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53.16KB ,
文档编号:5319202      下载积分:8.88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5319202.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统编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特点类实质类知识点考点汇编(实用必备!).docx)为本站会员(wenku818)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统编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特点类实质类知识点考点汇编(实用必备!).docx

1、统编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特点类实质类知识点考点汇编特点、特征类一、中国古代史1. 新石器时代遗址分布:分布广泛;奠定了多样一体的发展基础。2. 中华文明起源:多元一体;源远流长;地区不平衡;兼收并蓄。(本土性与多元性)3. 商代政治制度:迷信色彩浓厚;统治者以神权强化王权4. 分封制:分封对象多元化,以同姓亲族为主;土地、人民和义务是周王同诸侯之间的联系纽带;层层封授,等级森严;周王是天下共主,但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西周王朝是建立在方国联合体上的血缘性国家。5. 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血缘关系同政治关系相结合,按照血缘关系的亲疏来分配政治权力,即家国一体(或家国同构);族权与政权密

2、切结合,大宗和小宗之间既是家族等级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大宗、小宗具有相对性,周王是绝对的大宗。6. 井田制:耕地成方块状,形同井字;有“公田”和“私田”之分;名义上国有,不得转让与买卖,实际上为贵族所有。7. 早期国家:(1)政治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家天下”取代“公天下”;神权、族权、王权(政权)紧密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将国家权力和家庭关系相结合,形成“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地方管理比较松散;尚未出现真正固定的成文法,国家法律制度尚未健全。(2)经济进入青铜时代;生产力水平尚属低下,生产仍主要是木石工具;集体劳动。(3)思想呈现出较浓厚的鬼神迷信

3、与原始宗教色彩;祭祀是三代时期最重要的宗教活动。封建土地私有制:土地性质:土地私有,可以买卖或转让。发展趋势:自耕农土地私有制不断萎缩,地主土地私有制不断壮大,土地兼并是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8. 小农经济:一家一户;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精耕细作。(或分散性、稳定性、封闭性、脆弱性、再生性)9.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实行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建立官僚政治。10. 秦朝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11. 郡县制:垂直管理;官僚政治;皇帝任免;中央集权。12. 秦至清行政区划演变:行政区既有沿袭性,又有变革性;从行政区划的

4、层级看,行政区划以两级制或三级制为主;从顶层和基层看,高层政区变化大,县级政区较为稳定。13. 汉代政治:布衣将相;重视母族亲属关系;儒士受到重用;地方势力强大。14. 察举制:察举科目多,选拔的范围较广,涵盖了国家所需的各种人才,为有才干的士人提供了较多晋身仕途的机会。选拔与考试相结合,为被举者提供了公平竞争的舞台,使真正优秀的人才有脱颖而出的机会。在察举制下,察举权虽下放到地方,但官吏任免权最终由中央掌握,加强了中央集权。汉代实行以孝治天下,极力提倡孝道观念。察孝廉在众多科目中占据主流,是官吏入仕的正当途径。15. 魏晋庄园经济:规模大;以农业为主,多种经营;自给自足;聚族而居,宾客相附(

5、徒附、宾客、族人、部曲等)拥有私人武装(部曲),易形成割据势力。16. 三省六部制:体系完整;职责分明;相互制约;可以有效履行封建国家的不同职能。17. 辽南北面官制度:因地制宜;因俗而治;实行双轨制。18. 辽和西夏的统治:都较多地吸收了中原先进的政治制度内容,如辽和西夏都沿用唐代官制;西夏仿效唐宋王朝建立政治制度,推行科举制度。对本民族和汉人实行不同的统治方式,如辽统治者采取“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的政治制度。19.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分化事权,内外相制,君权强化;强干弱枝、守内虚外;重文轻武、文人治国。20. 宋代书院:教育经费来源多样化;实行山长负责制,管理体制日趋完备;实行开放

6、式的教学和研究;教学注重启发引导,提倡切磋讨论,讲究身心涵养。21. 宋明理学:融合佛道;思辨化、哲学化;以伦理道德为核心;世俗化、社会化。22. 宋元文化:高度繁荣;科技领先;全面发展;市民气息浓厚。23. 行省制:双重性,既是中央派出机构,又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平衡了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大而不专;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省官互迁,防止省官任期过长而形成裙带关系网。24. 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职权范围不明朗;权力不断扩大,地位逐步提高;听命于皇帝,服务于皇权,君主专制加强的产物。25. 奏折制度:迅速;机密。26. 军机处:机构简单;“跪受笔录”,行政效率高;保密性好;在皇帝直

7、接监督下工作。27. 中枢官制演变的特点:皇帝通过不断压抑、侵夺相权来加强皇权。内朝官向外朝官转化。内朝在牵制、架空外朝的同时,久而久之逐步发展为制度化、合法化的外朝中央机构。宰相职位的设置由实位转向虚位。宰相不再专职由实位到虚位,反映的是宰相权限及权威的下降。宰相权力不断分化。在同一机构中,往往设置几个宰相职位,分割宰相权力。28. 明清时期督抚制演变:督抚由临时委派到永久存在;由负责专门事务到负责地方行政;由一般加衔到正式建制。29. 清朝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军事和政治手段并用;因地制宜,因俗而治;充分利用藏传佛教;边疆的建设与开发。30. 明清时期农业生产发展:农作物品种增加;多种经营

8、方式推广;国外高产作物的引进与推广;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南稻北粟的种植格局进一步被打破。31. 朝贡体系:以儒家价值为基础的区域性国际体系;中华帝国与之具有君臣等级色彩;结构稳定,持续时间长;形成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多重制度性联系;崇尚睦邻友好。32. 中国古代考核制度:考核内容较全面。考核对象合理分类。考核机构专业化。考核过程注重公开公正。33.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皇帝握有最高的监察权。监察机构独立,自上而下垂直监察。以轻制重。严格监察官的选任。34. 中国古代民族交融: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民族交融实质上是少数民族学习汉族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看民族交

9、融实质上是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的扩展。从经济形态的角度看民族交融的实质是游牧向农耕的转化。从生活方式的角度看民族交融实质上是少数民族的汉化。35.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由开放走向闭关;路线由陆路为主转向海路为主;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交往形式以和平为主。36. 中国古代法律体系:起源较早、源远流长;刑罚为主,诸法合一;德主刑辅,以礼入刑;法有等级,法外特权;以法治吏,维护统治;司法从属于行政;重视“例”的作用;重视儒家思想的教化作用。37. 中国古代契约:出现时间很早;应用范围广泛;政府国家保护38. 中国古代民间借贷:历史悠久;讲究规范、诚信;受政府监管。39.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商业

10、市场形式多样;城市商业经济发达;对外贸易发达;货币种类丰富;商人群体活跃;商人地位低下;商业信贷发展;商业契约发展。40. 中国古代税收:起源早,历史悠久;法治思想淡薄;体现抑商政策;以行政命令为主;忽视税收的经济效益。41. 中国古代基层治理:治安管理机构的设置较为固定。利用联保连坐与保甲法等的高压手段。家族伦理和族规家法成为重要的非正式控制手段。由乡民、村民组成的治安力量对社会治安起到了补充作用。42. 中国古代救济制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政府救济与民间救助相结合;机构完善并具有法律保障措施;深受儒家思想影响。43. 中国古代民间救助:主体多元;形式灵活多样,分为常态性与应急性;内容丰富

11、。44. 古代中医学:历史悠久,理论成熟。注重天人观念和阴阳五行;注重辨证施治和整体性治疗。体系完整,内容丰富;典籍浩繁,数量众多;成就巨大,影响深远。45. 古代中国交通:具有首先服务于政治和军事的特征,带有明显的皇权优先的色彩。儒家思想观念影响交通规则,形成了“贱避贵,少避长,轻避重,去避来”的通行规则;交通建设由政府主导,目的是巩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中央集权;中国古代的交通建设、交通规划和交通管理都体现出较高的水准;古代水陆交通发达,历史悠久,运输工具先进。46. 中国古代城市:政治和军事功能更加突出;经济活动受到严格限制;体现出浓厚的宗法色彩和集权、等级观念;官府管理严格,具有封闭

12、性。47.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从城市功能看唐代以前的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其后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超过政治功能。从城市商业活动看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变迁,政府对城市商业活动的限制逐渐放松,如宋代打破坊、市制度,且市的经营时间限制也被打破,早市、夜市昼夜相接。从城市数量和规模看到明清时期不仅规模巨大的繁华城市数量增多,而且还兴起了大量工商业市镇,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从生产关系看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繁荣的江南某些城市,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从生活、观念看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生活和观念逐渐发生变化。4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土性;多样性;包容性;凝聚性;连续性;保守性;统

13、一性;开放性。二、中国近现代史1. 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不断深化。2.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背景不是由古代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来的,而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刺激下产生。发展状况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有很大依赖性。地区分布主要集中于沿海、沿江地区,地区分布不均衡。产业结构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未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经济地位难以独立发展,始终不占主导地位。发展历程受三座大山的压迫,步履艰难,具有曲折发展的特点。【先天不足,后天畸形】3. 北洋军阀政府统治:以封建地主阶级为其主要社会基础。军阀们各有一支为自己争权夺利服务的军

14、队,并采用近代兵制。军阀们各有一块可以随意搜刮和统治的地盘,割据称雄,拥兵自重。各派军阀大都是帝国主义在中国进行统治的工具。北洋军阀的统治方法都极端残暴而且愚昧。各派军阀依恃武力,实行军事独裁统治。4. 五四运动:爱国性;革命性;彻底性;群众性。5.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先进知识分子起了核心领导作用。马克思主义宣传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是在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斗争中发展传播的。6. 国民革命:革命任务:“打倒列强,除军阀”说明当时中国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群众基础:以两党合作为特征,形成了四个阶级的联合统一战线。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和新三民主义两大革命指导思想并存,其中新三民主义占主导

15、地位。革命军队:组建国民革命军,并进行北伐战争,基本消灭了封建军阀,打击了列强的在华势力。7.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涉及领域广泛;政府设立专门机构负责实施;以救亡图存为目标;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8. 中国抗日战争:渐进性从局部抗战逐渐发展为全面抗战。民族性是一场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团结了全国各阶级、各民族的民族战争。双重性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具有双重性。两个战场并存。国民政府组织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战场相互配合,相互依存,贯穿始终。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以弱胜强。是中国人民近代以来第一次取得反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持久性。是世界反法西斯战场中开始最早,结

16、束最晚的战争。9. 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化: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优先发展重工业,重点发展东北地区;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政府主导);群众运动式;目的的双重性: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和维护国家安全;借鉴苏联,立足国情;渐进性和长期性。10. 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政治: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保障公民政治权利的主要形式。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方面代表团结在一起。根据社会主义民主原则,建立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平等关系,并建立个人与社会、集体之间的正确关系。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实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11. 和平

17、共处五项原则:包容性;平等性;开放性;创新性。12.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它以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为前提,坚持了农村的社会主义制度。它把集体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有机结合起来,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它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伟大创举。1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有制结构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其基本标志;宏观调控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根本目标实现共同富裕。三、世界史1. 雅典民主政治: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法律至上;集体领导;直接民主。2. 种姓制度:贵贱分明;

18、贫富悬殊;职业世袭;种族隔离;法律地位不平等。3. 封君封臣制:以土地为纽带;等级森严;双向权利义务;契约意识;层级间相对独立;世俗王权和基督教会互相利用、竞争共存。4. 庄园与农奴制:经济:自给自足,封闭独立;政治:领主或管家维持社会秩序,农奴没有人身自由,受田租和劳役剥削。5. 中古西欧社会:多元的社会结构与世俗王权相对独立的教权;分封制下的等级制度;自主的商业城市和市民。6. 俄罗斯文化:深受拜占庭文化的影响。7. 拜占庭文化:继承性;开放性;包容性。8.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雇佣劳动关系;出现手工工场。9. 1618世纪中西贸易:以西欧国家为主导;全球性的贸易形式(世界各地贸易联系密切加

19、强);中西贸易往来频繁(中国处于出超地位)。10. 英国议会君主制:国王通过议会寻求政策支持,议会以请愿的形式要求国王改善统治。11. 英国君主立宪制:(1)从内容看议会权力至上,国王“统而不治”;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首相掌握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2)从过程看具有连续性、渐进性和创新性等特点。(3)从形式看民众斗争和政府妥协相结合。12. 西方文官制度:公开考试,择优录用;政治中立,服从领导;职务常任,论功晋升。13.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皇权巨大,议会的权力较小;保留了浓厚的专制主义残余,君主为实,立宪为虚,是一种不彻底、不完善的资产阶级代议

20、制。14. 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几乎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范围广,规模大;各国都有重要的发明创造,美国与德国最为突出;各国的自然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不同,工业革命的进程各具特色;有些国家(如日本)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15. 工厂制度:工人实行倒班制;规章制度严格,以罚款、体罚和解雇等方式强化纪律意识;生产流水线被广泛应用到生产过程中,各生产环节协同劳作;原料由工厂统一供应、合理调配。16. 殖民体系:殖民范围的广泛性;殖民地的民众普遍贫困;殖民地经济的单一性;殖民地工业的落后性;殖民地文化的基督化;殖民地政治的复杂性17. 牛顿经典力学: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

21、形式。18. 凡尔赛体系:不稳定性、脆弱性;以欧洲尤其是英法为中心;反动性,是分赃的霸权主义体系;不全面性,苏俄与德国不在其中。19. 十月革命:从理论的角度看列宁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立了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在一个国家取得胜利的学说。从革命的道路看由中心城市起义发展到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这是由俄国国情决定的。从革命的阶段性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紧密相连,形成急剧发展的两个不同性质阶段的革命。从革命实现的方式看十月革命采用的是武装暴动夺取政权的方式。20.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单一的公有制经济;排斥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用强制性经济统制手段来管理经济。21. 新经济政策:在公有制经济

22、占主导地位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22. 苏联模式:实行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片面发展重工业;实行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23. 计划经济体制:所有制单一的公有制;管理方式以行政手段为主,国家计划主导经济生活;管理体制企业没有经营自主权,国家统一集中管理;经营模式否定商品、市场及价值规律的作用,实行统购统销。24. 近代人口迁移的特点:从宗主国向殖民地和附属地迁移;从较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及新开发区移民;从旧大陆向新大陆迁移人口。25. 法西斯主义:以极端民族主义为基本特征;反对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对内实行恐怖

23、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争霸世界。26.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27. 冷战:大国之间的利益之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明显的地缘政治特点;既对抗又避免直接军事冲突。28. 两极格局:不对称和不完全的。美国及其盟国的总体实力始终强于苏联及其盟国。有些国家处于两大阵营之外,如印度、印度尼西亚等。29. 资本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强化国家干预为核心。30. 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阻挡,经济发展呈现多极化趋势,不平衡状态不断加剧。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的地位日益重要。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增强。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对世界

24、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升。31. 福利国家: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32. 亚洲觉醒:新领导力量新兴民族资产阶级;新阶级力量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均参与其中;斗争过程以农民为主体的人民起义与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斗争并行;斗争任务除反帝反封建外,还开始要求资产阶级民主。33.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主要任务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多肩负着反对外来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革命任务;斗争形式武装斗争和武装起义。新的力量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结果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大多数遭到了失败。34. 一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在地区上具有普遍性;运动领导具有更高的层次性;参加者具

25、有广泛性;民族自决原则成为各国斗争的普遍所求;运动具有持续性;呈现不平衡性;影响更加深远。35. 二战后初期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具有前所未有的规模和空前的广泛性。建立了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两类国家体系。大多数国家通过和平斗争方式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胜利。多数国家独立后,仍然与原宗主国保持着密切的经济、政治和军事联系。战后的民族解放斗争具有互相支持、互相援助的特点。36. 当代世界发展: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集团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性;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37. 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和平过渡;竞争过渡;长期过渡。38. 现代医疗保障体系:机构完备,覆盖面广;统筹规划,措施多样;社会

26、服务,规范管理;全民医保,全面覆盖。39. 世界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相伴而生;农业从业人员大幅度下降;农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大幅度下降;生态问题日益突出。性质、实质、本质类一、中国古代史1. 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按照亲疏关系实行分封,形成以王族为主体的政治制度。2. 井田制: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3. 战国变法:新兴地主阶级向传统贵族夺权(新兴地主阶级与传统贵族的斗争)。4. 百家争鸣:社会变革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5. 战国儒法之争:德治与法治之争。6. “三家分晋”(“田氏代齐”):传统政治秩序崩溃,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社会转型。

27、7. 秦至清行政区划演变:中央集权的加强。8. 选官制度变化:逐渐把官员的选拔权收归中央,反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9.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摒弃诸子学说,专任法家思想。10. 推恩令:采用温和手段以削弱地方诸侯国实力和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11.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12. 北魏孝文帝改革:少数民族领袖实施的自上而下的封建化改革。13. 均田制:封建土地国有制(即官田,土地国有,不得买卖)14. 唐代三省六部制:将行政管理过程中的决策、执行、审核三种程序加以分离,通过分散相权,加强皇权。15. 王安石变法: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封建生产关系进行了局部

28、调整。王安石变法是一场地主阶级挽救封建统治危机的改革。16. 辽南北面官制度:对先进文明的吸收与肯定,对传统文化的保护。17. 明末清初三大家:对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18. 改土归流:打击地方割据势力,实行边疆管理与内地一体化,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与发展。二、中国近现代史1. 列强侵华战争:西方国家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征服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2. 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主权丧失最严重、赔款数目最庞大的不平等条约。3. 资政新篇: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4. 辛亥革命:近代中国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5. 复辟帝制:民主共和向帝制的倒退。

29、6. 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7. 契约华工:欧美殖民者对中国进行的剥削和掠夺。8. 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新教材说法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痛苦反思。)9. 国民革命:国共合作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人民大革命。10. 南京国民政府北伐:争夺地盘和统治权力。11. 中国革命道路分歧:是从中国实际出发,还是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12. 国民党“训政”:违背“主权在民”,是一党专政。13

30、. 陕甘宁边区政府: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权。14. 台湾问题:中国的内政问题。15.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人民代表大会为核心和主要内容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16. 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建设:既是我国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又是国家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始。17. 万隆会议:战后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18. 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19. 新中国政党制度:反映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20. 三大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的社会主义革命。21. 双百方针:承认社会主义科学文化的多层性和多样性,是政治民主化在文学、艺术上的

31、体现。三、 世界史1. 国家:阶级统治的暴力工具。2. 雅典民主政治:奴隶主贵族的民主(建立在奴隶制度之上的民主)。3. 封君封臣制:欧洲中世纪的封建等级制度。4. 种姓制度:维护奴隶主特权的一种等级制度。5. 日本幕府体制:形式上取得天皇授权,实为一种军事集权政治制度。6. 罗马万民法:罗马统治者用来维护帝国统治、实现扩张野心的重要手段,是驭民的工具。7. 近代全球化:资本主义世界性霸权确立和殖民扩张(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8. 早期殖民扩张:使用暴力手段促进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化。9. 东印度公司:经济、政治、军事合一的殖民机构。10. 文艺复兴:创立符合新兴资产阶

32、级需要的新文化,是14世纪到17世纪初发生在欧洲的宣扬新思想的新文化运动。(或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11. 宗教改革: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神权统治的社会政治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12. 启蒙运动:新兴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反对封建统治与教会特权的斗争。13. 至尊法案:专制王权国家的兴起。14. 权利法案:为英国限制完全提供法律保障的宪法性文件。15. 卢德运动:一场自发的反对资产阶级剥削、压迫的工人运动。16. 美国独立战争:是一场民族独立运动,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17. 门罗主义:美国将拉丁美洲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对拉丁美洲进行经济和政治侵略的工具。18. 工业革

33、命:资本主义生产从工厂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推动生产力发展的过程。19.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雇佣劳动为基础,实质是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制度。20. 美西战争:帝国主义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战争。21. 英国议会斗争: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运动。22. 第一次世界大战: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之战。23.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24. 国际联盟:英法维护自己既得利益、维持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性质:是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25. 联合国:作为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体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政治秩序。2

34、6. 新经济政策:在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27. 罗斯福新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28. 绥靖政策:通过牺牲别国利益和纵容侵略来换取自身安全的霸权主义政策。29. 均势外交:通过牵制和瓦解对手以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的霸权政策。30. 美国中立政策:维护美国安全和战略利益的绥靖政策。31. 法西斯主义:对外侵略性与种族灭绝性。32. 雅尔塔体系:美苏两国划分势力范围。33. 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美国霸权地位的动摇。34. 铁幕演说:推动美国遏制苏联。35. 杜鲁门主义:遏制苏联,称霸世界。36.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军事政治集团,是美国控制西欧,遏制苏联,从而称霸世界的工具。37. 福利国家:维护资产积极利益,巩固资本主义制度。(国家运用财政手段对社会财富进行再分配,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反映了分配领域的社会化趋势。)38. 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国家力求通过和平、中立、不结盟的方式和手段,实现独立、安全、发展的目标。39.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和自我完善。40. 东欧剧变: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41. 经济全球化: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一带一路: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第 15 页 共 15 页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