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统编版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1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考点复习提纲第一课 国体与政体1.1 国家是什么一、国家的本质1.本质:不是从来就有的;国家是在原始社会瓦解、私有制出现、阶级形成以后产生的,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奴隶社会出现)2.基本要素(构成要素):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最重要),它们是国家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3.国家性质:就是国家的阶级本质。它表明国家政权掌握在什么阶级手中,什么阶级是统治阶级,什么阶级是被统治阶级。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国家的性质。4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5.民主和专政的关系民主的含义是指一种国家制度。是指一定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2、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民主只是属于统治阶级的,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的。世界上不存在着超阶级的民主)。专政即统治阶级凭借国家权力,强制被统治阶级服从其意志(政治统治职能是国家的根本职能)。(2)联系:民主与专政是辩证统一的。民主适用于统治阶级(具有鲜明阶级性),专政适用于被统治阶级。民主与专政相互依存,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3)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新型的民主与新型的专政。当今世界主要有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类性质根本不同的国家。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与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享有民主的主体不同,专政的对象也不同。二、认识国体
3、与政体1. 国体与政体的关系:2.一个国家的政体不是一成不变的。这种变化既包括随着国体的变化而发生的根本性变化,也包括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等条件的变迁,在内容和形式上的不断变化。3.世界上没有任何两个国家的政体是完全一样的。3.影响政体的因素:决定作用:国体决定政体的,地理环境、历史渊源、文化传统、人口素质、发展程度等,都是影响政体的因素。3.代议制:现代民主政体的共同特征(1)含义:就是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2)原因:只有公民广泛参与,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政体;另一方面,不可能全体公民都经常性地直接管理所有国家事务。因此,代议制是公民和国家之间的政治纽带,这是现
4、代民主政体的共同特征。1.2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一、人民代表大会制1.地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我国的政体。决定着国家的其他具体制度。它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2.优越性: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有利于动员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 有利于保证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 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补充必修三的内容)二、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三、议会制和总统制1.3政党和利益集团一、政党1.产生:是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5、。政党是在阶级的基础上产生的,政党是阶级的领导者 2.主要目标:通常以执政为主要目标;也有一些政党不谋求执政,但积极致力于推广某种政治思想、维护某种政治利益。3.主要手段:政党争取执政的主要手段是参加选举。4.政党类型:(1)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的类型有一党制、两党制和多党制。(2)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政治,无论采取什么样的形式,都无法改变其维护资产阶级利益、欺骗人民大众的根本性质。(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二、利益集团1.含义:是指具有共同利益,向政府
6、或社会提出诉求,或以合法手段施加压力,借以影响公共政策,以争取其团体利益及其成员利益的社会团体。2.影响政府决策的途径:游说、宣传、助选、集会游行、司法诉讼等。3.作用:资本主义国家的利益集团,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会起到缓和社会矛盾的作用,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不同阶级的矛盾。第二课国家的结构形式2.1主权统一与政权分层一、国家主权1.含义:国家主权是现代国家得以存在的法理依据,它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是一个国家对其管辖区域所拥有的至高无上的、排他性的政治权力。2.地位、重要性:国家主权是一种自主自决的最高权威,没有任何其他权力主体可以对其加以否决事驳回。独立自主的对外交往是国家主权的重要体现。国家主
7、权通常以法律形式在宪法中加以规定,对外则国家之间的相互承认。国家主权是国家最重要的构成要素,国家主权的丧失意味着国家的解体或灭亡。3.主权国家的权利:独立权、管辖权、平等权、自卫权等基本权利。二、中央与地方1.一个统一的国家只能有一个中央政府。至于中央和地方、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各国的情况不尽一致。2.国家之内的行政区划产生的原因:(1)当今世界,大部分国家不可能通过唯一的中央政府进行直接的、简单化的、事无巨细的管理。国家之内的行政区划,通常是为了管理上的便利和有效而产生的。(2)考虑因素:当然,行政区划的界线和分层,往往需要考虑民族、宗教、历史、地理、文化、经济、军事等诸多因素。3.中央政府与
8、地方各级政府的权力划分:(民主集中制原则)(1)权力划分:中央政府主要负责国家秩序与整体发展、军事、外交等国家级事务,地方各级政府主要负责各自区域内的经济发展、社会治安等地方性事务。(2)中央政府与地方各级政府的权力划分:中央与地方各级国家机构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划分职能。一方面,地方利益是国家整体利益的一部分,地方必须服从中央;另一方面,在保证中央统一领导的同时,必须考虑地方特殊利益,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2.2单一制和复合制一、单一制和联邦制1.当今国家的结构形式的基本类型:单一制和复合制(邦联和联邦)。2.影响国家结构形式的因素:一个国家采用何种国家结构形式,是阶级、民族、历史、
9、文化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无论采取什么样的国家结构形式,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始终是国家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选择国家结构形式时必须面对的基本问题。第三课多极化趋势3.1世界多极化的发展一、世界多极化的形成与发展1.突出特点: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但是,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将是一个漫长曲折的充满复杂斗争的演变过程。2.影响:(1)世界向多极化发展,是建立在多种力量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基础上的,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2)在世界多极化加速推进过程中,传统国际体系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与调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大国力量逐渐增强,国际政治中的权力关系正在经历
10、变化,国际关系朝着民主化方向发展。二、世界主要力量1.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拥有最强大的经济、军事力量,并且极力维护其世界唯一超级大国地位。中国、欧盟、俄罗斯和日本成为多极化国际格局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2.中国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综合国力不断增强。3.发展中国家在人口、经济、贸易等方面占有举足轻重的地痊,是反对世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3.2国际关系一、认识国际关系1.含义:国际关系是指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其中,最主要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2.基本形式:竞争、合作(共同利益是合作的基础)
11、与冲突。3.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4.国际交往的主要方式:包括国家间的贸易往来,文化、科技、教育、医疗等方面的交流,外交磋商,领导人互访,缔结条约或协定,等等。5.国际法:(1)含义:国际交往中,各国逐渐以条约和习惯做法为基础,发展出了一些被普遍遵守的行为规则,被称作国际法。(2)作用:当前,国际法规范着国际交往的各个方面和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对维护国际关系稳定,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遵守国际法符合各国的共同利益。二、影响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1.影响因素:国家之间出现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复杂关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包括国家利益、国家
12、实力、宗教、文化和历史等。2.决定因素: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是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1)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2)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3)中国坚定地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我国在维护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4)维护国家利益的有力保障:是强大的国家实力。国家实力通常用一国的综合国力来衡量。因些,我国应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提升国
13、家实力。第四课和平与发展4.1时代的主题一、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1. 和平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给各国经济发展和其他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创造必要的前提)2. 发展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问题,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二、促进和平与发展的因素1.经济全球化发展加深了各国相互依赖程度。国家间日益增强的贸易往来,增进了彼此间的交流。各国相互依赖程度不断加深,经济上的共同利益不断扩大,共同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意愿不断增强。2.不同力量中心之间相互制衡。发展中国家力量不断增强,新兴经济体实力提升,壮大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力量。科学技
14、术的进步,极大地改变了国际关系和战争面貌。3.谈判与对话成为解决冲突的主要手段。随着国际协调机制的不断完善和多边主义的深入发展,国家间交流与合作的机制日趋成熟,越来越倾向于选择和平的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冲突。一、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1.当今世界仍很不安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本质上将本国利益凌驾于其他国家的合理利益之上,凭借本国经济、军事等方面的优势,或利用国际旧秩序不合理的制度设计,对其他国家进行控制、干涉或者侵略,在损害他国利益的同时,造成世界的动荡不安。2.当今世界仍是贫富悬殊的世界,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3.世界和平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世界人民争取和维护
15、世界持久和平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4.措施:为了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世界各国应该共同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二、国际关系民主化1.原因:面对影响和平与发展的诸多挑战,中国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世界的命运必须由各国人民共同掌握,世界上的事情应该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共同商量着办。国际关系民主化是世界和平的重要保证。国家不分大小、贫富,都是国际社会的平等一员。各国的事应由本国政府和人民决定,国际上的事应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平等协商。2.对策:
16、垄断国际事务的想法是落后于时代的,垄断国际事务的行动肯定是不能成功的。国际社会应该旗帜鲜明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共同推动建立适应国际力量对比新变化 的的全球治理体系,更好保障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益,更好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正当利益,共同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第五课中国的外交5.1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与发展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决定因素: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 (1)基本立场:独立自主。(2)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3)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4)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7、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石,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了解)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更加成熟和完善,我国对外活动进入了更加活跃的时期。2.党的十八大以来,形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这为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外交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同时为探索解决当今世界各种复杂问题指明了方向。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不仅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己任,而且将为人类社会共同进步展现更大担当。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理念。这一理念弘扬了中华民族世界大同、四海一家的传统精神,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时代潮流,成为新时代中国外交的一面鲜明旗帜。这一理念超越社会制度和
18、发展阶段的不同,站在全人类整体利益的高度审视国与国关系,展现了世界情怀和全球视野,是新时代中国外交追求的崇高目标。4.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进一步增强,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外交正谱写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新篇章。5.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1.原因:(1)当今世界,全球治理体系与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世界各国相互联系与依存程度日益加深。(2)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与不确定性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当今世界,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
19、各种挑战,各国人民应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 (政治)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 (安全)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 (经济)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 (文化)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生态)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新中国不同时期重大外交思想和主张;反映了中外优秀文化和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适应了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指明了世界发展和人类未来的前进方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国际和平事业、完善全球治理体系、
20、构建全球公平正义的新秩序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补)二、中国智慧的生动实践1.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国际和平事业、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构建全球公平正义的新秩序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1)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以共建“一带一路”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2)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促进自由贸易区建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3.我国积极开展公共外交,注重塑造我国
21、的国家形象,重点展示中国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团结、山河秀美的东方大国形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共同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为人类作出贡献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第六课走进经济全球化6.1认识经济全球化一、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1.含义:当今世界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商品、服务及技术、资金、劳务等要素,通过日益频繁的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流动和广泛配置,世界经济出现了高度融合的局面,这就是经济全球化。2.表现:生产全球化(各要素来自不同国家)、贸易
22、全球化(买卖销售各地)和金融全球化(收购、兼并)。二、影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1.经济全球化根本因素是社会生产力发展。2.经济全球化物质技术基础:交通运输和信息网络的发展3.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根本动因是世界各国对本国、本民族利益的追求。4.市场经济体制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体制基础。二、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1.跨国公司的含义:以母国为基地,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设立分支机构或子公司,从事国际化生产、销售和其他经营活动的国际大型企业。2.地位:跨国公司的大规模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3.(1)积极影响: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到处奔走,推动着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金融全
23、球化的深入发展与国际分工的深化 把国际分工发展为跨国公司的内部分工,把国际贸易发展为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形成了以公司内部分工和贸易为基础的国际经济体系,促进了资源配置的优化和全球的科技合作与进步; 为经济全球化提供强有力的载体,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2)负面影响:如不考虑母国或东道国的国家利益,实行跨国行业垄断,破坏国际市场的公平竞争,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落后产能和环境污染,各国必须制定相应政策,尽可能减少跨国公司的负面影响。6.2日益开放的世界经济一、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1.机遇:(1)经济全球化符合经济规律,符合各方利益。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4、2)经济全球化促进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促进国际分工水平提高和国际贸易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科技进步、产业转移与结构升级,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力。(3)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推动自身经济发展。2.挑战:(1)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着不平衡问题,我们必须高度关注贫困和饥饿问题,同时要正视和妥善处理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给不同产业、不同群体带来的冲击。(2)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加剧。一国的经济波动可能殃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酿成国际性的经济危机或金融危机。3.对策:面对
25、经济全球化,我们既要抓住机遇,积极参与,又要勇敢迎接挑战,同舟共济,实现合作共赢。二、让经济全球化更有活力答:1.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让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人群共享经济全球化的好处。2.为了让经济全球化更有活力,要建设创新型、开放型、联动型、包容型世界经济,3.要完善全球治理。为各国发展尤其发展中国家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第七课经济全球化与中国7.1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一、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1.形成: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和开放型经济体系逐渐形成,开放型经
26、济新体制逐步健全。2.1980年设立深圳、珠海、灿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迈出关键步伐3.1990年开放上海浦东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4.1992年党的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5.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标志我国对外开放达到新水平6.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署7.2017年党的十九提出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2.总体要求在新时代,我国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更加主动地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具体要求:(1)适应新形势,我们
27、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要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拓展对外贸易,推进贸易强国建设。(2)适应新形势,我们要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要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二、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1.关系 :立足我国国情,放眼世界,在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我国既要注重对外开放、合作共赢,又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对外开放和自力更生好比两条强有力的“腿”,支撑我国经济迈入现代化。2.
28、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有重要的意义。7.2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一、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者1.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我国紧紧抓住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冲击和挑战,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赢得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健全,推动了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提高,带动了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收入和生活水平。2.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贡献者。具体表现:(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得到极大改善,数亿贫困人口成功脱贫。这本身就是对世界发展的巨大贡献,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有益启示。(2)中
29、国的发展为世界各国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为世界各国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更充足的资本、更丰富的产品、更宝贵的合作机会,为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增长提供了持续强大的推动力。中国同一大批国家的联动发展,使全球经济发展更加平衡。中国改革开放持续推进,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二、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1.今天的中国,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同世界深度互动,向世界深度开放。中国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始终做全球发展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促进世界共同发展、持续发展,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2.作为世界主要经济体和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奉行多边贸易体制,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规则
30、制定,按照共同制定的规则办事,通过协商为应对共同的挑战找到共赢的解决方案。3.我国以共建“一带一路”为重点,推动中国与沿线国家共同繁荣。第八课主要的国际组织8.1日益重要的国际组织一、国际组织的分类与机构1.含义:指的是若干国家的政府或民间团体经协商联合建立的经常性组织。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的基石,国际组织是国际社会的重要成员。 按性质 政府间国际组织和非政府间国际组织2.分类 地理范围 世界性国际组织和区域性国际组织 职能范围 一般性国际组织和专门性国际组织3.机构:议事和决策机构、执行机构、还设有司法机构。二、国际组织的产生及作用1.产生:国际关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反映了生产力发展的
31、水平和要求,适应了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要求;是应对日益复杂的共同问题和全人类面临的课题的需要。2.(1)积极作用:国际组织可以促进国际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开展交流、协调、合作,调停和解决国际政治冲突和经济纠纷,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2)消极作用:国际组织参与国际事务受诸多因素制约,有其局限性。个别大国依仗实力,力图控制国际组织,使之成为其推行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的工具。8.2联合国一、联合国宪章倡导的国际关系基本原则1.地位:联合国是当今世界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2.联合国的原则: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各会员国必须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各会员国必须以和平方式解决国
32、际争端;各会员国必须避免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不侵害别国的领土完整、政治独立;各会员国对于联合国依宪章规定而采取的行动,应尽力予以协助;联合国不得干涉在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内政的事务。二、联合国的主要机构联大:联合国审议机构,每一会员国有一票,重大问题超过2/3的票数才获得通过。安理会:联合国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护国际和平的机构。由5个(中美英法俄)常任理事国和10个(联大选出任期两年)非常任理事国组成。承担-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已完成使命)。国际法院(总部在荷兰海牙)。秘书处:负责联合国日常事务,现任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葡萄牙)。三、联合国的作用1.联合国作为集体安全机制的核心
33、,在保障全球安全的国际合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联合国协调国际社会的经济及社会发展活动,为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为人权事业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3.联合国是实践多边主义的最佳场所,是集体应对各种威胁和挑战的有效平台,应该继续成为维护和平的使者、推动发展的先驱。8.3区域性国际组织一、欧洲联盟:区域一体化组织的典型1.地位: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性国际组织,成为世界格局中的重要力量。2.发展过程:经历了从欧洲共同体到经济与货币联盟、再到欧盟的发展过程。3.宗旨:促进和平,追求公民富裕生活,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确保基本价值标准,加强国际合作。4中国与欧盟的
34、合作与交往(战略伙伴)1975年5月,中国与欧洲经济共同体建立正式关系。中欧各具经济优势,互补性强。四十多年年来,中欧关系发展迅速,欧盟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2003年,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双方政治互信不断深化,经贸联系日益密切,人员交流持续频密。二、亚太经合组织1.地位:APEC是亚太地区层级最高、领域最广、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合作机制。2.宗旨:支持亚太区域经济可持续增长和繁荣,建设活力和谐的亚太大家庭,捍卫自由开放的贸易和投资,加速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鼓励经济技术合作,保障人民安全,促进建设良好和可持续的商业环境。3.组织方式:承认多样性,强调灵活性、渐进性和开放性。各成员可以结合
35、自身实际情况逐步推进,不承担强制性的条约义务;有较充分的时间逐步地、渐进地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进程。遵循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协商一致、自主自愿的原则。奉行开放的地区主义,坚持非歧视原则,不存在共同的对外关税壁垒,不是封闭的贸易集团。单边行动与集体行动相结合。4.中国在亚太经合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在亚太地区举足轻重,是APEC的重要成员。自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以来,中国参加了历届部长级会议和历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积极参与各层次领域合作,为促进亚太经合组织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三、东南亚国家联盟1.地位:是亚洲最令人瞩目的区域性国际组织。2.发展:东盟于1967年成立,有10个成员国。21
36、世纪以来,东盟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10+1”,“10+3”、东盟地区论坛、东盟防长扩大会和东亚峰会等机制,成为推进区域合作和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平台。3.中国与东盟:(战略伙伴)中国与东盟保持了良好的沟通和合作。2003年,中国与东盟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建成,中国现已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2013年10月,中国倡议与东盟携手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四、非洲联盟1.地位:是非洲最重要的区域性合作组织。2.发展:非盟的前身是成立于1963年的非洲统一组织。1999年,非洲统一组织第四届特别首脑会议通过锡尔特宣言,决定成立非盟
37、。2002年,非盟正式取代非洲统一组织。目前,非盟有55个成员,最重要的决策由首脑会议作出。3.作用:非盟成立后,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与日俱增,成为引领非洲国家联合自强、共谋发展的一面旗帜,其领导权威得到非洲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4.中国与非盟:(战略伙伴) 中国重视发展与非盟的关系。中国与非盟在气候变化,“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等重大国际问题以及非洲热点问题上保持沟通协调。非盟在涉及中国核心和重大问题上积极支持中国。中国向非盟机构能力建设、有关推和行动和非盟总部会议中心,非洲疾控中心等项目建设提供援助。第九课中国与国际组织9.1中国与联合国一、中国与联合国关系的历史演变1.中国是联合的创
38、始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主要成员国,参与了酝酿、筹建联合国的过程。中国是旧金山制宪会议发起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2、曲折过程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推翻国民党政权,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政府要求取代已经根本不能代表中国的旧政府,参加联合国工作。但是,美国采用各种手段,对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设置重重障碍。3. 恢复席位经过长期斗争,1971年19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著名的第2758号决议,决议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二、中国在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1.地位:(1)中国是国际社会的重要成员; (2)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39、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的一支重要力量;(3)作为联合国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在事关和平与安全的重大事务上享有否决权,是联合国中有重要影响的国家之一2.作用:中国本着自身肩负的重大国际责任,尊重联合国的权威地位,维护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参加各项工作,在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中发挥着建设性的作用。 (1)坚持以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 (2)坚持以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 (3)中国是联合国改革的最早倡议者和有力支持者之一。9.2中国与新兴国际组织一、二十国集团(G20)1.成立原因: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社会深感有必要对全球经济进行监管和治理,然而,西方国家
40、主导的旧的国际机制已难以胜任此任务,二十国集团因此成为新的全球经济治理平台。2.特点:二十国集团成员涵盖面广、代表性强,其构成兼顾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以及不同地域的利益。3.讨论议题:二十国集团主要讨论全球重大经济金融热点问题,每次峰会前不定期举行协调人会议、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以及贸易、劳工就业、农业、能源、数字经济、卫生等专业部长会议。4.中国与二十国集团:中国是二十国集团的创始国,也是二十国集团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二十国集团已成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平台。中国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的历次二十国集团会议上都发出自己的声音,提出共同构建创新、开放、联动和包容型世界经济的中国主张,倡
41、导平等、开放、合作、共享的全球经济治理观,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完善全球经济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二、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南非)1.产生:金砖国家的诞生和发展,是世界经济变迁和国际格局演变的产物。2、性质: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间的合作机制3、理念:以对话合作、共谋发展的宗旨的“金砖+”合作理念。4.突出贡献:金砖五国秉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金砖精神,推动各领域务实合作不断深入,深化了团结互信,增进了五国人民福祉,拉紧了利益和情感纽带,为世界经济企稳复苏并重回增长之路作出了突出贡献。5.地位:金砖国家已成为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合作、维护共同利益的重要平台。6.中国与金砖国家:在
42、金砖国家中,中国的经济体量最大,作用相对突出。中国一直努力推动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形成和不断发展,顺应历史大势,把握发展机遇,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建设性作用。2017年,中国作为金砖国家轮值主席国,在总结金砖合作成功经验基础上,提出了以对话合作、共谋发展为宗旨的“金砖+”合作理念,并在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期间举办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话会。三、上海合作组织1.成立:1996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元首在上海举行首次会晤,建立“上海五国”会晤机制。2001年,乌兹别克斯坦加入,六国元首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宣布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上海
43、合作组织是第一个在中国境内宣布成立,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2.上海精神:在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指引下,上合组织开创了自冷战结束以来区域合作的新模式,成为当今世界区域合作的典范。3.作用:上合组织自成立之初就将“三股势力”(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势力)、维护地区安全稳定视为重要的合作领域。上合组织地区反恐怖机构执行委员会作为上合组织的常设机构,在国际反恐领域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四、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1.地位:是中国倡议成立的多边金融合作机构。2.成立:亚投行于2016年1月正式运营,总部设在北京,工作语言为英语。3.宗旨:亚投行致力于亚洲地区的基础设施投资,为能源、电力、交通、通信、农业基建、供水、环卫、城建和物流等工程项目提供资金支持。4.运行原则和目标:公开、透明、独立、问责,目标是精简、廉洁、绿色。5.运行:亚投行充分借鉴现有多边金融机构长期积累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制定和实施严格的规章制度,提高透明度和包容性。亚投行在现行国际经济金融秩序下运行,同其他全球和区域多边开发银行的关系是相互补充而非相互替代。第 22 页 共 22 页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