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 时间: 50 分钟 满分: 100 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计 48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 1. (2018 山东青岛调研 )论语提到天命的次数仅有三次,远远少于礼和仁的次数。老子重视天人关系,他认为: “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这 导学号 99523150( A ) A折射出不同的人生追求 B反映了不同的时代背景 C说明了顺天有为的主张 D本 质上都赞成君权神授 解析 论语记述的孔子的言论,其实是体现对鬼神敬而远之,先事人
2、事,老子坚持是无为而治,故 A 项正确;老子和孔子同处于春秋时期,处于相同的时代背景,故 B 项错误;老子是无为而治,故 C 项错误;老子的天人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孔子推崇仁礼与君权神授无关,故 D 项错误。 2. (2018 河南中原名校考评 )战国时代的纵横家,鼓吹依靠合纵、连横的活动称霸,或者建成 “ 王业 ” 。他们宣传: “ 外事,大可以王,小可以安。 ” 纵横家提出以上主张的原因是 导学号 99523151 ( B ) A诸 侯争霸力图实现全国统一 B兼并战争发展的现实要求 C政治改革运动引发战争不断 D争霸形势出现势均力敌 解析 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目的是实现区域性或者全国性的霸
3、主地位而非全国统一,故 A 项错误;为适应战国时期诸侯间争霸战争的需要,这一时期的纵横家纷纷鼓吹 “ 外事,大可以王,小可以安 ” ,故 B 项正确;引发战争不断的是各国间实力对比的消长以及诉求的变化而非政治改革运动,故 C 项错误; “ 争霸形势出现势均力敌 ” 这属于脱离材料的主观臆断,故 D 项错误。 3. (2018 河北石家庄模拟 )春秋后期,自由讲学蓬勃兴起。在齐国 ,国君还筑有宏大的稷下学宫,容纳数百千人,专供各派学者到此 “ 不治而议论 ” 。当时的自由讲学导学号 99523152 ( D ) A均主张社会变型 B得到了各诸侯国的支持 C否定了传统观念 D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
4、解析 春秋后期诸子百家自由讲学,各派思想论争,并不全主张社会变型,故 A 项错【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误;材料仅体现齐国设置稷下学宫容纳学者自由讲学,说明齐国对自由讲学的支持,但不能体现各诸侯国均支持自由讲学,故 B 项错误;春秋后期诸子百家自由讲学,各派思想论争,并不全否定传统观念,故 C 项错误;春 秋后期诸子百家自由讲学,各派思想论争,推动文化教育的发展,故 D 项正确。 4 (2018 河南安阳一模 )王莽建立新朝取代西汉,仅遭到朝野人士的零星反对;东汉末年既有割据一方的豪强,更有权势滔天的权臣,却大都不敢称帝。东汉末年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导学号 99523153 ( C ) A
5、权臣豪强对中央集权的畏惧 B当时社会对 “ 君权神授 ” 的尊崇 C儒家忠君思想进一步理论化 D儒家 “ 经世致用 ” 思想的恢复 解析 据材料 “ 东汉末年既有割据一方的豪强,更有权势滔天的权臣,却大都不敢称帝 ” 并结合所 学知识可知,当时的地方豪强割据一方,敢于对抗中央,故 A 项错误; “ 君权神授 ” 思想是西汉时董仲舒提出的,而非东汉末年,且 “ 君权神授 ” 不等于 “ 忠君思想 ” ,故 B 项错误;随着董仲舒新儒学地位的确立,经过数百年发展,三纲五常尤其是其忠君思想在东汉被进一步强化,故东汉末年虽天下大乱,割据势力及权臣大都不敢公然称帝,故 C项正确;儒家 “ 经世致用 ”
6、思想强调入世,关注与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与权臣豪强不敢称帝的现象无关,故 D 项错误。 5. (2018 湖北百所重点学校联考 )(汉武帝 )建元元年,丞相 (卫 )绾奏: “ 所举贤良或治申、商、韩 非、苏秦、张仪之言,乱国政,请皆罢。 ” 汉武帝采纳其建议。材料说明导学号 99523154 ( B ) A汉武帝开始推行察举制 B西汉政府加强社会思想控制 C西汉政府废除了诸子百家思想 D汉武帝从无为而治转向有为 解析 根据材料丞相 (卫 )绾奏: “ 所举贤良 ?” 可推知当时确实实行了推荐人才的政策,但是不能据此判断汉武帝开始推行察举制,察举制的确立时间是汉武帝元光元年 (公元前 134 年
7、 ),不是建元元年,故 A 项错误;分析题目材料,丞相 (卫 )绾奏: “ 所举贤良或治申、商、韩非、苏秦、张仪之言, 乱国政,请皆罢。 ” 说明当时举荐上来的人里面有法家和纵横家,说他们乱国政,意味着政府实际上不赞成这些思想,根据所学知识,汉武帝时为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采纳董仲舒的建议,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儒家思想确立了主流思想的地位,政府加强了思想控制,故 B 项正确;汉武帝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重用儒【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生,但并没有废除禁绝其他思想,另外汉初崇尚 “ 黄老思想 ” ,道家、儒家都属于诸子百家,故 C 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汉武帝时加强思想控制的
8、内容,并没有涉及有为和无为的内容,故 D 项错误。 6. (2018 河南名校联盟段考 ) 汉代的经和 传已经互相矛盾,经学学者追求用支离破碎的僻义去逃避别人的诘难,而牵强附会,巧为立说;解说五个字的文章,即达到二三万言。材料说明当时 导学号 99523155 ( C ) A经学学者的研究能力加强 B儒学逐渐与社会现实结合 C儒学研究陷入零散与繁琐 D经学因晦涩受到佛道冲击 解析 根据材料中 “ 经学学者追求用支离破碎的僻义去逃避别人的诘难 ” 说明研究能力并不强,故 A 项错误;材料中并未体现儒学研究与现实的结合,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中 “ 经学学者追求用支离破碎的僻义去逃避别人的诘难,
9、 而牵强附会,巧为立说 ” 说明儒学研究陷入零散和繁琐,故 C 项正确;材料中并未说明经学受到佛道的冲击,故 D 项错误。 7. (2018 广东佛山顺德一模 ) 朱熹反复提到: “ 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皆所以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 ” 。王阳明则强调:愚夫愚妇只要在日常行为的“ 事上磨炼 ” ,同样可以成为圣人。从中可以得知 导学号 99523156 ( B ) A儒学思想家提倡 “ 经世致用 ” B儒学呈现出世俗化特点 C伦理道德是儒学的主要内容 D成圣是理学的终极目标 解析 朱熹强调 “ 洒扫 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 ” 即日常生活应该遵守儒家伦理道德和
10、礼节之道,王阳明强调普通人在良知的指导下从事日常实践活动也可以成为圣人,说明宋明时期儒学呈现出世俗化特点,材料并没有提及经世致用的思想,故 A 项错误;儒学呈现出世俗化特点符合题意,故 B 项正确;朱熹和王阳明的思想体现的是儒学呈现世俗化的特点,并不是强调伦理道德是儒学的主要内容,故 C 项错误;朱熹和王阳明要求普通人也要遵守伦理道德并为此进行行为实践,并没有强调成圣是理学的终极目标,故 D 项错误。 8. (2018 湖北黄石调研 ) 胡适说: “( 程朱 )理 学的兴起是个自觉的运动,这个运动是为了恢复佛教传入中国之前中国的本土文化。 ” 下列主张中与这个 “ 自觉的运动 ” 直接相关的是
11、 导学号 99523157 ( C ) A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B “ 先天下之忧而忧 ” C “ 存天理,灭人欲 ” D “ 明道救世,经世致用 ” 解析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是明清时期顾炎武的观点,故 A 项错误; “ 先天下之忧而忧 ” 是儒家道德规范在范仲淹身上的一种体现,故 B 项错误; “ 存天理,灭人欲 ” 是朱【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熹自觉地复兴儒学所做的努力体现,故 C 项正确; “ 明 道救世,经世致用 ” 是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故 D 项错误。 9. (2018 河南中原名校考评 ) 宋明理学通过天理论、道统论、格物致知论和心性论构建起庞大的理论体系,
12、高度重视个人道德修养。宋明理学客观上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在一定时期内具有历史进步性。其进步性主要体现在 导学号 99523158( B ) A神化君主权威,维护专制统治 B重塑社会伦理,维护社会稳定 C重视辩论教育,认识灵魂善性 D杂糅三教思想,实现三教归儒 解析 A 项是宋明理学的局限性,而非进步性,故 A 项错误;材料宋明理学 “ 高度重视个人道德修养 ” ,有利于重塑社会伦理,维护社会稳定,故 B 项正确;材料强调宋明理学“ 高度重视个人道德修养 ” ,与重视辩论教育无关,故 C 项错误;材料强调宋明理学 “ 高度重视个人道德修养 ” ,与实现三教归儒无关,故 D 项
13、错误。 10. (2018 四川蓉城名校联盟联考 ) 明代法律规定: “ 其夫殴妻,非折伤,勿论;凡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制者,五十以后不改节者,旌表门闾,除免本家差役。 ” 这反映了 导学号 99523159 ( D ) A明代法律存在等级观念 B小农经济滋生性 别歧视 C明代政府禁止寡妇改嫁 D理学思想影响婚姻观念 解析 题干主要论述夫妻关系和寡妇守节的法律条文规定,没有谈及等级观念,故 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主要内容不是性别歧视,故 B 项错误;题干只是政府倡导寡妇守节,并不是禁止寡妇改嫁,故 C 项错误;宋明理学强调 “ 存天理,灭人欲 ” ,影响到了人们的婚姻观,故 D 项正确。 1
14、1 (2018 湖北武汉调研 ) 明清之际,思想界及文学界不断强化 “ 贾而好儒 ” 、 “ 亦贾亦儒 ” 的新动向。同时,不少商人结交儒林,真心问学,慨然捐资,与儒士一道共襄文业,同赞义举。材料意在说明 导学号 99523160 ( D ) A文化变革的经济动因 B商人政治地位的提高 C统治阶级的腐朽没落 D士商互动的社会风气 解析 材料没有体现文化变革,也没有强调经济动因,故 A 项错误;明清之际商人政治地位低下,材料也不能体现商人政治地位提高,故 B 项错误;材料未涉及统治阶级,故 C项错误;根据 “ 贾而好儒 ” 、 “ 亦贾亦儒 ” 等可知当时形成了士商互动的风气,故 D 项正确。 12 (2018 湖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