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以家国情怀为主题,选编了四篇文学作品,表现了不同时代的人民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愿意为保家卫国奉献自己的一切的思想感情。黄河颂是一首歌词,也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这首诗以颂歌的形式塑造黄河形象,歌颂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老山界是一篇回忆性散文,真实、生动地记叙了作者在长征中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的过程,赞颂了红军英勇、坚强、乐观的精神品质。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一篇新闻通讯,通过对志愿军战士英雄事迹的叙述,歌颂了他们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高贵品质,不怕苦、不怕死的英雄气概和伟大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土地的誓言是一篇抒情散文,它以倾诉式的语言抒发作者
2、对沦陷了十年的关东原野的怀念、赞美和甘愿为其牺牲一切的决心。木兰诗是一首南北朝乐府民歌,诗中塑造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保卫国家的巾帼英雄形象。本单元的写作专题是“学习抒情”,帮助学生在写作中学会适度抒情。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回忆阅读课上学到的知识和方法,了解抒情方式及其表达效果,并自觉运用于写作,力求在写作中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情感体验。综合性学习“天下国家”,则引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理解“天下国家”的含义,懂得个人与国家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训练学生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能用一定的技巧把故事讲得生动感人。同时,训练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也是本次学习活动的重要学习目标。本单元继续学习精读
3、,应注重涵泳品味,尽量让学生“浸泡”在作品的氛围之中,调动起体验与想象。要了解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把握课文的抒情方式,体会作品的情境,感受作者的情怀。还要学习做批注,记下自己的点滴体会。分类内容课时教学要点阅读5.黄河颂11.积累生字词以及相关的文学常识,背诵美文美句。2.重视朗读训练,以声传情,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领会文意。3.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这两种抒情方式,并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理解其表达效果。4.注重涵泳品味,揣摩课文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在行文中寄托的思想感情,学习做批注。5.明确写作与生活的关系,增强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信心。6.引导学生理解“天下国家”的含义,培养学
4、生的爱国主义情操。7.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6.老山界27.谁是最可爱的人28.土地的誓言19.木兰诗2写作学习抒情2综合性学习天下国家15 黄河颂1.反复诵读,赏析诗歌凝练的语言,感受诗歌的音韵美。2.感受诗中黄河的形象,领悟黄河所凝聚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3.细心揣摩文中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会做批注。1课时布置学生完成状元大课堂第5课课前预习卡。一、导入新课师:古往今来,有很多描绘黄河的诗词,同学们都知道哪些?(生举手回答,师补充)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李白赠裴十四)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生齐读诗句)师:从这些诗句中,我们能感受到黄河的磅礴气势和诗人对黄河的赞美之情。黄河,这条被称为中华母亲河的河流,总会引起无数中华儿女由衷的赞美。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相持阶段,诗人光未然随抗战表演剧团行至黄河岸边,看到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气势和战士们英勇的身姿,挥笔写下了豪迈的组诗黄河大合唱。这部组诗共有八个乐章,今天,我们来欣赏其中的第二个乐章黄河颂,体会诗人澎湃的激情。(板书文题)【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通过诗句,激活学生对黄河的感知,激发学生对黄河的热爱之情。然后介绍光未然创作诗歌的背景,引入课文,也为后面深入学习诗歌内容做铺垫。二、感受诗歌声韵
6、美师:诗歌是最精练的语言形式。学习诗歌要反复诵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韵律,这样才能感受诗歌语言的声韵美。让我们一起来反复诵读诗歌。1.读准字音。(参见状元大课堂本课“字词清单”栏目)(要求声音响亮,字正腔圆)2.读出节奏。师:在现代诗中,一般来说,单个的或意思相对独立的词、词组就是一个节奏。这首诗的节奏非常鲜明,而且句式长短参差,错落有致。(1)教师范读,学生根据朗诵词的节奏示例,来划分歌词部分的节奏。啊,朋友!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又坚强!这里,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2)学生根据划分好的节奏自由朗读诗歌。3.读出韵
7、律。师:诗歌都讲究押韵,请同学们找出韵尾,重读韵字,感受韵律美。预设 韵尾:押 “n”韵。韵字:巅、南、澜、转、环、边、面、篮、源、演。韵尾:押 “n”韵。韵字:强、上、障、丈、荡、膀、长、样、强。(生齐读诗歌,要求声音洪亮,字正腔圆,读准节奏,充满感情)3.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内容师小结:本文是一首黄河的颂歌,节奏铿锵有力,音节明快雄健,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黄河的赞颂之情。【设计意图】朗读是阅读的起点,也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本环节引导学生从字音、节奏、韵律三个层面展开诵读,以感受诗韵之美,初步体会作者的情感。三、理解诗歌诗意美1.理解诗歌内容。师:这首诗
8、歌是赞美黄河的,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诗歌,概括、分析诗歌的内容。设问1:诗歌中哪些内容是歌颂黄河的?诗人又是分别从哪些方面去赞颂的?预设 诗人是从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及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方面来赞美黄河的气魄的。诗人借歌颂黄河来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设问2:在歌颂黄河之前,诗人先对其进行了一番描绘,你觉得这些句子描绘出黄河的什么特点?预设 一往无前、无坚不摧设问3:歌颂黄河的部分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分别是从哪些方面进行赞颂的?预设 以“啊!黄河!”为标志分为三层,分别从黄河养育了
9、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这三个方面进行赞颂的。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设问4:“颂黄河”之后,作者又加了一个尾声,想想看,这一尾声起什么作用?预设 这一尾声起升华主题的作用。诗人在这里想要表达的是:我们要做无愧于黄河的儿女,要像黄河那样具有伟大坚强的决心,以及拥有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信念。黄河以其巨人的形象、豪壮的气魄和不可摧毁的力量,激励着中华儿女勇往直前。师小结:诗人歌颂黄河的英雄气魄,主要从黄河的自然特点和黄河对中华民族的贡献两个方面来表达。在朗诵词中,诗人开门见山地点明主题。在歌词中,诗人首先以“望”字引领对黄河形象的描绘;然后以“啊!黄河!”反复三次,
10、来歌颂黄河养育、保卫、激励中华民族的贡献;结尾又发出学习黄河的誓言,升华主题。2.结合理解再次诵读诗歌。师:请同学们在对诗歌内容进行分析理解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可结合大屏幕上的朗读建议进行朗读,注意读出诗歌内容的层次感。朗读建议(1)朗读形式:朗诵词是诗歌的总起部分,采用领读形式。歌词部分中“望黄河”部分,采用齐读形式;“颂黄河”中的三个层次采用男女混搭分组读的形式,最后的结尾部分齐读。(2)朗读技巧: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之间应停顿,以示区别。“望”重读,以示引领后面的内容。“啊!黄河!”三次朗读语气逐步增强。最后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要重读,读出力量感。(小组设计朗读形式,
11、然后组内朗读,全班展示并互评)【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把握诗歌内容情感。从分析诗歌的内容入手,引导学生进行概括、归纳,在此基础上,用诵读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把握内容,理清层次,同时训练了诵读和阅读诗歌的能力。四、把握诗歌形象美古人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我们还可以用批注的阅读方法来深入学习诗歌。1.了解批注。师:什么是批注呢?批注就是阅读文章时对关键的词句、段、篇,从语言特点、表达效果、思想内容、层次结构、艺术手法等多个角度,把自己的感悟、理解、评价或疑难问题,用简练的语言和相应的符号标注在文章的空白处。课本批注示例:(1)“点出黄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见教材P28,批在朗诵词旁边,这是在
12、分析诗句的内容)(2)“望引出对黄河形象的描写,有画面感。” (见教材P29,批在诗歌“望黄河”部分,这是在品析关键词的表达效果)设问:读诗歌留白处的批注,它们分别是从哪些角度进行批注的?(生交流讨论)预设 文章先描绘四季变迁的景象,再指出诸如草木荣枯、候鸟迁徙等动植物的变化与气候之间存在的关联,最后指出,这些“大自然的语言”就是物候。(2)学生齐读第710段,用第1题的答题方法,完成第2题。预设 诗句的内容;关键字词的表达效果;层次结构、抒情方式;修辞的表达效果;语句的表达效果。2.学做批注。(1)仿照课本示例,进行批注。师:根据括号中的要求,对诗中最能体现黄河特点的词句进行批注,来品析黄河
13、的形象。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关键字词的表达效果)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修辞的表达效果)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抒情方式)预设 这句是近镜头特写,动词“掀起”表现了黄河不可阻挡的气势,“澎湃”“万丈狂澜”表现出黄河磅礴的气势。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黄河比作“民族的屏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保护中华民族;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用“啊!黄河!”的句式,直接抒发了诗人热爱、赞颂黄河的感情,充满雄浑豪迈之美。并且这一句式反复出现,把
14、作者的情感逐步推向高潮,体现出文章的内容层次。师补充:本诗中诗人采用了直接抒情的方式对黄河进行了歌颂。常见的抒情方式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抒情方式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间接抒情指作者不直接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感情,通过其他方式来抒发感情,如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借古抒情(咏史抒怀)等。设问:回忆学过的诗歌,有哪些运用了直接抒情?哪些运用了间接抒情?试着各举出两例。预设 直接抒情:陆游的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等。间接抒情:曹操的观沧海、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等。(2)再次朗诵诗歌,感受黄河的“伟大坚强”。诵读提示:“
15、望”引领的四个分句中的重点词语“惊涛澎湃”“万丈狂澜”“九曲连环”“南北两面”和“掀”“结”“奔”“劈”重读,且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出黄河的气势。三个“啊!黄河!”中的“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摇篮”“巨人”“屏障”“铁的臂膀”“伟大精神”“发扬滋长”等词语重读,越读越雄壮,表现黄河对中华民族的巨大贡献和伟大精神,表达作者对黄河的热烈赞颂之情。师小结:在理解了诗歌的内容、对具体诗句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再进行诵读,可以更好地把握诗歌中蕴含的情感。黄河颂是对黄河的颂歌,因此我们在朗诵这首诗时,应该带有这样的感情:激昂、雄健、热情、悲壮、自豪、深沉、赞颂,以突出
16、豪迈之情、赞美之情。【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让学生理解黄河的伟大形象和精神,以批注为抓手,更容易落到实处,避免了架空分析。同时,让学生学以致用,学做批注。进一步训练精读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五、理解诗歌主题美师: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历史时期,山河破碎,生灵涂炭,诗人为什么要去尽情地赞颂黄河?背景资料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中华大地,全国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疯狂的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的土地上残杀着我们的同胞,血流成河,哀鸿遍野中华民族已经到了生死存亡之时。预设 诗人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和意志,从而激发中华儿女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定的决心来保卫黄河,
17、保卫中国。师小结:诗人歌颂黄河,实则是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励中华儿女把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变成我们的民族之魂,齐心协力,保家卫国。黄河就是中华民族的魂!黄河颂是黄河的颂歌,是中华民族的颂歌,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顽强不屈、开拓进取的精神的颂歌!师:请同学们以交响曲黄河颂作为背景音乐,运用所掌握的朗读技巧齐诵诗歌,体味作者豪迈、激昂、悲壮的情感。【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理解作品的主题。结合背景资料,理解作者通过歌颂黄河传达的爱国情怀及写作意图。在此基础上,以配乐诵读的形式把爱国情绪推向高潮。六、总结存储,课外延伸1.教师总结。本文以高昂的基调、恢宏的气势,歌颂了黄河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坚强不屈的精神,号
18、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保卫中华。诗人运用比喻、拟人、反复、呼告等修辞手法,增强了直接抒情的效果,使全诗激情澎湃,气贯长虹。时至今日,我们读来仍然为黄河的精神所震撼,因为那是我们血脉深处的中华魂在共鸣。(生齐读鲁迅名言)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鲁迅2.布置作业。(1)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揣摩关键语句和精彩内容,进行批注。(2)搜集关于黄河大合唱的资料并进行整理,小组合作制作一张手抄报。【设计意图】总结学习内容,既是对课堂学习内容的回顾,又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与责任感。课外诵读和制作手抄报,可以帮助学生拓展知识视野,巩固阅读技能,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
19、情。本文是一首抒情性很强的诗歌,着眼于“歌颂”。根据单元要求和文本特点,教学设计以“颂”为线索串联教学内容,以朗读、学做批注等方式展开教学,致力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其爱国情怀。 学习诗歌要注重朗读。朗读是学生通过语言文字,与作者进行心灵碰撞的过程,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语言基本功训练。教学中从不同角度设计了不同形式的诵读。在“感受诗歌声韵美”环节,从字音、节奏、韵律三个方面诵读,以感受这首颂歌的形式之美,初步感受作者情感;在“理解诗歌诗意美”环节,以小组诵读的方式,来理清诗歌的内容层次;在“把握诗歌形象美”环节,通过诵读来感受黄河伟大坚强的形象;最后在“理解诗歌主题美”环节,用配乐诵
20、读的方式将课堂学习推向高潮。学生在反复朗读中,逐步体会了诗歌之美,又受到了爱国情感的熏陶。学做批注,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教学设计注重方法引导,由扶到放:先了解批注阅读法;然后学习课本范例,明确批注角度;接着进行批注,全班交流;最后课外阅读类文并批注,巩固所学。用批注阅读法将阅读落到实处、细处、深处。资料链接1.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是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的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有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八个乐章。诗中将雄奇的想象与现实的图景结合在一起,组成了一幅幅壮阔的历史画卷。2.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发展历史中,积淀和形成了自己
21、独特而伟大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表现了自强不息、居安思危、厚德载物、乐天知足、崇尚礼仪等特征。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体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这种精神就像是泰山、长城一般壮丽地雄峙于世界的东方!疑难探究如何把握黄河颂语言上的特点?这首歌词写得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长短结合,自由奔放并且错落整齐。在韵脚上,隔二三句押韵,形成了自然和谐的韵律。同时,十分注意刻画黄河形象,注意营造歌词的画面之美:“黄河滚滚”“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等句,在读者面前展开一幅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传统文化1.为什么黄河被称
22、为“九曲十八弯”?黄河在上游是一条清澈见底、水明如镜的河流。数千年来,生活在这里的大多是少数民族。其中,主要是由羌族等古老民族演变而成的藏族人民。他们根据黄河上游的地形、景观等,将上游诸河段取了更有特色的名称,如卡日曲、约古宗列曲、扎曲、星宿海、玛曲、析(赐)支、河曲、九曲、逢留大河等。藏语称 “河”为“曲”。析(赐)支、河曲、九曲是汉、唐时代对黄河上游(今青海贵德以上河段)的称呼。俗语说“黄河九曲十八湾”,这“九曲”就是唐时对贵德以上黄河段的称呼,后用来形容河套平原上黄河的曲折性。2.黄河号子黄河号子是一种古老的中国民歌。远古时代,人们在与大自然搏斗时发出的呼喊声;收获时,愉快地敲击石块、木
23、棒,发出的欢呼声和歌唱声,形成了最早的中国民歌劳动号子的雏形。号子既是劳动的工具,又是劳动的颂歌。有的号子抒发了劳动者复杂的情感,有的反映了地理环境的特点,有的则描述了民俗风貌。号子的形成与当地民俗关系密切,既是劳动者能力的表现,也是本地区或行业悠久历史文化的深厚积淀。宋史河渠志记载:“凡用丁夫数百或千人,杂唱齐挽,积置于卑薄之处,谓之埽岸。”这种“杂唱”就是号子。3.黄河流域的传统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黄河流域传统文化犹如黄河水系源远流长,深深影响着中华民族。根据黄河流域水系流向划分,黄河流域传统文化大概有如下几个分支:(1)河套文化黄河流经今宁夏和内蒙古地区,造就了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套文化。夏、商、周、秦就出现了以河套文化为特征的古代文明。(2)中原文化黄河中游包含陕西、河南、晋南等地。中原文化是历代中原地区民族文化交融并存的结果,这也许就是所谓的“有容乃大,无欲则刚”。(3)三晋文化山西简称晋,别称三晋。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曾经被迫长期流浪在外,走过了许多国家和地方,广泛接触到各族文化,即位以后,加以融会贯通,形成了三晋文化的基础。其中突出的一点,就是对人才的重视。(4)齐鲁文化黄河流经齐鲁大地而入海,自古有蓬莱神话传世。春秋末期,鲁国人孔丘心怀天下,创建儒家思想,后影响了中国乃至世界。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