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考书法知识复习BRAND PLANING河北省2022年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说明:用规范的正楷或行楷正确书写汉字,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河北近12年中考真题精选2017河北4(1)题2分下列对这幅书法作品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意态生动,变化自然,使人百看不厌。B.线条爽直瘦劲,错落有致,自出新意。C.运用楷书字体,字字端正,方正典雅。D.俊逸纯净,气韵贯通,富于艺术感染力。【解析】观察这幅书法作品,字体有一定的连笔,又大致保持楷书风貌,可知该作品采用行楷字体。A、B、D三项均为行楷的特点,C项说法有误。C常见书法鉴赏知识梳理“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是考试说明的要求之一。结合全国各地市
2、中考真题来看,涉及的考查形式一般多为给出一幅或几幅书法作品,让考生辨析字体或选择每一幅书法作品所对应的特点。一、书法常识(一)汉字造字法六书分类概念及举例示例及现代汉语书写象形依照物体的外貌特征描绘出来,所谓画其成物。如日、月、山、马等。分类概念及举例示例及现代汉语书写指事字由象征性的符号构成。如上、下等。如“上”“下”,字形由两横构成。“上”字底端一横较长,顶端的横线写得较短,表示天或朝天的方向。“下”字顶端一横较长,底端的横线写得较短,表示地或朝地的方向。分类概念及举例示例及现代汉语书写会意由多个字根组成,衍生出新的含义。如武、信等。注:“从”像两个人前后相随的样子;“采”字的上面是“手(
3、爪)”,下面是“木”,表示用手从树上采摘东西;“解”字的剖拆字义是用“刀”把“牛”和“角”分开来表达;“酒”字,以酿酒的瓦瓶“酉”和液体“水”合起来表达字义;“鸣”字指鸟的叫声,于是用“口”和“鸟”组成。分类概念及举例示例及现代汉语书写形声由形旁、声旁组成,分为上形下声、左形右声、内形外声等。如箱、湖等。左形右声:江、松、城、钢右形左声:鸭、战、期、功上形下声:竿、花、空、雹 下形上声:盲、聋、梨、想外形内声:固、阁、府、厦 内形外声:闷、辩、问、翅分类概念及举例示例及现代汉语书写转注用于两字互译,彼此同义而不同形。如老、考等“老”与“考”二字,本意都是长者,读音相近,可以相互解释、借用;“颠
4、”“顶”二字,本意都是头顶;“窍”“空”二字,本意都是孔。这些字有相同的部首及解释,读音上也是有音转的关系,因此,均可以相互解释。分类概念及举例示例及现代汉语书写假借借用一个字来表达无法描述的新事物。如令、长等。“令”,本意是指“命令”的会意字,假借用于“县令”的“令”。假借“簸箕”的“箕”,表示代词的“其”;假借“乌鸦”的“乌”,表示“呜呼”的“呜”等。这些字都是采用象形或会意法造的字,但是用时表示的意义都与所象之形或形符所表示的意义没有关系。因此,从使用的角度来看,它们都属于假借字。(二)汉字形体的演变“汉字七体”:甲骨文、金文、篆书(大篆/小篆)、隶书、楷书五种正式字体,以及草书、行书等
5、辅助字体。由小篆演变为隶书叫作隶变,这是汉字形体演变史上的里程碑,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岭,此前的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叫古文字,字形具有象形性,此后的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叫今文字,字形具有象征性。汉字的演变过程甲骨文(商)金文(钟鼎文)(周)小篆(秦)隶书(汉)楷书(魏晋)草书行书汉字演变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是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商代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不仅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习俗等内容,而且涉及天文、历法、医药等科学技术。它已具备了“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的造字方法,
6、展现了中国文字的独特魅力。甲骨文甲骨文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文字,也叫钟鼎文。因为周以前把铜也叫金,所以铜器上的铭文就叫作“金文”或“吉金文字”;又因为这类铜器以钟鼎上的字数最多,所以过去又叫作“钟鼎文”。金文应用的年代,上自商代的早期,下至秦灭六国,约1200多年。铜器上的铭文,字数多少不等。所记内容也很不相同。其主要内容大多是颂扬祖先及王侯们的功绩,同时也记录重大历史事件。如著名的毛公鼎有497个字,记事涉及面很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金文毛公鼎及鼎中文字什么是篆书?篆书是大篆和小篆的统称。大篆是秦朝文字前的书体,如甲骨文、金文,是未定型的汉字。大篆的代表作品,有石鼓文等;小篆是秦
7、统一文字后的书体,是定型方块汉字的基础。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是这样解释的:说“篆”,引书也。“引”就是“引长”的意思,引书就是将一笔一画引伸拉长地书写。篆书的特点特点“体正势圆”,笔法瘦劲挺拔,笔画均匀,粗细一致大篆又有籀zhu文、籀篆、籀书、史书之称。周宣王时,太史籀作大篆十五篇,因其为籀所作,故世称“籀文”。起于西周晚年,春秋战国时期行于秦国。相传为夏朝伯益所创,字体与秦篆相近,但字形的构形多重叠。代表为今存的石鼓文,周宣王时的太史籀所书,他在原有文字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革,因刻于石鼓上而得名,是流传至今最早的刻石文字,为石刻之祖。大篆周宣王时期石鼓文现代作品 峄y山刻石李斯(秦)战国末年楚国
8、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协助秦始皇统一天下。秦统一之后,参与制定了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秦始皇死后,与赵高合谋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后为赵高所忌,腰斩于市。但李斯在书法方面的成就却不可小觑。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接受丞相李斯“书同文字”的建议,命令全国禁用各诸侯国留下的古文字,一律以秦篆为统一书体。在此之前,中国的文字从新石器时代彩陶刻画文字的萌芽,经过商代的甲骨文和西周的金文,成长到春秋战国时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和发展过程。战国时代由于群雄割据,“诸侯力政,不统于王,恶礼乐之害己而皆去其典籍”,因而出现了“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现象,使这一
9、时期的汉字形体产生了地域性的差异。原本只有一种写法的字,到了这时,往往齐秦有异,燕赵不同。因此,统一后的中国急需一种统一的官方文字。这时,李斯便奉秦始皇之命制作这种标准字样,这便是小篆。而关于小篆的由来,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李斯等人在奉秦始皇之命制作标准字样时,“皆取史籀(zhu)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而小篆的名称也是为了尊崇大篆而卑称其“小”的。紧接着,为了推广统一的文字,李斯亲作仓颉ji篇七章,每四字为一句,作为学习课本,供人临摹。鲁迅先生说,李斯在我国文学史上是有“殊勋”的。后世称他为“小篆之祖”。李斯篆书“画如铁石,字若飞动,作楷隶之祖,为不易之法”。(书断卷上小篆)。清代王
10、澍sh在虚舟题跋b 中说:“小篆开自李斯,省大篆之繁缛r以趋简易,三代以来风气至此一变。盖李斯笔法敦古,于简易中正有浑朴之气。”传世书迹有泰山刻石、琅玡刻石等。泰山刻石泰山刻石为典型秦小篆,在书法史上,上接石鼓文之遗绪,下开汉篆之先河,是中国古文字的最后阶段。观其书法,用笔似锥画沙,劲如屈铁,体态狭长,结构上紧下松,平稳端严,疏密匀停,雍容渊雅,有庙堂之概。泰山刻石的篆书,世称“玉筯篆”,对后世影响深远,历来习小篆者无不奉为圭臬gu ni。它是秦篆保留至今的唯一真迹。早在殷商时代,人们就用刀在龟甲上刻“字”(即我们现在称为甲骨文)。这些文字刀锋挺锐,笔意劲秀,具有较高的“刻字”水平。在春秋战国
11、至秦以前,篆刻印章称为“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规定“玺”为天子所专用,大臣以下和民间私人用印统称“印”。这就形成了帝王用印称“玺”或“宝”,官印称“印”,将军用印称“章”,私人用印称“印信”。“凡刻印,篆书功夫占十之六七,刀法只占十之三四耳。”“刻印,就是以刀代笔,以石代纸,你想刻好印,首先写好字。”“印人必须是书家,书家未必是印人。”篆刻其实在古代凡属于雕玉、刻石、镂竹、铭铜的范围,都可称为“篆刻”。印章是书法、章法、刀法相结合的艺术,书法是篆刻的前提,镌jun刻是书法的继续,所以,懂刀懂书法,对刻好印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颗印章是由一个或更多的文字组成印文,每个字的结体都是有笔划组成的
12、,笔划有长有短,有多有少,有正有斜,有收有放,有藏有露,处理得当与否是大不一样的,如果你掌握了每个字的书写技巧的运用和点划之间结体的变化,安排一方印章相对来讲就容易得多。篆刻以篆书为基础,利用雕刻方法,在印面中表现疏密、离合的艺术型态。在2009年9月28日至10月2日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四次会议上,中国篆刻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篆刻提到篆书,不得不提李斯;说到秦朝的书法,也不得不提程邈。传说,秦朝有一个名叫程邈的人。他起初在一个县里做个小官,专门负责办理有关文件的抄写。后来,因为犯了罪,被秦始皇关在云阳县(在今天陕西省淳化县西北方向)的一个监狱里。在监狱
13、里,他整天没有事干,就想起了自己以前抄写文件时,秦朝的文字小篆体字比较繁杂难写,于是就萌生了一种改变小篆体字写法的念头。在监狱里想了几年,出狱后,他又搜集研究了几年。整整十年过去了,程邈在篆书的基础上,把篆书简化演变,把原来篆书比较圆转的笔划变成方折形,在字的结构上,把原来的像画画一样象形结构变成笔画形式,这样一来,汉字就比原来更好书写了。提到篆书,不得不提李斯;说到秦朝的书法,也不得不提程邈。程邈研究成功后,就把自己历经10年搜集研究成功的3000个隶书字写成一个奏本,并送给秦始皇,秦始皇看了以后,对程邈十分赞赏,就任命他为御史。当时,各种上报给皇帝的公文很多,篆体字又很难写,所以使用隶书的
14、人就多了起来。因为这种字体常被地位低微的小官员使用,写起来又很方便,所以称作隶书。隶书以前的汉字是用绘画式的线条书写的,而隶书以后的汉字则是用横竖撇点折等笔划构成的。隶书分为“秦隶”(也叫“古隶”)和“汉隶”(也叫“今隶”),它起源于秦朝,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隶书的出现是中国文字的又一次大改革,使中国的书法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是汉字演变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奠定了楷书的基础。西汉初期仍然沿用秦隶的风格,到新莽时期开始产生重大的变化,产生了点画波尾的写法。到东汉时期,隶书产生了众多风格,并留下大量石刻。张迁碑、乙瑛碑、曹全碑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用笔方圆兼备,结字匀适调
15、和,俯仰有致,向背分明。刚柔相济,具有宗庙之美。多用圆笔,平实柔顺,长短画与疏密互用。典雅逸静,若一位翩翩君子。蚕头雁尾,一波三折,字形扁宽,横长竖短,左右分展,规矩严谨。在隶书的基础上,省改波磔zh,增加钩挑,笔形得到进一步的规范,从而形成了楷书。魏晋时期是隶书向楷书的过渡阶段,楷书盛行于隋唐。楷书的出现使汉字的方块化定型了,汉字字体也演变成熟了。那么,楷书有什么特点呢?形体方正,横平竖直,和谐匀称,端庄整齐。古代楷书四大家1.唐朝欧阳询(欧体):其楷书法度严谨,笔力险峻,世称“唐人楷书第一”,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你知道吗?2.唐朝颜真卿(颜体):其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世称“颜体”,代表
16、作多宝塔碑。3.唐朝柳公权(柳体):其楷书清健遒劲,结体严谨,笔法精妙,笔力挺拔,世称“柳体”,代表作玄秘塔碑和神策军碑。4.元朝赵孟頫(赵体):其楷书圆润清秀,端正严谨,又不失行书之飘逸娟秀,世称“赵体”,代表作玄妙观重修三门记。欧体点画以方笔为主,险劲瘦硬。结字多纵向取势,于平正中见险绝。开张疏朗,笔画穿插,法度谨严,有严正肃穆之感。且每一笔画都是增一分太长,减一分太短,轻重得体,长短适宜,恰到好处。唐朝颜真卿(颜体):在书法史上,他是继二王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其书初学张旭,后广收博取,一变古法,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y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qi j
17、ng而气概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其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世称“颜体”,代表作多宝塔碑。多宝塔碑颜体此碑是颜真卿中年所书,用笔精到,每一个点画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横画,逆锋起笔,中段稍提起运行,回锋收笔,左低右高的造型给人以不平衡的感觉,但笔画右端以粗点增加分量,整个笔画呈现动态平衡;点画,根据所处不同位置给以相应的形状,或正或斜,或长或短,或秃或尖,生动活泼。逆锋起笔,回锋收笔,欲上先下,欲左先右等书法用笔的基本方法,在这里都得到娴熟的运用。颜勤礼碑颜勤礼碑更具颜真卿楷书沉雄劲健,丰腴开朗的个性特点。唐朝柳公权(柳体):其楷
18、书清健遒劲,结体严谨,笔法精妙,笔力挺拔,世称“柳体。他初学王羲之并精研欧阳询、颜真卿笔法,然后自成一家。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较之颜体,柳字则稍清瘦,故有“颜筋柳骨”之称。柳体特点:内敛外拓,这种结字容易紧密,挺劲;运笔健劲舒展,干净利落,四面周到,有自己独特的面目。玄秘塔碑元朝赵孟頫f(赵体):赵孟頫出身高贵,一生经历宋元之变。他的书法婉丽流美,与其他三位楷书名家的刚健风格正好形成鲜明的对比。自五岁起,赵孟頫就开始学书,几无间日,直至临死前犹观书作字,可谓对书法的酷爱达到情有独钟的地步。其楷书圆润清秀,端正严谨,又不失行书之飘逸娟秀,世称“赵体”,代表作玄妙观重修三门记。赵体玄妙观
19、重修三门记它为纸本行楷书,纵358厘米,横2838厘米,现为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赵氏此书的结体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以扁平状为主,兼取长纵形。二是以楷书为主,兼取行书笔意。三是匠心独运。此碑中一些字的结构很有美感,令人玩味不厌。楷书,又称真书、正书,因字体端正规范,堪称楷模,故得此名。提起它,人门很自然地会想到唐代欧阳询书写的九成宫醴泉铭、柳公权的玄秘塔碑和颜真卿的颜勤礼碑,以为这些就是中国最古老的楷书,其实不然。那么,楷书最初产生于何时呢?这就不得不说说三国时期曹魏著名书法家、政治家钟繇(yu)了。他早年相貌不凡,聪慧过人。历任尚书郎、黄门侍郎等职。钟繇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是楷书(小楷)的
20、创始人,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他的楷书古雅浑朴,圆润遒劲,古风醇厚,笔法精简,自然天成。相传他研习书法极为用功,已经达到了痴迷的程度。在学习过程中,不分白天黑夜,不论场合地点,有空就写,有机会就练。与人坐在一起聊天,就在周围地上练习。晚上休息,就以被子作纸张,结果时间长了,被子划了一个大窟窿。有时上厕所,竟然忘记出来。这说明他的书法艺术确实是自己勤学苦练的结果。钟繇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王羲之等后世书法家都曾经潜心钻研学习他的书法,与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并称为“钟王”。兰亭序创作背景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农历三月初三,王羲之和当时的名士谢安、孙绰等41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集会。大家饮酒赋诗
21、,最后由王羲之作序,写下盛况,写出观感,并乘兴书写。即兰亭序,亦称 兰亭集序。此文共28行,324字,书法与文字均极高妙。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行书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行书特点:笔画减省,笔势流动。收放结合,大小相兼,疏密得体。王羲之(303年361年),字逸少,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因曾任右将军,故又称“王右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
22、,广采众长,自成一家,影响深远。古人评价他的行书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此帖用笔以中锋为主,间有侧锋;笔画之间的萦带,纤细轻盈,笔断而意连,提按顿挫恰到好处。每个字的结构形态,生动自如,既充满变化,又能前后呼应,如全文的21个“之”字,字字不同,且变化自然;整体布局上,前几行较收敛,中段逐渐放开并保持至篇末。通篇一气呵成,天机错落,具有潇洒流丽、优美动人的无穷魅力。纵有行、横无列,行款紧凑、首尾呼应。笔意顾盼,疏朗通透,形断意连,气韵生动。翩若惊鸿 婉若游龙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 王羲之从7岁开始,成天起早贪黑地练字
23、。11岁那年,他想去父亲的房间找点字帖继续练字,发现父亲的枕边有几本书,于是拿起最上面的一本一看,那是本叫笔论的书,内容是教人写字时如何运笔。王羲之一翻开书,就忍不住开始记录那些执笔运笔的技巧,他读得爱不释手,不知不觉把书带出了父亲的房间来读。他按照笔论中所讲的方法,天天起早摸黑地写呀,练呀,简直入迷了。过了一段时间,他看看自己写的字,与以前的比较,确实有些变化。一天,王羲之在读笔论时被父亲发现了。父亲看见儿子读得入迷的书竟是自己珍藏的笔论,很诧异地问道:“你能读懂这样高深的书吗?”王羲之答道:“书非读不能懂,孩儿虽然一知半解,但还是能受到教育的。”故事父亲听后把笔论送给了王羲之,得到书后的他
24、练得更加勤奋,更加认真,更加投入。一次吃午饭,书童送来了他爱吃的蒜泥和馍馍,几次催他快吃,他竟然连头都没有抬起来看一下,专心致志地边看字帖边练字。书童最后不得不去请他的母亲来劝他吃饭。母亲来到书房时,只见羲之手里拿着一块沾了墨汁的馍馍往嘴里送,弄得满嘴乌黑。原来羲之在吃馍馍的时候,眼睛仍然看着字,脑子里也在想这个字怎么写才好,结果错把墨汁当蒜泥吃了。母亲看到这情景,憋不住笑着说:“羲之,今天的蒜泥可真香啊!”正是这样数十年如一日的练字,王羲之成为了一代书法大家。故事 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自幼聪明好学。一天,小献之就问母亲:“我只要再写上三年就行了吧?”妈妈摇摇头。“五年总行了吧?”妈妈
25、又摇摇头。献之急了,冲着妈妈说:“那您说究竟要多长时间?”“你要记住,用完院里这18缸水,你的字才会有筋有骨,有血有肉,才会站得直立得稳。”献之一回头,原来父亲就站在他的背后。王献之心中不服,啥都没说,一咬牙又练了5年,把一大堆写好的字拿给父亲看,希望听到几句表扬的话。谁知,王羲之一张张掀过,一个劲地摇头。掀到一个“大”字,父亲露出了较满意的表情,随手在“大”字下面填了一个点,然后把字稿全部退还给了小献之。小献之心中仍然不服,又将全部习字抱给母亲看,并说:“我又练了5 年,并且是完全按照父亲的字样练的。您仔细看看,我和父亲的字还有什么不同?”母亲果然认真地看了3天,最后指着王羲之在“大”字下加
26、的那个点儿,叹了口气说:“吾儿磨尽三缸水,惟有一点似羲之。”献之听后泄气了,有气无力地说:“难啊!这样下去,啥时候才能有好结果呢?”母亲见他的骄气已经消尽了,就鼓励他说:“孩子,只要功夫深,就没有过不去的河、翻不过的山。你只要像这几年一样坚持不懈地练下去,就一定会达到目的的!”献之听完后深受感动,又锲而不舍地练下去。功夫不负有心人,献之练字用尽了18大缸水,在书法上突飞猛进。后来,王献之的字也到了力透纸背、炉火纯青的程度,他的字和王羲之的字并列,被人们称为“二王”。文稿的前一部分,行笔沉着厚实,表现出祭灵时的敦朴虔诚;中间部分,随着叙事的展开,行笔忽迟忽急,忽秀逸忽沉重,字迹也忽大忽小,反复涂
27、改,作者的爱与恨、悲与愤、惨迫与激昂、赞美与痛悼跃然纸上;最后部分,行笔愈来愈快,至末行放笔直下,作者的悲痛之情被推到了极端,全篇浑然一体,达到了书法节奏与情感节奏的高度统一。背景:祭侄文稿书写于唐乾元元年,是颜真卿纪念为国捐躯的侄子所写的文章。颜真卿(唐)祭侄文稿苏轼(宋)黄州寒食诗帖背景:元丰三年(1080),苏轼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这是他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通篇起伏跌宕,恣肆飞扬,痛快淋漓,一气呵成。苏轼将情感的变化,寓于点画之中,或正锋,或侧锋,转换多变,顺手断连,浑然天成。其结字亦奇,或大或小,或疏或密,有轻有重,有宽有窄,参差错落,变化万千。草书的特点就是状似
28、连珠,绝而不离”,结构简省,笔画勾连,不拘章法,笔势流畅。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是在狂乱中觉得优美。陆机(西晋)平复帖章草:保留隶书笔法的形迹,波挑鲜明,字字独立,笔画减省,加进了飞丝萦带。创始人:汉代张芝,被后人尊称为“草圣”。东晋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从东晋开始,草书便发展到高潮。唐代再次掀起草书的热潮,涌现出孙过庭,张旭,怀素等书法家。张旭(狂草的创始人,也被称为“草圣”)颠张醉素(颠张狂素)行笔急速,奔放流畅,笔断意连,一气呵成。笔法处处有法度,跳跃参差,极尽变化。行文跌宕起伏,动静交错,满纸如云烟缭绕。狂草:结构简省,偏旁假借,符号
29、化,运笔放纵,体势连绵。张芝草书孙过庭草书书谱张旭草书怀素草书1.孙过庭 书法特点:笔法多劲力而少柔媚,有力透纸背之感。代表作:书谱等。2.张旭(狂草的创始人,也被称为“草圣”)颠张醉素代表作:古诗四帖(该著作是最负盛名的狂草书贴)书法特点:笔画奔突游走,如烟云缭绕,龙蛇走动,“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3.怀素代表作:自叙帖、论书帖、四十二章经、千字文、藏真帖等。书法特点: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环,奔放流畅,一气呵成。楷书、行书、草书的区别 1.楷书特点:讲究用笔、笔画分明、结构方正。2.行书特点:大小相兼。疏密得体。浓淡相融。3.草书特点:气势贯通、错综变化、虚实相生五种常见字体特点及示例字体
30、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特点特点“体正势圆”,笔法瘦劲挺拔,笔画均匀,粗细一致特点“蚕头燕尾,一波三折”,形体扁平,横长竖短形体方正,笔画平直收放结合,大小相兼,疏密得体特点“状似连珠,绝而不离”,结构简省,笔画勾连,不拘章法,笔势流畅示例1.天下第一行书是 ,作者是东晋的(),他是我国最伟大的书法家之一。作者书写该文时,情绪以轻松欢快为主,笔画圆熟稳健,行笔灵活连贯,像行云流水一样自然,堪称笔墨舞蹈。作品风格精巧秀丽,却没有刻意追求工巧,在率意中显出精心,比如文中出现了二十多个“之”字,无一雷同。2.天下第二行书是 ,作者是唐代的()。作者书写该文时,情绪以悲愤为主,笔画有力大气沉之势,笔画多“
31、”(笔画中露出丝丝点点的白地,像是枯笔写成的样子)。3.草书开创于汉代,到东晋发展到第一个高峰,名家有二王 (、王献之父子),在()代又发展到一个高峰,名家有 、怀素等。兰亭集序 王羲之 祭侄文稿,颜真卿 飞白 王羲之 唐孙过庭 张旭 链接中考:1.先在横线上完成水浒第7回的回目名填空(前一空填物,后一空填人物绰号,使上下句对仗),再用正楷字分行将这个回目名抄写在米字格中。(4分)第7回 花和尚倒拔 _ 误入白虎堂(4分)垂杨柳 豹子头(填空2分,用正楷字书写2分,工整,规范,美观)2.2015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卷一、基础运用1欣赏下面这幅书法作品,完成第(1)(2)题。(1)
32、对这幅书法作品的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A线条奔放,笔力雄健。B五字错落有致,收放有度。C气韵贯通,展现书者胸襟。D采用隶书书体,方正典雅。(2)请用规范的正楷字将“为人民服务”5个字抄写在答题卡的田字格内。答:_D3.班级开展“逛南博”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在非遗馆,C组的小颖同学为大家介绍了唐代书法家颜真卿。颜勤礼碑在我国书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以下介绍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总体上看,作品刚健而娟秀,飘逸而灵动。B点画丰厚饱满,结构阔大端正。C颜字横画很细,竖画很粗。D有人称赞它如“金刚怒目,壮士挥拳”。A4王汉同学搜集到了两幅关于马的书法作品,请根据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
33、(1)请结合第一幅书法作品中的相关文字,完成对联,用正楷字抄写在下面的米字格中。(3分)(相关文字:一帆风顺,马到成功)创 伟 业 ,展 鸿 图 。(2)第二幅作品“马”字是颜真卿的楷书作品,点画 ,横细竖粗,结构 ,整体上显得气势磅礴,雄壮刚强,庄严肃穆。(2分)丰厚饱满;阔大端正。5.颜真卿书法点画丰厚饱满,结构阔大端正,整体上显得大气磅礴,雄壮刚强,庄严肃穆。下列属于颜体书法的一项是()(2分)A.B.C.D.C6.五四”青年节即将来临,学校开展主题为“我们的节日”的一系列活动,喜欢书法的老师用两种书体为你书写了版头主标题致青春,你想选用哪一幅?请从书法欣赏角度,结合板报主题,说说你挑选
34、的理由。(2分)作品1 你挑选作品 理由:作品2答案:示例:作品1:草书,笔画奔突游走,疏密有间、气韵生动,有青春的朝气。作品2:模仿颜体的楷书,端直饱满,大气刚劲,这是青春需要历练的品质。6王羲之何如帖 颜真卿多宝塔碑 张旭肚痛帖 A.楷书草书行书B行书楷书草书C行书草书楷书D草书行书楷书7.请选出正确选项()B8.(2015年山东德州卷)综合性学习 下面四幅“秋”字书法属于隶书的一项()B9.(2014年甘肃白银卷)综合性学习上面三幅作品各有特点,请你从选项中选择最能体现其特点的一项,将其序号写在对应的括号中。A.行笔潇洒飘逸,笔势委婉含蓄,如行云流水。唐太宗赞之曰: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被
35、书法界誉为天下第一行文。B.用笔方整,且能于方整中见险绝,字画的安排紧凑、匀称,间架开阔稳健。明代赵崡石墨镌华称此碑为正书第一。C用笔放纵,笔势连绵环绕,字形奇变百出,不计一笔一字的工拙,力求气势畅达豪放,大起大落,放任不羁。B A C 10.下列书法作品属于哪种书体?(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东晋王羲之兰亭序()书 唐代张旭肚痛帖()书唐代颜真卿多宝塔碑()书 汉代曹全碑()书 秦代泰山刻石()书行草楷隶篆书法知识拓展BRAND INTRODUCTION01书法作品的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中堂、条幅、扇面、楹联、横卷、斗方、匾额等,各有各的趣味。一般是以中堂“正中央”显眼位置,悬挂四尺
36、整张的“福、寿、龙、虎,”等等吉祥寓意的大字,再在左右配上“对联”,也有悬挂“祖训、格言、名句书法题字,或者山水、老虎画的。中堂家具作为中国传统家居中的必备,它以厅的中轴线为基准,板壁前放长条案,条案前是一张四仙或八仙方桌,左右两边配扶手椅或太师椅,家具整体采用成组成套的对称方式摆放,体现出庄重、高贵的气派。中堂斗方匾额扇面一张正方形的画幅匾额一般挂在门上方、屋檐下。团扇和折扇 中国扇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起源于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在烈日炎炎的夏季,随手猎取植物叶或禽羽,进行简单加工,用来挡住太阳产生风,故扇子有障日之称,这便是扇子的初源。扇文化 中国古代扇子的种
37、类非常多,但真正被藏家所垂青的,只有折扇和团扇两种。折扇一名“折叠扇”,又名“聚头扇”。折扇收则折叠,用则撒开,故又称“撒扇”。折扇产生的时间虽然较迟,但其重要性却极大。它携带方便,出入怀袖,扇面书画、扇骨雕琢,是文人雅士的宠物,所以又有“怀袖雅物”的别号。团扇产生远早于折扇,因形状团圆如月,暗合中国人合欢吉祥之意,又名“合欢扇”。又因其由丝织物制成,故又称“纨扇”或“罗扇”。折扇从古人的经验中我们看到较多的有如下几种章法设计:一是:一行长一行短的章法,这种形式使用行草书体最为适宜,可以收到气势流畅、磅礴大气、美不胜收的效果。草书二是:行行字数相等的章法,这种形式适宜使用隶书、楷书,显出古穆朴
38、实、清雅遒劲、厚重耐看的效果。使用篆书、甲骨文等也很耐看。篆书隶书三是:一字成行的章法,这种形式适合写大字,书体不限,沿着折扇弧边书写,在下面留下一片空白,显得空灵、自然、大方,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快感。以上三种形式的章法,都是沿着扇面的弧边书写成弧形的,今人也有别出心裁的,在扇硕中部排成平行四边形或圆形的形态,这种形式虽不够自然,但只要安排得当,特别是安排好落款和印章,同样可以获得美的享受。关于团扇(即圆形镜面)的书法创作,比起折扇要自由一点,可以沿圆形布满扇面,也可取中间排列成方形,也可半方半圆,也可只写一个单字,也有一番韵味。唐代书法家轶事资料链接 颜真卿的书法初学禇遂良,后又得笔法于张旭
39、,颜真卿希望在这位名师的指点下,很快学到写字的窍门,从而一举成名,张旭严肃地说:“学习书法要说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勤学苦练。要记住,不下苦功的人,不会有任何成就。”从此,他扎扎实实勤学苦练,潜心钻研,从生活中领悟运笔神韵,进步很快,终成为一位大书法家,为四大书法家之首。劝 学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被世代推崇的是书法,其实他在起浮的政治生涯中所作出的努力,也是被人称道的。德宗时,李希烈叛乱,颜真卿以社稷为重,亲赴敌营,晓以大义,李希烈许以宰相之职,颜真卿凛然拒贼,李希烈拿他没办法,只好把他关起来,派士兵监视着。士兵们在院子里掘了一
40、个一丈见方的土坑,扬言要把颜真卿活埋在坑里。第二天,李希烈来看他,颜真卿对李希烈说:“我的死活已经定了,何必玩弄这些花招。你把我一刀砍了,岂不痛快!”过了一年,李希烈自称楚帝,又派部将逼颜真卿投降。士兵们在关禁颜真卿的院子里,堆起柴火,浇足了油,威胁颜真卿说:“再不投降,就把你放在火里烧!”颜真卿二话没说,就纵身往火里跳去,叛将们把他拦住,向李希烈汇报。785年8月23日,李希烈想尽办法,终没能使颜真卿屈服,就派人将其缢杀,终年77岁。颜真卿是继王羲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成为中国文人书法的重要里程碑。他转益多师,一变成法,创造出方严正大、朴拙雄浑、大气磅礴的楷书书法审美范式,他的行草
41、也传递出沉着痛快、豪迈洒脱的大师气象。文武双全横扫燕赵建奇功人如其字刚正威武有气节链接资料 柳公权的书法在唐朝当时极负盛名,民间更有“柳字一字值千金”的说法。“书贵瘦硬方通神”他的楷书,较之颜体,则稍均匀瘦硬,骨力遒劲。有“颜筋柳骨”之称。他二十九岁进士及第,在地方担任一个低级官吏,后来偶然被唐穆宗看见他的笔迹,一时奉为书法圣品,就被朝廷召到长安,那时,柳公权已四十多岁。穆宗尝问柳公权用笔之法,公权答云: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时穆宗荒纵,为之改容,悟其笔谏也。柳公权敢于这样说,表现了他敢说真话的大无畏精神。字如其人,笔力挺拔,均匀瘦硬,骨力遒劲。链接资料欧阳询的形貌很丑陋,但聪敏勤学,读书数行
42、同尽,少年时就博览古今,尤其笃好书法,几乎达到痴迷的程度。据说有一次欧阳询骑马外出,偶然在道旁看到晋代书法名家索靖所写的石碑。他骑在马上仔细观看了一阵才离开,但刚走几步又忍不住再返回下马观赏,赞叹多次,而不愿离去,便干脆铺上毡子坐下反复揣摩,最后竟在碑旁一连坐卧了3天才离去。就是这样精益求精的严谨态度,成就了欧阳询的书法圣名,尤其是他的正楷,究其用笔,圆润兼备而劲险峭拔,法度严谨“若草里惊蛇,云间电发。又如金刚怒目,力士挥拳。”被后代书家奉为圭臬,以“欧体”之称传世。链接资料褚遂良比虞世南或欧阳询的机遇都要好,他深得唐太宗李世民的赏识,他可以在优游不迫的生活之中,纸、墨、笔都极其精良,在面对一张纸时,可以仔细地考虑每一点一画如何处理。他在用笔时就像舞蹈家灵敏的脚尖,纵横自如、卷舒自如。在轻灵飞动的连续动作中,完成一个又一个美的造型。唐书记载说,有一次李世民问褚遂良:“你记的那些东西,皇帝本人可以看吗?”褚遂良回答说:“今天所以设立起居之职,就是古时的左右史官,善恶必记,以使皇帝不犯过错。我是没有听过做皇帝的自己要看这些东西。”李世民又问:“我如果有不好的地方,你一定要记下来吗?”褚遂良回答说:“我的职务就是这样的,所以您的一举一动,都是要写下来的。”褚遂良的书法,在流动之美、舞蹈之美中体现作者刚正、耿直的性格和满腹经纶的学识修养。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