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10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 第一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1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第1教案 教学目标 1 能结合实例,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相关概念。 2 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体会化陌生为熟悉,化复杂为简单的“转化”思想方法。 3 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体会数学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 1.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概念。 2.根据实际
2、问题列不等式组。 教学方法 探索方法,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 引入课题: 1 估计自己的体重不低于多少千克?不超过多少千克?若没体重为x千克,列出两个不等式。 2 由许多问题受到多种条件的限制引入本章。 二、 探索新知: 自主探索、解决第2页“动脑筋”中的问题,完成书中填空。 分别解出两个不等式。 把两个不等式解集在同一数轴上表示出来。 找出本题的答案。 三、 抽象: 教师举例说出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渗透交集思想)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 一、学习目标 1使学生了解运用公式法分解因式的意义; 2使学生掌握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二、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运用平
3、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难点:将单项式化为平方形式,再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学习方法:归纳、概括、总结。 三、合作学习 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在前两学时中我们学习了因式分解的定义,即把一个多项式分解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还学习了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即在一个多项式中,若各项都含有相同的因式,即公因式,就可以把这个公因式提出来,从而将多项式化成几个因式乘积的形式。 如果一个多项式的各项,不具备相同的因式,是否就不能分解因式了呢?当然不是,只要我们记住因式分解是多项式乘法的相反过程,就能利用这种关系找到新的因式分解的方法,本学时我们就来学习另外的.一种因式分解的方法公式法。 1请看乘法公式 左边是整
4、式乘法,右边是一个多项式,把这个等式反过来就是左边是一个多项式,右边是整式的乘积。大家判断一下,第二个式子从左边到右边是否是因式分解? 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的因式分解,第(2)个等式可以看作是因式分解中的平方差公式。 a2b2=(a+b)(ab) 2公式讲解 如x216 =(x)242 =(x+4)(x4)。 9m24n2 =(3m)2(2n)2 =(3m+2n)(3m2n)。 四、精讲精练 例1、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2516x2;(2)9a2b2。 例2、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9(m+n)2(mn)2;(2)2x38x。 补充例题:判断下列分解因式是否正确。 (1)(a+b)2c
5、2=a2+2ab+b2c2。 (2)a41=(a2)21=(a2+1)?(a21)。 五、课堂练习 教科书练习。 六、作业 1、教科书习题。 2、分解因式:x416x34x4x2(yz)2。 3、若x2y2=30,xy=5求x+y。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 2)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 3)会用列表尝试的方法找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2能力目标: 1)渗透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思想。 2)通过尝试求解,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细致,认真的学习习惯。 2)在积极的教学评价中,促进师生的情感交流。 二教学重难
6、点 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的意义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 难点:把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形成用关于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其实质是解一个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本班共有40人,请问能确定男女生各几人吗?为什么? (1)如果设本班男生x人,女生y人,用方程如何表示?(x+y=40) (2)这是什么方程?根据什么? 2.男生比女生多了2人。设男生x人,女生y人.方程如何表示? x,y的值是多少? 3.本班男生比女生多2人且男女生共40人.设该班男生x人,女生y人。方程如何表示? 两个方程中的x表示什么?类似的两个方程中的y都表示? 像这样,同一个未
7、知数表示相同的量,我们就应用大括号把它们连起来组成一个方程组。 4.点明课题:二元一次方程组。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取数据,让他们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探究新知,练习巩固 1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 (1)请同学们看课本,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的概念,并找出关键词由教师板书。 让学生看书,引起他们对教材重视。找关键词,加深他们对概念的了解. (2)练习:判断下列是不是二元一次方程组,学生作出判断并要说明理由。 x2+y=0 y=2x+4 y+?x x=2/y+1 (x+y)/3-2=0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本课设计的重点,为加深学生对“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的内涵的理解,我采取的是阅读
8、书本中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形成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对“项的次数的思考”,进而完善血生对二元一次方程概念的理解。) 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 (1)由学生给出引例的答案,教师指出这就是此方程组的解。 (2)练习:把下列各组数的题序填入图中适当的位置: 方程x+y=0的解,方程2x+3y=2的解,方程组的解。 (3)既满足第一个方程也满足第二个方程的解叫作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4)练习:已知是方程组的解,求a,b的值。 (三)合作探索,尝试求解 现在我们一起来探索如何寻找方程组的解呢? 1.已知两个整数x,y,试找出方程组的解. 学生两人一小组合作探索。并让已经找出方程组解的学生利用实物投
9、影,讲明自己的解题思路。 一般思路:由一个方程取适当的xy的值,代到另一个方程尝试. (设计意图: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探索并解答问题,在获取新知识的同时也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2.据了解,某商店出售两种不同星号的“红双喜”牌乒乓球。其中“红双喜”二星乒乓球每盒6只,三星乒乓球每盒3只。某同学一共买了4盒,刚好有15个球。 (1) 设该同学“红双喜”二星乒乓球买了x盒,三星乒乓球买了y盒,请根据问题中的条件列出关于x、y的方程组。(2)用列表尝试的方法解出这个方程组的解。 由学生独立完成,并分析讲解。 3.例 已知方程3X+2Y=10 当X=2时,求所对应的Y 的值; 取一个你自己喜欢的数作为
10、X的.值,求所对应的Y的值; 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Y; 用含Y 的代数式表示X; 当X=-2,0 时,所对应的Y值是多少; (设计意图:此处设计主要是想让学生形成求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一般方法,先让学生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再从他们解一元一次方程的重复步骤中提炼出用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然后把它与原方程比较,把一个未知数的值代入哪一个方程计算会更简单,形成“正迁移”,引导学生体会“用关于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过程。)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这节课学哪些知识和方法? 2.你还有什么问题或想法需要和大家交流? 3.教材P82 教学设计说明: 1本课设计主线有两条。其
11、一是知识线,内容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到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概念再到列表尝试法,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第二是能力培养线,学生从看书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到学会归纳解的概念,再到自主探索,用列表尝试法解题,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2“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体”是本课设计的主要理念。由学生给出数据,得出结果,再让他们在积极尝试后进行讲解,实现生生互评。把课堂的一切交给学生,相信他们能在已有的知识上进一步学习提高,教师只是点播和引导者。 3本课在设计时对教材也进行了适当改动。例题方面考虑到数码时代,学生对胶卷已渐失兴趣,所以改为学生比较熟悉的乒乓球为体裁。另一方面,充分挖掘练习的作用,为知识的落实打下轧
12、实的基础,为学生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 通过动手、操作、推断、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识图能力,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 2. 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邻补角、对顶角,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邻补角与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 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激发好奇 观察剪刀剪布的过程,引入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在我们的生活的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相交线和平行线,本章要研究相交线所成的角和它的特征。 观察剪刀剪布的过程,引入两条相交直线所成
13、的角。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出示一块布和一把剪刀,表演剪布过程,提出问题:剪布时,用力握紧把手,两个把手之间的的角发生了什么变化?剪刀张开的口又怎么变化? 教师点评:如果把剪刀的构造看作是两条相交的直线,以上就关系到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的问题, 二.认识邻补角和对顶角,探索对顶角性质 1.学生画直线AB、CD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 共能组成几对角?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学生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当学生直观地感知角有“相邻”、“对顶”关系时,教师引导学生用 几何语言准确表达; 有公共的顶点O,而且 的两边分别是 两边的反向延长线 2.学生用量角器分别
14、量一量各角的度数,发现各类角的度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得出结论:相邻关系的两个角互补,对顶的两个角相等) 3学生根据观察和度量完成下表: 两条直线相交 所形成的角 分类 位置关系 数量关系 教师提问:如果改变 的大小,会改变它与其它角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吗? 4.概括形成邻补角、对顶角概念和对顶角的性质 三.初步应用 练习: 下列说法对不对 (1) 邻补角可以看成是平角被过它顶点的一条射线分成的两个角 (2) 邻补角是互补的两个角,互补的两个角是邻补角 (3) 对顶角相等,相等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学生利用对顶角相等的性质解释剪刀剪布过程中所看到的现象 四.巩固运用例题:如图,直线a,b相交, ,
15、求 的度数。 巩固练习(教科书5页练习)已知,如图, ,求: 的度数 小结 邻补角、对顶角. 作业课本P9-1,2P10-7,8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能够在实际情境中,抽象概括出所要研究的数学问题,增强学生的数感符号感。 2在已有的对幂的知识的了解基础之上,通过与同伴合作,经历探索同底数幂乘法运算性质 过程,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发展合作交流能力、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3了解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性质,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训练他们养成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性质,并能解决一些实
16、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活动内容:复习七年级上册数学课本中介绍的有关乘方运算知识: 二、情境引入 活动内容:以课本上有趣的天文知识为引例,让学生从中抽象出简单的数学模型,实际在列式计算时遇到了同底数幂相乘的形式,给出问题,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也可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结合学生现有的有关幂的意义的知识,进行推导尝试,力争独立得出结论。 三、讲授新课 1利用乘方的意义,提问学生,引出法则:计算103102 解:103102=(101010)(1010)(幂的意义) =1010101010(乘法的结合律)=105 2引导学生建立幂的运算法则: 将上题中的底数改为a,则有a3a2(aa
17、a)(aa)aaaaaa5,即a3a2=a5=a3+2 用字母m,n表示正整数,则有即aman=am+n 3引导学生剖析法则 (1)等号左边是什么运算?(2)等号两边的底数有什么关系? (3)等号两边的指数有什么关系?(4)公式中的底数a可以表示什么 (5)当三个以上同底数幂相乘时,上述法则是否成立? 要求学生叙述这个法则,并强调幂的底数必须相同,相乘时指数才能相加 四、应用提高 活动内容: 1完成课本“想一想”:a?a?a等于什么? 2通过一组判断,区分“同底数幂的乘法”与“合并同类项”的不同之处。 3独立处理例2,从实际情境中学会处理问题的方法。 4处理随堂练习(可采用小组评分竞争的方式,
18、如时间紧,放于课下完成)。mnp 五、拓展延伸 活动内容:计算:(1)-a2a6(2)(-x)(-x)3(3)ymym+1(4)??7?8?73 (5)??6??63(6)??5??53???5?。(7)?a?b???a?b?7542 2(8)?b?a???a?b?(9)x5x6x3(10)-b3b3 (11)-a(-a)3(12)(-a)2(-a)3(-a) 六、课堂小结 活动内容:师生互相交流总结本节课上应该掌握的同底数幂的乘法的特征,教师对课堂上学生掌握不够牢固的知识进行强调与补充,学生也可谈一谈个人的学习感受。 七、布置作业 1请你根据本节课学习,把感受最深、收获最大的方面写成体会,用
19、于小组交流。 2完成课本习题1.4中所有习题。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 学习目标 1. 理解有序数对的应用意义,了解平面上确定点的常用方法 2. 培养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重点: 理解有序数对的意义和作用 学习难点: 用有序数对表示点的位置 学习过程 一.问题导入 1一位居民打电话给供电部门:卫星路第8根电线杆的路灯坏了,维修人员很快修好了路灯同学们欣赏下面图案. 2地质部门在某地埋下一个标志桩,上面写着北纬44.2,东经125.7。 3某人买了一张8排6号的电影票,很快找到了自己的座位。 分析以上情景,他们分别利用那些数据找到位置的。 你能举出生活中利用数据表示位置的例子吗? 二.
20、概念确定 有序数对:用含有两个数的词表示一个确定的位置,其中各个数表示不同的含义,我们把这种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作(a,b) 利用有序数对,可以很准确地表示出一个位置。 1在教室里,根据座位图,确定数学课代表的.位置 2教材40页练习 三.方法归类 常见的确定平面上的点位置常用的方法 (1)以某一点为原点(0,0)将平面分成若干个小正方形的方格,利用点所在的行和列的位置来确定点的位置。 (2)以某一点为观察点,用方位角、目标到这个点的距离这两个数来确定目标所在的位置。 1如图,A点为原点(0,0),则B点记为(3,1) 2如图,以灯塔A为观测点,小岛B在灯塔A北偏东
21、45,距灯塔3km 处。 例2 如图是某次海战中敌我双方舰艇对峙示意图,对我方舰艇来说: (1)北偏东方向上有哪些目标?要想确定敌舰B的位置,还需要什么数据? (2)距我方潜艇图上距离为1cm处的敌舰有哪几艘? (3)要确定每艘敌舰的位置,各需要几个数据? 巩固练习 1 如图是某城市市区的一部分示意图,对市政府来说: 北偏东60的方向有哪些单位?要想确定单位的位置。还需要哪些数据?火车站与学校分别位于市政府的什么方向,怎样确定他们的位置? 结合实际问题归纳方法 学生尝试描述位置 2 如图,马所处的位置为(2,3). (1) 你能表示出象的位置吗? (2) 写出马的下一步可以到达的位置。 小结
22、1. 为什么要用有序数对表示点的位置,没有顺序可以吗? 2. 几种常用的表示点位置的方法. 作业 必做题:教科书44页:1题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 【知识讲解】 一、本讲主要学习内容 1、代数式的意义 2、列代数式的注意点 3、代数式值的意义 其中列代数式是重点,也是难点。 下面讲述一下这三点知识的主要内容。 1、代数式的意义 用基本的运算符号(包括加、减、乘、除以及后面所要学的乘方、开方)将数及 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叫代数式。单个的数字或字母也叫代数式。如:5,a, 4x, ab, x+2y, , a2等 2.列代数式的注意点 在代数式中出现的乘号“”,通常写作“ ”或者省略不写。如3
23、a可写作3 a或3a, 2(x+y)可以写作2(x+y)或2(x+y)。 数字与数字相乘时乘号,仍然用“”,不宜用“ ”,更不能省略不写。 数字写在字母的前面。 在代数式中出现除法运算时,一般按照分数的写法来写, 如st写作 。 代数式中带分数与字母相乘时,应写成假分数与字母相乘的形式,如 应写作 。 (6)两个代数式相乘,应该用分数形式表示。 3.代数式值的意义 用数值代替代数式里的字母,按照代数式指明的运算,计算出的结果,就叫做代数式的值。 二、典型例题 例1 填空 棱长是acm 的正方体的体积是_cm3。 温度由tc下降2c后是_c。 产量由m千克增长10%,就达到_千克。 a和b 的倒
24、数和是_。 a和b的和的倒数是_。 解: a3 (t-2) (1+10%)m 说明: 列代数式的关键在于仔细审题,弄清题意,正确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和运算顺序,对一些容易混淆的说法,要仔细进行对比,对一些比较复杂的数量关系,可先分段考虑,要正确地使用括号。 像a3 ,(1+10%)m 这样的式子后在可直接写单位,像t-2这样的式子,需写单位时,要将整个式子用括号括起来。 例2、用代数式表示 被4整除得 m的数 被2除商为 a余1的数 两数的平均数 a和b两数的平方差与这两数平方和的商 一项工程,甲独做需x天,乙独做需y天完成,甲乙两人合做完成的天数。 某人先用v1千米/时速度行完全路程的一半,又
25、用v2千米/时的速度行完另一半, 若全路程长为a千米,用代数式表示此人行完全路程的平均速度。 个位数字是8,十位数字是 b 的两位数。 解: 4m 2a+1 设这两个数分别为a、b、则平均数为 。 10b+8 分析说明: 数a除以数b,除得的商正好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称a能被b整除。 能被2整除的数叫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奇数。两个连续奇数,若较小的是n,则较大的是n +2 。 对于题中两数没有给出,为说明其一般性。可先设这两个数为a, b;用字母表示数时,在同一个问题中,不同的数要用不同的字母表示。 题中的a,b两数的平方是a2-b2,不能颠倒,也不能写成(a-b)2。 题中甲乙两人的
26、工作效率分别是 和 ,所以甲乙两人合作完成的时间是 即 。 平均速度= 所以平均速度为 解答本题容易错写成 ,这主要是概念不清造成的。 题中主要应清楚自然数的十进制表示方法: n=an10n+an-110n-1+a110+a0 即一个自然数总可以用它各个数位上的数字来表示。 例3说出下列代数式的意义。 3a+2 3(a+2) (3) (4) a- (5)(a-b)2 (6)a2-b2 分析:说出代数式的意义,具体说法没有统一规定,以简明而不致引起误会为出发点。 不含括号的.代数式习惯从左到右按运算顺序读,如(1)小题3a+2读作“a的3倍与2的和”; 含括号的代数应该把括号里的代数式看作一个整
27、体,按运算结果来读,如(2)小题3(a+2)读作“a与2的和的3倍”; 由于分数线具有除法和括号的双重作用,应该把分子与分母看成一个整体来读。 解:(1)a的3倍与2的和; (2)a与2的和的3倍; (3)a与b的差除以c的商; (4)a与b除以c的差; (5)a与b的差的平方; (6)a、b的平方差。 例4、当x=7,y=4, z=0时,求代数式x ( 2x-y+3z)的值。 解:x (2x-y+3 z)=7( 27-4+30)=7(14-4)=70 说明:由比例题可以看出,求代数式值的一般步骤是:代入 计算在代数式中,数字与字母之间,字母与字母之间的乘号是省略不写的。而当代入数据求值时,都
28、变成了数字相乘,原来省略的乘号“”应补上。 【一周一练】 1、选择题 (1)下列各式中,属于代数式的有( )个。 , s= ah, 5 , -y, x-2=y, a-b, 3xy a、2 b、3 c、4 d、5 (2)下列代数式,书写正确的是( ) a、2 b、m n c、 mn d、(m+n)2 (3)用代数式表示“a的 乘以b减去c的积”是( ) a、 ab-c b、 a(b-c) c、 a( b-c) d、 (4)用语言叙述代数式 ,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比a的倒数小2的数; b、a与2的差的倒数 c、1除以a减去2的商 d、比a小2的数的倒数 2、判断题 n除m用代数式可表示成 (
29、 ) 三个连续的奇数,中间一个是n,其余两个分别是n-2和n+2( ) 如果n是偶数,则紧跟在n后面的两个连续奇数分别是n+1,n+3( ) 3、填空题 每本练习本是0.3元,买a本练习本需_元。 小明有5元钱,买了a支铅笔,每支铅笔是0.2元,则小明还剩_元。 被3整除得n 的数是_。 个位上的数是a,十位上的数是个位上的数的2倍少3的两位数是_。 加工一批零件共m个,乙先加工n个零件后,甲单独再做3天才完成任务,则甲平均每天加工零件_个。 一种小麦磨成面粉后,重量减少数15%, b千克小麦磨成面粉后,面粉的重量是_千克。 一个长方形的长是a,宽是长的 还多1,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_ a、b两
30、个码头相距s千米,一轮船从a码头到b码头的速度是a千米/时,返回的速度比从a码头到b码头快2千米/时,这艘船在a,b两码头间往返一次,共需_小时。 4.求下列代数式的值。 其中a=2 当 时,求代数式 的值。 5、填表 x y x+y x-y xy 5 15 6、某班级里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的 多16人,男生人数是a,问a的代数式表示:女生人数。 该班学生总数;当a=25时,求该班学生总数。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 平行线的判定(1) 课型:新课: 备课人:韩贺敏 审核人:霍红超 学习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想像、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 2.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领
31、悟归纳和转化的数学思想 学习重难点:探索并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一、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 二、练一练1、判断题 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内错角也相等.( ) 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互补,那么同旁内角相等.( ) 2、填空1.如图1,如果3=7,或_,那么_,理由是_;如果5=3,或笔_,那么_, 理由是_; 如果2+ 5= _ 或者_,那么ab,理由是_. (2) (3) 2.如图2,若2=6,则_,如果3+4+5+6=180, 那么_,如果9=_,那么ADBC;如果9=_,那么ABCD. 三、选择题 1.如图
32、3所示,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ABCD的是( ) A.ABEF,CDEF B.5=A; C.ABC+BCD=180 D.2=3 2.右图,由图和已知条件,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由1=6,得ABFG; B.由1+2=6+7,得CEEI C.由1+2+3+5=180,得CEFI; D.由5=4,得ABFG 四、已知直线a、b被直线c所截,且1+2=180,试判断直线a、b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五、作业课本15页-16页练习的1、2、3、 5.2.2平行线的判定(2) 课型:新课: 备课人:韩贺敏 审核人:霍红超 学习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想像、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 间观念,
33、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 毛2.分析题意说理过程,能灵活地选用直线平行的方法进行说理. 学习重点:直线平行的条件的应用. 学习难点:选取适当判定直线平行的方法进行说理是重点也是难点. 一、学习过程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有几种?分别是什么? 二巩固练习: 1.如图2,若2=6,则_,如果3+4+5+6=180, 那么_,如果9=_,那么ADBC;如果9=_,那么ABCD. (第1题) (第2题) 2.如图,一个合格的变形管道ABCD需要AB边与CD边平行,若一个拐角ABC=72,则另一个拐角BCD=_时,这个管道符合要求. 二、选择题. 1.如图,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因为1=4,所以DE
34、AB B.因为2=3,所以ABEC C.因为5=A,所以ABDE D.因为ADE+BED=180,所以ADBE 2.如图,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使1=290,则( ) A.2=4 B.1=4 C.2=3 D.3=4 三、解答题. 1.你能用一张不规则的纸(比如,如图1所示的四边形的纸)折出两条平行的直线吗?与同伴说说你的折法. 2.已知,如图2,点B在AC上,BDBE,1+C=90,问射线CF与BD平行吗?试用两种方法说明理由.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9 教学目标:1能够在实际情境中,抽象概括出所要研究的数学问题,增强学生的数感符号感。 2在已有的对幂的知识的了解基础之上,通过与同伴合作,
35、经历探索同底数幂乘法运算性质 过程,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发展合作交流能力、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3了解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性质,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训练他们养成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性质,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活动内容:复习七年级上册数学课本中介绍的有关乘方运算知识: 二、情境引入 活动内容:以课本上有趣的天文知识为引例,让学生从中抽象出简单的数学模型,实际在列式计算时遇到了同底数幂相乘的形式,给出问题,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也可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结合学
36、生现有的有关幂的意义的知识,进行推导尝试,力争独立得出结论。 三、讲授新课 1利用乘方的意义,提问学生,引出法则:计算103102 解:103102=(101010)(1010)(幂的意义) =1010101010(乘法的结合律)=105 2引导学生建立幂的运算法则: 将上题中的底数改为a,则有a3a2(aaa)(aa)aaaaaa5,即a3a2=a5=a3+2 用字母m,n表示正整数,则有即aman=am+n 3引导学生剖析法则 (1)等号左边是什么运算?(2)等号两边的底数有什么关系? (3)等号两边的指数有什么关系?(4)公式中的底数a可以表示什么 (5)当三个以上同底数幂相乘时,上述法
37、则是否成立? 要求学生叙述这个法则,并强调幂的底数必须相同,相乘时指数才能相加 三、应用提高 活动内容:1完成课本“想一想”:a?a?a等于什么? 2通过一组判断,区分“同底数幂的乘法”与“合并同类项”的不同之处。 3独立处理例2,从实际情境中学会处理问题的方法。 4处理随堂练习(可采用小组评分竞争的方式,如时间紧,放于课下完成)。mnp 四、拓展延伸 活动内容:计算:(1)-a2a6(2)(-x)(-x)3(3)ymym+1(4)?7?8?73 (5)?6?63(6)?5?53?5?.(7)?a?b?a?b?7542 2(8)?b?a?a?b?(9)x5x6x3(10)-b3b3 (11)-
38、a(-a)3(12)(-a)2(-a)3(-a) 五、课堂小结 活动内容:师生互相交流总结本节课上应该掌握的同底数幂的乘法的特征,教师对课堂上学生掌握不够牢固的知识进行强调与补充,学生也可谈一谈个人的学习感受。 六、布置作业 1请你根据本节课学习,把感受最深、收获最大的方面写成体会,用于小组交流。 2完成课本习题1.4中所有习题。 1.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一)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0 一、学习目标 1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法则及其应用。 2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算理。 二、重点难点 重点: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法则及其应用。 难点:探索多项式与单项式相除的运算法则的过程。 三、合作学习 (一
39、)回顾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法则 (二)学生动手,探究新课 1计算下列各式: (1)(am+bm)m; (2)(a2+ab)a; (3)(4x2y+2xy2)2xy。 2提问: 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还有什么发现吗? (三)总结法则 1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XXXXXXXXXXX,再把所得的商XXXXXX 2本质:把多项式除以单项式转化成XXXXXXXXXXXXXX 四、精讲精练 例:(1)(12a36a2+3a)3a; (2)(21x4y335x3y2+7x2y2)(7x2y); (3)(x+y)2y(2x+y)8x2x; (4)(6a3b3+8a2b4+10a2b3+2ab2)(2ab2)。 随堂练习:教科书练习。 五、小结 1、单项式的除法法则 2、应用单项式除法法则应注意: A、系数先相除,把所得的.结果作为商的系数,运算过程中注意单项式的系数饱含它前面的符号; B、把同底数幂相除,所得结果作为商的因式,由于目前只研究整除的情况,所以被除式中某一字母的指数不小于除式中同一字母的指数; C、被除式单独有的字母及其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不要遗漏; D、要注意运算顺序,有乘方要先做乘方,有括号先算括号里的,同级运算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 E、多项式除以单项式法则。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