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3讲新中国成立初期至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第23讲新中国成立初期至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考纲要求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4.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本讲考点,考点2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突破,考点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与成就,1.确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1)背景a.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对立和激烈斗争,成为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b.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2)表现a.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考点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与成就,b.政策:三大外交政策,
2、(3)成就: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年里,与17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迎来了第一次建交高潮。最突出的成就是中苏建交和结盟,这对促进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打破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具有重要意义。误区警示(1)“一边倒”并不是放弃独立自主的原则,“一边倒”不是指依附苏联,而是指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2)新中国成立初期,“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并不矛盾,因为它的最终目的是捍卫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并不是盲目地顺从苏联而不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特别提醒任何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从本质上看都是国内政策的延伸,它主要受三个因素的制约:国家利益、国家实力和国际环境。启示:外交政策和活动
3、的出发点是国家利益,弱国无外交,尊严来自实力。,2.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目的: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2)提出: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第二年,周恩来分别同印度、缅甸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3)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后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4)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我国处理与他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的一项基本原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
4、;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3.步入世界外交舞台,巧思妙记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的“一、二、三、四、五”一个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两大会议: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三大政策:“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四点成就:与苏联等17国建交;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参加万隆会议。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拓展延伸1.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外交的比较(1)相同的国际环境都面临着帝国主义的威胁。两个政权建立初期,帝国主义国家都采取了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的敌视政策,妄图将新生的政权扼杀在摇篮里。,(2)不同的外交政
5、策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封锁。如采取“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等方针,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外交成就,给帝国主义的敌视政策以沉重的打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为了换取帝国主义的承认,在告各友邦书中明确承认“清政府同帝国主义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这实质上是一种屈辱外交。(3)形成不同外交政策的原因社会性质不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取得了民族独立,而且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中华民国没有取得民族独立,还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徘徊。,领导力量不同:中国共产党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领导中国人民当家作主,有执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础;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是
6、资产阶级领导的,它本身带有软弱性和妥协性,严重脱离了人民群众,没有执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础。2.理解“求同存异”与“万隆精神”(1)万隆会议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同:中国和亚非国家都曾遭受殖民统治;都面临反对新老殖民主义、发展民族经济的任务;都要求加强团结合作,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异:中国和亚非一些国家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2)“求同存异”就是要超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差异,为了共同的利益加强团结和合作。,(3)“万隆精神”,即亚非会议所显示的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增进各国人民间友好合作的精神。(4)“求同存异”方针和“万隆精神”实际是和平共
7、处五项原则在外交实践活动中的具体体现。思维启迪越南主席胡志明曾发表文告说:“在会议上,由于我国代表团的斗争,由于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国代表团的帮助,我们取得了一个伟大的胜利,法国政府承认了我国的独立、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材料中“会议”指的是哪次会议,获得了怎样的成果?提示:日内瓦会议;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从而结束了法国在印度支那地区长达八年的殖民战争,进一步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术语必背(1)新中国初期三大外交方针是“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新中国初期三大外交方针中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束缚,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标志
8、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3)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4)1955年新中国派代表参加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成功召开。(5)“求同存异”就是要超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差异,为了共同的利益加强国与之间的团结和合作。,史料呈现 史料1“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实施不仅使新中国在经济援助、外交等方面倚重苏联,并且在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某些方面也照搬苏联经验,产生了许多弊端,走了许多弯路。同时也加剧了中美关系的冻结程度,限制中国外交向纵深发展。 史料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历久弥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它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
9、旨和原则,符合国际关系发展的本质要求,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五项原则的精髓,就是国家主权平等。温家宝弘扬五项原则促进和平发展,主题 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政策的特点和成就,史料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或不同的国家,适用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54周年读史指导(1)史料1属于现代评论史料。依据史料中“倚重苏联”“弊端”和“限制”等词语可知,史料主要表达“一边倒”外交政策给中国带来的负面影响。强调“一边倒”外交政策对中国政治和经济体制的消极影响。体现了“一边倒”外交政策不利于中国开展同资本主义各国的交往。(2)史料2属于
10、现代评论史料。通过阅读史料可知,史料强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特点。史料主要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具有长久性。强调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持久性的特点。强调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平等性的特点。(3)史料 3 属于现代评论史料。史料主要表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的特点。体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适用范围广泛,具有包容性特点。体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史料应用(1)史料1认为“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实施造成中国倚重苏联和照搬苏联经验,对中国的经济、外交等方面产生了许多弊端,对中国产生了 影响;同时也恶化了中国与 的关系,限制
11、了中国外交的进一步发展。提示消极美国,(2)结合史料2、3,概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点。提示包容性: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或不同的国家;适用于发展中国家或发达国家。平等性:强调所有国家不论大小、强弱,都应当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开放性: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创新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运用,被誉为国际关系史上的伟大创举。(3)从史料1到史料2、3,体现了我国外交怎样的变化?提示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束缚,使新中国外交政策不断的成熟。,1.新中国成立初期三大外交政策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比较,2.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特点(1)革命性:其主
12、要原则是在中国革命运动的理论思想指导下产生的,同革命运动后期的实践及解决的问题有密切联系;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等政策,从产生的指导思想和解决的主要问题看,这三项政策都表现出一种强烈的革命性。(2)结盟性:“一边倒”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与苏联等国结盟,这是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方针的一大特点;这一外交政策是由新中国面临的国内外形势所决定的。(3)平等性: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基础上,新中国提出了三大外交政策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在日内瓦会议、亚非会议等外交实践活动中得以体现。,典例(2017北京东城统测)新中国成立初期签订的一份外交文件规定:“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该文件 ()A.贯彻了“一边倒”方针B.倡导了“求同存异”方针C.遵循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体现了“不结盟”原则,A,解题关键缔约国强调结盟且针对的是日本及其盟国。答案A题干材料出自新中国成立初期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反映的是中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