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第 18 讲 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考点 1| 凯歌进行 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识记 基础知识梳理 一、国民经济的恢复 (1949 1952 年 ) 1背景:由于 帝国主义 的长期掠夺和国民政府的肆意搜刮,加上多年战争破坏,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2成果: 1952 年,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3意义: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 经济建设 创造了条件。 二、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1953 1956 年 ) 1“一五”计划 (1953 1957 年 ) (1)背景:新中国 成立之初,我国是一个落后的 农业国 。 (2)任务:优先发展 重工业 ,有步
2、骤地对农业、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进行改造。 (3)结果 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 长春 第一汽车制造厂等先后建成投产。 到 1956 年底,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 社会主义 改造。 (4)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 工业化 奠定了初步基础。 2三大改造 (1953 1956 年 ) (1)内容 农业:农民参加 农业生产合作社 ,走集体化道路。 手工业: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对民族资本主义实行 国家资本 主义 的和平赎买政策。 (2)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 社会主义公有制 。 (3)意义:标志着 社会主义经济体系 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3、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轻巧识记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概念阐释 过渡时期 过渡时期指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 1956 年底三大改造完成 ,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所【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谓“过渡”是指新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此时中国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而不是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理解 史料研习归纳 史料一 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中心环节是发展国家的重工业 , 以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 , 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 , 经济上不能独立 , 国防不能巩固 ,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侮我们 , 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 ,
4、一般是花了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 , 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 , 从重工业建设开始 , 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史料二 在国民收入中 , 1957 年同 1952 年相比 , 国营经济所占比重由 19%提高到 33%, 合作社经济由 1.5%提高到 56%, 公私合 营经济由 0.7%提高到 8%, 个体经济则由 71.8%降低到3%, 资本主义经济由 7%降低到 0.1%以下。 史料解读 (1)史料一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这适应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加强国防建设的需要。 (2)史料二主要是反映了生产资料私有制
5、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使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绝对优势。 史料运用 (1)根据史料一与当时历史背景,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启动时采取“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提示 重工业基础薄弱;面临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 ;借鉴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验。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大改造完成的历史意义。 提示 三大改造的完成 , 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 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 , 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史论归纳 “一五”计划的特点和实质 (1)特点 改造与建
6、设并举 (或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并举 )。 工业化建设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并举。 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强调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 渐进性和长期性。 一体 (主体:工业 化 )两翼 (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相辅相成。 (2)实质:既是我国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又是国家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始。 应用 对点强化训练 1阅读下表信息,据此解读正确的是 ( ) 工业投资金额 基本建设投资项目数 行业 比例 (%) 投资主体 比例 (%) 金额 (亿元 ) 重工业 85 中央 81.8 481.15 轻工业 15 地方 18.2
7、107.32 1953 1957 年间我国工业 与基本建设投资情况统计 A地方政府资源调控能 力不足 B凸显了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 C该时期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 D“一五”期间工业发展迅速 C 材料中地方的投资比例小是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 国家贫困 , 地方无法进行投资 , 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以排除 B 项 , 市场经济体制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提出的 ,故 B 项错误;通过表格中对重工业和轻工业的投资比例可以看出重工业是投资的重点 , 故 C项正确;材料没有工业发展速度方面的信息 , 故 D 项错误。 2 (2017 商丘高三模拟 )“一五”期间,“优先保证工业面向华北、西北
8、和华中的新工业中心”,大部分的工厂“建在非 沿海省份的城市,如湖北的武汉、内蒙古的包头、吉林的长春和四川的成都”。这说明“一五”计划 ( ) A有利于各地区经济的均衡发展 B完全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 C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D有效提升了我国的产业结构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A 据材料“优先保证工业面向华北、西北和华中的新工业中心 , 大部分的工厂建在非沿海省份的城市 , 如湖北的武汉、内蒙古的包头、吉林的长春和四川的成都”可知 , 这些地方都是过去工业非常落后的地方 , 由此可见这种布局有利于使各地区的经济均衡发展 , 故A 项正确;从材料中无法看出是否形成完全合理的布局 , 故 B
9、 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到所布局工业的种类 , 故 C 项错误;材料没有关于产业结构调整的信息 , 故 D 项错误。 3 (2017 泉州高三适应性练习 )1957 年,全国农业总产值 536.7 亿元,比 1952 年的 417亿元增长了 24.8%,平均每年递增 4.5%。粮食总产量 19 505 万吨,比 1952 年的 16 392 万吨增长 19%,平均每年递增 3.5%。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 【导学号: 02990072】 A国家优先发展农业 B农民拥有土地所有权 C农民生产自主权扩大 D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 D 1953 1957 年的“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 故 A 项
10、错误; 1956 年底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 土地由私有变为公有 , 故 B 项错误;农业合作化走的是集体化道路 , 农民生产自主权减弱 , 故 C 项错误;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解放了生产力 , 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 故D 项正确。 4 (2017 衡水高三模拟 )下图为我国 1952 1956 年底主要经济成分的变化: 这种经济成分变化最主要的意义是 ( ) A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B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基础 D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 A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 社会主义改造后 , 公有制经济逐步占主导地位 , 这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11、, 故 A 项正确; 1956 年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 , 中国才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故 B 项错误;“一五”计划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基础 , 故 C 项错误; D 项不是最主要的意义 , 故 D 项错误。 考点 2| “岁月峥嵘 ”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曲折历程 (对应学生用书第 146 页 ) 识记 基础知识梳理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曲折历程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1成功的开端:中共八大 (1956 年 ) (1)背景:三大改造完成 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2)内容 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 先进的工业国 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
12、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 工业国 。 (3)意义: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 成功探索 。 2探索中的失误 (1)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内容: 1958 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 多快好省 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影响:片面追求“多”与“快”,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导致全国掀起“大跃进”的高潮。 (2)“大跃进”运动 原因:急于求成,片面追求经 济建设的高速度。 时间: 1958 年。 内容:片面要求大办工业、大办农业。 评价: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但忽视了 客观经济规律 。 (3)人民公社化运动 原因:领导人主观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
13、大、公有化的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生产的发展。 时间: 1958 年。 内容: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 评价:超越了 历史发展阶段 ,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 (4)“ 文化大革命 ”的动乱由思想文化领域、政治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 易误辨析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区别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都是“左”倾错误的表现 , 但二者不能混为一谈。“大跃进”属于社会生产力发展范畴 , 错误的根源在于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人民公社化运动属于变革生产关系的范畴 , 根源在于生产关系变革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3政策调整 (1)1960 年,对国
14、民经济实行“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的方针。 (2)1971 年, 周恩来 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 1973 年出现复苏局面。 (3)1975 年,邓小平提出 全面整顿 的思想,国民经济呈现回升状态。 教材补遗 _新中国的城市化问题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1950 1957 年 , 伴随着“一五”计划的顺利进行 , 大量农民进入城镇就业 , 推动了中国城市化的进程。 1958 1960 年 , 由于“大跃进”的发动 , 全民大炼钢铁 , “以钢为纲” , 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向城镇 , 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在脱离农业基础上超常规畸形发展。 1961 1965年 , 国家进行工业调整 , 精简工业和城市人口 , 两千多万城市人口下放回乡 , 为国民经济调整时期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