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细纱保全实训指导书细纱保全实训指导书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大修理工作法大修理工作法 一、目的要求、组织分工、工作范围一、目的要求、组织分工、工作范围 (一)目的要求(一)目的要求 细纱机在生产过程中经过一定时间的生产运转后,必然会导致机械部件的磨损、走动、 腐蚀、 变形甚至损坏, 从而影响机械效能的发挥, 影响产品质量和产量。 因此必须进行修理、 调整、恢复其使用性能。 经过修理后的机器应做到平、准、稳、光、直,并符合工艺要求,达到提高产品质量、 产量、降低消耗和安全生产的目的。 (二)组织分工(二)组织分工 修理队是一个整体,应做到既有明确分工,又要团结协作,技术上相互帮助,工作上相 互
2、配合,确保修理质量和进度。 修理队的基本成员是六人,各人分工如表 1l。 表表1 - 1 组组 织织 分分 工工 分 工 分 工 内 容 队长 1 号 负责全队的领导工作,并对计划的完成和修理质量负直接责任。贯彻执行修理工 作法,安全操作规程和设备管理制度。做好修理前后的访问工作和开车后的检修工 作等 1 号、2 号 负责机架及牵伸部分 3 号 负责车头、牵伸部分齿轮、车尾传动轴、成形部分及锭子 4 号 负责滚盘、牵伸部分齿轮,主轴及轴承座,吸棉箱、吸棉总风管、粗纱架(包括 车顶板)及锭子 5 号、6 号 负责卷捻部分(包括锭子),锭带盘部分 (三)工作范围(三)工作范围 1拆车:拆车前必须做
3、好充分准备工作,其拆车范围、除下列规定不拆的机件外,其 余机件应全部拆除。 通常不拆的机件:机架(车头、车尾、中墙板、机梁、龙筋)及车尾传动轴等。 经检查良好而不需拆除的机件:粗纱架、吸棉总风管、吸棉箱、罗拉座,牵伸墙板、落 纱机轨道、牵吊滑轮,牵吊连杆、扭杆、导纱板升降杆、上下轴承座,锭带盘轴等。 2揩检与专件修理。 3平装工作。 4检查、校正工作。 5试车和开车检修工作。 (四)与有关部门的联系(四)与有关部门的联系 各有关部门应根据修理的需要,按时、按质、按量密切配合,以保证修理工作的顺利进 行。 1机修、修缮及电气部门 罗拉、滚盘、主轴及共他机件的修理及校正;车头、车尾 底板凿浇水泥及
4、机件涂漆;电耗测定、电气部分修理及校正的主要内容有:电气线路、电动 机、按钮、指示灯、行程开关、电磁吸铁(1.5kg、8kg)及其他附属电气装置等。 2专业修理部门 专业修理部门应对拆车后送出的有关专业修理的机件,及时整修配 套。 3 试验部门 试验部门应按进度要求, 对大修理机台的工艺考核项目按时进行测定(包 括返工测定),在终交前,应将测定数据交修理队,作为修理机台评级的依据。 4运转班及保养 修理前,修理队应把修理的车号和停车时间,隔日通知运转班,以 便运转班做好粗纱搬移及关车准备工作。同时,修理队应主动访问征求机台存在的问题,以 2 便在修理中校正。 修理完毕应及时与运转班联系做好开车
5、准备工作。 开车后应主动访问了解 该机台运转情况。 二、二、 拆车前的检查及准备拆车前的检查及准备 (一)拆车前的检查及准备工作(一)拆车前的检查及准备工作 在拆车前,修理队应广泛征求保养及运转班的意见,进行调查研究,做到心中有数,并 应对下列机件进行预检。 1 号、2 号:检查墙板有无裂缝,车头、车尾底板水泥有否损裂,地脚螺丝是否松动或 滑丝。 3 号:检查车头齿轮运转有无异响或振动,成形装置运转是否正常,皮带盘是否振动、 损坏、偏斜。 4 号:检查滚盘,主轴轴承有无振动发热,吸棉铝及吸棉总风管有无破损、漏风,粗纱 架车顶板是否损坏弯曲。 5 号、6 号:检查导纱板角铁是否损坏变形,导纱钩是
6、否磨灭起槽。 (二)工作场地布置(二)工作场地布置 工作场地布置(工具、容器、车辆等)应做到合理、方便与安全,避免等待窝工,减少空 程往返,提高工作效率。 1整理车顶板,搬去车顶板上的粗纱和空管。 2按分工要求,各自将清洁工具、揩擦工具、机件容器、运输车辆等按拆车顺序、分 工及工作需要布置在一定的地点(牵 伸 部 分 的 容器 和 车 辆 由 5 号 、 6 号 负 责 准 备 , 其 他 部 分 的 容 器 、 车辆 按 分 工 各 自 负 责 准备 )。 三 、 拆 车三 、 拆 车 (一)拆车顺序(一)拆车顺序 为了缩短拆车时间, 拆车工作除应按合理分工协作配合外, 拆车顺序还要掌握自上
7、而下, 由外而内的原则。 (二)拆车中的检查(二)拆车中的检查 拆车时应对下列各项机部件及时进行分解检查,以便耍修理的部件能及早送出修理。 1揩清罗拉及罗拉轴承,目视手感轴承外环内孔是否磨损,保持器有无变形磨损和滚 针是否缺损,内环滚道有无磨损(对轴承出现红油者,尤需严格检查)。 2用专用卡规(图 l1)检查罗拉沟槽的磨灭情况,同时检查罗拉沟槽有无外伤。 表表 1 12 2 大修理拆车顺序表大修理拆车顺序表 分工 内 容 顺序 1 号、2 号 3 号 4 号 5 号、6 号 各号站位及路线 1 收上绒辊 拆 牵 伸 部 分 齿 轮 及 横动装置 拆 牵 伸 部 分 齿 轮 及 横动装置 收上绒
8、辊 2 号、6 号 1 号、5 号 2 摇帮卸压 掀起摇架 2 号、6 号 1 号,5 号 3 3 收上销(集棉 器) 收前后皮辊 2 号、6 号 1 号、5 号 4 卸收吸棉笛 管 拆计长表 收隔纱板 2 号、6 号 1 号、5 号 5 卸下皮圈 收下销 检 查 吸 棉 箱 和 卸 皮 带盘 卸下皮圈收下销 2 号、6 号 1 号、5 号 6 卸导纱喇 叭口扁铁 拆 车 头 齿 轮 及 成 形 部分 卸导纱喇叭口扁铁 2 号、6 号 1 号、5 号 7 松摇架螺丝 松摇架支杆和导纱板 角铁座螺丝 2 号、6 号 1 号、5 号 8 拆摇架及摇架支杆,同时装上备件摇架 2 号、6 号、4 号
9、8 号、1 号、5 号 9 抬中罗拉 1、2、3、4、5、6 号 10 收下皮圈 继 续 拆 车 头 齿 轮 及 成形部分 继 续 拆 吸 棉 箱 及 卸 皮带盘 收下皮圈 3 号 号号、 号号、 51 62 4 号 11 抬放中后罗拉及导纱板角铁 1、2、3、4、5、6 号 12 拆张力架及 轴 拔锭于 6 号4 号 3 号5 号 13 继续拆张力 架及轴 理锭带拆锭脚 刷锭脚龙筋花衣、 拆锭 脚、收锭脚 6 号4 号 3 号5 号 14 松滚盘紧定套螺母 拆导纱扳 6 号 5 号 15 拆前罗披 升降杆拆卸锭带盘架 6 号5 号 16 拆主轴及牟尾传动轴 运送拆下的牵伸部件 17 送罗拉
10、继 续 拆 车 头 齿 轮 及 成形部分 配合 8 号 3检查罗拉座是否磨损。 4检查主轴、滚盘有无磨损变形,各芯轴、齿轮有无磨灭,链条是否磨损和伸长。 5检查牵吊带、牵吊滑轮和转手是否磨损。 6检查导纱板升降杆和上下轴承座的配合是否正常。 7检查锭带盘轴磨损情况。 8检查自动机构及制动器部件是否磨损。 (三)揩、检与专件修理项目(三)揩、检与专件修理项目 在拆车中,对上述拆卸后的机件按分工进行详细检查,如磨损变形超限时,应修理或调 换,还需对下列机件进行揩、擦、洗和修理。 1揩、擦的机件 (1)机梁、短机梁和龙筋表面。 (2)导纱板升降杆和导纱板角铁。 (3)刷清前、中、后罗拉沟槽。 (4)
11、锭带盘轴。 机梁、龙筋、导纱板角铁表面等机件揩擦后应涂亮油。 2揩、洗的机件 4 (1)车头墙板。 (2)各种滚动轴承、滑动轴承及锭带盘轴承。 (3)沾有油污的各种芯轴、齿轮及链条。 (4)计长表、横动装置等。 3修理的机件 (1)罗拉、主轴、摇架、滚盘。 (2)上、下销和集棉器。 (3)皮辊、皮圈、中上铁辊。 (4)吸棉笛管、各类绒辊。 (5)张力架及轴。 (6)导纱板升降杆。 (7)钢领板、钢领。 (8)锭子、锭脚、锭带盘等。 4涂漆的机件 纱架、车头门、吸棉笛管和总风管、吸棉箱、龙筋、中墙板、牵伸齿轮罩壳、车尾安全 防护门、安全防护罩等机件。 四、平装四、平装 在平装过程中,修理队必须随
12、时掌握工作过程,认真执行工作法,严格掌握机配件的磨 损变形限度及装配允许限度,执行修理标准,提高修理质量,注意安全生产。 (一)平装顺序(一)平装顺序 修理队人员分工,平装顺序见表 13。 (二)平装方法和校正(二)平装方法和校正 1机架部分 表表 13 大修理平装顺序表大修理平装顺序表 序号 1 号、2 号 3 号 4 号 5 号、6 号 1 准备工具 准备工具 准备工具 准备工具 2 预检机架及牵伸部 分 预检车头及成形部分 预检滚盘,吸棉风管, 吸棉箱和纱架部分 拆车及拆车后检查 3 拆车及拆串后检查 同左 同左 擦机梁,涂亮油 4 擦机梁,涂亮油 拆洗车头及成形部分 拆卸滚盘 清洁车肚
13、飞花 5 初平机架 同上 平修期内机台四周清 洁 拆锭带盘,拆钢领 6 精平机架 平装成形部分 拆洗主轴辅承及轴承 座 锭带盘轴擦锈 7 车头部分轴承清洗加 油 主轴轴承座定位 清洁、检查牵吊带及滑 轮 8 平装分配轴 平装分配轴(协助 3 号) 拆检转子 9 车尾传动轴定位 车尾传动轴定位,装 滚盘,套锭带 清洁锭带盘 10 平装前、后罗拉 平装车尾传动轴 平装车尾传动轴(协 助 3 号) 平装锭带盘轴 11 平装主轴(协助 4 号) 平装主轴 装锭带盘及架子 12 平装制动器 平装滚盘 装转子 5 13 平装车头部分齿轮及 横动装置 校装棉箱 平装钢领板、平装钢 领座 14 平装中、后罗拉
14、 装锭子锭脚,拉锭带 并开车校正 同左 同左 151 号、2 号 平装牵伸部分的齿轮 平装牵伸部分齿轮及 横动装置 装钢领,校清洁器,导 纱板升降杆 16 复查罗拉部分 校正水平锭子翻正锭 带 同左 同左 17 刷揩罗拉 敲活锭子吊线锤 同左 同左 18 平装牵伸部分 平装罗拉头轴承座 平装粗纱架及托锭 平装隔纱板,装牵伸部 分 19 平装吸棉笛管计长 表、校正摇架压力 校正成形与平衡扭杆 装自动打擦板及清洁 带 校正落纱机上下轨道位 冒 20 试车、检查复枝牵 伸部分 试车、校正自动机构 试车、复校滚盘位置 试车、复校锭带滚盘位 置 21 装粗纱 同左 同左 同左 22 接交、生头开车并 检
15、修 同左 同左 同左 注 本工作法中,所提各机件纵向位置,指机台的长度方向;横向位置,指机台的宽度方向。 机架是细纱机的基础部件,平装力求正确稳固。 I 平机架顺序 (1)查看车头头墙板垂直水平及短机梁纵横向水平,如图 12 所示。 (2)找车头、尾中心线。若中心线变动,移动车头时应重复做车头头墙板垂直水平及短 机梁纵横向水平,如图 13 所示。 (3)拉机台两侧立柱边线(以滚盘一侧为基准),初乎至立柱横向位置。 (4)初平龙筋短水平及龙筋至立柱表面横向距离。 (5)初平龙筋长水平及立柱横向垂直水平。 (6)校正机梁短水平,初平机梁至立柱表面横向距离及立柱纵向距离和垂直水平。 (7)校正车尾底
16、板的高度和水平。 (8)校正龙筋至机梁高低。 (9)复看车头、尾中心线。 (10)复看立柱边线及精平立柱横向位置。 (11)精平龙筋短水平及龙筋至立柱表面横向距离。 (12)精平龙筋长水平及立柱横向垂直水平。 (13)精平机梁至立柱表面横向距离及立柱纵向距离和垂直水平。 (14)精平龙筋至机梁高低。 II 平装方法 (1)确定机架的位置: 找出地面中心线的标记,然后校正机架的位置。如无标记,参照左右相邻机台,求得 中心线位置。 6 找出车头内侧线位置(应以车头内侧加工面为基准)。如无车头内侧线则以相邻两机台 拉线作基准(当车头内侧线和中心线发生误差时,应以中心线为准),求内侧线及中心钱的垂 直
17、方法,一般可用勾股弦定理。 将机架中心线锤架,卡在车头、车尾中墙板的两根立柱上,用铜榔头轻轻敲击中墙板 底座,使线锤与地面中心线相符。 (2)拉立柱边线: 当头、尾中墙板位置定位后,在机台中墙板立柱半高处,拉立柱外侧边线(可在立柱 与边线间垫入 0.100.20mm 的垫片或专用定规,便于观察其他立柱与边线相切情况)。 以靠滚盘侧的立柱边线为基准(另一侧作参考),从车头至车尾逐只查看中墙板立柱的 横向位置,并用铜榔头轻敲中墙板底座,校正其横向位置。 保留立柱边线,以备平装主轴时用。 (3)校正龙筋长短水平、龙筋至立柱的隔距、立柱的横向垂直水平: 以短机梁为基准,校正头段机梁和短机梁密接平齐,再
18、用龙筋机梁间距规,决定头段 龙筋的高低。 自车头起用水平仪逐段校正两侧龙筋顶面水平(即短水平),若不水平,可垫金属片或 纸校正。 在校正龙筋短水平的同时, 可用龙筋横向定位规校正龙筋至立柱表面的横向位置, 如 图 l4 所示。 校正龙筋长水平是以右侧头段龙筋顶面为基准,用“直尺副”按“个”字形搁置,自 车头至尾逐只调节中墙板底座处螺丝进行校正,如图 15 所示。 7 校正立柱横向垂直水平及复查龙筋横跨水平, 用框式水平仪贴于中墙板两侧立柱的半 高处,检查立柱横向垂直水平。如超出允许限度,先松龙筋与角接座螺母,用调节中墙板底 座螺丝的方法来校正。如龙筋横跨水平有走动时,可用工具将龙筋抬起复查水平
19、进行校正, 然后紧固各螺丝螺母,并复查立柱横向垂直水平和中墙板底座的悬空。 (4)校正机粱短水平、机梁与立柱表面横向隔距、立柱纵向隔距和垂直水平: 自车头起,在靠近每只中墙板两侧的机梁上,用水平仪分别校正机梁短水平,如有偏 差,垫金属片或纸片校正。在校正短水平的同时,要分别校正机梁前侧的平齐和两端面的密 接。 在校正机梁短水平时,将机梁与中墙板定位规(分左右手),紧靠机梁前侧面,以立柱 为基准,同时在两侧校正机梁与立柱表面的横向位置;用工具 B 面对准机梁接缝处,确定 立柱纵向位置。在校正头、尾立柱纵向位置时,应按设计尺寸,先在机梁顶面划线,然后用 机梁与中墙板定位规的 B 面对准此线来校正立
20、柱纵向位置,如图 16 所示。 (5)校正车尾底板的高度及水平: A513C 型细纱机车尾传动轴的轴承座装在车尾底板上, 其高度位置不能单独调节, 所以在平机架时, 就应定好车尾传动轴底板的高低位置及水平(如 采用调节式的轴承座,车尾传动轴的高低及水平可直接校正)。 车尾底板横向水平。用水平仪搁于底板上检查,用调节车尾底板螺丝进行校正。 车尾底板的高度及纵向水平。用水平仪搁于车尾传动轴上,并用车尾传动轴与 主轴的同轴度规检查,也可用调节车尾底板螺丝进行校正(车尾传动轴的纵向水平及主轴的 同轴度的平 方法,见平装主轴滚盘及制动器一节)。 (6)校正龙筋至机梁高低:用龙筋机梁间距规,自车头起在两侧
21、逐段校正机梁高低位置, 若有误差,可调节中墙板立柱下端调节螺丝,校正后,将螺母紧固,如图 17 所示。 II 牵伸部分 牵伸部件的平装质量与纱线质量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因此, 对牵伸部件的平装工作应 做到:罗拉平直、回转平稳、上下罗拉平行、加压一致、通道光洁并符合工艺要求。 1平装牵伸部分顺序 (1)将前后罗拉抬至罗拉座上,同时紧固前后罗拉。 8 (2)校直前后罗拉颈部大弯。 (3)车头、尾罗拉座定位(包括横向,纵向位置)。 (4)拉前罗拉边线并校正车中罗拉座的横向、纵向和垂直。 (5)校正前罗拉颈部弯空。 (6)复校罗拉座横向、纵向和垂直。 (7)复查前罗拉颈部弯空,收前罗拉边线。 (8)
22、校正前后罗拉隔距。 (9)校正后罗拉颈部弯空,复查前后罗拉隔距。 (10)校正摇架支杆与前罗拉隔距,复查前罗拉弯空。 (11)将中罗拉抬至罗拉座,拼紧中罗拉。 (12)校直中罗拉颈部大弯。 (13)校正前中罗拉隔距。 (14)校正中罗拉颈部弯空,复查前中罗拉隔距。 (15)校直前、中、后罗拉及罗拉头中弯偏心,复查颈部弯空。 (16)刷揩前、中、后罗拉,装下皮圈。 (17)校正下销进出、高低位置。 (18)用摇架定位规工具,初定摇架左右位置。 (19)前、中、后罗拉轴承加油。 (20)装张力架,初定张力架位置。 (21)装导纱扁铁,校正导纱喇叭口位置。 (22)装横动装置、计长表。 (23)用上
23、罗拉隔距规,校正摇架体三档加压杆位置。 (24)装牵伸部件。 (25)用摇架高度规校正摇架体高度(压力)。 (26)平装吸棉笛管等。 2平装方法 (1)平装罗拉的准备工作: 镶接罗拉:罗拉一般按大修理周期调换。并由专业人员校正、镶接(四节一段)。罗拉 在镶接前,要清除罗拉端面与轴承镶接处的毛刺,清除导孔、导柱、螺孔及螺杆表面的油污 杂质,然后逐节镶接罗拉进行校正。 罗拉轴承的选配:由于罗拉轴承其内外圈和滚针是选配组成的,因此在镶接罗拉时, 罗拉轴承要整套装上,不能互换,否则要影响精度,同时为了保证罗拉平装质量,罗拉轴承 与罗拉颈亦要进行选配,保证二者为过盈配合。 校正罗拉颈大弯:用罗拉校直器,
24、校直罗拉颈大弯,如图 18 所示。其目的是避免 因弯曲而影响罗拉总长度,有利于校正罗拉进出高低位置的正确性。 (2)平装前罗拉: 车头、尾罗拉座定位。 9 1)车头罗拉座定位:纵向定位可按设计要求,第一只罗拉座的中心至车头弍墙板的内侧 面为 165mm,可用钢直尺测量,如图 19 所示。横向定位可用前罗拉横向定位架放在罗拉 座处紧靠机梁前侧面,在前罗拉沟槽表面挂一线锤,在横向定位架上放钢直尺,目视线锤中 心至机梁外侧面的距离,校正罗拉座横向位置,如图 110 所示。根据设计尺寸,两侧前罗 拉中心距为 650mm,两侧机粱外侧面距离为 620mm,罗拉沟槽部分直径 25mm,可求得前 罗拉沟槽表
25、面至机梁外侧面距离应为:(650620)2+25/227.5mm。 2)车尾罗拉座定位:车尾罗拉座的横向定位与车头罗拉座定位方法相同。纵向定位要求 做到前罗拉的罗拉轴承内外圈置于罗拉座中心, 目视左右间隙一致(即六面空), 在校正车头、 尾罗拉座定位时,必须校正罗拉座垂直。为了避免罗拉窜动,所以在罗拉座定位后,应装上 罗拉头,固定罗拉位置。 校正车中罗拉座位置: 1)拉前罗拉边线:在车头、尾装上前罗拉边线架,并在前罗拉的正前方拉前罗拉边线, 其高低位置应与前罗拉中心高低一致,边线的进出位置定位,可用前罗拉边线规靠在车头、 尾第一只罗拉沟槽处初定边线位置,再用边线规校正头尾各 23 只罗拉座的横
26、向位置,同 时复查、校正车头、尾第一只罗拉沟槽处的边线进出位置,兼查车头、尾罗拉轴承外圈与前 罗拉滑座前靠山要密接(不允许有间隙)。在定边线位置时,只能调节边线架,如图 11l 所 示,不要敲击车头、尾罗拉座。 2)校正车中罗拉座位置: 甲、校正车中罗拉座的横向位置,以罗拉边线为基准,在罗拉定向后(记号向上),先用 手将前罗拉向前靠山推紧, 再用前罗拉边线规放在靠近罗拉座旁的沟槽和光面部分之间往复 移动,目视定规和边线相切将罗拉座位置校正。 乙、车中罗拉座纵向位置的确定同车尾罗拉座定位方法相同,同时应校正六面空。 丙、在校正罗拉座垂直时,可用罗拉座直角尺来校正,如图 112 所示。 丁、罗拉座
27、的横向、纵向和垂直位置是相互影响的,所以进行校正时,三者必须反复检 查,同时注意校正六面空。 校正前罗拉颈部弯空: 校正前罗拉颈部弯空, 可用手敲检查。 若罗拉转一圈中有悬空、 有着实就是颈弯,一圈中全部敲空就是悬空。罗拉颈前侧的悬空,就是前靠山空。在校正罗 拉弯空时,应同时检查相邻罗拉座的弯空情况。在校正前靠山悬空时,应参考相邻罗拉座及 罗拉边线。在校直弯曲时,要找到罗拉的最大弯点,不要见弯就校,以免造成罗拉扭曲。如 遇弯曲较大、硬度较高而不易校直时,可分几次进行校直。在每次校正后,必须复紧螺栓。 校正前罗拉中弯、偏心及罗拉头中弯: 1)校直前罗拉中弯、偏心:降百分表的测头指在前罗拉沟槽中部
28、,转动前罗拉即可在百 分表 10 上看出罗拉的中弯,偏心状态,如图 113 所示。在测得中弯最高点后,可用罗拉校直器进 行校正,一般在罗拉镶接处中弯较大,故先应校正。在一节罗拉上各沟槽中弯方向一致时, 应选择中弯最大一处先校,如弯曲方向不一致(扭曲)时,就要仔细分段校正,先校大弯后校 小弯。在校罗拉中弯后,要注意复查颈弯,以免相互影响。若前罗拉偏心超过限度时应予调 换。 2)校直前罗拉头中弯:在前罗拉中弯校正后,即可校罗拉头中弯,其校正方法同上。 (3)平装中后罗拉: 校正罗拉隔距:在罗拉定向后(前、中、后罗拉标记向上),按工艺要求,用罗拉隔距 规分别校正前中及前后罗拉隔距,如图 114,图
29、115 所示。质量要求使隔距规能自然落 下及用规定塞尺插不进为良好。为了避免隔距规经常变动产生误差,前中、前后隔距规,应 固定分开使用。 校正中、后罗拉颈部弯空:平装方法与注意事项和前罗拉相同。 校正中、后罗拉中弯、偏心及罗拉头中弯:校正中、后罗拉中弯、偏心及罗拉头中弯 的方法与前罗拉相同,在校正工作结束后,对罗拉颈弯及罗拉隔距等均应进行复查。 (4)平装下销: 下销工艺设计尺寸: 1)下销的进出位置:前沿到前罗拉的中心距为 12mm。 2)下销的高低位置:平台顶平面比前后罗拉表面高 lmm。 3)下销曲面的高低位置:比前后罗拉表面高 2.5mm。 下销的安装: 将下销定位规放在靠罗拉座处前后
30、罗拉的沟槽上, 使定位规紧靠后罗拉 后侧面,来校正下销的前沿及顶面(平台及曲面)。若有误差可调节下销支架来校正,如图 1 16 所示。 11 校正摇架支杆与前罗地隔距: 以前罗拉为基准, 用摇架支杆隔距规校正摇架支杆前后 位置,并复查前罗拉弯空。摇架支杆的中心至前罗拉中心为 185mm(TFl8115 摇架型式), 如图 117 所示。 校正摇架位置:摇架的左右位置应使皮辊与罗拉沟槽对准,高低位置应符合规定,加 压杆前后位置符合工艺要求。 1)校正摇架的左右位置:用摇架定位规校正摇架的左右位置,位置决定后,可将摇架上 的紧定螺丝(M8)支紧于摇架支杆上,如图 118 所示。 2)校正摇架工作位
31、置: 甲、校正总压力:平装时可用摇架高度规测摇架体前侧面至前加压杆之间的间隙(A), 若有误差,可调节摇架座尾端的 M8 微调螺丝,使其间隙达到一致,如图 119 所示。 乙、校正摇架前、后皮辊及中上铁辊进出位置:根据摇架安装要求,后皮辊与后罗拉 中心应对齐, 中上铁辊中心对中罗拉中心后移 2mm,前皮辊中心对前罗拉中心前移 3mm(皮 辊位置也可根据生产厂的实际使用情况决定)。如图 l20 所示。 前、后皮辊及中上铁辊的标准位置确定后,可用上罗拉隔炬规,放在摇架体顶面,逐 只校正前、中、后加压杆絮固螺丝的位置,若罗拉隔距有变动,定规尺寸也应作相应变动。 由于零件配套之间误差, 故在试车中尚需
32、复查三直线, 对个别差异大的及加压杆显著歪斜的 应更换。如图 l21 所示。 12 (5)平装下皮圈张力架: 校正下皮圈张力架轴: 1)把张力架扭簧装在轴上后,要保证二者之间没有松动(即套上扭簧,将轴竖起,扭簧 不致自动落下)。 2)根据扭簧扭力的强弱,以及下皮圈对张力架摩擦力的大小,来确定张力架轴调节盘的 位置(角度)。 3)调节盘安装位置,一般应将中间孔(即第四孔)上的凸钉放在张力架轴的凹槽内,定位 后可用螺丝把张力架轴及调节盘固定在罗拉座上。 调节盘角度要求做到全台一致, 使皮圈张 力基本相同。如图 122 所示。 校正皮圈张力架位置:为了使皮圈在回转时能保持灵活,不产生吊皮圈,因此必须
33、校 正皮圈张力架的左右位置,在校正时,目视下皮圈应在罗拉沟槽正中,若不在正中,可用工 具轻敲皮圈张力架,调正左右位置,直到符合要求。在试车时,还需再进行复查。 III 平装主轴滚盘及制动器 车尾传动轴、 主轴的平装要做到各种轴承装配符合要求、 回转灵活、 滚盘安装位置正确、 运转乎稳、制动器动作准确可靠。 1平装主轴、滚盘及制动器顺序 (1)拉主轴边线(即立柱边线)。 (2)平装车尾内外侧轴承座。 (3)确定主轴的高低位置。 (4)确定主轴的横向位置。 (5)平装车中主轴轴承座。 (6)平装车头轴承座。 (7)校正滚盘左右位置。 (8)平装制动器与制动盘。 (9)检查校正滚盘摆动。 2平装方法
34、 (1)主轴位置的确定: 主轴的高低位置:以龙筋顶面为基准,主轴下表面至龙筋的顶面距离,可根据设计尺 寸用主轴定位规定位,如图 123 所示,并参见图 134。 13 计算公式如下: HMNR 式中:H龙筋顶面至主轴下表面的距离; M龙筋顶面至地面高度; N主轴中心至地面高度; R主轴半径。 主轴的横向位置:以立柱外侧面拉边线为基准,立柱外侧面至主轴内侧面的距离,可 根据设计尺寸用主轴定位规定位,如图 123 所示,并参见图 134。 计算公式如下: LABRr 式中:L立柱外侧面至主轴内侧面的距离; A立柱中心至机台中心距; R主轴半径; r立柱半径; B主轴中心到机台中心距。 (2)平装主
35、轴轴承座: 拉主轴边线:在头、尾中墙板立柱的半高处,拉立柱外侧边线(滚盘侧),作为主轴进 出的基准线(此线应尽量拉紧,防止被气流吹偏)。 车尾内外侧轴承座的平装:A513C 型细纱机因主电动机位于车尾,故轴承座需从车 尾向车头依次平装, 以主轴定位规为准, 将车尾第二根主轴穿到车尾第二、 第三块墙板之间, 在一端用联轴器将车尾第一根主轴联接起来(中间留 1mm 间隙);在另一端即在靠近车尾第 三块墙板处,将定位规横梁放在龙筋顶面上,主轴挂在定位钩上,来校正轴承座的位置,使 车尾第二、第一根主轴定位。当车尾第一根主轴定位后,以此作基准来校正车尾传动轴与主 轴的同心及水平。 校正同心度可将同轴度规
36、放置在主轴和车尾传动轴的上方, 用塞尺检查四 点。如两轴前后不平齐,可移动车尾传动轴轴承座的横向位置,随后将同轴度规旋转 90, 再测四点。如两轴高低不平齐时,可调节车尾底板三个 M16 螺丝。在平装车尾传动轴时, 要同时兼看车尾传动轴的纵向水平及车尾底板横向水平。 在校正好车尾传动轴的位置和车尾 底板水平之后,垫入斜面垫铁,即将底板用水泥浇好固定,如图 124 所示。 平装车中主轴轴承座:车中主轴轴承座的平装顺序,从车尾第一块中墙板开始,依次 向车头方向逐一平装,按规定尺寸将 111209 轴承安装紧固在主轴上,再将轴承座与轴承盖 14 装好(注意油杯位置),以龙筋顶面与立柱边线为基准,用主
37、轴定位规紧靠轴承座,将主轴放 在主轴定位规的定位钩上,用锁紧钩将主轴固定,即可决定轴承座的高低位置。另一端用联 轴器与前一节主轴联按(两轴留 lmm 间隙), 并按主轴定位规的拉线测片工具与立柱边线相切 的要求,决定轴承座的横向位置,参见图 123。定位后即将轴承座与中墙板用螺丝紧固。 车中其他轴承座可依次平装,但在平装前,应先将滚盘及锭带事先套好。轴承安装位置,如 图 125 所示。 图 125 1轴承 111209 2主轴 平装车头轴承座:先将装上轴承的车头主轴,装在车头轴承座内,另一端与中段主轴 用联轴器联接紧固,然后,目视水平仪水泡位置来校正车头轴承座高低位置,同时做到主轴 回转灵活,
38、再紧固轴承座及轴承托架各部螺丝。车头轴承座的安装位置如图 126 所示。在 安装车头主轴时,同时要将制动盘装上。 图 126 l车头主轴 2车头轴承座 3水平仪 4弍墙扳 5联轴器 6滚盘 7制动盘 8车头底板 (3)平装滚盘: 滚盘的安装: 在平装轴承座时, 应先将滚盘套入主轴, 为了保证滚盘紧定套螺母自锁, 所以紧定套螺母的方向应朝车尾方向,但靠联轴器处的紧定套,方向相反。在套滚盘前要注 意使紧定套大端伸出滚盘 3mm 以上, 以免紧定套紧足后缩入滚盘内, 造成开车时滚盘摆动。 滚盘定位:先确定车尾第一只滚盘位置,其中心至车尾墙板的内侧为 200mm,近中 墙板的第一只滚盘平装尺寸如图 1
39、27 所示。 其余滚盘位置的确定, 可用滚盘间距规逐只进 行校正。如遇滚盘上有红点时,则要注意紧定套筒的缺口须与滚盘上的红点对准。 15 校正滚盘:开车检查滚盘,如发现摆动时,要停车用划针检查滚盘摆动幅度,可用手 转动滚盘, 用木棒轻轻敲击其侧面进行校正, 停车后, 还应检查各部螺母, 如发现有松动时, 要及时紧固。 (4)平装制动器: 制动座的定位: 对制动座的平装要求应做到与制动盘同心, 可用同轴度规之半圆孔合 在头段主轴上,并将其50mm 外圆部分伸入制动器的孔内,然后以外表面为基准旋转同轴 度规一周,并调节制动座位置使四周间隙均匀,校正后即可将其与弍墙板紧固,如图 128 所示。 调节
40、蹄片偏心轴:蹄片与制动盘的间隙,要求控制在 0.160.40mm 之间,同一机台 两蹄片与制动盘的间隙相差应不大于 0.05mm,平装时可用塞尺检查。 检查蹄片拉簧弹性:如蹄片拉簧弹性无回复能力时,必须调换。 调节制动器内的支头螺丝:衔铁连杆的动程约为 22mm,在制动盘固定后,它的外端 面与弍墙板加工面距离应为 103mm,参见图 126。平装时,要注意制动盘不能向墙板方 向推足,以免在运转时碰擦偏心轴使制动盘磨损。 校正 8kg 电磁铁位置:为了保证衔铁垂直升降,电磁铁高低位置的确定,可用手压衔 铁,当它与磁轭接触时,要求压簧被压缩长度为 23mm。 IV 平装成形及车头传动部分 1、平装
41、成形及车头传动部分顺序 (1)平装成形杠杆。 (2)平装上下分配轴。 (3)平装成形凸轮袖托脚及行星齿轮轴承座。 (4)平装平衡托杆。 (5)平装车头传动齿轮。 (6)平装牵伸传动部分。 2平装方法 (1)平装成形部分: 平装成形杠杆,检查成形杠杆摆动是否灵活。 平装分配轴:A513C 型细纱机有上下两根分配轴,分配轴左右轴承座装在车头弍墙 板上。两根分配轴的平装要求:轴承座在弍墙板上的高低位置一致,使两端中心至机梁的距 离符合要求,分配抽转动灵活,如图 129 所示。 16 平装成形凸轮轴托脚及行星齿轮轴承座: 以成形凸轮托脚为基准, 用水平仪校水平及 两轴同心, 来校正行星齿轮轴承座的高低
42、左右位置, 并使凸轮轴回转灵活。 在装行星齿轮时, 要做好齿轮的对位及凸轮与凸轮轴的键槽与键侧面的紧配, 以减少凸轮顿挫。 并检查成形凸 轮与转子中心对称, 成形传动部分的链条张力应稍偏紧, 以免由于累计间隙过大使凸轮在运 转时发生顿挫。 平装平衡扭杆:A513C 型细纱机钢领板与导纱板的重量平衡是采用弹性扭杆平衡, 因此要做到重量平衡适当,必须做好对扭杆的平装工作。其平装方法:按设计尺寸,扭杆弹 簧中心至车头底板外端距离为 96mm 的要求,校正扭杆弹簧两端轴承座的位置,并做到两 端间隙一致, 扭杆不歪斜, 保证重量平衡, 使扇形链轮摆动时不碰弍墙板, 如图 130 所示。 校正扭杆弹簧的步
43、骤: 1)将扭杆左端调节块上螺丝退出。 2)把钢领板摇到最高位置(满管位置)。 3)将分配轴上平衡链轮的链条与平衡凸轮上的链条联接于倒顺牙螺母(连接螺丝约 5 牙,倒顺牙数应一致)。 4)调节扭杆平衡调节块上的调节螺丝,使平衡调节块处于垂直状态。 5)把钢领板摇到最低位置(即落纱位置)。 6)调节倒顺牙螺母,校正平衡凸轮的下部至底板的距离,见表 1-4。 (2)平装车头传动齿轮:将各齿轮轴承及芯轴进行清洗检查和加油,平装时保证齿轮啮 合良好、外侧平齐、回转平稳灵活、轴与轴承配合适当。 17 图 130 1弍墙板 2扭杆固定端轴承座 3平衡调节块 4调节螺钉 5车头底板 表 1-4 锭 数 扭
44、力(kg) 距离(mm) 416 400 384 368 21130 21130 1120 1120 245 245 240 240 (3)平装牵伸传动部分: 平装牵伸传动墙板: 牵伸传动墙板前后位置可用牵伸墙板与头墙板定位规校正, 牵伸 传动墙板外侧与头墙板内侧的距离为 llOmm。牵伸传动墙板的左右位置离短机梁外侧的距离 为 lOmm,如图 131 所示。 平装前罗拉头轴承座:先装上前后罗拉座,接上第一段罗拉头,将轴承座稍微上抬, 紧固螺丝,再检查第一、第二罗拉座,若罗拉有悬空时,可用铜榔头轻轻敲正轴承座位置, 并使罗拉转动灵活。然后校正前后罗拉座的前滑座其高低横向位置,使其与第一、第二罗
45、拉 座均无悬空,然后紧固螺丝。 平装中罗拉座及前后罗拉座:对中罗拉座及前后罗拉座上滑座的安装要求:中、后罗 拉回转灵活,罗拉头与罗拉座(头一、头二)接触良好,同时注意中、后罗拉六面空。 V 平装卷捻部分 卷捻部分是否正常,对降低细纱断头,提高产量,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对这一部 分的 18 平装要求,使细纱机在运转中锭子、钢领及导纱钩在大、中、小纱均保持同心,钢领板和导 纱板在升降过程中保持平稳,钢领、锭子等专件处于良好状态。 平装卷捻部分顺序: 1校正滑轮进出位置。 2校正牵吊带及牵吊链条的安装位置。 3平装锭带盘轴高低、前后位置。 4校正锭带盘支圈位置。 5平装锭带盘及架子,检查校正锭带
46、盘重锤刻度。 6平装钢领板高低、前后、左右位置。 7平装钢领底座及钢丝圈清洁器。 8校正导纱板角铁左右位置及平装导纱板升降杆垂直水平。 9校正导纱板角铁高低。 10装锭脚锭子,检查调换摇头麻手锭子。 11初校锭子与钢领的同心度。 12校正锭子水平。 13精校锭子与钢领同心度。 14校正导纱钩左右进出位置。 15精校锭带盘部分。 16校正隔纱板前后、左右位置。 17校正落纱机上下轨道。 平装方法: 1平装牵吊部分 (1)检查、调换磨损的牵吊带及牵吊滑轮。 (2)检查、校正滑轮进出位置、回转灵活。 (3)检查、校正牵吊带装在拉杆上的位置。凡牵吊带接板上有二孔的一律装在第二孔, 使牵吊带长短一致,便
47、于调节,如图 132 所示。 图 132 1第二孔 2牵吊带接板 3牵吊带 19 图 133 L:205 升降 231.5 180 升降 206.5 (4)校正牵吊链条位置:当成形凸轮最小半径与成形杠杆上转子相切,卷绕链轮的链条 接头处与水平线约为 30角时,调节链条的调节螺丝进行校正,参见图 161。导纱板拉杆 和钢领板拉杆端面至弍墙板内侧距离(即落纱时的拉杆位置),如图 133 所示。 2平装锭带盘部分 (1)平装锭带盘轴: 高低位置:锭带盘架在垂直位置时,锭带盘顶端应与锭盘中心线在同一水平面上, 如图 134 所示。 计算公式如下: PSREr 式中:P锭带盘轴的下表面至龙筋顶面的垂直距
48、离; S锭带盘架高度; R锭带盘半径; E龙筋顶面至键盘中心距; r锭带盘轴半径。 前后位置:锭带盘推前不碰滚盘,并保持适当间距,倒后以不碰其他机件为原则,前 后摆动角度基本一致。 计算公式如下: F2 1 WK 式中:F左侧龙筋外侧面至锭带盘轴侧面距离; W龙筋宽度; 20 K机台中心至锭带盘轴侧面距离。 式中相关数据见附录六。 锭带盘轴高低、前后位置可用锭带盘轴定位规放于龙筋上,在锭带盘张力架轴承座 处逐根校正,如图 135 所示。 (2)校正锭带盘位置: 校正锭带盘左右位置即校正锭带盘轴支圈左右位置, 在校正支圈位置时, 应特别注意 其安装尺寸。靠车头第一只锭带盘支圈中心至弍墙板的距离为 238mm;第二只与第一只键 带盘支圈中心距为 198mm;第二只至第三只中心距为 82mm;其后逢中墙板(靠车尾侧)的一 只锭带盘支圈,其中心至中墙板的距离均为 62mm;最后一只,中心距为 82mm。其他支圈 的中心距可按规定的 140mm 校正定位,如图 136、图 137 所示。 锭带盘前后位置,可调节锭带盘轴支圈的角度来校正。 校正锭带盘重锤的刻度同台一致。 (3)锭带盘轴移位使用:锭带盘轴如磨损,大修理时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