的基础油气水模型油气水模型含油饱和度、含水饱和度模型的基础含油饱和度、含水饱和度模型的基础油气水模型油气水模型含油
3、饱和度、含水饱和度模型的基础含油饱和度、含水饱和度模型的基础连井油藏剖面连井油藏剖面l1岩心及其实验分析资料l2测井及其解释资料l3测试资料 l4开发地震资料 l1开发准备阶段(1)对各含油层系进行地层对比:(2)描述各油层组岩性特征:(3)分油层组统计有效厚度:(4)沉积亚相分析:(5)开展孔隙结构研究:(6)物性分析:(7)渗流特征分析:(8)隔层研究:(9)初步建立储层的概念模型。l (1)进行油层对比:l (2)开展小层沉积相研究:l (3)孔隙结构研究:l (4)成岩作用研究l (5)非均质性研究:l (6)渗流特征分析:l (7)隔层研究:l (8)以小层为单元,作出评价分类。l (9)完善储层概念模型,建立储层静态模型。l (1)检验沉积微相划分的合理性。l (2)研究开发过程(主要是注水开发过程)中储层物性的变化、流体分布的变化、水淹规律和剩余油的分布规律等。l (3)研究高孔隙带和高渗透带的分布规律,加强对低渗储层特征的研究。为油层改造、调层补孔、钻加密井等措施提供地质依据。l (4)为编制三次采油方案而进行的储层评价工作。如经初步分析,本油田宜采用热力采油技术,则需要进一步评价储层岩石的密度、比热容、导热系数、层内非均质特征,原油的粘度、密度、燃烧特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