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浙江省201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游戏论试题课程代码:0039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1.玩沙、玩水、玩雪游戏属于(C)7-213A.角色游戏B.平行游戏C.结构游戏D.规则游戏2.模仿乐器声(1岁前)属于婴儿游戏中的(B)7-186A.活动性游戏B.发展语言游戏C.感官游戏D.智力游戏3.教师鼓励儿童用言语描述自己的行为或发生的事情,如问:“你在做什么?”“怎么回事?”等,以帮助教师了解儿童的想法,这种言语指导方式称为(B)6-167A
2、.建议B.询问C.描述D.评论4.婴儿游戏活动的最基本表现形式是(A)7-184A.活动性游戏B.智力游戏C.音乐及娱乐游戏D.发展语言的游戏5.角色游戏与其他形式的游戏相比较,其中突出地表现最基本的特点是(B)7-191A.教育性B.高度的独立自主性C.情感性D.真实性6.游戏成熟说的提出者是(C)1-9A.艾里康宁B.霍尔C.拜敦代克D.斯宾塞7.指导幼儿表演游戏中,选择的文艺作品要符合两个基本要求,一是便于幼儿理解,并富有教育意义;二是(D)7-218A.情节性B.戏剧性C.娱乐性D.表演性8.“你怎样变出了这么好看的橙红色的?”这属于游戏现场指导中间接的语言方式中的(B)6-167A.
3、评论B.提问C.描述D.询问9.亲子游戏的显著特点是(C)8-227A.规则性B.开放性C.情感性D.目的性10.将游戏划分为感觉运动游戏、象征性游戏、结构性游戏和规则游戏,其划分的依据是(C)2-43A.按儿童在游戏中体验形式分类B.按游戏的教育作用分类C.按儿童认知发展分类D.按游戏的关键特性分类11.有规则游戏的最大特点是(B)7-222A.通过模仿和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B.把学习的任务和游戏的形式结合起来C.以刺激儿童各种感官,运动机能发展为主D.以儿童自主、自发表现出的活动为特征12.游戏计划制定的首要任务是(A)6-155A.确定游戏目标B.选择游戏内容C.确定指导方式D.选
4、择游戏方法13.德国心理学家格鲁斯提出的游戏论点被称为(B)9-235A.发泄说B.生活预备说C.复演说D.剩余精力说14.强调游戏的益处在于宣泄和降低焦虑的心理学家是(B)10-261A.佩勒B.蒙尼格C.埃里克森D.安娜费洛伊德15.教师参加游戏如何蹲下来和幼儿说话,是一个可以亲近而不是高高在上的人,这种指导功能属于(B)6-160A.态度功能B.情感功能C.教育功能D.娱乐功能16.在游戏治疗中,首先采用了“娃娃游戏”技术的是(B)9-237A.认知发展学派B.精神分析学派C.元交际理论D.维果茨基理论17.学前儿童游戏现场指导的基本策略中,教师指导的首选策略是(A)6-教材中无法找到正
5、确答案A.平行游戏策略B.合作游戏策略C.单独游戏策略D.提问游戏策略18.下列几组游戏中,属于有规则游戏的是(B)2-49A.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B.体育游戏音乐游戏智力游戏C.有规则游戏音乐游戏语言游戏D.想象游戏接受游戏机能游戏19.玩具的教育性一方面取决于玩具本身,另一方面取决于(A)6-144A.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B.是否经济适用C.是否具有多样化和新颖性D.是否符合卫生安全要求20.我国学前教育界认为,游戏是幼儿的(C)1-11A.基本活动B.学习活动C.生活活动D.娱乐活动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
6、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21.纽曼的游戏特征“三内说”认为,游戏的特征有(ABE)1-25A.控制B.真实性C.自由D.灵活E.内部动机22.游戏性体验是的主要成分有(ABCE)1-37A.兴趣性体验B.自主性体验C.成就感体验D.驱力愉快E.幽默感23.儿童伙伴对学前游戏的影响要注意的方面有(ABCD)4-115A.有无伙伴B.伙伴的熟悉程度C.伙伴的年龄D.伙伴的性别E.伙伴的个性24.儿童游戏的常规一般有(ABDE)6-153A.爱护玩具,不随便损坏玩具B.玩具共享,不能独占或抢夺C.掌握好时机和节奏D.学会整理玩具不乱放E.友好合作共处
7、,不干扰他人25.母亲在儿童游戏中充当的角色是(ABE)4-113A.导演B.参与者C.主任D.研究者E.观察者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26.剩余精力说10-252答:代表人物是德国思想家席勒(FSchiller)和英国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斯宾塞(HSpencer)。席勒是在研究美学时,发现愉悦是美学活动和游戏共有的特征而对游戏有所研究。他在人的审美教育的书信中首先提出人和动物有剩余精力,“从游戏而得到快乐,并不在乎认识游戏的方法,只不过因为精力的使用和自由。”斯宾塞是从神经心理学的角度来解释,剩余精力是由于神经中心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就疲劳,需要休息,休息一段时间后,精
8、力就不稳定,超过对各种刺激的反应,因而产生剩余精力。游戏是剩余精力的发泄。剩余精力说的主要观点是生物体都有维护自己的生存的能力,生物体进化得越高级,这种能力越强。27.以物代物2-57答:以物代物是用一种东西代替另一种不在眼前的物体,并且能够用被代替物的名称命名当前的物体。28.结构游戏7-205答:结构游戏,也称建构游戏,是一种儿童利用各种建筑、结构材料如积木、积塑、沙、土、金属部件等,进行建筑、构造的游戏。29.专门化玩具4-103答:在各种各样的玩具世界里,有的是模拟实物的玩具,其构型精美逼真,功能的确定性强,游戏的主题也比较固定,在性质上具有专门化的特点。此类玩具大都是工厂里制造出来的
9、,可称为专门化的玩具。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30.简述游戏在学前儿童情感发展中的作用。3-96-97答:(1)游戏中的角色扮演丰富儿童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2)游戏中的自由自主可以发展儿童的成就感和自信心(3)游戏中的审美活动可以发展儿童的美感(4)游戏中的情绪宣泄有助于儿童消除消极的情绪情感。31.简述母子早期关系对学前游戏的影响。4-112答:(1)母亲(也可以是看护人)与婴儿所结成的早期的社会性关系对学前儿童游戏的产生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这种影响首先表现为在母与子的相互作用活动中,孕育着以后社会性游戏的雏形。(2)在婴儿阶段特别是乳儿时期,母亲是儿童游戏中的中心
10、人物。母子之间的社会性关系不仅影响着游戏中社会性因素的发展,而且也制约着儿童与物之间的非社会性关系的建立。(3)母亲对儿童游戏的影响还表现在她为孩子探索和游戏提供了安全感及其强化的作用。32.简述教学与游戏的异同。5-126答:教学和游戏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相互区别的概念。(1)教学和游戏是有内在联系的,表明这两者不是截然对立的,它们都是作为一种教育方式而存在;(2)教学与游戏又是各自独立的,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与途径,不能将二者等同起来,亦不能混为一谈。教学主要是指课堂教学,是教师根据明确的教学目标,将大纲上规定的教学内容,如知识、技能等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有效地传授给幼儿的过程,是一个
11、由不知到知、从不会到会的过程,是外部知识内化到幼儿的认知结构体系中的过程。而游戏是幼儿主体将内在已有的知识、技能以及情绪通过有趣的活动表现出来,是一个以现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享受已知的过程,是一个将已知外化的过程。(3)教学更多地强调“目的”、“计划”、“效果”,强调的是教师指导下的幼儿活动,而后者更多地强调“兴趣”、“表现”、“过程”,强调的是幼儿自主的活动。两者的规范不一样,本质的规定性万面也不一样。但二者有着统一的教育目标,即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所以,教学和游戏既是密不可分的,又有独立存在的价值。33.简述创设学前游戏场地的基本要求。6-140答:创设儿童的游戏场地,应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12、或精神:(1)促进儿童的发展(2)培养儿童的自信心(3)保证儿童安全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34.根据游戏教育实施计划的内容及书写格式拟定一个班级自选游戏教育实施的周计划。6-157答:一、计划的制定最终要落实于计划本身的书写,为便于计划的阅读和贯彻,计划宜设计成表格。因为学前教育实施游戏的计划以周为单位加以制定是较为适宜的,所以每一个游戏实施计划的表格宜反映一周的本班游戏实施的内容及安排。二、在计划表格上方,首先需将本周教育目标或重点写明,以使教师明了自选游戏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手段与途径之一,并将其纳入整个教育过程,通过自选游戏实施或落实总的教育目标。三、表格横列按
13、所需提供的活动类型或区域依次列出。如,娃娃家、积木区、益智操作区、语言阅读区等;一般以五六类活动为宜。教师要在分析各类游戏教育功能的基础上,结合儿童实际,设置有利于儿童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活动区,而不宜只提供单一类型或同种性质的活动区域。四、表格纵列依次为以下内容项目:1、游戏目标的确立。通常需依据各活动类型的教育功能与本班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实际发展水平,同时结合教育的总目标与阶段性重点加以确立。目标的确立要与活动内容的安排(或建议)结合起来考虑。2、材料的投入与场地空间的安排q应注意材料的投放与物质环境创设不是一次性的,而需依据上面游戏目标及活动内容的确定,作出相应的安排。3、适宜的指导方式。教
14、师需依不同活动的特点与学前儿童的不同年龄考虑相适宜的指导方式,并尽可能将游戏与教育教学及生活活动相联系、结合与渗透,对儿童给予整体性的教育影响。4、注意事项。计划中还应包括与家庭教育联系配合的内容,如要求儿童自家中带材料,请家长丰富儿童的有关经验,以及个别教育指导的问题等。5、效果记录。教师是对计划执行情况、效果如何、儿童游戏行为如何、有无改进提高等,进行反馈并如实简要记录,从而对本周游戏的教育效果作出分析评价,并作为下一周自选游戏计划制定的依据。35.联系实际,试论述我国开展亲子游戏的策略。8-232答:根据我国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我国家庭倡导和开展亲子游戏的策略应包括以下几点(刘焱,19
15、96):(1)向家长宣传和说明游戏的重要性,破除“游戏不同于学习”的传统观念。只有当家长认识到游戏的重要性时,他们才会真正重视并参与游戏。(2)家长应当民主地、平等地对待子女。体罚、溺爱或把孩子当玩具逗玩都是不尊重儿童的表现。只有民主、平等地对待孩子,家长才可能在游戏中和孩子结成平等的玩伴关系,才可能尊重儿童的需要与兴趣。游戏中不能由家长单方面说了算,使游戏对孩子来说成为一种“被迫”行为。(3)家长在游戏中应培养与鼓励儿童的创造与独立性,不要“望子成龙”过切,处处“越俎代庖”,去代替孩子游戏,代替孩子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不要养成孩子离不开大人的依赖态度与习惯。(4)在开展亲子游戏的同时,鼓
16、励与支持儿童的独立游戏以及与伙伴的交往与游戏,培养儿童独立游戏的兴趣和能力,培养儿童和伙伴交往以及游戏的兴趣与能力。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4分)36.艾里康宁曾做过这样的实验:跟不同年龄的孩子玩捉迷藏的游戏,先跟3岁孩子玩,在孩子藏起来之后,主试没有立刻去“找”他,而是故意在他旁边等了两三分钟,装作不能找到他,这是孩子就不能控制自己了,他自己来破坏规则了,他会跳出来或大声喊道:“我在这里呢!”6岁儿童则完全不同于3岁孩子,规则和结果对于孩子开始又了特殊的意义。主试建议让一个6岁孩子跟一个3岁孩子一起躲藏起来,他有装作不能马上找到他们,很快就听到孩子兴奋和压低的语气。小的孩子又要暴露自己,而大
17、的还租不许:“安静,别做声!”最后,大的孩子捂住小的孩子的嘴,用强制的手段不让他发出声音,强迫他遵守规则。问题:以上材料反映了幼儿怎样的游戏发展水平?据此分析幼儿游戏发展的过程及趋势。2-62/66答:反映了幼儿:规则性水平象征性这一学前儿童游戏最典型的发展,在幼儿末期出现了新的趋势。由于儿童认知范围的扩大、思维能力以及社会化程度的提高:(1)一方面游戏中角色数量不断增加,规则产生成为可能,象征性游戏就开始转变成规则游戏(有规则游戏); (2)另一方面,思维的发展要求游戏越来越接近现实,结构游戏作为象征性游戏和实物认识及操作活动之间的过渡,由最初受象征性认知的影响,逐渐演变成为真正的成人式的智力适应活动。 一、游戏内容的发展 游戏的内容是指儿童在游戏中所反映的现实生活中事物或现象的范围规定。它构成游戏的内核。儿童游戏内容是主要伴随儿童生活经验的积累和生活范围的扩大而发展的。 二、游戏形式的发展 游戏的形式是儿童在游戏中展现于外的一切行为表现的方式,它构成游戏的外壳。游戏形式的发展的整体状况主要体现在: (1)动作的渐次连贯 (2)游戏语言的发展 (3)持续时间的推延 (4)规则的明朗化(5)游戏活动的社会化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