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专升本00468德育原理历年试题题库(考试必备)全国2020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德育原理课程代码:0046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1、教育的根本任务是(C)A、培养劳动者B、培养接班人C、立德树人D、培养建设者2、在实践中,德育主要采取的是大德育概念,但其核心内涵是指(B)A、培育受教育者思想品质的实践活动B、培育受教育者道德品质的实践活动C、培育受教育者政治品质的实践活动D、培育受教育者心理品质的实践活动3、德育目的问题指的是(B)A、“德育是什么”的问题B、“想要德育干什么”的问题C、“德育
2、干什么”的问题D、“德育实际干了什么”的问题4、德育产生的根本动因是(C)A、古猿向人类进化的需要B、人类在产生时所具备的生理状况C、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需要D、人类在产生时所具备的心理状况5、古代学校德育先后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依次是(A)A、培养勇者、培养智者、培养从者B、培养智者、培养勇者、培养从者C、培养从者、培养勇者、培养智者D、培养勇者、培养从者、培养智者6、德育目的为德育提供总的指导思想或宗旨,规定德育的方向,发挥引导和激励作用,这指的是德育目的对德育活动的(B)A、规范功能B、导向功能C、调控功能D、评价功能7、2017年8月,教育部印发了指导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规范性文件,即(B)A
3、、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B、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C、中小学德育大纲D、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8、学校德育有中教师的育人角色包括教师在德育中的一整套行为规范,以及人们对教师的(B)A、身份期待B、角色期待C、功能期待D、价值期待9、“三水平六阶段”儿童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提出者是(D)A、马斯洛B、弗洛伊德C、皮亚杰D、科尔伯格10、在我国学校教育中,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和主要组织形式是(A)A、德育学科课程B、德育活动课程C、德育隐性课程D、德育直接课程11、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就在于(D)A、学校的德育影响和社会一般影响之间的矛盾B、学校的德育影响和家庭教育影响之间的矛盾C、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理想和道德
4、实践之间的矛盾D、学生现有的道德发展水平与德育目标所要求的理想状态之间的矛盾12、对学生正确的认识与正确的行为予以肯定的积极强化的教育方法是(B)A、引导B、奖励C、惩罚D、示范13、德育活动主体性发展的最高表现是(C)A、自主性B、主动性C、创造性D、生成性14、通过品德评价,可以科学地鉴别学生品德发展的优势与不足,从而为进一步优化学校德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提供依据。这指的是学生品德评价的(B)A、导向功能B、诊断功能C、强化功能D、调节功能15、依据资源存在环境的不同,德育资源可分为(D)A、机校内德育资源和校外德育资源B、隐性德育资源和显性德育资源C、传统德育资源和现代德育资源D、
5、自然德育资源和社会德育资源16、学校德育最基础、最重要的实施途径和德育资源开发利用的首要途径是(B)A、饱有课程教学B、学科教学C、德育基地建设D、德育活动17、同辈群体对于个体的影响一般是在自然状态下进行的,具有(B)A、显示性特征B、隐蔽性特征C、普遍性特征D、特殊性特征18、价值澄清模式的价值澄清四大要素是(D)A、以认知为中心、接受现实、鼓励进一步思考、培养个人能力B、以情感为中心、接受现实、鼓励进一步思考、培养个人能力C、以意志为中心、接受现实、鼓励进一步思考、培养个人能力D、以生活为中心、接受现实、鼓励进一步思考、培养个人能力19、在对传统品格教育过于强调“美德袋”式的德育所存在的
6、片面强调强制灌输,忽视学生道德成长主体性的弊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当代西方德育模式是(D)A、价值澄清模式B、价值分析模式C、体谅关怀模式D、道德认知发展模式20、在以关怀为核心的道德教育中,诺丁斯强调的是人际关系和动机,重在培养学生的(B)A、互动能力B、关心能力C、对话能力D、道德能力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21、德育的本质什么?它有哪些特点?答:(1)德育的本质是强调人的一般社会性在个体德性品质上的具体体现及综合运用。(2分)(2)其主要特点是:德育是一种规范化教育,在内容和方法上具有特殊性:(1分)德育是一种社会化教育,即受教育者所需掌握的是社会普遍价值下的行为
7、规范和思想道德情操;(1分)德育是一种综合性教育,即知行合一、内化与外化相结合。(1分)22、什么是德育内容?影响德育内容选择主要有哪些因素?答:(1)德育内容就是德育活动所要传授的具体道德价值与道德规范及其体系(2分)(2)影响德育内容选择的有内部与外部两个方面因素。(1分)内部因素主要是德育目的、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需要;(1分)外部因素主要是社会的发展需求、民族文化传统、偶发因素。(1分)23、简述德育活动课程的内涵及其功能。答:(1)德育活动课程是指学校从学生的需要与兴趣出发,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设计各种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以增进学生的道德理智和道德实践能力,改善学生道德生
8、活的课程类型。(2分)(2)德育活动课程的功能:激活学生的道德动机;(1分)强化学生的道德责任感;(1分)培养学生的道德实践感。(1分)24、简述校园游戏中的德育因素。答:(1)游戏活动蕴藏着德育契机。(1分)游戏中潜在的德育资源会对学生产生润物无声的影响,将学生热爱的游戏与品德培养有效结合之后,学生品德的养成过程会变得更加积极与主动。(1分)(2)游戏中有丰富的道德资源,从游戏的规则性、交往性、情感性来看,游戏对学生良好品德培养具有积极作用。(1分)(3)游戏为学生提供道德实践的机会。(1分)游戏本身能使学生主动投入,从而增德育的实效性,并可以形成对德育课程的有益补充,使学生更好更全面更广泛
9、地在活动中实践道德。(1分)25、简述德育资源意识和确立德育资源意识的意义。答:(1)德育资源意识是教育者为了实现德育目的而积极关注具有德育价值的事物,并主动而敏锐地进行捕捉和利用的主观意向性思维活动。(2分)(2)确立德育资源意识的意义有:确立德育资源意识是德育向生活世界回归的必然选择;(1分)确立德育资源意识是构建和优化德育环境的前提条件;(1分)确立德育资源意识能为提高德育实效开辟现实路径。(1分)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26、联系实际,谈谈对学校德育中教师育人角色定位的认识。答:学校德育中教师的育人角色是教师的多种社会属性和社会关系在教学活动中的反映,包括教
10、师在德育教学中的一整套行为规范,以及人们对教师的角色期待。(2分学校德育中教师的育人角色应该定位为:(1)教师是道德教育者,也是道德学习者。教师是学校德育主体,是学生良好品德的塑造者,应该是合格的道德教育者,同时在道德上也应不断学习进步和成长(2分)(2)教师是道德示范者,也是道德实践者。教师是学生学习模仿的对象,要以身示范,将自身良好道德品行渗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同时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超越自己。(2分)(3)教师是道德知识的传递者,也是学生道德学习的合作者。教师是道德知识、社会文化、价值观念的传递者,同时要和学生相互作用、相互协商才能实现德育目的。(2分)(4)教师是德育活动的设计者、组织
11、者、管理者。德育活动常常以集体活动的形式呈现,要全面实现教育的整体功能,最大化地推进德自德育活动,教师应当精心设计、周密组织、科学管理。(2分)要求联系当前学校德育实际展开,如没有联系实际的酌情扣分。27、联系实际,试论如何建设学校内部德育环境。答:(1)学校内部德育环境建设应合理调动多方力量,相关的建设力量包括校内力量和校外力量。(2分)相关主体应适当确定学校内部德育环境建设的主导方或责任方,校内力量应成为主导方或责任方。(2分)相关主体应适当确定学校内部德育环境建设的参与方式和表达方式,为参与者提供参与学校内部德育环境建设的基本路径与交流的途径。(2分)(2)学校内部德育环境建设需要把握的
12、四个基本原则:特殊性原则,要考虑学校、班级的特殊性,使学校内部德育环境建设更具针对性;(1分)过程性原则,相关主体在建设学校内部德育环境时,要把握建设的具体过程,注意整个过程的道德性:(1分)科学性原则,学校内部德育环境的设置,需有充分的科学依据,考虑合理性、经济性、学生心理适应性;(1分)艺术性原则,充分考虑建筑、景观、制度规范的艺术内涵,使之具有对学生进行艺术陶冶的价值。(1分)要求联系实际展开,如没有联系实际的酌情扣分。四、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5分。28、案例材料中国教育报2018年7月4日刊发了题为拯救被网络游戏吞噬的灵魂的文章,摘录如下: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2017年发布的调查报告
13、显示,中国青少年网络游戏用户规模已达1.91亿,占青少年网民的66.5%。这些互联网的第一批原住民,对电子屏幕有着天然的适应性,他们习惯在虛拟环境中寻找乐趣,但也容易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叔叔,我不喜欢你们带来的东西,我想要一个可以打王者荣耀的手机。”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金湖县供电公司团委组织了一次慰问留守儿童的活动,当志愿者们把准备的书本和文具交到孩子们手中时,却意外地收到了这张用稚嫩笔迹写下的纸条。许多未成年人由于沉速游戏脱离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为了打游戏大额消费父母的钱,甚至进行偷窃,严重的还会模仿游戏中残忍血腥的行为。从众多类似的热点事件中,不难看出,一款适合他们身心发展规律的游戏才能够真
14、正带给他们正向的体验,反之,则会带给他们错误的导向。而这一切的一切,都在告诉孩子,现实世界永远比虚拟世界丰富和真实。问题:请你从综合运用德育方法的视角就如何“拯救被网络游戏吞噬的灵魂”谈谈看法。答:(1)网络世界鱼龙混杂,既为青少年学生的学习、成长带来许多便利,但同时也给他们带来诸多风险和负面影响。(1分)除了政府、社会、学生家庭的努力,学校德育应该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帮助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资源,避免网络游戏等对学生造成负面影响。(2分)(2)运用讲授法帮助学生对网络形成正确认知,鉴别各种网络信息,分清真假美丑是非善恶。(2分)运用榜样示范法,给学生列举利用网络资源取得成就的榜样和因沉湎网络而走上邪
15、路的正反两种典型,给学生以激励和警示。(3分)运用情感陶冶法,设置深受网络游戏损害的真实情景,引起学生情感共鸣。(3分)运用奖惩法,对主动远离或正确把握网络游戏的学生予以适当方式的奖励,对沉湎网络游戏的予以必要的惩罚。(2分)运用心理辅导、行为训练等方法对沉湎网络游戏的学生给予辅导,帮助其改变现状。(2分)论述中能运用其他德育方法作出合理阐述,也可酌情给分。202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德育原理试题课程代码:0046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1、德育问题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基于事实
16、的德育问题,另一种则是(D)A、基于实践的德育问题B、基于理论的德育问题C、基于工具的德育问题D、基于价值的德育问题2、“产婆术”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思想,提出这一教育方法的思想家、教育家是(A)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奥古斯丁3、德育是把外在的社会意识转化为个体意识的教育实践活动。这一观点是(B)A、德育内化说B、德育转化说C、德育内外化说D、德育建构说4、原始社会的德育形态是(D)A、宗教式德育B、祭祀式德育C、示范式德育D、生活式德育5、德育目的会对学生在观念上和行为上构成警示和规范作用。这指的是德育目的对学生品德发展的(A)A、规范功能B、引导功能C、调控功能D、评价功能6
17、、影响德育内容选择的最直接因素是(A)A、德育目的B、德育对象C、德育环境D、德育主体7、关于如何教道德和如何才能让学生发展道德的知识,属于教师德育的(C)A、本体性知识B、条件性知识C、工具性知识D、实践性知识8、学生的品德行为分为两个层次,其中基于学生自己的品德需要,品德行为本身就是目的,而不是出于手段,这是(B)A、他律品德B、自律品德C、无律品德D、自由品德9、德育内容的基本组织形式是(A)A、德育课程B、德育活动C、德育资源D、德育实践10、德育过程的引入具有多端性,这种多端性主要源于学生品德心理结构的(D)A、有序性B、无序性C、复杂性D、多元性11、德育过程的组织必须在充分考虑学
18、生现有道德发展能力的基础上适度超越,既对学生道德发展有挑战,又是学生通过努力所能达到的。这指的是德育过程的组织要依据(C)A、方向性原则B、教育性原则C、最近发展区原则D、教育与再教育、自我教育相统一原则12、依据一定的品德要求和目标,采取科学的评价方法,对所搜集到的品德信息进行事实分析和价值判断的活动叫(A)A、品德评价B、品德诊断C、品德评估D、品德测试13、学生品德评价的强化功能是指(D)A、品德评价将引导学生的品德朝着德育目标所规定的方向发展B、品德评价可以科学地鉴别学生品德发展的优势与不足,从而为进一步优化学校德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提供依据C、品德评价能够调节学生的言论和行为,
19、为做好教学和教育管理工作服务D、在评价学生品德时,教师通过扬善抑恶,引起学生强烈的情绪体验,进而可以达到强化良好品质、抑制不良品质的教育效果14、将皮亚杰关于品德发展评价的对偶故事法发展成道德两难故事法的是(C)A、泰勒B、斯塔克C、科尔伯格D、雷斯特15、在德育体系中,规定了德育活动的价值方向,体现了一定社会和国家对德育的期望和要求的要素是(A)A、德育目标B、德育主体C、德育内容D、德育资源16、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现代大众传媒已成为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工具和个体社会化重要的力量之一,被称为除家庭、学校和同辈群体之外的(C)A、“第二种力量”B、“第三种力量”C、“第四种力量”D、“第五种力量
20、”17、对学生道德成长以及德育活动开展具有影响作用的各种社会条件的总和,指的是(B)A、德育内容B、德育环境C、德育课程D、德育资源18、学校内部的德育环境可以分为学校整体环境、班级和(D)A、教室B、学习小组C、寝室D、同辈群体19、学校中观外部德育环境的建设,主要指的是(C)A、社会政治环境的优化B、社会文化环境的淳化C、社区德育环境的建设D、家庭德育环境的塑造20、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认为,道德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具有普适性的道德原则即(B)A、平等原则B、公正原则C、自由原则D、自主原则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21、简述德育产生的生物学前提和社会现实基础。答:影
21、响德育产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可能的因素生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德育产生的生物学前提。人类德育的起源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生物学前提之上,但生物学前提只是意味着德育有产生的可能。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以及人类的劳动和交往则使人类德育的产生从可能变成了现实。(2)德育产生的社会现实基础。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是德育产生的根本动因。劳动和交往为德育起源提供了必要条件。22、简述社会本位德育目的与个人本位德育目的的区别。答:(1)根据对德育主要是发挥社会价值还是个体价值的不同回答,形成了社会本位的德育目的和个人本位的德育目的,两者各有合理性,但也有各自缺陷。(2)社会本位德育目的主要是根据社会需求来确
22、定德育目的,核心内容是德育要使人社会化,使学生成为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人。(3)个人本位德育目的是从学生的道德本性和需要出发确定德育目的,主要内容是尊重个体生命的价值和人格尊严,充分发展个体的个性和自由权利。23、教师的德育能力如何提高?需要依靠哪些条件?答:教师在德育活动中提高自身的德育能力需要依靠一定的条件。(1)教师发展德育能力需要掌握必要的德育知识与技能。(2)德育能力的发展还依赖于选择恰当的德育活动内容,使之与学生的道德发展阶段特征相适应。(3)德育能力的发展还要求合理安排德育活动和恰当运用德育方法。24、简述德育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基本原则。答:(1)开放性原则;(2)生活性原则;(3)
23、创新性原则;(4)经济性原则;(5)安全性原则。25、简要评析价值澄清模式。答:(1)这一模式在几个方面是比较成功的:简单易行,容易被教师掌握和推广,具有较大的实用性和现实针对性;明确反对灌输,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容易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这一模式在实践中也存在不足,受到批评:价值观上的相对主义否定了道德教育的价值引导功能,使得学校德育陷入尴尬境地;对价值观概念的界定过于宽泛,许多问题甚至超出了道德的范畴;完全否认外部因素的作用,显得武断。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26、联系实际,谈谈德育个体性功能的内涵与表现。答:(1)德育的个体性功能是指德育对德育
24、对象个体的品德发展客观具有的影响和作用。包括个体品德发展功能、个体智能发展功能、个体享用性功能。个体品德发展功能是德育的根本功能,智能发展功能是其副产品,享用性功能作为一种人生境界是较高层次的个体性功能。(2)德育的个体品德发展功能指德育形成与发展个体品德的形式结构,包括个体道德认知、情感、信念、理想等;形成与发展个体品德的内容结构,使社会的道德观念、原则和规范反映在个体意识中;形成与发展个体品德的能力结构,包括对道德事物的反应能力和主观上的道德认识能力、意应能力、控制能力和决策能力等。(3)德育的个体智能发展功能指德育支配并制约着个体智能发展的方向,促进个体创造性人格的实现,激发个体智能发展
25、的动力和热情。(4)德育的享用性功能指德育可以满足个体的内在精神需要,使人配享幸福生活。27、其他学科课程为什么应该对学生进行德育?以某门具体学科为例,论述其他学科课程德育实施应把握的原则。答:每一门学科都蕴含着培育道德品质的内容,每一门学科的教学实施过程中,都可以实现对学生道德品质的积极影响。学科教学作为德育资源有效开发利用的途径需要教师明确每一门学科的特殊性,发现每一门学科内容与学生道德品质发展的内在关联性,并且找到实现这种关联性的具体方式和程序,从而使其作为德育资源的价值得到充分发挥。也就是说,学科教学作为重要的德育资源开发途径,是通过学科内容的德育影响和学科教学组织过程的德育影响两部分
26、来具体实现的。就教学组织这一环节而言,可以通过对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纪律等方面提出正确的、合理的、严格的要求,实现对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坚强的意志品质等方面的培养。四、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5分。28、案例材料这是一位学生写的国旗下讲话规范升旗仪式:国旗是一个国家及民族精神的象征。五星红旗代表了我们国家的尊严,寄托着我们对祖国的深情和敬意。升旗是一个严肃、庄重的仪式,在下面我们要保持安静,行注目礼、脱帽、放下手中的物品。天安门的升旗仪式上,一个升旗队共36名队员,一共走了138个正步,138步中的“38”代表着我国抗日战争时使用的三八式步枪;五星红旗上升的高度为28.3米,代表着从建党到
27、新中国成立共经历了28年又三个月。这些精确又饱含深意的数据,是为了让我们时刻铭记历史,心怀敬意。要知道,革命烈士们曾用鲜血换来现今生活的和平稳定,他们用生命捍卫中华民族的尊严。如今,我们过着和平安宁的生活,更应该铭记历史,尊重我们的国旗,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古人云,法者,天下之准绳也。每年的12月4日,是我国的国家宪法日。国歌、国旗以及国徽,都是宪法规定的国家的象征和标志。维护国歌的尊严即是维护国家的尊严,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而今天,随着社会多元化业态的加深,出现了随意编排国歌,不认真唱国歌等不尊重国歌的现象。这不仅仅是政治认同的缺失,也是一种民族精神的淡薄。可见,给国歌立法,有助于让公民
28、坚守文化底线和道德底线,增强家国观念和公民意识。为了让公民们真正从心底尊重国旗、国歌,规范升旗仪式也是必不可少的。升旗仪式是庄严而隆重的。然而,在升旗仪式上,这些现象并不少见,比如:站姿不规范、仪容仪表不达标、随意与身边的人交谈、升旗仪式并未结束就早退、对升旗仪式抱以轻视随意的态度等。作为一名合格的公民,我们理应尊重升旗仪式,并时刻端正自己的态度。升国旗时要立正站好,保持安静,行注目礼,整理好自己的仪容仪表,重视升旗仪式,培养公民的责任感。在我看来,爱国不是只会熟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字,不是在国庆日、公祭日时朋友圈的刷屏,爱国更应该表现在每次的升旗仪式中,规范升旗仪式,不仅是对历史的铭记,
29、更是对国家形象的维护和对民族精神的传承。国歌和国旗从不只是一首歌、一面旗帜那么简单。在危难关头时,它是我们的力量来源;在日常生活中,它是我们的心底之音;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它是“誓与国家共存亡”的冲锋号;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中,它是“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进行曲。因此,我们不仅要尊重国旗国歌,还要严肃认真地对待升旗仪式。用行动证明我们对祖国的热爱!做一个合格、优秀的公民!问题:请结合案例内容,运用有关理论与方法分析如何设计与实施学校仪式教育,并发挥仪式的德育功能。答:(1)德育活动是德育理论走向实践,发挥实效的最直接形式,具有实践性、主体性、生成性的特点。德育活动的主要功能有:为道德知识的
30、实现提供实践场所、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道德知识的动机、可以增强学生的自我道德教育。(2)德育活动多种多样,仪式是常用的德育活动形式,也是学校德育的重要渠道和载体。学校仪式活动设计时要考虑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参与者的体验与收获、加大学生在仪式中的参与、重视仪式的历史性与文化性。(3)要规范仪式的内容结构,体现仪式的庄重有序,有助德育目标的实现。规范的仪式包括仪式名称、仪式目的、仪式的时间与地点、仪式的参与者、仪式场景布置、仪式活动和注意事项等。(4)将仪式内容与学生的行为、情感、精神等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各层面的品德养成。(5)案例体现了升国旗仪式对学生的德育效果,如学生对国旗的意义理解,对中国革命历史
31、的认识,并延伸至对国歌、国徽的尊崇,对恶搞国歌等乱象给予了抨击。案例还反映出了升国旗仪式不规范的问题,应该值得重视并加以纠正,使这一仪式发挥更好的德育价值。202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德育原理试题课程代码:0046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德育问题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基于事实的德育问题,另一种则是(D)A、基于实践的德育问题B、基于理论的德育问题C、基于工具的德育问题D、基于价值的德育问题2、第一个把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引入道德领域,成为道德社会学的“开山鼻祖”的是(C)A、夸美纽斯B、洛克C、涂尔干D、杜威3、德育就其实践而言,主要采用的是
32、(A)A、大德育的概念B、小德育的概念C、宏观德育的概念D、微观德育的概念4、德育可以使个体实现其道德理想,并使人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快乐和幸福。这指的是德育的(B)A、教育性功能B、享用性功能C、个体品德发展功能D、智能发展功能5、原始社会德育的主要标识和特点(B)A、宗教式德育B、生活式德育C、示范式德育D、祭祀式德育6、德育目的会对学生在观念上和行为上构成警示和规范作用。这指的是德育目的对学生品德发展的(A)A、规范功能B、引导功能C、调控功能D、评价功能7、在学校德育中,教师在德育教学中的一整套行为规范,以及人们对教师的角色期待,是指教师的(D)A、社会角色B、职业角色C、行
33、为角色D、育人角色8、科尔伯格提出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是(C)A、三水平三阶段B、六水平三阶段C、三水平六阶段D、六水平六阶段9、德育课程的生活化取向主要体现在德育课程组织形式的生活化和(A)A、德育课程内容的生活化B、德育课程实施的生活化C、德育课程评价的生活化D、德育课程资源的生活化10、道德教育的过程可以从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中的任何一个心理要素开始,这说明德育过程的引入具有(D)A、计划性B、正面性C、复杂性D、多端性11、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影响学生品德的德育方法是(B)A、讲授法B、榜样示范法C、情感陶冶法D、奖励与惩罚12、德育理论走向实践,发挥实
34、效的最直接形式是(D)A、德育课程B、德育过程C、德育方法D、德育活动13、道德教育的最高境界是(C)A、激发学生学习道德知识动机B、形成学生的道德能力体系C、形成学生的自我教育机制D、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14、美国著名教育评价专家斯塔弗尔比姆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提出的相关德育评价模式是(A)A、决策模式B、泰勒模式C、应答模式D、CSE评价模式15、成长记录袋的主体是(B)A、教师B、学生C、家长D、班主任16、在德育体系中,规定了德育活动的价值方向,体现了一定社会和国家对德育的期望和要求的要素是(A)A、德育目标B、德育主体C、德育内容D、德育资源17、教师对德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首要的
35、是形成(A)A、德育理念B、德育主体意识C、德育生态意识D、德育创新意识18、德育主体对于德育环境具有选择性和建设性,使社会环境更具有积极的价值和意义,这说明德育环境的(B)A、普遍性B、建构性C、历史性D、价值性19、同辈群体的构成要素主要有共有的价值体系和(C)A、特定的组织体系B、共有的行为体系C、特定的表达体系D、共有的语言体系20、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认为,道德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具有普适性的道德原则即(B)A、平等原则B、公正原则C、自由原则D、自主原则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21、简述社会本位德育目的与个人本位德育目的的区别。答:(1)根据对德育主要是发挥
36、社会价值还是个体价值的不同回答,形成了社会本位的德育目的和个人本位的德育目的,两者各有合理性,但也有各自缺陷。(1分)(2)社会本位德育目的主要是根据社会需求来确定德育目的,(1分)核心内容是德育要使人社会化,使学生成为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人。(1分)(3)个人本位德育目的是从学生的道德本性和需要出发确定德育目的,(1分)主要内容是尊重个体生命的价值和人格尊严,充分发展个体的个性和自由权利。(1分)22、其他学科课程不是以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为根本目的的,为什么能对学生的品德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答:以知识传递为主要目的的其他学科课程教学与道德教育是统一的,没有无教育的教学。(1分)学科课程蕴含着巨大
37、的德育价值,是进行间接德育的重要载体。(1分)相比德育学科课程,学生对其他学科课程投入时间、精力更多,德育必须与学科课程“联姻冶”。(1分)学科课程中与道德、价值、人类命运、幸福等主题息息相关的内容是非常好的德育素材。(1分)学科课程的组织形式本身也是重要的德育资源。(1分)23、简述德育过程和德育过程组织的基本原则。答:(1)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及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加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能动的认识、体验和实践,从而使其养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过程。(1分)(2)德育过程组织的基本原则有:方向性原则;(1分)教育性原则;(1分)最近发展区
38、原则;(1分)教育与再教育、自我教育相统一原则。(1分)24、什么是学生品德评价?它有哪些基本功能?答:(1)学生品德评价是依据一定的品德要求和目标,采取科学的评价方法,对搜集到的品德信息进行事实分析和价值判断的活动。(2分)(2)学生品德评价的基本功能:导向功能,指品德评价将引导学生的品德朝着德育目标所规定的方向发展;(1分)诊断功能,指品德评价可以科学地鉴别学生品德发展的优势与不足,从而为进一步优化学校德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提供依据;(1分)强化功能,在评价学生品德时,教师通过扬善抑恶,引起学生强烈的情绪体验,进而可以达到强化良好品质、抑制不良品质的教育效果。(1分)25、简要评析价
39、值澄清模式。答:(1)这一模式在几个方面是比较成功的:简单易行,容易被教师掌握和推广,具有较大的实用性和现实针对性;(1分)明确反对灌输,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容易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1分)(2)这一模式在实践中也存在不足,受到批评:价值观上的相对主义否定了道德教育的价值引导功能,使得学校德育陷入尴尬境地;(1分)对价值观概念的界定过于宽泛,许多问题甚至超出了道德的范畴;(1分)完全否定外部因素的作用,显得武断。(1分)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26、联系实际,谈谈德育对于学生品德发展的个体性功能。答:(1)德育的个体性功能是指德育对德育对象个体的品德发展
40、客观具有的影响和作用。(1分)包括个体品德发展功能、个体智能发展功能、个体享用性功能。(1分)个体品德发展功能是德育的根本功能,智能发展功能是其副产品,享用性功能作为一种人生境界是较高层次的个体性功能。(1分)(2)德育的个体品德发展功能指德育形成与发展个体品德的形式结构,包括个体道德认知、情感、信念、理想等;(1分)形成与发展个体品德的内容结构,使社会的道德观念、原则和规范反映在个体意识中;(1分)形成与发展个体品德的能力结构,包括对道德事物的反应能力和主观上的道德认识能力、意应能力、控制能力和决策能力等。(1分)(3)德育的个体智能发展功能指德育支配并制约着个体智能发展的方向,促进个体创造
41、性人格的实现,激发个体智能发展的动力和热情。(2分)(4)德育的享用性功能指德育可以满足个体的内在精神需要,使人配享幸福生活。(2分)要求联系学生品德发展实际展开,如没有联系实际的酌情扣分。27、根据家庭对学校德育的影响,论述学校应如何指导家庭德育环境的塑造。答:(1)家庭对学校德育的影响:家庭在个体道德社会化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分)家庭对于学校德育的左右主要体现在对德育实效的影响上,实质上是对学生个体道德发展的影响。(1分)家庭对于学校德育的影响主要有间接和直接两种方式,间接的方式是指家庭通过影响自己的孩子影响学校德育;(1分)直接的方式是家长与学校德育的相关主体就德育的特定方面
42、进行交流与沟通。(1分)家庭对学校德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一是因德育对象的特殊性而增添了学校德育活动的复杂性;(1分)二是因家庭可以直接干涉学校德育的开展而增强了学校德育活动的不确定性。(1分)(2)学校对家庭德育环境塑造的指导:指导营造良好的家庭关系,一是使家庭成员懂得家庭生活的健康运行不仅仅依靠物质条件,更需要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以及亲密关系;(1分)二是使家庭成员掌握营造良好家庭关系的方式。(1分)指导建构良好的家庭风气及家庭德育方式,一是家庭成员尤其是长者要不断提升个人道德素养,构建良好家风;(1分)二是建构适宜的家庭德育方式,让家庭成员喜欢家庭德育而不拒斥。(1分)四、案例分析题:本大题
43、15分。28、案例材料这是一位学生写的国旗下讲话一一规范升旗仪式:国旗是一个国家及民族精神的象征。五星红旗代表了我们国家的尊严,寄托着我们对祖国的深情和敬意。升旗是一个严肃、庄重的仪式,在下面我们要保持安静,行注目礼、脱帽、放下手中的物品。天安门的升旗仪式上,一个升旗队共36名队员,一共走了138个正步,138步中的“38”代表着我国抗日战争时使用的三八式步枪,五星红旗上升的高度为28.3米,代表着从建党到新中国成立共经历了28年又三个月。这些精确又饱含深意的数据,是为了让我们时刻铭记历史,心怀敬意。要知道,革命烈士们曾用鲜血换来现今生活的和平稳定。他们用生命捍卫中华民族的尊严。如今,我们过着
44、和平安宁的生活,更应该铭记历史,更应该尊重我们的国旗,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古人云,法者,天下之准绳也。每年的12月4日,是我国的国家宪法日。国歌,国旗以及国徽,都是宪法规定的国家的象征和标志。维护国歌的尊严即使维护国家的尊严,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而今天,随着社会多元化业态的加深,出现了随意编排国歌:不认真唱国歌等不尊重国歌的现象。这不仅仅是政治认同的缺失,也是一种民族精神的淡薄。可见,给国歌立法,有助于让公民坚守文化底线和道德底线,增强家国观念和公民意识。为了让公民们真正从心底尊重国旗国歌,规范升旗仪式也是必不可少的。升旗仪式是庄严而隆重的。然而,在升旗仪式上,这些现象并不少见。比如:站姿
45、不规范、仪容仪表不达标,随意与身边的人交谈、升旗仪式并未结束就早退,对升旗仪式抱以轻视随意的态度等。作为一名合格的公民,我们理应尊重升旗仪式,并时刻端正自己的态度。升国旗时要立正站好,保持安静,行注目礼,整理好自己的仪容仪表,重视和尊重升旗仪式,培养公民的责任感。在我看来,爱国不是只会背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字,不是在国庆日,公祭日时朋友圈的刷屏,爱国应该表现在每次的升旗仪式中!规范升旗仪式,不仅是对历史的铭记,更是对国家形象的维护和对民族精神的传承。国歌和国旗从不只是一首歌,一面旗帜那幺简单。在危难关头时,它是我们的力量来源:在日常生活中,它是我们的心底之音: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它是“誓于
46、国家共存亡”的冲锋号;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中,它是“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进行曲!因此,我们不仅要尊重国旗国歌,还要严肃认真地对待升旗仪式。用行动证明我们对祖国的热爱!做一个合格、优秀的公民!问题:请结合案例内容,运用有关理论与方法分析如何发挥仪式的德育功能。答:(1)德育活动是德育理论走向实践,发挥实效的最直接形式,具有实践性、主体性、生成性的特点。(1分)德育活动的主要功能有:为道德知识的实现提供实践场所、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道德知识的动机、可以增强学生的自我道德教育。(2分)(2)德育活动多种多样,仪式是常用的德育活动形式,也是学校德育的重要渠道和载体。(1分)学校仪式活动设计时要考虑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参与者的体验与收获、加大学生在仪式中的参与、重视仪式的历史性与文化性。(2分)(3)要规范仪式的内容结构,体现仪式的庄重有序,有助德育目标的实现。规范的仪式包括仪式名称、仪式目的、仪式的时间与地点、仪式的参与者、仪式场景布置、仪式活动和注意事项等。(2分)(4)将仪式内容与学生的行为、情感、精神等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各层面的品德养成。(2分)(5)案例体现了升国旗仪式对学生的德育效果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