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 模拟试题汇编(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武灵王平昼闲居,肥义侍坐,曰:“王许胡、狄之利乎?”王曰:“夫有高世之功者,必负遗俗之累;有独知之虑者,必被庶人之恐。今吾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赵文进谏,王曰:虑无恶扰,忠无过罪,子其言乎。赵文曰:衣服有常,礼之制也,先圣之所以教。今君释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之教,易古之道,故臣愿王之图之。”王曰:“子言,世俗之间。夫三代不同服而王,五伯不同教而政。故势与俗化,而礼与变俱,圣人之道也。知学之人,能与闻迁,达于礼之变,能与时化。子其释之。”赵造谏,王曰:“忠不辟危,明
2、不距人。子其言乎。”赵造曰:“臣闻之,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俗而动今王易初不循俗胡服不顾世非所以教民而成礼也且服奇者志淫俗辟者乱民是以莅国者不袭奇辟之服,中国不近蛮夷之行。且循法无过,修礼无邪,臣愿王之图之。”王曰:“圣人之兴也,不相袭而王;夏、殷之衷也,不易礼而灭。然则反古未可非,而循礼未足多也。是以圣人利身之谓服,便事之谓教。循法之功,不足以高世;法古之学,不足以制今。子其勿反也。”文本二:王破原阳,以为骑邑,牛赞进谏曰:“国有固籍,兵有常经。今王破卒散兵,以奉骑射,臣恐其攻获之利,不如所失之费也。”王曰:“阴阳不同道,四时不一宜。子知官府之籍,不知器械之利;知兵甲之用,不知阴阳之宜。故兵
3、不当于用,何兵之不可易?教不便于事;何俗之不可变?牛赞再拜稽首曰:臣敢不听令乎?王遂胡服,率骑入胡,辟地千里。(节选自战国策赵策二)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俗而动/今王易初不循俗/胡服不顾世非/所以教民而成礼也/且服奇者志淫/俗辟者乱民/B. 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俗而动今/王易初不循俗/胡服不顾世/非所以教民而成礼也/且服奇者志淫/俗辟者乱民/C. 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俗而动/今王易初不循俗/胡服不顾世/非所以教民而成礼也/且服奇者志淫/俗辟者乱民/D. 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俗而动今/王易初不循俗/胡服不顾世非/所以教民
4、而成礼也/且服奇者志淫/俗辟者乱民/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侍坐”指在尊长旁陪伴侍奉,“侍”与鸿门宴“张良西向侍”的“侍”字含义相同。B. “辟危”指开启危险,“辟”与鱼我所欲也“故患有所不辟也”的“辟”字含义不同。C. “修礼”在文中指实行礼制,“修”与离骚“余独好修以为常”的“修”字含义不同。D. “常经”在文中指固定的兵法制度,“常”与师说“圣人无常师”的“常”含义相同。12. 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赵武灵王在与肥义对话中表示,实施胡服骑射的计划不会一帆风顺,总会受到世俗习惯及一般人的牵制阻挠,但他还是决定在
5、赵国推行这一改革。B. 赵文认为推行胡服骑射违反了固有的礼法,赵武灵王以三代五伯为例,阐明治国应当随着形势的发展而变化,要勇于打破世俗见解,去除陈规陋习。C. 赵造反对胡服骑射,认为改变礼制会让国家走上歧途;赵武灵王肯定了他进谏的忠心,同时以夏、殷不改变礼治而灭亡的事实进行了针锋相对的反驳。D. 赵武灵王在原阳设立骑兵基地,这引起牛赞的担忧,赵武灵王用做事应因时制宜的道理说服了牛赞,最终率领骑兵拓地千里,彰显了胡服骑射的效果。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故势与俗化,而礼与变俱,圣人之道也。(2)然则反古未可非,而循礼未足多也。(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
6、的文言文,完成各题。建炎三年五月,以张浚为川陕宣抚处置使。冬十月壬辰,张浚治兵于兴元,以图中原。浚上疏言:“汉中实形势之地,前控六路之师,后据两川之粟,左通荆、襄之财,右出秦、陇之马,号令中原,必基于此。谨积粟,以待巡章。”辛丑,张浚以赵开为随军转运使,专总四川财赋。开见浚曰:“蜀之民力尽矣,锱铢不可加,独榷货尚存赢馀,而贪猾认为己有,共相隐匿。惟不恤怨詈,断而敢行,庶可救一时之急。”浚锐意兴复,委任不疑。浚旬犒月赏,期得士死力,费用不赀,尽取于开。十二月甲申,张浚承制拜曲端为威武大将军,军士悦服。四年夏四月,金娄室既陷陕州,遂长驱入潼关。曲端遣吴玠拒之于彭原,而自拥兵邠州为援。金人来攻,玠击
7、败之。娄宣整军复战,玠军败绩,部将杨晟死之,端退屯泾原,金乘胜焚邠州。玠怨端不为援,大诟之,由是二人有隙。浚虽重用端,然以人言,不能无疑,乃使张彬诣渭州察之。彬至,谓端曰:“今兵合财备,娄室以孤军深入吾境,我合诸路攻之,不难。”端曰:“彼将士精锐且因粮于我我今反为客未可胜也若按兵据险时出偏师以扰其耕获彼不得耕获必取粮河东则我为主矣如此一二年,彼必因敝,乃可图也。万一轻举,后忧方大。”彬还白浚,浚不以为然。及闻兀术留江、淮,议出师挠之。端曰:“平原广野,敌便于冲突,而我军未尝习水战,金人新造之势,难与争锋。宜训兵秣马,保疆而已。后十年乃可。”浚积前疑,遂以彭原之败,罢端兵柄。绍兴二年十二月甲辰,
8、召张浚知枢密院事。(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张浚经略关陕)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彼将士精锐/且因粮于我/我今反为/客未可胜也/若按兵据险时/出偏师以扰其耕获/彼不得耕获/必取粮/河东则我为主矣/B. 彼将士精锐/且因粮于我/我今反为客/未可胜也/若按兵据险/时出偏师以扰其耕获/彼不得耕获/必取粮河东/则我为主矣/C. 彼将士精锐/且因粮于我/我今反为客/未可胜也/若按兵据险时/出偏师以扰其耕获/彼不得耕获/必取粮河东/则我为主矣/D. 彼将士精锐/且因粮于我/我今反为客未可胜也/若按兵据险/时出偏师以扰其耕获/彼不得耕获/必取粮/河东则我为主矣/11. 下列对
9、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治兵”意为冶炼兵器,“兵”和“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的“兵”字含义相同。B. “左”在地理上常指东方,因为荆、襄两地在汉中的东方,所以说“左通荆、襄之财”。C. “庶”表示可能或期望,“庶”和“庶刘侥幸”(陈情表)中的“庶”字含义相同。D. “制”和诏、敕一样均为圣旨,常由中书舍人拟写,其他官员加知制诰者也可拟写。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浚认为汉中地区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对于朝廷收复中原具有至关重要作用,应好好经营此地,在此地作好粮食储备工作,这体现了他良好的政治眼光。B. 赵开对蜀地财政情况很了解
10、,认为不能再给当地百姓增加负担,唯独专卖货物还有赢余,却被崩婚之梁所占,若能对此采取果断措施,或许可以救一时之急。C. 曲端被任命为戚武大将军,深受军上拥戴,在与娄室的战争中,他驻守邠州作为援军,大举击败金兵,但吴玠的部队最终吃了败仗,其部将杨晟因之战死。D. 在如何对待艺术留镇江淮的策略上,曲端客观分析了敌我双方的情况,认为地形方面对金兵更有利,且金人势头正盛,暂时难以与其对抗,当作长远打算。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浚旬犒月赏,期得士死力,费用不赀,尽取于开。(2)玠怨端不为援,大诟之,由是二人有隙。(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言极则怒,怒则说者危
11、。非贤者孰肯犯危?而非贤者也,将以要利矣;要利之人,犯危何益?故不肖主无贤者。无贤者则不闻极言,不闻极言,则奸人比周,百邪悉起。若此则无以存矣。凡国之存也,主之安也,必有以也。不知所以,虽存必亡,虽安必危。所以不可不论也。荆文王得茹黄之狗,宛路之矰,以畋於云梦,三月不反。得丹之姬,淫,期年不听朝。葆申曰:“先王卜以臣为葆,吉。今王得茹黄之狗,宛路之矰,畋三月不反;得丹之姬,淫,期年不听朝。王之罪当笞。”王曰:“不谷免衣襁褓而齿于诸侯,愿请变更而无笞。”葆申曰:“臣承先王之令,不敢废也。王不受笞,是废先王之令也。臣宁抵罪于王,毋抵罪于先王。”王曰:“敬诺。”引席,王伏。葆申束细荆五十,跪而加之于
12、背,如此者再,谓王:“起矣!”王曰:“有笞之名一也,遂致之!”申曰:“臣闻君子耻之,小人痛之。耻之不变,痛之何益?”葆申趣出自流于渊请死罪文王曰此不谷之过也葆申何罪王乃变更,召葆申,杀茹黄之狗,析宛路之矰,放丹之姬。后荆国兼国三十九。令荆国广大至于此者,葆申之力也,极言之功也。(节选自吕氏春秋直谏)【注释】极:尽。指说话不加隐讳,毫无保留。以:因,原因。荆文王:楚文王,春秋楚国君。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葆申趣出自流/于渊请死罪/文王曰此/不谷之过也/葆申何罪/B. 葆申趣出/自流于渊/请死罪/文王曰此/不谷之过也/葆申何罪/C. 葆申趣出/自流于渊/请死
13、罪/文王曰/此不谷之过也/葆申何罪/D. 葆申趣出自流/于渊请死罪/文王曰/此不谷之过也/葆申何罪/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虽”意思是“即使”,与孔雀东南飞“虽与府吏要”的“虽”含义不相同。B. “期年”意思是一年,“期”与陈情表“外无期功强近之亲”的“期”含义不相同。C. “再”意思是两次,与曹刿论战“一鼓作气,再而衰”的“再”含义相同。D. “趣”意思是小步快走,与兰亭集序“虽趣舍万殊”的“趣”含义不相同。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国家需要贤臣。没有贤臣,君王就听不到不加隐讳的言论,听不到不加隐讳的言论,奸人
14、就会聚集在君王周围,各种邪说恶行就会一起产生。B. 荆文王知错能改。虽然荆文王之前耽于享乐,但受到葆申劝谏后能及时迷途知返,最终兼并众多国家,使本国疆土扩大。C. 葆申认为对君子和小人犯错误的处理方法是不同的。君子犯错,要使他心里感到羞耻;小人犯错,要让他皮肉觉得疼痛。D. 葆申直言敢谏。面对君王的错误,葆申据理力争,不惧得罪君王,对荆文王实施五十笞刑。之后将自己流放到渊地,并自请死罪。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而非贤者也,将以要利矣;要利之人,犯危何益?(2)臣承先王之令,不敢废也。王不受笞,是废先王之令也。(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5、下面小题。孔子曰:“德不孤,必有邻。”夫施德者贵不德,受恩者尚必报;是故臣劳勤以为君,而不求其赏,君持施以牧下,而无所德。夫臣不复君之恩,而苟营其私门,祸之源也;君不能报臣之功,而惮刑赏者,亦乱之基也。夫祸乱之原基,由不报恩生矣。晋文公出亡,周流天下,舟之侨从焉。文公反国,择可爵而爵之,择可禄而禄之,舟之侨独不与焉。文公酌诸大夫酒,酒酣,文公曰:“二三子盍为寡人赋乎?”舟之侨进曰:“君子为赋,小人清陈其辞,辞曰:有龙矫矫,顷失其所。一蛇从之,周流天下。龙反其渊,安宁其处。一蛇者干,独不得其所。”文公瞿然曰:“子欲爵耶?请待旦日之期。子欲禄邪?请今命廩人。”舟之侨曰:“请而得其赏,廉者不受也。言
16、尽而名至,仁者不为也。今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草兴起,莫之能御。今为一人言施一人,犹为一块土下雨也,土亦不生之矣。”遂历阶而去。文公求之不得,终身诵甫田之诗。平原君既归赵,楚使春申君将兵救赵,魏信陵君亦矫夺晋鄙军往救赵。未至,秦急围邯郸,邯郸急且降,平原君患之。邯郸传舍吏子李谈谓平原君曰:“君不忧赵亡手?”平原君曰:“赵亡即胜为虏,何为不忧?”李谈曰:“邯郸之民,炊骨易子而食之,可谓至困。而君之后宫数百妇妾荷绮縠厨余粱肉士民兵尽或剡木为矛戟而君之器物钟磬自恣若使秦破赵君安得有此使赵而全君何患无有君诚能令夫人以下,编于士卒间,分工而作之,家所有尽散以飨食士,方其危苦时,易为惠耳。”于是平原君
17、如其计,而勇敢之士三千人皆出死,因从李谈赴秦军,秦军为却三十里。亦会楚魏救至,秦军遂罢。李战死,封其父为李侯。(节选自说苑复恩)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而君之后宫数百/妇妾荷绮縠/厨余粱肉/士民兵尽/或剡木为矛戟/而君之器物钟磬自恣/若使秦破赵君/安得有此/使赵而全君/何患无有/B. 而君之后宫/数百妇妾荷绮縠/厨余粱肉/士民兵尽/或剡木为矛戟/而君之器物钟磬自恣/若使秦破赵君/安得有此/使赵而全君/何患无有/C. 而君之后宫数百/妇妾荷绮縠/厨余粱肉/士民兵尽/或剡木为矛戟/而君之器物钟磬自恣/若使秦破赵/君安得有此/使赵而全/君何患无有/D. 而君之后
18、宫/数百妇妾荷绮縠/厨余粱肉/士民兵尽/或剡木为矛戟/而君之器物钟磬自恣/若使秦破赵/君安得有此/使赵而全/君何患无有/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晋文公出亡”与“其一人夜亡告之”(汉书苏武传)两句中的“亡”字含义相同。B. “小人请陈其辞”与“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两句中的“陈”含义不同。C. “家所有尽散以飨食士”与“旦日飨士卒”(鸿门宴)两句中的“飨”字含义相同。D. “秦军为却三十里”与“却与小姑别”(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却”字含义不同。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受到别人恩惠一定要报答恩情,哪怕是
19、君王,如果不懂得回馈臣子的功劳,害怕论功封赏,也会导致灾祸。B. 舟之侨追随晋文公流亡却未得到封赏,后来他以“不得其所”的蛇来表达自己的失意,这引起晋文公的惊讶。C. 赵国都城邯郸被围困告急,李谈对平原君耽于享乐不忧国事心怀不满,于是劝诫平原君要在危苦之际施恩于人。D. 平原君采纳了李谈的计谋,于是众多勇士挺身而出,慷慨为国赴死,后来楚国、魏国救兵赶到,秦军最终罢兵。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是故臣劳勤以为君,而不求其赏,君持施以牧下,而无所德。(2)子欲爵耶?请待旦日之期。子欲禄邪?请今命廪人。(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刘汉
20、弼,字正甫,上虞人。生开岁而孤,母谢氏抚而教之。嘉定九年举进士,授吉州教授。召试馆职,改秘书省正字,改著作佐郎兼史馆校勘,权考功员外郎。出知温州。寻擢太常少卿,以左司谏召,擢侍御史兼侍讲,以户部侍郎致仕。汉弼学明义利之辨为正字时应诏言事极论致灾弭灾之道为校书郎转对举苏轼所言结人心厚风俗存纪纲又论制阃当复其旧,戎司当各还其所,边郡守当用武臣。又公赏罚以励人心,广规抚以用人才。为考功员外,所陈皆切于时务。及为言官,帝奖谕曰:“以卿纯实不欺,故此亲擢,宜悉心以告。”汉弼以台纲久驰,疏三事,曰:定规抚,正体统,远谋虑。首论给事中钱相巧于迎合,睥睨政地,直学士院吴愈不称其职,罢去之。又劾中书舍人濮斗南、
21、左正言叶贲,疏留中不出。贲,松阳人,为时相史嵩之腹心。有使贲互按者,明日贲有他命,而汉弼由是去国。嵩之久擅国柄,帝益患苦之,既复以左司谏召。奏疏论立圣心、正君道、谨事机、伸士气、收人才五事,帝嘉其言,并付行之。及为侍御史,密奏曰:“自古未有一日无宰相之朝,今虚相位已三月,尚可狐疑而不断乎?”帝览纳,遂决。乃命范钟、杜范并相,百官举笏相庆,汉弼之力为多。又累章言金渊、郑起之徒,皆畴昔托身私门,为之腹心,盘据要路。至论马光祖夺情,总赋淮东,乃嵩之预为引例之地,乞勒令追服终丧,以补名教。帝尝属汉弼以进人才,退而条具以奏,皆时望所归重。汉弼以受知特异,而奸邪未尽屏汰,论议未能坚定为虑,遂感末疾,居亡何
22、,遂卒,谥曰忠。(节选自宋史列传卷一百六十五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汉弼学明义利之辨为正字时应诏言事极论致灾弭灾之道为校书郎转对举苏轼所言结人心厚风俗存纪纲B. 汉弼学明义利之辨为正字时应诏言事极论致灾弭灾之道为校书郎转对举苏轼所言结人心厚风俗存纪纲C. 汉弼学明义利之辨为正字时应诏言事极论致灾弭灾之道为校书郎转对举苏轼所言结人心厚风俗存纪纲D. 汉弼学明义利之辨为正字时应诏言事极论致灾弭灾之道为校书郎转对举苏轼所言结人心厚风俗存纪纲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致仕”意思是交还官职,“致”与劝学“而致千里”
23、的“致”字含义不同。B. “互按”意思是互相抑制,“按”与鸿门宴“项王按剑而跽”的“按”含义不同。C. “夺情”意思是为国家夺去了孝亲之情,“夺”与寡人之于国也“勿夺其时”的“夺”字含义相同。D. “名教”意思是以“正名分”为中心的封建礼教,“名”与游褒禅山记“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的“名”字含义不同。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刘汉弼谈论赏罚公平以激励人心,推广法规以任用人才。担任考功员外郎时,所陈述的都非常符合当时的重大事情或客观形势。B. 刘汉弼因为朝廷纲纪长时间松懈,分条陈述了三件事:给事中钱相傲视朝廷,直学士院吴愈不称职,中书舍人濮斗南、左正言
24、叶贲不守法度。C. 朝廷空着相位已有三月,刘汉弼认为自古以来没有一天无宰相的朝代,不能犹豫不决,皇上采纳他的意见,任命范钟、杜范两人一起担任宰相。D. 刘汉弼因为受人知遇不同一般,但是因奸诈邪恶的事或人没有全部除去,思想认识不能坚定而忧虑,最后感染四肢的疾患去世。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及为言官,帝奖谕曰:“以卿纯实不欺,故此亲擢,宜悉心以告。”(2)又累章言金渊、郑起之徒,皆畴昔托身私门,为之腹心,盘据要路。(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赵主父与齐、燕共灭中山,迁其王于肤施。归,行赏,大赦,置酒,酣五日。赵主父封其长子章于代
25、,号曰安阳君。安阳君素侈,心不服其弟。主父使田不礼相之。李兑谓肥义曰:“公子章强壮而志骄,党众而欲大,田不礼忍杀而骄,二人相得,必有阴谋。夫小人有欲,轻虑浅谋,徒见其利,不顾其害,难必不久矣。子任重而势大,乱之所始而祸之所集也。子奚不称疾毋出而传政于公子成,毋为祸梯,不亦可乎!”肥义曰:“昔者主父以王属义也,曰:毋变而度,毋易而虑,坚守一心,以殁而世。义再拜受命而籍之。今畏不礼之难而忘吾籍,变孰大焉!谚曰:死者复生,生者不愧。吾欲全吾言,安得全吾身乎!子则有赐而忠我矣。虽然,吾言已在前矣,终不敢失!”李兑曰:“诺。子勉之矣!吾见子已今年耳。”涕泣而出。李兑数见公子成以备田不礼。肥义谓信期曰:“
26、公子章与田不礼声善而实恶内得主而外为暴矫令以擅一旦之命不难为也今吾忧之,夜而忘寐,饥而忘食,盗出入不可不备。自今以来,有召王者必见吾面,我将以身先之。无故而后王可入也。”信期曰:“善。”主父使惠文王朝群臣而自从旁窥之,见其长子缧然也,反北面为臣。诎于其弟,心怜之,于是乃欲分赵而王公子章于代,计未决而辍。主父及王游沙丘,异宫,公子章、田不礼以其徒作乱,诈以主父令召王。肥义先入,杀之。公子成与李兑自国至,乃起四邑之兵入距难,杀公子章及田不礼,灭其党。公子成为相,号安平君;李兑为司寇。是时惠文王少,成、兑专政。公子章之败也,往走主父,主父开之。成、兑因围主父宫。公子章死,成!兑谋曰:“以章故,围主父
27、;即解兵,吾属夷矣!”乃遂围之,令:“宫中人后出者夷!”宫中人悉出。主父欲出不得,又不得食,探雀毂而食之。三月馀,饿死沙丘宫。主父定死,乃发丧赴诸侯。(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四)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公子章与田不礼声善而实恶/内得主而外为/暴矫令以擅/一旦之命不难为也/B公子章与田不礼声善而实恶/内得主而外为暴/矫令以擅一旦之命/不难为也/C公子章与田不礼声善而实恶/内得主而外为暴/矫令以擅/一旦之命不难为也D公子章与田不礼声善而实恶/内得主而外为/暴矫令以擅一旦之命/不难为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忍”意
28、为残忍,与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吾羞,不忍为之下”的“忍”含义不同B“属”通“嘱”,意为嘱托、托付,与岳阳楼记中“属予作文以记之”的“属”含义相同。C“辍”意为中止、停止,与陈涉世家中“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的“辍”含义不同。D“北面为臣”指向人称臣。古时臣子面向北方朝见天子,天子“南面而君”,君臣相对,尊卑有序。12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李兑以自己对赵章及田不礼的了解认为,田不礼做赵章的国相,两人定会相互勾结,图谋不轨、B对于李兑的劝说,肥义没有选择全身避祸,而是不忘初心,至死效忠。C公子赵成与李兑从国都邯郸赶来,发动军队镇压叛乱,叛乱平息后,两人把持了朝政。D
29、赵章败退后逃到父亲赵主父处寻求保护,但赵主父担心自身安全,不敢接纳他,让其离开。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夫小人有欲,轻虑浅谋,徒见其利,不顾其害,难必不久矣。(2)以章故,围主父;即解兵,吾属夷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居易敏悟绝人,工文章。未冠,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见其文,自失曰:“吾谓斯文遂绝,今复得子矣!”贞元中,擢进士,补校书郎。 四年,天子以旱甚,下诏有所蠲贷,振除灾沴。居易见诏节未详,即建言乞尽免江淮两赋,以救流瘠。宪宗颇采纳。李师道上私钱六百万,为魏征孙赎故第,居易言:“征任宰相,太宗用殿材成其正寝,后嗣不能守,陛下犹宜以贤
30、者子孙赎而赐之。师道人臣,不宜掠美。”帝从之。河东王锷将加平章事,居易以为,“宰相天下具瞻,非有重望显功不可任。按锷诛求百计,所得财号为羡余以献。今若假以名器,四方闻之,皆谓陛下得所献,与宰相。后对殿中,论执强鲠,帝未谕,辄进曰:“陛下误矣。”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绛曰:“陛下启言者路,故群臣敢论得失;若黜之,是箝其口,非所以发扬盛德也。”帝悟,待之如初。明年,盗杀武元衡,京都震扰。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宰相嫌其出位,不悦。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居易赋新井篇,言浮华,无实行,不可用。”出为州刺史。中书舍人王涯上言不宜治郡,追贬江州司马。既失志
31、,能顺适所遇,托浮屠生死说,若忘形骸者。 赞曰:居易在元和、长庆时,与元稹俱有名,最长于诗,它文未能称是也,多至数千篇,唐以来所未有。其自叙言:“关美刺者,谓之讽谕;咏性情者,谓之闲适;触事而发,谓之感伤;其它为杂律。”又讥:“世人所爱惟杂律诗,彼所重,我所轻。至讽谕意激而言质,闲适思澹而辞迂,以质合迂,宜人之不爱也。”今视其文,信然。而杜牧谓:“ 。”观居易始以直道奋,在天子前争安危,冀以立功,虽中被斥,晚益不衰。呜呼,居易其贤哉! (节选自新唐书白居易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 A.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B.帝变色/罢/
32、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C.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D.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冠,指古代中国汉族男性年满二十岁要举行冠礼,表示成年。文中未冠,即指白居易不到二十岁。古代女子满十五岁则行笈礼表示成年。 B.擢、补、授、迁是古代官职任免升降的术语,常见的还有拜、转、徙、谪和出等。本文中“补校书郎”是指补充为校书郎,“出为州刺史”是指京官外任州刺史。 C.明年,古文指第二年,而现代汉语中,明年指今年的后一年,古今意义不同。 D.浮屠,
33、亦作浮图、休屠。古人称佛教徒为浮屠,都是佛陀的异译。后人认为佛陀二字太麻烦,于是简化成了一个字“佛”。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新唐书认为白居易聪明过人,工于文章,在元和、长庆时的文坛很有名。他最擅长作诗,其他体裁的文章,比他的诗歌要写得差些。 B.白居易敢于直谏,不惧权威。在与宪宗朝堂讨论时,坦率耿介,直言皇帝发的告示有错,皇帝以此贬斥他出京为江州刺史。 C.白居易是成就斐然的诗人,白居易的诗多达数千篇,他按内容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和杂律诗。而白居易看不上眼的恰是世人钟爱的杂律诗。 D.杜牧批评白居易的诗歌细巧艳丽,不是庄重高雅的人
34、士应该作的,而且流传人间,影响很坏。白居易认为自己的讽喻诗,含意激切但言辞是质朴,闲适诗思虑恬静澹泊而文辞迁缓。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诸节度私计曰:“谁不如锷?争裒割生人以求所欲”。 纤艳不逞,非庄士雅人所为。流传人间,子父女母交口教授,淫言媟语入人肌骨不可去。14. 新唐书白居易传认为白居易是个贤人的理由是什么?结合文本,简要概括。(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武灵王平昼闲居,肥义侍坐,曰:“王许胡、狄之利乎?”王曰:“夫有高世之功者,必负遗俗之累;有独知之虑者,必被庶人之恐。今吾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赵文进谏,王曰:虑无
35、恶扰,忠无过罪,子其言乎。赵文曰:衣服有常,礼之制也,先圣之所以教。今君释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之教,易古之道,故臣愿王之图之。”王曰:“子言,世俗之间。夫三代不同服而王,五伯不同教而政。故势与俗化,而礼与变俱,圣人之道也。知学之人,能与闻迁,达于礼之变,能与时化。子其释之。”赵造谏,王曰:“忠不辟危,明不距人。子其言乎。”赵造曰:“臣闻之,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俗而动今王易初不循俗胡服不顾世非所以教民而成礼也且服奇者志淫俗辟者乱民是以莅国者不袭奇辟之服,中国不近蛮夷之行。且循法无过,修礼无邪,臣愿王之图之。”王曰:“圣人之兴也,不相袭而王;夏、殷之衷也,不易礼而灭。然则反古未可非,而循礼未足
36、多也。是以圣人利身之谓服,便事之谓教。循法之功,不足以高世;法古之学,不足以制今。子其勿反也。”文本二:王破原阳,以为骑邑,牛赞进谏曰:“国有固籍,兵有常经。今王破卒散兵,以奉骑射,臣恐其攻获之利,不如所失之费也。”王曰:“阴阳不同道,四时不一宜。子知官府之籍,不知器械之利;知兵甲之用,不知阴阳之宜。故兵不当于用,何兵之不可易?教不便于事;何俗之不可变?牛赞再拜稽首曰:臣敢不听令乎?王遂胡服,率骑入胡,辟地千里。(节选自战国策赵策二)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俗而动/今王易初不循俗/胡服不顾世非/所以教民而成礼也/且服奇者志淫/俗辟者
37、乱民/B. 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俗而动今/王易初不循俗/胡服不顾世/非所以教民而成礼也/且服奇者志淫/俗辟者乱民/C. 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俗而动/今王易初不循俗/胡服不顾世/非所以教民而成礼也/且服奇者志淫/俗辟者乱民/D. 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俗而动今/王易初不循俗/胡服不顾世非/所以教民而成礼也/且服奇者志淫/俗辟者乱民/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侍坐”指在尊长旁陪伴侍奉,“侍”与鸿门宴“张良西向侍”的“侍”字含义相同。B. “辟危”指开启危险,“辟”与鱼我所欲也“故患有所不辟也”的“辟”字含义不同。C. “修礼”在文中指实行礼
38、制,“修”与离骚“余独好修以为常”的“修”字含义不同。D. “常经”在文中指固定的兵法制度,“常”与师说“圣人无常师”的“常”含义相同。12. 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赵武灵王在与肥义对话中表示,实施胡服骑射的计划不会一帆风顺,总会受到世俗习惯及一般人的牵制阻挠,但他还是决定在赵国推行这一改革。B. 赵文认为推行胡服骑射违反了固有的礼法,赵武灵王以三代五伯为例,阐明治国应当随着形势的发展而变化,要勇于打破世俗见解,去除陈规陋习。C. 赵造反对胡服骑射,认为改变礼制会让国家走上歧途;赵武灵王肯定了他进谏的忠心,同时以夏、殷不改变礼治而灭亡的事实进行了针锋相对的反驳。D
39、. 赵武灵王在原阳设立骑兵基地,这引起牛赞的担忧,赵武灵王用做事应因时制宜的道理说服了牛赞,最终率领骑兵拓地千里,彰显了胡服骑射的效果。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故势与俗化,而礼与变俱,圣人之道也。(2)然则反古未可非,而循礼未足多也。【答案】10. C 11. B 12. C 13. (1)所以形势会跟着习俗而发生变化,礼法制度要随着形势的改变一起改变,这才是圣人治国的原则啊。(2)既然这样,那么反对古代旧俗不应受到非议,谨守旧礼陋俗未必值得称赞。【解析】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圣贤之人不去变更民众的习俗而去教化他们,聪明的人不改变习俗而治理国
40、家。现在大王您改变原来的服饰而不遵循习俗,改穿胡服而不顾世人的议论,这不是按照礼仪法则教化民众的方式。而且穿着奇装异服,习俗怪僻会扰乱民心。“今”是时间状语修饰句子“王易初不循俗”,其间联系紧密,不能分开,排除BD;“世”是“不顾”的宾语,宾语后断开,“非所以”省略主语“其(改穿胡服)”,应在“非”前分开,排除A。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侍”意思都是“陪侍”。句意:张良朝西陪侍。“侍”字含义相同。B.“指开启危险”“含义不同”错误。“辟”意思都是“躲避”。句意:躲避危险/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C.第一个“修”意为“实行”;第二个“修”意为“
41、修饰”。句意:我独爱好修饰习以为常。D.“常”意思都是“固定的”。句意: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赵造反对胡服骑射”错误。原文“臣闻之,圣人不易民而教,且循法无过,修礼无邪,臣愿王之图之”,只是表达对“胡服”的态度,没有说关于“骑射”的问题。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势”,形势;“化”,变化;“俱”,一起;“道”,原则、道理。(2)“然则”,既然这样,那么;“非”,非议;“循”,谨守;“多”,称赞、赞美。参考译文:文本一: 赵武灵王平日里闲着的时候,独自居住,肥义在旁边陪坐,说:“大王盘算如何从胡、
42、狄那里得到好处呢?” 大王说:“建立了盖世功勋的人,必然要遭受一些世俗小人的责难;而有独到见解的人,也必然会招惹众人的怨恨。现在我准备教导民众穿着胡服练习骑马射箭。”赵文进谏,大王说:“替别人着想的人不应该过分苛求,竭尽忠心的人不能指责他的错误,您就直言吧。”赵文说:“衣服有一定的款式这是礼法的规定;遵守法纪,不犯错误,这是老百姓的职责,这三个方面,都是古代圣贤的教导。现在大王您对这些都弃之不顾,去改穿远方胡人的衣服,改变古代的教化,改变古代的章程,所以我希望大王认真地考虑考虑。”大王说:“你所说的只是世俗的见解。夏、商、周三个朝代虽然服装不同但却能统一天下;春秋五霸政教各异却能治理好国家。所
43、以习俗随时势而变,而礼法和这一变化了的习俗相统一,这才是圣人治国的根本原则啊!真正有学问的人能听从意见而改变观点,真正通晓礼法的人能跟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您就放心吧!”赵造进言,大王说:“忠臣不畏惧危险,明主不拒绝臣子发表意见,您就坦然地说吧!”赵造说:“我听说过,圣贤之人不去变更民众的习俗而去教化他们,聪明的人不改变习俗而治理国家。现在大王您改变原来的服饰而不遵循习俗,改穿胡服而不顾世人的议论,这不是按照礼仪法则教化民众的方式。而且穿着奇装异服,习俗怪僻会扰乱民心。所以做国君的人不应去接受奇异怪僻的衣服,中原地区的人民不应效法蛮夷的生活方式,这不是按礼法要求来教化百姓的途径。况且遵循以往的法
44、令不会出差错,按照旧有的礼节行事就不会生出邪念。我希望大王慎重考虑这件事情。”大王说:“圣人的出现,不是因为互相承袭才统治天下的;夏朝和殷朝的衰亡,不改变礼法而灭亡。这样说来,不沿袭古法,不一定就要斥责,谨守旧礼陋俗也未必值得称赞。所以说圣人把便于穿着的叫衣服,把方便行事的就叫教化。遵循现成的制度建立的功业不可能超过当世,效法古人的作法,就不能够管理好现在的国家。您还是不要反对吧。”文本二: 赵武灵王撤消原阳军队的旧编制,建立骑兵。牛赞进谏说: “国家有固定的法令, 军队有长久不变的准则。如今君王撤消原阳军队的旧编制,建立骑兵,臣下害怕它攻战获得的利益,赶不上所损失的费用。”武灵王说:“阴阳的
45、变化有不同的规律,四季的推移各有所宜。您知道官府的法令,不知道改换器用的利益;您知道兵器铠甲的用途,不知道天时人事变化中所适宜采取的措施。所以兵器不适合应用,什么兵器不可以改换?教化不便于行事,什么风俗不可以改变?”牛赞再一次拜见武灵王叩头至地多时说: “臣下怎么敢不听从您的命令呢?”灵王于是就让他穿上胡服,率领骑兵攻入胡地,开拓了千里疆土。(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建炎三年五月,以张浚为川陕宣抚处置使。冬十月壬辰,张浚治兵于兴元,以图中原。浚上疏言:“汉中实形势之地,前控六路之师,后据两川之粟,左通荆、襄之财,右出秦、陇之马,号令中原,必基于此。谨积
46、粟,以待巡章。”辛丑,张浚以赵开为随军转运使,专总四川财赋。开见浚曰:“蜀之民力尽矣,锱铢不可加,独榷货尚存赢馀,而贪猾认为己有,共相隐匿。惟不恤怨詈,断而敢行,庶可救一时之急。”浚锐意兴复,委任不疑。浚旬犒月赏,期得士死力,费用不赀,尽取于开。十二月甲申,张浚承制拜曲端为威武大将军,军士悦服。四年夏四月,金娄室既陷陕州,遂长驱入潼关。曲端遣吴玠拒之于彭原,而自拥兵邠州为援。金人来攻,玠击败之。娄宣整军复战,玠军败绩,部将杨晟死之,端退屯泾原,金乘胜焚邠州。玠怨端不为援,大诟之,由是二人有隙。浚虽重用端,然以人言,不能无疑,乃使张彬诣渭州察之。彬至,谓端曰:“今兵合财备,娄室以孤军深入吾境,我
47、合诸路攻之,不难。”端曰:“彼将士精锐且因粮于我我今反为客未可胜也若按兵据险时出偏师以扰其耕获彼不得耕获必取粮河东则我为主矣如此一二年,彼必因敝,乃可图也。万一轻举,后忧方大。”彬还白浚,浚不以为然。及闻兀术留江、淮,议出师挠之。端曰:“平原广野,敌便于冲突,而我军未尝习水战,金人新造之势,难与争锋。宜训兵秣马,保疆而已。后十年乃可。”浚积前疑,遂以彭原之败,罢端兵柄。绍兴二年十二月甲辰,召张浚知枢密院事。(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张浚经略关陕)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彼将士精锐/且因粮于我/我今反为/客未可胜也/若按兵据险时/出偏师以扰其耕获/彼不得耕获/必取粮/河东则我为主矣/B. 彼将士精锐/且因粮于我/我今反为客/未可胜也/若按兵据险/时出偏师以扰其耕获/彼不得耕获/必取粮河东/则我为主矣/C. 彼将士精锐/且因粮于我/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